第一篇:勐糯镇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勐糯镇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我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全面推进,各种利益问题,引发出越来越多的矛盾,并大量从信访渠道中突显出来。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开始实施,给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更好的迎接信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信访工作,创“平安勐糯”、“优质品牌”,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保障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我镇信访秩序,为我镇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办对全镇一季度信访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7年一季度的信访基本情况和特征
(一)信访受理情况
按照省、市、县信访工作的要求,围绕我镇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为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维护信访秩序,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一季度工作,我镇信访形势稳中有降,2007年1至3月我办未收到信访件,与去年同期1件次相比下降100%。
受理来访1件次1人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100%和100%。个人访1件次1人次,无集体访。来访反映的问题是:土地权属纠纷,纠纷地点:小海头。涉及沟心村麻缅社和勐糯村团结一社相连的土地界限由于政府组织实施了烟水配套工作,团结一社的土地得于实施推田整治,(麻缅社没有项目实施),在推田整治中,团结一社大部份农户把两个社中间原有的机耕路、排灌沟渠开成田,目前基本无法通行,当事人匡体财称:多次向村、组干部反-1-
映无果,特来向政府请求解决。
下访,共了解到群众意见4件,与去年同期3件相比增33%。了解反映的问题:一是勐糯村大坪子社员杨荣所,反映康丰公司勐糯分公司,在提倡快锄低砍中,管理一刀切,并强行罚扣蔗农蔗款,群众应声载道,引发了部份蔗农情绪;二是大寨村自家田洼社员杨家勐,反映铅锌公司,钻探影响他家休息,长期下去,他家身体和精神将受到严重影响,本人已向铅锌公司相关人员反映过,但最终没有得到任何结果;三是铅锌公司在小区购买了宅基地的部份职工要求:我们购买了铅锌小区北面沿规划三十六米大街边,此区域当时镇政府和我公司的领导说三年内要实施,并且人代会也通过三年规划方案,可是我们购买地基几年了,现在无法建盖,请求政府尽快组织实施此区域,为我们缓解住房贷款压力,予圆所涉及职工的建房梦;四是勐糯村新民社、大洼五社反映:关于近段时间政府落实给水库搬迁移民的补助问题;反映称我们新民社和大洼社同时是水库搬迁移民,他们有补助,我们就没有,不公平,我们要政府给一个说法等。
(二)我镇一季度信访情况的特征
从2007年一季度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来信减少,来访增加;二是反映问题比较集中,都牵涉到政府协调;三是反映的问题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我镇信访基本情况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方面主要有:一是各级政府制定的政策,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一定差距,同时也存在实际生活中一头踩一头跷的问题;二是我镇付债过重,城镇建设资金不足,导致无法按规划建设时间实施;三是企业管理规范严格,群众意识思想跟不上发展要求;四是在工程规划建设中,很难事事考虑到将会引发的问题。主观方面主要有:一是部门领导对群众信访问题不够重视,责任心和政治责任感不强;二是个别企业在严格管理和群众利益问题上没有妥善处理好,并且出现矛盾时没有主动化解,而且与群众各执一词,互争高低;三是单位部门在各项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干部,只考虑建设能否实施,没有充分考虑群众的反映意见和将会产生的矛盾,考虑问题单一;四是个别部门宗旨意识不强,缺少群众观念,不为群众维护权益,而只是维护部门利益;五是部份群众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当遇到问题时不是通过正常途径解决,而是采取过急形为、谩骂、围堵,甚至用暴力等形势来解决。
三、下一步应采取的具体工作措施
通过分析我镇目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下一步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 做好信访工作,不仅要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认真解决信访群众反映的问题,还要坚持标本兼治,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为此,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坚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不能因为工作人员不依法行政,出现矛盾,导致群众上访。要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从源头上化
解矛盾,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二)抓住工作重点,坚决控制集体访和越级访
各部门各行业党政领导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心体察群众疾苦,摸清情况,研究政策、拿出对策。对于群众反映强烈、涉及面广、牵涉人数多的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调查、协调处理,争取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防止错失时机,激化矛盾。
(三)加强对信访热点问题的预警和排查工作
对排查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预案,充分发挥信访办、司法所和企事业单位、村委会的排查制度和工作网络,明确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问题化解在当地、在萌芽之中。
(四)深化依法信访,加大宣传力度,学习贯彻信访法规 依法信访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关键。一方面,全镇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宗旨教育,树立群众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敏锐力。另一方面,各部门领导要自觉学习信访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对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三是各部门要扎实地搞好依法信访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增强广大群众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依法信访。
2007年4月2日
第二篇: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定稿]
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
四群工作队员 车桂华
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劳务输出工作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对农民外出务工褒贬不一。笔者在保山市农村局工作期间接触这方面的工作,有一此理性认识,但缺乏感性认识。今年二月本人有幸参加“四群”教育工作队,派驻龙陵县勐糯镇海头村,借此机会,于2012年3月至5月,就勐糯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调研:一是与勐糯镇政府及其所属的大寨、勐糯、海头、田坡、沟心等村民委员会分管和直接负责这项工作的镇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听取他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的看法和建议;二是走访了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和外出打工者家属;三是与镇政府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收集了市劳促会制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表;四是直接对本人在四群工作中所联系的村民小组——海头三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一)勐糯镇基本情况
勐糯镇位于怒江峡谷之中,距保山市政府所在地166公里,距龙陵县城127公里,东边和南边以怒江为界与施甸、镇康隔江相望,东系施甸县酒房乡,南属镇康、永德,西与平达乡相连,北与碧寨乡接壤,国土面积206平方公里;全镇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1720米,最低海拔600米,年平均气温20.6℃,年降雨量1200¬—1700毫米,属怒江流域低热河谷亚热带气候。全镇辖6个村民委员会,83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有4997户,总人口18315人,其中农业人口15818人,非农业人口2497人,耕地总面积6.41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3.5亩,全镇粮食作物总产7532 吨,人均占有粮食量476公斤,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6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12元。
(二)镇政府填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勐糯镇政府劳动保障服务中心镇报市劳促会制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表》载明:2011年全镇共农村劳动力资源8210人,占农业人口的51.9 %,其中:男劳力4220人,占劳动力的51.4%。年龄结构为,16—17岁的劳动力有768人,占9.35%,18—44岁的有3661人,占44.59%,45—59岁的有3052人,占37.17%,60岁以上729人,占8.88%;小学以下文化的有2356人,占28.7%,初中文化4690人,占57.13%,高中(含中专职高)980人,占11.93%,大专以上文化的有184人,占2.24%。接受技能培训的劳动力有1498人,其中接受种养业培训1236人(种植业795人,养殖业441人),占82.51%,加工、餐饮和其他培训262人,占17.49%。
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为2982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32%,占18岁至45岁以下青壮劳动力的81.45%。其中,常年在外务工597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的20.02%;其中到省外121人,市外132人,县外141人,县内203人;自主创业40人,带动就业102人;季节性打工2345人,占转移总量的78.64%,其中到省外141人,在市外619人,到县外737人,在县内848人。
近两年来除了举办两期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外,镇政府基本上没有开展抓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
(三)海头三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本人对四群工作中个人所联系的海头村三组120户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海头三组总人口548人,农业人口520人,农村劳动力350人,占总人口的63.87%;男劳动力167人,占47.71%。农村劳动力中:16-17岁有1人,18-44岁有226人,45-59岁有88人,60岁以上有35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有125人,占劳动力总量的35.71%;初中文化177人,占劳动力总量的50.57%,高中文化有的42人,占劳动力总量的12%,大专以上文化有6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107人,占劳动力总量的30.57%;其中,常年在外打工有71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0.28%;占外出总量的66.36%;到省外24人,占外出总量的66.36%;市外9人,县外1人,在县内有37人(铅厂19人),占外出总量的34.58%;自主创业19人,占外出总量的17.78%,其中在省外1人,县内1人,在县区内17人;季节性打工17人,占外出总量的15.89%,其中省外3人,县外1人,县区内13人。
(四)乡村干部和打工群众对外出务工的看法 1、基层乡村干部的观点。
在与镇、村干部的座谈访中,除了少数干部认为,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开阔眼界,还能带动乡村发展外,多数干部普遍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一是农村劳动力不足,制约“政治产业”(甘蔗、烤烟、香料烟)的发展;二是富余劳力少,红白喜忧无人帮忙;三是小姑娘出去后不回来,大龄男青年找媳妇难。还有的担忧:聪明能干的都出去打工了,今后的农村谁种地。因此,建议政府不要再抓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否则今后乡村两级工作更难做。
2、打工者及其家属的看法
常年在外务工的同志都认为:家庭承包土地少,田地活路不够做,不出去打工在家上没事做,一年下来挣不着几个钱。外出打工,一是活路不重,有规律;二是能开阔眼界,长见识,能学到一技之长或管理方法,将来有机会自己也能发展点什么;三是生活比较丰富,不像在家那么单调;四是收入比在家上好。还有部分年轻人认为,外出不只是为了赚钱,不出去打工呆在家上等于浪费青春。
打工者家属都认为,出去要比在家好。如余德恩(两个儿子在省外打工)所说:“在家他们两个人还做不赢我一个人,钱挣不到,还要吃要用,不注意就会学得些坏毛病,出去打工多少也受些约束,不仅能自己苦自己吃,每月每人有3、4千元的收入,一年下来能帮我陪3万多的帐,比在家种10亩香料烟还强呢。”
二、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
(一)转移方式和途径单一。镇内没有中介机构,近几年来镇政府也未有组织开展有序输出。外出务工者都是依托血缘、地缘及人际关系网,经亲朋好友介绍、在外务工的同乡引路、自己寻找而实现转移就业。
(二)外出务工仍具兼业性。勐糯镇地处怒江峡谷的亚热带地区,人少地多,农业产业收入也相对较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市第一,故农民恋地情节很浓厚,土地依然是农民心目中“最后的归宿”、生活的保障。在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亦工亦农,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季节性打工的有2345人,占转移总量的78.64%。
(三)本土转移务工人员多。一是因为勐糯镇人少地广产业多,农业生产用工量大,每年采摘香料烟和砍收甘蔗季节需要劳动力60万,本镇范围内的劳动力无法满足,需要从镇康、永德、缅甸等地引进大批劳动力;二是勐糯镇境内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目前有大小企业30多个,尤其是在辖区内有上市公司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康丰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勐糯制糖公司,这两个公司汲收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仅海头三组常年在在铅锌股份有限公司务工人员达19人,占常年在本地务工人员的51.35%,全镇在本土范围内转移就业人员占36%。
(四)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左右,多数人没有专业技能,因此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
(五)外出打工成社会时尚。近年来,长年在外打工的人不断增加,有的夫妻同行,有的是举家外出,形成了以打工为生的“打工族”。“打工”成为一种时尚,成了当代农村青年的生活方式,打工不再单纯是为了出去赚钱。部分长年在外打工的青年回到农村,竟然找不到自我,难以适应农村生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勐糯镇的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外出打工呈现出“旅游式”。目前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未接受相关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技能,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就业需求,他们将失去竞争优势,那些需要一定文化程度和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与其无缘,体质相对差、不能从事强体力劳动的青年农民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务工单位。多数外出打工者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和岗位,最多两年要“下岗”或“跳槽”,导致外出打工的就业地点不稳定,流动性大。单从“旅游”的角度看,我这个工作几十年的公务员不如一个打工农民。但“旅游式”的打工制约着劳动力转移的广度和深度。
(二)盲目无序的转移,增加了转移成本。多年来,由于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网络和劳务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就业指导,外出务工仍处于无序转移状态,有许多农民盲目自发进城,走出家门以后很茫然,到什么地方?去什么厂?做什么工?待遇如何?远行几千公里到了沿海城市后靠自己到各企业去寻找工作。信息获取成本高,就业成功率低,很难针对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报酬,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及转移效益,同时也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及相关组织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社会保障不落实,合法权益无保障。虽然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社会保险法》也已经于去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给职工购买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五种保险,缺一不可。但由于外出务工转移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急需找到工作的农民根本不懂也不敢向企业提出合理要求,加之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导致农民工依法所享有的各种社会保障不能完全落实到位,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造成务工人员的工作和就业不稳定性,也影响了企业的产业升级。
(四)政府服务缺位,信息不灵。近年来,基层政府组织和部分领导干部,对外出务工的认识片面,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把年轻人外出打工看成是“懒”、不想干农活,把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劳动力工钱上涨归结于外出务工。从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引导工作不热心,不主动,甚至持抵触情绪,导致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的情况不明,底清不清,信息收报不实。市县下达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目标任务通常是由乡镇劳动保障部门的业务人员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弄虚作假,结果是报表数据失失,逻辑错误。
(五)培训针对性不强,工作滞后。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十分重视,每年中央财政和省级都有针对性地下达培训经费,由于我市的地方财政紧张,无法下达配套经费和相关工作经费,加之培训资源有限,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与转移脱节,培训滞后于市场需求,培训方式和内容单一,往往是以农业产业上的种植和养殖技能培训代替了转移技能培训,如勐糯镇前两年组织了1498人参加培训,其中种养业培训占了82.51%,且培训时间短,收获少,因此农民参与转移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1、转移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必须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的战略意义,明确农村劳动力从低效益的第一产业向高效益的二、三产业转移,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农民变为市民和产业工人,是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转移符合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今年2月,胡锦涛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增强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继续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坚持不懈做好就业工作,努力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失业风险有效控制的目标,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同时把农民工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强调要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2011年12月,云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各地必须按照“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摒弃“农民种地”、“懒人打工”的思想,树立农民进城、打工时尚的观念。
3、转移是农民脱贫致富最直接最现实有效的途径。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非农化。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两年来多数农民在家种地年收入不过几千元,而外出务工最低工资一天50元,正常要在80元以上。一家人只要有一个人在外工作就基本上脱贫,如果有两个人在城市工作就业,就基本进入“小康”。现在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都是没有“承包土地”的人,回到农村没有土地种,家上的承包土地不够父母种,不让他外出务工能让他做什么?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低,好多农民都已经不愿意再种地了。在打工成为“时尚”的今天,我们有什么权利要求大中专毕业一定要回家种地呢?
4、转移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措施和客观要求。要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提高农业生产率,而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有效途径在于实行土地的规模经营。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不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机械化利用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就是农户家庭经营土地规模小,规模经营经济效益不能发挥。勐糯镇虽然属“人少地多”,但人均耕地不足五亩,且好田好地不多,多数是利用率不高、收益较差的山地,仍处于靠天吃饭、粗放经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前提就是要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人口。随着农业人口的减少,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种植方式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领导的重视与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保证。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坚持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研究部署,建立了由镇政府统一领导,各村分别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明确各村主任为劳务输出第一责任人的有效的劳务输出工作机制。要把劳务输出情况纳入对各村进行考核的指标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考核到村,责任到人。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澄清底子,健全制度。每年组织开展以户为单位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工作,澄清底子,建立健全各类台帐;做到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去向、工作生活情况清楚,对在家闲置人员的特长、志愿清楚。建立了月报、季报、家访联系制度,由各村副主任负责劳务输出对象的储备、把关、宣传动员以及台帐的季报工作。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各村统计的劳动力资源情况要准确无误,相关政策和用工信息要及时宣传到户;乡镇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每季对各村劳务输出进度作一次情况通报。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建立与务工人员及企业的定期联系制度,最大限度的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确保输出人员的稳定性,使务工人员出得去、稳得住、能致富。
(四)宣传发动,营造氛围。要通过粘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以典型事例加强宣传等方式,营造“转移才能致富,外出务工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农民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热情,有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劳务输出工作有序开展。
(五)增加投入,强化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必须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摆在重中之重,加大投入,改善培训条件,进一步优化整合相关部门的培训资源和资金,以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落实优惠政策;立足地方产业发展和外部劳务市场需求,对务工人员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同时,引进其它发达地区有关劳务输出培训的先进经验,因地施教,以保证培训能够达到最大效果。利用网络培训学校、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法律、技术、安全卫生等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保证输出劳务的质量,缩短外出务工人员的适应期,实现输出劳动力、换回生产力的目标。节约就业成本,最大限度地节约支出,确保农民工待遇的提高。
(六)加快城镇化建设,发展二、三产业。城镇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最有潜力的地方。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是要让农民进入非农产业,最终脱离土地,离开农村,成为市民。要让广大农民都能在不同的城镇找到合适的职业,关键是要让农民在城镇居有定所、劳有可做。既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兴业,安家落户,又要通过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使农民务工经商,安居乐业。既要在政策上给予宽松优惠,更要在经济上大力扶持、帮助、因势利导,使其享受城市职工的同等待遇。要加快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引进一批企业加入发展,进而促进经商、餐饮、金融、保险、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培育城镇经济,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发展的格局。
(七)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就业空间。就近、就地转移是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订单农业,使农民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围绕香料烟、烤烟、甘蔗、石斛、林果、畜禽等几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产业基地,培育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扶持辐射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格局,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进入农村,农产品和劳动力流出农村,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八)跟踪管理,做好服务。留守儿童的抚养教育和老人的赡养问题是外出农民工的远虑和近忧。为保证外出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留守儿童和老人赡养问题,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让老人老有所养,改善办学条件,让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妇联、民政等部门要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开展关爱行动。要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联系跟踪管理制度,了解务工人员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当好务工人员及其家庭的“通讯员”,适时做好有关服务工作,解除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要强化乡镇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机构,提高管理功能,广泛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市场,为农民工转移提供优质服务。在较大的村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点,及时、准确地提供岗位供求信息,降低农民外出就业成本,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建立全国性的企业用工需求和各地现有富余劳动力的互联网站,完善县、乡(镇)、村、组、户五级畅通的市场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全县统一的农民工数据库,在现有的社会保障网络的基础上,建立本县农民工就业管理档案和外来务工人员供求信息、动态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快捷的服务。
(九)加大对农民工维权的力度。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大执法监察维权力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加大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险的征缴力度,使农民工与城镇在职职工享受同等待遇;二是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享受就业期间的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待遇;三是加大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的检查力度,及时受理劳动合同纠纷。对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采取欺诈和威胁等手段签订合同,以及不履行劳动合同的单位,要责令其进行赔偿;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四是对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要责令其及时补发,不能立即补发的,要制定清欠计划,限期补发。对恶意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企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严肃处理。五是要做好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组织,净化市场秩序,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一二年六月六日
第三篇:在勐糯镇党代会上的发言专题
在勐糯镇党代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下午好!
根据会议安排由我代表中心学校对勐糯镇近三年来的发展运行情况向大家作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近三年来勐糯教育在镇党委政府和教育局的有力领导下,在各村三委、各友邻单位及广大家长的理解支持下呈现出教师爱岗敬业,愉快从教;学生勤奋学习,奋发进取,快乐成长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都紧跟勐糯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大潮破浪前行,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
一、基本情况
勐糯镇现有学校6所,完中1所,村完小4个,幼儿园1所,村级幼儿园3所。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2229人,其中中学710人,小学1519人;共 62个教学班,其中中学16个班,小学46个班;全镇住校生915人,留守儿童139人。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514人。全镇有教职工171人,专任教师168人,其中中学50人,小学102人,幼儿园16人,正式后勤工3人(中学),教师合格率100%,学历结构为本科学历112人,专科学历44人,中专学历17人。全镇校舍建筑总面积29552m2,其中,中学校舍面积12088m2,小学校舍面积13044m2,幼儿园校舍面积4420m2。
二、过去三年的主要工作
回顾过去的三年,全镇中小学幼儿园秉承“德育为首,安全为重,质量为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民主管理”的办学理念,抓实常规管理,强化作风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抓实项目建设,强化设施保障。
近年来,勐糯镇党委政府确实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臵,对教育的投资空前之大。一是投资528.3万元完成龙四中附属工程。二是投资48.7万元完成龙四中小学部和幼儿园食堂电网改造。三是投资15.8万元安装龙四中校园路灯。四是投资51.595万元购臵安装龙四中初中部、小学部、海头小学、半斤坝小学、沟心寨小学食堂设备。五是投资6.64万元购臵四中小学部、海头小学、半斤坝小学课桌255套。六是从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新建海头小学学生宿舍和幼儿园学生厨房。加固改造了海头小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半斤坝小学教学楼、沟心小学教学楼、龙四中一号教学楼、综合楼、男生宿舍楼等工程。
“十二五”期间,在各级党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勐糯教育新建校舍13幢,面积6543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9幢,面积6350平方米,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及设备建设,共投资2095.32万元,其中,上级专项资金1345.46万元。2013年以来共投入1715.15万元,其中上级专项资金 1102.15万元,镇级财政资金613万元。到目前为止到位资金1177.44万元,欠债537.71万元。
(二)抓实惠民工程,强化政策保障
认真落实“两免一补”、中小学幼儿园营养餐工程,住宿生补助等教育惠民政策。全年共发放各种惠民资金378.69万元,一是每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83.05万元,其中小学75.95万元,受益1519人,中学7.1万元,受益710人。二是发放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和寄宿生生活困难补助,近三年共发放292.925万元惠及学生3000多人次。发放学前教育困难生生活补助0.9万元,受益幼儿60人。三是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近三年共发投入营养餐资金438.86万元。(2014年4月以前为每生每天3员,2014年4月份以后为每生每天4元)
(三)抓实常规工作,强化管理保障
在抓常规上主要从定目标,重过程,促落实,抓规范,评成果。从考试成绩看,龙四中2015年参加中考94人,750分以上有51人,880分以上有15人,900分以上有13人,最高分为971分,(说明县上的排名方法)
八、九年级年末水平测试中综合成绩在全县二楼学校排名第17;七年级排名第15。小学六年级平均分55.9分,及格率48.2%,优分率12%,综合排名全县第八;小学抽考年级平均分76分,及格率87%,优分率50%综合排名全县第八。从考试成绩上看今 年的考试结果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要求和勐糯人民的期望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样的成绩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反思,更是我的责任。当然,成绩不理想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客观上师资不稳定,大量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外流;撤销完中教师思想波动,失落;整个大环境学习氛围不浓的原因。也有主观上教师凝聚力不强,工作执行力不够;教师没有忧患意识,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不强;教师在管理学生上不敢为,不愿为,培优补差工作不到位等原因。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只顾埋头苦干,忘了抬起头来想方法找路子,导致我们广大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却成绩不理想。虽然我们的成绩不理想但我们的教师并不弱,全县中小学教师课堂比赛我们的中学老师有1人获得全县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小学有2人获二等奖,1 人获三等奖。
(三)抓实学校安全工作,强化安全保障。
安全工作重在建制度,抓落实,勤宣传,明职责,我们每年按季节特点向学生家长发放学校安全工作家长告知书,充分利用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安全工作零事故目标。加强住校生养成教育。从住校生管理、学生起居、就餐、生活用品摆放等细节着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使我们的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健康快乐成长。
(四)抓实队伍建设,强化师资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教师,我们比较重视教师培训,近两年我们借助国培计划及教育局安排的其它培训加强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全镇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种培训培训225人次。镇内通过新教师培训、新教师课赛、四校连片教研、岗位技能竞赛、课题研究等多种教研活动,每年都实现对镇内教师的全员培训。
认真开展“三进三治”和教师“课外访万家”活动,搭建了家校沟通平台。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严格执行龙陵县“教师六不准”,强化教师德师风督查。中心学校还成立了师德师风督查组,每月到各学校督促检查一次,有效的遏制了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发生。
(五)抓实教研 强化科研保障
教学研究是学校提供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我们一是注重新教师的培训培养 “一对一”结对帮扶指导,学年底人人要上过关课。二是骨干教师送课下乡。三是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上汇报课。四是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每年四次连片教研,互学互促。五是市级课题研究顺利结题。六是信息技术及多媒体应用培训及课件制作比赛。七是备考工作细化实施。初中备考任务分配细化到人,教师与学生一对一辅导。八是抓教师基本功训练,如三笔字、备课、上课、后进生辅导等。
(六)完善激励机制,发挥激励效能。一是设立教育基金。制定教育基金会管理章程,教育基金会奖优助困细则。二是每年召开教育工作会对师生进行奖励。
借助勐糯镇教育基金及各村委会的奖励机制,对尊师重教单位,个人及优秀师生进行奖励,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教育基金就拨付5.64万元用于奖励优秀师生,奖励了52人次。各村也对辖区学校师生进行了不同程度地奖励,大大激发了教师工作热情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客观上:
一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还不够浓,整个大环境学风不浓。一些不良风气(如:酒风、赌风、享乐之风、金钱至上、读书无用论、网络游戏、亲人吸毒等)常常充斥着学生心灵,令部分学生无心向学,思想涣散,影响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是家庭教育缺失,学生成长后劲不足。大部分家庭中存在学生一切教育交托学校和教师的思想。家长重视不够,家校的沟通少,课后无辅导,留守儿童问题日趋明显,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等。
三是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重结果而轻过程,立德树人环境、机制不够建全。主管部门缺乏专业引领和教育过程的深入督导,教育发展滞后于全镇社会经济跨越发展。四是近几年勐糯移民人数多,迁入家庭大多是全县其它乡镇比较偏僻,贫困地区的人口,家长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迁入勐糯后,家长主要精力忙于干生产,脱平致富,赚钱起房盖屋,对孩子的学习几乎没有精力和心思顾及。导致搬迁户子女养成习惯和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违纪现象突出,不良习惯纠正较难。
五是师资队伍不稳定。2012年以来全镇中小学教师共调出50多人,调出的教师都在40岁以下,而且大部分是级组长,学科带头人。新教师特岗期满,取得一些教学经验就想着调出勐糯。我镇成了为县城或县城附近学校培养师资的基地。
主观上:
一是中心学校教研引领不足。课题研究针对性不强,教师对新理念,新方法没有足够的勇气全面实施。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有待加强。勐糯大部分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理念,知识更新严重滞后于新教改要求,缺乏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竞争思想和工作态势。教师思想懈怠,安于现状,教育观念落后,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教育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淡薄,靠老方法,老经验从教。
三是学校常规管理不到位。学校核心领导力和执行力不强,导致常规工作在抓实、抓细上有差距。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建设缺乏科学性,针对性。激励机制的激励效果不明显。任期目标考核,履职晋级考核,绩效工资考核等制度不够科学,从而导致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不够高、责任心不够强。
四是家庭教育有待加强。勐糯家庭两级分化突出,一种情况是老在户家庭条件较好,养儿防老思想突出,认为读书是混个毕业证,能否考上大学无所谓,回家搞生产生活也无忧,在农村陪伴父母,比出去工作更重要。另一种情况是新来移民户家庭,由于来自偏僻冷凉贫困山区,忙于建房建家业,忙于苦吃穿,对孩子的学习无暇顾及。大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学生最基本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都不具备,大多由家长代而为之,导致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每天为完成“任务”而上学。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处事观,交际观。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抓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场地的标准化建设。加大教育现代化设施设备的配备,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是强化常规工作,提升内涵管理,促质量提升。完善教学常规管理,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办学思路,确立领导核心意识,增强学校执行力,把常规工作抓实、抓细。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抓实制度保障。完善各学校相关制度、方案,充分发挥制度管人效率。进一步完善职称晋升考核制度、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年末考核制度、奖励制度、教 师合理流动制度等,让各种制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的长效机制,最大化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加强督促检查,抓实常规工作的贯彻落实。中心学校每两个月对各学校巡视督查一轮。加强学校管理、安全工作、教研工作、业务工作,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记录,并纳入年末考核。
五是加大教育正能量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重树教育新型象。要借助各方力量大力宣传学校的正面形象,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塑造良好的教师队伍形象。让学校发展的正面能量覆盖全镇各社区,争取社区群众对学校教育的关心和支持。让社会认同教育是个长期的社会工程,在邀请社会监督的同时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六是搭建家校沟通平台,拓宽家校沟通渠道。抓实家长会和“校外访万家”活动,加强学校与村组,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强大教育合力。让家长和社会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各相关部门,相关单位团结协作,共筑学生健康成长,风清气正的教育平台。
七是抓实教研工作,打造高效课堂。以校本教研为主,抓实 “三渠道、四节课”。建立教研工作长效机制,力推教研工作常规化,教学工作科研化,校本教研主题化。抓实新 老教师师徒结对,传帮带工作。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拓宽教师教育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八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教育专业水平。加强引导学习,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强化教职工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九是落实好惠民政策。管好用好住宿生补助资金,实施好营养餐工程,确保惠民政策安全,惠民,利民,助民。
2016年4月23日
2013年投入情况
1、勐糯幼儿园活动用房建设项目,投资228.14万元,其中,校舍投资192.14万元,设备36万元,到位资金179.81万元(教育专项资金)。
2、沟心寨村幼儿园活动用房建设项目,投资80.09万元,其中,校舍投资71.09万元,设备9万元,到位资金41.15万元(教育专项资金)。
3、半斤坝小学食堂建设项目,投资41.87万元,到位资金41.87万元(教育专项资金)。
4、沟心寨小学食堂建设项目,投资35.16万元,到位资金35.16万元(教育专项资金)。
5、龙陵县第四中学初中校舍改造项目,投资500.62万元,到位资金441.31万元(教育专项资金)。
以上项目投资合计885.88万元,到位资金739.3万元。2014年投入情况
1、海头小学食堂建设项目,投资32.39万元,到位资金32.39万元(教育专项资金)。
2、海头小学学前教育改建项目,投资113.85万元,其中,校舍投资95.85万元,设备18万元,到位资金113.85万元(教育专项资金)。
3、大田坝小学学前教育改建项目,投资30.42万元,其中,校舍投资24.42万元,设备6万元,到位资金30.42万元(教育专项资金)。
4、龙陵县第四中学校园附属工程建设项目,投资530万元,到位资金215万元(镇财政支付)。
5、龙陵县第四中校园电网改造项目,投资34.2万元(镇财政支付)。
6、学生课桌购臵7.5万元(镇财政支付)。
以上项目投资合计714.16万元,到位资金399.16万元。2015年投入情况
1、海头小学学生宿舍建设项目,投资193.28万元,到位资金180万元(教育专项资金)。
2、大田坝小学(勐糯幼儿园)食堂建设项目,投资28.2万元,到位资金17万元(教育专项资金)。
3、中小学校舍维修加固项目,投资103.4万元,到位资金103.4万元(教育专项资金)。
4、龙陵县第四中学校园太阳能路灯建设项目,投资18.2万元(镇财政支付)。
5、勐糯幼儿园电网改造项目,投资14.5万元(镇财政支付)。
6、沟心寨小学校园道路建设项目,投资14万元,到位资金14万元(教育专项资金)。
7、校舍消防设施检测费3.6万元(镇财政支付)
8、中学体育器材安装费5万元。(镇财政支付)
以上项目投资合计380.18万元,到位资金323万元。2016年投入情况 新建田坡村幼儿园活动用房,投资115.1万元,其中,校舍建设投资108.1万元,设备投资7万元,到位资金115.1万元。
第四篇:XXX镇纪委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信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我镇实际,九月份,镇纪委通过翻阅资料、走访座谈、总结经验等方式方法,对信访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建立领导机制,落实信访工作“一把手”责任制。
镇领导把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月一次分析研究信访形势,每年都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并专题研究信访工作全年。今年,镇领导阅批群众来信2件,占来信总量的100%。镇党委书记在2003年全镇信访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搞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全镇各部门落实信访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即“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把握信访工作重点,重视控制“三访”工作。
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原则,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控制“三访”上升势头,我们积极落实领导责任,抓好基层信访工作,着重做好上访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实实在在为上访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排忧解难,使大量的信访问题被消除在萌芽状态。我镇每月定期对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形成制度,依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个人,对信访疑难积案采取“领导牵头,信访协调,部门负责”的办法逐步予以解决。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期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排查工作,及时做好化解工作,为及时处理大规模群体上访和突发事件,有效控制 “三访”的上升势头做好了前提准备。
3、加大督办力度,抓工作落实。
信访工作是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为进一步提高信访案件的处理效率和质量,我镇加大了督办力度,专门落实督查人员,建立查办制度,明确查办内容,工作人员多次深入现场查办,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4、创群众满意单位,搞好应急求助服务工作。
信访工作是区委区政府的形象工程。我镇结合机关作风评议工作,争创群众满意单位。我们十分重视文明接待工作,坚持做到“五心、四一、三声”的文明接待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不仅是贴在墙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每个信访干部的行动上。全镇同志树立“宁可我们千难万难,不让群众一时为难”的服务意识,努力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
5、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强化信访网络队伍建设,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基层是信访工作的基础,切实做好基层信访是信访工作的关键。今年,我镇加强了社区信访工作,结合各行政村的特点,探索出了一条农村信访工作新路子,在全镇信访干部培训班上,我镇还特意邀请了部分行政村信访员做了经验交流,以更好地开展信访工作。行政村干部通过 “民情日记”、“民情联络员”等形式,构筑了信访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增进了群众的信任,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一年来,我镇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困难的事努力办,麻烦的事尽力办”的原则,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为民办实事。在各部门配合支持下,解决了上访群众的许多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来访反映问题程序不规范,越级上访时有发生;二是信访督查和催办的力度还不够,有些信访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三是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单位存在的信访问题心中无数,碰到群众信访,不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而是采取回避和推诿。
二、关于做好信访工作的若干思考
在上级信访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大佳何镇的信访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为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我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信访工作:
1、重视学习。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文件精神,紧紧围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镇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地解决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区别不同情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的局面。”的要求,我们要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抓住重点,调整策略,改进方法,开创性地开展信访工作。我们要树立“稳定是第一投资环境”的意识,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2、落实责任。要继续深化信访工作“一把手工程”,真正把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建立党政领导全体的长期的稳定的重视信访工作的领导机制。
3、抓住重点。要把减少“三访”作为信访工作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要加强排查信息工作,对集体上访和异常信访苗头,要落实责任及时做好疏导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以控制“三访”上升势头,并将排查(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信息按《信访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及有关部门反映。全镇上下要重视信访信息工作,要上下贯通,形成精干高效的信访信息队伍和网络体系。
4、转变作风。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注重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努力减少重复交办,提高群众满意率。落实抽查制度,加强对续报事项的跟踪督办及现场督办力度,不断提高信访案件的处理效率和质量。
5、队伍建设。要定期召开信访业务学习分析会,使工作人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以提高,协调处事能力得以加强。强化基层信访干部的培训工作,经常性的开展业务研讨会,建立一支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信访工作队伍。
第五篇: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纪检监察机关要着力聚焦主业,全面正确履行专责,确保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有效开展,信访举报工作必须在科学、规范、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为此,xx纪委就信访举报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形势及特点
分析近五年来该县的信访举报工作,呈现出以下形势特点:
(一)信访举报动机趋向单一化。
从该县信访举报的总体情况看,xx年至xx年信访件总数为370件,其中检举控告类信访件为346件,占总量的93.5%;而检举控告类中维护自身利益方面的信访举报为249件,占72
%。说明检举控告涉及自身利益问题的信访占到了大多数,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是在侵犯了群众切身利益的情况下才被举报,都是属于自卫型的举报。没有申诉类、批评建议类的信访举报。真正出于维护党的形象、与腐败现象作斗争而检举反映问题的信访很少。
(二)信访举报对象趋向集中化。
近几年来在该县的信访举报中,举报的对象比较集中,一是乡镇的党员领导干部,被举报的比例相对较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与群众的利益有密切关联,群众关注度较高;二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以及基层站所的负责人,这部分人在工作中长期与农村群众打交道,而且手中的权力也可直接影响到农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容易成为被举报的对象。(三)信访举报内容趋向抽象化。
群众在举报中对政策不了解、吃不准,对反映的问题摸不清、线索模糊,有的信访举报内容涉及范围广,帽子扣得大,具体性内容少,有的只是一些泛泛的表面现象,没有事实依据,比较抽象。对一些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思想作风等方面问题多是表象加推测,往往缺乏具体线索,难以深入查实,成案的可能性较小。这些信访问题给纪检监察机关的调查工作增加了难度,带来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四)信访举报形式趋向多样化。
近年来在信访举报的形式上发生了变化,除了原来常用的写举报信、直接上访、打举报电话等形式外,出现了发短信、网上信访举报等方式,而且今后通过新媒体手段反映问题的情况将会增多。另外,过去匿名举报较多,现在署名举报量呈急剧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群众的利益得到维护,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纪检监察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赖。二、问题及原因
(一)反映村干部违纪问题较多,农村信访举报问题突出。从该县近年来的信访情况看,信访举报总量呈上升趋势。xx年共接到群众各类信访举报66件,xx年为101件,同比上升53
%。其中反映农村干部违纪问题较多,xx年29件,占44
%;xx年39件,占38.6
%。主要涉及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不公开、虚报冒领补助资金、低保不公正、村干部随意处置集体资产、违规出租出让集体土地、职务侵占等问题。反映农村干部违纪问题较多的原因:一是在强农惠农和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如退耕还林、危旧房改造、低保评定等方面,受地域关系影响,优亲厚友现象仍然存在,且不断反映出农村干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xx年至xx年涉及扶贫领域信访线索有165个,占总信访量的44.6
%。二是近年来项目建设特别是灾后重建量大面宽,任务繁重,随着重建任务逐步完成,农村群众建房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涉及群众利益的一些问题不断显现出来。三是农村干部的日常教育监管跟不上工作需求,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对党的各项政策宣传不力、把握不准、落实不到位,甚至存在违法乱纪行为,造成群众上访反映干部违反群众纪律和廉洁纪律的问题突出。四是基层惠民政策越来越多,有的政策执行本身有一些难度,如农村低保的评定,低保户确定困难,边缘户意见大,也是造成上访的因素之一。五是部分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观念未彻底转变,法纪意识淡薄,存在惯性思维、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六是村务公开不彻底,村级监督职能发挥不到位。
(二)越级访有反弹势头,群众“信上不信下”思想严重。
xx年该县纪委共收到上级纪检机关转来信访件23件,xx年转来33件,同比上升43%。越级访上升的原因:一是一信多投情况较多,群众对反映问题同时向各级有关部门投递,有的甚至信件、电话、网络同时投诉,在县纪委接到上级转来线索时,有些问题已调查处理结束。二是群众误以为通过越级访,到的部门权力越大,见的领导级别越高,批阅信访件的“震惊”越大,解决问题才有力。三是有些群众对反映问题解决处理结果不满意,出现重复上访,不断缠访反映问题增多。四是对无理缠访闹访和涉法涉诉信访缺乏相应的处理机制。(三)利益诉求类问题增多,基层解决信访问题力度不够。
近年来群众反映的诉求类问题有申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危旧房改造补助、纳入精准扶贫户、申请扶贫贷款等方面,信访目的主要是解决个人困难和诉求。而有些问题应当化解在基层的没有化解在基层,主要原因有:一是乡镇纪委人员变动频繁,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有些信访件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二是个别基层党委、纪委不够重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初访演变成重复访、越级访。三是县纪委转基层纪委办理的信访件督办不够,对处置不力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四)信访举报处置不够规范,机制制度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察局不断健全完善信访举报工作制度,充分保障举报人权益,群众的维权意识和法纪意识不断增强,勇于实名举报,署实名举报已成为检举反映问题的主要形式。xx年信访举报中实名反映为72件,占总量的72%。而实名反映的问题集中在惠农政策的落实上,此类问题一直是信访举报的主要内容,是信访举报的焦点,也是案件查处的重点领域,问题多发高发。然而在有些信访件的处置过程中,出现双向承诺不落实,信访转办跟踪不够,办结后没有做到及时向反映人反馈情况等问题。依纪依法办事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有:一是制度不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没有健全,没有建立领导干部挂牌接待制度、署实名举报双项承诺制度,推行重点信访监督制度不够,坚持“谁办理、谁答复”的原则不够。二是拓宽信访渠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够,在工作实践中,为方便群众反映问题采取的措施较少,没有开展“下访”活动,对信访条例和信访有关知识宣传不够,基层信访网络建设滞后,对信访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做得不够。三是信访干部的理论和业务素质不高,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水平亟待提高,责任意识需进一步增强,发现线索能力、交办督办能力、分析研判能力、举报处理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需不断提高。三、对策建议
(一)持续深化“三转”,依法开展信访举报工作。
一是明确信访举报工作职能定位。准确把握信访举报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和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聚焦主业抓主责,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二是发挥好信访举报工作职能。针对信访量上升,反映农村干部惠农政策落实领域内问题突出的情况,要正确引导,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深入挖掘和运用信访举报资源,做好信访监督、信访举报交办督办、信访举报直接核实等工作。三是对反映违纪行为与提出利益诉求相互交织的信访举报,在重点处理好违纪行为的同时,采取协调、督促和责任追究等方式,推动有关部门妥善解决群众的信访诉求问题。对已经或者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途径解决的问题,以及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理的问题,引导群众向有处理权的部门反映。(二)全面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信访举报执纪监督作用。
认真贯彻执行《xx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分类处理办法(试行)》,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一是认真排查梳理违纪问题线索。针对农村干部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较为突出的现状,认真排查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问题线索,深入分析举报件,认真挖掘、甄别举报反映的问题,为查办案件提供有效服务。二是扎实做好信访举报交办督办工作。精心筛选交办件,把握交办件的范围和标准,注重交办件的典型性和可查性。强化督办工作,改进督办方式,对上级机关和领导批示要求查报结果的信访问题,专人督办,限时办结;对交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部门要求查报结果的信访问题,采取电话督办、发函督办、协调督办和跟踪督办等方式,确保信访问题办理质量。认真审核办理结果,实行集体审核把关,必要时可调阅案卷、听取汇报或直接核实。三是准确把握信访举报直接核实范围。对线索单一具体、急待查明、易查易结以及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举报事项进行直接核实,重点查办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信访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依法依纪、安全文明办理。(三)努力拓宽思路,重点解决当前越级信访高发的问题。
解决重复信访和越级信访问题,要注重从源头上预防,一是要引导群众依法上访,宣传信访举报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渠道、逐级反映问题,进一步扭转向上级反映问题必定会引起重视的错误观念。二是加强基层信访举报工作,就地解决信访矛盾。乡镇一级的纪检组织要主动深入群众了解当前群众可能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信访动态,结合“两查两保”等活动开展,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介入、早预防、早处置。三是要充分发挥村监委会的作用,强化源头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完善“三资管理”制度、村级零招待等一系列制度,还群众一个知情权,切实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四是加大对初信初访问题的解决力度。重视群众的初信初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信访举报件快速处理和反馈机制,减少信访问题的周转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对办理结果按照“谁办理、谁答复”的原则及时将处理结果予以反馈,同时探索实行双向承诺制度,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答复,以避免重复信访和越级信访的发生。(四)强化责任担当,着力提升队伍自身素质。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决定着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水平。一要完善信访举报制度。县区纪委监察局机关要进一步规范信访件呈批和评估流程,建立署实名举报双项承诺制度、信访转办跟踪制度、办理结果答复制度,完善下访制度,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信访信息。二要提高履职能力。纪检监察信访干部树立大局意识,深入钻研业务,加强信访举报业务知识学习,熟练掌握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政策法规文件,着力提高问题线索发现能力、分析研判能力、检举控告处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三要实行责任追究。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把责任追究作为推动任务落实的重要手段,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对落实工作部署、办理举报事项态度不积极、不认真的要通报批评,对失职渎职、徇私舞弊、泄露秘密等行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