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鲁政发〔2010〕3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关于鲁政发〔2010〕31号文件
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省社:
根据鲁政督字„2010‟17号通知精神,现将我市贯彻落实省政府文件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做好汇报,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
文件下发后,市供销社及时向枣庄市政府作了汇报,分管市长陈爱莉同志非常重视,作出批示,要求各级认真抓好落实。9月份,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枣政发„2010‟43号),明确新供销社的目标任务,加大了对供销社的扶持力度。文件要求各区(市)政府都要设立供销社专项扶持资金,在市和各区(市)政府用于发展服务业的专项资金中,要安排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15%的资金,用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中央、省财政设立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旅服委会同供销社确定有关扶持项目。支持供销社组建融资性担保公司,给予必要的经费补贴。还要求解决供销社的土地使用问题,加快处理供销社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几年来,市政府列入市级财政预算资金逐年增多,2006年为50万元(流通网络建设配套资金),2007年为60万元(改革发展资金),2008、2009年为210万元(改革发展资金100万元,服务业引导资金
110万元),2010年为350万元(改革发展资金200万元,服务业引导资金150万元)。2011年我们将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
2010年12月初,市社对各区(市)社就全省企业工作会议和枣政发„2010‟43号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各区(市)政府在认真学习和研究省、市政府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滕州、山亭已着手起草贯彻落实文件。省、市政府文件下发后,薛城区社积极争取,区社机关纳入了政府财政。政府的支持力度在逐年扩大,供销社改革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二、全力贯彻文件精神,加快重点任务建设
省政府[2010]31号文件,明确农村经营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为新时期供销社的改革发展任务。市供销社根据省政府和省社文件要求,2011年将重点加快基层社建设和社属企业建设,市社最近就2011年的重点项目建设,已分别提出了详细的任务要求,准备近期下发。枣庄市政府已连续5年将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政府年度为民办“100”件实事之一,在2011年市政府的惠民实事中,又将供销社发展200家农村日用品和农资连锁超市,建立30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列入其中。
二0一一年元月四日
第二篇:鲁政发2010(31)号文件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
鲁政发〔2010〕31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握定位,明确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近年来,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着眼于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探索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定位和发展途径,从创新农村现代流通起步,拓展到建设“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再到全面推进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经营领域不断扩大,发展活力日益增强,经济实力快速提升,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已成为新时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省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省委省政府“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决策部署,加快探索整合聚集资源的新模式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加快供销合作社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加快健全供销合作社组织新机制,努力使其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二、突出重点,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一)继续推进农村现代日用品流通网络建设。从县域整合资源起步,继续加快日用品流通网络建设。在发展县乡村连锁经营、将规范化服务向农民身边延伸的同时,大力推进联合与合作,加快搭建全省联合采购平台,进而推进产权联合。
(二)全面推进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及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建立从基地到市场终端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蔬菜、果品、畜禽、水产、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创新经营方式,探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优质农产品直接进入终端市场的运营模式;发挥联合优势,组建农产品经营公司和交易中心,搭建农产品信息、合作、交易平台。
(三)大力推进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重组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公司,与基层组织紧密结合建立农资市场新秩序。减少经营环节,实施由县域配送中心对农户的化肥直供;开展以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技术服务,将农资经营和生产服务紧密结合。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种子、农机具、成品油等商品经营,不断拓展经营服务领域。
(四)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着眼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再生资源经营业务。把握机遇,迅速发展壮大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公司;以省公司为龙头,依托市、县供销合作社,在全省建立集散、分拣中心,建立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再生资源经营网络;投资建设深加工项目,形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依法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等回收拆解业务。
(五)扎实推进以经营性服务项目为主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立足于农民的物质生活,坚持“政府引导、供销合作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探索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在继续搞好各地试点的同时,选择财力和各方面条件较好的一批县(市、区),全面推进服务中心发展。各级政府可依托供销合作社主办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六)探索推进农村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依托生产经营合作,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开展信用合作。支持县及县以上联合社组建融资性担保机构,搭建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的融资平台。支持供销合作社利用系统内安全统筹业务平台,在其领办的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开展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的合作,探索建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新型金融组织之间的资金调剂机制。鼓励供销合作社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创新农村融资服务。
三、改革创新,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
积极适应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需要,以联合社为核心,以基层组织为基础,以社有企业为龙头,推进联合与合作,建设植根“三农”、三位一体的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直接组织农民、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为标准,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发展。彻底转变观念和经营方式,改造、重组、壮大原有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在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
新体系过程中,带动发展新型经济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其成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快社有企业发展。着眼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适应“三农”需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据供销合作社特点,发展公司企业。支持县级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日用品、农产品、农资、再生资源和信用担保等公司;支持基层供销合作社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发展公司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省、市联社组织推进联合与合作,发展大公司、建设大网络、搭建大平台。对为农服务的骨干企业,要保持供销合作社的控制力,同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其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三)深化联合社改革。加强联合社机关建设,健全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明确联合社工作职能,将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各项任务赋予联合社。县及县以上联合社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对棉花等重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再生资源以及本系统烟花爆竹经营活动的管理。县及县以上联合社在严格核定人员的情况下,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对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联合社机关,由当地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管理办法。
(四)推进联合发展。加快省、市、县供销合作社的纵向联合和各地供销合作社之间的横向合作,构建全省和区域性经营服务网络。吸纳和联合各类经营服务主体,构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为农民专业合作搭建服务平台。
四、加强领导,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协调配合,切实解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供销合作社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加大公共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省财政要进一步增加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资金规模,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各市、县政府也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并逐步加大扶持力度。在省和各级政府用于发展服务业的专项资金中,安排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中央财政设立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商务厅会同省供销合作社研究确定有关扶持项目,共同开拓农村市场。支持省供销合作社组建融资性担保公司,给予必要的经费补贴。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体系创新。
(二)支持供销合作社强化为农服务功能。要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综合服务功能,鼓励供销合作社积极领办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对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级财政要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鼓励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农民技能培训,并将其纳入当地农民培训总体规划,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支持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国家和省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等有关涉农科技项目。支持供销合作社申报承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将供销合作社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项目,列入各级信息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范围。支持社有企业参与“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以及农超对接、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支持供销合作社符合条件的企业承担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的商业储备和救灾储备,承担棉花储备、进出口等任务。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依法承接政府委托的职能。
(三)妥善解决供销合作社使用土地问题。加快供销合作社现有土地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对供销合作社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土地收益优先用于支付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对供销合作社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项目用地,应纳入各级用地计划,给予重点支持。
(四)加快处理供销合作社历史遗留问题。对2002年财政部等七部门共同核复的地方政策性挂账,从2010年起,由省、市、县政府制定办法抓紧处理,未消化前由地方财政贴息。支持供销合作社多渠道消化经营性财务挂账,加快处置供销合作社拖欠的金融债务,特别是对停业、破产企业的呆坏账要尽快处置。各地政府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社员股金专项贷款问题,对供销合作社目前尚拖欠的中央专项贷款本息,确实无力偿还的,可给予豁免或减免。抓紧落实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好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五)切实维护供销合作社合法权益。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是本级社集体财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其财产,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进一步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切实防止社有资产流失。基层供销合作社的资产处置、权益转让及重大投融资计划等事项,须报经县联社审批,其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县联社代为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因城市建设、道路拓宽等需要拆迁或占用供销合作社资产,应按原有的规模和性质予以回迁和重建。
(六)加强供销合作社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实行“人才兴社”战略,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吸引高校毕业生到供销合作社就业,广泛吸纳农村各类能人加入供销合作社队伍,不断优化干部职工知识和年龄结构,培育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继续弘扬“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真心为民”的光荣传统和时代精神,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确立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核心价值观,确保供销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合作社 意见
抄 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0年3月26日印发
第三篇:贯彻落实鲁政发2010 77
贯彻落实鲁政发〔2010〕77号文件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10〕77号),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现就重点工作分工如下:
一、主要任务
(一)以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市场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二)要通过更加严格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政策措施,集中整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
(三)在高危行业强制推行一批安全适用的技术装备和防护设施,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四)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全面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
(五)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重点行业的企业重组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彻底淘汰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广电局、省安监局、省林业局、省煤炭局、山东电监办、民航山东安全监管局、山东煤监局负责)
(六)以更加有力的政策引导,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二、严格企业安全管理
(一)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和预警制度。坚持预防为主,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要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备案。(省安监局、省煤炭局、省气象局、山东海事局、山东电监办、山东煤监局,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
(二)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企业要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凡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责令停产停工整顿,并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三)严格执行“打非治违”制度。要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于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要严厉打击,形成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对非法违法行为必须做到“五个一律”:对以整合、技改名义违规组织生产,以及规定期限内未实施改造或故意拖延工期的矿井,地方政府要一律予以关闭;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四)严格执行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企业是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要开展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治理,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停产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五)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煤矿、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对无企业负责人带班下井或该带班而未带班的,对有关责任人按擅离职守处理,同时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省安监局、省煤炭局、山东煤监局、省监狱管理局牵头,省监察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等有关部门配合)
(六)严格执行职工安全培训制度。
1.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加强企业安全培训师资建设,确保全员培训质量。凡存在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企业,依法停产整顿。(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2.没有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或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企业,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省煤炭局、安监局、山东煤监局、省监狱管理局分工负责)
(七)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长期投入制度。企业在制定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高危行业企业探索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制度,依据不同地区和企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通过调整缴费比例,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安监局、省煤炭局、山东煤监局、山东保监局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
(八)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制度。将企业的安全生产分级评价结果,作为信用评级的重要考核依据;对发生重特大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次以上较大事故的,一年内严格限制新增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等,并作为银行贷款的重要参考依据。(省安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质监局、省煤炭局、民航山东安全监管局、山东银监局、山东证监局、山东煤监局分工负责)
(九)严格执行现场紧急撤人避险制度。严格执行客滚船舶“逢七不开”、矿山企业“逢大暴雨天气停产撤人”和“矿山调度室10项授权和3分钟通知到井下”的规定。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有在遇到险情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省安监局、省煤炭局、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人防办、山东煤监局、山东海事局分工负责)
(十)严格执行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制度。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修订情况,修订我省配套办法,确保从2011年1月1日起,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标准按不低于全国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法制办牵头,省财政厅、省安监局配合)
(十一)严格执行企业负责人职业资格否决制度。对重大、特别重大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厂长、经理、矿长。对较大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5年内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厂长、经理、矿长。(省安监局、省监察厅、省总工会、省国资委、省煤炭局、山东煤监局及有关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十二)严格执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强制推行制度。
1.煤矿、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烟花爆竹机械化生产系统要在2年之内完成。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逾期未安装的,要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省安监局、省煤炭局、山东煤监局牵头负责,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黄金公司、省冶金公司等配合)
2.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物品的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要在2年内完成。(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牵头,省质监局、省旅游局、省安监局配合)
(十三)严格执行高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核准制度。要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要求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严把安全准入关。各行业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要根据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加快制定修订生产、安全技术标准,制定和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对实施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危险性作业要制定落实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十四)严格执行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切实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因安全生产技术问题不解决产生重大隐患的,要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给予处罚;发生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要加强地下矿山设备安全管理,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矿井输电线路通过易燃可燃材料部位时,必须有安全可靠的防护装置,电缆吊挂必须平直、牢固,接头严密。凡是发现设备安全管理不到位,检查、维护、更新不及时的,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省安监局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十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核准审批制度。
1.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未做到同时设计的一律不予审批,未做到同时施工的责令立即停止施工,未同时投入使用的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2.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存在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的,立即依法停工停产整顿,并追究项目业主、承包方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管等各方责任。(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十六)严格执行化工企业试生产方案备案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和《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十个严禁》,严格执行试生产方案备案制度,接到企业备案申请后,安全监管人员必须进行现场审查,凡是不符合规定要求、不具备试车条件的,一律不允许试车。(省安监局负责)
(十七)严格落实外包工程等安全管理制度。凡是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单位,应当履行安全生产协调、管理职责,并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事项。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未对承包(承租)单位履行安全生产协调、管理职责,发生事故的,追究发包或者出租单位的相应责任。(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安监局、省水利厅、省煤炭局、济南铁路局、山东电监办、山东煤监局等部门分工负责)
(十八)严格执行城区地面挖掘安全确认制度。施工企业在挖掘地面前,要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全面摸清项目涉及区域地下管道的分布和走向,制定可靠的保护措施,并严格按照安全施工要求进行作业,严禁在不明情况下,进行地面开挖作业。管道业主单位要对地下管道情况进行现场交底,并作出明确的标识,必要时在作业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确保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
(十九)严格落实应急救援演练制度。每年汛期前,所有煤矿和地下非煤矿山都要组织开展一次停产撤人演练活动,其他高危企业、高层建筑和地下商场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应急救援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组织指挥体系。(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三、严格监督管理,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职责
(一)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划发展制度。
1.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同步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和专项规划。(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安监局及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
2.加快产业重组步伐,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对相关高危行业企业重组力度,进一步整合或淘汰浪费资源、安全保障低的落后产能,提高安全基础保障能力。(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安监局、省质监局、省国土资源厅、省煤炭局、山东煤监局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
(二)严格执行强制淘汰落后技术产品制度。
1.对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积极提出政策性建议,争取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予以强制性淘汰。(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科技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煤炭局、山东煤监局配合)
2.各级政府要支持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改造和搬迁项目,对存在落后技术装备、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公布,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省安监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质监局及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三)严格执行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实行下达整改指令和逐级挂牌督办制度,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对事故查处实行层层挂牌督办,较大事故查处由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挂牌督办,并实行严格的备案制度。(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牵头,省监察厅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四)严格执行安全目标考核和通报制度。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和承诺责任书,把全年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单位。各级政府每季度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和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严格控制事故指标。每季度通报一次事故控制指标情况,年终进行严格考核,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牵头,省监察厅、省财政厅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五)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县(处)级“一岗双责”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后果严重的,要按规定追究市(厅)级“一岗双责”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省安监局、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总工会、省检察院、山东煤监局等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增强安全生产监管保障能力
(一)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建设。
1.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队伍建设。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市、区)和乡镇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强化基层安监站(办、所)和执法中队的监管执法能力,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管和技术指导。(省安监局、省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及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2.企业必须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大型企业集团积极推行安全总监制度,强化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二)加强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完善具有独立性的安全生产评价、宣传教育、安全培训、检测检验等服务性机构。(省安监局、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民政厅、省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质监局分工负责)
2.专业服务机构对相关评价、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对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的,要依法依规从严追究相关人员和机构的法律责任,并降低或取消相关资质。(省安监局牵头,省监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三)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在抓好13个省级区域性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的基础上,各市、县(市、区)要针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和重大危险源,建立专业性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要建立省、市、县(市、区)和重点企业互联互通的应急救援指挥网络。(省安监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省国资委、省煤炭局、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海事局、山东煤监局等部门分工负责)
(四)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做到技术装备达标、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凡是没有达到基本安全要求的,要暂扣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企业限期改进,使其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和条件。(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1.积极创建“安全社区”和“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进一步营造加强安全生产的社会舆论环境。(省安监局牵头,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省民政厅、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等部门分工负责)
2.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制作发放安全生产宣传光盘、教育读本等,普及安全生产常识,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六)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示范单位建设。坚持评选表彰“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县”、“安全示范社区”、“安全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企业”,通过创建先进单位,示范带动,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同时,认真总结基层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生产的做法,推广典型经验,把好的做法形成制度,建立起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牵头,省财政厅及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配合)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定期分析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抓好各自分管工作的安全生产,并严格落实下矿井、进车间、登渔船检查制度,市级领导干部每两个月一次,县级领导干部每月一次。(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负责)
(二)加强综合监管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管,发挥安委会办公室平台推动作用,全面落实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分工负责)
(三)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网格化监管要求,对当地企业包括中央驻鲁企业、省属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省安监局、省国资委牵头,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四)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追究。在所辖区域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发现的非法生产企业(单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处,致使非法生产企业(单位)存在的,对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相关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省监察厅、省安监局牵头,省公安厅、省总工会、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煤监局及各有关行业主管、监管部门配合)
(五)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1.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职工监督举报各类安全隐患,对举报者予以奖励。(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财政厅、省安监局分工负责)
2.有关部门和地方要进一步畅通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的公开监督。(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分工负责)
3.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舆论反映的客观问题要深查原因,切实整改。(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省广电局、省安监局分工负责,各新闻单位配合)
第四篇:贯彻落实一号文件汇报材料
镇水字(2011)号
镇巴县水利局
关于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报告
市水利局:
今年以来,按照省市《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通知》及6.24参加全省水利系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视频会议精神,我县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扎实部署,结合实际开展了学习贯彻活动,抢抓机遇推动全县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学习贯彻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县各级认真开展了学习活动。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县委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就全县学习贯彻一号文件精神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成立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工部、水利局负责人为副组长、农业局、林业局、交通局负责人为成员宣讲一号文件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学习贯彻的通知。县委、政府班子带头学习,县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县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学习,研究部署了学习贯彻意见,县委政府以镇发[2011]10号下发了《关于贯
彻中省市精神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于4月28日召开全县水利工作专题会议,对今年及后期水利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要求全县各级要把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全县各级各部门结合春训和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中央一号文件达80多次,各乡镇开展学习一号文件达30多场次,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讲政策送温暖促和谐活动开展宣讲中央一号文件达110场次,发放一号文件学习宣讲读本2500多本,参与听讲群众18000多人。我县采取了集中学习、专题辅导、调研讨论、开展宣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使干部职工真正学懂精神和掌握政策,群众深入了解,人人皆知,为全县水利发展改革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二、把握重点,掌握精髓,全县水利干部职工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活动。为确保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水利局成立了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领导小组,把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纳入“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学习方案,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具体措施,要求全体水利干部职工要结合工作深刻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内涵,把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作为工作动力,采取个人自学、集中辅导、讨论交流、深入基层调研等多种灵活形式,对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全文学习,并就一号文件出台背景、内容、撑握的重点等问题进行了解读和安排部署,围绕重点深入学、紧扣一点反复学、开拓视
野广泛学的要求,全面系统地深入学习、深刻理解,系统把握中央一号文件的大政方针和精神实质,人人结合岗位职责撰写心得体会和工作设想。结合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十二五”及2011年水利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扎实部署。为创造良好的水利发展改革氛围,根据水利工作有关法律法规,结全我县实际,编发了《水利法规知识读本》宣传小册。今年是全省“水利工作”年,局领导在学习会议上要求各单位、各科室全体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水利发展改革大局,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紧紧围绕全县水利建设任务,力争做到十个更加,即2011年的水利工作思路更加廓清、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到位、管理更加优化、重点更加突出、效率更加提高、作风更加夯实、责任更加落实、形象更加提升、群众更加满意。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明确目标任务,采取强有力措施,创佳绩、争上进、比奉献,要超前谋划,提前安排,科学论证规划今后几年的重点水利工程和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快各项水利工程进度,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坚决打好水利建设攻坚战,为“十二五”起好步、开好局,为全县水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合学习,重点推进,促进全县水利事业加快发展。在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同时,进一步修定完善了我县“十二五”期水利事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今年水利重点工作。今
年以来,新建农村饮水工程完成投资515万元,建成26处,有效解决1.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水保生态建设,实施好“丹治”工程,完成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0亩,新修整修堤防8500余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23平方公里;建成退耕还林口粮建设基本口粮田5010亩;完成县域内供水管网的改造10.58公里;在汛期前,为198个村安装预警广播、雨量监测设备,确保安全度汛;加快小河水电站建设,完成投资800万元的回龙湾水电站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田坝电站顺利开工建设,目前完成隧道开挖200米,导流洞155米,进厂的道路建设及土地征用等准备工作,做好徐家河流域、界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前期工作。全县组织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修复水毁农田3000余亩、灌溉设施修复9000米;测设了永乐等人饮工程和碾子镇提防工程,启动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及罗家河重点河道治理工程,两处“丹治”二期水土保持工程扎实推进,开展第一次水利普查培训,河道渔业管理扎实有效推进,全县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即将开工,将有利促进全县水利快速发展。
我县水利系统将按照视频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一号文件六个方面的重点,全力抓好七个方面水利重点工作,采取五个“加大”的措施,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指导和推动全县水利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和大发展。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鲁价费发2006-89号文件
山东省物价局关于消防安全评价费及电气设施消
防安全检测费收费标准转为正式标准的批复
鲁价费发〔2006〕89号
省公安厅消防局:
你局《关于将消防安全评价收费标准和电气设施消防安全检测费收费标准转为正式标准的请示》(鲁公消〔2006〕62号)收悉。
根据《关于消防安全评价费及电气设施消防安全检测费收费标准的批复》(鲁价费发〔2005〕56号)的有关规定,消防安全评价费和电气设施消防安全检测费收费标准试行期满,同意将《山东省消防安全评价收费标准》(附件一)和《山东省电气设施消防安全检测收费标准》(附件二)转为正式收费标准。火灾危险评价和火灾隐患的评估认定参照附件一收费标准执行,评价人日数最高不超过5个。
本标准为全省最高标准。接收委托的中介服务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超过本标准的范围内与委托方协商确定具体收费标准。必须坚持申请单位自愿以及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不得强制服务、强制收费。
消防安全评价收费和电气设施消防安全检测收费属于中介服务收费。收费单位按规定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使用税务票据,依法纳税并公示收费标准。
本规定自二OO六年四月六日起执行。
附件二
山东省电气设施消防安全检测收费标准
电气设施消防安全检测服务费按实际检测场所的建筑面积收取。收费标准为:
一、歌舞厅、卡拉OK厅、夜总会、茶馆(含咖啡厅、棋社等休闲场所)、网吧、桑那浴等高档洗浴场所等场所,1.8元/平方米;
二、宾馆、饭店、商场、影剧院、健身房、保龄球馆、高层综合楼、写字楼、通信枢纽、广播电视楼及铁路、港航调度中心等场所,1.5元/平方米;
三、幼儿园所、老年公寓、福利院等场所,0.8元/平方米;
四、其他场所,1元/平方米;
五、每次检测(按合同规定)收费金额低于200元时,按200元收费; 六、一个月内整改对不合格项复检的,不收费; 三个月内整改复检的,按上述标准的30%收费,复检收费仅限一次。山东省消防安全评价收费标准
一、评价收费标准
序号 单位类型 收费标准 备注 危险化学品及其他甲乙类生产、储存、销售企业 1800元×人日数 按规定的评价人日数执行 2 公众聚集场所,广播电视、电信,电力企业 1800元×人日数 按规定的评价人日数执行 3 中、小学校、幼儿园、养老院 1000元×人日数 按规定的评价人日数执行 4 其他机关、团体、事业、企业单位 1300元×人日数 按规定的评价人日数执行
二、消防安全评价所需人日数
评价人日
雇员人数 评价人日数
首次安全评价 监督评价 复评
总计 现场 办公室 总计 总计 1-10 2 1.8 0.2 1 2 11-25 3 2.7 0.3 1 2 26-45 4 3.6 0.4 1.5 3 46-65 5 4.5 0.5 2 3.5 66-85 6 5.4 0.6 2 4 86-125 7 6.3 0.7 2.5 5 126-175 8 7.2 0.8 3 5.5 176-275 9 8.1 0.9 3 6 276-425 10 9 1 3.5 7 426-625 11 9.9 1.1 4 7.5 626-875 12 10.8 1.2 4 8 876-1175 13 11.7 1.3 4.5 9 1176-1550 14 12.6 1.4 5 9.5 1551-2025 15 13.5 1.5 5 10 2026-2675 16 14.4 1.6 5.5 11 2676-3450 17 15.3 1.7 6 11.5 3451-4350 18 16.2 1.8 6 12 4351-5450 19 17.1 1.9 6.5 1 3 5451-6800 20 18 2 7 13.5 6801-8500 21 18.9 2.1 7 14 8501-10700 22 19.8 2.2 7.5 15 〉10700 依次类推
初评人天的1/3 初评人天的2/3 注:
1、“雇员”指其工作活动维持着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所描述的评价范围的所有人员,即单位所有员工(含临时工);学校指所有教职员工。
2、监督评价的总时间约是初评时间的1/3;复评的时间约是初评时间的2/3。
3、评价时间以0.5为单位取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