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供销社关于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打造流通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
——市供销社关于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两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供销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意见》,积极参与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体系,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
一、供销社农村商品流通主体作用日益明显
2003年以来,市供销社领导班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为“三农”服务、为政府分忧、为农民增收出发,从打造供销社农村流通主体地位入手,提出了“完善两个体系,发挥两个职能,搞好两个服务”的总体思路,重点抓好政府关注、老百姓关心、自身能干的事。几年来,全系统按照这个思路,一年抓一件大事,一年一个重点,供销社在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上迈上了新的台阶,发挥了农村流通主体作用。
(一)以村站建设为重点,全面构建了农资流通新秩序
以前,农资市场乱、假冒问题多、经营网点少是农资流通领域的突出问题。在某些地方曾发生坑农害农事件,给各级政府带来不少麻烦。2004年,市供销社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农资流通市场进行了全新谋划与定位,主动提出了年内建立1500家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的设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并纳入当年全市为民办实事工程。在政府的推动下,这项工作从思路、方法、步骤到每一项重要措施,都得到了政府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具体建设中,我们确立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建站思路和“多元化投资、开放式建站”的发展策略,严格按照“四统一”标准建设,一方面整合供销社自身资源,规范自身经营;一方面鼓励职工回村办站,吸纳个体户加盟办站。经努力,成功解决了农资网点设置不合理、经营不规范、质量难保证、市场难管理等突出问题。
目前,全市建立农资综合服务站2350家,优质无假冒农资供应覆盖全市90%的村庄。供销社的农村网点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市农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供销社农资流通主体地位得到巩固,服务“三农”能力明显提高。这项基础工作的完成对供销社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后续作用越来越大。各级供销社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比较成熟的有:“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开放式建站”,“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供销社承办、社会参与”。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日后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打下了基础。“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配送”的建站标准,使村站成为全市农村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农民购买农资的“放心站”。两年来,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坚持“诚信经营,为农服务”,杜绝假冒伪劣,维护农民权益,有效平抑价格,受到了农民欢迎,使我市成为全省11个设区市中唯一没有出现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的市。可以说,供销社在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中已经确立了主导地位。
(二)以“万村千乡”为契机,全面推进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农村市场的潜力很大,需要一个适当的方式将农民的购买力释放出来,推行现代营销业态就是有效方式之一。各级供销社紧紧抓住“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历史机遇,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打算,主动与商务部门沟通,大力参与、实施这一改变农村流通面貌的重大工程。
一年多来,各级供销社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整合系统内外资源,严格按商务部农家店标准要求,统一标识、统一设计、统一商品陈列、统一设施配备、统一配送、统一管理,按照现代营销方式,实行若干的统一。新形象、新面貌、新机制的农村小超市、便利店遍布各个乡村,彻底改变了农村流通以小商贩式经营为主的经营局面。一个个连锁配送企业应运而生,逐步占领农村市场。农村商户由“游击队”变为“正规军”,用现代营销理念、方式武装起来的个体商户由单一到整体,由落后到现代,由分散走向合作。商品经营质量、商业经营理念、农村市场管理、农民消费环境、商品流通成本等难以解决的农村流通问题,在供销社的努力下,迎刃而解。广大农民享受到了与城里人一样的购物环境,畅通了工业品下乡的渠道。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过程中,供销社抓住了历史机遇,又一次发挥了主体作用。目前全市18个县(市)区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除赵县外的17个县(市)区全部是由供销社牵头建设的。今年正在建设的“万村千乡”农资农家店建设工程500家的建设任务,市政府明确要求由供销社组织实施。
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过程中,供销社系统涌现出了一批值得推广的典型做法,农村流通主体作用十分明显。如正定县供销社以所属河北瑞天商贸有限公司、瑞天配送中心为龙头,以近万平米的瑞天超市为载体,在县城发展了8家直营店、在乡村发展了120家加盟店,统一销售的网点
第二篇:市供销社关于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打造流通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
——市供销社关于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两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供销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意见》,积极参与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培育农
村市场体系,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
一、供销社农村商品流通主体作用日益明显
2003年以来,市供销社领导班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为“三农”服务、为政府分忧、为农民增收出发,从打造供销社农村流通主体地位入手,提出了“完善两个体系,发挥两个职能,搞好两个服务”的总体思路,重点抓好政府关注、老百姓关心、自身能干的事。几年来,全系统按照这个思路,一年抓一件大事,一年一个重点,供销社在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上迈上了新的台阶,发挥了农村流通主体作用。
(一)以村站建设为重点,全面构建了农资流通新秩序
以前,农资市场乱、假冒问题多、经营网点少是农资流通领域的突出问题。在某些地方曾发生坑农害农事件,给各级政府带来不少麻烦。2004年,市供销社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农资流通市场进行了全新谋划与定位,主动提出了年内建立1500家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的设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并纳入当年全市为民办实事工程。在政府的推动下,这项工作从思路、方法、步骤到每一项重要措施,都得到了政府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具体建设中,我们确立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建站思路和“多元化投资、开放式建站”的发展策略,严格按照“四统一”标准建设,一方面整合供销社自身资源,规范自身经营;一方面鼓励职工回村办站,吸纳个体户加盟办站。经努力,成功解决了农资网点设置不合理、经营不规范、质量难保证、市场难管理等突出问题。
目前,全市建立农资综合服务站2350家,优质无假冒农资供应覆盖全市90%的村庄。供销社的农村网点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市农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供销社农资流通主体地位得到巩固,服务“三农”能力明显提高。这项基础工作的完成对供销社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后续作用越来越大。各级供销社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比较成熟的有:“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开放式建站”,“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供销社承办、社会参与”。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日后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打下了基础。“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配送”的建站标准,使村站成为全市农村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农民购买农资的“放心站”。两年来,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坚持“诚信经营,为农服务”,杜绝假冒伪劣,维护农民权益,有效平抑价格,受到了农民欢迎,使我市成为全省11个设区市中唯一没有出现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的市。可以说,供销社在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中已经确立了主导地位。
(二)以“万村千乡”为契机,全面推进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农村市场的潜力很大,需要一个适当的方式将农民的购买力释放出来,推行现代营销业态就是有效方式之一。各级供销社紧紧抓住“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历史机遇,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打算,主动与商务部门沟通,大力参与、实施这一改变农村流通面貌的重大工程。
一年多来,各级供销社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整合系统内外资源,严格按商务部农家店标准要求,统一标识、统一设计、统一商品陈列、统一设施配备、统一配送、统一管理,按照现代营销方式,实行若干的统一。新形象、新面貌、新机制的农村小超市、便利店遍布各个乡村,彻底改变了农村流通以小商贩式经营为主的经营局面。一个个连锁配送企业应运而生,逐步占领农村市场。农村商户由“游击队”变为“正规军”,用现代营销理念、方式武装起来的个体商户由单一到整体,由落后到现代,由分散走向合作。商品经营质量、商业经营理念、农村市场管理、农民消费环境、商品流通成本等难以解决的农村流通问题,在供销社的努力下,迎刃而解。广大农民享受到了与城里人一样的购物环境,畅通了工业品下乡的渠道。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过程中,供销社抓住了历史机遇,又一次发挥了主体作用。目前全市18个县(市)区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除赵县外的17个县(市)区全部是由供销社牵头建设的。今年正在建设的“万村千乡”农资农家店建设工程500家的建设任务,市政府明确要求由供销社组织实施。
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过程中,供销社系统涌现出了一批值得推广的典型做法,农村流通主体作用十分明显。如正定县供销社以所属河北瑞天商贸有限公司、瑞天配送中心为龙头,以近万平米的瑞天超市为载体,在县城发展了8家直营店、在乡村发展了120家加盟店,统一销售的网点遍布全县村庄,日用工业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
上。藁城市在农村基层社下放乡镇、农村基层网点缺失后,供销社紧紧抓住机遇,以盐业公司为载体,迅速在全市建立了130多家农家店,供销社的网络得到有效恢复,得到了省社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多数县(市)的农村流通网络是以供销社的龙头企业、配送中心、经营网点为主构建的。全系统共投资2870万元,组建了34家配送中心,发展大中型超市25个,营业
面积51700平方米,营业额达到5.38亿元;建设连锁农家店753家,营业面积56500平方米,实现配送经营额4.1亿元。可以说,供销社已成为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的支撑。
(三)以打造“循环经济”链条为主,全面建设了绿色回收网络体系
站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高度,2005年市供销社又一次将构建绿色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纳入省会循环经济建设、城市统一规划和“十一五”发展战略。经过一年多努力,石家庄已成为全国再生资源回收、循环经济建设的示范市,绿色回收网络建设的样板。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的政府部门及供销社企业前来参观学习,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与支持。2005年底,市物资回收总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列入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6年3月,商务部在石家庄市召开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现场会,供销社申报的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回收网络项目已列为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项目。
在建设方法上,市供销社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有效运作模式,加快了绿色回收网络建设步伐。目前,市供销社共投资2000多万元,在市内较大的社区建立了800个标准回收站,配备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的300余辆流动收购车,在市二环外建立废旧物资交易市场10个,废金属集散中心10个,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龙头,以集散中心为骨干,以社区回收站为基础的废旧物资绿色回收网络。再生资源绿色回收体系的建成,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节约了社会资源,减少了能源浪费,对省会城市卫生状况,流动人口管理,防盗系统建设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一个网络,开拓了一个领域、带活了一个企业、美化了一座城市。
(四)以参与农产业化为切入点,在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年来,供销社始终把为“三农”服务、为农民增收、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体现供销社价值,发挥“两个职能”的核心工作去组织实施。从搭建平台,构建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培育主体,建设农产品市场;兴办龙头,带动农产品销售;发展网点,扩大农产品经营;谋划项目,推动农产品流通等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问题,努力为市民消费农产品构建一条优质农产品进城的绿色通道。
一是在发展合作经济服务网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从2003年起,市供销社开始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为农民销售农产品服务。目前,全市供销社按照“高层次、全方位、区域化”的建设思路,组建各类行业协会75家,其中农产品协会35家。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供销社主导作用,在市政府支持下,今年5月市、县两级供销社普遍成立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搭建了平台,为构建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打下了基础。依托基层供销社和流通服务网络供销社还领办了1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37000户,销售农产品达到1.25亿元,实现助农增收1600万元,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是大力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利用供销社的大院、场地,采取招标、更新、联建等方式,近年全市供销社兴办集贸市场和农产品专业市场42家,总投资达8447.5万元,年交易额达6.7亿元,如石家庄佳农茶叶批发交易市场、石家庄佳农水产品交易市场、石家庄华夏果品交易市场、石家庄平安家具市场、正定恒山板材市场、栾城县黄豆交易市场、赞皇县农产品市场等等都是供销社兴办的有较大影响的市场。目前,市供销社正在谋划的北方农产品批发市场,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年交易额可达150亿元,将为华北农产品流通发挥重要作用。此项目已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
三是兴办的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加工增值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几年来,供销社投资1.5亿元,兴办、规范龙头企业65家,带动农户88300户,连接基地68000亩,年为农民加工销售产品5.4亿元,为农民增收4600万元。赵县供销社的石家庄外贸罐头厂被评为市级先进龙头企业,灵寿县烟叶公司成为当地为农增收的典型,多次受到省、市的表彰和奖励。
四是发展网点,扩大了农产品经营。针对农产品消费的新变化、新趋势,供销社一方面大力发展城镇农产品经营超市等农产品经营主体,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经营网点,为农民购买安全优质粮油、水果、蔬菜、禽蛋、肉食等提供方便。目前,通过网络销售的农产品已达到2.5亿元。近年来,全市供销社通过专业社、协会、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和农民经纪人,累计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15.6亿元,为农增收1.12亿元,为促进农产品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供销社利用自身力量在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万村千乡、村站建设、基层社改造、城镇商场超市、仓储物流、配送中心、运输能力等几个方面,供销社依靠自身力量主动承担了促进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几年来,累计投资3.72亿元,引入社会资金6.3亿元,大力改造建设农村基础流通设施。这些工作仅靠农村个体商户、社会民营企业是不够的,在这方面供销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乡镇有40%的基层社已得到改造,50%以上村级的网点是近年新建的。供销社在改变自身面貌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村商业服务社区的面貌。同时,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二、供销社发展农村流通网络的几点启示
我们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初步形成了适合农村市场特点的有效运行模式。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比较深刻:
1、选准切入点是做好农村流通工作的前提。只有将那些政府关心、农民需要、供销社能干的事情,作为供销社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供销社的工作上升为政府的行为,形成“行政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供销社主办”的工作机制,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供销社的优势,增加农民的收入,满足农民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2、创新理念、更新体制是农村流通发展的战略选择。农村流通网点分散,运输距离长、经营费用大。为此,根据“小商户、大市场”的特点,我们确立了“小超市、大连锁”的发展战略,把联合发展、合作加盟作为发展连锁经营的主要手段,在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3、把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是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以产权联结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盘活资产和资源,加快网络重组与整合;依靠系统组织推动,以网络为载体,“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开放式发展”,是构建以仓储配送中心为龙头,以大中型超市为骨干,以乡村小超市、便利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关键。
4、“六大网络”建设是农村现代流通的重要内容。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鞭炮、盐业及废旧回收既是供销社的六大骨干业务,也是构筑农村现代经营服务网络的重要内容。只有六大网络经营的现代化,才会有农村流通的现代化,才能构建起双向型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一方面,把优质的日用消费品和农资商品供应到农村,让农民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另一方面,又以连锁经营网络为载体,以超市为平台,实现与农产品产销之间的联动。
5、兴办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综合经营、多元服务既是农村和农民的需要,又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动力。平山、井陉、新乐、正定、栾城等县(市)的供销社,在村一级建设的为农综合服务站,以日用消费品和农资连锁超市为平台,结合农产品经销、洗浴、维修、餐饮、邮政、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于一体,开展综合经营,提供多元服务,引导农民消费,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供销社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供销社在发展农村流通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供销社在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明确,致使在区域特别是县域流通网络的规划布局、有关农村流通政策的落实、国家重点项目实施等方面由于缺少供销社的有力参与,从而受到很大的制约。二是供销社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后劲不足,影响了供销社主导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进程。三是供销社缺乏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有效调控手段,影响了供销社农村流通优势作用的发挥,制约了供销社协调落实国家政策的能力。四是由于大部分县级供销社还是自收自支的企业,其主要精力还在吃饭上,影响了抓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作的力度。
为此建议如下:
(一)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明确供销社农村流通的主体地位,赋予其在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中布局规划、政策实施、项目申报等明确的职能和职责。
(二)由供销社主导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应该纳入政府公益性事业投资范畴,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或是纳入同级商业网点项目资金支持范畴。
(三)赋予供销社在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上一定的政策调配手段。在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上,包括网点规划、政策落实、督导建设等方面赋予一定的职能手段。
(四)按照冀字[2005]35号文件要求,尽快落实县级供销社机关纳入行政事业编制和财政开支,以便更好的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集中全力投入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中去。目前,全国多数省、市的县级供销社机关已经进入财政开支序列,我省的唐山、承德、邯郸等市的县级社机关也已经纳入财政开支。
二○○六年七月十七日
第三篇:市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为在流通领域贯彻党在农村的“三农”政策,扩大农村内需,方便农牧民消费和农产品销售,从今年5月下旬开始,我们深入到扎鲁特旗、开鲁县、科尔沁区,就**市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下面就**市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提出报告如下:
一、**市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市目前有8个旗县市区和**经济开发区,2005年总人口310.92万,其中农牧民223.9万,乡镇苏木165个,嘎查村2757个,农产品批发市场8个,农贸市场17个,集贸市场105个。200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889元,比2001年的2067元增加了822元。自1999年哲里木盟撤盟设立地级**市以来,随着“三化”(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牧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市农村流通体系市场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牧区流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农牧民的消费环境和观念有了很大改善,过去农牧民“买难、卖难”的问题,随着市场和经济的发展已得到基本解决。[找文章到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扩大了农村的消费和需求。农村商业新型业态发展较快,小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在我市乡镇地域内较为普及,每一个乡镇、苏木、村、嘎查都建起了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商店、售货点,其中多数以私营为主,经营业态多种多样,非紧密型的农牧区流通网络基本形成。农牧民的日用品基本上从本村都可以买到,农资产品在乡镇政府所在地也可以买到。
(二)农牧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经过农村消费结构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的日常消费过去主要集中在吃、用两大方面,随着农村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理的成熟和消费需求层次的提高,农牧民消费也从过去的吃喝穿戴的满足,转变到对扩大再生产和教育、文化的需求,用于改善居住条件、购置家具设备和文化教育卫生方面的消费都有所增加,从过去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到现在的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和品位提升。(三)农牧区流通市场的不断发展。农牧民生产的农畜产品可以便捷地通过各种交易形式出售,如主产地的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流通经济人的订单农业、合同收购,以及农牧民通过集贸市场自己交易、小商贩上门收购等多种形式都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卖难的问题。**市农牧区现有的流通市场形成主要方式,一是自发形成的集贸市场,它是由农牧民自发组织、以乡镇、苏木为集中地,例如开鲁麦新镇的农贸市场,库伦扣河子集贸市场等,都是以镇政府所在地为集中地,辐射周围。据不完全统计农牧区集贸市场达到 105 个,基本覆盖了各个乡镇、苏木。二是地方政府有意培养的有特色的农畜产品市场,如科尔沁区余粮堡牲畜交易市场市场,开鲁的蔬菜批发市场,经过当地政府和商务部门的培育和扩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著。目前**市农牧区集贸市场有以下特点,一是交易方式多种多样,有批发,有零售,有易货等,在支付方式上也基本上以对手交易为主,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二是交易时间以定期为主,农牧民自发性的集贸市场交易日期是定期的,即固定在单双号开市,或每隔3天、5天进行交易。三是交易量季节性强,瓜果、蔬菜的大批量交易集中在夏季,牛、羊等牲畜交易集中在秋季(其中育肥牛常年交易),交易集中期的交易量占市场全年交易量的70%以上。过去农牧民买难、卖难的问题,随着农村流通领域消费网点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得到了初步解决。(四)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形成合力。随着中央连续就农村问题发出“中央一号”文件 ,“三农”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我市把解决“三农 ”、“三 牧”问题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如:开鲁县委政府提出了工业富县、商贸活县的经济发展战略。市商务局、发改委、财政局、农牧业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供销社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有关部门印发的《关子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政策法规。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近年来,**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不断涌现,各乡镇、旗县立足本地优势,把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通过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达到扶持一个企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科尔沁牛业公司、蒙牛乳业公司的发展带动了育肥牛业和奶牛业的发展,金锣集团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带动了养猪业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效解决了大宗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加快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三是发挥具有资源优势的农畜产品市场的带动作用。我市围绕优势农畜产品集中产区,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发挥市场信息相对灵敏的优势,把市场信息、适用技术、管理经验等及时传递给农牧民,组织开展农畜产品购销,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例如开鲁县红干椒市场,就是依托当地优势农业红干椒的种植优势,针对农户缺乏市场信息,资金、技术、销售渠道受到多方限制的现实,建立起以开鲁道德红干椒市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年吞吐量达到近1亿公斤的红干椒交易市场,由此带动了**、赤峰和辽宁、吉林等周边地区的红干椒到开鲁县交易,提高了其知名度,推动了开鲁县红干椒产业化经营和区域特色经济的长足发展。四是积极引导农村流通经纪人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协会的发展。农村经纪人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迅速兴起,方兴未艾,它适应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需求,利用经纪人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息灵通、服务优良,信誉好等优势,在生产厂商和农村之间筑起沟通的桥梁,我们把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市
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整合生产、流通、服务等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农牧民经济人8000多人,主要经营瓜果、蔬菜、杂粮、药材、牲畜、皮毛、水产品、农机配件、农资产品等,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各行业。多年来,农民由于信息闭塞,对于市场的需求不太了解,农产品产量高,收益反而小的现象时常发生,农村流通经纪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被动局面。一是经纪人可以及时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二是农产品订单,合同销售,解决了销路问题。三是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农民减少了运费开支,降低了生产成本,确保农民增收。在农村市场流通中,经纪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商品流通中的买难、卖难和农民增收滞缓问题。如开鲁县的农民红干椒协会、蔬菜协会和科左中旗的葵花仁协会等在连接产销、活化流通、推进农村产业化和促进农牧民增收方面都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市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农牧区流通网络虽然已初步形成,但与经济和市场发展,农牧民需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
1、农村流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流通领域是我国率先改革开放的领域,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商业网点的改造升级已经跟上了现代流通业的发展需求,甚至存在投资过剩的问题。但是农村市场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几乎没有基础设施的投入。原因在于:一是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农村流通领域停止了投入;二是投资者追求高回报,对投资农村市场没兴趣。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村流通市场的环境改善缓慢、交易手段落后、信息不灵,影响了农村流通网络的深入发展。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农畜产品不能调节季节性销售,加上加工能力不足,影响了产业化的形成和农畜产品的升值,农牧民增收缓慢。如开鲁县红干椒交易市场,由于缺少财政投入和支持,社会资本由于投资汇报率低也不敢进行大规模投资,至使市场的软硬件建设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缺少支持农牧区流通网络发展的融资渠道。据我们的调查,在农牧区市场的发展中,都存在着资金的困扰。主要原因:一是原有的商业银行网络在收缩,现在工商、建设、中国银行在农村没有网点,农业银行也逐步从农村收缩撤出;是信用社布点少,资金不足,放贷办理时间长,不能适应农村流通业的发展需求。由于资金市场的缺位,民间的“钱庄”黑市盛行,大部分流通经纪人在急需资金时不得不借“高利贷”,抬款以应急用。借“高利贷”的流通经纪人又压低收购价,打压农民利益,以保证他们自身的利润空间,这也是造成农牧民增产不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农牧区流通经纪人和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对资金问题反映最强烈,也是制约他们发展的首要问题。
3、农牧区流通经纪人、经济合作组织还有待加强引导和规范。当前农牧民流通经纪人队伍和各种经济合作组织虽然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市场发展的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一是政府信息引导不够,农畜产品资源与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部分农畜产品仍不能顺畅卖掉,形成积压和价格损失;二是部分偏远地区的农畜产品习惯于经纪人上门收购,由于经纪人不足或经纪人资金不足,使农畜产品错过最佳销货期,加上农畜产品不好储存,造成了损失;三是流通经纪人、经济合作组织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由于目前经纪人大都是各自经营,经济合作组织的规模也很小,尚不能承担农畜产品市场与大企业的链接作用,应对市场变化的抗风险能力差,对市场发展壮大的推动不足。四是部分经纪人和经济合作组织不能够守法经营,还不同存在着向农村倾销过期食品、劣质价高商品等坑农害农行为。
4、农产品批发、零售集贸市场软硬件档次低、管理水平差。**市农产品批发、零售集贸市场大部分起点低,投入不足,管理水平也大部分停留在卖摊位、出租摊位和收费的水平上,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还基本处于自发的阶段上。如:**市白音太来果菜批发市场,占地8万平方米,年交易额达1.8亿元,辐射**、赤峰、兴安盟等广大地区。但由于软硬件环境层次低,特别是管理水平差,已经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
三、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站在“执政为民,加快发展”的高度,以为“三农”服务的视角,采取综合配套的政策措施,才能够达到促进农牧民增收,扩大农村内需,提高农牧民消费的目标。
(一)、健全农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畅通销售渠道,使农产品能够卖的出、卖的好,促进农牧民增收。要抓住国家对农产品市场实施促进市场上规模、促进市场上档次的机遇,大力发展有资源特色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促进现有农畜产品交易市场提高质量和水平,提升农畜产品市场档次,扩大交易量,促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打造品牌农畜产品市场。发展有资源特色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其宗旨就是以资源为依托,以特色创品牌,提高知名度,扩大辐射力,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即一个市场带动一片农牧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市有资源特色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都是依托当地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其生产条件较好,产品质量较优,产量大,生产地域相对集中,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经重点培育,能进一步提高市场知名度和辐射力,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特色农畜产品交易市场主要有:
1、瓜果蔬菜交易市场:如:白音太来果蔬批发市场;开鲁蔬菜批发市场;开鲁道德红干椒批发市场。
2、粮食交易市场:如:**玉米批发市场,科尔沁区大林粮油批发市场。
3、牲畜交易市场:如:余粮堡牲畜交易市场,舍伯吐牲畜交易市场。
4、其他各类综合农贸市场:如:三角公园农贸市场,金通农贸市场等。针对我市农产品批发、零售集贸市场软硬件档次低、管理水平差的实际,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促进现有农畜产品市场上档次,上规模,提高质量和管理水平上。首先要加强大型重点市场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力,对农牧业经济有拉动力的大型现代化的农畜产品市场。其次,要加强农畜产品市场的服务管理,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把好市场准入关,提升市场档次;最后,要鼓励农畜产品市场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实施原
产地名牌战略,大力培育具有市场前景的名牌农畜产品,提高农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加大附加值,提高科技含量和规模效应,增强农畜产品的竞争力。(二)、创建农村现代消费网络,促进工业品下乡,构筑便民消费平台。要抓住商务部在全国农村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战略机遇,用3—5年的时间,对现有农村商业资源进行整合,逐步形成以大型商场、超市、物流企业为龙头,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为纽带,镇村两级农家店为基本单位的新型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首先要选择信誉好,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百货店,采取鼓励措施,对其改造扩建,使其成为符合连锁要求的农家店。其次,对信誉好,实力强的大型商场、超市、物流企业,实施政策引导,鼓励其开拓农村市场,与农家店加盟,采用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的方式,创新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的新网络、新模式。三是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鼓励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活跃农村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不同形式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小型超市、仓储式商店、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性和流通效率,形成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
(三)、改革和完善农村信贷体制,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加快,由于农村、农业、农民大都处于弱势的产业和地域,各大商业银行纷纷从农村牧区撤出,农村经济发展遇到了融资难的新挑战。因此,必须要以改革的思维建立完善农村信贷体系,为活跃农村经济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是要改革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政策。现行的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政策是粮食市场封闭不放开的条件下的政策安排,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和市场化,其信贷政策也要做相应的改革调整。变现在的只向国有粮食企业贷款为同时向国有粮食企业、民营粮食企业、农村经纪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贷款。二是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壮大经济实力,转换运行机制,通过改革使之成为方便农牧民贷款的功能健全,网络完善的农村现代金融机构。三是优化农村融资环境,打击地下钱庄和抬款等高利贷行为,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四)、积极发展农牧区流通经纪人队伍和各种经济合作组织。要采取政策措施对经纪人队伍和各种经济合作组织予以支持和引导:一是要享受过去国有粮食企业享受的信贷政策,给他们创造公平的信贷环境;二是对从事为农牧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一些领域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优惠,特别是在发展初期和起步阶段,让他们像农牧民免除农业税一样实实在在的得利,使他们在3-5年时间里有一个快速的发展。三是引导经纪人和各种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自己组织内部的收购储备金,吸收组织内的个人股。收购储备金主要用于农畜产品的收购储备,调节余缺。四是对在活跃农村市场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经纪人和经济合作组织给予资金政策等支持,对少数不讲信誉、坑农害农的不法经纪人和经济合作组织予以取缔和打击。
第四篇:农村药品流通供应网络的调查报告
为认真实践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部署落在实处,真正解决好县各族农民群众用药不方便、用不上放心药的问题,我县药监系统在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管理网络和药品流通供应网络(以下简称 “ 两网 ”)建设中,为结合我县实际,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我局开展了对我县农村药品流通供应网络的摸底调查工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西北部,与贵州省接壤,与云南省相邻。全县辖 21 个乡镇 178 个村,面积 3552.96平方公里,在地形上我县地处云贵高原的上升部,地势复杂多变山高路险,全县有 30% 属喀斯特地貌,交通极为不便。我县共有壮、汉、苗、彝、仡佬5个民族,总人口35万。无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 79 家,医院(包括卫生院)29 家,个体诊所 13 所,村卫生室143个。**是一个百色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畅通,人口 90% 以上分布在广大山区农村,在市场监管的深度、广度上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加之我县药品经营企业多集中在城镇,农村群众用药主要依靠卫生院(所)、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规范、便捷的药品流通供应主渠道尚未成形,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乡村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买药难、买放心药难的问题。因此,在我县农村构建农村药品供应配送网络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我县目前的药品供应配送和农村药品监管情况 据我局调查我县有了一定的农村药品供应配送网络,在21个乡镇143个村的医疗点和药店中从合法渠道采购药品的占97.5%,实行供应配送的占91%.但是目前的我县药品供应主要是外地合法药品批发企业向我县乡镇用药单位和药品零售企业供药,然后药品经营企业向村发展经营网点,通过契约方式向村涉药单位配送药品,但是由于各个乡镇的供货渠道不同供应方式比较零乱,使得我局的监管工作比较困难,也使药品质量和服务跟不上,供应种类单一,甚至在某些比较边远的山村还没有建立经营网点,山区乡村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买药难问题。在我县的 21 个乡镇中的 79 家药品零售企业和 29 家医院(包括卫生院)主要的供药商近30 家。主要的供货企业有:****药业有限公司、一心药业有限公司、九洲通药业有限公司、龙康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但也有部分零星的使用不同企业的产品:近的有**市北丰医药器械公司,而远的有武汉王冠医药器械公司,但大部分的涉药单位使用的是广西和贵州黔西南洲的药商提供的药品和医药器械,也有部分涉药单位同时有几个供货商,这些供货商分布各处有近有远。对这些现象涉药单位的解释主要是:求远的是由于价格杠杆的作用,近的供药企业的药价太贵了,为了赢利不得舍近求远找一些比较便宜的进货。而就近购买的认为供药商离得太远会导致供药不及时,在运输过程中有时会有破损的情况而供药方不承认不给赔偿的现象。还有些认为同时跟几个供应商进货可以形成竞争,哪个的价格低,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实惠就跟哪个要。从中可以看出在影响我县乡镇涉药单位进药渠道主要有价格高低和供货速度快慢两个因素。
在调查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乡镇涉药单位对在我县建立配送中心表示欢迎,他们表示只要我县的配送中心价格便宜、服务到位、质量保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法则办事,他们就会考虑在我县的配送中心进货,也有部分涉药单位认为他们经营的模式是先货后款,等到下一次进货才能付款,如果配送中心可以用这个模式才能考虑进货。而在我县乡镇以下的村,由于农民居住分散,地广人稀,给企业营销工作带来难度。同时,农民对药品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也使市场推广工作难度加大。没有足够的利润能维持生存所以在我县的很大部分边远山村没有药店和卫生员。使我县的农村用药就医出现盲点让农民群众看病难。即使有了药店和卫生员的山村用药条件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大。农民手中的钱仍然很少,消费能力仍然很弱。农民购药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才是疗效。在我县多数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消费者在购药时往往先对比价格,无论医生或药店店员如何解释药物疗效的重要性,他们都会首先考虑价位是否能够承担得起。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供应于是就出现了不少兜售假药劣药的药贩子。而我分局由于人力有限加上药贩子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所以未能真正有效的打击兜售假药劣药行为。
第五篇:关于**县农村药品流通供应网络的调查报告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部署落在实处,真正解决好县各族农民群众用药不方便、用不上放心药的问题,我县药监系统在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管理网络和药品流通供应网络(以下简称
“
两网
”)建设中,为结合我县实际,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我局开展了对我县农村药品流通供应网络的摸底调查工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西北部,与贵州省接壤,与云南省相邻。全县辖
21个乡镇
178
个村,面积
3552.96
平方公里,在地形上我县地处云贵高原的上升部,地势复杂多变山高路险,全县有
30%
属喀斯特地貌,交通极为不便。我县共有壮、汉、苗、彝、仡佬5个民族,总人口35万。无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
家,医院(包括卫生院)
家,个体诊所
3所,村卫生室143个。**是一个百色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畅通,人口
90%
以上分布在广大山区农村,在市场监管的深度、广度上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加之我县药品经营企业多集中在城镇,农村群众用药主要依靠卫生院(所)、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规范、便捷的药品流通供应主渠道尚未成形,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乡村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买药难、买放心药难的问题。因此,在我县农村构建农村药品供应配送网络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我县目前的药品供应配送和农村药品监管情况
据我局调查我县有了一定的农村药品供应配送网络,在21个乡镇143个村的医疗点和药店中从合法渠道采购药品的占97.5%,实行供应配送的占91%.但是目前的我县药品供应主要是外地合法药品批发企业向我县乡镇用药单位和药品零售企业供药,然后药品经营企业向村发展经营网点,通过契约方式向村涉药单位配送药品,但是由于各个乡镇的供货渠道不同供应方式比较零乱,使得我局的监管工作比较困难,也使药品质量和服务跟不上,供应种类单一,甚至在某些比较边远的山村还没有建立经营网点,山区乡村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买药难问题。在我县的21个乡镇中的79
家药品零售企业和
家医院(包括卫生院)主要的供药商近30
家。主要的供货企业有:****药业有限公司、一心药业有限公司、九洲通药业有限公司、龙康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但也有部分零星的使用不同企业的产品:近的有**市北丰医药器械公司,而远的有武汉王冠医药器械公司,但大部分的涉药单位使用的是广西和贵州黔西南洲的药商提供的药品和医药器械,也有部分涉药单位同时有几个供货商,这些供货商分布各处有近有远。对这些现象涉药单位的解释主要是:求远的是由于价格杠杆的作用,近的供药企业的药价太贵了,为了赢利不得舍近求远找一些比较便宜的进货。而就近购买的认为供药商离得太远会导致供药不及时,在运输过程中有时会有破损的情况而供药方不承认不给赔偿的现象。还有些认为同时跟几个供应商进货可以形成竞争,哪个的价格低,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实惠就跟哪个要。从中可以看出在影响我县乡镇涉药单位进药渠道主要有价格高低和供货速度快慢两个因素。
在调查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乡镇涉药单位对在我县建立配送中心表示欢迎,他们表示只要我县的配送中心价格便宜、服务到位、质量保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法则办事,他们就会考虑在我县的配送中心进货,也有部分涉药单位认为他们经营的模式是先货后款,等到下一次进货才能付款,如果配送中心可以用这个模式才能考虑进货。
而在我县乡镇以下的村,由于农民居住分散,地广人稀,给企业营销工作带来难度。同时,农民对药品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也使市场推广工作难度加大。没有足够的利润能维持生存所以在我县的很大部分边远山村没有药店和卫生员。使我县的农村用药就医出现盲点让农民群众看病难。即使有了药店和卫生员的山村用药条件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大。农民手中的钱仍然很少,消费能力仍然很弱。农民购药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才是疗效。在我县多数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消费者在购药时往往先对比价格,无论医生或药店店员如何解释药物疗效的重要性,他们都会首先考虑价位是否能够承担得起。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供应于是就出现了不少兜售假药劣药的药贩子。而我分局由于人力有限加上药贩子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所以未能真正有效的打击兜售假药劣药行为。
我县针对人员不足、机动性不强弱点,规划构建“以专为主、以协为辅,专协结合”的农村药品监管新体系。专,就是药监系统的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队伍。协,包括协管员(信息员)队伍;乡村两级医疗管理队伍;人大、政协、纪检监察、人民团体、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等社会监督队伍。具体做法:一是加强协管员、信息员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并逐步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二是提高各基层食药监局药品快速鉴别能力,做好辖区内药品的初检和抽验送样任务,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三是逐步建立由食药监、公安、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机制,形成专项整治的合力。通过聘请乡、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逐步建立起农村药品市场的两级监督网。现已选定了人选现正在进行
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当中。
三,对我县两网建设的思考
在我县农村直接影响农民吃药的是价格问题,而影响价格问题在目前看医药的销售环节过多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县建立药品配送中心是减少销售环节降低药品价格的有效措施。但如果指定让某一家乡镇医院或药店搞代购药品销售环节,而乡镇卫生院或药店由于种种原因药品贮存、养护设施并不完备,且加上一定的费用后再代购给乡村医生,价格偏高,类似药品批发行为,如果绕不开这个“坎”就违背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初衷。能否在提是双方志愿、合理、合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实行到乡、村的价格一体化,搞代购药品销售的乡镇医院或药店和药品配送中心进行分红的形式避免加价行为,时也有利于代购企业的相互竞争。
“两网”应实行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按市场规律推进。推进农村“两网”建设,实行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遵循市场规律。确定某一地区承担向农村集中配送药品任务的单位,不是由政府或哪个部门说了算,而是由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谁的药品经营管理规范且品种齐全就由谁来配送。各地还及时打破地域限制,积极鼓励外市、外省的药品批发、连锁企业到本地农村发展药品集中配送和药品连锁经营。这就既推动了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发展,又促进了药品经营企业间的公平竞争。而我们作引导、鼓励和监督的作用,总的来说就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戏台上究竟是谁在唱由市场说了算。
“两网”结合,同步推进。农村药品监管网络与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相辅相承、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监管网络的建立,为供应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基础,并促进其不断发展。供应网络的建立和健全,为监管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给药品监管网络建设提出新要求,促进监管网络进一步完善。在建设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同时要注意建设农村药品监管网络。
总之,药品购销渠道比较混乱,药品供应网还有空白点,药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农民买药难的问题突出,农民用药安全得不到根本保证,农村两网建设能解决农民的吃药难问题。两网建设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涉及区域医药经济的发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等特点。把“两网”建设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降低农村药品价格有机结合,争取卫生、工商、税务、计生、物价、公安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开展“两网”建设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开展农村“两网”建设工作,有利于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农村药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二00五年#月#日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