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甲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打算”政府工作计划
一、工作机制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应急办、65811部队后勤部、海关等部门(单位)组成。联防联控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建立由市卫生局牵头的 市甲型HlNl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一)联防联控办公室组成人员及职责
贯彻落实联席会议精神和领导指示,联防联控办公室人员由市卫生局、市委机要局、市政府办公室(应急办、文电科)工作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联系协调联防联控成员单位及市直有关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工作方案和防控计划,建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相关人员、物资、技术保障机制,收集、分析、汇总并上报有关信息,提出应急处理建议,向成员单位通报有关情况,组织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后勤保障、社会宣传等工作,适时提出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
(二)各成员部门(单位)职责
卫生部门:承担联防联控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组织制定甲型HlNl流感应急预案。对全市卫生系统甲型HlNl流感防控工作进行动员、安排和部署,组织实施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病原学检测,开展医疗救治的准备工作,及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了解疫情信息,必要时依法发布我市防控情况信息,组织全社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健康教育,提出应急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品种目录和数量,根据情况适时提出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建议。
财政部门:负责保证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各种物资储备和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病人救治、疫情应急处理等所需经费。
牧业部门:负责加强对兽医及相关人员的自身防护。做好甲型HlNl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加强生猪防疫,研究制定我市生猪甲型HlNl流感监测方案,组织对我市生猪甲型HlNl流感有关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做好生猪甲型HlNl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理工作。
口岸部门:负责协调市内各口岸。密切配合其他成员单位对可能出现输入性疑似病例、疫情的处置。
旅游部门:落实旅游团队信息台帐制度。防止甲型HlNl流感通过旅游渠道传入我市。解近期我市在 等疫情多发国家和地区旅游团队人员及疫区到市旅游团队的情况。
宣传部门:负责协调新闻报道工作。消除广大群众的恐惧心理,保持社会稳定。
发改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应急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的生产、储备和调度。指导市场监督管理,稳定物价,查处违规经营,维护市场秩序。
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学校、托幼机构防控措施的落实。
公安部门:负责对因私出境到疫区人员的统计。关注社会动态,维护社会稳定,依法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措施。
交通部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汽车站、客运站的交通检疫、查验工作。保障应急防治物资、器械和标本的公路运输。
农业部门:协助卫生、牧业等部门做好农村传染病防控工作。
工商部门:负责加强市场监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应急处置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的监督与管理。
质监部门:负责生产领域猪肉制品的监管。
民政部门:加强对农村、社区的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外来人员登记,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基层排查和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管理工作。
外事部门:负责本地区甲型HlNl流感疫情应急处理的涉外工作。负责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涉外疫情信息,协助安排领事官员探视工作,协助做好外国媒体、记者采访事宜,接待来本地区考察的国际组织,协助相关部门争取国际援助、捐赠等涉外事务工作。
部队后勤部:做好驻珲部队的协调工作。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做好出入境人员检验检疫工作。根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严格筛查,避免疏漏,发现有疑似症状者,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工作组和专家委员会
(一)综合组:由市卫生局牵头。负责联防联控机制例会的组织和重要工作的督办,负责收集、整理、上报甲型HlNl流感防控工作信息,负责编写联防联控工作动态,负责甲型HlNl流感疫情与防控工作动态发布,承担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口岸组:由口岸办和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加强对出入境旅客卫生检疫,及时发现发热人员,做好相应处置工作;做好入境列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卫生检疫,做好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协调做好入境货物、快件、入境旅客携带物品、邮递进境物品的查验和检验检疫工作,防止禁止进境货物和物品入境;督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应急物资的产品质量和标准制定;承担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医疗组:由市卫生局牵头。并组织对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全市流感疫情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检测、疫情处置等工作提供指导;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选派专家开展疫情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提出完善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工作的策略、措施建议;承担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保障组:由发改局牵头。研究并综合协调防控保障中的重大问题;全面掌握保障工作的综合情况,及时了解防控应急物资需求动态和生产、流通、库存及资源保障情况,协调防控应急物资供需、生产、储备、运输等方面事宜;协调安排防控应急物资(含仪器设备)紧急生产、采购(进口)储备等专项资金;密切跟踪保障工作,指导市场监督管理,稳定物价,查处违规经营,维护市场秩序,遇有问题,研究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及时反馈保障工作信息,及时汇总整理;承担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协查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协查从境外、市外到市的疑似、确诊病例以及需要医学观察的去向不明人员;收集、整理上报甲型HlNl流感去向不明人员工作信息,承担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六)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积极正确引导舆论;跟踪境内外疫情,及时澄清事实;加强网上新闻发布的管理和引导;协助相关部门宣传甲型HlNl流感防病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及时收集、整理和报送疫情监测等信息。
(七)对外合作组:由市外事办和市卫生局牵头。协调处理防控甲型HlNl流感的重大涉外问题,协调涉及境外地区的防控甲型HlNl流感有关事务;收集、反映和协调相关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外国政府的合作和沟通;收集和反映国(境)外包括国际组织有关信息和疫情;组织和督促有关部门跟踪研究各国、各国际组织应对甲型HlNl流感的经验和做法;会同有关部门跟踪研究甲型HlNl流感对我市经贸、旅游和人员往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负责对外援助及接受国际捐赠;承担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八)畜牧兽医组:由市牧业局牵头。收集、整理、上报甲型HlNl流感防控工作信息;负责制定与甲型HlNl流感防控工作相关的动物疫情监测、疫病防控及检疫监管措施;负责指导当地开展甲型HlNl流感相关防控工作;负责组织甲型HlNl流感动物防疫疫苗、诊断试剂等应急物资储备及相关技术培训;负责指导稳定生猪生产。其他工作。需要向公众通报的防控工作信息。由综合组归口负责发布。
(九)专家委员会:由市卫生局牵头。对防控工作及预案提出咨询和指导建议;对防控工作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决策建议;承担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工作制度
(一)工作协商制度
重大事项由全体会议商定。各工作组内部也要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应对甲型HlNl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重大事项会商制度和联络员例会制度。防控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由联络员例会负责协商解决。及时通报工作进展,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切实有效推进职责范围内各项防控工作。
(二)信息通报发布制度
指定专人负责每日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各自的疫情信息和最新工作进展,各工作组和专家委员会的牵头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并以书面形式于每日 时前将截止当日 时的信息和工作情况报综合组。综合组负责整理疫情变化和工作进展等相关信息,每日汇总后报市政府应急办。
确保信息通畅,各工作组和成员单位之间也要加强协调沟通。遇重要情况应随时通报。需要向公众通报的防控工作信息。由综合组归口负责发布。
(三)督办检查制度
各工作组要建立督办检查制度,为保证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定期检查日常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问题,要重点督办省、州、市领导批示事项和会议决定的各项工作。
四、有关要求
(一)统一认识。切实加强领导,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上给予必要支持。
(二)抓住重点。及时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又要统筹谋划,提前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并根据疫情发展态势的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高青县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办公室
高青县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办公室
关于认真做好发热病人甄别、排查
及诊疗工作的通知
各个体诊所、学校卫生室,村级药品供应点:
当前,甲型HINI流感疫情呈迅速蔓延之势,疑似病人、确 诊病例、重症患者持续增加。为进一步做好发热病人的飘别、排查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及时救治病人,减少传播机会,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诊所、卫生室、药品经营点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口罩,一旦发热病人就医或买药,立即为病人佩戴口罩,以切断传播途 径
二、个体诊所、学校卫生室一律不得截留发热病人,对超过39度且具有明显流感样症状的病人,要立即劝其到县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三、各药品经营点对购买非处方类退烧药的顾客,要认真核对服药对象,及时规劝流感样疑似顾客或亲属,立即到本村卫生室初诊,症状较重者要及时到县级医院发热门诊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四、日常接诊或售药过程中,如果发现以下症状的患者,立即劝其到县医院住院治疗D。
(1)口表温度大于或等于39°C,并持续24小时以上;
(2)(2)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
(3)呼吸困难或胸痛;
(4)口唇紫钳;
(5)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6)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惊厥等;
(7)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五、对擅自截留病人,贻误病情并造成严重后果(重症或死亡)的,将依法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2009.11.14
第三篇: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 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
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0〕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能源局《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一○年五月十一日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
环境保护部 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商务部 能源局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影响环境安全。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解决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尽早采取区域联防联控措施。为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现就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的,以增强区域环境保护合力为主线,以全面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为手段,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二)基本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属地管理与区域联动相结合,提升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水平;坚持先行先试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率先在重点区域取得突破。
(三)工作目标。到2015年,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重点企业全面达标排放,重点区
域内所有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明显减少,区域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确保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良好。
二、重点区域和防控重点
(四)重点区域。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重点区域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辽宁中部、山东半岛、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台湾海峡西岸等区域,要积极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其他区域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
(五)防控重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行业是火电、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点企业是对区域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企业,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等。
三、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
(六)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制定并实施重点区域内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严格控制重点区域新建、扩建除“上大压小”和热电联产以外的火电厂,在地级城市市区禁止建设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火电厂。针对重点区域内重点行业的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区域会商机制,具体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另行制定。加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多晶硅、电解铝、造船等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建设。
(七)优化区域工业布局。建立产业转移环境监管机制,加强产业转入地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保监管,防止污染转移。在城市城区及其近郊禁止新建、扩建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对城区内已建重污染企业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搬迁改造,按期完成首钢搬迁工程,组织实施好石家庄、杭州、广州等城市钢铁厂搬迁项目。
(八)推进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完善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加大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使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保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按期完成。
四、加大重点污染物防治力度
(九)强化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制度。提高火电机组脱硫效率,完善火电厂脱硫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加大钢铁、石化、有色等行业二氧化硫减排工作力度,推进工业锅炉脱硫工作。完善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制度。制定区域二氧化硫总量减排目标。
(十)加强氮氧化物污染减排。建立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新建、扩建、改建火电厂应根据排放标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要求建设烟气脱硝设施,重点区域内的火电厂应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安装脱硝设施,其他区域的火电厂应预留烟气脱硝设施空间。推广工业锅炉低氮燃烧技术,重点开展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氮氧化物污染防治。
(十一)加大颗粒物污染防治力度。使用工业锅炉的企业以及水泥厂、火电厂应采用袋式等高效除尘技术。强化施工工地环境管理,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在施工场地应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提高城市道路清洁度。实施“黄土不露天”工程,减少城区裸露地面。
(十二)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从事喷漆、石化、制鞋、印刷、电子、服装干洗等排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作业,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污染治理。推进加油站油气污染治理,按期完成重点区域内现有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改造工作,并确保达标运行;新增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应在安装油气回收系统后才能投入使用。严格控制城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排放。
五、加强能源清洁利用
(十三)严格控制燃煤污染排放。严格控制重点区域内燃煤项目建设,开展区域煤炭消
费总量控制试点工作。推进低硫、低灰分配煤中心建设,提高煤炭洗选比例,重点区域内未配备脱硫设施的企业,禁止直接燃用含硫量超过05%的煤炭。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逐步扩大禁燃区范围,禁止原煤散烧。建设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除汞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示范工程。
(十四)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加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继续推进清洁能源行动,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利用示范。推进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鼓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确保城市周边、交通干线、机场周围空气质量。鼓励采用节能炉灶,逐步淘汰传统高污染炉灶。
(十五)积极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加强城镇供热锅炉并网工作,不断提高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加强集中供热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综合污染防治工作。发展洁净煤技术,加大高效洁净煤锅炉集中供热示范推广力度。在城市城区及其近郊,禁止新建效率低、污染重的燃煤小锅炉,逐步拆除已建燃煤小锅炉。
六、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
(十六)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完善新生产机动车环保型式核准制度,禁止不符合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车辆的生产、销售和注册登记。继续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加速“黄标车”和低速载货车淘汰进程,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十七)完善机动车环境管理制度。加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对排放不达标车辆进行专项整治。依法加强对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加强机动车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建立机动车环保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有利于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税费政策。
(十八)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推进车用燃油低硫化,加快炼油设施改造步伐,增加优质车用燃油市场供应。尽快制定并实施国家第四、第五阶段车用燃油标准和车用燃油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强化车用燃油清净剂核准管理。
(十九)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公共汽、电车专用道(路)并设置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改善居民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七、完善区域空气质量监管体系
(二十)加强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提高空气质量监测能力,优化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开展酸雨、细颗粒物、臭氧监测和城市道路两侧空气质量监测,制定大气污染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理预案,完善环境信息发布制度,实现重点区域监测信息共享。到2011年年底前,初步建成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二十一)完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快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修订工作,完善臭氧和细颗粒物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增加相应评价指标。
(二十二)强化城市空气质量分级管理。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应当制订达标方案,确保按期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达标方案应报环境保护部批准后实施。空气质量已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应制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方案,防止空气质量恶化。
(二十三)加强区域环境执法监管。环境保护部要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确定并公布重点企业名单,开展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检查,集中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各地环保部门应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督性监测,并推进其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到2012年年底前,重点企业应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八、加强空气质量保障能力建设
(二十四)加大资金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着力推进重点治污项目和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监控能力建设。空气质量未达到标准的城市,应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二十五)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区域大气污染形成机理研究。开展烟气脱硝、有毒有害气体治理、洁净煤利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大气汞污染治理、农村生物质能开发等技术攻关。加大细颗粒物、臭氧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二十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继续实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政策。严格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积极推进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工作。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政策,研究对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地区的激励机制。
九、加强组织协调
(二十七)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协调机制。在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下,不定期召开由有关部门和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参加的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编制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明确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污染防治措施及重点治理项目。到2011年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二十八)严格落实责任。地方人民政府是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本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并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责任单位和企业,强化监督考核。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落实意见,督促和指导地方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二十九)完善考核制度。环境保护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和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向社会公布。对于未按时完成规划任务且空气质量状况严重恶化的城市,严格控制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具体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商有关地方和部门另行制定。
(三十)加强宣传教育。组织编写大气污染防治科普宣传和培训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大气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动员和引导公众参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定期公布区域空气质量状况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各地要在2010年6月底前,将本地区落实本意见的实施方案,报送环境保护部备案。
第四篇: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
环境保护部 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商务部 能源局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影响环境安全。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解决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尽早采取区域联防联控措施。为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现就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的,以增强区域环境保护合力为主线,以全面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为手段,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二)基本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属地管理与区域联动相结合,提升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水平;坚持先行先试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率先在重点区域取得突破。
(三)工作目标。到2015年,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重点企业全面达标排放,重点区域内所有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明显减少,区域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确保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良好。
二、重点区域和防控重点
(四)重点区域。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重点区域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辽宁中部、山东半岛、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台湾海峡西岸等区域,要积极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其他区域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
(五)防控重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行业是火电、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点企业是对区域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企业,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等。
三、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
(六)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制定并实施重点区域内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严格控制重点区域新建、扩建除“上大压小”和热电联产以外的火电厂,在地级城市市区禁止建设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火电厂。针对重点区域内重点行业的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区域会商机制,具体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另行制定。加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多晶硅、电解铝、造船等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建设。
(七)优化区域工业布局。建立产业转移环境监管机制,加强产业转入地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保监管,防止污染转移。在城市城区及其近郊禁止新建、扩建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对城区内已建重污染企业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搬迁改造,按期完成首钢搬迁工程,组织实施好石家庄、杭州、广州等城市钢铁厂搬迁项目。
(八)推进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完善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加大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使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保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按期完成。
四、加大重点污染物防治力度
(九)强化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制度。提高火电机组脱硫效率,完善火电厂脱硫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加大钢铁、石化、有色等行业二氧化硫减排工作力度,推进工业锅炉脱硫工作。完善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制度。制定区域二氧化硫总量减排目标。
(十)加强氮氧化物污染减排。建立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新建、扩建、改建火电厂应根据排放标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要求建设烟气脱硝设施,重点区域内的火电厂应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安装脱硝设施,其他区域的火电厂应预留烟气脱硝设施空间。推广工业锅炉低氮燃烧技术,重点开展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十一)加大颗粒物污染防治力度。使用工业锅炉的企业以及水泥厂、火电厂应采用袋式等高效除尘技术。强化施工工地环境管理,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在施工场地应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提高城市道路清洁度。实施“黄土不露天”工程,减少城区裸露地面。
(十二)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从事喷漆、石化、制鞋、印刷、电子、服装干洗等排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作业,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污染治理。推进加油站油气污染治理,按期完成重点区域内现有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改造工作,并确保达标运行;新增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应在安装油气回收系统后才能投入使用。严格控制城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排放。
五、加强能源清洁利用
(十三)严格控制燃煤污染排放。严格控制重点区域内燃煤项目建设,开展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工作。推进低硫、低灰分配煤中心建设,提高煤炭洗选比例,重点区域内未配备脱硫设施的企业,禁止直接燃用含硫量超过05%的煤炭。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逐步扩大禁燃区范围,禁止原煤散烧。建设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除汞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示范工程。
(十四)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加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继续推进清洁能源行动,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利用示范。推进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鼓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确保城市周边、交通干线、机场周围空气质量。鼓励采用节能炉灶,逐步淘汰传统高污染炉灶。
(十五)积极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加强城镇供热锅炉并网工作,不断提高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加强集中供热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综合污染防治工作。发展洁净煤技术,加大高效洁净煤锅炉集中供热示范推广力度。在城市城区及其近郊,禁止新建效率低、污染重的燃煤小锅炉,逐步拆除已建燃煤小锅炉。
六、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
(十六)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完善新生产机动车环保型式核准制度,禁止不符合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车辆的生产、销售和注册登记。继续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加速“黄标车”和低速载货车淘汰进程,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十七)完善机动车环境管理制度。加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对排放不达标车辆进行专项整治。依法加强对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加强机动车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建立机动车环保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有利于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税费政策。
(十八)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推进车用燃油低硫化,加快炼油设施改造步伐,增加优质车用燃油市场供应。尽快制定并实施国家第四、第五阶段车用燃油标准和车用燃油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强化车用燃油清净剂核准管理。
(十九)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公共汽、电车专用道(路)并设置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改善居民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七、完善区域空气质量监管体系
(二十)加强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提高空气质量监测能力,优化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开展酸雨、细颗粒物、臭氧监测和城市道路两侧空气质量监测,制定大气污染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理预案,完善环境信息发布制度,实现重点区域监测信息共享。到2011年年底前,初步建成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二十一)完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快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修订工作,完善臭氧和细颗粒物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增加相应评价指标。
(二十二)强化城市空气质量分级管理。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应当制订达标方案,确保按期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达标方案应报环境保护部批准后实施。空气质量已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应制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方案,防止空气质量恶化。
(二十三)加强区域环境执法监管。环境保护部要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确定并公布重点企业名单,开展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检查,集中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各地环保部门应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督性监测,并推进其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到2012年年底前,重点企业应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八、加强空气质量保障能力建设
(二十四)加大资金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着力推进重点治污项目和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监控能力建设。空气质量未达到标准的城市,应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二十五)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区域大气污染形成机理研究。开展烟气脱硝、有毒有害气体治理、洁净煤利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大气汞污染治理、农村生物质能开发等技术攻关。加大细颗粒物、臭氧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二十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继续实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政策。严格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积极推进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工作。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政策,研究对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地区的激励机制。
九、加强组织协调
(二十七)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协调机制。在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下,不定期召开由有关部门和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参加的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编制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明确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污染防治措施及重点治理项目。到2011年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二十八)严格落实责任。地方人民政府是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本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并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责任单位和企业,强化监督考核。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落实意见,督促和指导地方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二十九)完善考核制度。环境保护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和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向社会公布。对于未按时完成规划任务且空气质量状况严重恶化的城市,严格控制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具体办法由环境保护部商有关地方和部门另行制定。
(三十)加强宣传教育。组织编写大气污染防治科普宣传和培训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大气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动员和引导公众参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定期公布区域空气质量状况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各地要在2010年6月底前,将本地区落实本意见的实施方案,报送环境保护部备案。
第五篇:学校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学校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精编
保全省中小学(含幼儿园、托育机构、中职校和技校等)及时、有序、科学应对疫情,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自即日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立即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请前景学校的全体领导党员干部、师生家长们严格按照以下江苏省教育部门下发传达的规章规定执行,以身作则,严格把关,每天认真筛查及时上报,将防疫工作做严、做细、做实。让我们前景的师生家长们携起手,与身在疫情一线的各级英雄们,一起打好这场“无声的“战疫!保驾护航好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期待重返岗位、重返校园那一天!
具体通知要求请看下方——
一、实行校园封闭管理。
各中小学在疫情结束、未开学前,实行校园封闭管理,除应急值班值守人员,其他人员一律禁止进入校园,学生没有经过批准一律不得提前返校。确因防控工作需要进入校园的,要实名登记并接受体温检测,履行报批手续,控制时间、范围、地点等。在疫情结束前,学校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室内场馆一律关闭,学校所有场所设施暂停向社会开放。
二、坚决减少出行。
各地各中小学在收到本通知后,立即告知每一位学生和
教职员工从当日开始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流密集场所活动,不参加任何聚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暂停所有顶岗实习安排。对已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一律停止实习,由学校协调实习单位做好学生观察与检测。每位学生要从 2 月 4 日起在家里进行自我观察与检测,并在家长指导下作好体温检测记录,开学前交给学校班主任老师统一存档。
要把这个要求通知到每一位学生及家长,通知到每一位教职员工,责任落实到每一所学校。请中小学生及家长、教职员工积极配合,除按规定上班的都居家,阻断传染源,切实保障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安全。
三、认真细致做好开学预案。
各地要督促并指导每一所中小学做好开学预案,预案要细而又细,精心谋划开学以后的工作,细化到学校所有人、所有校内师生学习与生活的每个环节与流程、所有活动的时间节点,责任要落实到每个人。
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细而又细、实而又实把开学预案做得具体化、可操作、可落实。要加强教职员工培训,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各地开学一周前要组织完成对辖区内每一所中小学开学预案备案审查。
四、深入宣传普及科学防控。
省教育厅将制作统一的学校疫情防控培训短视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培训视频分发到每一所中小学,确保每一位学生及家长、教职员工都能收看到;对地处偏远的、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学校,要采取告家长书、给一封信等方法,送到每个学生和家长手上。
各中小学要通过网络、微信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加强正面引导,增强师生信心,提振师生士气。
五、建立师生健康管理机制。
各地各中小学从收到通知之日起,要建立全覆盖、无遗漏的健康管理机制,精准掌握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
各中小学校要每天安排专人了解每一位学生及家长、教职员工的健康状态,建立全体师生的健康档案,并每天报送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六、强化重点人员管控。
各地各中小学要加强与重点疫情防控地区有来往师生的精准摸排,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尤其要尽快安排专人与本校湖北籍师生进行沟通联系,及时了解他们假期动向,逐一进行摸排、筛查,做到追踪到人、登记在册、全面掌控,确保一个不漏、一个不少。目前处在湖北等重点疫情防控地区的师生暂不返校。
七、精心组织学习辅导服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线上教育平台,进一步丰富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畅通答疑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与辅导服务。省“名师空中课堂”将从2 月 8 日起在有线端和网络端同时提供全学段、全年级的名师公开课程,免费提供给全省中小学生随时点播学习使用。
各地各学校要根据本校不同年级、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和管理方案,给学生提供学习课表、学习建议、复习资料,原则上不得上新课,可推荐阅读作品,组织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居家体育运动,开展心理健康辅导、防疫知识学习等,有效做到“停课不停学”。各地各中小学校要提前做好网络授课的准备,保证开学后来自重点疫区等重点学生群体在家里与学校同步上课学习。
八、切实强化责任担当。
各地各中小学要强化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省政府关于延迟开学的要求,坚决不举办集聚性活动。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一律暂缓开展线下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中小学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联防联控工作高效有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学校 校长、书记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以上率下,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要把疫情防控责任压实到部门、学校、年级、班级,落实到“神经末梢”和“最后一公
里”,对工作不负责任、不认真、不落实的要追责问责。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江苏省教育系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方案》要求,于每日 17:30 前向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本地本校疫情防控情况。
学校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二为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和应对工作及乡中心小学、2020 年春季开学工作,加强信息沟通与协作联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疫情防控和学校组关于做好全县各级各类学校 2020 年春季开学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保证 2020 年春季开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工作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依法防控,科学应对、协调配合,预防为主、联防联控,分级负责,加强宣传、社会参与的原则。
三、组织机构
成立乡中心小学、2020 年春季开学工作领导小组(以下
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一)领导小组及其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乡分管教育领导任副组长,乡党政办、乡派出所、乡卫生院、乡中心小学、县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乡人民政府,由乡分管教育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指导、检查、督促乡 2020 年乡中心小学、春季开学工作。
四、职责分工
乡党政办:负责全乡春季开学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舆论监督,把握好宣传口径,客观准确反映春季开学工作情况;协助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基本知识的公众宣传和普及。
乡派出所:密切注视各级各类学校 2020 年春季开学动态和与各级各类学校 2020 年春季开学有关的社会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中心小学、2020 年春季开学相关的突发事件,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打击造谣者,及时澄清不实传言。有效维护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协助乡卫生院依法落实强制隔离和封锁措施等。维持乡中心小学校门口上学、放学交通秩序,避免人员聚集,负责督促乡中心小学、做好保安人员防疫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严厉打击校园
及周边地区存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对侵害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案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校园及周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乱点,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加强校园及周边流动人口和出租物管理,积极开展“护学岗”活动,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确保学生上学、放学的道路交通安全,加强学生用车的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学校正常秩序。
乡卫生院:组织实施各类学校预防控制措施,与乡中心小学、配合做好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预登记工作,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校内发生和流行,加强健康教育。与乡派出所配合,依法落实强制隔离和封锁措施等。
乡中心小学、县:掌握有湖北特别是武汉旅居史的学生总体情况和动态信息,及时向乡领导小组进行通报;加强对学校疫情防控措施情况的监督和指导,与乡卫生院密切配合,组织实施各类学校预防控制措施,做好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预登记工作,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校内发生和流行,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等工作,全面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有湖北特别是武汉旅居史的学生健康监测工作。
五、工作机制
(一)协调联动机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及时召开春季开学工作联防联控工作协调会议。协调会议可由各部门提出,领导小组成员和办公室组成人员参加。会议主要内容是通报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情况,会商研判疫情发展趋势,研究确定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策略,完善应对预案和重大措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分工负责机制。各有关单位负责本系统、领域、战线的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三)信息沟通与形势研判机制。乡中心小学、、各有关单位部门要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展,及时了解疫情基本情况及各类学校防控措施和防控工作情况,组织开展疫情形势研判,为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和应对工作提供依据。
(四)协同防范机制。乡中心小学、、各有关单位部门要细化落实相关措施,严格对入校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等的检疫、查验、卫生处理。乡派出所、乡卫生院等单位及时做好内部疫情防范、消毒等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