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信息大学:信风文学社的社团文化分析(作者:车生)--学报第12期
中国信息大学:信风文学社的社团文化分析(作者:车生)--学报第12期
东风有信,不爽春约
信风文学社,成立于2004年5月,是一个拥有九年办社经历的文学社团。以“人文、青春、激扬”为社训,用语言传达思想,用艺术倾诉感情,以智慧和理性烛照年轻人的希望和梦想,以审视和思考承载真实世界的纯净和光亮。经历了九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的“信风”已成长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社团。下设四个部门:编辑部、创作部、秘书部、宣传部。信风文学社有《信风》纸质杂志、《信风》电子杂志和《信风校园报》,从策划,采稿,组稿,到制作均由文学社独立完成。但信风文学社让更多人熟知的是他们主办的“信风杯”文学大赛活动。“信风杯”文学大赛是中国信息大学信风文学社2009年开始策划,以征文形式举办的大型征文活动。其目的在于发现和鼓励爱好文学的同学写作,丰富校园学生课余文化氛围。“信风杯”每年举办一届,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每一代信风人的努力,第四届“信风杯”从最初的校内征文发展到拥有全国近300所高校文学社团参与协办的全国性大学生文学大赛。宏大的规模、诱人的奖金以及规范的征文形式,信风文学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在接受着全社会的洗礼。
相亲相爱一家人
回首过去的一年,信风取得了让所有人吃惊的成绩,包括信风人自己,一年前的他们,从没想过一年后的这些光环,但光环若想长久,我们就得明白这一切从何而来。走进信风文学社的办公室,第一眼会看到信风的文化墙,文化墙的正中间是几个大字:信风一家人。围在这个大字幅周围的是由每一个信风人的个人展示页面组合起来的大心型图案。寓意是希望每一个信风人,在信风这个大家庭里都能感受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感情,还有信风人开会时坐的会议桌,整体看起来是一个“回”字,寓意有两,一是希望告诉每一个信风人来办公室就是回家,二是希望信风的老成员们常回家看看,从这些简
单的布置,不难看出信风长久以来最为重视的人文精神,熟知信风文学社的人也知道,相亲相爱一家人,正是信风文学社社团文化中的核心。我们都清楚,做成功一件事情,讲求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中,天时和地利在很多时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所以人和,便成为了很多奋斗之人努力的重点,如果信风有那么一点成功,那么他们最大的成功应该是他们已经把“人和”变成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从表面上看,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是通过“信风一家人”的社团文化来体现的,但如果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我们会发现扎深在信风人内心深处的两个信仰: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
且先谈信风的尊重文化,在信风的生活中,他们尊重每个人的思想、能力、选择、甚至脾气,在这个团队里,人人平等,即使你只是个普通的成员,只要你愿意,依然享有如同社长的权力。比如成员可以申请主持任何一次例会,也可以申请作为任何一次活动的总负责人,基本上只要你是真的想做好某件事,大家都会帮你,因为信风在用人的态度上,一直坚持着相对于做事的能力,他们更看重做事的态度。在参加信风的活动里,基本听不到信风人互相之间用职称打招呼,没有人会称呼社长为社长,也没有人会称呼部长为部长,大家相互之间都会亲切的喊对方老王、阿杜、大鹏等称谓,不仅仅是称呼,他们之间做事情也是这样,社长不会用社长的身份去要求成员做不愿意的事,成员也不会在自己有独特见解时因为对方是领导而不去反驳他们做出的决策。在信风的例会上,不可能出现整场会议一个人发言的情况,基本上都是群儒舌战,每次会议上,都会有几个人互相争得面红耳赤,更难得的是,会议结束后,大家都会尊重会议最终通过的决策,之前的反对者也会把自己的观点放下,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大家共同决策的方向去执行。可能有人会质疑,无规矩怎成方圆?但是,信风的方圆圆得很,信风人很清楚,尊重自己就是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也便是尊重自己,这个团队拥有让人难以置信的自律性,或者说,责任感。九年的发展,已经使信风完善了社团管理所涉及的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的文本基本上只有去查询社团的档案管理处才能找到,可能是一个环境的感染力,每一个信风人都非常清楚自己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什么时候该出头,什么时候得退让,无明文规定,胜过明文规定。一个人做到这个不足为奇,可能是个人修养比较高,但一个团队,人人都能做到这点,确实让人惊叹其强大的社团文化。
再来谈信风的信任文化,一个团队气氛的融洽,可以有多个解释,可能是他们拥有
共同的目标,可能是他们拥有良好的沟通,可能是他们拥有睿智的决策者和踏实的执行者,以上的一切,信风都有,但拥有这一切的基础,是他们拥有互相之间坚如磐石的信任,当今社会,当有人开始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人不相信未来的时候,信风人选择了相信,选择了信任,他们选择以后的信风会更好,他们选择相信,自己的战友会做的更好,他们相信信风的年轻人会做得比现在更好。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团队里,找到了被信任的尊重,也在深深的信任着身边的战友,新人信任“老人”会带领他们走得更远,所以,他们在努力的学习中工作,“老人”信任新人终有一天会很有底气的接过信风大旗,所以,他们在努力的奉献和传授自己的一切。“相信我”,是他们之间互相的承诺,“相信你”,是他们之间互相的信任。这种承诺,让这个团队拥有近乎融为一体的自我信任。也就是说,在信风文学社里,一个人对自己身边战友的信任程度,已经达到就像是信任他自己一样。千万别小看这种信任,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如果在做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尊敬的“前辈”的信任,这对他的干劲是具有兴奋剂般的刺激作用,同样的,一个已经渐有成就的团队“老人”,如果在自己带领团队过程中感受到来自成员的忠诚信任,对于他而言,同样是使他返老还童更加努力的催化剂。而对整个团队来讲,这种信任的作用也相当于是一个最坚硬的防御墙壁,因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大家都互相坚信一定能共同熬过难关,坚信身边的战友不会有任何的一人会退缩,而在更多的时候,只要拥有这种无懈可击的凝聚力,问题本身的解决方式已然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不管结果是什么,大家都会觉得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一个团队,只要一起走,困难对团队的发展限制就会减到很小,他们需要做的,只是坚持一直走下去。
这九年,无数的信风人付出巨大的努力,为了理想、为了坚持,信风人来到了第九个年头,我一直在想,即使把现在信风文学社99%的光环拿掉,信风人依然认为是值得的,今生无悔,更何况今天他们有了那么多朋友,那么多相信的人,那么多坚持的人。祝福信风文学社走得越来越远!
附录:信风社歌《我的信风》
我的信风——信风文学社社歌
我的心跳
我最温柔的懵懂
不知会有怎样的以后 I’m feeling good
whenever sang my song 要每天都以自己为荣 也许还是有伤痛
也许偶尔会颤抖
别在乎
牵起手一起走
我的信风
每一次我的梦
我的爱在你心中
我的眼
你的瞳
因为你我学会包容 所以我学会鞠躬
让我们就在此刻相拥
第二篇:中国信息大学信风文学社概况2003
中国信息大学信风文学社概况
中国信息大学信风文学社是受学生处领导的学生社团。自2004年5月成立以来,它一直活跃在学校的媒介宣传上。文学社以团结和组织文学爱好者,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活跃校园文化氛围,陶冶情操,提高广大同学的文学水平为宗旨,在构建和谐信大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2007年9月,信风文学社正式改组,由原来的与信大通讯社合并社团改编为独立的文学社团。
信风文学社诞生于2004年5月,历任社长分别为:
2004年:付玲玲;2005年:李方来;2006年:陈修璞;2007年-2008年:张保利;2009年:王志愿;2010年至今:郑舜。文学社现任指导老师为:传媒与艺术学院张海娜老师。信风经历了六年的风风雨雨,现已成长为在学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社团。文学社现有成员14人,设有三个部门:编辑部,创作部,秘书部。在充分考虑了文学社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之后改编部门编制为当前编制。文学社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成功完成换届工作,新一届社长由08级学生郑舜担任。文学社现在在籍成员均为08级和09级,整个社团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文学社现有刊物《信风》纸质杂志和《信风》电子期刊。纸质杂志为不定期出版,电子期刊为一月双刊。《信风》纸质杂志和电子杂志的策划,采稿,组稿,制作均由文学社独立完成。电子杂志由校办公室负责上传至中国信息大学官方网站首页“媒体之声”版块供校内和校外读者下载阅读。
信风文学社以“人文,青春,激扬”为社训,以“合作,分享,奉献”为社团工作准则,在为信大人文建设和文化培养的过程中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文学社不定期组织各种文学沙龙,采风,征文比赛等各种有益于视野开拓,文化养成的活动,并且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政策和改革,积极宣传学校在教学改革上卓著的成效,成为在校师生互相交流心得的一个窗口和平台。
文学社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信风文学社章程》、《信风文学社管理制度》、《信风文学社社志完善制度》、《信风文学社社内奖惩制度》、《信风文学社例会制度》、《信风文学社办公室使用制度》等规范和引导着文学社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信风文学社不断前进的路上,执着,奋进,勇于探索的信风人必将以青年人的活力与自信,展现信大独特的魅力与风采,展现信大学子的阳光与激情。在迎来第一个6岁生日后,信风社也将获得一个新的开始,并且重新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载未来的日子中,信风文学社将继续高举文学旗帜,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在成长中不断发现和汲取,不断地拓展和创新,期冀着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出更多的荣誉和辉煌。
信风文学社本届成员名单:
社长:郑舜
主编:刘建鹏
秘书长:李情谊
编辑部:夏志为 孟宪利 杨波
创作部:张岩 张博 张汉新 揭丽娟 司艳芹 王丹丹
秘书部:杜宇昕
第三篇:信风文学社社长车生发言稿
信风文学社社长车生发言稿
尊敬的校领导、尊敬的红袖添香文学网代表,老师们、同学们,以及从各地区赶来的高校代表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您光临红袖添香·第四届“信风杯”全国高校文学大赛的颁奖典礼现场。五月初夏的阳光已驱散北风的寒气,炽热的夏季悄悄敲开执着的梦想,这是个收获的季节,红袖添香·第四届“信风杯”全国高校文学大赛经过六个月多艰辛而又充实的努力,至此,圆满地完成了征文及评奖工作。接下来,请允许我向大家汇报信风杯文学大赛的相关情况。“信风杯”文学大赛是中国信息大学信风文学社2009开始策划实行,以征文形式举办的大型征文活动。其目的在于发现和鼓励爱好文学的同学写作,丰富校园课余文化氛围。至今已举办4届。
2012年10月24日,由中国信息大学信风文学社主办、全国近300所高校文学社团协办的第四届“信风杯”全国高校文学大赛于中国信息大学正式启动。第四届“信风杯”文学大赛以“爱”为主题,邀请广大高校学子对爱的内涵进行诠释、抒发、赞美和思考。此次“信风杯”文学大赛涉及范围从第三届的北京高校扩大到全国近300家高校文学社团,奖金也是提高到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2000元、三等奖1000元、优秀奖300元,优秀组织奖1000元。并加设十佳作品奖和优秀社团等奖项,第四届“信风杯”自正式开赛以来,受到了全国高校学子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大赛作品体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形式,截止至截稿日2013年3月20日,参赛作品投稿量达32289部作品,较上一届大赛参赛作品规模增长了33倍。如此大规模的投稿量,让我们欣喜的看到了高校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氛围。
一转眼的时间,大赛即将落幕,而启动仪式仿佛如昨日,其情景仍在脑海里
历历在目。回眸大赛从最初的策划准备到今天颁奖典礼如期而至的点点滴滴,我曾有过迷茫与困惑,也曾遭遇质疑,但是,学校领导对于我们的肯定、红袖添香给予我们的支持,各协办高校由始至终的高度信任和协助,当然,还有所有新老信风人之间融为一体的自我信任。因为背后有了这些信任,每一个组委会成员的心中便多了一份为大赛付出全部心血的执着与激情,我们可以毫无顾虑、义无反顾地开展各种与活动相关的事情,即使遇到许多先前不曾想到的困难,也能找到解决难题的最佳出口。回顾大赛的整个过程,感慨万千,六个月多的时光里,倾注了我们的汗水,也填满了大家对于此次大赛的期待与信任。每一天为大赛忙碌的历程,也是我们一次次进步与成长的心路历程,虽然辛苦,但更多的是快乐与充实的情感体验。我们互相接受意见与建议,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徐徐渐进地开展大赛的各项工作,我认为,这就是我们今天颁奖典礼的主题:挚爱·致文,以爱之名,向文学致敬。因为爱,因为这种强大的信任感,此次大赛的历程,无论是微笑伴着泪水,还是收获伴着艰辛,都将定格在我们的青春里,刻骨铭心!最后,再次感谢每一位对“信风杯”文学大赛的关注者、参与者和支持者!谢谢您们!谢谢!
第四篇:中国信息大学:车生:坚持梦想懂得感恩的“信风人”
中国信息大学:车生:坚持梦想懂得感恩的“信风人”
4月19日下午,第三届“信风杯”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在我校隆重举行,吸引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十余所北京高校文学社的参与,作为我校唯一一位获奖作者,车生同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车生是中国信息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也是“信风文学社”的副社长。大一刚入学,车生就应接待他的学长介绍加入了“信风”,这是他参与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校园社团。他说,“信风”这个集体就像是自己的家一样,在这个大家庭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每位社员都共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信风人”。“信风人”就如真正的家人一般,每天一起做事、吃饭、创作,相处的很融洽。这样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让他倍感幸福,他由衷地感谢团体里的每一个人。正是这样的大学社团生活,让车生的感恩之情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
这次征文比赛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谈及这次参赛作品的创作历程,车生说,在写作方面与其他社员相比还有很多的不足。“我没有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语句来写好一篇散文,也没有缜密连贯的思维去绘制长篇小说„„只是有着一份留心生活、时事的热情,所以养成了就新闻发表评论的习惯,以新闻评论稿的形式解读在这看似和谐的社会发生的不和谐的事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车生此次获奖作品《我们还有什么》的题记,在文中,他选取了三个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来诠释他的感恩之心。
知恩图报,做人之道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现有“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深刻明白其中道理的车生对“赤峰市老夫妇因儿女不提供房屋居住而服毒自杀”的事件很有感触,自小听话懂事的他在父母眼中是乖孩子,循规蹈矩的他从没有因为什么事而冲撞父母,他感叹“如果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好的人是不会干出多大多好的事来,或许总在抱怨父母对自己的责骂,谈论我们的国家怎样的不好,贬责民族素质越来越低下,但可别忘了自己的根在哪儿?对父母的孝顺是一辈子的事,即使离开家乡来京念书,他也不忘常常给家里人打电话,“妈妈,家里天气变冷了吧,记得多加衣服”“爸爸,工作忙吗,要注意休息,儿子会努力,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这样简单的嘘寒问暖,深深地温暖了父母的心。他将父母恩情深埋于心,明白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做出好成绩来报答他们。
能背负责任才是大丈夫
在车生看来,当今社会的“贪污”“裸官”“校车事故”“动车事故”,摆明忽略了责任的真正意义,他在文章中提到“不管你站在社会的什么位置,请尊重你的工作,‘三鹿奶粉’无情的让幼小的孩童们受到伤害,‘地沟油事件’让我们看到不负责任的人为一己之利而损害消费者的健康,‘瘦肉精’更显示了生意人‘精打细算’的营销手段,有多少丧心病狂的商人们记得“商道酬信,业道酬精”?在“信风文学社”,作为副社长的他做事积极,在其他社员眼里都是一个负责干练的带头人,领着社员们制作“信风电子版杂志”,策划和举办校内各项活动,有时和同伴们赶着创作作品,怕累着同伴就让其在一旁休息,自己抖擞精神又继续工作。在加入“信风”快两年的时间里,他再怎么忙也没有怨言,他知道;只有拿得起担子,最后坚持扛下来的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坚持自己的信念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的报道让这个坚强能忍的男孩第一次感觉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文章中强调:响遍世界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口号,中华儿女的齐心协力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让外国人为之震撼:不顾生命危险抢救的武警官兵,日夜奋战的志愿者,还有一个又一
个生命的奇迹,都在解释什么叫民族魂魄。这样的精神就是人的脊梁骨,只要它还在,人就不会倒下;这也是信念,来自心灵的良知。他常跟身边的人说:不要对一件你没有做过的事说没意义,必须在多领域突破自己。用他寒假四个月的工作经历来说,年前两月他是在北京纽哈斯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做网站编辑,学到了不少动手和动脑的技术,年后他又去了联想全球总部做技术助理,两份全然不同的工作,让他对其他技能又多了些了解,“只要肯学就能突破自己’这就是车生的信念。这次征文大赛,是他的信念在一直鼓励着他,才能够坚持下来,把这次活动圆满完成。
‘经天纬地之才,堪与日月同辉’在他的获奖作品里评委老师给予这样高的评价。评委老师还点评道,“车生用他慷慨激昂的文字让人们明白了责任重于天的道理”被给予这样的评价,车生他很谦虚的说到,他只是用一个社会人的角度用很平实的语言来讲述在我们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时候,却浑然不知传统美德在社会不良风气下一点一点的流失,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谈到这次比赛的收获,车生表示很意外,但也从中交到了很多朋友,让他明白了要想成功必须谨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要为了写文章而去观察社会,要为了社会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五篇:中国信息大学:社会实践也是一门必修课(作者:郭世财)--学报第12期
中国信息大学:社会实践也是一门必修课(作者:郭世财)--学报第12期
摘要: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大学生毕业可以尽快与职场接轨,社会实践也逐渐变成了一门大学生必修的课程。那么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有什么意义以及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呢?本文将从我的社会实践出发,对社会实践作一个简单的浅谈。
关键词:社会实践作用意义如何实践
一、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活中的热门关键词,诸多高等院校甚至中等院校对社会实践的关注越来越密切,以致“社会实践”这个词逐渐升温。那么到底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实践呢?是什么让社会实践变得如何潮流呢?
1.外界给予的就业压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就业的竞争已经远远不再是死板的文凭竞争,而是逐步的变成了综合素质的竞争。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等教育从精英时代发展到大众教育时代。在当今的时代发展潮流下,教育模式也变得多样化,从20世纪80年代的单一国有化教育开始向国办、民办并存化发展,并且民办学校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多样化高等院校日益增多的同时,也使好多高考落榜的同学同样可以接受美好的高等教育。随着毕业生的人数增多,文凭逐渐贬值,就业压力逐步增大。
从2004年开始到2010年,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数额从280万人,达到了631万人,短短的六年时间,毕业生人数翻了二倍之多,2013年更达到近700万,所以说如今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那么在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下,我们不能仅仅再用自己的文凭作为就业的筹码,而应更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参加实践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延续,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 使他们按着现代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当代大学生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就不能闭门读书, 而必须敞开大门, 走向社会, 与工农相结合,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去。大学生可以在这个课堂里自由驰骋, 发挥自己的才能, 开创自己的基业, 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以学习为主、学好和掌握科技知识的有力条件, 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真知、磨炼自己, 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适应能力。
2.陈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节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许多高等院校依旧采用照本宣科的教
学模式,诸如此类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记忆,忽视较高水平的应用和评价能力的培养。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作为一个社会人,既要懂得知识,也要掌握技能,但近年来对技能的教育有弱化之势。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郑日昌说,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鱼。人类知识在不断膨胀和更新,靠生硬灌输和被动接受永远赶不上科学的飞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学生要想不导致毕业面临失业,提前与社会接轨。就必须提前走出去,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进行社会实践,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
二、社会实践的作用意义
我是10级信息工程系软件开发专业的学生。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不再像以前一样迷茫,也没有像以前一样一提到上班就会莫名其妙产生的“怕”!我想能让我改变这个观念的主要原因就是社会实践了。回想四年的大学时光,我似乎是从忙忙碌碌中度过的。虽然大一时候懵懵懂懂,但是我也并没有让自己闲下来。从一开始的顺鑫度假村到肯德基;从365心脑血管网到中国圆通;从风雨操场的灯光音响总控室到学校的软件开发处。这期间虽然很忙很累,但是回首这段时间走过的路,再想想自己即将毕业,心里不由得暗暗自喜。是的!正是这期间的忙碌,正是这么多的实践让我变得比以前更有自信,变得对找工作不在“怕”!是社会实践的作用让我改变了这一切。
1.学以致用,理论实践相结合在学校我们一直是以理论为主的学习模式,而在社会上用人单位的需求是你的专业技能与你的能力。单纯的理论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理论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有解释问题、指导实践和预测功能。科学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人们以认识为基础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教育实践是人们以一定的教育观念为基础展开的,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各种行为和活动方式,是实践的一种。单一的理论知识,让我们走入职场仍然手足无措,甚至觉的什么都不会,导致学生认为学校学的东西在社会上没用,其实并不然。社会实践就是提供了一个把课堂知识引入到实践动手操作中去的机会。让学生懂得学什么有用,学到的东西怎么用。我校三学期制的教学模式让我们每年有了长达四个月的实习时间,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好得锻炼机会。
2012年寒假,我非常庆幸的进入了中国圆通朝阳分公司实习,在职期间担任系统维护一职,本来认为“数据库”学得还不错的我,没想到重重的碰壁了!当进入到公司以后才感觉到自
己知识的狭隘。才明白同样的SQL server数据库,用人单位所要求的也绝不仅仅是你平时所学的增、删、改、查。通过实践我才明白了这门课程要学什么,什么东西是社会用人单位要的。所以返校以后我针对实践的启示再次对这门课程进行了系统化的学习。
2.认识来源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相信任何的工作都能给我带来课本上无法得到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中我多听多学多做,按时超量的完成任务。我也在工作中学会了许多大到先进的宽带网络技术,小到路由器的使用。在这期间所做虽无大事,但从点滴做起,所获亦非浅。
3.社会实践拓宽了人际交往面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们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 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实践让我们在各自的社会活动中掌握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们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些社会实践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不能对他人以诚相待又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4.社会实践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我们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二个多月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三、如何进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我们学校在内的许多高等院校大力提倡社会实践,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呢?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1. 切勿眼高手低,排斥行业
任何工作都有它自身的特点、优点和缺点。俗话说得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许多学生越来越排斥餐饮业、保安等自以为没有任何职业技能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它本身的行业游戏规则,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什么工作,而是你能不能彻底胜任,能不能干好。尤其是刚刚上大学的同学,在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支撑下,与其吃喝玩乐,虚度光阴倒不如去一个普普通通的“通识型”行业求职,也许和你以后所学的专业没有什么太大联系,但是最起码你能学到如何去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去干好一份工作,学会做一个老板喜欢的员工,学会初入职场的生存技能,这是一种任何行业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能力。当然了如果快毕业的学生能够找到一份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共作,那就再好不过了!
2.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好多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同学也许都明白,也都有过体会,就是做一份工作,第一周感觉特别新鲜,从第二周开始就感觉到有些无聊,甚至还有的人有了想辞职的想法。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理状态。其实每份工作都有一个疲劳期,也就是说同一份工作干得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似乎缺少了以前的激情;缺少了动力;缺少了原来的信心。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我们以后毕竟得触入职场,总不能因为一个厌倦心理去换工作吧?所以要从实践开始就把这种心理态度扼杀掉。等你坚持到最后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能坚持着走到最后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3.别让一个“怕”字委屈了自己
我想好多大学生都有出去实践的想法,无论是大一的还是大四的。但是每当别人给推荐工作的时候,好多人就会说 “我干不了”、“我怕我干不好”、“我不会”等等的言语。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心态,这样的学生就是没有勇气,没有自信导致的。作为当今的大学生有这种缺点的存在,就算是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也会对自己非常不利!要抓住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就算是不会也要让自己尝试一下,更何况连试都没试过,就坦然的说出“不会“、”干不了“、”干不好“等等的话,那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是个大学生的身份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就要敢于尝试,敢于挑战自己,更要敢于把自己推出去,这样才能学到更多,让自己走得更远!
4多项选择实践机会
其实社会实践不能仅仅局限在假期,大学是一个个人时间比较充裕的学习时代,有大量的时间留给了个人,要自己学会合理利用这些时间。越来越多的同学学会了在周末假日出去兼职,这就给自己提供了相当好的机会。周末我们可以去做做促销,当当小时工,做做家教。虽然是一些在别人眼里没有什么的工作,但是对于提升自己也有很大帮助。这样我们既可以挣到平时的生活费用,也可以减少一些父母的压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慢慢的你会发现你适合在那个行业发展,与此同时你也让自己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课堂学不到的知识。这样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校园里到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
社会实践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们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
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践中看!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的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就很了不起,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我们需要虚心的向前辈向同行请教,不断的充实自己壮大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实力承担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