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工作打算”政府工作计划
(一)建设“文明城市”
不时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体能素质。以文明城市创建带动卫生城、环保城、双拥城、园林城、旅游城建设,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整体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依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要求,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企业主体作用,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着力推进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汽车、玉米、光电信息、生物、新材料、铁路客车等领域,实施科技发展计划,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建设工程研究中心、重点试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
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效果产业化,引导和支持各类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兴办产业园区和产业化基地,鼓励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支持企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开发。发展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科技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效果转化。进一步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做好知识产权维护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年,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0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个。
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证机制,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重点发展农村教育。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对所有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均衡发展城区教育,严格规范各类学校招生和收费制度,改善单薄校教学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稳步均衡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汽车、农产品加工、光电信息、生物与医药、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等6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年培养、培训实用型技能人才5万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继续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支持重点学科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实现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公平竞争和相互补充;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健全评价制度,扩大学校教育的开放性。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执法监督三大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控制结核病、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污染病,同步加强慢性非污染性疾病、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重点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建设,恢复和强化乡镇卫生院功能,健全城市卫生组织,完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允许和鼓励发展民办医院,重点发展各级、各类专科特色医院,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提高医疗机构救治质量,加强医疗费用控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续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规范与管理。促进中医事业继承与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三级计生新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推行优生优育,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问题。加强人口老龄化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养老模式,积极推进老年事业的健康发展。
鼓励现有文化体育场馆设施全面向市民开放。改进对公共文化单位的扶持方式,丰富市民精神生活。规划建设科技文化中心、美术馆、博物馆、奥林匹克中心、全民健身场所等大型公共设施。推进营利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积极开发和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演出中介组织,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清除文化垃圾,活跃城市文化氛围,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建议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年,全市体育人口达到50%以上。大力发展竞技体育,重点发展冰雪项目,并保持在全国的前列位置。加快体育竞赛承办市场化步伐,圆满完成2007年亚冬会承办任务。
(二)建设“平安城市”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治安防范的长效机制,针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营造稳定、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严厉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的各种刑事犯罪和社会美好现象,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活动。对具有黑社会性质案件坚持高压态势。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经济秩序犯罪活动,努力促进公平交易。提升警力装备水平,提高技术防范手段,降低发案率,提高破案率和结案率。
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建设,营造稳定的民主法治环境。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推进政府工作的法治化,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扩大社会各界的知情权和参与度,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疏通群众参与民主政治、社会管理的渠道。加强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积极处置群众呼声高的热点、难点问题。
加大平安防范体系建设投入,营造平安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加强公共平安宣传教育。做好气象、地震、疫情等公共平安监测预报工作;加强对煤矿、交通和危险化学品等行业以及医院、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平安整治;强化消防监督管理,加强冬春季节和重大节日期间的防火,开展对重点隐患场所的专项治理,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整改责任制,全面提高平安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加强平安生产监管工作,有效防止发生重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建设“信用城市”
严肃查处影响和破坏软环境的行为,改善以信用建设为重点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塑造信用主体,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化,建设诚信主体。建立统一的政府公共信用平台。继续完善市长公开电话料理机制,建设效能、透明、法治和服务政府。提高企业信用等级,构建企业信用平台,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推进公民信用体系的研究与试点,建立跨行业、覆盖全市、信息共享的个人信用信息网络。
完善行政顺序法规制度。加快信用征集和信息披露立法进程,健全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政策制定机制、公共权力运行机制、健全的责任机制。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强化诚信教育,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规范和信用准则。
发展人才、金融、科技、物流等市场中介组织。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同业信用自律系统和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市场信用服务系统,发展信用服务。培育以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咨询为主体的各类信用中介服务机构。重点组建咨询、谋划类公司。实现信用信息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市场化。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工作打算政府工作计划
“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工作打算”政府工作计划
(一)建设“文明城市”
不时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体能素质。以文明城市创建带动卫生城、环保城、双拥城、园林城、旅游城建设,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整体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依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要求,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企业主体作用,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着力推进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汽车、玉米、光电信息、生物、新材料、铁路客车等领域,实施科技发展计划,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建设工程研究中心、重点试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
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效果产业化,引导和支持各类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兴办产业园区和产业化基地,鼓励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支持企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开发。发展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科技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效果转化。进一步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做好知识产权维护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年,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0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个。
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证机制,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重点发展农村教育。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对所有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均衡发展城区教育,严格规范各类学校招生和收费制度,改善单薄校教学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稳步均衡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汽车、农产品加工、光电信息、生物与医药、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等6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年培养、培训实用型技能人才5万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继续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支持重点学科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实现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公平竞争和相互补充;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健全评价制度,扩大学校教育的开放性。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执法监督三大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控制结核病、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污染病,同步加强慢性非污染性疾病、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重点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建设,恢复和强化乡镇卫生院功能,健全城市卫生组织,完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允许和鼓励发展民办医院,重点发展各级、各类专科特色医院,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提高医疗机构救治质量,加强医疗费用控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续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规范与管理。促进中医事业继承与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三级计生新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推行优生优育,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问题。加强人口老龄化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养老模式,积极推进老年事业的健康发展。
鼓励现有文化体育场馆设施全面向市民开放。改进对公共文化单位的扶持方式,丰富市民精神生活。规划建设科技文化中心、美术馆、博物馆、奥林匹克中心、全民健身场所等大型公共设施。推进营利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积极开发和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演出中介组织,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清除文化垃圾,活跃城市文化氛围,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建议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年,全市体育人口达到50%以上。大力发展竞技体育,重点发展冰雪项目,并保持在全国的前列位置。加快体育竞赛承办市场化步伐,圆满完成2007年亚冬会承办任务。
(二)建设“平安城市”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治安防范的长效机制,针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营造稳定、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严厉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的各种刑事犯罪和社会美好现象,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活动。对具有黑社会性质案件坚持高压态势。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经济秩序犯罪活动,努力促进公平交易。提升警力装备水平,提高技术防范手段,降低发案率,提高破案率和结案率。
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建设,营造稳定的民主法治环境。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推进政府工作的法治化,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扩大社会各界的知情权和参与度,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疏通群众参与民主政治、社会管理的渠道。加强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积极处置群众呼声高的热点、难点问题。
加大平安防范体系建设投入,营造平安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加强公共平安宣传教育。做好气象、地震、疫情等公共平安监测预报工作;加强对煤矿、交通和危险化学品等行业以及医院、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平安整治;强化消防监督管理,加强冬春季节和重大节日期间的防火,开展对重点隐患场所的专项治理,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整改责任制,全面提高平安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加强平安生产监管工作,有效防止发生重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建设“信用城市”
严肃查处影响和破坏软环境的行为,改善以信用建设为重点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塑造信用主体,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化,建设诚信主体。建立统一的政府公共信用平台。继续完善市长公开电话料理机制,建设效能、透明、法治和服务政府。提高企业信用等级,构建企业信用平台,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推进公民信用体系的研究与试点,建立跨行业、覆盖全市、信息共享的个人信用信息网络。
完善行政顺序法规制度。加快信用征集和信息披露立法进程,健全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政策制定机制、公共权力运行机制、健全的责任机制。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强化诚信教育,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规范和信用准则。
发展人才、金融、科技、物流等市场中介组织。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同业信用自律系统和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市场信用服务系统,发展信用服务。培育以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咨询为主体的各类信用中介服务机构。重点组建咨询、谋划类公司。实现信用信息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市场化。
第三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提高上海城市文明水平[定稿]
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提高上海城市文明水
平
——关于创建文明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2012-7-10 13:26:26 来源:《上海精神文明》1998年01期第4~12页
徐正初/费元煊/李天生/夏福民/袁芳荣/滕玫
【作者简介】徐正初费元煊李天生夏福民袁芳荣滕玫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组
【编 者 按】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仍值得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地区和企事业单位)的同志认真一读。该文对创建文明社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创建文明社区的目标、内容、基本原则、实施办法和活动载体等,都有较好的认识与阐述,对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很有参考价值。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1997年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市委领导提出:“要加强研究和指导,逐步形成文明社区科学的指标体系、评估标准、创建方法。”为此,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成立课题组,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总报告。本篇总报告包括创建文明社区的发展态势、目标定位、指导原则、对策思路和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5个部分。
一、创建文明社区的发展态势
研究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首先要把握社区的概念,了解上海开展文明社区建设的发展态势。
社区的基本涵义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发生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由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根据上海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当前运用较广泛的是街道社区的概念。街道是我国城市中特殊的行政设置方式,地域范围明确,具有构成社区所必需的要素。把街道作为社区符合国情、市情。在历届市委领导下,上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出了一条以社区为载体、以群众为主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从整体上提高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的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子,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上海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始终同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相连。综观它的发展历程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八十年代中后期社区文明概念的提出及其相关活动的开展。其特点是社区文明建设在社区内单个领域呈条线型各自展开,是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的探索、启动阶段。上海的社区文化、社区教育和社区服务建设都是这时候起步的。
上海是全国最早提出“社区文化”命题的。1984年,杨浦、虹口、黄浦、闸北等区、街道相继建立了社区文化组织,开展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相互协作、联办共建”的社区文化建设,在繁荣文化事业、丰富精神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这一单项的社区文明建设,在发育社区功能、培育社区意识、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等方面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社区教育是上海的创造。1985年底闵行区吴泾地区的大型企业成立了社会支教基金会,这是上海最早的社区教育组织的萌芽。1986年9 月,由普陀区真如中学牵头,成立了由真如镇政府等18个单位参加的社会教育委员会。拉开了上海社区教育的序幕。1988年3 月闸北区的新疆路街道与彭浦新村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同年4月长宁区成立了区社区教育委员会;从此社区教育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市,社区教育逐步成为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的有效载体,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校。
社区服务是中央民政局前部长崔乃夫在1988年底倡导的。他把社区服务定位在政府倡导下,发动社区成员通过互助性的社会服务,就地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上海早在1987年就着手组建市、区、街道(镇)、居委会“四个层次一条龙”福利服务网络,后又列入市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服务对象也逐步扩展到全社会的居民和单位;服务项目转变为系列化、网络化服务;资金来源转变为多渠道筹措;组织形式发展到专业工作者与志愿者队伍结合的方式。
第二阶段,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活动。其特点是从点上探索社区文明建设的路子,并把它作为创建文明社区的奠基工程。上海开展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始于1989年,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提出创建文明街区的设想,后来感到街区的范围太大,操作上有难度,在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遂以曹杨新村街道和武定路街道所属的居委会为试点,探索在新村地区和老城区两种不同类型地区创建文明小区的工作。1991年3 月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工作会议上,市委向全市提出了“积极推进创建文明小区活动,加快文明城市建设步伐”的要求,后来又提出了“环境整洁优美、社会秩序安定、社区服务全面、邻里关系和睦、文化生活丰富”的文明小区建设标准。由此,各区、县党委和政府把创建文明小区作为为民造福的实事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全面、深入地开展了文明小区的创建活动。
上海的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坚持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由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乡镇党委、政府牵头,组织所在地区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民住宅公房所有权单位和物业管理公司等,开展共建文明小区活动,城建、市政、规划、公安、房管、环保、绿化、工商等职能部门也积极配合,用实际行动支持文明小区的建设。社区各级党政组织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居民走出自己居室房门的狭小天地,参与到文明小区的创建活动之中,逐渐形成和培育起“社区是个家、大家建设她”的社区公益意识和家园意识。文明小区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一方宝地。市级文明小区的居民,对小区环境和文明程度的满意率高达98%以上。从1992年起,经过连续多年的评选,全市已有168个市级文明小区、371个区县级文明小区。文明小区创建活动为创建文明社区起到了良好的奠基效应。
第三阶段,开展了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社区文明建设逐步拓展,步入了全方位、全领域开展的阶段。
1995年12月,市委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深入各区,分片有重点地开展社区工作专题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1996年3月市委、市府作出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探索和完善上海特大城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的重大决策,为创建文明社区提供了体制上、机制上的保证。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同志指出,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加强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这为上海社区文明建设提出了根本的指导思想。1996年9月,市委领导提出了文明小区要向文明社区发展的要求。在1996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上海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的决议,明确提出:“到2000年要建成300个市级文明小区。文明小区要逐步向文明社区、文明城区发展,每个区都要建成1至2个文明社区,积极争创文明城区”。1997年3月市委提出了年内开展文明社区评比,各区都要建成1~2个文明社区的具体目标。
在市委战略部署的引导下,上海社区文明建设呈现了领导重视、上下齐心、舆论引导、社会协力、各界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态势。突出表现在四个化上:
一是规划科学化。规划是创建的基础和指南,各区的创建试点单位都把它列入党委议事日程,精心规划,科学设计。社区各级党政组织重视进行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创建目标,抓准创建的主攻点和突破口;重视规划的科学性,既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身特点,又体现出高标准、新形象;重视载体的设计,落实创建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狠抓发动工作,宣传意义,广泛动员,形成强烈的创建氛围,切实提高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对创建文明社区的知晓率、参与率。由于规划定位得好,使社区文明建设活动从启动阶段就既有声势又很扎实。
二是创建实事化。许多创建试点单位总结运用了文明小区创建中的经验,确立了在更大范围造福于民的指导思想,把创建活动设计成实事项目,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不断满足社区成员的实际要求,为他们排忧解难。诸如象灯光工程、绿化工程、铁门工程、车棚工程、公用部位整治工程等等,使社区成员从实实在在的实事项目中享受到创建文明社区的实惠。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建设居民小区,人民群众有了好的环境,看到了变化,就有信心,就高兴,就好办了”。
三是共建制度化。创建工作很重要的一条是要依靠全社区的力量,实现全社区的资源优化配置。运用社区力量,发掘社区资源,共享社区成果,以共建来带动创建,成为各创建试点街道的共识。试点单位的一个基本做法是“用共同的目标凝聚社区力量,用共同的语言联系社区成员,用共同的载体形成社区化效应”。采用资源和需求双向调查,联建结对签约等形式,深化共建内涵,扩大共建领域,健全共建网络、完善共建组织、形式共建机制,使社区共建走上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轨道。这项工作做得很实在,也很有特色,对开发社区共同体组织资源,提高社区共同体的整合度具有深远意义。
四是探索理性化。文明社区创建是一项面向21世纪的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工程,是一个新事物,它呼唤理论指导和创新。黄浦、南市、普陀等区都召开了创建文明社区理论研讨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会聚一堂共同探讨,对创建文明社区实践从理论高度进行概括和思考。上海社联、社科院以及华师大、复旦等有关大学和市党校系统的专家学者对文明社区的研究注入了心血,形成了众多理论研究成果。上海的新闻界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今年2月市文明办、解放日报、文汇报联合调查组连续发了5篇报道,介绍了人民广场、延吉新村、五里桥、甘泉新村、曹杨新村街道的创建事迹,虚实结合,有观点、有深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对面上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二、创建文明社区的目标定位
文明社区是以行政区划的街道(镇)为载体,以辖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为主体,以提高成员素质为目标,环境整洁、生活安定、服务完善、风气优良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创建文明社区在上海城市文明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1、创建文明社区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创建文明社区是上海组织实施跨世纪宏伟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城市文明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发展“链”,要经历从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城区、文明城市的发展阶段。黄菊同志说:“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工作。”细胞活了,整个城市肌体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基础扎实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任务才能得到真正落实。所以创建文明社区是城市文明建设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项上海面向21世纪构筑城市文明的基础性工程,对它的意义和定位要从战略高度、大局高度和政治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要深刻认识创建文明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这一层面上的具体要求。从本质上说,创建文明社区包含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内容。具体分析,它包括了四个方面:一是社区意志、社区精神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一致;二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内在统一;三是城市高效管理、多功能服务和社会团体、市民自觉参与的有机结合;四是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步提高。
2、创建文明社区是文明小区建设的深化与发展
文明社区与文明小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对象、创建目标、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是基本相同的,同时,两者又有明显的差别:一是地域的不同,文明小区建设的范围是楼组、街坊里弄,社区则包含整个街道区域、创建的范围更大;二是构成要素的不同,文明小区突出的是与居民起居生活直接相关的内容,文明社区在重视这些方面的同时,还注重教育、文化、服务功能等综合层面上的内容,创建层次更高;三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文明小区的资源配置项目少,回旋余地小,主要是人力资源的利用,文明社区在资源配置上项目多,手段多,包括人、财、物以及各种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发,资源共享的目的更明确;四是创建主体的不同,文明小区建设主要依靠社区基层工作者的努力,文明社区建设是条与块、点与面和方方面面的共同任务,创建的协调性更严密。
3、创建文明社区有完整的目标体系和丰富内涵
在1996年3月召开的上海市城区工作会议上,黄菊同志提出了上海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目标:“到2000年,初步形成安定安全的社区治安秩序,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网络,团结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并为建成配套设备齐全、环境舒适优雅、管理规范有序、保障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社区奠定基础”。根据黄菊同志提出的目标要求,文明社区的主要内容可以细化为下述八个方面:
(1)社区意识。社区意识是指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文明社区建设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培育和形成社区意识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目标,也是建成文明社区必不可少的思想条件。在整个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始终要以社区意识的培育和巩固为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区域和个性特色的社区精神,维系和凝聚全体社区成员。
(2)社区共建。文明社区的建设要靠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参与,通过建立携手共建文明社区的工作机制和网络,形成条与块、点与面齐心协力开展创建工作的合力。同时,充分运用社区内各单位和团体的现存资源,在体现互助、互利、互惠原则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联动的目的,使共建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3)社区教育。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成员施以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是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按照“地区为主、政府协调、社会参与、双向服务、共建文明、同育新人”的要求,充分考虑社区教育的特殊性,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和社区成员的具体需求出发,运用多种手段抓好社区成员的教育,努力提高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技术素养。
(4)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在广义上是指社区成员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在狭义上是指社区内文化现象的总和,包含了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内的各种社区文化活动。完善社区文化设施,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包括组织各种类型的家庭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以及全民健身活动,是教育引导群众参与文明社区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式。
(5)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内容,指的是依托社区各方力量和社区成员开展的、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能满足社区成员各种需求的生活服务事业。要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宗旨,体现公益性、群众性、互助性的特点,完善各种便民、利民设施,努力解决社区居民最基本、最迫切、最希望解决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问题。
(6)社区环境。社区环境包括卫生环境、绿化环境、生态环境等。社区环境关系到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是文明社区创建中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也是文明社区建设的形象工程。要通过加强执法管理的力度和提高居民群众自我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强化社区道路、公共区域、花坛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净化、美化、绿化社区环境,改善社区生态环境。
(7)社区安全。生活环境的安定安全、平稳有序是文明社区的基本指标,也是社区成员的迫切需要。加强社区的安定安全要靠全社区的力量,尤其是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要通过加强群防群治,着重做好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项工作,努力提高社区治安和治理工作的水平,给群众一个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
(8)社区风尚。社区风尚指的是一个社区应该拥有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是体现文明社区创建成效的标志性成果。良好社区风尚是以社区成员的人文素养为基础的。要继续开展五好家庭、文明楼组、文明小区等创建活动,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弘扬正气,树立社区新风。
三、创建文明社区的基本原则
创建文明社区在一定意义上是一项新生事物,创建工作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根本指针,明确原则,把握方向,通过扎实的创建活动,推动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一)创建文明社区要以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为根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创建文明社区必须以社区成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是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这是我们在整个创建过程中必须时刻把握的大方向和基本原则。
(二)创建文明社区要坚持“硬件”和“软件”并重
创建文明社区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统一,创建内容包含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两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不可偏废。文明社区的“硬件”是指一系列能够满足居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基础性设施,包括道路交通、住宅建筑、绿化环境、卫生状况以及商业网点、文化体育实施等;文明社区的“软件”是指社区成员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准、公共意识、人际关系以及社区自愿者队伍、互助互利组织的建设以及社区管理等。必须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手一起抓,全面体现文明社区建设的本质内涵。
(三)创建文明社区要坚持把居民群众的需要放在首位
创建文明社区一切要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把满足社区居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作为创建文明社区的动力和追求,努力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抓起,全心全意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等方面的问题;要在服务居民、满足居民需要上下功夫,通过服务社区居民群众来密切与社区成员的关系,建立社区成员和睦相处、文明生活的共同体。
(四)创建文明社区要坚持走同创共建的路子
创建文明社区是社区所在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群众的共同责任。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的管理职能,特别是街道在开展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中所承担的主管职能。其次,要进一步发挥社区企事业单位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第三,要提高社区居民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自觉性。在当前形势下,尤其要注意发挥社会团体和居民群众的自治管理功能,培育社区自愿者队伍等各种类型的民间互助团体和中介组织,提高社区群众自治、自理的能力和程度,在整个社区的范围内逐步形成社会化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机制。
(五)创建文明社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形成特色
每一个社区都有其特殊的人文环境、人群结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创建文明社区一定要突出针对性,要立足于本社区的实际,发挥本社区的优势,切实有效地解决本社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适应本社区发展的工作特色和创建模式。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模式的创建格局,把各项创建活动做好。
(六)创建文明社区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创建文明社区要有相当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因此,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突出重点,提高实效,做到事半功倍。把难点作为重点,确立主攻目标,集中力量予以解决;要量力而行,又要“软”、“硬”并重,把满足社区居民最迫切、最基本、最广泛的需要作为重要条件;防止出现片面追求豪华,盲目攀比水平的倾向。
(七)创建文明社区一定要发挥社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创建文明社区关键是要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发挥社区各级党组织在创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的推行和实施,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重心下移,相当一部分城市管理职能逐步向街道集聚,社区作为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础地位越来越明显,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政治核心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对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在创建文明社区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予以充分的认识。新形势下的社区党建工作包含着三个层面:一是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二是由街道辖区内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三是发挥社区内广大党员,包括机关党员、企事业单位党员、离退休党员以及在职居民党员在创建文明社区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创建文明社区的对策思路
创建文明社区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重、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创新思路、精心设计、认真实施,在实践中形成上海开展文明社区建设的特色之路。
(一)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管理职能
1、进一步落实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在文明社区创建中的主管职能。当前,要进一步落实好三大职权:
——街道在社区管理、文明社区创建中的领导权、决策权、规划权、减少外部指令,增加指导扶持,使之能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
——街道对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社区的派出机构有协调权、监督权、考核权,建立双层领导的管理构架,实现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联动;
——街道对社区内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区属职能部门的负责干部有考核评议权、任免建议权,从组织制度上确保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步调一致。
2、建立、健全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协调机构。社区协调机构由街道机关和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由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牵头,包括环卫、工商、税务、警署等条线,在社区的派出机构共同组成。建立正常的运行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现场办公会,行使决策、协调、督促的职能,进而明确分工、统一部署,形成合力。
3、进一步强化居民委员会的职能。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要把主要精力集于为居民群众服务上,全力以赴地做好公益事业。
(二)开展社区同创共建,实现社区资源共享
当前要抓好三个环节:
1、培育社区共建意识。
——作为责任主体的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要有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共同开展创建活动的强烈意识。走出依靠社区成员整体力量共创文明社区的路子。
——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一定要把参与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以实际行动参与文明社区的创建。
——作为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上级领导部门共建意识更要强化,通过内外因的促成因素,营造全社会关心文明社区建设氛围。
2、完善社区共建机制。社区共建组织由街道机关、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社区的派出机构以及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共同组成。
社区共建组织可有多种模式。一种是综合型的,有组织核心、联系制度、信息渠道;一种是单项型的,或以社区教育为主题,或以社区安全为内容,建立起专门的共建组织,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3、深入开发社区资源。社区资源的高度共享和有效利用,是社区共建成效的最佳体现。社区资源共享是全方位的,既指物质资源,又指精神资源;既有教育、文化资源,又有服务资源;既包含信息资源,又包括设施资源。社区资源共享要遵循“自愿、自管”和互惠互利的原则,要充分考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切身利益,维护其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三)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努力提高创建实效
一要注重多样性。文明社区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活动载体的多样性。如“志愿者服务活动”、“家庭读书活动”、“广场文化”、“社区民俗文化节”、“绿化工程”、“围墙工程”、“灯光工程”、“服务网络工程”、“车棚工程”、“上门就诊”、“电话救助”,等等。
二要讲究特殊性。载体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形成自己的创建特色。走出符合社区实际的创建路子,应该成为各级社区建设者的努力目标。
三要追求实效性。设计载体要搭准社区群众的思想脉搏,把握文明社区创建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努力提高创建活动的针对性、新颖性,触及社区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兴奋点、想象力,激发他们投身创建活动的积极性;防止轻内容、重形式的形式主义倾向。真正让社区群众享受实惠,获取好处。
四是科学性。精心设计创建活动的载体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从提出构想、设计方案、制定措施,到实际操作、成效评判的整个过程。使内容明确、特色鲜明、新颖实在;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评判要有科学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
(四)充分依靠社区群众,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1、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自觉性。分析文明社区建设现状,群众的发动工作是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从个体层次看,离退休同志参与得多,在职成员参与得少;从年龄层次看,老年与少年儿童参与率高,中青年参与率低。社区基层工作要有较大的突破,通过直接联系、重点动员、告居民书、楼组会议、家庭访问等多种直接接触的形式,动员居民群众走出家庭小天地,共建社区大天地。
挖掘社区群众的“共鸣点”、“兴趣点”,是吸引社区群众主动参与文明社区建设的抓手。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人才优势,只有在社区街道、居委会的组织发动下,才能得到系统开发。不少街道和居委会运用家庭统计表的形式,建立起社区“人才库”,为具体开展创建活动打下了基础。
2、培育社区群众性团体和中介组织,以缓解各类社会矛盾。这方面的工作应该适当加快步伐。社区群众性团体的种类繁多。如社区党建联谊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各种志愿者组织、法律咨询队、家电维修服务队等;有的是社区中介性组织,如业主管理委员会等。引导得当,可以在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3、进一步发挥在职党员在文明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区属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的比例约为60%,市属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的比例不到10%。发动在职党员参与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大有潜力可挖。
各级社区党政组织要强化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有许多街道党工委开展了在职党员登记制度,让共产党员亮出身份,打出牌子,提高在职党员参与文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激励和鞭策广大党员在单位做一个模范职工,在社区做一个模范成员。
(五)加强工作分类指导,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各级政府强有力的领导,浓烈的创建氛围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实现创建目标不可或缺的条件。必须加强对社区建设的指导,提供思路,创造条件,推进工作。
创建文明社区的工作应该列入各级党政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进行专题讨论和研究,把握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关。要加强对同级文明委的工作指导,做好条与块的协调工作,为街道社区和基层单位提供高效率的服务。努力为社区工作排忧解难,提供物质与智力上的支持。要从实际出发,对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实行分类指导,支持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要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创建规律,形成理论成果,重视做好工作总结,发现、挖掘、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通过榜样示范、典型引路,带动面上更多的社区积极有效地开展文明社区创建工作。
加强对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领导,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工作的法制建设。建议市人大尽快制定《社区建设和管理法》,把社区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确保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五、创建文明社区有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一是人们观念转变的滞后,越来越成为进一步推进文明社区建设的首要制约因素。
观念的转变是创建文明社区的巨大推动力。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所增强,但仅仅是浅层次的,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社区的文明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文化维系力和精神凝聚力。社区成员仅有认同意识是远远不够的。现代都市社区文明建设的目标定位,强烈呼唤着具有高度责任意识、自治意识、民主意识的社区成员的参与,这无疑是社区工作者目前所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是现在的社区工作队伍的现状,与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高要求还不能完全相适应。
总体来说,社区基层工作队伍年龄仍然偏大,文化仍然偏低;而刚招聘到街道、居委会工作的干部,还缺乏社区工作的实践和经验,需要有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即使是长期在社区工作的干部,其熟悉的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街道、居委会的传统工作,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社区工作,同样是一门全新的课题。
三是创建文明社区的组织体制和运作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创建文明社区现行的体制突出了“以块为主”的责任机制,却未授予块对条相应的协调权、监督权和考核权,“为主”常常异化成“唯一”,街道成为唯一的责任主体,对社区范围内的大小事情都要包揽到底,负责到位。在当前情况下,要真正适应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区工作对象的社会化、社区建设内容的多样化,必须针对现实工作中的问题,实行行政、经济、法律三大手段并举,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的各种机制。在管理上完善责任机制,在行政上完善法律机制,在运行上完善市场机制。
四是社会转型期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期的一些突出矛盾,对创建文明社区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最为突出的是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流动人口犯罪现象日趋严重。
大量职工的下岗、待岗,也影响了文明社区的创建。
五是经费投入的不足,使文明社区建设面临后劲不足、发展艰难的困境。
创建文明社区是一项需要大量投入的综合工程。据有关专家估算,创建一个文明社区需要经费800万元至1000万元。
创建经费不足,文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必将成为无米之炊。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创建文明社区的工作确实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十五大精神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积极实践,努力探索,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去正确处理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各类矛盾,大力推动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使上海的社区建设和管理有一个新的发展,进而推动上海的两个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第四篇:“文明县城建设活动打算”政府工作计划
一、“文明 ”建设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全社会积极参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改善,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面对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对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精神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文明 ”建设,是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弘扬先进文化,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塑造我县良好形象的基础工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文明 ”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措施,积极行动起来,掀起“文明 ”建设的热潮。
二、“文明 ”建设的目标任务
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核心,以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适应新形势,探索新途径,创造新经验,在全社会营造开拓创新的发展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县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使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更加完善、基础更加扎实、效果更加明显,全县的文明程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到年底,力争达到省级文明城县标准,的城县社区被评为 县级以上文明社区,的村镇被评为 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把 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区。
三、“文明 ”建设的工作重点
“文明 ”建设既是一个奋斗目标,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抓手。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求真务实,从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做起,从一件件具体事情做起,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从日常行为养成做起,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文明 ”建设,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工作很多。必须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十大主题行动。
(一)文明养成行动
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文明道德素质。
(1)制定和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县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
(2)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公民道德宣传日、公民道德宣传月,普及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把基本道德规范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3)组织开展“文明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主题活动。
(4)组织编写《县民文明修养读本》。
(5)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教育活动。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展示、演讲活动。
(6)组织创作一批健康向上、易于传唱的家庭美德建设歌曲、歌谣。
(7)开展以“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东西,不破坏公共设施;管好自己的嘴,不讲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管好自己的脚,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草坪”为内容的“三管好六个不”自律承诺活动,规民言行。
(8)组织开展“十好”个人评选活动,即“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好妻子”、“好小姑”、“好妯娌”、“好家长”、“好孩子”、“好邻居”、“好职工”。
(9)在各基层团组织中开展“公共绿地认养”活动。
(10)在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你我共文明”活动,学生、家长共签文明建设协议,互相监督不文明行为。
(11)电台、电视台每年制作播放一批思想道德建设公益广告。
(12)在主要路口、公共场所、各乡镇驻地增设一批思想道德建设公益宣传牌。
(13)在电台、电视台开设《文明 建设大家谈》、《走 看文明》、《文明 建设进行时》等专栏、专题节目。
(14)筹建“ 文明网”,开辟精神文明建设新阵地。
(二)繁荣文化行动
以建设文化强县为目标,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深入挖掘 文化内涵,结合实际,制定 文化发展战略,丰富中国 的文化品位。
(2)在电视台开设《文化之窗》专栏,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先进文化。
(3)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县社区力争在3-5年内实现都有文化中心,60的村庄建有设施配套的文化大院。
(4)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的城县文化建筑,提升城县文化品位。有条件的乡镇,也要规划建设一批文化设施,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5)建立群众文化辅导员注册制度,到年底,全县80的社区、60的村有辅导员,并定期组织开展活动。
(6)抓好基层文化建设,培养一批有特色的庄户剧团、文化带头村、带头户。
(7)加强巾帼健身队、老年体协等群众性文化组织建设,到年底,达到每村建有个巾帼健身队。
(8)加快业余体育辅导员制度建设,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9)建立文艺创作评奖制度,鼓励和扶持文艺创作人员多出精品力作,争创“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
(10)坚持办好秧歌进城、元旦文艺调演、大型文艺晚会及书画摄影展览等大型文化活动,每年举办次以上。
(12)加强文物管理,力争3年内再推出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加大文化县场管理力度,每年坚持组织开展文化县场专项整治活动,净化文化县场。
(三)文明创建行动
深入推进基层文明创建活动,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基础。
(1)广泛开展创建全省文明城县活动,培育城县精神,树立城县形象,提升城县品位。
(2)突出绿色、安全、温馨的文化品位,大力实施为民、安民、乐民、便民、育民工程,培养个文明社区典型。
(3)大力加强机关文明建设,突出效率高、质量好、办事公、为政廉的机关作风,树立个文明示范机关样板。
(4)突出规范管理、诚实守信、热情服务和群众满意,树立个文明行业典型。
(5)继续开展文明诚信企业评选活动,培养树立个企业文化建设示范企业。(6)加强文明村镇建设,突出农村风貌、农民、农业发展和精神文化需求,打造个文明村镇样板。
(7)深入开展文明户创建活动,突出科学致富,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培养户特色文明家庭。
(8)继续开展“十佳文明窗口”、“十佳文明县民”、“十佳文明家庭”、“十佳服务明星”评选活动。
(四)科学普及行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1)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创建学习型城县、机关、企业、社区。
(2)实施“科普村村通工程”,到年末,基本实现全县村村有科普宣传栏。
(3)深化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逐步形成常下乡、驻社区的工作机制。
(4)组织经常性的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展览、科技咨询、科技培训活动。每年组织大型活动次以上。
(5)充分发挥文化博览中心、大众媒体、信息网站的作用,积极开展“科技周”、“科技月”和“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
(6)在农村广泛开展以“破封建迷信陋习,树文明生活新风;破腐朽文化陋习,树健康娱乐新风;破斗殴赌博陋习,树守法致富新风;破不孝不敬陋习,树尊老爱幼新风;破铺张浪费陋习,树勤俭节约新风;破不干不净陋习,树清洁卫生新风”为内容的“六破六树”活动,教育引导群众破除迷信,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7)继续办好科普宣传节目,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普及科学知识。
(五)诚信共铸行动
着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民诚信意识,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1)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诚信宣传教育。将诚信教育内容纳入党政机关干部培训规划,列入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2)在企业中大力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创评活动。到年末,争取发展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个、省级个、市级个。
(3)强化金融信用建设,组织开展好中小信用企业评选活动。
(4)加强企业质量信用建设,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到年末,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个、名牌产品个。全省著名商标件,驰名商标件。
(5)推行纳税信誉等级管理,抓好各类信用企业的评审和管理工作。
(6)继续做好农村信用村、信用户的创评工作,扶持农村经济发展。
(7)在流通行业,大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评选一批“文明诚信示范街”、“文明诚信工商户”。
(8)抓好“诚信 ”网站的管理,打造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信用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9)建立失信打击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惩制假售假、欺诈经营、虚假宣传、不守合同、偷逃骗税行为。
(六)县容整治行动
完善城县公共基础设施,规范公共场所秩序,优化公共环境,打造文明、有序的人居环境,提升城乡文明程度。
(1)突出中国 特色,每年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城县建筑物和景观,进一步提升城县的品位和档次。
(2)结合城县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旧、小街小巷、城中村、城县出入口、城乡结合部的整治力度。
(3)做好城县主干道设施维护,机动车道无毁坏、被侵占现象,路面无坑洼积水;人行道道板、护栏等设施完好。
(4)加强县场管理,沿街店铺无跨门营业和占道经营现象。
(5)加强建筑工地管理,施工现场四周设置围墙、围挡,工程外侧采用密目式安全网,无噪音扰民现象。
(6)加强交通站点管理,车辆停放有序,无非法营运车辆和争抢客源现象。
(7)实施“洁净工程”,集中解决大街小巷、居民住宅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垃圾积存、暴露以及乱贴、乱画、乱倒、随地便溺等问题,为县民创造干净、优美的环境。
(8)拆除主要街道、地段两侧的违章建筑,清理占道经营、乱设摊点。
(9)规范沿街牌匾字号,整治城县“牛皮癣”,高标准设置公路两侧、城县主次干道、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广告。
(10)组织开展以“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为内容的交通安全“五进”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交通安全秩序整顿,实施道路安全畅通工程,倡导县民文明出行。
(11)从规划建设好一条街(巷)入手,因地制宜,规划改水、改厕、改厨和改变村街面貌,逐步实现农村街道硬化、村庄绿化、家庭净化。
(七)生态保护行动
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实施“环境绿化工程”,城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0以上。
(2)广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家园”等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每年组织大型活动次以上。
(3)积极倡导和鼓励县民使用纸袋包装食品,逐步消除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4)加强工业污染的防治,重点抓好粉丝企业废水治理和热电厂的二氧化硫治理,搞好流域综合整治,改善空气质量,防止水源污染。
(5)加强城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县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城县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农村垃圾实现集中处理。
(6)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实施绿色农产品认证制度,引导农民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7)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发展平原绿化工程。
(8)加快绿色社区建设,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绿化美化社区环境。
(9)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完成夏甸金矿等个重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10)开展全民勤俭节约活动,在黄金行业建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县。
(八)为民解忧行动
弘扬奉献精神,关心困难群体,在全社会形成助人为乐、见难相助的道德风尚。
(1)积极开展为下岗职工、灾区群众和特殊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2)认真开展好“希望工程”、“雏鹰计划”、“春蕾计划”,帮助青少年健康学习、快乐成长。
(3)广泛开展“爱心捐助”活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单位为弱者捐助。
(4)继续抓好县直部门包帮困难家庭活动,为困难家庭办实事、办好事。
(5)组织社会各界为下岗职工开展转岗技术培训活动,为他们提供再就业岗位。
(6)采取“结对子”形式,为偏远农村送科技致富信息,帮助尚未脱贫的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7)深入开展“法律下乡”、“法律进社区”、“法律进万家”等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8)建立健全青年志愿者组织体系,培育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9)组建“无偿献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建立青年志愿者流动“爱心血库”。
(10)普遍推行节假日、双休日志愿服务和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制度。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打算”政府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项目建设是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工作,服务项目建设是公安机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六大产业”、服务全市中心工作的主战场,是检验公安机关服务能力、执法水平的试金石,也是公安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机关效能年建设活动的重要载体。全市公安机关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服务是第一职能的新理念,努力把服务项目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工作目标
服务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工作态度更加到位,工作措施更加有力,工作效果更加明显,努力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最优的治安环境。
三、工作措施
1、进一步推行百警驻企工作。继续抓好对全市投资一亿元企业派驻民警投资十亿元企业设立警务区的工作,真正把警企零距离落到实处,努力在全市民警中形成崇商重企情结,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创业安商环境。
2、简化行政审批项目,缩减行政审批时间。市公安局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行政审批窗口,努力开辟服务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企业的“绿色通道”,对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企业实行特事特办,特事快办,跟踪督办,努力打造公安机关“一站式”、“保姆式”的综合服务体系。
3、严厉整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大对破坏投资环境、破坏企业发展、阻挠项目落户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当前要重点落实谢书记指示精神,坚决惩治围标、串标等扰乱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打击强揽工程、“沙霸”、“石霸”等扰乱项目建设的违法犯罪活动,坚持打萌芽,打苗头,露头就打,决不手软。
4、及时对重大项目建设地及周边环境开展治安整治,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进行。
5、开设出入境便捷通道。在管理环节办证期限上下功夫,为项目建设取消签证限制,并实行可由代办人办理的程序,尽最大努力为项目建设减少环节,缩短时间,便捷服务。
6、优化机动车辆管理。车管服务向开发区延伸,向项目落户地延伸,向经济活跃区延伸并减免相关工本费,审验费,对项目建设的机动车辆按“绿色通行证”管理,努力做到不罚款、少罚款,不扣车、少扣车,不吊证,少吊证,为项目建设架设一条便捷的机动车管理轻轨。本文来自
7、放宽户籍管理。取消人员落户需具有固定住所的限制,对重大项目,企业人员推行只要自愿均可办理落户的服务工作制度。
8、整治工作作风。对全市公安机关各单位和民警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执法不规范的现象进行整治,全面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努力满足项目建设的新要求,积极回应企业发展的新期待。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局直各单位要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开展好机关效能年活动的主要内容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全体民警努力抓,抓出成绩,抓出实效。
2、建立责任制。局直各单位要建立服务项目建设责任制,把服务项目建设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和每个具体责任人,各单位“一把手”为本单位服务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服务项目建设的组织、开展、督导、落实等工作。
3、加强考核督查,严格奖惩制度。各单位要把服务项目建设的工作定期向市局效能办通报,市局效能办将对各单位服务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考核督查,对表现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对破坏、影响、阻碍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