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专科金融《保险企业经营管理》试题及答案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保险企业经营管理试题
2010年1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理赔
2.保险营销
3.保险公司成本
4.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保险投资的主要形式有:--------、____、---------——
2.按授权范围不同,保险代理人可以分为--------、-------和-----------
3.保险市场由____、--------------和----------构成。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保险代理制度有利于提高保险企业的供给能力,促进保险商品销售。()
2.保险代理人代表的是投保人。()
3.保险公司的经营动机是经济利益驱动。()
4.《保险法》允许保险公司兼营财险和寿险业务。()
5.在我国商业银行不可以投资保险业。()
四、选择题(1-5为单选题、6-10为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保险经营活动中代表投保人的是()。
A.保险经纪人B.保险代理人C.保险公估人D.保监会
2.下列不是管理的基本职能的是()。
A.推理B.计划C.领导D.组织E.控制
3.下列不是保险中介人的是()。
A.保险经纪人B.保险代理人C.保险公估人D.保监会
4.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保险公司必须具备的最低偿付能力是()。
A.法定偿付能力B.实际偿付能力
C.最低偿付能力D.理论偿付能力
5.承保一般分为核保与()两个主要环节。
A.营销B.理赔C.签单D.要约
6.下列属于保险市场构成部分的是()。
A.保险购买者B.保险人
c.受益人D.保险经纪人E.仲裁机构
7.下列属于保险公司成本的是()。
A.业务支出B.上缴税收C.人工费用D.其他费用E.设立分支机构投资
8.定量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有()。
A.具体化
B.抽象化
C.相对严密性与精确性D.普遍性
E.特殊性
9.理赔原则包括()。
A.重合同、守信用B.精简、高效
C.尊重事实、实事求是D.责、权、利相结合E.主动、迅速、准确、合理
10.保险投资资金的特点是()。
A.返还性B.分散性C.长期性D.政策性E.增殖性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加强偿付能力管理有何意义?
2.简述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3.保险代理制度有哪些缺陷?
六、案例与计算题(14分)
设某保险公司2005年寿险业务数据为:年初责任准备金Vo为1200万元;毛保费收入P'为800万元;利息收入I为100万元;保险金给付S为200万元;费用支出E为100万元;年末责任准备金Vl为1700万元;预定费率为毛保费的20%;预定利息率为年复利6%。试计算:
(1)利差异为:(2)费差异为:
试卷代号:202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保险企业经营管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1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理赔:理赔是指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发生风险事故后,对被保险人提出的索赔要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保险合同规定进行赔偿处理并支付保险金的行为。
2.保险营销是指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以保险为商品,以市场交换为中心,以满足被保险人需要为目的,实现保险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整体活动。
3.保险公司成本:是指保险公司在一定期间内经营保险业务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保险成本既是制定保险标准价格的依据,也是衡量保险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经济指标。
4.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企业在年终会计决算时保险责任期限尚未满,把应属于未到期责任部分的保险费提存起来,用做赔偿的一种准备金。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投资贷款2.总代理人地方代理人特约代理人
3.保险购买者保险人保险经纪人构成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2.×3.√4.×5.√
四、选择题(1-5为单选题、6-10为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A2.A3.D4.A5.C
6.ABD7.ACD8.BCD9.ACE10.ABCE
五、问答题(共30分)
1.加强偿付能力管理有何意义?
(1)加强偿付能力管理可以确保被保险人的利益,充分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2.5分)
(2)加强偿付能力管理可以保证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2.5分)
(3)加强偿付能力管理有利于化解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风险;(2.5分)(4)加强偿付能力管理是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2.5分)
2.保险代理制度有哪些缺陷?
(1)保险企业与保险代理人之间始终存在着核保与推销之间的冲突难以解决;(2.5分)(2)保险代理人单纯为了代理手续费而开展业务的做法,导致保险企业承保质量下降;(2.5分)(3)保险代理人滥用代理权利,从而有损于保险人的利益;(2.5分)
(4)保险代理人的行为缺乏规范化管理,从而造成保险代理市场的混乱。(2.5分)3.简
述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1)严格原则;(2分)
(2)人事合理配置、健全组织的原则;(2分)(3)公平考核、任人唯贤的原则;(2分)
(4)激励的原则;(2分)
(5)人力资源合理开发的原则。(2分)
六、案例与计算题(14分)
(1)利差异为:
G2=I-iVo-(P'-S-E)i/2(3分)
=100-1200×0.06-(800-200-100)×0.03(2分)
=13(万元)(2分)
(2)费差异为:
L=P'-P=800-640=160(3分)
G3=(L-E)(l+i/2)(2分)
=(1600-100)×1.03 = 61.8(万元)(2分)
第二篇:电大专科工商管理《企业信息管理》试题及答案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 012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企业信息管理试题
2012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收集信息、识别问题”属于在决策过程中的哪个阶段?()
A.情报阶段B.设计阶段
C.选择阶段D.实施阶段
2.主码不允许为空,体现了关系模型中的哪种完整性约束?()
A.实体完整性约束B.引用完整性约束
c.参照完整性约束D.用户定义完整性约束
3.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以生产和库存控制的集成方法来解决问题是哪一阶段的特征?()
A.基本MRPB.闭环MRP
C.MRPⅡD.ERP
4.能帮助使用者掌握事件因果间的关系,清楚地指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和子原因,这种风险识别方法是()。
A.专家调查法B.鱼骨图法
c.风险分解结构法D.核对表法
5.在企业信息化开发队伍中,负责与用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建立系统逻辑模型的是
()。
A.文档管理员B.项目管理员
C.系统设计员D.系统分析员
6.在数据库设计的各个阶段,“把用户的信息要求统一到一个整体逻辑机构中”属于以下哪个阶段?()
A.需求分析阶段B.逻辑设计阶段
C.实现阶段D.概念设计阶段
7.在结构化设计中,好的模块设计要满足()。
A.高耦合低内聚B.高耦合高内聚
c.低耦合低内聚D.低耦合高内聚
8.在数据库设计中,表达概念模型最常用的工具是()。
A.C/S系统结构图B.B/S系统结构图
C.鱼骨图D.E-R图
9.存在“费用高;维护困难;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等缺陷的企业IT项目建设模式是()。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
C联合开发方式D.购置软件包
10.下述人员中,()是信息系统项目的关键。
A.系统设计员B.系统维护员
C.程序员D.系统分析员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计算机网络通常被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A.城域网覆盖范围最广
B.局域网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
c.广域网的传输速率较低
D.城域网的覆盖范围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
12.DSS的特点表现在()。
A.代替高层决策者制定决策
B.易于使用
c.面向高层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结构化程度不高、说明不够充分的问题
D.分析数据的能力不高
13.在客户关系生命周期中,()。
A.考察期是客户关系的孕育期
B.形成期表明双方建立了一定的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关系
C.稳定期是客户关系的快速发展期
D.退化期是发生在稳定期之后的一个时期
14.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作用体现在()。
A.信息系统对组织的作用是直接的B.信息系统对组织战略的支持
C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变革提供支持D.信息系统可能成为组织的累赘
15.ERP的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
A.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管理的思想
B.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C.体现事后控制的思想
D.考虑能力约束
16.客户关系的退化期是客户关系的逆转阶段,关系退化()。
A.可能发生在考察期B.可能发生在形成期
C.可能发生在稳定期D.只发生在稳定期之后
17.下列选项中用于管理组织中的知识,促进交流沟通的IT工具包括(A.群件B.协作系统
C.事务处理系统D.商务智能
18.下列选项中按网络拓扑结构划分的是()。
A.广域B.总线
C.局域D.网形
19.企业系统规划方法的基本原则是()。
A.确定信息系统的优先顺序,不考虑管理部门局部的主观利益
B.数据作为企业资源来管理
C.信息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
D.信息系统应该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
20.下列信息技术为企业带来机动优势的是()。
A.开放式系统B.电子商务
C.语音处理D.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企业信息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更大的信息价值。()
22.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个利润指的是制造商收益。()
23.系统分析就是一个认识系统、理解问题和描述系统的过程。()
24.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
25.企业战略和企业信息化战略要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情况不断调整,因此二者不必保持 一致性。()
26.信息系统对组织的作用是直接的。()
27.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应用开发战略和系统维护战略。()
28.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描述、组织和构造新系统的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网络设计、代码设计。()
29.广义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
30.闭环MRP在基本MRP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些功能,其中就包括反映资金流。()
31.数据是已经被处理成某种形式的信息。()
32.不同关系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外键实现的。()
33.局域网的覆盖范围介于广域网和城域网之间。()
34.外联网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它只是一种技术。()
35.企业级电子商务系统包括: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36.总线形拓扑结构的优点之一是查错比较容易。()
37.瀑布模型在有些情况下允许返工。()
38.客户数据的分析是CRM最关键的内容。()‘
39.信息随载体的性质而改变。()
40.委托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解决技术人员与企业的业务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
()
四、简答题(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41.什么是信息系统?其功能是什么?
42.简述原型法的优缺点。
五、论述题(20分)
43.试述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试卷代号:219
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企业信息管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2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2.A3.C4.B5.D
6.D7.D8.D9.B10.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BCD12.BC13.AB14.BCD15.AB
16.ABC17.AB18.BD19.CD20.AD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22.×23.√24.×25.×
26.×27.×28.×29.√30.×
31*×32.√33’.×34.×35.×
36.×37.×38.×39.×40.√
四、简答题(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41.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IS)是由人员、数据、反映业务活动的软件、网络和计‘算机硬件5个构件组成的一个集成系统,其目的是支持和提高企业的日常业务运行,以及满足管理决策人员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信息需求。
任何信息系统都具备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提供五个方面的功 能,但不同的信息系统对这五个功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强调的重点也不同。
42.原型法的优点是:
·由于用户更加积极地参与系统的开发,减少了开发时间,大大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
·通过原型法使信息需求的定义工作更为直观、简单。
·通过一系列对原型的修改和完善,大大增加了用户对设计的满意程度,进而提高了信息系统的质量。
·减少了系统开发费用。
原型法的缺点是:
·分析和设计上的深度不够,从而可能造成在未能很好地理解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就着手程序代码的编写。
·原型法中的第一个工作原型可能并不是一个最优方案。
·通过原型法所开发的系统不具备灵活性,以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工作原型不见得容易修改。
五、论述题(20分)
43.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管理的思想
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就是敏捷
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 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第三篇:电大专科工商管理《企业信息管理》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企业信息管理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
选定的答案编号分别填入括号内。本类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少选、错选、多选,本小题不得分)
1.在数据库设计中,表达概念模型最常用的工具是()。
A.C/S系统结构图
B.B/S系统结构图
C鱼骨图
D.E-R图
2.计算机网络通常被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A.城域网覆盖范围最广
B.局域网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
C.广域网的传输速率较低
D.城域网的覆盖范围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
3.‘DSS的特点表现在()。
A.代替高层决策者制定决策
B.易于使用
C.面向高层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结构化程度不高、说明不够充分的问题
D.分析数据的能力不高
4.在客户关系生命周期中,()。
A.考察期是客户关系的孕育期
B.形成期表明双方建立了一定的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关系
C稳定期是客户关系的快速发展期
D.退化期是发生在稳定期之后的一个时期
5.存在“费用高;维护困难;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等缺陷的企业IT项目建设模式是()。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
C.联合开发方式D.购置软件包
6.B2B是指()。
A.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B.消费者对政府电子商务
C.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D.消费者对消费者电子商务
7.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作用体现在()。
A.信息系统对组织的作用是直接的B.信息系统对组织战略提供支持
C.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变革提供支持D.信息系统可能成为组织的累赘
8.下述人员中,()是信息系统项目的关键。
A.系统设计员B.系统维护员
C.程序员D.系统分析员
9.ERP的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
A.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管理的思想
B.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C.体现事后控制的思想
D.考虑能力约束
10.客户关系的退化期是客户关系的逆转阶段,关系退化()。
A.可能发生在考察期B.可能发生在形成期
C.可能发生在稳定期D.只发生在稳定期之后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数据是已经被处理成某种形式的信息。()
2.不同关系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外键实现的。()
3.局域网的覆盖范围介于广域网和城域网之间。()
4.外联网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它只是一种技术。()
5.信息系统对组织的作用是直接的。()
6.闭环MRP在基本MRP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些功能,其中就包括反映资金流。()
7.瀑布模型在有些情况下允许返工。()
8.客户数据的分析是CRM最关键的内容。()
9.企业战略和企业信息化战略要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情况不断调整,因此二者不必保持一致性。()
10.委托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解决技术人员与企业的业务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
()
三、简答题(本类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信息系统?其功能是什么?
2.简述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任务。
3.简述原型法的优缺点。
4.简述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条件。
四、论述题(20分)
试述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试卷代号:219
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企业信息管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7月
一、选择题(本类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不选、错选或多选,本小题不得分)
1.D2.BCD3.BC4.AB5.B
6.A7.BCD8.D9.AB10.ABC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
6.×7.×8.×9.×10.√
三、筒述题(本类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
1.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IS)是由人员、数据、反映业务活动的软件、网络和计算机硬件5个构件组成的一个集成系统,其目的是支持和提高企业的日常业务运行,以及满足管理决策人员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信息需求。
任何信息系统都具备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提供五个方面的功能,但不同的信息系统对这五个功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强调的重点也不同。.
2.(1)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与战略制定业务流程改革与创新的目标和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
(2)制定组织的业务流程规划,确定业务流程改革与创新的方案;
(3)根据组织目标和业务流程规划确定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规划方案;
(4)安排项目实施方案;制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方案。
3.原型法的优点是:
·由于用户更加积极地参与系统的开发,减少了开发时间,大大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通过原型法使信息需求的定义工作更为直观、简单。
·通过一系列对原型的修改和完善,大大增加了用户对设计的满意程度,进而提高了信息系统的质量。·减少了系统开发费用。原型法的缺点是:
·分析和设计上的深度不够,从而可能造成在未能很好地理解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就着手程序代码的编写。
·原型法中的第一个工作原型可能并不是一个最优方案。
·通过原型法所开发,的系统不具备灵活性,以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工作原型不见得容易修改。
4.信企业进行信息管理除必须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和资金保障等条件外,还应具备:
(1)用户的积极配合。(2)高层领导的参与。(3)科学的管理基础。(4)具有较高信息化素养的专业开发队伍。(5)合理地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
四、论述题(20分)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管理的思想。
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逮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人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就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 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入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第四篇: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试题整理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
家--夸美纽斯----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_学前教育功能_____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
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和-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保育环境’
--和---教育环境---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D)。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
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B)。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A)。
A.发展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D)。
A.1-2岁
B.1-4岁
C.2-3岁末
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C)。
A.课堂
B.游戏
C.环境
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
所谓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2.个体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
3.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4.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社区教育职能的另一途径,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式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流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办托幼机构;为学前教育立法。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途径:刨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学前儿童的生活;制定科学的生活制度;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进行专门的体格锻炼;做好全面的保健工作。
方法:讲解演示}实际练习;情境表演;感知体验;榜样范例。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幼儿园良好环境的七条标准:安全和健康、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有利于教师的管理、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志愿者,幼儿园每年都会在某些活动中邀请一些家长做志愿者,负责部分教育活动,具体职责视当时的教育活动而定;家长俱乐部,幼儿园可通过多种形式,如定期会面、论坛、博客,以及QQ群等,组织家长俱乐部吸收家长参加各个班级活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幼儿园可根据教学计划,在适当的时机,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以便更好的利用周围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五、论述题(13分)
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游戏条件的创设包括: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分析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变更l教育内容的加深;教学方法的改变。
幼小衔接的相关原则:长期性而非突击性;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幼小衔接的有关途径: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学前教育是面向_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3.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_现实功能__。
4.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一易感性一和易表现性。
5.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_的兴趣、创造_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6.激励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强化效应可分为正强化效应和-负强化效应一,其中,幼儿园环境所发挥的应当是指-正强化效应一。
7.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
A.《大教学论》B.<世界图解》C.<理想国》D.<林哈德与葛笃德》
2.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C)。
A.自觉性低
B.自制力弱
C.注意力分散D.坚持性不强
3.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D)。
A.平等教育B.差异教育C.全面教育D.赏识教育
4.社区教育起源于(B)。
A.英国B.丹麦C.法国D.美国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A)。
A.-般项目课前计划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B.课前计划一般项目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C.课前计划课后反思一般项目过程描述
D.一般项目过程描述课前计划课后反思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反恩日记
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2.认同
认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前儿童把教师的态度、信仰、特征、价值观作为他们自己的参照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认同是指向教师或其他真实的榜样,但有时也同一种理想或想象的榜样相联系。
3.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近的儿童之间在共同生活、共同游戏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协作关系。
4.亲子班
由社区组织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幼儿园则提供师资等,组织具体的亲子活动,多方面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早期教育。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学前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2.简述我国幼儿园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
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保教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4.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五、论述题(13分)
结合实例论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解释“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将儿童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承认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应该超前于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基础。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育者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
(1)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强调儿童的参与性。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
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果在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
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狭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
2.幼儿园教育应该以_游戏_作为基本活动。
3.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_表现力_。
4.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_.语言环境游戏环境_。
5.社区教育最初是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6.一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学习的因素。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推动各囡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C
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2.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3.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A)。
A.保育和教育
B.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
D.保育、教育幼儿及为家长服务
4.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A)。
A.开放式
B.区隔式
C.秧田式
D.封闭式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C)。
A.课堂
B.游戏
C.环境
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育人效益
育人效益,是学前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教育具有育人功能,因而,通过教育过程就会获得培养人才的教育效益。
2.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3.教历研究
教历研究”就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地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4.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四、筒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教育本质、教育功能和教育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本质,是教育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教育功能,是由教育本质所决定,蕴藏在教育中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教育效益,是通过教育过程使教育功能得到发挥而获得的成果。由此可见,教育本质与教育功能是教育所固有的属性和性能,而教育效益则是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因而三者是辩证统一的。教育本质决定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效益;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本质,教育效益体现教育功能。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2.简述我国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4.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长期性而非突击性;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五、论述题(13分)
你如何理解“宝宝的健康成长一家庭教育十幼儿园教育”?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
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小班儿童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不习惯于集体教学活动,可分成小组进行教学;知识、经验少,语言正在发展,有意注意还未很好发展,应尽是让儿童观察实物,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国„„
中班儿童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习惯于集体教学,知识、经验增加,求知欲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次数应增多,时间适当延长;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
大班儿童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各方面均显著发展,自觉性提高,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要丰富、充实,教学活动时间要延长,减少游戏的成分,增加运用语言讲解的成分,要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脑力劳动的习惯„„
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母育学校》--。
2.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而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效益是指-社会效益、-。
3.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称为--环境--。
4.早上从儿童入园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是-来园活动--。
5.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体验性教学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
6.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区和--家庭--。
7.幼儿园与家庭的书面联系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家园联系本-。
8.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各育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正确实施各育,防止重此轻彼,坚持-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观。
9.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
10.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D)。
A.家长会B.家长咨询
C.父母育儿橱窗D.家长开放日
2.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在小班进行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C
A.欧文B.杜威
C.福禄培尔D.蒙台梭利
4.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C)。
A.过度教育B.质量下降
C.功能异化D.社会不重视
5.属于教师沟通技巧的是(C)。
A.目光直视B.敢于批评
C.语调语速要适当D.语气要一直不变
6.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A)。
A.保育和教育B.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D.保育、教育幼儿及家长服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2.幼儿园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除教学、游戏活动以外的一切日常活劫。‘生活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来园、离园、进餐、li垂ltlil.、盥洗、散步、自由活动等。
3.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忝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4.主观能动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又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
(1)领先性;(2)广泛性;(3)对象性;(4)发展性;(5)延后性
2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1)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理环境;(2)以园长为中心,创设幼儿园成人之间和谐的精神环境;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安全、温暖、相互信任的环境;(4)建立学前儿童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
3.简述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
(1)社会要求的提高;(2)生活制度的变化;(3)师生关系的不同;
(4)生活环境的变更;(5)教育内容的加深;(6)教学方法的改变。
4.简述幼儿园工作的任务。
(1)不断地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2)努力拓展为家长服务的范围;
(3)建立制度化的纺儿园工作运行机制。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举例说明如何实现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1)设置社区学前教育基地;
(2)成立社区学前儿童早期教育中心;
(3)借助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社区学前教育。
2.分析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1)家庭;(2)幼儿园;(3)社区
六、案例题(共16分)
菜例:
“梧桐树就是梧桐树”,这是我的外甥女甜甜用“就是”造的句。老师用红笔打了一个大叉子。这个句子使我想起了鲁迅的名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还有一次我翻看甜甜的图画作业,只见上面画了一个长扁的椭圆。圆是绿色的,周围画着绿色的光芒,画的名字是“太阳”。老师的评语是“画得不像,用色不当,重画。,太阳在我们眼里不是绿色的,但是我们怎么能断定在孩子眼里不是绿色的呢?我们应该问问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打一个大叉子。
请你用幼儿园教师角色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1)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
(2)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
(3)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4)教师是学前儿童的养护者;
(5)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
(6)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
第五篇:电大专科政治经济学A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判 断 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力
2、(×)人们可以创造和改造经济规律
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商品的二重属性,从外面看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内容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5、(√)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8、(√)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9、(×)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10、(√)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2、(√)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13、(×)价格的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4、(×)社会分工就是部门之间的分工。
15、(√)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在资本主义早期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
16、(×)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1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额过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18、(×)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9、(√)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
20、(×)资本主义社会的机器都是资本。
21、(×)资本积聚可以使个别资本的规模迅速扩大。
2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m)=Ⅱc
23、(√)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要求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24、(√)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25、(×)资产阶级政府的干预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是可有可无的。
26、(×)垄断的形成消灭了竞争。
27、(×)垄断组织定价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来确定的。
28、(×)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银行准备金率。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30、(×)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1、(×)当一国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进行国际贸易时,该国能获得绝对利益。
32、(×)资本原始积累发生于资本主义初期。
33、(√)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4、(×)股份制是一种独立的所有制形式。
35、(√)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36、(√)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但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
37、(×)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有限责任制度。
38、(×)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产值最大。
39、(×)现代流通方式就是指电子商务。
40、(×)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
41、(×)一国的资源条件是决定该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惟一因素。
42、(√)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通过经济增长率来衡量。
43、(√)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由经济落后走向经济发达、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44、(×)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的统计方法不同,但数量是完全相等的。
4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46、(×)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是保证国家的税收。
47、(×)实行按劳分配,所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
48、(√)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是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公平。
49、(×)要扩大出口,就必须全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50、(×)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仍然可以采取一切手段来保护我国的工业。
51、(×)吸引外资,关键是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基础工业较差,所以最重要的是改善硬环境。
52、(√)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53、(×)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54、(×)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增加就业。
55、(√)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
5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手段可有可无。单 项 选 择 题
1、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
2、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3、商品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6、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在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0、货币要想现实地转化为资本,其条件是(带来剩余价值)。
11、在资本主义社会,反映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的是(剥削性)。
12、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13、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4、个别资本在竞争中吞并其他资本以增大自己的资本额,是(资本集中)。
1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技术进步)。
16、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17、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8、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19、成本价格是由(所费资本形成的)。
20、利润在本质上是(剩余价值)。
21、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是(剩余价值=利润)。
22、利润平均化的趋势,是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
23、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24、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的市场价格出售)
25、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26、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是(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27、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28、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是(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9、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30、构成现代市场体系的全部市场可概括为两大类,它们是(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31、股票控制额是指(能到达控制股份公司的股票额)
32、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垄断和竞争并存)
33、金融资本是指(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而形成的资本)
34、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统治者是(金融寡头)
35、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36、一张票面额100美元的股票,预期年股息率为10%,银行存款利率为5%,该股票理论上的价格应为(200美元)
37、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点是(调节货币的供应量)。
38、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原因是(追求更大的利润和利息)
39、国际市场上,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国际范围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产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过剩)。
4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矛盾)。
4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矛盾)。
43、资本原始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之前)。
44、资本原始积累就是(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并积累货币资本的过程)。
4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46、我国目前农业中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承包经营)。
47、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组织形式是(有限公司)。
48、公司制企业的权力机构是(股东会)
49、市场体系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各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50、市场体系由两大类市场构成,即(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51、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是(金融市场)。
52、下面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较快的增长速度)。
53、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是(战略目标)
54、我国现在的小康还属“初步小康”,其主要特点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
55、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一年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的总和)。
56、国民收入就是指(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创造的新价值)。
57、用公式来表示国民收入就是(v+m)
58、下列属于国家收入再分配行为的是(国家预算拨款)。
59、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特别是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要求实行(税利分流)。
60、投资资金使用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投资效益)。
61、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
62、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6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立足点)。
64、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应采取的战略是(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相结合)。
65、宏观经济的基础是(微观经济)。
66、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多 项 选 择 题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①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②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量与: ①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②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之间的关系是: ① 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商品越多。② 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创造的总价值量不变。③ 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产品中的价值量越小。
5、货币的职能有: ① 价值尺度 ② 流通手段 ③ 贮藏手段 ④ 支付手段 ⑤ 世界货币
6、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① 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② 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③ 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7、信用货币包括现代的: ① 普通银行券 ② 商业期票 ③ 银行支票
8、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有: ① 纸币发行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② 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①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②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进行。
10、价值规律的作用有: ① 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 ② 刺激商品生产者激烈竞争和分化。③ 自发调节部门比例关系
11、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主要因素是: ① 社会的需求结构 ② 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12、以下关于资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 它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② 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拥工人的关系 ③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④ 它是一种运动
13、相对剩余价值是: ①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② 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③ 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14、以下与资本积累有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② 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之一
1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 ① 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②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16、资本周转速度和: ① 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② 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17、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包括: ① 生产过程中的使用造成的磨损 ② 自然力作用造成的磨损
18、实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是: ① 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 ② 要有追加的消费资料
19、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的价值由以下部分构成: ① 不变资本 ② 可变资本 ③ 剩余价值
20、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共同点和关系是: ① 都是雇拥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② 是转化形式和本质的关系
21、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 剩余价值率 ② 资本有机构成 ③ 资本的周转速度 ④ 不变资本的节约
22、部门之间的竞争: ① 目的是争夺有利投资场所 ② 结果形成平均利润 ③ 结果形成生产价格
23、部门之间的资本家竞争的结果形成: ①平均利润率 ② 生产价格
24、利润的平均化,是: ① 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② 资本自由转移的结果 ③ 指资本主义各部门利润平均化的过程
25、垄断利润包括以下部分: ① 以垄断低价购买生产资料而获得的额外利润 ② 由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垄断而获得的一般超额利润 ③平均利润 ④ 以垄断高价销售产品获得的垄断高额利润
26、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有: ① 绝对地租 ② 差级地租
27、按照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市场经济模式可以分为: ① 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 ② 垄断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 ③ 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
28、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中的垄断竞争模式,其主要特征是: ① 主要经济部门出现了居垄断地位的大企业 ② 在经济生活和经济运行中金融寡头占统治地位 ③ 垄断组织有实力制定垄断价格,同时垄断与竞争并存 ④ 垄断限制了资本和劳动的自由流动 ⑤ 国家开始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干预
29、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中,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的特点是: ① 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是垄断资本集团 ② 代表资产阶段总体利益的国家对经济运行全面干预 ③ 出现了不以赢利为主要目标而以支持私人垄断资本和调节经济运行为己任的国有经济成分 ④ 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的同时,用国家干预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30、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有: ① 资本主义企业 ② 资本家阶级 ③ 雇佣劳动者阶级 ④ 中间阶级 ⑤ 资产阶级政府
31、商业形式主要包括: ① 批发商业 ② 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 ③ 零售商业 ④ 消费信贷
32、资产阶级政府执行经济职能的内容包括: ① 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和各种经济活动参与社会资本在生产过程 ② 指定法律、法规,成立有关机构,管理、规范、监视市场经活动 ③ 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节
33、以下属于“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是: ① 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②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34、以下属于“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是: ① 提高再贴现率 ② 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③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35、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措施主要有: ① 控制货币发行 ② 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③ 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④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⑤ 调整再贴现率
36、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是: ① 生产资本输出 ② 借贷资本输出
37、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 ① 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进行比较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 ② 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
38、国家出面展开竞争所运用的手段有: ① 关税政策 ② 非关税政策 ③ 鼓励出口政策 ④ 倾销 ⑤ 贸易谈判
39、影响汇率的因素有: ① 货币本身代表的价值 ② 一国国际收支 ③ 利息率 ④ 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40、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① 危机阶段 ② 萧条阶段 ③ 复苏阶段 ④ 高涨阶段
41、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属于生产方式方面的重大调整有: ①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② 在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确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2、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点有: ① 两者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经济 ② 两者都是商品经济
43、我国经济按所有制来划分有两大类型,即: ① 公有经济 ② 非公有经济
44、市场经济能有效地推动生产力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 市场经济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② 市场经济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 市场经济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④ 市场经济能激励创新
45、下面有关市场经济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① 市场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 ② 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式 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上好于计划经济
46、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① 市场经济的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② 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③ 市场经济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发展的
47、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① 产权清晰 ② 权责明确 ③ 政企分开 ④ 管理科学
48、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内容是: ① 企业法人制度 ② 有限责任制度 ③ 科学的管理制度
49、企业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 ① 生产决策行为 ② 投资行为 ③ 营销行为 ④ 经济核算行为 ⑤ 收入分配行为
50、完善的市场体系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① 市场结构完善 ② 市场组织良好 ③ 市场统一 ④ 市场决定价格 ⑤ 市场保障健全和宏观调控有效
51、影响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① 成本 ② 商品的供求关系 ③ 单位货币代表的价值 ④ 垄断 ⑤ 政府的政策
52、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是: ① 投资量 ② 劳动量 ③ 生产率
53、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在于: ①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企业盈利和国家收入 ② 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 ③ 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④ 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多与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 ⑤ 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
54、合理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是: ① 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 ② 各个产业部门互相协调 ③ 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 ④ 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 ⑤ 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55、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是: ① 满足社会公共部门的需要 ② 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 ③ 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 ④ 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⑤ 调节经济关系和收入分配关系
56、实行投资结构的合理化,要求做到: ① 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现代化 ② 对原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③ 正确处理物质生产部门投资与非物质生产部门投资的关系
57、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是: ① 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将下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重将上升 ② 物质产品消费比重将下降,生活服务消费比重将上升 ③ 消费质量将不断提高,高档次商品进入普通群众的消费范围
58、属于非劳动收入的主要有: ① 利息收入 ② 股息收入 ③ 租金收入
59、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个人收入主要实行按劳动分配是由以下条件共同决定的: ① 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 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还较低 ③ 劳动者还主要是谋生的手段
60、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由以下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② 生产要素的作用
6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很多,主要有: ① 利息 ② 股息 ③ 利润 ④ 租金 ⑤ 技术转让费
62、我国调节个人收入的原则是: ①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②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同时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
63、作为社会保障主体的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有: ① 养老保险 ② 医疗保险 ③ 失业保险 ④ 工伤保险 ⑤ 最低生活保障
64、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关系是: ① 经济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②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
65、我国现阶段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格局是: ① 在输出方面,主要是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② 在输入方面,主要是进口先进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吸收外资 ③ 在输入方面,进口国内短缺的原材料和消费品
66、关于出口导向的正确表述是: ① 出口导向是一种经济发展战略 ② 我国的出口导向经济可以是局部的67、引进技术的两种方式是: ① 购买硬件 ② 购买软件
68、在外债结构的选择上,我国应该: ① 多争取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 ② 多争取外国政府的贷款
69、在外债的使用上: ① 应该用于建设投资 ② 一般不应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外贸逆差 ③ 应该用于技术改造投资
70、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是: ① 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 ② 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
71、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主要有: ① 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② 调控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③ 承担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④ 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⑤ 管好用好国有资产
72、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有: ① 计划手段 ② 经济手段 ③ 法律手段 ④ 行政手段 填 空 题
1、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2、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3、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4、商品经济生产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5、商品具有二重性,一是(使用价值),二是(价值)。
6、商品价值的本质是(生产关系)。
7、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9、就单位商品而言,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10、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2、发生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
13、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4、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的规律)。
15、资本具有的两重属性是(生产力的属性)和(生产关系的属性)。
16、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17、资本的技术构成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比)。
18、个别资本增大的方式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19、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20、资本周转次数同周转速度成(反比)。
21、资本主义工资在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
22、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23、利润平均化是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
24、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之和,叫做商品的(生产价值)。
25、垄断价格是成本价格同(垄断利润)之和。
26、经济体制问题,核心是(资源配置)问题。
27、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市场配置)。
28、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两类市场。
29、按照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先后出现了(自由竞争型)、(垄断竞争型)、国家干预下垄断竞争型三种模式。30、垄断价格的具体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垄断组织间成立价格协议、由实力强的垄断组织实行领价制)。
31、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相互融合而形成的。
3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在政治上的统治是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33、股票价格是(股息量)与(利息率)之比。
34、知识产权是由(专利权、商品专属权、著作权)构成的。
35、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货币供应量)。
36、以国家出面开展的对外贸易竞争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有(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鼓励出口政策、倾销、贸易谈判)。
37、汇率的标价方法有两种:(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38、在浮动汇率制下,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货币本身代表的价值)、(一国国际收支)、(利息率)、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等。
39、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对更大利润和利息的追求)。
40、资本国际化的表现有三种形态,即(商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产业资本国际化)。
4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竖持(改革开放)。
44、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性质上属于(公有经济)。
45、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形式是(国有经济)。
46、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是(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
47、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法人制度)。
48、现代企业制度主要由企业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组织制度等内容构成。
49、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有限公司)。
50、在公司的组织机构中,公司的权利机构是(股东会〈或股东代表大会〉)。
51、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52、商品市场是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构成。
53、联结生产与生活消费的纽带是(消费品)市场。
54、生产要素市场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
55、按资金性质来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56、按融资方式来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
57、价格体系由(商品比价)和(商品差价)构成。
58、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是(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
59、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三个要求,即:(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60、在第一、二、三次产业中,最终能成为国民经济中比重最大的产业部门是(第三产业)。61、按三次产业划分,农业属于第(一)产业。
62、按三次产业划分,制造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63、按三次产业划分,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
64、国民收入的分配要经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两过程。
65、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生产部门)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继续进行的分配。66、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是(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67、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特别是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要求实行(税利分流)分配方式。68、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方式是实行(分税制)。
69、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最终用于(消费)和(投资)。70、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就是发展同国外在(商品)和(生产要素)方面的交流。71、我国应当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是(进口代替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相结合)。
72、引进技术的原则是1(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2(要将引进与独创结合起来)。73、利用外资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另一种是(接受外国贷款)。
74、借用外债主要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外债的合理规模),二是(外债结构的选择),三是(外债的使用方向)。75、对于外债的合理规模,国际上公认的是偿债率不超过(20%)
7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主要是采用(计划指导)和(经济手段)调控市场,同时国家还要采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企业经济行为实行规范的控制和约束。77、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78、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79、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80、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
81、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手段主要有(财政手段)、(金融手段)、(汇率手段)。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有什么影响?答:
1、个别劳动时间,是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需要的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的。二者之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具体讲:第一,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可以全部得到补偿。第二,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就会少赚钱甚至亏本,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破产。第三,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他花费的劳动不仅能得到全部补偿,而且还能得到一个额外的收入,由此使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 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哪些?答:
1、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代售商品的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代售商品总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所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也可以说是有商品的价格总额与货币速度两因素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代售的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公式表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运用货币流通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说明如何防止通货膨胀?答:
1、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2、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的价格水平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因此,通货膨胀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膨胀发生的深刻原因,是出现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3、通货膨胀在经济生活中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首先,要控制货币供应量,紧缩社会总需求;其次,为克服短缺,恢复市场供求平衡,还应该注意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通货紧缩生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通货紧缩?答:
1、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2、通货紧缩生产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实行紧缩政策,紧缩银根,如果措施不当会导致通货紧缩;其次,消费者生产者由于预期和信心方面的原因,普遍惜购惜投,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
3、通货紧缩会带来经济增长减慢,甚至导致萧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4、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反通货紧缩的主要对策是扩张社会总需求。一方面,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出口,扩大外需。▲ 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
1、社会的需求结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主要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社会需求的结构提出对各类产品及其数量的要求,也就是提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要求,从一个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如何分配与各个部门。
2、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如何,主要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长度、劳动强度三个方面决定生产各种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多少劳动量。它从另一个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什么?这一规律是如何实现的?答:
1、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2、在商品经济条件中,社会劳动的分配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规律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有哪些?答:
1、资本周转,是走而复始不断重复进行的资本循环。
2、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有:第一,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固定资本比重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慢;流动资本比重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快。第二,生产世界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越慢,反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 加速资本周转有何意义?答:
1、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进行的资本循环。
2、加速资本周转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可以在获得同样多的利润时,节省预付资本量。第二,可以在使用同样多的预付资本时,获得更多的利润。▲ 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答:
1、马克思资本循环、周转理论的主要内容:资本循环,是指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使自身价值增值,最后又回到原出发点的运动。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进行的资本循环。加速资本周转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可以在获得同样多的利润时,节省预付资本量。第二,可以在使用同样多的预付资本时,获得更多的利润。
2、资本循环、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社会主义企业资本运动也必须顺利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阶段,也必须使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和在时间上继起,搞好供产销。只有这样,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其次,资本运动的目的是增值自身。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加快资本周转,用同样资本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答:
1、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把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从实物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并相应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②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物质替换)。③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表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与两大部类内部、生产与消费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社会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2、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表现在:第一,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上的划分,对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适用的。第二,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物质补偿与物价补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从价值与物质两个方面考虑,注意二者的协调与统一。第三,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与各部门内部、生产与消费之间,因该保持合理比例。比例关系或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困扰我国经济已久的难题。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或不合理的比例关系,以实现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平均利润是如何形成的?答:
1、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商品价格直接以价值为基础形成,各生产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大体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当。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利润在部门之间平均的趋势。
2、利润平均化趋势,是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各部门的利润率也不同。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高。为获取更多的利润,资本不断由利润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高的部门。资本的自由转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一个大体平均的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除以社会总资本所得的结果。
3、按照平均利润率和各自资本量的大小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答:
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主要有五个:资本主义企业、资本家阶级、雇用劳动者阶层、中间阶级、资产阶级政府。
2、五大主体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资本主义企业是从事生产、贸易、运输、金融、服务等经济活动的单位,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经济组织。资本家阶级作为人格化的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集团、利益主体和生产经营的组织者。垄断资本家阶级包括以下几个阶层:食利者阶层、股票持有者阶层、经营者阶层、领导阶层。雇用劳动者阶层是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阶层,他们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中间阶级是介于资本家阶级和雇用工人阶级之间的一个阶级。也称小资产阶级。他们从事小规模的生产经营,对资本主义经济起一定的影响作用。现代资本主义政府,拥有各种形式的“国有”经济成分,并把国民收入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集中在自己手中,以实际的总资本家的身份,干预和调节全社会经济活动,成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主体之一。▲垄断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答:
1、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标规定的价格,它等于成本价格与垄断利润之和。
2、从垄断价格的形成过程看,它是由垄断组织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人为地制定出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价格。垄断价格的高低,受垄断企业内部成本和外部竞争状况的制约。
3、垄断价格的具体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垄断组织间成立价格协议;二是由实力最强的垄断组织实行领价制。▲引起股市波动的因素有哪些?答:
1、股票收益。股票收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另一部分是随企业发展,每股代表的资产数额的增长。股票收益增长,市价就会上涨;反之,则下跌。
2、银行利率。银行利率高,市价会上涨;反之,则下跌。
3、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高,可使股市看涨;反之,则会引起股市下跌。
4、汇率变动。
5、国内、国际局势。
6、股票市场内交易是否充分,现货、期货、股票价格指数交易、期权交易等项交易是否齐全,还有信息传送、技术手段状况等。▲股市交易有哪些作用?认识这些作用对于培育我国股市有什么意义?答:
1、股市交易对于推动生产领域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会产生积极作用。第一,证券可以随买随卖,它们的发行才能进行顺利和得到发展。第二,在证券市场上,人们购买经营好、盈利多的企业的股票,抛售经营不善企业的股票。这既是民意测验,又会形成实际压力,对促进企业改善经营,从而提高资源生产效率有重要作用。第三,证券交易把大量货币资本吸引过来,一方面造成一部分资本游荡于股市,另一方面会引起股票债券的扩大发行,从而增加生产和其他方面的营运资金。第四,证券市场行情的变化是股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晴雨表:行情看好,给人以经济繁荣的印象,会鼓励投资;行情急剧下跌发出的信号可引起社会的重视,引起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2、股票市场的消极作用,在于它会造成游资大量充斥股市,形成对资金这一重要资源的巨大浪费;它一旦发生暴涨暴跌,会掀起经济风浪,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
3、认识股市交易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我们重视股市的培育,从而积极发展我国的股市,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认识股票市场存在的消极作用,有利于我们在股市的培育中,避免和克服消极因素,从而引导股市健康发展。▲当代资本主义政府运用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答:
1、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
2、国家运用财政收入政策是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的税收措施。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制,高收入者纳税多,它可以起到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作用。第二,对垄断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措施。这一措施可以增加垄断资本积累,刺激经济增长。第三,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优惠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扶持需要大力发展的部门和地区经济,抑制某些部门生产的增长。第四,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总量调节措施。通过减税可以刺激积累增长、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通过增税,可以抑制投资和消费。
3、财政支出政策主要包括三种措施:第一,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这项措施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增减,从而调节市场。第二,增减社会福利开支。这项措施可以增减社会购买力。第三,增减政府直接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津贴补助、各种价格补贴、各项事业费用开支等。这项措施可以引起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或减少。▲当经济过热或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如何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答:
1、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
2、当经济过热(经济过于膨胀)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第一,从财政收入政策上,往往采取增税手段,抑制投资,减少个人收入从而减少个人消费,抑制需求膨胀。第二,从财政支出政策上,减少财政支出,抑制社会需求,从而把过热的经济降下来。
3、经济不景气(经济疲软)时,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第一,从财政收入政策上,往往采取减免税等手段,刺激投资,增加个人收入从而刺激个人消费,扩张整个需求。第二,从财政支出政策上,增加财政支出,直接扩大社会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复苏。▲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
1、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2、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3、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4、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5、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6、选择性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7、直接信用管制。它是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一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在什么情况下能获得比较利益?答:
1、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就是商品的国际价值,它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比较而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它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一国获得国际比较利益,可以发生在以下三种场合:第一,用国别价值小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等于或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第二,用国别价值等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第三,用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其比值更大的商品。可见,只要以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以比值较小的商品,换取比值较大的商品,就可以获得国际比较利益。▲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对于输入国和输出国及劳动者本人各有什么影响?答:
1、对劳动力输入国来说,资本主义企业从中获得了科技人才、熟练技术工人和青壮年劳动者,尤其是从加重剥削外来移民中榨取大量超额利润,同时也造成对本国劳动者的压力,加重业已存在的就业难题。
2、对劳动了输出国来说,劳动力受雇于外国资本会带来向本国传递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获取外汇收入等好处,但劳动力外流也会使国家损失了优秀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3、对向外国流动的劳动者本身来说,作为输入国的外来移民要忍受比当地劳动者更重的剥削,并且在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生活待遇等方面受到歧视。▲资本输出的形式和后果是什么?答:
1、资本输出是指一国的资本走出国门输往国外。
2、资本输出有生产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两种形式。
3、资本输出造成的社会经济后果,要从输出国和输入国两方面来看:第一,从资本输出国看,一方面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和利息;另一方面,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对输出国经济也有消极作用,它可以使本国投资幅度下降、国内经济停止和失业问题加重。第二,从主要使输入国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以往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和资本的输入,一方面推动了他们内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成分的发展;另一方面,本国资源被掠夺、广大劳动人民遭受剥削。现在,有自主权的各个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资中,尽管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如果有正确的引进外资的政策,就可以使本国得到所需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如何?答: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国经济按所有制性质来划分,可分为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公有经济占主体,它包括两种形式,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经济有私有经济(含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外资经济。此外,还有在上述各种所有制联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混合经济,如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也属于公有经济。▲简述股份制的性质及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作用。答:
1、股份制是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是一种独立的所有制形式。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股份制企业的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如果企业由国家或集体控股,企业就具有鲜明的公有性。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2、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政企分开、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从而使企业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第二,能广泛筹集社会资金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改造,从而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和国有资本的运用效率。第三,母公司通过掌握控股权支配子公司,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第四,职工持有本企业的股票,有利于将职工利益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办好企业的积极性。▲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式?答:
1、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是因为市场经济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市场经济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微观上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从而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2、市场经济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其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积极效益。其三,市场机制能激励创新。▲论述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
1、市场经济不反映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它可以存在于不同性质的经济制度之中,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
2、在社会主义社会,广泛存在社会分工,生产者都是彼此独立的,因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而市场经济是同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它反映商品经济的性质。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市场,他们必须根据市场来决定和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其利益也只能通过市场才能实现。
3、市场经济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微观上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从而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激励创新。
4、从几百年的世界历史看,市场经济推动了迅速发展,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历史的必然。近代史表明,自然经济因其封闭、保守而发展缓慢无法同市场经济比拟;两种经济运行机制表明,计划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两者缺一不可,排斥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缺乏生机和活力,没有生命力;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市场化改革每前进一步,都释放出推动经济发展的能量,给国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上优于计划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答:
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法人制度。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企业法人制度,简言之,就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拥有经营权(法人财产权),在对所有者承担责任的前提下,能够独立支配企业财产。二是有限责任制度。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使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有限责任制度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只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的责任;二是当企业破产清偿债务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三是科学的组织制度。现代企业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来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家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应如何培养和造就企业家队伍?答:
1、企业家就是善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
2、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企业法人权利和责任的人格化代表,掌握着支配企业供产销、人才物的权利。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企业经济行为是否合理、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企业的存亡兴衰。只有德才兼备的合格的企业家,才能担当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任。
3、要培养和造就合格的企业家队伍,首先要搭建让企业家得以施展才能的市场竞争舞台。其次,要从各方面创造条件激励企业家,提高企业家的素质。▲现代流通方式主要有哪些?答:
1、流通方式的创新是将信息技术引进流通领域而进行的。现代流通方式的显著特点是,把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紧密连接起来,使生产企业和最终消费者及用户信息畅通,实行全过程服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率。
2、需大力发展的几种现代流通方式是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试说明我国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
1、量度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
2、我国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必要性在于:第一,现在我国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和人均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有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逐步赶上并最终超过它们。第二,我国人民现在的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质量比较差。只有实现经济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较快地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第三,我国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没有较快的经济增长也难以解决。
3、我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可能性在于:第一,资源条件比较有利。(可以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积累的潜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制度条件良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为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根本性条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大推动力。第三,国际条件有利。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的条件,为我国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快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如何?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答:
1、经济效益,就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
2、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首先,速度和效益是统一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本身就标志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其次,速度和效益又存在着不一致性,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是同一指标(产量或产值)在动态上的比较,而经济效益则是资金占用、成本耗费与有用生产成果的比较。经济增长速度快,可能伴随资金占用多、耗费大、产品积压,经济效益差。
3、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答:
1、按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一种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2、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同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技术条件相联系的。在不发达阶段,工业基础比较落后,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低,经济增长以粗放型为主难以避免。当经济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经济增长则是以集约型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是经济不发达阶段转变发达阶段的重要标志。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在于:第一,与粗放型增长方式相比,集约型经济增长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资源。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缓解资源有限与经济增长对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二,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所生产的经济效益大不相同。与粗放型增长方式相比,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生产率来实现的,因而经济效益比较高。利用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能够较快地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三,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生产质量和档次,才能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总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根本途径。▲ 为什么要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如何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答:
1、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在国民收入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继续进行的分配。
2、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是为了满足以下各项社会需要:其一,满足社会公共部门的需要;其二,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其三,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其四,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其五,调节经济关系和收入分配关系。
3、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工具,是国家财政以及税收、信贷、利息、保险费、价格等经济杠杆。财政通过参与初次分配,取得预算收入;财政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通过预算支出来进行的。各种经济杠杆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答:
1、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
2、国家、企业、个人三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国家为了履行社会管理者的职能和宏观经济调节者的职能,需要掌握一部分国民收入;企业要有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必须有积累,需要掌握一定收入;个人为了维持和改善生活,需要取得并增加收入。但三者之间又是有矛盾的。国家分得少,财政就会入不敷出;企业分得少了,就会缺乏自我发展能力;个人分得少了;生活就不能改善。
3、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的原则,就是三者兼顾,而不是片面地只顾某一方面。▲如何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特别是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实行税利分流有什么好处?答:
1、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特别是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要求实行税利分流的分配方式。税利分流,就是企业将盈利的一部分以税收的形式上交国家,税后利润留给企业。
2、实行税利分流的好处是:第一,从分配关系上使国家两种职能分离。这是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的必要条件。第二,实行税利分流,从分配关系上使企业处于平等竞争的地位。第三,与税利分流的同时实行税后还贷,有利于健全企业的约束机制,有利于保证完成国家税收。▲如何正确处理消费和投资的关系?答:
1、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主义是指城乡居民为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也包括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投资是指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后形成的投资资金。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进行技术改造,用于增加学校、医院、文化和体育场所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
3、在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和投资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利益。消费是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劳动再生产的需要。投资用于扩大再生产投资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则是为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更好的,有利于将来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质量。但消费和投资又存在着矛盾。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投资的国民收入多了,用于消费的国民收入就少了,反之亦然。
4、正确处理消费和投资关系的原则是两者都要兼顾,即在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要使消费和投资都有所增加。▲什么是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是什么?答:
1、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对各类消费品和服务的消费在全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演进,消费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变化的主要趋势是:其一,生存资料(首先是食品)消费比重将下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重将上升。其二,物质产品的消费比重将下降,生活服务的消费的比重将上升。其三,人们消费的消费品和生活服务的质量将不断提高,价值高、档次高的商品将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群众的消费范围。▲社会主义现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是什么?答: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实际上就是要回答:为什么在按劳动贡献分配之外,还要让其他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的分配。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的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要求。第二,是生产要素的作用决定的。▲社会保险有哪些主要特征?答:
1、社会保险是生活保障体系的最基本的内容,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
2、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社会保险是一项非盈利性的福利事业。第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全体人民。第三,社会保险有政府主办。第四,社会保险水平直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我国应采取什么对策?答:
1、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无所不包的和充分发展的经济国际化状态,它是在经济国际化基础上形成的,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即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多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国外市场和学习科学管理的机会。总之,带来加快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演进的机会。
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在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提高出了挑战,即它带来的是不均等的竞争机会,使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4、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是大于挑战的。我国应当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机遇,迅速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赶超发达国家。对全球化的挑战,既要顺应潮流,又要循序渐进,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努力减少负面影响。▲引进技术的作用和原则是什么?答:
1、引进技术主要有以下作用:第一,科学技术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的首要因素。第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是不平横的,各国之间有必要进行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对于经济、文化、技术落后的国家来说,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更为必要。第三,代价比较小,而受益比较大。通过从国外引进技术,可以节省研究时间和经费,使本国生产有较高的起点,并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培养科技队伍,迅速提高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
2、引进技术的原则是:第一,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为此,要使引进的技术符合和兼顾先进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第二,要将引进与独创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必须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答:
1、宏观经济管理就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在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下,各部门、各地区、各经济主体之间,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都相互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机整体。要使国民经济在总体上保持良好的状态,国家就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第二,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机制能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主体各自独立,其行为的直接目的是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因而不可避免会产生盲目性,与国民经济的整体需要、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和矛盾。因此,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引导市场经济协调发展,弥补市场机制不足,政府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简要说明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答:
1、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2、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增加就业。第三,稳定物价。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的实现:
1、促进经济增长是指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只有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了,宏观经济才能正常进行,经济增长才能顺利实现。
2、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只有经济快速增长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才有加快发展的可能,对劳动力的需求才能有较快的增加。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经济增长率确定、提高就业弹性,也可以增加就业量。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4、国际收支平衡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动用外汇储备,引进外资,必要时还可以动用黄金,让本国货币贬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有哪些?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同时运用计划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1、计划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仍然是调控经济的一种必要手段。国家计划总体上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指导性计划,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很小。通过国家的指导性计划,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和行动方案,为各部门、各地区和所有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活动指明方向,为运用其他手段调节经济提供依据。
2、经济手段。经济手段也称为经济杠杆。国家用来调节经济手段不具有强制性,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主要是通过影向人们的经济利益,来诱导人们的经济行为。经济手段主要有财政手段、金融手段和汇率手段。
3、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德 法律主要是经济法,即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来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稳定性、平等性的特点。主要包括一下内容:第一,调节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第二,调节对外经济关系。第三,维护经济秩序。
4、行政手段。调节经济的行政手段是指国家依靠行政组织系统,通过发布命令、决议、规定、指示等方式,直接指挥和干预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纵向性、直接性时效性的特点。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国家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是必要的,但运用行政手段应有合理的范围和限度,同时应提高运用行政手段的科学性,保证行政手段的使用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