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
·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一篇好作文不是一下子写成的,而是经过反复修改才成功的。有些同学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方面重视不够,直接影响着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学会修改好自己的作文。
一、先把两种修改分清楚 有人说:“我们修改了,老师干什么?”这是对两种修改缺乏了解。一篇作文,自己写完结尾段,接下去认真修改一番,这是一回事。交卷后,老师从《大纲》出发,根据作文的要求,进行批阅和修改,那又是一回事。后者,老师怎样批改学生的作文,是属于“怎么教”的范畴,这里我们不讨论;前者,学生写完怎样进行修改,是属于“怎么学”的范畴,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正题。两次修改,不仅学生作文是这样,我们成年人也不例外。就说我吧,给《作文报》写一篇文章,给出版社写一部书稿,写完了,立即寄出去吗?可不敢那样做!一定要从头至尾认真修改一番。古人写诗的要求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的锤炼,不知修改多少遍。我们作文,更得认真把住“修改关”才是。稿子寄出去,编辑人员还得再一次进行修改,这样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
二、修改,是一次作文的最后环节 一次作文的完成,往往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审题,领会好命题的要求。二是选材与确定中心,决定这次作文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思想。三是列提纲,把要写的内容理清脉络。四是写,一气呵成。五是修改,自己满意了再交卷。有的同学不明白这个理,写完最后一段,立即交卷。那不是自己砍掉一个环节吗?凡是这样做的,我敢说,不会得到太好成绩。往往是那些好学生,写完了,总是在那里反复推敲,一改再改,从不急于交卷。他们深知,作文可不是赛跑。
三、“修改”的想法,贯串作文全过程 修改,从作文一开始,脑子里就得有这一条。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修改”的具体步骤,从审题到完稿,有三步必须抓住:
1.审题后,就开始选材了。选材的过程,“修改”在脑子里就开始了。例如,题目为“我家附近一棵树”。写哪棵呢?开始,小钊想写院里那棵高大的古槐。后来,他觉得这棵古槐虽然很高大,可是写它表达什么样的中心呢?自己拿不准。于是,他又想到大门口外路边新栽的小松树。“别看这棵松树才一人多高,它是我们小队同伴们去年春天亲手栽的。我们经常给它浇水,护理它茁壮成长……”写它,能突出在阳光下快快长大的中心思想。这不就是修改吗?这一步的修改,尽管别人看不到,但自己心里知道是有这回事的。有了这一改,写了小松树,小钊获得了好成绩。
2.修改提纲。有一次,我指导同学们写“街头的早晨”。小棕列好提纲,拿过来请我提意见。
中心部分:
A.小广场上,许多老人在练剑。B.早点铺前人真多。C.成千上万的叔叔阿姨骑着自行车,奔向工作岗位。我看了,觉得“早点铺”这小段没有多大必要。A段写老人练剑,C段写成年人骑车上班,中间B段该写写学生们。他听取了我的意见,删去“早点铺”,增换上“一些中学生在街心花园甬道上读外语”,这就更好了。这样做,在动笔前把提纲修改好,作文的质量就会有所提高。
3.写后修改。无论你在选材时、拟提纲时是不是修改过,到全文写完,还必须进行修改。平时我们习惯说的“修改”,正是指这一步。这是作文修改的最后把关时刻。这一步,要讨论的内容相当多,我们将在下一期讲述。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下)文章写完后的修改,我们习惯上称为“小改”和“大改”。
一、怎样进行“小改”
1.小改的步骤。作文写完后,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读两遍。第一遍,边读边改,把那些错别字、用错的标点和有毛病的句子,都一一改正过来。第二遍,修改后,边读边听,边听边想,看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处,再修改一下。这里的读,是朗读。这一点是必须强调的。即使在考场上,也要默读。
2.小改的范畴。小改,从规模上讲,就是保持原稿纸卷面,只是修改字、词、句、标点。这样的修改,可以在稿纸的空行中进行。
3.修改的符号。有的同学不注意修改的通用格式,乱涂乱改,这当然不好。掌握了通用的修改符号,别人才能看得懂。请看下面的例子: 这里用了三种修改符号:①表示把那几个字删掉;②改错别字和错标点;③增加丢落的字。这里是最常用的修改符号。语文课本的“基础训练”中讲了这些内容,大家可参考。
二、怎样进行”大改” 大改,也叫重点修改,多是在老师批改后进行的。根据老师的意见,适当地在某一处作重点修改,全文质量即可见明显提高。善于领会老师的指点,勤于进行大改的同学,作文能力会进步得很快。需要大改的作文,只在原稿上改动不行了,应当或剪,或贴,或加在后面加以注明。大改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增加一个段落。有的同学写作文时思路展不开,文章内容就显得单薄,没分量。记得有个同学写《难忘的一天》,提纲是这样的: 开头:阴历正月十五晚上,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举行了赏灯中队会。
中间部分:
A.中队长讲话后,大家开始放鞭炮。B.“点灯啦!”每个人提着一只自制的灯笼,在大操场上玩儿起来。结尾:啊,这一辈子我也忘不了今天的欢乐!应该说,这篇作文,选材、立意都不错。但中间只有两个小段,只写了同学们放花炮、玩儿灯笼。全文只写四百多字,内容弱了,气氛不浓。修改时,中间增加一个小段,写老师们放起了两只孔明灯。有了这一小段,表达出师生共同欢乐,全文内容充实多了。看,和前面讲的小改比,这不就是大改了吗?
2.压缩篇幅,删繁就简。初学作文,往往抓不住表达的重点。还是以写“赏灯晚会”为例吧。过农历正月十五,理当把观察与描写的重点放在“灯上”。可是,有的同学写“放花、放炮”时,收不住笔了,写了一大段彩花的艳丽和鞭炮的情趣,这就影响了赏灯的内容。修改时就要对这一段落进行压缩。
3.重写某个段落。有的段落本应写具体情节,可笔没有落到实处。修改时可以重写这一段落。总的来说,前面讲的小改是每次作文必须使用的。大改要看情况而定,请大家在实践中多用心领会。
第二篇: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
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之中,明确新课标修订稿在教学实施过程之中的具体路径,教师需要从本质上入手,从整体入手。只有从“找准学生缺什么、想清自己教什么、落实课上怎么教”三个角度逐一思考,新课标修订稿中所提出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综合性;及其正确的思想导向、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或许才能成为现实。
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疑难问题很多,比如:如何教学生作文入门?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习作教学中,如何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等诸多的疑难问题,我觉得如何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更不简单。修改作文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人说,好文章是靠“改”出来的。确实不错,修改文章既是对读者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而重要的途径。修改文章,主要靠自己修改,在不断的练习修改过程中,养成自改习惯,会终身有益。
作文修改,没有固定格式,只要有毛病,就要修改,大病大改,小病小改。一般可按以下顺序进行:
1.看主题是否明确突出。如果主题不够明确,应该增补一些有利于表达主题的句子“画龙点睛”;或充实改换材料,使内容更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2.看内容是否正确。要检查必须表达的思想是否正确完善,判断是否正确合理,推理是否合乎逻辑,说理是否全面,描写是否切实,抒情是否健康。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3.看材料是否准确充实。检查文章的每一个主要部分,是否运用了足够的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材料少了应该增加,材料过多应该减少。所选用的材料是否翔实,尤其是引用的语句,数字等应细心核实。
4.看层次是否清楚。从全篇看,各段的顺序是不是排列得合理,段与段之间是不是连贯,每段内容条理是不是清晰。如层次不清楚,读起来有含混的感觉,就要设法把各层的界限显示出来;排列得不恰当,有颠三倒四的感觉,就要设法把次序调整一下。
5.看语句是否通顺。如发现有不通顺的地方应改通顺。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删
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段。由繁到简,使中心思想更为突出,使语言更为简洁明了。一般情况是: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应该删去,空洞的议论、抒情也应该删去,内容重复的也应该“毫不可惜”的删去,开头和结尾离题太远或可以不写的也应该删去。
2.增
增补必要的字、词。句、段,使内容更为具体、充实,文字表达更为通顺、明确、生动。增加或扩展的内容,必须有助于突出中心思想,要恰到好处。
3.调
对顺序排列不当,条理不清晰,文字不贯通的地方,在表达上进行调整,移动位置,使其通顺、合理,结构更为紧凑,脉络更加清晰。
4.换
在内容或表达方面有不全面、不妥贴的地方,必须进行更换,改动(变动观点、改换材料、调整结构、更改词语、或其它技术处理)。
总之,学无定法,修改作文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需要从全方面考虑,从基础抓起,“找准学生缺什么、想清自己教什么、落实课上怎么教”注重语文技能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中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三篇: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百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几乎占有半壁江山,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却很不注重修改,写完了就算完事了,认为修改是语 文老师的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害的。不会修改文章,不懂得修改的要求和方法,会妨碍表达,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不重视修改或缺乏修改能力,这样就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因而我们一定要对作文修改予以组够的重视。
下面,我就作文修改时应注意的方面谈谈应该如何做:
第一:着眼全篇,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
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同学可能就认为这简单,不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嘛。于是一动笔就埋头于词句的修改中,对作文整体的失误却没有察觉,这样做是本末倒置,无益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才考虑句式的选用,进行词语的锤炼。我们来分析一小段例文,看它是否从全局出发,中心是否明确。例文:
由此可知,炼字炼句是必要的。字句这一关过不好,就不能写出精美的文章来。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没有哪一个不在字句的难关面前大战苦战的,我国古代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等传说。现代作家老舍说过:“要努力把语言得潜力都挖掘出来,使自己的文字,既能有意思,又有响声,还有光彩”。这一切告诉我们,要写好文章,就得在锤炼字句上下一番功夫,才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
第二:先求“清通”,后求“工巧”
所谓的“清”,就是文字简洁,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不用自己不懂的字词,不生造字词。所谓的“通”,就是文从字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合理连贯,相互照应。那么如何做到“清”与“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1)句子要简单完整。在作文时,尽量不用或少用复杂的长句,尽量用些短句,在修改时要看文中有无病句,要让每个句子都能准确无误的说清楚一个意思。
(2)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分清句读。
许多同学平时不太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作文时一“逗”到底,甚至一篇文章中没有一个标点,仅用一个圆点表示停顿。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须知标点符号如同人的五官,必须清朗明白,千万不可忽视标点符号的用法。
另外还应注意标点符号运用的格式,特别是每行开头的第一格不能用句号、逗号、顿号等标点,省略号、破折号等应占两格,这些虽然是些很细微的地方,我们也不可忽视。
其实,文章的美并不在于用了多少修饰语,有多少名言警句,而是要看它词句是否通顺,表现是否合理确切,因此我们在修改作文时应先求“清通”,使作文文从字顺,简洁明了,在此基础上,再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润色。润色就是要写生动。
第三:生动,主要是指写得形象,自然,不生硬,不干巴。把文章写生动的方法很多,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还是让我们分析一段例文,看看怎样把它改得更生动。
第四:修改时应注意保持文面整洁,不可忽视小处
由于受时间限制,作文特别时限时作文和应试作文,推倒重写的可能性不大,有时连重新抄录的时间都没有,这样,除了写的时候要谨慎外,在修改时也要避免大涂大抹,大的移位。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不必去改,非改不可的地方要将原字词句轻轻划掉,在两行间空白处改正,力求保持卷面的整洁,因为卷面给人的是第一印象,字迹潦草,卷面脏乱差,让人见而生厌,哪有心思去仔细阅读?而字体端正、卷面整洁,却能让人赏心悦目,一见倾心。
此外,有些小的地方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如不写或少写错别字,不用错标点等,如果在这些小地方出错,会让人很觉倒胃口,难以获得主观印象分。
第四篇: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
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精选多篇)
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之中,明确新课标修订稿在教学实施过程之中的具体路径,教师需要从本质上入手,从整体入手。只有从“找准学生缺什么、想清自己教什么、落实课上怎么教”三个角度逐一思考,新课标修订稿中所提出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综合性;及其正确的思想导向、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或许才能成为现实。
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疑难问题很多,比如:如何教学生作文入门?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习作教学中,如何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等诸多的疑难问题,我觉得如何教会学生修
改自己的作文更不简单。修改作文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人说,好文章是靠“改”出来的。确实不错,修改文章既是对读者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而重要的途径。修改文章,主要靠自己修改,在不断的练习修改过程中,养成自改习惯,会终身有益。
作文修改,没有固定格式,只要有毛病,就要修改,大病大改,小病小改。一般可按以下顺序进行:
1.看主题是否明确突出。如果主题不够明确,应该增补一些有利于表达主题的句子“画龙点睛”;或充实改换材料,使内容更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2.看内容是否正确。要检查必须表达的思想是否正确完善,判断是否正确合理,推理是否合乎逻辑,说理是否全面,描写是否切实,抒情是否健康。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3.看材料是否准确充实。检查文章的每一个主要部分,是否运用了足够 的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材料少了应该增加,材料过多应该减少。所选用的材料是否翔实,尤其是引用的语句,数字等应细心核实。
4.看层次是否清楚。从全篇看,各段的顺序是不是排列得合理,段与段之间是不是连贯,每段内容条理是不是清晰。如层次不清楚,读起来有含混的感觉,就要设法把各层的界限显示出来;排列得不恰当,有颠三倒四的感觉,就要设法把次序调整一下。
5.看语句是否通顺。如发现有不通顺的地方应改通顺。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删
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段。由繁到简,使中心思想更为突出,使语言更为简洁明了。一般情况是: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应该删去,空洞的议论、抒情也应该删去,内容重复的也应该“毫不可惜”的删去,开头和结尾离题太远或可以不写的也应该删去。
2.增
增补必要的字、词。句、段,使内容更为具体、充实,文字表达更为通顺、明确、生动。增加或扩展的内容,必须有助于突出中心思想,要恰到好处。
3.调
对顺序排列不当,条理不清晰,文字不贯通的地方,在表达上进行调整,移动位置,使其通顺、合理,结构更为紧凑,脉络更加清晰。
4.换
在内容或表达方面有不全面、不妥贴的地方,必须进行更换,改动。
总之,学无定法,修改作文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需要从全方面考虑,从基础抓起,“找准学生缺什么、想清自己教什么、落实课上怎么教”注重语文技能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中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百改”,作文是改出
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几乎占有半壁江山,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却很不注重修改,写完了就算完事了,认为修改是语 文老师的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害的。不会修改文章,不懂得修改的要求和方法,会妨碍表达,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不重视修改或缺乏修改能力,这样就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因而我们一定要对作文修改予以组够的重视。
下面,我就作文修改时应注意的方面谈谈应该如何做:
第一:着眼全篇,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
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同学可能就认为这简单,不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嘛。于是一动笔就埋头于词句的修改中,对作文整体的失误却没有察觉,这样做是本末倒置,无益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
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才考虑句式的选用,进行词语的锤炼。我们来分析一小段例文,看它是否从全局出发,中心是否明确。例文:
由此可知,炼字炼句是必要的。字句这一关过不好,就不能写出精美的文章来。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没有哪一个不在字句的难关面前大战苦战的,我国古代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等传说。现代作家老舍说过:“要努力把语言得潜力都挖掘出来,使自己的文字,既能有意思,又有响声,还有光彩”。这一切告诉我们,要写好文章,就得在锤炼字句上下一番功夫,才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
第二:先求“清通”,后求“工巧”
所谓的“清”,就是文字简洁,把可
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不用自己不懂的字词,不生造字词。所谓的“通”,就是文从字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合理连贯,相互照应。那么如何做到“清”与“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句子要简单完整。在作文时,尽量不用或少用复杂的长句,尽量用些短句,在修改时要看文中有无病句,要让每个句子都能准确无误的说清楚一个意思。
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分清句读。
许多同学平时不太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作文时一“逗”到底,甚至一篇文章中没有一个标点,仅用一个圆点表示停顿。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须知标点符号如同人的五官,必须清朗明白,千万不可忽视标点符号的用法。
另外还应注意标点符号运用的格式,特别是每行开头的第一格不能用句号、逗号、顿号等标点,省略号、破折号等应占两格,这些虽然是些很细微的地方,我们也不可忽视。
其实,文章的美并不在于用了多少修饰语,有多少名言警句,而是要看它词句是否通顺,表现是否合理确切,因此我们在修改作文时应先求“清通”,使作文文从字顺,简洁明了,在此基础上,再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润色。润色就是要写生动。
第三:生动,主要是指写得形象,自然,不生硬,不干巴。把文章写生动的方法很多,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还是让我们分析一段例文,看看怎样把它改得更生动。
第四:修改时应注意保持文面整洁,不可忽视小处
由于受时间限制,作文特别时限时作文和应试作文,推倒重写的可能性不大,有时连重新抄录的时间都没有,这样,除了写的时候要谨慎外,在修改时也要避免大涂大抹,大的移位。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不必去改,非改不可的地方要将原字词句轻轻划掉,在两行间空白处改正,力求保持卷面的整洁,因为
卷面给人的是第一印象,字迹潦草,卷面脏乱差,让人见而生厌,哪有心思去仔细阅读?而字体端正、卷面整洁,却能让人赏心悦目,一见倾心。
此外,有些小的地方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如不写或少写错别字,不用错标点等,如果在这些小地方出错,会让人很觉倒胃口,难以获得主观印象分。
·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
一篇好作文不是一下子写成的,而是经过反复修改才成功的。有些同学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方面重视不够,直接影响着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学会修改好自己的作文。
一、先把两种修改分清楚 有人说:“我们修改了,老师干什么?”这是对两种修改缺乏了解。一篇作文,自己写完结尾段,接下去认真修改一番,这是一回事。交卷后,老师从《大纲》出发,根据作文的要求,进行批阅和修改,那又是一回事。后者,老师怎样批改学生的作文,是属于“怎么教”的范畴,这里
我们不讨论;前者,学生写完怎样进行修改,是属于“怎么学”的范畴,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正题。两次修改,不仅学生作文是这样,我们成年人也不例外。就说我吧,给《作文报》写一篇文章,给出版社写一部书稿,写完了,立即寄出去吗?可不敢那样做!一定要从头至尾认真修改一番。古人写诗的要求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的锤炼,不知修改多少遍。我们作文,更得认真把住“修改关”才是。稿子寄出去,编辑人员还得再一次进行修改,这样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
二、修改,是一次作文的最后环节 一次作文的完成,往往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审题,领会好命题的要求。二是选材与确定中心,决定这次作文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思想。三是列提纲,把要写的内容理清脉络。四是写,一气呵成。五是修改,自己满意了再交卷。有的同学不明白这个理,写完最后一段,立即交卷。那不是自己砍掉一个环节
吗?凡是这样做的,我敢说,不会得到太好成绩。往往是那些好学生,写完了,总是在那里反复推敲,一改再改,从不急于交卷。他们深知,作文可不是赛跑。
三、“修改”的想法,贯串作文全过程 修改,从作文一开始,脑子里就得有这一条。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修改”的具体步骤,从审题到完稿,有三步必须抓住:
1.审题后,就开始选材了。选材的过程,“修改”在脑子里就开始了。例如,题目为“我家附近一棵树”。写哪棵呢?开始,小钊想写院里那棵高大的古槐。后来,他觉得这棵古槐虽然很高大,可是写它表达什么样的中心呢?自己拿不准。于是,他又想到大门口外路边新栽的小松树。“别看这棵松树才一人多高,它是我们小队同伴们去年春天亲手栽的。我们经常给它浇水,护理它茁壮成长……”写它,能突出在阳光下快快长大的中心思想。这不就是修改吗?这一步的修改,尽管别人看不到,但自己心
里知道是有这回事的。有了这一改,写了小松树,小钊获得了好成绩。
2.修改提纲。有一次,我指导同学们写“街头的早晨”。小棕列好提纲,拿过来请我提意见。
中心部分:
a.小广场上,许多老人在练剑。b.早点铺前人真多。c.成千上万的叔叔阿姨骑着自行车,奔向工作岗位。
我看了,觉得“早点铺”这小段没有多大必要。a段写老人练剑,c段写成年人骑车上班,中间b段该写写学生们。他听取了我的意见,删去“早点铺”,增换上“一些中学生在街心花园甬道上读外语”,这就更好了。这样做,在动笔前把提纲修改好,作文的质量就会有所提高。
3.写后修改。无论你在选材时、拟提纲时是不是修改过,到全文写完,还必须进行修改。平时我们习惯说的“修改”,正是指这一步。这是作文修改的最后把关时刻。这一步,要讨论的内容相当多,我们将在下一期讲述。怎样修改
自己的作文 文章写完后的修改,我们习惯上称为“小改”和“大改”。
一、怎样进行“小改”
1.小改的步骤。作文写完后,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读两遍。第一遍,边读边改,把那些错别字、用错的标点和有毛病的句子,都一一改正过来。第二遍,修改后,边读边听,边听边想,看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处,再修改一下。这里的读,是朗读。这一点是必须强调的。即使在考场上,也要默读。
2.小改的范畴。小改,从规模上讲,就是保持原稿纸卷面,只是修改字、词、句、标点。这样的修改,可以在稿纸的空行中进行。
3.修改的符号。有的同学不注意修改的通用格式,乱涂乱改,这当然不好。掌握了通用的修改符号,别人才能看得懂。请看下面的例子: 这里用了三种修改符号:①表示把那几个字删掉;②改错别字和错标点;③增加丢落的字。这里是最常用的修改符号。语文课本的
“基础训练”中讲了这些内容,大家可参考。
二、怎样进行”大改” 大改,也叫重点修改,多是在老师批改后进行的。根据老师的意见,适当地在某一处作重点修改,全文质量即可见明显提高。善于领会老师的指点,勤于进行大改的同学,作文能力会进步得很快。需要大改的作文,只在原稿上改动不行了,应当或剪,或贴,或加在后面加以注明。大改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增加一个段落。有的同学写作文时思路展不开,文章内容就显得单薄,没分量。记得有个同学写《难忘的一天》,提纲是这样的: 开头:阴历正月十五晚上,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举行了赏灯中队会。
中间部分:
a.中队长讲话后,大家开始放鞭炮。b.“点灯啦!”每个人提着一只自制的灯笼,在大操场上玩儿起来。
结尾:啊,这一辈子我也忘不了今天的欢乐!应该
说,这篇作文,选材、立意都不错。但中间只有两个小段,只写了同学们放花炮、玩儿灯笼。全文只写四百多字,内容弱了,气氛不浓。修改时,中间增加一个小段,写老师们放起了两只孔明灯。有了这一小段,表达出师生共同欢乐,全文内容充实多了。看,和前面讲的小改比,这不就是大改了吗?
2.压缩篇幅,删繁就简。初学作文,往往抓不住表达的重点。还是以写“赏灯晚会”为例吧。过农历正月十五,理当把观察与描写的重点放在“灯上”。可是,有的同学写“放花、放炮”时,收不住笔了,写了一大段彩花的艳丽和鞭炮的情趣,这就影响了赏灯的内容。修改时就要对这一段落进行压缩。
3.重写某个段落。有的段落本应写具体情节,可笔没有落到实处。修改时可以重写这一段落。总的来说,前面讲的小改是每次作文必须使用的。大改要看情况而定,请大家在实践中多用心领会。
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呢?
我们可以通过范例,知道修改文章应遵循一定的规律,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应有一定的程序。我建议小朋友以“仔细阅读、推敲词语、理顺语句、删改重复、增添完善、纠正错别字、断句标点”为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
首先是认真阅读自己的初稿,文题对照,看作文是否突出了写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情,想想哪些地方讲得不清楚,哪些语句读起来有毛病,把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先作上记号,然后用修改符号按照下列顺序逐一加以修改:
推敲词语。就是把用得不准确的词语改准确。依据常常应用的规范的句式,判别作文中某句话里的词语运用是否恰当、词语搭配是否合适。词语更换主要是使学生懂得词语的意思、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对在文中词不达意的典型例子词语的误用,指导时教师在不违背学生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换词法进行
比较,自行对比,识别某一词语正确的使用方法。
理顺语句。就是要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修改时要逐句逐句的读,寻找不通顺的句子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看句子成分有无残缺或是语法上的毛病。还要看句子是否按逻辑顺序排列,有无前后颠倒,句与句是否衔接连贯,合乎事理,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应遵循其规律。对作文中出现的病句和前后不连贯的句子,可以同伴互助修改,是在不行就请教老师。修改的过程中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必然联系,句意要符合客观事实,并逐步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
删改重复。就是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适宜的方法:一是句子中如有相同的词语或近义词,视为重复,删去多余,只需保留其中之一;二是描述同一事物的句子,有两句以上意思基本相同,视为啰嗦,应删去一句,保留自己认为已经表达清楚意思的其中一句,使句子简洁明白。
增添完善。就是增添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完整。对于主干成分不完整的句子,应指定学生仔细查阅,发现缺漏,宜补则补;意思交待得不清楚的,该添必要的句子就要添写上。同时还要善于对所描写的事物展开合理的想象或者有机的联想,使学生增添完善的书面语言,尽量能够做到传情达意。
纠错别字。错字别字,在修改时一是自学运用字典查找;二是教师解答。将学生需求的字词板书明示,对形近、同音和多笔少画的字在写法和用法上再加指点。从而训练学生掌握纠正错别字和识记运用汉字的方法。
断句标点。成篇的作文是由自然段中的若干相关的句子组成。作文时,有的小学生一般只偏重文字书写而不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有的一点到底或者都是句号,长句也比较多。断句,这里指的是将作文中的长句用逗号断开,把长句改成短句。对特殊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再加提示,促使标点符号错的要加以修
改,无标点的逐一加上标点,达到学生作文修改的最后阶段在全文中使用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总结升华。在小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中,原则上是在自己的初稿中发现问题和自己修改,修改时要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修改
即使到了誊写作文时,也要有边誊边改的修改意识。誊好后还要边读边审。从而养成反复阅读、仔细推敲、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逐步学会能够修改自己的作文。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总是修改出来的。学会修改自己作文中的毛病,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不少同学很想培养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但是常常发现不了自己作文中的毛病,感到很苦恼。怎样才能发现自己作文中的毛病?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默看法。
写完后默看几遍是修改的起码步骤。多看,每次看都要有侧重点。如:第一次可以快速浏览,思考材料挑选得是否妥当,中心是否突出,再要看看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第二次重点看看文章各段之间衔接是否紧密,条理是否清楚,然后细细检查有没有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地方;第三次,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考,也许能从字里行间发现矛盾。
二、朗读法。
修改文章,不仅要看,还要念,要朗读。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不同,难免要“文”一点。用眼看,一些“文”过头或“俗”过头的语句,容易从眼底溜过,用嘴出声地念一念就能觉察。因为那些过于“文”或过于“俗”的语句,念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然后,把拗口的语句分析一下,属于哪一类毛病,是辞不达意,还是语法有误,或是缺字少句。发现有毛病后,把拗口的地方改过来,文章也
就通顺了。
三、请教法。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取别人意见,也是改好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况,自己写的作文,明明有问题却发现不了。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主动把作文拿给老师或家人、同学看,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求得他人的帮助。
四、搁置法。
作文写完后,自己尽了很大的努力,老师评的成绩也不错,可是放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就会发现还有不足的地方需要修改。通常搁
置一段时间后,自己又有了新的感悟与表达方式。根据新发现的问题,把自己的作文作进一步的修改,那么这篇作文的质量就会比以前提高许多。例如,有一次我的学生写了一篇赞美家长的文章,当时文章的题目是《美丽的家乡》。我也给她将全文修改通顺了,放在电脑里。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里有一句话
是说某个地方一年四季美得如画。我猛然想起学生的那篇文章正好也是按四季的顺序写的,于是我将文章题目改为《家乡四季美如画》。同学们看,这样一改,文章题目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原来的题目新颖、别致多了。
五、对比法。
我有个习惯:文章发表了,收到编辑部的赠刊后,总要拿出底稿与发表文细细比较一番,看看哪些地方编辑作了修改。通过对比,从中悟出一些写作的门道,修改上的技巧。如我的一篇内容为“与人发生了争执后,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文章。原文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录像表明妇女把60元放到柜台的一角,前面的一位顾客顺手牵羊给拿走了”,编辑老师给我将“表明”一词改为了“显示”,将“妇女”一词改成了“这位女士”。第一改,就点出了“录像”是靠图片和声音真实地记录事情的全过程,用“显示”搭配,准确地体现了“录像”这一事物的特征。第二改,则显得更有礼貌。这
儿,编辑老师虽只增添了一两个字,但两个句子的高下就一目了然。因此,从语文老师、编辑老师的改笔中去悟一悟写作的门道,也不失为提高修改水平的一个好渠道。
以上是我常用的修改文章的方法,我觉得很管用,有心的同学不妨试试看。
第五篇:怎样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怎样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教师发下作文后,大多数学生仅是看看分数,并不重视教师的评语,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是写作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不是减轻教师修改作文的负担,而是为了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有人说:“三分文章七分改”。“改”有别人改,也有自己改。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改。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现将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一起共享。
一、示例修改
这种方法是根据某次习作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引导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例如:在修改学生的习作《美丽的铁西公园》时,我准备了一篇写景的例文《三娘湾》,让学生阅读,找出例文中主要写了三娘湾的哪些景,学生一一能例举出来,这些景中,作者重点写了哪几处,学生也能找出来,我又问:这几处为何是重点,说出理由,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找有铁西公园 的几处景?在你们所写的景中有哪些是重点写的,找出来批到习作下面,并且自己认为满意的打个优,不满意的打个良。学生开始找,很快完成了。
我巡视了一圈发现大部分同学打的良,他们的理由很充足:有的说他们写出了公园的几处景,但没有一处是详写的,有的说他们没有抓住公园的重点景来写,还有的说,老师我作文中的景实际公园里没有……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的一笑,然后问:有美文吗?让我们大家欣赏一下,同学们抿嘴一笑,谁也不肯拿出自己的作文。那好,谁想要一次机会,给20分钟修改,全班举手,而后…….。20分钟后,同学们都争着让我看作文,争着读作文。而且同学手中的作文都比上一篇好多了。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让全体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习作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二、讨论修改
当学生了解一般的修改习作的步骤和方法以后,就更需要安排他们各自模仿示例尝试修改习作。在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启发,以努力领悟的知识方法逐步转化为修改习作的能
力。如:上学期在修改学生习作<小足球赛>时,我们运用了这种方法,我让学生小组四人轮着修改,完后归纳,一起讨论:问题出在哪里,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自己作文中的缺陷自己看不出,而别人却容易发现。所以,我让学生经常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拿给同学看,读给朋友听,发现问题互相研究,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一时不能统一的问题还可向老师请教。
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我想只要我们坚持引导学生“三分文章七分改”,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交流。讨论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三、点拔修改
这种方法是把学生习作中 所存在的问题,归纳成几点,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读读、查查自己的习作。自己动脑筋修改。刚开始,要求不要过高,有两三点要求就可以了,比如:学生在中段或每一学期的第一篇作文,我是这样要求的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字写的是否美观。3.错别字几个,有几处病句。因为难度不大,学生喜欢这样修改自己的或其他同学的习作。进入了高段后,可以加大一些难度,如:
1、.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2、.看文章的选材比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当然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习作的点拨修改,来自于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应他们的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
四、反复修改
这种方法就是把学生以前写的习作、已经修改过的习作,引导学生再读读,在修改。比如我们五年级第二学期修改的《我的校园》是学生在五年级第一学期写的< 美丽的七小>。修改后的习作,语言简练、通顺、准确,层次段落清晰,过渡自然,几乎篇篇是美文佳作。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回过头来 看前一时期的习作,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相出新的修改意见。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那么,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有什么好处呢?十几年的实践,使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
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学生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每次又都换人,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
第四我们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我们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我们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初步具备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谴字造句等多种方法,能及时地、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且重点帮助了有困难的学生;对 他们已写好的作文,允许保留几天后再上交,鼓励他们隔几天再改;最后,我再根据学生修改作文的修改的效果,综合评定成绩。学生通过每次修改前后的对比,实实在在领悟到了认真修改的好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学生学会了修改,对老师的评改则相应提高了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评改中得以体现。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非为了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更非放任自流,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起始的自改示范,改后讲评,两次评分,都须精心设计,耐心启发,悉心指导。在评改练习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修改的习惯,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