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
阜宁县施庄中心小学 马其龙 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因为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无法通过文字来有效地理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铺路搭桥,逐步降低思维难度,有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将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图、声、像兼具的动态教材,教学内容范围的扩大,更新速度的加快,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的灵感,进而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于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四、借助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
责任者是我们教师,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过分地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让学生变得乐学、善学、会学,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白沙镇中心小学教师 杨玉行
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导向性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产生激励,实现教学导向功能。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技术提供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为完成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 1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时,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使学生通过多种交互活动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整合
学生生活中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比如在《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
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新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讲授《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时,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性,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自主性与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
求,看来是刻不容缓。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的课堂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整合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由于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环境,结合教材采取灵活适合的多媒体教学。
第二,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宜则用,不宜则不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学”。
第三,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建议形成 “层层收集,课课供给”制度。
第四,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明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减负增质,实施素质教育。因此,采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显
得尤为重要,因为好的课件不仅可给学生多感官、多类型的刺激,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起来,而且多媒体的交互性还使学生可依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传统课堂教学的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换,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数学课件的制作必须遵循下述原则:(1)首先必须关心课件的教学价值,遵循教学性原则,即围绕课件的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特有优势,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表现形式。(2)遵循控制性原则,即课件要有良好的操作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容错性强,操作简便灵活,便于控制。(3)遵循简约性原则,投影的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布局突出重点,减少无益信息的干扰,在色彩、音响、内容的切入退出运动设计上应简约。(4)遵循科学性原则,即原理要正确,细节要淡化,但允许夸张,力求准确。(5)遵循艺术性原则,即在前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尽量使画面美观、逼真、流畅,实现好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的统一。
第五,广大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和相关理论。
面对未来,我们现在的教育宜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人格下力气。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拓展了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也就是由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好环境,即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包括了解数学史,解题思路和方法,网上答题;通过BBS、收发E-mail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而且让学生把网
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让全体学生得到共享,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要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在实践中学。使课堂教学能充分地面向全体学生,广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同学间的友爱,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中成为学生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朋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第三篇: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盐城市冈中小学 王亮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为数学教学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活力。文章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三个方面的巨大变化进行了论述,是多媒体资源应用研究方面的一些有益探索。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的原有的学习、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融入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2000年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为数学教学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活力。
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实践中,笔者感受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巨大变化。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革新了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对已经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以往认为课堂教学只是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保守观念,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更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师说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在这些观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的教学
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在这些观念下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促进课堂教学对话的形成,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堂练习时,我把课前查找到的本市一家餐厅的菜单展示出来,让学生选择搭配并计算出价格。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不仅让学生相互验证计算结果,还让他们分析搭配的合理性。这样安排即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丰富了教学方法 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为数学的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培养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
例如在《认识四边形》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然后让四边形的每条边、每个角依次闪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四边形的特征,说出“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但是此时学生的认识还不够深,当课件出示一个四条边未封口的图形时,很多学生认为是四边形。这时让学生跟着课件演示一起观察,这个图形的边和角依次闪烁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数得出结论。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巩固了概念、深化了概念,并且学到了正确的思维方法。
又如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采用动画、闪亮的方法来演示来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代替教师冗长的讲授,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转变了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效地营造出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充分实现了体现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
1、被动—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才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充满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的创造生动、活泼、有趣的情景,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学生不再是向以往一味的被动接受,反而主动地去学,学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师的讲解,学生也可能会机械的记住当时教室周围的四个方位。但这是一种机械的、被动的学习,学生很难整节课都充满兴趣。有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把学校操场四周的建筑物图片和太阳升起的动画制作成课件展示出来,他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这时再介绍四个方位,他们很快认识了东、南、西、北。当课件再次播放天安门广场及广场内各建筑物的视频画面,学生更是欢呼雀跃,又是一阵
高潮......利用多媒体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愿学、乐学。整节课,学生们一直处于兴致盎然的状态下主动学习,不仅认识了方向,而且在活动中体验了方位知识。
2、单一—个性
在整合之前,所有学生都用同样的教材,往往忽略了学生间的差异。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且使学生在获取、分析、加工、应用信息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对知识的重建和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四边形》这一课,老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专题学习网站自己学习。在这个专题学习网站主页上,划分了六个板块:自主探究、知识整理、巩固练习、在线测试、课堂互动和课外拓展。每个板块链接到其相应内容,将信息资源多样化呈现。学生进入各板块学习,根据个人情况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和步骤,可以略过或反复学习某些内容。遇到问题时,学生可获得相应帮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得多一些、深一些。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学得少一些、浅一些。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学习,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3、阶段—终生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实现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充
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习空间变得无界限,更重要的是传授给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工具及信息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为学生从接受阶段性教育向终生学习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例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向学生介绍指南针的知识;在《年月日》 “你知道吗”中介绍为什么有平年、闰年及一日的来历。我都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班中进行交流。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信息技术成为了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在整合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不断观察才能获得更有效的整合。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初探
摘要:信息技术辅助于课堂教学,重点应体现在“辅助”上。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用得恰到好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但就创新众说纷纭,我认为:“挑战传统就是创新”。教师要懂、要会创新,在教学上要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独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以关心、尊重、引导、探究、合作、鼓励、宽容为本,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教师的如何“教”,而忽视学生的如何“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教”与“学”是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挑战传统就是创新 教学相长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获取、存贮、传递、处理分析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综合技术,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信息技术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尤其是在数学教学方面,应用更加广泛。
近年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信息技术与数学相结合,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整合有助于学生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教学模型,教师要挖掘有价值、值得学生探究的问题,适当的运用信
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而解决问题,让信息技术直接为学生服务,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进步。
一、何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呢?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整合能及时在情感的冷漠处,教学的冷场处、思维的冷却处、兴趣的冷淡处、知识的冷落处加温或聚热,让学生在心灵和思维得到升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将信息技术既作为观念又作为技术和内容融于数学教学之中。其根本宗旨是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数学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性,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性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数学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实现“整合”也就是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信息的多样化,使得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具有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它所提供的交互性,使得学生更自主地控制和使用信息资源;它所提供的集成性使得学生对于数学信息的感知更加丰富;它所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实时性,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提供实施个性化的帮助或指导,对于课堂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提供了保障。下面就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这一课题方面的研究结合课例谈几点体会:
二、丰富了数学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
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的权威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把更多的自由、平等、想象空间留给孩子,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动手、动口让百家争鸣的思想得到延续,让百花齐放的情景在课堂呈现。让学生能够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但探究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适度的挑战性与充分的实践性,然而对于探究的动机,教师不能“一厢情愿”,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合适的方法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如在一年级教学游戏《找朋友》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孩子们请聆听儿歌《找朋友》,再请小朋友说说听完找教师适时总结点评,朋友是人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珍惜自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交流自己找朋友的图片资料,帮动物们
朋友的想法,生的一笔财己的朋友。然课前搜集到的找到自己的朋友,激起学生了解找朋友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观察,谁和谁才是真正的朋友。在学习《拔萝卜》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适时播放了课前编辑好的小白兔拔萝卜的图像资料。学生观察、讨论、探究一下子就活起来,拔萝卜的喜剧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
请学生看图编问题,什么你想像不到的问题,都可能出现,作为老师你轻易就可体会到孩子心灵的创造性、求知欲,只要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效果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三、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让数学贴近生活易于学习。
孩子们的认知能力由于受年龄、生活、习惯、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数据——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教师要用孩子的心灵来体验,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所创设的情景是多变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做应用题方法,轻松理解题意,体会做题的乐趣?信息技术与应用题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如老师在讲
解“乘车”这道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更加直观,理解题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播放课件图片的同时,还特别制作了伴有汽车鸣笛声、汽车刹车声,在具有真是感受与音乐的配合中,教师不断的变换上下乘车的人数、到站地点、汽车起步、注意安全等等,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课件的最后,老师还特别的制作了一幅特别的图片,问:这位阿姨做法对吗?学生们都异口同声的回答:不对。为什么不对呢?同学们都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总结归纳,借此机会,教师就又对他们进行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数学课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将生活融入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学生也轻松学数学,而尊老爱幼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为数学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数学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拓宽数学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等等。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数学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数学资源。师生双方以多媒体为操作平台,教学活动基于网络环境下,在交流、讨论、启发等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
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如教完《青蛙吃害虫》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青蛙的“吃害虫”有所了解,还要对青蛙到底吃了那些害虫有所了解,总结青蛙吃了害虫是保护了环境,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青蛙到底吃了那些害虫?我们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的板报。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回家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图片、故事及有关低碳的解释、有的上图书室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五、为数学课堂提供网络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开启网络学习之门的钥匙、教师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向导,现代教育倡导平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被动地参与多。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数学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如在三年级分数教学《吃西瓜》一课中,学生对几分之几理解得很好,但我发现有个别学生对西瓜了解甚少,有的同学还天真的认为西瓜是长在树上,由于学生从小生活条件太优越,只知道吃西瓜,不了解西瓜的生长过程也情有可原,学校这方面的图书较少,为此教师可以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以西瓜为线索,上网进行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当学生坐在电脑前,便会觉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与约束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六、因“生”施教、从“新”开始、“教”有所长、“学”有所获。
教师不能过于强调信息技术的形式华丽,而不顾及教学的实际效果,有些时候把课上得简单、精炼一些,把教学艺术精良化、高效化也是一种艺术,当然简单不是单调与乏味,有位哲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单教学其实并不简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但信息技术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在辅助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更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过多地追求媒体功能华丽的表现形式,或一直用“你真棒”这如今已太无营养的词汇,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有些老师吧课件制作得非常漂亮华丽,把课堂教学变成教师多媒体制作技术的表演,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更忽视了课件在数学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心灵成长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一个手势、一个微笑,师生对话以及教师板书,解题验算过程的规范表达等,对增强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永远不能替代教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体现在“辅助”上。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用得恰到好处,教师要知道什么是学生的需求、什么时候用多媒体才是教育之王道。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但就创新众说纷纭,我认为:“挑战传统就是创新”。教师要懂、要会创新,在教学上要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独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以关心、尊重、引导、探究、合作、鼓励、宽容为本,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教师的如何“教”,而忽视学生的如何“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教”
与“学”是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否则教学将无意义。而教师和学生则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则占主体地位,起主体作用,同样地,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所以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整合,达到教学的目的,就得充分调动这两个最为活跃的因素来为教学服务,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即“教”有所长,“学”有所获。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教学整合之路,是一条生命之路,这路上:动静相配、虚实相生、内外联系、繁简相择、定活相通。当然不同的教学情境可能选择的教学重心不同,教师只要用心灵去感受、学习、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堂就会添光增彩,教师应拓宽数学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数学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加以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使学生有更多的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张文杰
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年07月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
陆宏
孙月圣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05月
3、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陈勇
李莉
谢利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09月
4、信息技术教育学
于春祥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1年04月
5、走进课改试验区
吕世虎
张丽红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8月
6、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
严育洪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得体会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弥漫着喜悦、兴趣、困惑、成功等情感体验,能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做到因材施教。因些,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相整合,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要求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一方面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为现今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彻底改变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法”,也就是说弄清“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变老师主动“教”为学生主动“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然后对学生“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去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的首选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光、动画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体正是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这一章的第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后,再归纳出面积的含义。于是我先让学生触摸桌面、书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物体,并让学生用鼠标点击这些物体的表面。点对的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点对了!”,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而点错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再看看,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
由于已经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在电脑演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出面积的含义,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不但会顺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概念。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参与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体。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达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学“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现一条线段,并闪烁两次,线段下面出现“1厘米”几个字。然后由四个同样是1厘米的线段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下面显示一句话“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最后整个正方形的内部闪烁两次,并涂满颜色。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这句话的后面显示“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1厘米”是长度单位,是一条线.。而“1平方厘米”是一个面,是面积单位。这样的对比演示,使学生把旧知识“长度”和新知识“面积”既区分开来又建立相互间的联系,使之系统化。教学面积单位的重点与难点就在于面积单位是测量物体
表面的大小的尺子。学生往往会把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混淆在一起。经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特征,强化了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容易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思维和操作形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向思维的情境。因为它有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提出与新知有关的问题后往往在新知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矛盾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中会积极思考,在活动中会主动参与操作。
例如:右图是一块草地。想一想,计算它的面积有几种算法?这是一个多边形。怎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动手画一画。画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法计算出这块草地的面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的不同,所以有的学生会想出一种做法,有的会想出几种做法。这时,利用电脑把不同的做法一一演示出来。每一位学生看过以后都会想到有的是自己想到的,有的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而没有想到的解法,学生会注重去看,产生求知欲望。这种多媒体直观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了学习,而且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提供多层次的练习,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并能加大练习密度。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所学新知的掌握情况也从课堂练习中体现出来。教师对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但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设计多层次的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练习。在设计习题时,要照顾全体学生,就要把习题分成多层。一般来说,第一层是与所讲例题相仿的练习,目的照顾比较差一点的学生;第二层是基本知识的变式练习,目的解决重、难点知识问题,照顾中等学生;第三层是要稍微动脑筋的思考性练习,目的照顾优秀学生。这种多层次的练习,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学生在做题时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
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势。同时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孩子们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只有把多媒体辅助教学纳入整体优化素质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育中的应用将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将会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进程的深刻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多样化、社会化、主体化。具有易于控制、交互性强,效果明显、直观性好、目的明确、信息量大,有针对性等特点。这种融图、文、音于一体的认知环境,加上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使学生学习能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能
力,达到开阔知识视野,拓展多技能的目的。
1、变静为动,激活思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它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着巨大的作用,也是日后学习生涯和事业生涯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节数学课上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其辅助手段一般是卡片、模型、图片和实物等,以静态的形象为主,不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媒体计算机走进课堂以后,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变静为动,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供了条件。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精心设计,以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探究的兴趣,这时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应。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我将课本上的“野生动物园”图制成多媒体课件: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高挂天空,远处飘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着4名同学到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的大树旁,有两头犀牛在休息,3只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草丛中开放着5朵美丽的鲜花。学生看完这些后,将画面定格,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说一说画面上有那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再如《观潮》一课,教学时配备多媒体播放潮来前、潮来时、潮退时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潮的气魄雄伟,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让学生仿佛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欣赏桂林的山光水色。创设游漓江的情境,让学生对桂林的美景产生兴趣,这样才能让他们更有兴趣的学习这篇课文,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这一最终目的。
通过这样直观、形象生动的呈现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机地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非常情绪高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自我学习的主体意识。
2、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创设一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醒学生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没有兴趣,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将很勉强。兴趣的提高离不开生动形象的经验素材。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象、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静态、枯燥、难于理解的材料融于图象画面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发潜力,他们满怀着被激起的求知欲望,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学会探索。能够完成教师的语言和常规教具所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更易于解决问题。例如,当发现有个别学生开小差时,教师就可以发出一个小警告,但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警告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试设想下面的情景:教师让画面上出现一个气得暴跳如雷同时砸着桌子的蓝灵鼠,大家一看都为之精神一爽,开怀大笑起来。开小差的同学也在这种幽默的气氛中意识到自已的错误。课堂气氛就这样在顷刻之间得到了改善。例如,在教学《认图形》一课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动物王国里举行了绘画大赛,要求参赛者自己设计各种美丽的图案。通过小动物们设计的各式各样的简单图形中,让学生找出相同的图形。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很快就能找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图形。之后,用多媒体技术将各个图形设计成各种轮胎的小车子,小马骑的是正方形轮子的独轮车,小牛骑的是三角形轮子的独轮车,小猴子骑的是圆形轮子的独轮车,小鹿骑的是长方形轮子的独轮车,小老鼠骑的是正方形轮子的独轮车。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先猜一猜,哪只小动物能获得比赛的冠军?为什么?其实小朋友的实际生活经验早就知道车轮是圆的,但可能从来没想过为什么,那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产生了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为形成和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很适合小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还积极调动了耳、眼、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3让信息技术来充实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是有限的,学生的认识水平也有一定的局限,地域差异生活经历更给理解课文造成一定局限性。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弥补课文空白,丰富课文内
涵。如在《黄山奇石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形态各异的古松图片,云海奇石的瑰丽景色,是学生更多的了解黄山风光,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由于我们生活在内地,对我国南海上的西沙群岛了解甚少。所以上课前,我首先要引导学生观看彩色纪录片《美丽的西沙》,展示了丰富的海底资源,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世界之中,让他们认识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等。通过观看,大家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海防前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闭目倾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生动、优美、逼真的声音使学生仿佛走进了西沙群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富饶”二字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由此来把握学生思路,引导其学习。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得非常轻松。
4、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古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如果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透彻理解、体会。而录像恰当地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学生提问:“怎么横看庐山成岭,侧看庐山成峰呢?诗人为什么说远近高低各不同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庐山的样子一会儿横,一会儿侧,一会儿近,一会儿远,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动态画面中领悟到诗句的意思。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5利用电教媒体资料,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的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而每单元的作文指导课,尽管老师对写作要求进行了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仍然是“无话可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
明学生写作应该有与文章相关的感情表象,它主要包括学生生活中积累的材料及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亲身感受,他就要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清楚丰富的表象。然而由于学生社会阅历浅,社会生活体验少,因而造成无从下手的局面。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幻灯、录像、录音及课件等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直观的观察资料,创造观察的最佳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与平时亲身经历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打开学生感官的窗口、思维的闸门,那么学生写起相关作文就会得心应手,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入为广大师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无比的空间。教师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在教学中将占主导地位,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课堂教学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恰当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不仅能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更加能再现枯燥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