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培训经济学原理
1.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的物品的资源是不足的2.价格: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单位数量时所支付的货币量 3.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的反映程度的指标 4.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5.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经意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6.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7.边际成本:指每增加单位产量的总成本 8.等产量曲线: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9.边际产品价值: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所增加产量的价值
10.市场失灵:指由于某些原因市场不能充分有效地配置经济资源的情况
1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某一既定时间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12.货币供给量:指一国在某一时间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组合13.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缓解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4.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最低限量的不得用于贷款的准备金为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存款的比例为法定准备金率 15.失业率:失业者在劳动者中所占的百分比
16.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一段时间内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17.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18.滞胀:产量减少而物价水平上升的现象 19.汇率:是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20.乘数效应: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简答:
1.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答: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2.影响某种商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
答:1.价格2.投入品价格3.技术4.预期5.自然条件 3.完全竞争市场中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答: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物品量正好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手的数量相等时,从而称为市场出清价格,即形成均衡价格。4.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答:1时间,人们对价格变化调整的时间越长,需求弹性就越大2.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3.商品的重要性4消费预算5.商品用途6.销售收入 5.什么是边际报酬(产量)递减法则?
答: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其它投入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量之后,产量将会出现递减趋势。6.形成垄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或基本资源的供给,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产品的专利权,政府的特许和自然垄断。7.哪些因素的存在会导致市场失灵?
答:1.公共产品,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人们无须购买就能享用。
2.垄断,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和完全的垄断有可能使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3.外部影响,市场经济活动是以互惠互利的交易为基础,因此市场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质上是同金钱的利益关系。
4.非对称信息,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而欺诈,这会损害正常的交易。8.什么事MR=MC定理?
答:这一利润最大化或最小化的均衡条件,不仅适用于短期均衡,也适用于长期均衡,不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也适用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统称为MR=MC定理,经济学含义产量的选择只有满足MR=MC,企业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结论,也称:边际原则。适用一切市场结构,MR边际收益等于MC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9.什么事GDP?他有什么不足?
答: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市场的市场价值。
不足表现在1.GDP不能完全反应一个国家的真实产出。2.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3.GDP无法说明收入如何分配。10.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量的三大政策工具? 答: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11.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答:原因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为货币数量论的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方面是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来解释,包括从需求的角度和供给的角度解释,第三方面是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么原因。12.经济增长的四大因素?
答:1制度架构或制度资本,如产权保护,民生,法制等。2.自然资源,如离海岸河流的远近,石油,各种矿产的储藏情况。3劳动力,它的数量,成本,素质等。4.土地 13.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
答:1人力资源(劳动供给,教育,纪律,激励)2.自然资源(土地,矿产)3.资本(机器,工厂,道路)4.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论述:
1、为什么opec在短期内通常可以成功维持石油的高价格,但是在长期却做不到? 因为供给与需求在短期与长期中的状况是不同的。在短期中,石油的供给和需求都是较为缺乏弹性的,供给缺乏弹性是因为书籍的石油含量和石油开采能力不能迅速改变。需求缺乏弹性是因为购买习惯不会立即对价格变动作出反应,当石油供给曲线移动时,价格上升幅度较大。
在长期中,opec以外的石油生产者高价格的反应是扩大石油勘探并增加新的开采能力,消费者的反应是更加节俭,在供给曲线移动时,价格变动要小得多。
分析表明当OPEC各成员国一致同意减少它们的石油生产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尽管每个成员国的销售石油减少了,短期线价格上升很多,收入增加,与此相比,长期中,供给的需求比较富有弹性时,用供给曲线移动来衡量的同样的供给减少只引起价格小幅度上升。因此,这证明了OPEC成同黄同减少供给在长期中无利可图。2.十八大召开以后,请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谈一谈你的看法
答: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回首近代以来民族历史,展望实现民族复兴未来得出的坚定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形成的共同意志,是18大的鲜明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结合今年经济形式,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强调综合平衡,统筹协调,注重把握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稳增长”随着投资增长开始稳定,消费增长稳中略升,出口保持增长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将会有更广阔空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平稳变化,18大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这一目标的提出,应重点了解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型期,二是改革和城镇化将为中国经济发展不断注入的活力.
第二篇: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模版]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2012年
用工见习培训班招生简章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全辖设3家市级农村商业银行、1家市级农村合作银行、7家县级农村合作银行、80家县级联社,共有机构网点2500多个,员工24000多人,是全省机构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业务规模最大的正规化地方性银行机构。为更好地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储备优秀后备人才,现面向社会招收用工见习培训班学员,经招生录取并参加用工见习培训班学习考试、见习考核合格,安排到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工作。欢迎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踊跃报考。
一、招生数量
2012年共招生755人,其中:职员生267人,代办员生488人(含定向代办员生236人)。各成员行社招生名额见附件1。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历届大学毕业生,且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不良记录;
2、认同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热爱农村信用社工作;
3、有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创新意识强,在校学习成绩优良;
4、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5、身心健康,五官端正,形象气质佳。
(二)职员生招生条件
1、初始学历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统招本科(不含专升本、定向委培、各类成人教育、网络远程教育、自学考试及其他非全国统招毕业生)及以上(含2012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海外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报名时须取得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
2、经济管理类、经济学类、财务金融类、会计与审计类、数学与统计类、法学类、汉语言与文秘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农林水工程类等相关主修专业;
3、年龄在25周岁以内(1986年10月1日及以后出生)。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有1年以上银行从业工作经历的,可放宽至27周岁以内(1984年10月1日及以后出生)。
(三)代办员生招生条件
1、初始学历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统招大专及以上(含2012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海外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报名时须取得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
2、经济管理类、经济学类、财务金融类、会计与审计类、数学与统计类、法学类、汉语言与文秘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农林水工程类等相关主修专业;
3、年龄在25周岁以内(1986年10月1日及以后出生)。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有1年以上银行从业工作经历的,可放宽至27周岁以内(1984年10月1日及以后出生)。
定向代办员生招生条件增加户籍要求,适当放宽学历、年龄条件。招生对象户籍要求限定为成员行社所在地(县、区及不设区的市);学历要求为国家承认的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含2012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专业可适当放宽;年龄放宽至28周岁以内(1983年10月1日及以后出生)。
三、招生程序
(一)网上报考。符合招生条件的报考人员登录江西人才网()进行网上报考,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照片。
(二)资格审查。包括报考资格初审和复审。
1、初审。根据报考人员填写的考生经历、在校表现、获奖情况、专业特长等,网上对报考人员条件进行初审。初审合格人员,登录江西人才网打印《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2012年用工见习培训班招生报名
登记表》(附件2)。
2、复审。在规定时间内,初审合格人员持打印的《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2012年用工见习培训班招生报名登记表》和身份证、学历证(应届毕业生持《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或学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到网上报考时选择的审核点(办事处、市级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或省人才市场)进行资格复审。报考定向代办员生的,复审时还需提供成员行社所在地(县、区及不设区的市)的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相关证件原件审查后当场退还。经复审合格,准予参加笔试,交纳报考费100元;经复审不合格,取消报考资格。
(三)打印准考证。经复审合格、准予参加笔试的报考人员,在规定时间登录江西人才网打印准考证。
(四)考试。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两个步骤。
1、笔试。由省联社(或委托专业机构)统一组织命题、考试、阅卷、评分。笔试时间和地点以准考证确定的为准。笔试内容与国家公务员招聘考试内容相同,包括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笔试作弊者,三年内不得参加农村信用社任何形式的招录考试。
2、面试。根据笔试成绩按不同类型招生名额1:2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人员,由办事处或用人单位组织面试。面试成绩按高分到低分排序。
(五)体检。根据面试成绩,按招生名额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录取人员,由用人单位统一组织进行体检。体检项目、标准参照公务员招聘标准。体检不合格的,取消入学资格,按面试成绩递补一人参加体检,以此类推。
(六)入学。根据体检结果,确定录取人员并寄发《入学通知书》。录取人员在规定时间持《入学通知书》和本人身份证到指定地点报到参加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用工见习培训班学习。用工见习培训班由省联社商学院负责组织,采取与高校合作办班的方式进行,时间为一个学年,其中一个学期脱产学习,一个学期安排到成员行社见习。培训学校收取学习费用,费用(含培训费、食宿费等)由学员自理;见习期间享有生活补贴。
(七)就业。用工见习培训班学员完成学业,经考试、考核合格,发放结业证书,安排到成员行社就业,免试用期直接上岗,按农村信用社规定享受员工薪酬待遇,并参加法定社会保险。定向代办员需与成员行社签订就业协议,在用人单位指定的营业网点工作五年以上。
考试、考核不合格的,给予一次补考(或延长见习期)机会,经补考(或延长见习期考核)仍不合格或违法违纪受到处罚、处分的,责令退学,不予安排就业。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坚持学习的,劝其退学或休学。
四、时间安排
2011年12月5日-2012年1月10日,网上报名。
2012年1月13日-1月14日,初审合格人员网上打印《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2012年用工见习培训班招生报名登记表》。
2012年1月15日-1月17日,初审合格人员持打印的《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2012年用工见习培训班招生报名登记表》和相关证件到指定的审核点进行资格复审,复审合格的交纳报考费100元。
2012年2月13日-2月17日,复审合格人员网上打印准考证。
2012年2月26日前,组织笔试,具体时间、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2012年3月10日前,组织面试和体检。
2012年3月31日前,寄发《入学通知书》。
2012年9月1日,用工见习培训班开学。
五、咨询方式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招生咨询专线:0791-88597023。
招生信息详情,请登录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网站()和江西人才网()查询。附:
1、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2012年用工见习培训班招生名额分配表
2、各审核点地址及咨询电话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二0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2012用工见习培训班招生报名登记表
姓
名
出
生
年
月
身
份
证
号
码
通
信
地
址
所
学
历
毕
业
时
间
报
考报
考如:2008 毕业证书编号(除2012届毕业生外都必须填)毕业院校学专业邮政编码联系方式年月 民族籍贯先点报名后再上传照片(必须上传一寸清晰证件照)性别政治面貌
单位简历 在校表现 获奖情况 个人特长有一年以上银行工作经验者勾选类别
第三篇:《经济学原理》
财经学院专业论坛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类学生必学的一本书,经济学也是一本重要的科学,了解经济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为什么要学经济学?对于从事资源配置的人,特别是政府官员,不仅包括财经、工业、交通、贸易、农业等部门的,而且包括从事法律、教育、人口等工作的,经济学都是必修课。对于一般百姓,懂得市场的运作能够维持生计也就够了,不一定要懂得经济学。但是,如果你想了解社会,发现表面现象背后的复杂规律,进而理解人生,就要懂得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指的是一类书籍,是比较基础的经济类教材,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有曼昆,索罗斯,范里安等人,且有相应的中英本。第一本《经济学原理》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编著。曼昆所著《经济学原理(第5版)》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其英文原版现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600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了解到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十大原理是经过高度总结后得到的结论,本人通过自主学习并结合他人的观点得到了自己的看法,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下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语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还可以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人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例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1
财经学院专业论坛读书笔记
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也就变小了。
认识到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交替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既然学习到了知识,就应该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出发,深入浅出地将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说明,使读者无论是在学习经济学课程时,还是在实际生活工作中,都能结合身边的实际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加深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并自觉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去,逐步养成用经济学眼光观察和分析事物的好习惯。拥有像经济学家一样的思维。
本书是19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所著,该书被西方经济学界看成是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它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全书由七篇构成。第一篇《导言》讨论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马歇尔说“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异端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生活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第二篇《若干基本概念》研究了财富、财产、消费、劳动、必需品、资本和收入等概念。第一、第二篇具有总论的性质,为以下几篇的原理作了理论铺垫。第三篇至第六篇是《经济学原理》的主体部分,依次考察了消费、生产、交换、分配。第三篇 《论需求及其满足》研究人的需要和消费。第四篇《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研究了包括人自身在内的,能够作为满足欲望手段的因素。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的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中,把第三篇中研究的需求理论和第四篇里研究的攻击理论结合起来,依据供求平衡的原理,提出了均衡价格理论。在第六篇《国民收入的分配》中,马歇尔提出了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分配理论。在他看来,各种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价值分别形成它们各自的收入。所以,分配论不过是用供求均衡观点去研究各个生产要素的价格。总体来看,供求均衡价格体系是贯穿《经济学原理》各篇的理论核心和主线。
《经济学原理》中的各个理论因素,基本来源于传统的经济学原理。它以边际效用论来说明需求,而以生产费用论来说明供给。但是本书对传统的经济学原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不再把边际效用论或生产费用论当作是决定价格的独立因素,而是通过供求理论,把这两种原来互不相容的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本书的理论核心——均衡价格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分配论,应该说,《经济学原理》的基本结构为当代微观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框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所运用的分析方法也是对各经济学派的综合。在此,我作一个简要总论。第一、以心理分析为基础。马歇尔和主观学派一样,认为经济学要研究人类行为的动机。他认为人的心理动机会有力地影响人的选择行为,从而支配人的经济活动。人类行为动机分为两类:一是追求满足,这可以激发人们经济活动的动力。二是避免牺牲,这可以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阻力。这两类动机的均衡是绝大多数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的基础。第二、强调“边际增量”分析。这是受到数理经济学派的启发而产生的。马歇尔认为“在精神和物质世界中,我们对自然的观察,与总数量的关系没有与增加量的关系那样大”。
因此,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他广泛运用了边际增量的分析方法。例如,作为需求理论的基础的边际效用就是效用“增量”与消费“增量”的比值,而需求弹性则是需求量变动比率和价格变动的比率之间的比率;同样,供给理论和供给弹性也是这样,只不过他们是以报酬递减率和“边际”生产费用原理为基础的。第三、强调“局部均衡”分析。2
财经学院专业论坛读书笔记
马歇尔把物理学中作用和反作用达到均衡的观念用来说明经济力量的均衡。马歇尔强调的均衡不是一般均衡而是局部均衡。在局部均衡之下,马歇尔研究的是单个生产者或消费者,而不考虑厂商,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种方法已经成为当代微观分析方法的基础。第四、强调“静态”分析。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总是将自己研究的现象置于经济关系和相关因素不变的环境中,认为静态下,生产和消费、分配、交换的一般条件多是不变的。由于马歇尔一方面继承大卫 李嘉图和约翰 穆勒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另一方面引入边际分析、均衡分析等方法,使古典经济学理论获得发展,所以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可看做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总之,此书是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入门之作,她关注于现实生活,深入浅出地为人们描述了理性人的选择和市场行为
学习了这本书,对“经济学”这三个字有了更深的领悟,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经济学原理》值得广大学生学习。对社会中的经济活动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它是经济学者们必须拜读的经典。
第四篇: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
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30、需求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1、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32、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33、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34、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35、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36、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37、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8、供给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9、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40、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41、均衡数量: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42、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的状态。
43、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的状态。
44、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供求平衡的观点。
五、弹性及其应用
45、弹性: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的衡量。
46、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除以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47、总收益:一种物品买者支付的量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48、需求收入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百分
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49、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第一
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50、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
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六、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51、价格上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52、价格下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53、税收归宿:关于由谁来承担税收负担的研究。
七、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54、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
55、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56、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量。
57、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
58、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
59、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60、平等: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
八、应用:赋税的代价
61、无谓损失: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九、应用:国际贸易
62、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流行的价格。
63、关税: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
64、进口配额:对在国外生产而可以在国内销售的物品的数量限制。
十、外部性
65、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66、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67、科斯定理: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
们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68、交易成本:各方在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69、庇古税(矫正税):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
十一、公共物品与公有资源
70、排他性: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
71、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
72、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73、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74、公有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75、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支付的人。
76、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利益的研究。
77、公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十二、税制的设计
78、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79、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
80、平均税率:总收入除以支付的总税收。
81、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收入支出的额外税收。
82、定额税:每个人等量的税收。
83、受益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人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84、支付能力原则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
85、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高的纳税人应该交纳更多税的思想。
86、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交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87、比例税: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交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88、累退税: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89、累进税: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十三、生产成本
90、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量所得到得量。
91、总成本: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量。(劳动、土地、资源)
92、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
93、显性成本: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94、隐性成本: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95、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与隐性成本。
96、会计利润:总收入减显性成本。
97、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98、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99、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100、固定成本(FC):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01、可变成本(VC):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02、平均总成本(ATC):总成本除以产量。(=总成本/产量)(=TC/Q)
103、平均固定成本(AFC):固定成本除以产量。(FC/Q)104、平均可变成本(AVC):可变成本除以产量。(VC/Q)105、边际成本(MC):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TC/⊿Q)
106、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107、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108、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109、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保持不变的特性。
十四、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110、竞争市场: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
受者的市场。
111、平均收益:总收益除以销售量。
112、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113、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十五、垄断
114、垄断企业: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惟一卖者的企业。
115、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
劳务而产生的垄断。
116、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十六、寡头
117、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的市场结构。
十七、垄断竞争
118、垄断竞争:许多出售相似而不相同的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119、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
120、卡特尔:一致行动的企业集团。
121、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战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
己最优战略的状态。
122、博弈论: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情况下如何行事。
123、囚徒困境: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
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124、占优(优势)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
十八、生产要素
125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
126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127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128边际产量递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129边际产量值: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130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
十九、收入与歧视
131补偿性工资差别: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132人力资本: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
133工会: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
134罢工:工会有组织地从企业撤出劳动。
135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136歧视:对仅仅由于种族、宗教、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
机会。
二十、收入不平等与歧视
137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138贫困线: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
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139实物转移支付:以物品和劳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140生命周期: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141持久收入:一个人的正常收入。
142功力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
大化的政策。
143效用: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
144自由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必要的公正的政策。这种
公正要由yield在“无知面纱”的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
145最大最小准则: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146社会保险: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
147自由至上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进行自愿的协
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148福利:补贴需要者收入的政府计划。
149负所得税: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
二十一、消费者选择理论
150预算约束线: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151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152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53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
154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 篇二: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分析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分析
摘要: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该国家的经济实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国家只有在经济上占据优势地位,才能够促进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曼昆写的十大经济学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加强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
关键词:经济学;十大原理;分析
经济学理论知识对国家、企业以及个人的经济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经济学研究一直是各国大力倡导的研究工作。其中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所写的《经济学原理》,是当今世界上权威性很高的经济学著作,这本著作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流行,在经济学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经济学原理》中较为著名的是曼昆提出的十大经济学原理,该原理从本质上对经济学进行了论述,对于现实的经济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十大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N.格里高利—曼昆所著,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和生动形象的案例诠释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其中作者所提出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构成了《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框架,为经济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下是曼昆所写的十大经济原理:
1)人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十大经济学原理分析
2.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因此人们在选择资源时必须通过自己的分析进行最优选择,这个选择的过程就是权衡取舍的过程。比如在日常的消费的过程中,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曲线相切时,由于消费者经济实力有限,所以就需要对多种商品进行权衡取舍。在选择过程中,消费者结合自己的喜好以及商品的价格进行选择,这是两种或者多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主要表现。同时机会成本也是权衡取舍的一种表现形式。
2.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人们在权衡取舍的过程中,需要对可以选择的方案的成本以及收益进行比较,最后做出选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机会成本。在长期的人类经济活动中,机会成本是经常出现的,比如当我们在学习和睡觉中选择时,当选择学习而放弃睡觉时,这时候的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睡觉给我们带来的效益。
2.3理性人考虑边际变量
边际效用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对于边际最简单解释就是衡量自变量的变动所引起因变量变动的关系。比如在沙漠中一个人很口渴,当看到绿洲并 且有大量的水喝时,他喝的第一口水可能是挽救了他的生命,因此第一口水给其带来的效用最大,当继续喝水时,水给他带来的效用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身体不适,带来了负面效用,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因此一个理性的人需要考虑边际变量,当效用为零时停止活动,放弃选择。
2.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一个人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成本或者收益发生改变时就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企业中对于员工采用奖金激励的手段,就会促使员工努力工作,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在当前销售工作就是采用低底薪和高提成的激励手段,激励销售人员做出更多的业绩。
2.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尽管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了专业化和分工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好处,但是专业化和分工不能使每个人都享受到不同的产品与服务。比如面包师不能使用打铁匠的生产出的铁器,打铁匠也不能享受到美味的面包,贸易的产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决,通过对各种产品制定一个价格,进而拿到市场上与其他的商品进行买卖,这样就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当今世界的贸易也是如此,可见贸易可以使每个人享受到不同服务和产品,改善了每个人的状况。
2.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利润、价格以及企业家。市场经济既具有好处也存在的弊端,市场经济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对市场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控,使市场经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市场经济就有不足之处,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总之,市场经济利大于弊。
2.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成果
市场经济指导的经济模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对于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当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不均衡时,政府出面就可以调控资源,把市场经济带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
2.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国富论》中论述了一个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该国家生产物品和劳动的能力。一个国家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创造大量的物品和劳务,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当政府发行的货币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货币是一种物质交换的媒介,货币量的发行应当与国家实际的经济实力相符合,这样才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2.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有效解决失业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加大投资或者促进私人企业扩大生产,这样企业就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失业率。但是在这一期间要做好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取舍,在保证不发生通货膨胀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失业率。
结语:通过对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也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十大经济学原理的提出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在现实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缺陷,就是这样也不可否认其对于经济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喻晓东.关于微观经济学外版教材的若干教学问题——以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03)[2] 林君秀.经济学不再让人恐惧——曼昆《经济学原理》介绍[J].经济科学.2007(03)[3] 王跃生.有些书可以影响一代人——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07)篇三:《经济学原理》教案
《经济学原理》自学指导书
使用专业:专、本科相关专业
课 程:经济学原理 教材版本:《经济学原理》
卢远瞻汪雄剑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该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史等多门学科,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广泛吸收和正确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和有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倡导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大胆的理论创新,重视对国内外经济学的最新动态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部分的消费者、生产厂商的行为理论和处于核心的价格理论及贯穿所有的均衡理论,并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的方法、理论等进行学习和探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增加对经济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
1、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2、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3、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三、课程的目的、内容、学习要求和自学时数
第一章 导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1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理解经济学的涵义;掌握经济学得原理及研究的方法。
主要内容:经济学和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的含义。
2、深刻理解经济学的内容。
3、准确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和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定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定。即,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引起一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即问即答】
1、描述你最近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权衡取舍问题;
2、举出一个既有货币性的机会成本,又有非货币性的机会成本的某种行动的例子;
3、描述一个你的父母为了努力影响你的行为而想你提供激励的例子。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即问即答】
1、为什么一个国家如果不把自己和其他国家隔离开来,其状况就会变
得更好?
2、为什么我们有市场?根据经济学家的观点,政府应当在市场中扮演
怎样的角色?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
1、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从而增加了对物品与
劳务的需求。
2、需求的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
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并生成更多的物品与劳务。
3、雇佣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即问即答】
列出并简要解释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第二节 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P13
二、经济学研究的方法P13 思考题和作业: P18 5、6、10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理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2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搞清楚什么因素会影响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的变化会如何影响商品的价格;掌握市场供求的基本规律(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以及运用供求理论分析经济事例
核心概念: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弹性
均衡
内容提要:
1、需求、供给曲线
2、需求和供给的均衡:价格决定
3、弹性理论
本章重点:供求均衡、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运用
本章难点: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数量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等)的经济行为的研究,价格分析是其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它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是经济人和完全信息。
需求与供给
在市场中,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方式,并且,价格也以一定的方式促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的使用。
一种商品的需求D: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必须是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需求函数是,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需求的决定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一种商品的供给S: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函数是/,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成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供给的决定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2生产成本
3生产的技术水平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后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均衡价格的决定: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供需曲线的交点),也就是市场出清状态,此时的价格也叫均衡价格。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也是如此。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改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曲线平行移动)。供给的变动也是如此。
第五篇:2013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考试培训招生简章
全面透析2008-2012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专项
距离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越来越近,大家也在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进行针对性复习的第一步,是对国家公务员常考题型进行综合剖析和深入理解。为此,教育集合众多专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2008年——2012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进行了深度分析,以期能够给予广
大考生的复习备考以专业的帮助与指导。
资料分析作为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五大专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资料分析“耗
时长、得分难”的特点又让我们的考生望而生畏。
教育专家在十余载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历年考试资料分析的基本情况、特点、变化趋势等方面入手,细致分析,归纳总结,帮助考生了解资料分析考查特点,给予广大考生的复习备考以专业的帮助与指导。
一、资料分析在历年行测考试中的题量及占比分析
近三年来,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资料分析部分题量变化显著。2010年题量为25道,达到近年来题量顶峰,2011年骤减为15道,2012年恢复了20道。教育专家预测,2013年国家公务
员行测考试,资料分析部分题量基本上稳定在20道左右。
年份
总题量
资料分析 2008-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题量分析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135 20 135 15 140 25 140 20 2008年 14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