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几点体会

时间:2019-05-12 14:3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几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几点体会

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几点体会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大杖子学区中心校蘑菇峪中心小学 焦丽荣

内容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入运用,数学的教学环境正逐步得以更新和优化。在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应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发挥它的优势与特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能力。我们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情景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的积极主动发展。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发挥它的优势与特长,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引起,小学生尤其如此。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如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我认为我们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其形、声、光、色并茂,更易于学生的接受,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用flash做成直观形象的动画,向学生播放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同学们去旅游画面,教师问:看一看,小朋友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教师问: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想。接着老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圆”它会给你满意的答案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了。

二、展现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利用信息技术能形象逼真地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使学生正确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利用课件就

能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用鼠标点击长方体的面时,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就会完全重合。当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每种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生动地说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学生们面对自己的发现,心里特别激动,特别自豪。

三、创设数学情境,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难懂的印象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确实,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但教材选用的材料往往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为使数学学习材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教学中可借助强大的信息技术手段,选择更贴近生活的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媒体创设学生耳熟能详的、鲜活的节目情境,让学生从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强烈学习新知的欲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超级连接和随意转换,使教师可以灵活控制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既可单独讲解某知识点,又可串起来前后连贯学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连贯、系统,克服了以往教学时,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弊端,增强了教学的效率。此外,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资料方便快捷,鼠标一按,所需内容均能迅速地加以呈现,这就加大了教学密度,提高了课堂上45分钟的利用率。一些过去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数学内容,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一些与数据处理有关的繁难运算,都能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学学习越来越显得潜力无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质疑、讨论,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而融为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相应得到提高。

四、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

如何在网络提供的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来优化数学的课堂教学呢?从数学的角度看,“情境”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环境。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培养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如研究课“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用flash设计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让学生来感知轴对称图形,通过动画和声音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让他们眼见为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巧设练习,享受成功的快乐

练习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体现。利用信息技术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为主动,特别是通过设计一些带娱乐性的练习,像“投篮比赛”、“帮小动物找家”、“小蝌蚪找妈妈”等,不仅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如,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我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了许多“智慧花”。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朵花,每朵花都能进入一个练习,当学生做对时,就会跳出一只小松鼠,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反之,小松鼠就会说:“别灰心,再试试。”学生们为了争得小松鼠的夸奖,都积极动脑,认真计算。当计算正确,得到小松鼠的夸奖后,他们个个兴奋不已,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运用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和广阔的展示平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能鞭策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化课堂教学。

第二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六圩中心小学韦及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原来高不可攀的信息技术课程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拓展人们思维、开掘人类技能的创造性工具,已经成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作为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应该上好信息技术教育课,培养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孩子们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使孩子们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下面我结合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上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几点体会:

一、走出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误区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农村孩子的心中还是十分神秘的。由于孩子们对信息技术接触的少,就形成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作为老师,我们首当其冲的工作就是帮他们驱散认识上的迷雾,客观、科学地认识这一门新兴课程。

首先,我们要消除孩子们的恐惧心理。农村的孩子由于条件的局限,很多孩子在上信息课以前还没有见到过电脑,上信息课时,相当一部分孩子对计算机“敬若神灵”,不敢碰。老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实物(外部设备)、坏计算机的拆卸与安装进行教学,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排除孩子们学习计算机的心理障碍。当然,我们也要告诫孩子们:计算机不是玩具,不是可以随意捶打的机器。要做到既大胆使用,又细心呵护。

其次,要消除孩子们的轻视心理。一般的农村孩子心中,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总认为这门课程好玩、容易学习,以为能打打字、玩玩游戏就叫做学会了信息技术。其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在具体的学习中,“打字”只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必修内容,而“游戏”只是激发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手段。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学好信息技术,对于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二、游戏激趣,主动学习。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常常错误地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兴趣误以为是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为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已经很高,不存在提高的问题。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却只是一种“表面繁荣”,是一种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玩游戏、上网等,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由此,常常会出现了孩子们喜欢到电脑室上信息技术教育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奇怪的现象,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让他们“玩”。然而,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作为教师要“寓教于乐”,积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正确引导孩子们,让孩子们将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开发智力。比如,我们可以开辟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们玩”扫雷、纸牌、跳棋、象棋、拼图”等各种益智游戏,让孩子们在画画板上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既加强了孩子们的自己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开动了他们的脑筋,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激发了他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 1

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三、加强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上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四、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五、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现在我们学校一般下午每节课只上30分钟,如何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取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放手让孩子们实际操作。“只有打铁才能成为铁匠!”单纯靠教师的讲解灌输,无法让孩子们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加之现在的计算机都趋于智能化,所以对于小孩子们所学的操作系统、部分软件,老师在介绍时不必过于理论化,更不要深入讲解专业术语甚至令其死记硬背。教师要让他们大胆的实践,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推论,这样才能避免禁锢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探索发现创新的能力。

其次,讲解点拨要生动形象。信息技术课程中,也有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论,教师对这些必要知识的讲解不能太专业化、理论化、成人化,要善于联系农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精心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孩子们听起来趣味无穷。例如:教学“硬盘”、“文件”、”文件名”,我们可以打个比方:硬盘——好比一间大房子,可以放东西在里面,也可以把东西取出来;文件——就象一篇文章、一份作业、一幅画等;文件名——好比文章的标题;而文件内容——就像文章的正文„„

再次,要采用多种学习形式。我们应该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信息课堂中,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教会孩子们正确键盘鼠标操作方式,教会他们如何查找、收集、加工、存取信息;可以开展各种比赛,比如比一比谁先找到一个文件、谁的打字速度更快;可以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如自己画的画、自己打的文稿、在网络上搜索到的最美的图片„„等等。总之,只有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孩子们才会始终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六、充分利用网络

信息技术课理想的教学环境是拥有先进的机房,能做到人手一机,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最好都能上英特网,由于理想环境建设投资较大,非一般农村学校能够负担得起,在机房建设方面最好采取与自身承受能力折中的方案。上不了网可暂时不上,做不到人手一机,可以多人一机。最好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新上的机房大多具有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使教师演示与学生练习时间比控制在1:3到1:5之间。教师注意利用实例作品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文档,图片等等)。教师最好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与课件做成网页形式,利用局域网,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机房维护管理要有专项资金保障,有人认为机房建好就可以了,后续资金不必要,实际上,机房的正常运行及效率提高离不开后续资金投入,自然的设备损耗品,如:键盘鼠标,需要更替,设备升级需要资金,新的软件购置也要花费,机房维护得好设备运行正常率高,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作为一个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使课堂充满活力,用我们自己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满腔热情去感染孩子们,同孩子们一起创造和谐、愉悦的氛围。我们要在充满生命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里,让孩子们带着理想、带着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起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更为宽广、丰富和多样的学习、生活世界。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点滴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仙女小学 薛大喜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是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的过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迅速、高效、生动地传播信息,实现个性化互动的交流方式,是摆在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我校自2000年以来,积极开展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现就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小数数学课程进行整合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提供资源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例如:二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生活中的现象,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是十分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把学生放在现实情境之中来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在学习统计图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统计图表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我们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的统计图表,并向家长了解统计图表的作用,然后用软盘带来,课堂上互相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素材,利用计算机课上学到的知识自己学着制作统计图表,结果学生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图表,反映出生活中各种现象。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在黑板上教,学生在下面跟着画的被动学习局面,学生在收集数据制作图表的过程中,既了解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也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的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程以后,将音、形、像、色融为一体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的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们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数的比较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兴奋极了,积极动脑思考,这些动物谁跑得快呢?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比较谁跑得快的过程中,学会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学生平时在巩固练习时对做题目最感到厌烦,觉得没有意思,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利用多媒体将练习的形式不断变换。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过独木桥、摘草莓、登高山、游儿童乐园,并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很多同学都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练习量虽然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下课后学生说:这样的练习真有劲。这种练习设计,每个同学操作自己的计算机,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较好地体现不同学生完成不同数学的教学新理念。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题多变是我们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常见方法,以前在进行此项训练时,要用好几块黑板,一块一块地挂,一块一块地换,需要比较时还要将两块一起挂上去,需要改动时还要擦去了再写,非常麻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后就方便多了,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任意拖动、任意改变效果的功能,我们在课前只要准备一道题,在课堂上当学生解答完以后,只要将原题复制一下,再在复制后的题中进行修改,整个变化的过程全部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新题的来龙去脉学生看的一清二楚,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活跃了学生思维,需要比较时只要将原题向下一拖,学生就可以进行比较了,需要改动可以随时改动,很短的时间一道题就能变出十几道题,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毕业班的总复习经常要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公式、概念进行梳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运用。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如复习几何图形时我们就利用计算机动态变化功能演示,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变长或变短,正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长方形的一条边如果变长或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梯形的一个底变为0,梯形就变为三角形了,演示使学生体会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梯形与长、正方形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图形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公式之间有没有联系呢?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梯形面积公式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能不能用一个公式统一起来呢?通过操作、观察、分析使学生明白:长方形一条长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正方形的一条边变长也可以变成梯形,把三角形可以看成上底是0的特殊梯形。这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可用梯形公式来解答了。如此,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达到了融汇贯通的目的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只有学生在自己亲身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东西,才是难以忘怀的东西,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长久支配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改变以往教师当搬运工,单项传递知识的过程,我们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首先利用计算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解决 34+18的计算方法时,我们又利用计算机可以任意拖动图像的功能,给学生出示了37朵黄花,和18 朵红花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自己能否找到有的学生先从37朵黄花中拖2朵黄花到红花中,使18朵变成20朵,再和35朵合在一起即:18+2+35;

有的学生从18朵红花中拖3朵到黄花中,使34朵变成40朵,再和15朵合在一起即:37+3+15;

还有的将整捆的拖在一起,再将零散的拖在一起即:(10+30)+(8+7);

还有的将10朵红花拖到黄花中,使37朵变成47朵,再将47朵和8朵合在一起即:37+10+8 计算的方法。有的学生先从37朵黄花中拖2朵黄花到红花中,使18朵变成20朵,再和35朵合在一起即:18+2+35;

有的学生从18朵红花中拖3朵到黄花中,使34朵变成40朵,再和15朵合在一起即:37+3+15;

还有的将整捆的拖在一起,再将零散的拖在一起即:(10+30)+(8+7);

还有的将10朵红花拖到黄花中,使37朵变成47朵,再将47朵和8朵合在一起即:37+10+8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学生身边有很多的这样形状的物体,书本、文具盒等等,开始有的老师把这些东西制作成电教片,让学生从屏幕上观察物体,找出特征,结果学生由于看不见物体的背面,常常出现找错特征的现象,后来我们把电子演示改为学生动手操作,数自己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模型,简单易行,效果很好。而在教圆柱体的体积时,开始我们用的是直观教具模型推导式,将直圆柱切割拼成长方体,学生看到的要么是拼前的圆柱体,要么是拼成后的长方体,由于没有原来的直圆柱相对照,给学生找出长方体与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定困难,后来我们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而在原来圆柱体的地方留下一个水印,这样便于学生对照,通过比较学生直观地看到圆柱体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高没变,体积没变,底面的大小也没变,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从而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推道出圆柱体体积公式,两种不同的演示相比较,使用多媒体演示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课件制作应该注重实用性,而不应太花俏

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我们认为在利用电教手段时,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首先考虑应是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考虑课件美观性,课件不宜做得太花俏,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第四篇: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通过本轮国培学习,我经过认真的听课、学习、完成作业,认真阅读班级同学所发的相关贴子,认真总结学习班级坊主的简报并遵照坊主的合理安排,使我在本次国培学习中学习到很多重要知识,使我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掌握了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技能,有效提高了我的教学效果。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力量,人们的生活中处处用到网络和手机通讯等,属于高新科技领域,它也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的创新创造了巨大的产业链和市场,引发了一场全新的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学习教育方式。随着新课题改革的推进,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注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从而突破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贫乏的教育资源,拓宽了时空的概念,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形象化、丰富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通过多媒体能够清晰、准确地展示出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地加入视频、演示实验、图像、表格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大量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课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邮箱、云盘、网页、微课)与手机平台(微信、QQ、短信)来学习交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自主学习更加有利于课上时的合作探究。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上,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处理大量的内容,以多媒体为教学载体,如网络、触摸一体机、计算机、投影仪、化学教学课件,丰富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调节课堂气氛,便于学生交流与合作探究。这也要求教师们在备课时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课件,把问题、思维、结果、评价等有效地结合到一起,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到一起,把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到一起,将化学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便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在当堂练习和测评环节中,信息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及时地、准确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总之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课程观和评价观。

二、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在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信息技术教程时,要把握好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流、反思之间的关系。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路,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具有无限的潜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传统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无法取代的,如果那样其作用将适得其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老师教学的好帮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让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功能更加强大,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根据本次培训,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中,我将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以积极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以学生为本,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几点体会

小学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育既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为目标的教育,其内涵是由信息技术教学和与其他课程整合两大部分组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与劳动者。”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文化必修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种种可能,这里,仅就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一、为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创设了有利的环境,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小学美术教学改革。

经过多年进行教育工作的实践,国内外专家不断总结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作用,不断深化对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专家们认为:包括视听、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是教育领域里进行信息革命的最有代表性的产物,标志着为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在教育领域进行新的一次教育革命的开始。任何一个教学模式,都会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其教学效果,在实践中证明它是否正确,而且也会在时间和研究中逐步建构出反映本学科教学特点和规律的教学模式。与过去的教学模式相比,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另一方面随着教学模式本身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也要求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例如《适合纹样》这节课,学生在可选的诸多待加工的图片面前,可以通过电脑自由发挥,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纷繁的色彩、意象的形体、巧妙的组合等,是一种自觉的、主动探究,也是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其优势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

二、美术学科整合增加了美术教学的文化含量。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一种视觉艺术,作为艺术门类,它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在教学中却体现得微乎其微,或是以往的教育教学导致,使人们对该门类的认识也无法深刻,尤其小学,特定的智力发展阶段使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形式上显得很匮乏,而忽略了文化内涵的教育教学便显得太苍白,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媒体软件不但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容量,更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质量,如美术欣赏课,古代绘画艺术图文并茂,系统连贯的展现了艺术的源远流长,这是文化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更是一种人文素养的渗透和积累。图片、动画、音响等情境代替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的记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不断推陈出新,人们对它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对它的学习探索的需要也在不断加强。

三、更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教学中的双边关系,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划时代的影响,计算机的应用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鲜明的标志,教师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成为一种自觉的、迫切的需要,美术学科也一样。

美术教师的素质决不能单纯以绘画水平作为衡量标准,不能以专业素质的尺度评价美术教师。美术教师首先是教师,教师则必备师之素质,在此基础上,另具备美术专业素质,唯专业素质论者教学也往往唯专业,而小学是儿童期与少年期特征典型的阶段,学生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 2 维较弱,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语文素质、学科素质,具有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能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感召力和对事业的热情。要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自己首先就得跟上时代,适应社会需求,有自学能力,有研究问题的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加强自身素质、自身修养,切忌固步自封,保守僵化。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造、能动地积极地对待美术学科,对待其他学习,乃至对待生活。

我经常感叹于学生活跃的思维,学生大胆的创意,辅导电脑绘画过程中,学生对计算机“金山画王”软件的熟练程度让我意识到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性,而教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但是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更证明了这一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师也有未知的领域,而学生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适时以学生为师不但不会有损教师的形象,还可能同时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促进,孩子敏锐的接受能力让我深深的体会了力不从心,那种“敲山震虎,拍桌子吓唬猫”的方式只能是情急之中的下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可以摆脱重复性劳动,而把精力用于更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去,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使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四、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迅捷有效的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日益普及,使Internet这个知识宝库展现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前,如果给学生以加工信息的能力,他们就能享用不尽的知识资源,而这种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满足学生学习心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更加爱学、乐学,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加强了美术与其他学科 3 的联系,那么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对学生的意义就决非仅仅是美术这一门课程了。

参加“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后,对当前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作了自省式的分析,一是对于美术教育的研究不够,在教学中,有些美术教师不能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能从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出发,仍沿袭以往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方法,即使部分教师在实践中受到矛盾的冲击,意识到教育弊端,仍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任由惰性支配,得过且过;二是教师缺乏自觉性,在公开课、示范课等要求下,一些教师能够切实的从素质教育出发,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研究教学方法,但不能贯彻到日常教学中,加上缺乏一些指导和监督,又会自然而然地回到已经习惯了的习惯当中,而教师缺乏自觉主动地冲破这种自我束缚的精神;三是美术教育者缺乏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自身使命的了解,尤其小学美术,家长重视什么教师要么不关注要么盲从。学校考试不算成绩导致家长漠然,学生更是随心情,而美术教师也就自然产生了轻视自己、轻视本学科的心理,给“主科”成绩创造方便条件,“科任”课适当点缀,这样怎能利于美育的实践,利于提高学生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更新了教学者的观念,发挥了网络对教育的支持功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并将逐步改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美术教学,教育者习惯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学生也约定俗成地致力于绘画技法的临习、绘画技能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易于管理,易于评价,易于学生“学有成效”——人们习惯于有形的 4 评价,一幅画、一件手工作品,“有形”成为一种依据,而其他潜在的体验和尝试往往被忽略,这对于学生来讲,无异于是多种学习机会的丧失、多种创意的扼杀。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教师改变了以往的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改变了“一味听,只会临”的学习习惯,教师既可以最有效地实现程序化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新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基础教育的改革走向更深的层次的一条新路。

下载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几点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几点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莘县俎店乡中心小学 韩月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原来高不可攀的信息技术课程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进入农村小学。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甘肃省民勤县青云小学 张晓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金长余 (甘肃省永昌县城关一小 737200) [摘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要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发展的合理、高效的工具,为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心得体会 篇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双沟小学 王娟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的过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迅速、高效、生动地传播信息,实现......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小学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信息技术为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心得体会 篇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我们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和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的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及运用已是迫在眉睫,教师要在“用”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