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时间:2019-05-12 14:3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第一篇: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教育技术系2013届免费师范生在职研究生班学号:51130104024条吐尔孙卡热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是我在我校教研组的的组织下,各个信息技术老师们和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做的课题的研究。课题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形成了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实践效益。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意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就成为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在“十五”期间普及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目前我校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有两条基本途径:其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其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我校的一门课程。新疆省从2001年起,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这样,探讨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律、形式、方法就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为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促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许多学校都购置了计算机,装备了多媒体教室、电于图书阅览室、开通了校园网等,初步构建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就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热点课题,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大都是局部的,分散的和经验性的,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立足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环境,旨在研究发现能够指导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律、形式和方法,促进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三)课题的界定

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和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两个基本方面。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其中包括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校园网环境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2、我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主要研究我校信息技术文字教材的设计与开发;我校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现代教与学的理论为依据,以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为主要方法,辅以文献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各个课题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确定 1 /

3合适的研究方法。

(六)研究过程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时间:2014年9月—2014年10月)

(1)制订课题研究的计划,组织课题立项

(2)组织课题

(3)课题开题

2、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阶段(时间:2014年10月—2014年1月)

3、结题阶段(时间:2014年1月—3月)

该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交小,年纪有类别有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科的种类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语文、政治等。归纳已经结题成果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内容当中,作为架构学科知识新体系的技术支撑,服务于学科教与学,同时在学科学习中培养信息素养和能力;第二种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就集中于这两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由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改革的社会需求所决定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课程整合成为各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因此,课题组着重对此进行了研究。

通过研究,课题组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在于借助信息技术构架学科学习的新模式,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同时,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态的过程中,课题组从多媒体环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和流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

①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设计。倡导基于资源、任务、课题、问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在处理信息、研究信息中发现真理,发展认知,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

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媒体的特性,合理地选择技术,合理安排使用的时机与方式,充分挖掘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作用,如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

③强调协作学习和情感交流,把技术的工具性和教学的人文性统一起来。其中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④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能采用多种方式、多种工具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中普遍采用如下教学设计流程。

第二篇: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引发各种深层的变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方方面面正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我们认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凭借现代化数字技术,构建以网络技术为主、充分运用其他数字技术的数字化校园环境;落实数字化环境下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这几年来,我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一、我校信息化建设背景

我校建有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系统组成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支持系统,师资方面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有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学校总结长期办学经验,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确立了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特长,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为育人目标,以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有序、师资雄厚、质量优等、特色鲜明”的职业高级中学为办学总目标。这一办学目标,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的应用非常重要,我们不断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改进工作,提高水平。我们坚持用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用科研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用科研探索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学校信息化现状

1、信息中心设备现状

网络中心由1台服务器、1台防火墙、1台核心交换机、1台汇聚交换机、4台接入交换机组成,内连校内局域网,外接国际互联网。

2、校园计算机终端现状

学校三栋教学楼及实训大楼都布有接入交换机。各教室、实训室、办公室、计算机房、每个教师的桌上都设有终端。学生用完好计算机80多台,3、校园有线电视网现状

有线电视网络有效电视终端点分布整个学校。学校有线电视网络通过视音频矩阵和混频设备组成,可以播放学校制作的节目、教育教学录像带、VCD,实时转播(现场直播)会议现场。

4、电子白板系统及实训室投影仪

学校一、二年级各班装有电子白板系统,实训室装有投影仪。

5、校园广播现状

校园的有线广播网络拥有智能定时控制,可以分时间段播放各类音频信号,例如学生广播台、眼保健操、每日新闻等。我校各栋教学楼都建有独立的广播系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发挥了极大效益。

6、学生计算机房 学校有2个计算机房共100多台计算机,目前工作正常。

7、校园监控网络

校园监控网络探头分布在校园各个关键区域,目前学校正拿出计划进一步完善监控网络。

三、应用成果

1、校园网络平台初步建成

学校信息化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我校校园网络于2013年暑假基本建成并接入互联网,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2、校园广播台初见成效

第三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行动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行动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目前,虽然在信息网络环境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实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信息化集约程度及共享程度较低,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师资培训的数量及质量还不能充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督导管理评估运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表面上看,这是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水平还不高,待以时日可能会得以改观。但从问题的深层看,缺少基于实践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是目前这些困境的关键原因之一。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为此,我们提出实践取向的研究策略,强调行动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的结合,并以行动性研究为主。我们认为,这一研究设想将会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指导思想

1.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依据现代教育理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围绕教育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与实践。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和总结教育改革、凸显我省信息技术教育特点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以教育部确立的《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为指南,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务实,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以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为原则,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向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发展,实现区域化整体推进。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时效性为立足点,以课题研究入手,为各基层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建立教育科研课题和实施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基本方向和基本思路。

三、研究目标

1.认真落实教育部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提出的要求,提高我省信息化建设水平,从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教师信息素养、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实验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整体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2.探讨如何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持和推动新课程改革,如何用已有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成功经验指导课程改革实践,解决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四、研究内容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侧重应用性与实证性研究。具体内容详见《中小学信息

技术教育行动研究》课题指南。

五、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以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行动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一方面,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既是实践者,也是研究者。本课题的行动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专家——教师合作方式。具体课题应该根据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综合选择适合本课题研究内容的研究方法,并正确应用有关研究方法。

六、组织管理

(一)管理方式

本课题采用总课题负责制和子课题负责制。

总课题组负责制订总课题研究方案,把握总课题研究方向,负责审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并通过课题研究网站对子课题实施动态的、过程性的指导、评估、检查;组织专家组对子课题进行中期、结题的检查验收工作;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交流、研讨和成果推广应用等活动。

子课题组负责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落实科研经费等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自觉组织课题评估和自查,接受总课题组的指导、管理和检查验收。

希望各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指导。

(二)申报程序

实验学校按照本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申请,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总课题组则根据需要和条件最后确定课题立项名单,下达课题研究任务书。

七、实施计划

(一)准备阶段(2006年10月—2006年12月)

1.课题的选题、论证、申报

课题申报单位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于2006年12月20日之前上报课题申请书,同时发电子申请表参加预审(E-mail发送至sunys1990@163.com)。

2.课题立项

总课题组将组织专家组对申报的电子材料进行评审、筛选,同时将评审意见反馈给申报单位。凡是符合立项条件的申报单位必须根据专家反馈意见修改课题实施方案,并递交正式书面申请表(加盖上级主管部门公章,一式三份)。总课题组审核后发布课题立项名单并下达课题研究任务书。

3.指导、组织课题组开题

总课题组指导子课题组通过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班(如新课程培训、科研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等)、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竞赛、成果评比、召开科研课题专题报告会等活动,结合课题内容与课程改革的实际,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撰写完成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8年12月)

本课题自课题任务书下达之日算起,研究时间定为2年。

1.总课题组督促、指导子课题组按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按照总课题组要求制作课题研究网页,总课题组将通过专题课题研究网站进行管理。

2.总课题组指导子课题组采取自评和他评结合的方式,对课题项目进行阶段性评估,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评选一批优秀研究成果。

3.总课题组指导子课题组进行课题中期阶段性总结并撰写中期研究报告,组织召开课

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推广中期研究成果。

(三)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

1.总课题组指导子课题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子课题组应向总课题组提交能反映完整的课题实施过程的详细资料,如人员工作量表、课题研究计划、研究工作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课题实验报告及实验资料分析等文本和电子文档。

2.总课题组指导子课题组采取自评或他评结合的方式对课题进行自评,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工作并向总课题组提出结题申请。

3.总课题组将组织专家组对子课题进行终结性测评和验收。组织召开结题研究成果总结表彰大会,推广应用优秀研究成果,颁发课题结题证书。

八、预期主要成果

出版、发表一批科研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总结一批成功案例,研制、开发网络环境下的管理与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和主题网站等。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筹措

子课题组所需研究经费原则上由课题承担单位自筹解决,或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研究费用。总课题组负责解决重点培训、研讨、交流及重要的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活动所需经费并适当收取子课题管理的成本费用。

山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行动研究总课题组

2006年10月

第四篇:从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浅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

从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浅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

内容摘要]:与大多数农村中学一样,我们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存着着诸多不足,例如硬件配置、软件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这些不足的确制约了我们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虽然我们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也想拥有一间完美的机房,一系列得心应手的教学软件,但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让每一个农村孩子切切实实学到一些东西,才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目前应该真正考虑到的问题。在我的信息技术课堂里,我注重上好第一节课,通过尊重农村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分层次教学,合理地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练习,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系统性的教学措施,使得我们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能够跟上信息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课堂、人教版教材、分层次教学、合理评价 与大多数农村中学一样,我们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存着着诸多不足,例如硬件配置、软件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这些不足的确制约了我们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虽然我们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也想拥有一间完美的机房,一系列得心应手的教学软件,但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让每一个农村孩子切切实实学到一些东西,才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目前应该真正考虑到的问题。

一、上好第一节课,消除神秘感。每次接手初一,我都发现,虽然在小学里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机,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学生不会开机关机。由于机房的机器旧而杂,机型不同,学生开机的时候找不着主机电源开关;找着主机电源开关的却又不知道开显示器电源;一些老式机器启动时出现的错误命令提示看不懂;关机的时候只关显示器电脑„„应该来说,农村孩子由于受环境条件所限,家里有电脑的少之又少,学生不会甚至不敢动手。针到这种情况,我改变了以往第一节课就给学生讲解教材的方法,而是解剖计算机,让学生亲眼看一看计算机的内部构造,消除他们的神秘感。先由外,告诉他们,哪个是主机电源开关,哪个是reset键,怎样看指示灯,光驱在哪儿,软驱在哪儿,光盘是什么样的,软盘是什么样的,键盘接哪个口,怎样接,鼠标接哪个口,跟显示器连的是哪一个,网线插在哪儿,音箱话筒又插在哪儿,什么是USB接口,能接USB接口的有什么设备,再及内,现场拆开机箱,每每机箱盖拆开的那一瞬间,总能听到学生的惊叹:原来电脑里面是这样的啊!先一一讲解,什么是CPU、硬盘、电源、内存、网卡、显卡、声卡、光驱、软驱在哪儿,它们的功能是什么,风扇有什么作用,如何拆装内存、网卡等,常常是讲着讲着,我已经被学生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了起来,学生的热情很高涨,他们都很想亲自动手去摸一摸,装一装,于是我将几台淘汰的机器分给各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拆装,临近下课的时候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模拟组装一台电脑,写下需要的硬件,将实际操作上升到理论知识的归纳,巩固课堂内容。常常在下课的时候走在路上,会听到旁边的学生向周围的学生炫耀他们今天学过的,每每此时,我总是会心一笑,至少,孩子们对感觉神秘莫测的电脑不再望而生畏,个个都提起了莫大的兴趣。

二、正确理解教材,培养学生的共性技能。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而拥有一套好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我们用的是泰山版信息技术教材。这套教材几经改版,由最初的按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来组织教材,变化到现在以信息需求的线索组织教材,例如第一章中讲的是“信息技术通用操作”,这一章以需求为视角来提炼出三个最基本的共性技能,即用户界面的操作要素、对象编辑的操作过程和基于帮助文档的问题解决。对于大多数软件来说,很大一部分功能和操作是互通的,例如Office软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WPS、Office、画图等软件,掌握删除、移动、复制、粘贴等基本编辑操作及各种软件之间数据的相互复制,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共性技能,即使不能达到一通百通,也可以使学生不至于面对一种新的软件而无所适从,这样让学生在技术上能够融会贯通,为以后的信息活动积累必要的基础技能。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1、实行课堂瘦身,减小课堂容量。由于机房机器数量较少,很多时候是两个孩子共用一台电脑,学生们上机的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较弱,原计划一节课的任务学生往往完成不了。因此,我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针对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应用性强,更新快等特点,并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级特点以及知识水平来确定内容。既立足于教材又突破了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新颖化、过程化、应用化和整合化。尽量加快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我便将原计划的内容减量,原来2节课的内容,用3节课讲完,抓住每一节的重点,将非重点内容做为知识扩展和提升练习,这样既能够保证每个学生当堂即可完成原定目标,保障了学生的上机操作时间,也可以让基础稍好的学生有一定的拓展空间。

2、拓展性的教学内容,保证特长生有所突破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要求“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符合(《普通初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和标准。这种“适当放手”在具体操作中是有很大弹性的。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练”,都是既可以按部就班,又可以天马行空;既可以蜻蜓之点水,又可以曲径探幽,完全可以做到收放自如。

例如:在教学“插入图像”这部分内容时,只要学生完成图片的插入及位置的调整即完成了本节课的基本目标。而如何实现在自选图形中插入图片则可以做为拓展练习。学生在练习时,需要研究如何插入自选图形,并在自选图形中填充图片,学生往往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驱使,而花很长的时间用于尝试遴选图片的形状及所填充的图片,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对知识掌握层次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要求,保证特长生有所发展。

3、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并延伸。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这种课堂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动脑、联想、发挥,从而使学习变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以致于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采用了“精讲多练”的方法。在讲课中,我只是把重点精细讲出,将一些易懂的或易于自学的内容让其自己去完成,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设置图片版式时,我只做出两种版式的图片效果,并讲解其要点,余下的三种版式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并找出各种版式设置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教师主要是起指导启发作用。

四、尊重农村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分层次教学

由于农村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情况不一,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环境、曾经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即使是同一年龄层次学生其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呈现出分化很快的趋势,这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初一年级各班中有几个学生家里均有电脑,平日接触电脑较多,学习目标掌握得比较快,相比而言,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操作键盘还仅限于“一指禅”,其差距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要针对学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内容,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所以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在确定好整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层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不同的学习任务。既要让全体学生在基本目标上拓展思维,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要让接受比较慢的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例如,我在《图文的混合编排》一章中,我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一样,对中、低层的学生要求是:能掌握“用艺术字作标题、插入图片、插入自选图形”,对上层学生除了上面的目标要求,还要求:能合理修饰、调整版面布局,使宣传画美观、和谐、自然,通过图文混排的制作和设计起到更好的宣传环保的作用。通过目标分层,减轻了学生的一部分负担,让学生学起来不觉得乏味。

五、精心设计操作练习,并作出合理的课堂评价

1、注重分层评价,鼓励学生求新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给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并针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承认学生实际掌握水平之间的差异,充分肯定他们各自的成绩,并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各自提高。例如:每一次的操作课上我给学生打的实践综合分,这既包括了学生的实际上机成绩,也包含了对这个同学认真程度的一种鼓励。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又可促使其发挥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实际上,评价成为促使学生学习的一个手段。

2、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计算机的操作不仅体现在结果明了,更体现在同样一个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这是计算机软件本身性能的完善,更体现了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助工具的特点,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操作中,相对于一个同样的任务,虽然学生会利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完成,但其过程却是有差异的。这时教师不能仅仅只关注一个答案,而应更多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在实践中所获取的经验与教训等,这是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实践过程,即是鼓励学生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的理解力与创新力。

我们学校只有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除却担任初一初二两个级部的信息技术课,还要负责网络和硬件的维护。相信很多农村学校跟我们学校一样,一个人在艰难中摸索,视野方面更是如井底之蛙有待拓展,这只是我对信息技术课堂的一点粗浅的看法,提高农村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任重而道远,更是我们每一个农村信息技术教师永无止境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教育部普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3]张翠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学电教》 [4]凌雪梅《浅谈“农村信息技术教学”》

[5]刘兰娇《浅谈农村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的应用》潮阳区金堡中学 [6]李媛:《计算机教育中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甘井子社区学院;http: // /main/lunwen/

[7]郭艳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思考》。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

这次的实习,我在×××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进行教育工作。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而言的。这次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信息技术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更是一次我们切身体会的实践经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信息技术教的情况。我调查发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但调查中我发现有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可能和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的考试课有关。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布置的作业几乎都是在课堂上做完的,一周才一次课,没什么压力,学生们还是比较喜欢上这门课。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

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一周2节理论课,1节实践课,通常是在教室里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讲授课程,相比上机课,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低多了。上机课,通常是让学生们到机房里上课,老师先和学生们讲授今天课程的内容,对一些操作的内容做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本节课的内容。这样,学生在操作方面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的问老师,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可令人担忧的是有部分的学生不准守课堂纪律,上课时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反而玩起了小游戏,而老师对与这方面也没有严格的督促。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信息技术学的情况。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习。由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任务较轻,可以缓解学生一天枯燥乏味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还是受学生欢迎的。大部分学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现在网上的课程比较多,优秀的课程也很多,对于一周2节的信息技

术课程,自己可以通过网络上网学习,这样的效果更好。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这分数对高考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总结出以下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

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总之,这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结果。其中有些看法或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在了解学生学习心理正真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学生尽量采取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都能感觉到每个学生都能存有出被老师同等重视的感觉。

下载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计算机知识并不和其它学科知识一样,有什么原理和定理,只有真正掌握后,才能传授给同学们。同时信息技......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总结 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使几百年、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面对史无前例的信息技......

    信息技术教育自查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磨湾子小学 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中心学校的直接指导下,我校于近日完成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自查工作,我们对照相关文件要求,对学校远程教育室的硬件......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dxp教育理论为指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深化改革为核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为重点,认真贯彻全国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作为身处这一改革过程中的教师,我们面临着两个问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

    作为身处这一改革过程中的教师,我们面临着两个问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根据以......

    信息技术教育自查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磨湾子小学 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中心学校的直接指导下,我校于近日完成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自查工作,我们对照相关文件要求,对学校远程教育室的硬件......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总结

    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 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就必须造就一支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