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们××市把依法规范信访秩序作为搞好信访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既教育干部依法行政,规范干部信访工作行为,又教育群众遵纪守法。规范群众信访行为使干部学会了接处信访问题,赢得了民心,群众学会了上访,少走弯路。全市信访工作出现了“两增加、四减少”的可喜变
化,即:本级信访量增加,单个信访量增加,信访总量、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明显减少。现将我们市在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面的一些作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市和全省、全国一样,也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70.62亿元,同比增长15.9,财政总收入107.29亿元,增长5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08亿元,增长7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71元,同比净增7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95元,净增242元。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经济发展和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使得利益冲突明显加剧,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限制,各类社会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难以得到完全满足,不断形成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在信访工作中,各级基层组织和干部接待信访人、处理信访案件时,推委、敷衍、拖延现象时有发生;信访人在提出信访事项时,情绪激烈,行为偏激,跨地域、跨行业串联集体上访,雇人上访,举状纸,打横幅标语,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违法违规行为司空见惯,严重地干扰了党政机关工作秩序,扰乱了信访工作秩序,也导致了我市信访总量大幅度增长,集体上访增势迅猛。仅有208万人口的××市,2004年,市、县区两级信访部门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7091件人次,同比上升了18.96。其中,集体上访1230批28499人次,集体上访量同比上升了26.12,集体上访量占信访总量的76.83。市信访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4787件人次,同比上升了30.97。其中,集体上访520批13299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0和50.68,集体上访量占信访总量的89.9。对此,我们在规范各级组织信访工作行为,规范信访人行为,落实和追究这两方面责任主体的责任上狠下功夫,采取各种得力措施,依法规范信访活动秩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信访氛围
2005年新修订的《信访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信访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信访条例〉的通知》。市、县(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委(组)中心学习小组都在主要领导的主持下,集中学习了新《信访条例》,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实施新《信访条例》做出了表率。我们除指派市、县主管领导和信访干部参加中、省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外,市委、市政府于4月中旬在全省率先举办了三期《信访条例》培训班,对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各县区主管信访工作的副书记、副县区长、法院院长、公安局长、信访局正、副局长、法制办主任,以及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集中培训。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分层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各级领导和专兼职信访干部,以及乡、村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市信访局指派领导和干部下基层宣讲《信访条例》,部分县区还对上访老户、缠访户等上访人员也进行了集中培训。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达500多期次。
同时,市、县区、乡镇都采取了印发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刷写标语、设立咨询服务站(点)、出动宣传车、开辟新闻媒体专栏、制作专题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宣传《信访条例》,使《信访条例》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农户,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全市共悬挂宣传横幅300多条,刷写张贴宣传标语6500多条(张),设立宣传站(点)500多处,出动宣传车400多辆次,办宣传专栏2000多期,直接受教育群众多达60万人次。
通过上述大规模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为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规范各级组织和干部的信访工作行为,规范信访人行为,切实维护信访工作秩序和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责任化管理
一是实行目标量化管理,落实工作责任。按照新的《信访条例》和市委(2004)2号文件要求,自2004年,每年年初市政府都与各县区和市直重点部门签订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都结合本地方、本系统实际,也逐级签订了责任书,有力地落实了各级组织和人员的信访工作责任。结合平时检查和半年、全年考核,年终奖惩。2004年底,市委、市政府拿出34万元对考核评比出的信访工作先进县区、市直部门和乡镇,以及先进工作者给
第二篇:《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心得体会
《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董仚生副省长《依法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题讲座,收获颇丰。董省长先从五个阶段阐述了我党历来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接着深刻剖析了我省维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最后就依法维护社会稳定的问题从六个方面做出了深刻思考。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一员,对如何加强基层维稳工作,谈谈我的看法:
一、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筑牢基层维稳第一防线。当前农村“两委”换届已经接近尾声,一些还没有完成选举的村,大多是矛盾纠纷较多的村,这就要求我们突出抓好这些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努力实现“三个提高”,即发现、控制、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提高,干部群众选择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解决途径的意识提高,广大群众的满意度提高。切实做到“四个坚决防止”,即坚决防止发生暴力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影响重大的恶性刑事案件和大面积炒作的网络事件。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要把实现公平正义做为工作目标,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处的结果要经得起历史、法律和人民的考验。同时,要处理好法律和道德、法律与情理之间的关系。群众的合理诉求在依法解决的前提下,法律、法规
及现行政策都没有规定的,要遵循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稳妥处理。
二、管控好特殊人群,夯实基层维稳基础。一是要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着力落实社会管理责任。对辖区内的安置帮教对象,要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漏管,防止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要建立帮教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防止其重新违法犯罪;要加强与公安、监狱等部门联系,建立起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努力做到不漏不丢,最大限度减少脱管和失控。二是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着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尤其加大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严管对象的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社会危害性大、管理难度大的服刑人员和新入矫人员到沧州进行集中教育培训,进一步规范其思想和行为;要严格规范审前调查案件程序,确保每名调查对象都有完整的调查笔录,进一步规范评审程序;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档案管理,社区矫正的相关法律文书要做到真实、规范、完整,对不完整的档案要做到查漏补缺,但是严禁随意编造。
第三篇: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创新信访和群众
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创新信访和群众
工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2011年青干班学员
当前,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利不信理”,对利益诉求“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倾向比较严重,使信访工作陷入案结事不了、息诉不息访,重信重访、缠访闹访怪圈。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是一个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也是艰巨复杂的社会法制工程,必须不断创新信访和群众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
一、影响信访秩序原因
从我县群众信访活动的成因看,影响当前信访秩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大规模群体性上访影响正常信访秩序。大规模群体性上访是指几十人乃至上百人或者更多的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共同权益,在认为自己的权益被他方(单位及个人)侵占或侵害后所采取的一种有碍社会稳定的聚众方式,动辄到县委、县政府集体声援诉求;或直接到机关办公场所聚集反映情况。我县宝石桥水库管理处退休职工、宝石桥水库直转非移民、新太乡社区居民等多次到县委、县政府集访,严重影响机关正常办公秩序。信“多”不信“少”的从众心理支配着部分群众,希望以“人多势众”的聚众方式达到“解决诉求”的目的。
(二)非正常突发性上访影响信访秩序。部分信访人采取不正当方式或手段在非指定的地点上访。我县普安工业园区被征地农民因对补偿标准不服,打着横幅、围堵县政府大门,两河治理工程欠款引发承包方采取过激行为,动用长安车堵塞县委大门交通要道。信“上”不信“下”的怀疑心理支配着他们以“见大领导”的过激方式达到“事要解决”的目的。
(三)精神病必然性上访影响信访秩序。是指失去正常行为能力的非正常人,即在法律上不承担法律后果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弱智及精神病患者等在特定时间到党政机关及其他单位进行诉求的特定人。由于类似问题应该由谁去处理、又应该如何处理,国家尚无明确界定,相应措施也未跟上,使得信访正常秩序受到挑战。我县普安镇熊某,其儿子因失恋自杀身亡,其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后来被疑患精神病而到各级机关越级上访。信“神”不信“人”的盲目心理支配着此类人群以“郁闷泄愤”的表达方式达到“他人帮助”的目的。
(四)纠缠者故意性上访影响信访秩序。纠缠者故意性上访是指信访人明知自己的诉求不合理难已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或同情,但仍然孤注一掷出以损招,以纠缠不休的盯人方式“逼宫就范”的非正当上访行为。“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他们思维中仍然起着支配作用,这部分人的行为后果直接影响了信访秩序的规范。我县新宁镇邓某、聂某、永兴镇胡某等长期纠缠我局,其诉求要么不合理,要么过高,根本无办
法解决。信“钱”不信“言”的私欲心理支配着他们以“不要白不要”的诉求方式达到“政府官员开恩”的目的。
(五)涉法者固执性上访影响信访秩序。部分涉法者固执性上访是指其所提出的信访事项早于信访活动之前就已进入了司法程序或经司法审理终结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事项,当事人不服司法审判结果固执己见要求从行政程序上寻求突破的诉求行为将原本通过司法途径审判的问题要求以信访方式求助于“青天”(党政领导)公平解决。我县任市镇谭某、周某、天师镇蒋某等即属此类。信“访”不信“法”的人治心理支配着部分群众以“弃法不诉”的偏激方式达到“信访调处”的目的。
二、规范信访秩序的几点思考
《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关于依法处理违法上访行为的实施意见》(川公发„2010‟126号)等法律、法规相继正式实施,无疑对规范信访秩序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如何推进信访秩序的规范化,其实质性目的就是真正实现“畅通、有序、务实、高效”八字方针,建立友好、和谐、宽容的群众信访工作新秩序,重点推进“六完善六规范”。
(一)完善配套措施,规范信访秩序。当前,各级政府都在推行依法行政,建立服务型政府。一是结合实际依法依规制定具体操作办法与措施,便于执法人员依法执法,也便于接待人员有序接访;二是强化干部责任意识,把信访问题的受理、交办、转
送、催办、督办和办结反馈等环节纳入规范、统一的法制化轨道上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接待、受理、答复群众信访诉求的工作程序,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减少重信重访,降低诉求成本。
(二)完善管理手段,规范治安处罚。执法部门或执法人员要正确地处理好治安管理与治安处罚的关系:执法机关在派员参与调处人民内部矛盾时既要执法者遵循“慎用警力”的纪律,又要告知执法人员明辨是非不要“滥用警力”,该管的还得管好;既要求执法者敢于对寻衅滋事者进行大胆管理,又要求在处理中严格把握好法度;既要敢于追究制造不安定因素为首者的责任,又要保护好大多数正常上访人的人身安全;既要注重调查取证,又要克服盲目蛮干越位执法;既要突出宣传教育群众配合党政机关做其政治思想工作,又要及时处理突发性事件确保机关工作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新宁镇曾祥平意外死亡后,其亲属多次拉着横幅围堵县政府大门,一度造成县政府门前交通堵塞,事态逐渐升级,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县公安机关对制造事端的牵头人进行了治安拘留,事态最终得以平息。普安镇工业园区被征地农民采取过激行集访县政府也是对制造事端的牵头人进行了治安拘留后才得以平息事态。
(三)完善职能机制,规范法规对接。制定出台配套的“人法合一”、“法规同步”对接措施。所谓人法合一是指按岗位职责履行公务执法的工作者在全面理解法律、法规精神的基础上对不
法行为依法实施正义执法的行为。所谓法规同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处罚内容与《信访条例》第二十条所禁止的“六个不得”具有共同指向性并依法依规对违法信访行为作出治安处罚或处理的执法行为。
(四)完善医患机制,规范救肋制度。对各类精神病患者、弱智及其他无行为能力者,建议“完善三项机制”:一是完善医院免费护理机制,把那些家庭失控、又不便监管的精神病人集中在定点医院治疗,由国家承担其全部费用;二是完善社会扶助机制,让那些间歇性精神病人能够感受到社会扶助机构对他们的关爱,精神正常时有人帮助,发病时有机构及时援手救助;三是完善慈善事业机制,民政部门的慈善机构承担起对弱智及无生活自理能力人员的施救任务。
(五)完善调处程序,规范三级终结。尽管《信访条例》对“处理、复查、复核”三级终结的主体、客体、内容作了层次性界定,但在具体实践中遇到行政机关受理难与信访人要求复核难的难点问题:一是诉求者不服从终结意见仍无休止找信访部门缠访的难题;二是信访人也遇到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复核难求”的难题。为此,一是正确引导群众尽量在所在地基层解决诉求问题;二是正确引导群众走与不走“三级终结”信访程序。
(六)完善司法公正,规范和谐便民。要解决好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问题,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民不亲法”现况,应采取“三降”、“三高”、“三帮”等举措:”三降”即降低
司法诉讼收费比例,让普通老百姓打得起官司;降低立案标准,让老百姓的那些扯皮“小事”都能过堂决胜负;降低诉讼门槛,对于平常案件的诉讼审理尽量发挥短平快的优势作用,让当事人体会到法律的威严与公正,又满足了当事人快审快结不想拖的心理要求,尝到走司法程序比走信访渠道还要便捷的甜头。“三高”即提高司法人员的司法水平,建立高素质的法官队伍;高效率运转流程办理高质量的案件;公正、公平、公开的办案结果要让群众满意和高兴。“三帮”即帮助群众敢于选择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帮助当事人解决难事缠绕的心病,解脱纠纷案的烦恼;帮助正义方即胜诉者从经济上挽回损失,从法理上讨回公道,伸张正义,弘扬社会正气。
第四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人民调解是法律规定的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具有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不伤感情、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易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影响社会和谐和不安定因素,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为此我就如何加强农村人民调解工作,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当前农村矛盾纠纷主要类型和特点
今年1—5月份,全县共调解矛盾纠纷1623起,其中乡镇级调解471起,占总数的29%;村(居)级调解1152起,占总数的71%。分析已上报的矛盾纠纷,主要类型表现在五大方面:一是土地征用问题。存在因征地补偿标准引发矛盾纠纷;因失地农民转型难,生产生活出路受困,引发矛盾纠纷。二是民间琐事纠纷问题。如相邻关系、地边地界、家庭婚姻、民间借贷等引发矛盾纠纷。三 是土地权属、林权引发矛盾纠纷。四是人身损害赔偿,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务等引发矛盾纠纷。五是村务管理不善问题。村干部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村务透明度不高、财务管理混乱,有的村干部甚至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贪污财产,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引发矛盾纠纷。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民间纠纷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资源权属、环境、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等经济内容的新型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其中因政策变更、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引发的多元化矛盾纠纷急剧增加,矛盾纠纷主体构成日趋复杂化,一些跨行业、跨地区、跨时段的纠纷也不时出现。如今年4月,小蓝经济开发区霞山村部分村民以村委会1999年责任田承包合同于2009年农历年底已到期,村委会未调整责任田为由阻扰项目征地,致使涉及霞山村的项目推进缓慢。
2、群体性事件增多,范围和数量增大,纠纷参与人数存在群体性倾向。参与人数动辄三五成群,甚至数十人,而且组织化倾向比较明显,甚至有的群体性纠纷事件,背后有组织者操纵指使,事前和事中都有较为周密的计划。如今年3月租赁经营在小蓝经济开发区内的南昌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公司车辆在青山湖区罗家集镇湖坊村地段撞倒一十岁男孩胡杰豪,胡杰豪当场死亡。事后,死者家属以胡杰豪系家中独子为由提出了赔偿80万元的要求,并邀集罗家集镇湖坊村60余村民多次冲击企业大门,不准工人上班、阻止车辆进出,严重影响了工业园区的生产秩序。
3、纠纷诉求过高。个别纠纷的当事人诉求标的太高,诉求方式和行为方式偏激,遇到一点小事或无虚有的事就越级上访,制造事端,扰乱视听,有的利用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重大节假日或政治敏感期,上京、到省、进市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无理缠访。如蒋巷镇原综合厂职工,就原综合厂在联圩十余亩厂地经营权多次邀集原厂职工到省、市、县上访,造成了恶劣影响。
二、农村基层调解组织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调委会办公经费难以保证。根据《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当事人收费。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是无偿的,县局多次到乡镇座谈、调研时,村(居)治保主任都反映参与矛盾纠纷的调解,不仅拿不到分文报酬,还要贴进大量时间和精力,虽然是他们的工作,但也影响到他们开展调解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这些纠纷处理上就有可能导致能拖的就拖,不能拖的就敷衍了事和久拖不决的现象,从而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2、调解的质量不高,工作不规范。
绝大部分调解员仍然沿袭儒家“和为贵、礼为贤”的理念,纠纷发生后,劝说双方当事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折衷处理,不得罪人,以暂时平息纠纷为原则,不注重根本问题的解决,不注重纠纷调解后的回访,更不注重调解登记和档案的收集。导致纠纷容易反复,难以适应现阶段人民调解工作的新要求。
3、调解组织机构作用发挥不好,村级调解组织人员素质不高。
人民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村级人民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一批多年从事村级调解工作的同志对地理环境、人员情况、风俗习惯等较为熟悉,但相当一部分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法律政策和业务水平欠缺,在宣传讲解法律法规、制作调解文书上有困难,缺乏创新精神,在调解工作方式方法上还停留在说教和情感影响上,在处理一些复杂纠纷或财产争议纠纷时,有时不能做到依法调解,不能使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
4、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建设还有待加强,“大调解”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形成。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呈现构成多样化、领域扩大化的情况。如政策强的纠纷、“跨部门”纠纷、跨时段的纠纷、复合型纠纷等,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成因复杂、调解难度大,单靠基层调解组织很难解决。然而,人民调解工作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邻里、家庭纠纷调处上;地区、部门、行业之间的调解工作还缺乏有效配合;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基层调解工作存在随意性,不按调解程序程序进行调解,未有效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
三、切实加强农村人民调解工作的对策
(一)夯实基础,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一要领导重视。要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布置任务时,安排调解工作;总结工作时,汇报调解工作;在人员分配上,向人民调解工作倾斜。要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人民调解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农村纠纷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研究措施,制定对策。二要落实责任。要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各村各单位层层签订责任书。要求各村各单位必须及时主动的进行各类纠纷的调处,并印制矛盾纠纷调处责任交办卡,限期办理,并督办到位。对村组调解组织调解不了到镇申请调解的矛盾纠纷一律要有村调委会的意见,充分发挥村级调委会的职能和作用,也充分调动了村级调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做到信息灵、速度快,有效地遏制了矛盾纠纷激化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要强化队伍建设。要健全各村的调解组织,聘任了调解主任和调解员,建立了调解小组,对每位调解人员划分纠纷调解、矛盾排查责任区,并挂牌公示,明确责任,建立了以乡镇调委会为中心,以村调委会为主要力量的两级人民调解网络。四要强化法律培训。人民调解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调解工作的质量。要加强对乡镇、村干部和人民调解员进行农村适用法律法规和人民调解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使镇村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大局意识,基本具备公平公正、合理合法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的能力,较全面的掌握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和技能。五要保障经费。要根据村(社区)实际,每年给予一定的办公费,以便村级调解组织能够正常运行,真正实现调解有组织机构,有人员办案。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落实解决调解员办案补贴。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充分调动基层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规范程序,强化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效。镇村调委会对每一起矛盾的调解都要作十分充分的准备,提高人民调解的成功率。一要认真调查。对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要都广泛深入的调查、取证,了解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纠纷的起因、经过。在调解前,调查组形成调查报告,向乡镇调委会进行汇报,研究出初步的调解方案。二要依法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重事实、重证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说服当事人互谦互让、充分协商、达成协议,形成的调解意见双方心悦诚服、乐于接受。三要及时回访。对调解生效的协议书,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确保调解不反复。四要规范档案。镇村要统一调解文书,每一起调解,从登记受理、调解协议书的制作到回访,都及时整理归档,做到了一案一卷。
(三)不断创新,探索实行联席调解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的改革、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呈现多发性、复杂性和跨行业性等新特点,人民调解面临的婚姻、家庭、邻里、生产经营、赔偿等矛盾纠纷,传统的纠纷调解职能已不能完全适用农村矛盾纠纷多样性的新形势。因此,要坚持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相结合,聚合调解资源,建立联席调解制度。对于复杂疑难但可以不通过民事诉讼或治安处罚来解决的矛盾纠纷实行联席调解,以非诉讼方式予以化解。要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和镇属单位负责人、各村调委会主任组成的联席调解会议领导小组,聘请公安、司法、法庭、交警等单位业务骨干为特邀调解员,参与相关的跨行业疑难民事纠纷调解。联席调解既能提高调解效率,降低纠纷解决的成本,又能使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功能相济相互协调,解决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问题,同时加强沟通,统一口径,维护调解的严肃性,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
(四)依法调解,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有关问题的说明,凡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及社会公共利益,不具有无效、可撤销或变更法定事由的,应当确认其法律效力,并以此作为确立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依据,通过法院的裁判树立人民调解协议的公信力。
加强人民调解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有力抓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始终要把人民调解工作放在维护基层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来考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抓调解,围绕群众的根本利益抓调解,围绕和谐稳定抓调解,有力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五篇: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治安综合治理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秀川街道2006年综合治理工作汇报
(2006年12月25日)
秀川街道占地面积28平方公里。管辖崔家崖村、马滩村、大滩村、郑家庄村、郑家庄新村5个村和穴崖子、秀川2个社区,共有居民7187户,25121人,其中农村居民3632户,16237人;城市居民3555户,8884人。有企事业单位 201家,学校6所,综合市场4个,中心警务室5个,卡口点12个,原有法轮功人员22名,现已全部转化,全街共有寺庙6座,信教人员达290名。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政法委的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平安建设”为主线,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全面提升禁毒工作整体水平,全力维护辖区社会稳定,较好地完成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目标、任务,为辖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稳定环境。截止11月份,共发刑事案件99 起,破38起;其中“两抢一盗”79起,其它20起;治安案件34 起,其中治安拘留7人,警告2人,罚款 25人。刑事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4%,治安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3%,辖区群众对治安状况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5%。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目标管理 我们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
首先,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综合治理工作,今年先后6次召开街道会议专题研究安排部署综合治理工作,各村、社区层层召开动员会,安排部署综合治理工作,做到了综合治理有人抓、有人管。
第二,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重大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等制度。年初与各村、社区、辖区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综合治理的各项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到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目标责任书签订率达100%。
第三,加大了督查检查力度,做到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街道综治办还定期、不定期到村、社区进行考核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对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全年共开展综合治理工作检查14次,群众对治安满意率测评2次。
二、以创建“平安秀川”为载体,积极构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一是宣传动员,形成了齐抓共建的氛围。在综治宣传月期间,我们组织各社区、村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开展创建“平安秀川”宣传活动。先后两次组织辖区各社区、村、单位、学校355人次在建工局市场、秀川市场进行流动暂住人口管理、“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19幅,宣传板报8块,出动宣传车2辆,并邀请了秧歌队、腰鼓队现场进行表演。现场设立咨询点4个,解答群众咨询2000人次,受到了辖区 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把握重点,抓好基层创建工作。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工委书记任组长,主管综治的副主任、各管辖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各社区、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街道创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并下发了《“平安秀川”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村、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通过召开各种会议、举行大型宣传活动,最大限度地组织发动辖区单位和群众,参与创建“平安秀川”活动。结合“五〃五”普法活动,采取法制副校长、社区(村)、家庭和学校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加大了对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法制副校长的授课,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守法意识,提高了创安的自觉性。全年共举办讲座6期,受教育师生达800余人次。通过加强领导,协调各方力量,实现了街道、社区、村联动,各相关部门、单位联动,齐抓共建 “平安秀川”的工作格局。今年共创建 “平安单位”23个,“平安校园”3个,“平安村”2个,向区综治办上报申报材料28份,创建率达到40%。
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治工作整体水平。为了建立健全综治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综治员规范化管理工作,3月下旬,我们按照区综治办制定的《综治员教育培训大纲》,组织2个社区、5个村80多名综治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业务、体能培训。为了保证培训质量,防止走过场,我们还出台了《开展综治员业务及体能培训的实施意见》。培训内容涉及政治思想教育、有关法律、法规教育、治安工作常识和业务知识等六个方面,组织答卷 80 份。训练内容包括着装、队列、礼仪、齐步、跑步、正步、折返跑(男 50米)等。针对“两节”期间各种治安案件有上升的势头,10月份,我们组织2个社区40名综治员开展了为期2天的集中培训及训练巡逻活动,为有力保护辖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集中授课、聘请教官进行正规训练等形式落实了全部培训内容,进一步加强了综治员的纪律观念,强化了综治员的服务理念,提高了综治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促进了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不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首先,在全面总结前三年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秀川街道社会治安防范管理体系建设第二个三年规划》,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力争再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把辖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第二,继续加强辖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督促辖区各单位完善内部各项治安管理制度和措施,安装防盗门、防盗锁等硬件物防设施;进一步强化住宅小区看护值班制度,大力推广防盗门和总控门,一层安装防护栏;在农村全面推广安装防撬锁。目前,辖区社区住宅防盗门、农村平房防撬锁安装率均达到90%以上,住宅小区看护率到达98%以上。今年新建成丰易达4S专卖店等半封闭式管理模式厂区3个,封闭式管理秀川街道住宅楼一栋,半封闭职工医院住宅小区1个。同时对秀川综合市场、大滩村主干道实行了“亮化工程”,大大降低了抢劫、偷盗等治安案件的发案率。第三,进一步做好防范基础工作。经多方协调争取,辖区5个警务室、12个治安卡口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特别是大滩村克服重重困难,筹措资金,建成了一流的标准化警务室,明年将全面投入使用。今年,我们已全面实现了“一村一警”、“一社一警”社区、村警务战略目标,各社区、村综治员对各自管辖区域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逻、防控。
三、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不断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今年我们把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作为维护稳定的头等大事来抓,年初,印发了《秀川街道关于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的安排意见》。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结合起来,整合了维稳社会资源,建立健全了“大联动、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了“首问责任制”、领导包案制度、零报告制度、群体性事件预防处臵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四级信息网络,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全面即时掌握了社情民意和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并做到了及时控制和妥善处臵。定期对辖区内由于企业改制、城中村改造、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新城区建设、涉法涉诉上访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进行拉网式排查,按时召开排查例会,及时解决矛盾纠纷,清除不稳定因素,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把治安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道,上访不出街。全年共发生民间矛盾纠纷165起,成功调处150起,调处率达90%,未发生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
四、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不断改善社会治安环境 首先,对重点地段和区域进行了专项整治。今年我们配合辖区各派出所对学校周边、暂住人口聚居区域、文化娱乐场所、公路沿 线等治安混乱地段、案件多发地段进行了多次集中整治。各村、社区充分发挥治安巡逻队的职能作用,对各地段实行24小时日夜监控。特别制定了长效治安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四市场”(崔家崖村畜禽市场、马滩蔬菜批发市场、郑家庄金港糖酒市场、秀川社区综合市场)的重点整治和防范。全年,共配合辖区各派出所开展各项整治活动15场次,出动人员120人次,通过整治,各案件易发地段、“四市场”的刑事、治安案件明显下降,未出现特大刑事、治安案件、因民事纠纷激化酿成的刑事案件,为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创造了一个平安、稳定、和谐的生活、生产环境。
第二,对流动暂住人口进行了专项整治。由于我街地处城乡结合部,受地理条件和居住条件的影响,流动暂住人口较多,存在流动性大、难管理等特点。我们按照兰流管办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暂住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各村、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切实可行的方案,遵循“谁用工、谁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组织各村、社区,抽调村组干部、综治员、计生自管小组长、民兵、预备役协同辖区派出所一道,对辖区内的流动暂住人口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办证。全年共登记流动暂住人口1834人,办证1834人。通过对流动暂住人口的专项整治,摸清了流动人口底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第三,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进行了专项整治。9月-11月,配合区城管执法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七里河分所、辖区派出所集中对辖区范围内小学、幼儿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共开展综合整 治6场次,出动人员100多人,取消占道经营摊点3户。通过整治,有效治理了乱摆乱卖、卫生死角,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大改善了校园周边环境。
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
一是继续认真开展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按照区《关于在农村组织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通知》的精神,在各村、社区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规范了档案管理,做到了活动有安排,有总结。充分发挥崔家崖村、穴崖子社区、崔家崖民办小学三个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试点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了辖区各单位反邪教警示教育的深入开展。全年共发放反邪教警示教育挂图15套,宣传提纲30多本,宣传画册65本,宣传材料800多份,广播宣传16次,播放反邪教宣传光盘《毁灭与新生》7场次,观看人数达500多人,组织文体活动15场次,举办反邪教知识答卷1次,参与人数400多人,培训社区、村干部14人次。街、社区、村干部受教育面达100%,中小学生受教育人数达2995人,受教育面达100%,农村群众受教育面达98%。
二是把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同“四个纳入”(即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纳入社会综合治理中、纳入精神文明活动中、纳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通过深挖打击和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巩固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成果。我们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项行动”、“三个重点”、“三个能力”开展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目前,对已转化的22名法轮功练习人员全部建立了个人档案、资料,做到了有专人监控、帮教。特别是在春节、五一等节日期间,各村、社区制定了严格的值班制度,做到了信息畅通,24小时监控。同时按照区“610”办要求继续开展了排查摸底工作,对全街290名信教人员进行了重新摸底登记,未发现“法轮功”、“实际神”、“门徒会”等邪教组织在农村的暗中活动。同时,街道610办积极与辖区派出所、各村、各社区协调配合,组织民兵、预备役、联防队员、联户代表、计生自管小组长对辖区出租房暂住人口、流动人口进行了彻底排查,各企事业单位也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了细致摸底,为及时做好防范管理、教育转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今年街道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集体”。
六、摸底排杳夯实基础,不断巩固“无毒街道”成果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们始终把摸底排查工作作为禁毒工作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了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禁毒专干,落实了各项措施。在年前排摸的基础上,根据存在的问题,多次召开由辖区派出所、各社区、村综治主任、禁毒专干参加的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排查工作。针对禁毒工作多重管理的现状,对禁毒工作进行了细致安排,统一了思想,集中了力量,明确了责任,统一了口径,核实了底数,确保了任务完成。
二是全面排查,掌握实情。根据区上开展禁毒排查工作会议精神,我们组织各社区、村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认真开展了入户摸底排查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上门入户、查阅资料、核对吸毒人员最后一次出所(出狱)时间、群众反映、尿检检测和 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提供情况等各种形式和有效手段,实现与吸毒人员的“零距离”接触,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经过三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基本摸清和查明了辖区吸毒人员的底数与现状。截至目前,辖区登记在册本吸毒人员总数为149人,其中:上吸毒人员总数为130人,新发现6人,迁入14人,迁出1人。其中:死亡7人,正在服刑3年以上2人,戒断10年以上5人,戒断8年以上4人,戒断5年以上44人,戒断3年以上23人,下落不明4年以上2人,现有吸毒人数62人(正在强戒2人,正在劳教10人,逮捕2人,戒断2年以上12人,戒断1年以上7人,戒断1年以内20人,下落不明4年以下2人,其他7人)。辖区应见面人数126人,实见面人数103人,见面率82%,入户率98%,应尿检人数126人,实尿检人数103人,尿检率82%。辖区149名吸毒人员属于彭家坪派出所管理7人,1人拟从龚家湾派出所迁入,属于敦煌路派出所管理6人,属于秀川派出所管理135人。
三是面向基层,做好宣传。继续抓好“无毒街道”的巩固和创建工作,开展了面向青少年、面向高危人群、面向重点场所的毒品预防教育,在全街6所中小学全部开设毒品教育预防课程,全年共上禁毒法制课6场次,受教育学生达1200人次,同时在学校学生中还开展了手抄报,黑板报、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学生识毒、防毒、拒毒意识,3月份,在综治宣传月期间,将综治宣传和禁毒宣传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丰富了宣传内容,增加了宣传效果,吸引了广大行人的注意力,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共发放禁毒宣传材料800余份。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组织 各社区、村在秀川市场口集中开展了以“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同时还邀请了社区中老年人腰鼓队、拳剑队进行现场表演,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禁毒人民战争。全年禁毒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5台次,出动人员250人次,悬挂张贴禁毒宣传标语96条,发放禁毒宣传资料2000余份,出禁毒宣传专栏30期。4月份街道办事处主任与各社区、村负责人签订禁毒责任书7份,明确了各社区(村)、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抓禁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由于宣传准备充分,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使我街禁毒宣传工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毒品危害的再认识,为打击毒品违法犯罪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是严格要求,规范档案。摸底排查工作结束后,街道认真抓好禁毒人员建档工作,首先,组织各社区、村禁毒专干深入七里河第一批禁毒工作示范点建兰路街道火星街社区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就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虚心请教和交流,为全街的吸毒档案规范化建设起好了步。其次,街道禁毒人员深入各社区、村进行现场指导。做好和派出所协调工作,配合社区、村做好吸毒人员信息表的建立及吸毒人员戒断年限的确定。第三,统一制作了规范的条形印章,力求做到标准、整齐、规范。共建立吸毒人员档案150份。
七、存在的问题
1、群众自我防范意识不强,部分单位、物业小区防护措施不到位,群防群治基础薄弱,盗窃案件仍是城街居民担忧的主要问题。
2、个别单位领导对综治工作的长期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 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3、“平安”创建工作中存在着私人业主不愿牵头等问题,出现牵头单位“牵不起头”的现象。
4、随着“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启动,辖区流动人口剧增,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
5、基层治安设施薄弱,制约着治安防范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八、2007年工作思路
1、抓好“平安秀川”的创建工作,做到社区有组织、单位有队伍、村里有专人,形成以派出所、社区巡防力量、群防群治组织为主体、各治安小区为点,村(居)委会为块的治安防控组织网络,确保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2、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力度,坚持早抓、抓小、抓苗头,逐步建立超前预警、源头化解、就地处臵、有序调处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机制。
3、健全治安防控快速反应机制。把动态防范、严格控制作为创建“平安秀川”的重要环节来抓,整合辖区治安资源,规范运作,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4、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出租、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把流动人口的落脚点作为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切实加强对出租房屋、用工单位和集贸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
5、引导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增强青少年自我约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意识,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社会化、规范化。深化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整 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广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6、按照“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要求,严格标准,不断创新,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建“平安单位”、“平安村”、“平安社区”等活动。
7、运用多种手段,加大对综合治理的宣传力度,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总之,一年来,我街综合治理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及基层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努力创新,扎实工作,把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抓好、落实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