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助推法治中国建设5500
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助推法治中国建设
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建设法治中国,其要求为: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其中依法行政是关键因素。国家行政机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非常大,并且与公民生活现状休戚相关,因而权力大、机构多、人数众成为其基本具有的特点。行政机关能否依法办事,对公民也起到了榜样性的作用。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规,百分之八十均须行政机关执行。因此,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决定我国能否顺利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键词:严格依法;法律、法规;依法行政;法治中国建设
从依法行政在法治国家建设以及政府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可诠释其对建成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认识与意义。小康社会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和谐社会,法治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途径和方式从事活动,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该方面的重视。
1、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
1.1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种法律,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法律与人民意志的统一。从而把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发展,也是党更加成熟的表现。
1.2 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社会主义法制将人民的民主权利以及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结构、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用系统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来,并确保其实施[1]。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受破坏和损害,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以实现,保证全国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事业的权利,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实行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民主,既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有序进行。
1.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均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也需要按国与国之间约定的法则和国际惯例办事。实行依法治国,则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2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
2.1法治原则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则在于行政机关能否做到依法行政。从法治原则的角度而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依法治国的核心应该是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2]。在这三者之中,依法立法是基础,独立司法是保障,依法行政才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据统计,改革开放2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80多部法律,国务院制定了700多部行政法规,地方政权机关制定了4000多部地方性法规,其中大约有80%的法律法规要由行政机关去贯彻落实。于2012年12月4号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颁布施行30 周年纪念大会中指出:“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公民及部分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较弱,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加以解决。因此,依法治国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决于能否依法行
政。必须加强依法行政的法制建设,使各级领导干部在日常公共事务中严格做到依法办事,做到政令畅通,执法如山,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2.2权力制约
从权力制约的角度而言,依法行政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所在。法治的核心是有效地约束公共权力。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依法治权,治权的重点又在于治行政权力,确保依法行政。依法制约国家机关的权力,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既是现代法治的宗旨,也是依法治国的价值取向。宪法赋予国家行政机关极其广泛的权力范围,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角落。行政权是国家权力中最为活跃的权力,行政权最易膨胀,其需要自由但也容易无度,最需要控制但最难以控制。这种无所不在的公共权力必然需要依法制约,也最需要公众监督。行政权力也很难制约,行政权与立法权和司法权不同,可以为被管理者设定义务,可以独立实施行政处罚,在管理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如何实现依法行政,应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2.3民主政治建设目标
从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来看,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只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公民依法尽义务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法律法规能够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得到普遍切实的遵守,才能实现依法治国。目前,随着我国人口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的提升,社会力量这随之增大,大多数人意识到行政权力对公民自身权力的利弊。例如,行政诉讼法把法院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称为“合法性审查”,也就是把行政机关看成是执法机关,要求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合法。合法的条件是:证据确凿,即以事实为根据;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即以法律为准绳;并且必须符合法定程序。这就与司法机关在性质上一致。由此提出依法行政,反映了人们对行政机关法律性质的认识逐步深化,可见,如何将依法行政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称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关键问题。而要解决该问题,关键还在于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所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其反映了社会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历史进程。不奉行法治原则,谈不上依法行政。人治与主观随意性相联系,权力的行使由个人意志决定;依法行政与法治相联系,权力的行使以人民制定的法律为依据和评判标准。依法行政原则的确立,对于我国这样缺乏法制传统的国家,更加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当前推进依法治国难点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必须要切实贯彻依法行政。法治的本来含义是指“法的统治”,即法居于国家与社会的统治地位,在真正的法治社会中,国家机构本身也受法的统治,即受法的制约和监督,只有在政府的行政权力受到法的严格制约情况下,才意味着法治的真正建立和完善。在实践中通常流行的所谓“权大于法”,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行政权力大于法律、行政权力不受法律的制约,这显然是与法治的原则背道而驰[3]。
2.1职权行使不完善
从实践看,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行政机关。行政权力行使的特点之一是首长负责制,是命令和服从。同时,行政事务的繁杂性和紧迫性,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强调办事速度,强调行政效率,并给予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以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行政方式上的这些特殊性,使人们习惯于按个人的意志行事,忽视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与其他国家机关相比,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方面,自然会增加不利因素。因此,很多国家都制定了行政程序法,力图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时提供基本的行为规则,使行政机关与法院一样均受程序约束,以保障依法行政。只有在政府的行政权力受到法的严格制约的情况下,才意味着法治的真正建立和完善。
2.2法律执行难度大
一方面,由于行政部门是主要的执法机构,法律赋予公民、法人的权利能否得到实现,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而颁行的禁止性规定能否得到遵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机关的执法行为。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行为的制止有赖于行政机关采取措施。如果行政机关勤政廉政、严格执法,自然会为全社会形成表率,法治的实现也就顺理成章。有些法律明明是这么规定,现实却
没有办法执行下去,主要是因为政府机关不严格执法,甚至循私舞弊、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欺压百姓,视法律为废纸,法的秩序也就荡然无存[4]。在此情况下,也根本不可能要求公民守法。另一方面,行政机关握有强大的行政权力,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具有官本位思想传统的社会,崇尚权力比限制权力的观念在社会中更为流行。如果行政机关不能严格遵守法律,则其行政权力将很难受到限制,而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实践中出现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滥用权力等现象,都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难以保障严肃执行造成。
3.3行政权力过大
我国长期以来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很少从依法行政的角度提出要求;而是把“依法”看成仅仅是司法机关的事。我们一直把公、检、法称为执法机关,只有执行刑事法律才是执法,才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并不把行政机关也看成是执法机关。尤其应该看到,行政机关在发挥其行政职能时,与公民、法人之间常常要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此种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依法治国需要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最重要的内容。法治意味着法律的普遍适用和至高无上;法律平等地约束社会一切成员的法治原则,必须经由公正的司法活动贯彻实施。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权力机关的意志主要通过其所制定的法律表达出来,因此,行政权力管理范围大于司法权力,司法权力无法与之抗衡,因此导致行政权力过大。行政机关发布行政命令、制订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解释行政法规等,都被认为是行政权的行使,而作为被管理者的公民、法人必须遵从。至于这些抽象的行政行为是否合理、合法,极少有人提出疑问。把行政机关列为执法机关,称为行政执法,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行政诉讼法颁行以后的事。但至今仍有人只把部分行政机关称为执法机关,而将相当一部分行政机关排除在外。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此以前就不存在行政执法,而是说,人们尚未将实际存在的作出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机关,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和要求,恢复其执法机关的地位。认识上的这种偏颇,自然也将增加依法行政的难度。
4继续推进依法行政的策略
如何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六个方面:提高能力是前提,转变职能是基础,科学决策是关键,规范执法是核心,制度建设是重点,加强监督是保障[5]。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核心在落实,最重要的是要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有个过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完善政府职能
组织结构决定政府的机构、职责、编制等行政资源的配置形式、相互关系及运行效率。针对当前政府结构中存在的职能交叉、权责脱离等问题,应简化职能部门,优化机构设置,改变管理过散、分工过细的机构,整合调整职责交叉重复、长期难以协调解决的机构;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和责任,理顺上级部门、垂直管理机构与下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关系,强化各部分之间的制约协调关系。
4.2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地方的关系,明确政府职能边界
从政府与市场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的决定性作用,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减少行业进入的前置性审批,加强质量、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一线监管。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在目前民政部门、主管部门双重管理体制下,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渐渐成了与主管部门“合署办公” 的半官方机构,行政部门权利外延的“二政府” “养老院”等问题,将行业协会这类社会组织从行政部门完全剥离出来,加快实施政社分离。从政府治理向政府管理转变,以向社会购买服务、加强监管和引导、建立完善适合公众参与的制度性框架等方式,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4.3完善监督体系。
建立人民银行、统计部门、审计部门向全国人大定期汇报制度,凡不涉及国家安全的统计数据及计算方法,应及时公开;在公务人员的监督方面,要提高政府运行的透明度,扩大各级政府在三公经费、转移支付等领域的公开内容,详细公布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计
算方法。完善相关的司法保证制度,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行政诉讼手段,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选取“民告官” 典型判例,进行适当宣传; 鼓励公益诉讼,允许集体诉讼,以减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5结语
庞大的行政执法队伍,在法律意识方面的水平和修养极为参差不齐;从而实现所有的行政领导均树立起在作出重大决策和决定以前,都问一问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使广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明白作出任何一项涉及公民权益的规定和具体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依据等等,这决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更何况许多行政行为与金钱利益直接关联。也许这需要一整个历史时期,有赖于各项制度的完善和强有力的法制教育。为实现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参考文献:
[1]殷啸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1(1):12-13.[2] 徐汉明,林必恒,张孜仪.论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的科学构建[J].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4,8(3):32-33.[3]李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努力建设法治中国[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3,3(5):16-18.[4]张双刀.依法行政看重庆[J].公民导刊, 2014,5(1):74-76.[5] 单一良,姚炎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确保法律正确实施[J].21世纪, 2013,12(1):121-124.[6] 王发棠,张锡恩.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性飞跃[J].东岳论丛, 2014,12(1):121-124.
第二篇: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中国下
本次考试结束啦,您在此次考试客观题得分为
您通过考试!
90.0 分!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从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中来。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劳动教养制度面临法律障碍,需要改革。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4.行政权力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现行行政执法体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责任上移,以确保权责一致。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6.不实施的宪法是没有权威的。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我国《刑法》尚未确定无罪推定原则。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8.《立法法》规定,所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处罚和强制性措施都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来规定。
A.正确
B.错误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法治中国建设主要是法治部门的建设。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0.在现有制度下,乡村和街道办事处拥有部分执法权。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第二部分;单选题
1.改革司法管理体制,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实现()。
A.地方管理
B.内部管理
C.统一管理
D.政府管理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2.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主体责任。
A.政府
B.纪委
正确 √
正确 √
C.党委
D.宣传部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3.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必须构建()、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A.依法行政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决策科学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4.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
A.学习观念
B.法治观念
C.教育观念
D.纪律观念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5.20世纪90年代,我国执法机关经费实行()。
A.国家拨款
B.单位自筹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C.部分国家拨款,部分单位自筹
D.地方拨款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6.行政执法与()存在衔接问题。
A.司法
B.法律监督
C.刑事执法
D.审查机制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7.()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依法治国
C.以德治国
D.科学发展观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8.法律的权威来自于()。
A.权力
B.公平
C.正义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D.法律的实施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9.综合执法中的大综合是()的执法权合并,进行综合执法。
A.不同执法部门
B.一个部门内部
C.大部门
D.一个部门不同环节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行政执法体系纵向关系体系存在的问题是()。
A.综合执法体制不合理
B.大部门执法体制不合理
C.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执法体制不合理
D.权力在上级,责任在下级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11.文化综合执法是()。
A.大综合执法体制
B.大部门执法
C.小综合执法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D.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执法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2.()年颁布了《立法法》,规定了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处罚应有法律规定。
A.2010
B.2009
C.2008
D.2000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13.劳动教养制度是()规定的。
A.法律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4.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执法体制是()的结合。
A.部门
B.机制
C.体制
D.权力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15.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
A.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
B.健全法官、检察官招录制度
C.整合执法主体
D.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6.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法治政府与()并列提出。
A.高效政府
B.廉洁政府
C.服务型政府
D.阳光政府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7.我国现在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A.有法必依
B.执法必严
C.有法可依
D.违法必究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8.在党风建设中,要更好地发挥()的作用。
A.党内监督
B.制度监督
C.群众监督
D.行政监督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9.农业部所实行的部门执法是()。
A.大综合执法体制
B.大部门执法
C.小综合执法
D.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执法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0.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要建立()。
A.法律顾问制度
B.法律监督机制
C.问责机制
D.违法必究机制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1.法治政府建设要落实()制度。
A.重大决策听证
B.重要事项公示
C.重点工作通报
D.政府信息查询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2.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的行政执法体制。
A.权责统一
B.权威高效
C.公正
D.公平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3.行政执法体制之间存在冲突,如()之间的权限交叉现象十分多见。
A.城市规划局与城管局
B.工商局与城管局
C.卫生局与教育局
D.地税局与工商局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4.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的执法体系。
A.规范
B.严格
C.文明
D.公正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5.()、()和()是有机统一的。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做主
C.法治中国建设
D.依法治国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D
答案分析:
6.维护宪法权威,建立健全全社会()宪法法律的制度。
A.忠于
B.遵守
C.维护
D.运用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答案分析:
7.国家赔偿分为()。
A.行政赔偿
B.民事赔偿
C.刑事赔偿
D.司法赔偿
您的答案:AC
正确答案:AC
答案分析:
8.冤假错案的产生是在司法过程中对()原则落实不到位的产物。
A.罪刑法定
B.疑罪从无
C.无罪推定
D.疑罪从轻
您的答案:BC
正确答案:BC
答案分析:
9.法治政府集()于一身。
A.阳光政府
B.责任政府
C.有限政府
D.诚信政府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10.深化改革,为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要()。
A.把国家的各项事业和工作都纳入法治化轨道
B.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C.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D.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重在实施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正确 √
第三篇: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保驾护航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中国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重要目标,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法治中国对于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助推改革走向深入,保障改革平稳进行具有十分重大且深远的意义。本文从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发展以及如何依法治国等方面进行了部分讨论。
关键字:法治中国,深化改革,法制建设,三中全会
北京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4级学年论文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中国是2013年1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中做出的重要指示中首次提出的一个法治建设新目标。“法治中国”是自党的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方略的升级版;是将法治的共性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综合体。“法治中国”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方向和道路,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欧美等现代化国家法治等比较完善,而在我国由于建国时短且部分历史原因,导致在改革开放后才正式提出依法治国的战略。随着国家经济和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因为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才能维护国家稳定以及人民的安居乐业。
实行依法治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的目标,但市场经济绝不仅仅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它是一整套经济运行的理念和模式,属于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因此必然要求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其需要,健全的法制正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上层建筑中的核心部分。
实行依法治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建设精神文明、两手抓成为党中央一再强调的工作重点。但是这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成效不彰也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就在于法制建设的不力。搞精神文明的一种常规作法是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号召广大人民学习。然而,在一个贪污腐化者、坑蒙拐骗者弹冠相庆,诚实守法者吃亏上当的社会中,模范人物有多大感召力令人怀疑。事实上,在一个基本法律规范都得不到尊重的时代,让人们去学习先进模范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想要搞好精神文明,必须先下大力气搞好法制建设。
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稳定,社会长治久安的要求。依法治国就是指按一套相对固定的原则规范来管理国家,从而使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得以在比较稳定的基础上运行而不致有太大的动荡。作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法律以及与其相关的法制体系与军队、警察一样是保证社会正常稳定运行的基本机制。而这种机制对于转轨时期的中国显得尤其重要。中国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化的巨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利益结构的变迁、国家控制力的减弱,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新贫与新富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甚至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贪污腐败、黑社会等丑恶现象层出不穷。不仅如此,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也日益激烈和具体化,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则因此变得难以预测。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对秩序的呼唤理应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而在秩序的建立和维护中,法制无疑是唱主角的。
二、依法治国战略的发展
中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为了体现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2
北京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4级学年论文
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改变了以往放在“国家机构”之后的惯例。虽然只是次序的调整,但它反映了法治国家一个基本原则——公民权利优于国家机构的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前提,国家机构是用来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的工具。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还特别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将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对“法治”的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合乎逻辑地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正是中央对这一问题长期思索的结果,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需要: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
201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决定》在10月23号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通过。10月23号,全会闭幕当天已经发布了一个全会公报,与之相比,公报是关于依法治国的大纲和精神要旨的阐述,《决定》则是一部更全面、具体、更有针对性的依法治国路径图。
三、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坚持以法治为最可靠保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及扩大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以法治为最根本手段和最可靠保障。法治中国是十八大报告所阐述的“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的升级版。在当下中国,法治是提高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可靠教材,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唯一途径,是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根本保障。
法治中国必须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法治成为国民的信仰。法治本质上是规则之治,宪法和法律是一国的根本规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立国宪章,国之根本法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根据宪法所制定的各种基本法律是国家这一共同体的基本规范准则。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亦具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性。只有牢固确立和尊崇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才能在国家树立一个最高的是非判断标准,才能建立稳定可靠的制度预期,才能引导国民遵守规则、信仰法治。
法治中国必须规范公权力运行,保障私权利实现。制约和规范公权力运行,保障和实现私权利价值是现代法治的两大使命。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权力由法律所授予,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行。应将权力关进法律化的制度之笼,坚持用法律化的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通过法治化的途径监督权力,让权力在法制的轨道内运行。公权力具有天然的侵犯私权利的属性,制约和规范公权力运行的目的,在于保障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私权,否则公权力的存在将毫无意义。
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严格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必须通过一个法治的政府才能实现,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依法行政是规范公权力运行,保障私权利实现的首要保障。当前社会矛盾多发,信访不断,多与依法行政不到位有关。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最大程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依法行政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不管何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方式,包括新型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机制,皆代表国家对社会管理的方法或者态度,都涉及到公权力的运用,因此必须坚持依法而为;未得到法律授权的任何公权力运用都是非法的,3
北京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4级学年论文
“花钱买平安”、“摆得平就是水平”都是非法治的权宜之计,应予以坚决摒弃。
法治中国必须强化司法权威,保障司法独立。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维护人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是公平正义实现的最后一道关卡。当民众普遍感到公平正义难以获得的时候,将导致社会不稳。理想的法治状态下,一切纠纷皆可通过司法获得解决,民众能够从司法获得最后的公平正义。司法要承担守护民众公平正义的使命,要求司法必须有权威,强化司法权威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司法权威来源于独立和公正,应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下大力气根除制约司法权依法独立运行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司法权依法独立运行与坚持党的领导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就是对党和人民意志的最好贯彻和落实。目前存在诸多如“信访不信法”等消减司法权威的不利因素,亟需得到纠正。
现今,我们正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这是巨大挑战,更是推动中国继续美好前行的重大战略机遇。当前形势和任务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改革总体推进方略。法治中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支撑,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应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北京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4级学年论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N].人民日报,2013.[2]李清伟.通过改革迈向法治中国[J].环球法律评论,2014,(1):19-22.[3]王紫零.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开启法治中国新征程[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4,(1):31-34.[4]姚忠伟.中国梦的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法治中国的论述与解读[J].山东青年,2014,(3):153-153,154.[5]邱成梁.法治中国与改革共识的法治进路[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4):79-83.[6]李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3):37-45.5
第四篇:如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如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2014-11-24 15:07 8062ubky | 分类:时事政治 | 浏览3550次 分享到:
2014-11-24 15:27
知识大富翁,挑战赢iPhone!
提问者采纳
热心网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以学习和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
第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决定》指出,各级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进一步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依法行政的本质是职权法定,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职能。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必须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确保法律、行政法规有效执行;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部门职责履行、重点工作推进以及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考核评估,加强行政问责,健全纠错制度,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使职权法定、边界清晰、主体明确、运行公开。
第二,不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决定》指出,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一是要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健全决策透明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实行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和水平;二是要重视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监督作用,积极发挥审查把关监督作用,积极发挥参谋助手法律顾问作用,积极发挥政府重大法律事务审查把关作用,为政府依法决策提供支持;三是建立督查机制,健全责任倒查机制,既要按照责任、标准和期限的要求,保证各项决策的落实,又要对未按要求贯彻落实政府决定及决策,进行追责,予以行政问责,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执行力。
第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决定》指出,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完善行政执法体制,以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为目标;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制定具体执法细则,规范裁量标准和操作流程;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以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为路径,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保证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逐步推行行政执法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合理设计考核指标体系。
第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决定》指出,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加强党内的监督,健全党内的各种监督措施,包括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廉政档案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提高权力监督机构的地位,重点确立人大法制监督的核心,突出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部门和履行司法监督职能的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加强行政监控整体效能,构建严密完备的权力监控网络机制。
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王诚安
分享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并从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等6个方面提出重要任务和具体举措。深刻领会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任务,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意义。
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目标凝聚力量,目标指明方向。适应中国社会的新常态,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部署,对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落实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的要求,建设法治政府成为一项重点任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这一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的确立,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政府行政机关的根本要求,反映了现代政府的主要特征,规划了建设法治政府的正确轨道。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又要提高行政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证政府工作在法制轨道上高效率地运行,推进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法治政府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政府是执法主体,对执法领域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压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老百姓深恶痛绝,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把党中央的重大部署真正落实到政府行政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从根本上转变那些已经不能适应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要求的传统观念、工作习惯、工作方法。《决定》提出,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规定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因此,必须依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决定》提出,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这些有力举措,要求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带头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切实领导、督促、支持本地方、本部门严格依法办事。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公正执法是法治社会的核心理念,文明执法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决定》提出,要推进综合执法,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在实践中,就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梳理各部门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现在时有发生的暴力执法、钓鱼执法之类的现象,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破坏了干群、党群关系,引起群众不满。因此,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用法治引领改革发展破障闯关、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就是要做到执法理念文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思想;就是要执法制度文明,各项执法制度体现社会的文明、进步的客观需要,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要求;就是要执法行为文明,执法的方式方法和过程,符合法定要求,举止文明,态度公允,用语规范;就是要执法形象文明,执法者要仪容整洁,待人和蔼,执法威严,有礼有节。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共产党人坚守为民、务实、清廉的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为了防止和杜绝权力的腐败和蜕变,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权力。《决定》提出,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贯彻落实这些重要举措,就要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府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彻底脱钩、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一系列加强廉政建设的具体要求,从源头上、制度上防止和消除腐败。任何行政执法机关都不得向下级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下达收费和罚款指标,都不得设“小金库”。近日,李克强尖锐指出:“有‘勤’无‘廉’,政失之于公,有‘廉’无‘勤’,政失之于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我们一些政府部门发生的腐败案件、窝案,基本都与审批有关,画个圈就给钱,几乎成了‘潜规则’!” 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源自法授。认真解决权力运行中的“潜规则”,才能用建设“廉价政府”(马克思)的实效,进一步取信于民。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是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基本保证和前提条件。这就要使政务公开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努力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畅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决定》总结我国多年来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强调指出: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这些措施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建设法治政府十分紧要。现在这方面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政务公开方面,有的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现象,有的公开内容不全面、程序不规范,有的不能妥善处理信息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政府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健全;政务服务方面,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服务中心运行缺乏明确规范,公开办理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等。高度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大推进政务公开力度,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政务服务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健全政务信息发布制度以及评议会、听证会等,以公开促进政务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保障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政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第五篇: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章新生
2005年第3期 ——民主法制
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实施纲要》总结了近年来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提出了“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地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推进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要以积极而认真的态度,切实贯彻落实好《实施纲要》,努力推进政府法制建设。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重大意义,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第一,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建设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各级地方政府作为执政机关,要按照《决定》精神,不断改进执政方式,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所要解决的,是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合法性操作问题;所要规范的,是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所要明确的,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责任。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就是为了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进而做到依法治“官”、依法治权。既防止行政权的缺失,保障政府有效实施行政管理,又防止行政权的滥用,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二,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建设法治政府,是适应改革开放新阶段的新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完备的法制来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以及利益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需要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和调整。特别是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也要求我们按照国际的通行规则办事。建设法治政府,要依法界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作为政府应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更好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三,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建设法治政府,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改进行政管理方式的基本途径。建设法治政府,要求各级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促进和增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建设和谐湖北,维护社会稳定。
二、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不断提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近年来,我省各级行政机关不断转变和更新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完善在行政过程中执行国家各项法律、地方各项法规、规定和相关制度的方式,加大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力度,依法行政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一)结合贯彻落实《实施纲要》,认真学习、积极宣传行政许可法,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与施行,是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2004年以来,我省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创新。各级政府部门纷纷举办讲座和培训班,开展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培训;积极组织新闻单位广泛宣传,效果明显。省政府对现行有效的12645件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保留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定的700项行政许可事项,同时将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及其实施主体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二)按照《实施纲要》要求,完善立法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省政府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湖北省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规定,从制度上健全立法工作程序。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工作中,我们扩大立法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公布法规规章草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我们还采取座谈会、研讨会、协调会、专家咨询论证会等形式,深入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断推进立法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提高立法质量。
(三)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促进政府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显著标志。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从体制上大胆革新。我省已在武汉、襄樊、宜昌、黄石等地,实行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改革,从体制上解决多头执法、执法缺位、执法机构膨胀等执法扰民问题,对全省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现在,又有10多个市县正在着手进行执法体制改革的准备工作。
针对过去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不落实的问题,我们探索建立把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挂钩的新制度,以增强各级领导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并即将出台《湖北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为规范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省政府制定了《湖北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已于2004年5月1日实施。《规定》明确规定,要建立报备登记、审查意见反馈、审查发现问题的处理等各项制度,积极督促各地各部门按要求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事前审查试点工作正在全省铺开。
(四)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依法防范和化解各种矛盾,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环节。行政复议是政府内部层级监督的重要法律制度。在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行政机关不合法、不适当的行政行为予以纠正,对合法的行政行为予以维持,并主动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既有效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又积极支持行政机关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执法水平。
三、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
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是一项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和《若干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努力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实施行政许可法。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行政机关不再通过行政管理方式解决问题。强化间接管理和事后监督,切实转变管理理念,转变政府职能。遵守信赖保护原则,维护政府信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
(二)努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行政机关制定各项制度,要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维护法制统一,遵循并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度内容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为此,要建立公开征求意见和听证制度、成本效益分析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争议协调制度、定期清理制度等。
(三)进一步理顺执法体制。要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清理和规范行政执法主体,明晰职责权限,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积极推进综合执法试点,继续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提高执法的整体水平。
(四)强化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完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不仅要纠正错案,而且要惩戒责任人。畅通行政争议的解决渠道,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信访事项。规范行政裁决制度,充分发挥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在解决民事纠纷中的作用,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解决纠纷方式。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舆论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认真实行行政复议制度,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
(五)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提高法律素养,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自觉运用法律观念来思考研究情况、分析问题,依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善于调解人民内部矛盾和处理其他社会矛盾,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政府法制机构一定要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依法行政方面当好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充分发挥作用。■
(作者系湖北省政府法制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