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西湖区侨资企业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对西湖区侨资企业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作者:来源:西湖区侨联日期:2008-11-1
2经过实地考察、座谈与问卷调查、走访相关部门,我们总结了西湖区侨资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对策意见。
一、西湖区侨资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西湖区现有侨资企业70多家,全部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注册成立的合资或独资企业,其中以合资居多。境外在西湖投资的华侨华人,大多来自美国、韩国、日本、香港及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产业涉及行业门类较多,既有生产性领域,也有高科技和服务型领域。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来说,广大侨资企业立足实际,着眼发展,服务社会,既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效益,为我区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增添了生机活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区的侨资企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西湖较好的区位优势,为侨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西湖区资源丰富,环境良好,人气、财气、秀气、灵气“四气兼备”;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四宜相容”;西湖、西溪、运河、钱塘江“四水共导”;西湖养眼、西溪养肾、西山养肺、西冷养心“四养同区”。近年来西湖区委、区政府又提出了“打造全国最美丽城区”的目标任务,努力实现“生态一流、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城乡统筹、全面协调,管理民主、文明礼义,生活安宁、社会和谐”的奋斗目标。同时,西湖区高等院校、高新企业和科研院所众多,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早推进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机制灵活;民营经济十分活跃,生态型农业发展良好。优质的投资环境为侨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得到广大侨资企业的广泛认同。
(二)西湖优质良好的服务环境,使侨企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近年来,西湖区各级党委和职能部门,认真覆行职责,积极为侨资企业提供了优良周到的高效服务。各级政府机关建立了“绿色通道”,在办理侨资企业项目确认、申报、审批、办证、领照、签证等各个环节流程中,限时办理或上门服务,同时规范办理手续,提供流程样本,注解所需报备材料及相关事宜,搞好跟踪服务,采取了 “一条龙服务”、“一门式”审批的做法。区侨联、区外经贸局、区招商局,注意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在引资引智、政策宣讲、为侨服务等重点工作上常抓不懈,积极为侨资企业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积极营造亲侨护侨为侨的社会氛围。所有这些都使多数侨资企业着眼于长远发展,在实现销售收入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增加投资,新上生产线和生产项目,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企业。如杭州友旺电子有限公司、杭州杭德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其发展状况都很不错。
(三)西湖区大部分侨企外向度高,出口创汇的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从调查情况看,由于侨资企业的营运资本中部分或全部来自海外华人华侨投资,与海外市场存有天然的联系渠道,这为侨资企业产品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侨资企业已成为我区出口创汇收入的主体之一。如澳籍华人姜辉先生独资创建哼哈口腔医院后,今年又在我市下沙买地80亩,与西班牙合作建造国内最大的心脏起博器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市场潜力大,科技水平高,无污染,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产品一经投入生产,出口创汇的竞争能力将十分明显。
(四)侨企诚信经营,社会信誉度高。据调查,侨商在海外一般都有自己发展很成功的企业,他们市场意识和法制观念强,经营管理理念先进,有成熟的市场网络。在西湖侨资企业中,自觉遵守国内法律,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注重环保,赢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五)侨企实现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近年来,侨企参与公益事业的事迹在西湖区不胜枚举,他们关心困难人员,资助失学儿童、捐助灾区人民、义务办班授课,大力倡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香港企业家查济民、刘璧如夫妇热爱祖国、热爱故乡,多次资助文教、科技、文化艺术等单位,一次出资2000万美元,赞助母校浙江大学创设“科技教育基金会”,被浙大授予查先生为荣誉博士学位。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西湖区广大侨资企业纷纷捐款达50多万元,并通过各种途径,扶贫帮困,弘扬美德,为营造文明之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二、侨资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使侨资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亏损。据调查,受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多数侨资企业产品成本上升,产量和出口量减少,企业效益下滑,部分侨资企业出现亏损,有的甚至破产倒闭。
(二)银行融资难制约了中小侨资企业的发展。受世界金融风暴影响,许多急需流动资金的侨资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比较困难。有的在办理了所有相关手续交到银行后,贷款审批仍然不过关,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只得停产。
(三)较小规模的侨资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从统计资料来看,批准设立的侨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涉及行业门类总体说都是传统的第二、三产领域,很少涉及高科技领域。由于投资规模较小,且以个人投资为主,因此抗风险能力就相对较弱。一些加工型的侨资企业,规模不大,生产设备简单,厂房简陋,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低,虽然生产的产品有市场,但缺乏竞争力,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三、思考与对策
(一)投资环境的优化仍是侨商关心的热点之一。从侨资企业反映的情况看,投资环境仍存有一定问题:一是政府某些部门工作缺位,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够强。二是融资困难。规模较小的侨资企业很难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影响企业的发展。三是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因此,政府应加强公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诚心诚意为侨商服务的意识;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道路、供水供电、社会治安环境等软硬件建设,为侨商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让侨商在西湖投资甘心、兴业放心、生活舒心。
(二)引导产品结构调整,加大高新技术的开发力度。总体上看,西湖区侨资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少,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加工企业多。因此,可以考虑设立财政科技发展基金和政府创新基金,大力扶植科技创新型企业,以鼓励更多的侨资企业开发能耗低、技术含
量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侨资企业自身也应增加对生产设备和工艺不断进行技术改造的投入,提升产品档次,创出自己的名牌。只有这样,侨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中心,扩大交流,吸引更多的侨商参与西湖的经济建设。综合分析全国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状况,不难发现,利用地域优势发展经济十分重要。广东经济发展得益于港澳,福建得益于台湾,辽宁、山东得益于韩国、日本,江苏则依托上海抓住了新加坡。西湖区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作为区侨联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招商思路,突出高科技和综合服务业、现代旅游等重点产业,突出对经济转型有重大意义的大项目,扩大对外联谊,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华人华侨来西湖投资兴业,实现侨资企业在服务经济发展上的新突破。
第二篇:对中国旅游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的一点思考
对中国旅游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的一点思考 徐卫萍江苏省扬州职业大学225000,对中国旅游及旅游企业现状的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政府在改 革开放以后为吸引外资,推动经济发展,采用 积极的扶持政策,各地的旅游资源相继得到了 开发,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比较广泛。旅游 业是社会经济发达的产物,社会和人民财富的 增加,意味着旅游事业大发展事机的到来,也 意味着更高品质旅游时代的到来。党的十六大 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 对旅游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发展前景。这里援引2000、2001年的统计数字,来说 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2000年我国各地接 待入境旅游者总人次数为3112.35万人次,同 比增长24.7%,其中外国人1467.99万人次,增 长22.3%;港澳同胞1128.26万人次,增长29.4%;台湾同胞516.10万人次,增长39.1%。2000 年,各地接待入境旅游者总人天数为7830.98万 人天,同比增长24.1%,其中外国人们54.51 万人天,增长24.9%;港澳同胞2217.39万人 天,增长28.9%;台湾同胞1259.08万人天,增 长37.0%。2001年,各地接待人境旅游者总人 次数为3416.02万人次,同比增长9.8%,其中 外国人1630.06万人次,增长11.0%;香港同胞 1098.88万人次,增长7.3%;澳门同胞115.47 力一人次,增长10.6%、台湾同胞571.61%万人 次,增长10.8%。我国接待的人境游客在以两 位数的幅度增长,在国内,旅游地人数以大基 数大幅度的增长。按照一般情况而言,大数目 的旅游人次必定会带来高的旅游收人。由于我 国的旅游人次在不断的以大幅度的增加,也就 是说旅游收人也在大规模的上升。
世界旅游组织曾经预测,到2020年,中国 将成为世界第一位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位的客 源国。
这样看来中国旅游业的春天即将到来,就 旅游业本身的发展而言可谓形势喜人。但我们 在高兴之余也应该看到目前的国内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旅游企业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形势并 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事实上他们在经营中还 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失误。
面对新形势,中国旅游企业集团面临的困 和问题主要是:全国统一的旅游大市场尚未 成,旅游企业集团的网络化发展举步维艰;旅 企业的政策环境、经营环境不尽如人意;人 资源开发及与此相关的投人、产出机制,激 机制还尚未成熟;参与国际化运营的核心竞 力还相当薄弱;市场竞争中企业行为还不够 范、诚信度不足、市场秩序不稳定等。同时,企业的集团化建设上,产品市场的扩张性限,要素市场的流动性限制,集团内部的制度 限制等也制约了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进程。这些综合因素都表明中国的旅游市场前景 好,中国旅游企业施展拳脚的空间很广阔,但 们必须首先对自己所处的境遇有一个清楚的 解,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旅游业的 展。
2,目前中国旅游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2.1,国际形势不容乐观。
按照我国政府人世的承诺,根据协议,不迟 2003年12月31日,外国企业在我国经营酒 店、餐馆等将不再受企业设立和控股约束;不 迟于2003年1月I日,允许外资控股旅行社;不迟于2005年J2月引日,允许外资独资设立 旅行社;不迟于2005年12月31日,取消对 合资旅行社不能建立分支机构的限制。换句话 说,一旦期限到来,国外的跨国旅游集团将携 巨资、先进的管理方法、经验和相关旅游资源 的优势大举进军中国旅游市场,形成国内市场 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国内化的严峻局面。也就是 说国际上的大型旅游企业将对国内旅游企业的 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他们一旦进入中国 市场,将会与中国的旅游企业争夺市场。失去 了国家的政策保护,中国旅游企业将面临严峻 考验,将会进人一个全方位的市场竞争阶段。更为伤脑筋的是外国旅游企业如果进人中
国,可能会以高薪从中资企业挖走人才,这样势必会导致中方大量人力资源的流失,造成企业 的内部瘫痪。国内最大的民营旅游企业春秋国 旅就曾经遭遇过这样尴尬的事情。1996年春秋 国旅与国外著名的罗森布卢斯合作。合作进人 到第二年,企业的赢收入由第一年的20多万增 加到了400万,合作事业正处于日上中,但 这时春秋国旅的骨干们却被人用高薪、留学等 优厚的条件给挖走了,使得原来愉快的合作只 好作罢。这应该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2.2,企业内部管理松散,竞争力较弱。2.2.1,资金短缺。中资旅游企业就实力而言 除国旅、中旅等老牌企业外,一般实力都有所欠缺,尤其是那些中小旅游企业更是资金缺乏,信誉度不高,他们由于资金薄弱,一般不会同时介人多重业务,这样就导致企业业务面狭窄。在今天这样一个旅游市场竞争相当激烈的情势下,旅游企业,无论是旅行社还是旅游饭店其单体
生存都是没有保障的,企业自身的规模将直接 影响到他的信誉。大批财力雄厚的外资企业的 进人对于原来资金就很松散的中小旅游企业而 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小旅游企业在某种程度 上来看就是旅游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如果从 道德的角度来看,也许是值得同情的,但“商场 如战场”,这里的弱者只可能被强者吞噬。2.2.2,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旅 游产品的供给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对于国内游客而言,他们现阶段还属于初级产 品消费者,一些新奇的娱乐场所,海滨避暑,名 声较大的观光景点和名胜古迹等较适合旅游者 的需求,他们的特点是希望花较少的钱和时间 经历最多的旅游活动。而我国在发展旅游业之 初所设计的大部分旅游产品是为境外旅游者制 定的,所以这里就有一个对象的问题,因为随着 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收入已成 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亮点,不容忽 视。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我国旅游业的总体投人 极为有限,所以旅游产品集聚性和规模性较差,这就与国内旅游者对时间和费用支付上的要求 产生矛盾。换句话说,我国旅游企业目前所提供 的产品形式是比较单一的,这种局面已很难适 应我国日益活跃的旅游市场的发展了。而与此 同时,外资旅游企业将大举进人中国市场,这无 疑会给原本发展就不健全的中国旅游企业造成 极为被动的局面。
2.2.3,我国目前大部分的旅游企业体制极 为混乱,内部管理机制导致短期经营行为,面 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旅游企业纷纷败下阵 来。以南京国际大酒店为例,该饭店是1993 年由江苏省中旅、香港中旅和中旅总社分占40 %、25%和35%的股份,于1994年破土动 工的。三方自筹资金及向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 贷款,共计投入9000万美金,总投资超过1 亿美金,当时折合人民币13亿多。就是这样 一个耗资十多亿在南京盛极一时的国际性的高 星级饭店及其所属地产在2002年12月29日被 公开拍卖,原因是经营严重亏损。该酒店在 后期经营状况不堪理想,一直处于高投人不产 出,连年亏损状态,给投资方背上了包袱,截至2002年底,该酒店已欠银行本息约6.5亿 元人民币。业内一度甚至有一天亏损一辆桑塔 纳的传闻,酒店几部运营的三菱电梯也由于债 务问题几度封停。其实面对市场、面对竞争,许多的老国资旅游企业管理也是极为混乱,内 部论资排辈、管理松散现象极为严重。特别 是一些机关下属的旅游企业,他们原来靠的是 “等饭吃”,根本不习惯于自己去“找饭
吃”,所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内部
庞杂的人事和机构制度也使得他们很快落人两 难的境地。
3,中国旅游企业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有鉴于此,要想使得我国的旅游企业在面
对WTO,面对激烈的市场竟争能够生存并发展 起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正,对自己企业在市场上的实际状况和发 展方向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定位。这一点我 国的一些大型旅游企业已经着手实施。以中国 中旅(集团)为例,2002年,中旅集团彻底扔
掉了“等靠要”的思想和依靠企业经营积累缓步 发展的传统模式,确立了通过资产运作,实现超 常规跨跃式发展的新思路。经过三年的努力,目 前,中旅已利用企业自有资金,实现对13家地 方旅行社的资产重组;在整体收购瑞典中国旅 行社的同时,与德国TUJ公司在北京成立合资 旅行社的协议将签署;中旅的企业改制、筹组上 市方案已经确定,即将进人全面实施阶段。由此可见,中旅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起步,其 他旅游企业也应该紧跟其后,把对企业的改制 纳人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轨道上来,只有 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3.2,要注意利用资本经营方式发展旅游朴。所谓资本经营是指利用股票上市、资产重组、并 购和资本剥离、分立等手段实现对企业经营的 有效管理。之所以提倡这种经营方式是因为我 国旅游企业目前基本上还呈现出“小、弱、散、差”的现状,要想推动旅游企业和旅游业的进一 步发展,采用资本经营方式可以很快理清旅游 企业内部的产权关系和促进旅游产品品牌的推 广。当然要真正实现资本经营方式,需要各个部 门协调一致,特别是要依赖干各级政府和各级 部门着手未来,抛弃眼前的局部利益,消除各种 行政干预,真正进入全市场化的经营状态中。3.3,要树立品牌意识,建设具有企业特色 的旅游产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不仅要努力的 创立品牌还要能守住原来的老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站稳脚跟。这一点,我(下转第78页)一72一
第三篇:关于我区台侨资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台侨资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政协港澳台侨与民宗委
6月9--30日,蕉城区政协港澳台侨与民宗委组织部分委员和区外经局、台办、外侨办等单位负责人,对落户我区的仕羽茶叶、中砂石业、侯泰清洁用具、远藤食品、德立水力、新能源等台侨资企业,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企业在生产经营情况和发展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台侨资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座谈会6场次,实地察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并听取了有关职能部门的情况介绍。通过调研,委员们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招商引资、服务先行、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调研组也了解到企业在经营中存在融资难、招工难、职能部门主动服务不够等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台侨资企业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在近几届厦门“9.8”投洽会、宁德“6·16”招商会上,取得明显成果。目前,落户我区台侨资企业有28家(其中台资9家,侨资19家),注册资本1.05956亿美元,投资行业涉及农产品种植加工、海产品加工、教育事业、旅游开发、农业观光、水力发电、高科技产品等行业。2010年出口创汇2836万美元,就业员工近3000人。台侨资企业生产经营不断得到巩固,许多企业纷纷增资扩产,壮大规模。中砂实业2009年增资300万美元,迁址建设沙石出口基地,规划建设城澳5万吨沙石码头;大扬工业公司2010年增资600多万元人民币引进台湾胶带生产项目;新中原公司与浙江鑫磊公司合作投资2000万美元,兴建灵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锂离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5月增加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近期拟增资的企业还有远藤食品有限公司、德立水力公司、中进海味有限公司等,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2010年有些台侨资企业被区委、区政府授予“纳税大户”荣誉称号。
二、台侨资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外资企业融资难。在走访6家台侨资企业中,他们反映强烈的是:台侨资企业只能在中国银行贷款,贷款时不但要有厂房、设备抵押,而且银行方还要仔细检查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其它资质状况,控制很紧,同时银行在收回到期贷款后,企业如果要续贷,贷款手续也十分繁琐,要求很严,环节很多,还要重新评估,没有享受到内资企业同等待遇。
2、落地企业招工难。调研中,大部分企业主反映,现在突出的问题不是企业裁员,而是在宁德招工太难,留住员工更难,有些员工不遵守《劳动合同法》,签订合同后往往是不辞而别,企业对此无可奈何。例如,有一家台资企业同时招聘了5个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到通知其上班时,只剩2名到位,其他3个不知去向,造成岗位空缺,影响生产。又如,新能源锂离子科技有限公司前期需要招聘3000名员工,根据用工条件本地却无法满足招聘要求,只好由总部招聘派遣。
3、受各种因素制约,外企经营上规模难,有的甚至面临迁移问题。我区在引进项目选址时,是按区里的既定规划布局进行安排。但我市实行“环三”战略后,我区部分台侨资企业要想征地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困难很大,有的甚至要面临迁址让位。有一家企业计划拓展经营空间,要征用周边土地42亩,但当地群众要价15万元/亩,明显高于城区地价,希望通过政府出面给予征用,却面临诸多困难,直至现在仍然无法解决。另有一家台资企业,注册资金200万美元,主要经营中砂石业,2004年落地城澳1号码头,签约合同年限为2005~2011年6月,“环三”战略实施后,2009年三都澳开发区中止了与中砂石业有限公司合同关系,把1号码头让位给“宁德海螺”水泥散装企业,造成中砂石业1000多万元设备无法转移,台商怨言颇多。
4、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服务不够。项目引进后,一些职能部门存在有“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如2008年,我区一家侨资企业,关于土地赔偿问题,原先按国家政策规定对征用的土地已经得到合理赔偿,但部分村民以企业生产造成对下游农田灌溉受影响为借口,索要赔偿,几经调解无果,一些村民就用混凝土堵住水库进水管道,造成企业无法正常生产。这件事拖了一年多时间,最后多赔了钱才了事。以上例子说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平时不主动走访企业、没有建立沟通信息渠道,为企业排忧解难的主动服务意识薄弱。
三、存在问题分析
从上述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研组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因素:一是引进的企业大部分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资金总量不足。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落地我区的台侨资企业,除新能源规模较大外,大部分都是小规模企业,其注册资金一般在几百万美元,甚至有的才几十万、几万美元,属于季节性和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没有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较差,职工薪酬偏低,存在先天不足,是招工困难和留不住员工的重要原因,而且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将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二是职能部门服务不理想,转换观念滞后。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政府职能部门只注重招商,忽视亲商安商、主动服务意识不够,一些职能部门仍然存在检查多罚款多,不及时兑现承诺等行为。如有一家侨资企业,把发电排放的水经技术处理净化后已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但个别部门却以各种理由不予正常并管供水,甚至对其已供的水费也没有及时给予兑现。这种不良现象,对我区招商引资将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工业立区”战略的实施。三是市区体制不顺,办事程序繁琐。有家企业反映,2006年该企业计划征用20亩滩涂作为拓展企业规模用地,仅办理项目报批、滩涂使用许可证、土地使用证等几项,就疲于市、区上下跑动无数遍,而且办理手续程序繁琐,审批环节多,到2010年才办理完部分手续,目前建设许可证等证件还无法办理,因此扩建工程项目就此“搁浅”。委员们认为,造成这种困惑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市区体制不顺,拖延了许多报批时间,也影响企业扩大经营项目建设速度,且我区的投资中心既没有土地规划权,跟踪渠道也不畅,形同虚设。同时引进项目又受市里大规划影响,一些落地企业不得不让位迁址,如中砂石业就属于这类型企业。四是缺乏民主监督平台,招商引资机制薄弱。近年来,虽然落户我区的港澳台侨资项目逐年增多,投资总量也逐年增长,企业规模逐年壮大,但是如何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构建民主监督平台,健全招商长效机制等问题,却有待改进和提高。我区实行的领导干部挂项目制度,由于缺乏沟通监督渠道,协调反馈机制效果不明显。目前,我区尚未建立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作为的有效监督机制,特别是对“虚、假、空、大”项目缺乏问责制,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将有利于我区企业做大做强,有利于招商引资和落地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步伐,全面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环三”战略实施,确保我区台侨资企业健康有序发展,调研组经过认真研讨,分析归纳,并借鉴其他县、市的有效经验,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四点对策与建议:
1、强化职能部门主动作为意识,努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针对当前我区存在“一个城市、两个行政主体”的现象(市区两级政府),城市发展空间轴线转变,不利于区级政府发展。当前阻碍蕉城区发展的症结在于:没有规划权与土地审批权,导致引进的许多项目无法落地或是已经落地的项目受“大规划蓝图”的影响,造成有的项目“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小企业”让位“大企业”,甚至有的项目只能放弃,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至少压缩了)区级地方经济的发展空间。为此:①职能部门应变被动为主动作为,积极为台侨资企业理顺上下及各部门之间关系,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②区政府应积极争取恢复区级规划局或成立宁德市蕉城规划分局,使我区具有规划权;③建立台侨资企业中介组织机构,如成立台商协会、侨商协会等组织形式,以密切政府与外资企业的联系,搭建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平台,让外资企业能“进的来”、“驻的下”、“做的好”。这样才能推动蕉城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建设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2、政府要帮助台侨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优质服务,塑造服务型政府。建议职能部门对企业存在的困难进行梳理,实行“一对一”的企业帮扶服务。针对普遍性存在的问题实行“一事一帮”;针对个性的问题实行“一企一帮”,具体有效地为企业排忧解难。把主动作为、有效服务贯穿到宣传、贯彻、落实政府扶持企业政策的全过程。
3、加大力度扶持龙头企业,金融部门要适当放宽贷款限制。如何做强做大我区台资侨资企业与金融部门有着密切关系。希望中国银行争取政策性贷款,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使台侨资企业能享受内资企业同等待遇。
4、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平台,切实采取有效的多措并举方略。要建立健全拟引进外资项目的技术含量、规模、环保、资源消耗等考核和评估制度,强化对“虚、假、空、大”项目的责任追究制,推行政府职能“管理型”为“服务型”,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严格及时兑现承诺,对落地企业要做好协调、督查、服务工作,特别是投资中心要做好上下沟通、理顺关系、帮助落实等工作,建立对引进项目跟踪反馈制度和外资企业监督投诉受理服务平台长效机制,把有效的民主监督成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动力,真正形成“以诚招商,以诚安商,以诚亲商”的良好局面。
第四篇:对通信企业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对企业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我参加了公司举办的“后备领导人员培训班”。本次培训师资力量雄厚,授课内容丰富、新颖,我作为一名技术人员通过这次对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知识的学习,使我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大提高,为今后进一步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这次学习也激发了我对我们企业今后发展的很多思路和想法。
从1994年中国联通有限公司成立起,经历邮电分营、移动分离、南北拆分等一系列的变革,电信行业从完全垄断逐步走向多家经营,电信企业的垄断地位已经彻底打破。在国内,目前电信行业已形成了网通、移动、联通、铁通、电信以及卫通六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从国际来看,随着中国加入WTO,从2003年10月起港资及外资也将逐步加入到这场竞争当中,我们国内通信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机遇。现实要求我们企业要不断发展创新,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逐步适应国际电信运营商的市场运作规则,使我们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目前,在当地的电信行业,也已经形成网通、移动、联通、铁通、电信、卫通六家竞争的格局。在当地虽然目前我们还可算作是主体运营商,从公司规模、网络资源、人员等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家运营企业在不断壮大,与我们的差距在缩小,如果我们固步自封,我们的优势会逐渐转为劣势。严峻的形势提醒我们企业以及我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我们每一个员工都要行动起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通过培训班学习及日常工作中的积累,从一名网络维护管理人员的角度,对我们企业发展一些 问题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认为,我们企业要在国际国内电信行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发展壮大,应重点对以下几个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和行动。下面就是我对这几个问题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先进的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正如小平所讲的“科技进步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已进入信息大爆炸、以知识产业为核心的21世纪,谁先获取信息,谁先获取领先知识,谁就先获得了竞争的优势。尤其在我们这个技术更新迅速,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电信行业,“技术领先就是利益”、“时间就是金钱”,我们只有比其他同行更快一步的拥有先进的技术,更完善的网络,提供比对手更优质的服务,更快地找到更新的、更好的业务增长点,我们才会获得最优越的利益,也才能更长久的占领市场。
作为目前区内电信行业中的“老”企业,我们拥有庞大的网络资源、完善的各类专业管理网络、丰富的业务提供平台,这些是我们的优势,但同时庞大的网络资源不能充分合理地整合和利用,也是制约我们网络发展改造的瓶颈。当前用户各类业务需求不断增长,PSTN网、DDN、分组交换、帧中继、IP数据网络等多网叠加也难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还使得网络管理和维护更复杂,运营成本提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网络融合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今后的网络发展中应本着以客户为中心,以应用带动网络建设为宗旨,多方位进行联合,使我们的网络既具有电路网络的所有功能又能够处理宽带分组业务,朝着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这里所指的先进的技术,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指技术的先进性和超前性,能够满足不断发展各种业务的需要;第二是经济的 2 合理性,即实用性既要考虑它的一次性投入的多少,还要考虑它的运行和维护费用,要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区的特性及我公司的实际。因此,评价每一项技术的先进性,都要从先进性和实用性两个方面考虑,这样才算是符合我们企业发展的先进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提升,能够提供集话音、图像、数据为一体的多媒体综合业务的、开放的下一代网络NGN体系结构逐步显现,成为电信网络发展的热点。NGN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在于它能够充分融入现有的网络,为下一代网络的建设提供全新的策略。NGN网络的业务融合特性将使其能承载现有通信网络中的一切业务,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多媒体信息等等,同时,它的透明的体系结构以及支持多协议的功能使其不用担心接入网的类型——PSTN/ISDN、ADSL、以太网、HFC+CabelModem甚至是移动通信网络等,这种融合特性不仅为将来企业的多业务运营节省了建网及网络运维成本,而且将更为在通信领域引入竞争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同时NGN体系采用开放的网络构架,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独立的网络构件,各个构件可按相应的功能划分,各自独立发展。构件间的协议接口基于相应的标准,使得原有的电信网络逐步走向开放,运营商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组合各部分的功能构件来组建网络,实现各种异构网的互通。构件化的结构更具有弹性,便于各个构件的独立发展、扩容和升级。
总之,下一代网络具有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快速提供新业务涉足新领域、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等特点,从技术发展角度这些正符合我们今后发展的要求,不失为企业技术发展的一项最佳策略。以我们目前的网络状况实现多网融合,资金必定是最大 3 的障碍,但我们不必要一步完成,只要我们在今后的网路发展、网络建设中,把网络融合的技术要求考虑进去,在完成建设任务同时为下一步网络融合,向下一代网络过渡准备好基本条件,今后逐步将我们的网络平滑、渐进地向下一代网络过渡,逐渐完成多网融合,以优质、高效的网络应对未来的竞争。
二、高效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综观国外一流的企业和国内知名的企业,他们的成功的道路可能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基本的经验:出色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讲,管理无处不在,在我们企业中,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是我们当前应重点加强或改进的。
1、网络维护管理,对于我们通信企业来讲,网络是一切业务的基础,只有稳定可靠的网络才能提供各类业务,才能谈效益谈发展,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网络维护管理则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我们企业庞大的网络规模及全面的网络业务,使得我们的维护管理点多面广,维护人员队伍庞大、技术单
一、衔接性较差,造成维护管理效率低且维护成本巨大。
所以我们要尽快从维护管理点的集中和维护专业整合、维护人员整合几方面入手,维护管理集中化,在网络融合的同时实现维护管理的综合高效。维护点从支局点逐级向上集中,从长远发展来讲集中程度越高维护管理效率也越高,在保证维护质量的前提下,集中进程越快越能节约大量的企业运营成本,从而使企业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其他迫切需要发展的领域,为企业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在网络向多网融合的同时,维护管理也逐步实现集中综合维护管理,这样一方面实现管理的高效和 4 衔接,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出全面综合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积累人才资本,同时也可将多余的维护人员充实到营销服务队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资源管理,我们企业历经各种多次分离,再加上网络庞大,资源烦杂,资源家底不清和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一直是困扰我们企业发展和效益提高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公司网络资源分地区、分专业、分部门分割使用,缺乏全网有效的监管、全区资源家底不明、利用情况不祥、资源统计不准、资料混乱,是造成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资产闲置、投资效益不能及时发挥,甚至由于监管不利出现资产流失现象;另一方面,现有资源不清造成投资决策产生偏差,发生重复购置、盲目投资,而且使企业不能及时对通信能力不足和即将过期的设备进行预警,影响业务发展,威胁网络安全。
通信网经营的决定因素就是网络资源,任何一个独立的网络元素是无法体现其市场价值的,只有集中管理,才能改善资源管理分散及维护管理的不利局面,只有进行综合平衡分析,才能挖掘现有设备的效能,提高效益;只有摸清家底,才能对用户及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提高内外部服务水平。尽快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系统、落实管理机构,改进管理办法、理顺资源管理流程,实现全网资源集中管理,使现有的网络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是我们公司减少运营成本,加快企业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3、机制、流程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运作效率,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是当前很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企业的运作依赖各种各样的流程,企业流程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决策、信息流和物 5 流的结合。流程在每个工作步骤和工作环节都要有完成标准任务的时间,节约流程的时间可以提高企业内部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好处和实惠,同时快速地给企业带来效益,从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流程决定了企业各项活动的进行方式,所以,流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1990年由哈默博士提出的流程再造已成为企业吐故纳新、保持活力、维持与提升竞争地位的有力武器。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企业为了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并提升企业能力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必须全面改变原有的运营方式,优化内部管理,整合公司资源,通过再造其面向市场的业务流程与面向企业目标的管理机制,提高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提升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降低费用和成本、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我们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建立了各项完善的管理流程,但面对技术的飞速发展、业务的不断创新、市场的竞争加剧,应当分析,原有的流程哪些能适应市场和业务需求,需要保留;哪些流程不适应市场和业务需求,应当废止,并制定出新的流程。因此,流程再造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当前最根本性的问题是通过企业流程再造来一次心理上的革命,重塑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面对当前的市场形势,垄断已经完全打破,电信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首要的是客户地位的变化,客户是上帝,市场决定一切,在电信行业供过于求的今天,客户有选择权,客户有发言权,客户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这迫使我们企业经营时不能再只考虑自己,而是首先应当考虑市场,考虑客户,然后才能根据市场和 6 客户的需求考虑企业的经济策略。“客户就是上帝”、“市场决定一切”,应当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出发点,在每一个员工的头脑中生根。重整企业流程就意味着重新设计流程,重新实施流程,使它最好地为客户服务。
随着竞争的加剧,电信企业不仅面临着来自国内同行之间的竞争,而且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和中国已经加入WTO,整个电信业还面临着外国电信公司的挑战。现在国内电信企业之间的竞争只是国内兄弟之间练兵,对国家整体利益来讲不会有太大的损害,而与国外电信企业竞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它关系到国家利益,所以我们企业必须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更加激烈的内外部竞争。
当今市场谁能快速进行市场信息收集和整合,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而流程再造恰恰能加快信息收集和整合的速度。我们企业必须坚持“五项机制”改革,真正从业务创新方面寻找到突破口,大胆实践,独立思考、沟通合作,使我们企业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务实地向前发展。在企业工作中,还应当体会到: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动力,动力决定效果,为了我们企业的百年大计,必须在中国新世纪中开好头,起好步,积极创建适合企业发展的新体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坚持一切“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和以效益为目标”的企业运作模式,搞好业务流程再造。
4、效益为各项管理的首要目标,在网络、资源及流程的管理和决策中,应当同时进行成本分析,引入管理的盈亏平衡分析,综合考虑网络的运行成本和效益,通过点效率、面效率及系统效率的分析为企业投资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项目管理分析、成本控制管理,使企业各项目达到技术先进、管理上高效、成本最优、效益最高,全面实现效 7 益最大化,企业利益最大化。
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现代企业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知识型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我们作为现代电信企业,本身就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聚集的地方,必须要创造一种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崇尚科学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在当前人才激烈的竞争的环境下,我们企业应坚持“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原则,不盲目追求高学历,关键看能力,不仅看中其技术能力,而且更看中其道德操守、职业素养、团队意识,让合适的人才干合适的岗位,真正发挥每一个人才的聪明才智。
当前我们企业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人才的正常流动是必要的,它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企业的人力资源机制,只要我们坚持“20/80”原则,认真地研究20%的关键人才的市场行情和需求欲望,加大20%人才的转换成本,使他们真正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
企业要想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应该做到“五个方面”留人,即: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和环境留人。在待遇上不能低于社会同等人才的最低工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企业时刻关注社会同等劳动力的价格;在事业上为各种人才创造公平的发展舞台,让他们能够看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景;在感情上为人才创建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工作氛围,并以情沟通和交流;在制度上创建人格平等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制定人才职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在环境上企业要创建“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土壤,让人才通过创造个人财富的同时,达到为社会和企业积累财富。
同时,我们企业还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给员工以激励和压力,在用人上实现能者上,平者低、劣者淘汰的制度。我们要努力改善各级各类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努力创造实现他们价值的成长空间,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员工真正服务于企业,依存于企业,与企业共同成长。
结合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应当实行各类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做到人尽其才。比如对于技术型人才,这类人员相对比较年轻,具有接受新技术、新事物比较快,思想比较活跃的特点,除了在工资待遇、技术职称、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在感情上和事业上留人,各级领导不仅是在口头上而是从行动上真正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理解他们一些可能不切合实际想法,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更要的是在事业上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空间,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条件,并把他们的自我奋斗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这样即为人才提供了实现其自我价值的机会,用事业留住了人才,同时也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
当然公司发展不仅仅只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面对当前及今后的竞争形势,我们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和做优。我们应当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条件,机制创新是本质,管理创新是核心,业务创新是关键,服务创新是保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全新的观念去看待客观事实,看待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使我们的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育和造就在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民营企业大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家庭企业,从夫妻档、兄弟班、父子兵、亲友才起家,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然而,我国家族人企业的发展还处于在幼稚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成长中的问题。我国较早成立的民或企业,现在多数已经走完创业阶段——在该阶段,民营企业家依靠个人能力完成了两件事:资本原始积累和业务基础初步建立。现阶段,相对于资本资源和业务资源,民营企业必须在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否则,就很难跨入新一轮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全面系统管理资源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暴露出来的主要管理问题:
一、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阶段导致的全面系统管理问题的根源
1、企业文化落后影响企业持续发展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昼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产品生产或服务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力。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沙民营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普遍不足,企业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相错位,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1)企业文化短视行为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有严重的家庭化、个人化、感情化特色,企业主一切和赤的中心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自己及家庭聚敛财款。企业家急功近利,经营行为短期化。另外,民营企业家由于素质有限,无意识提升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企业取得一定成效后,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形成了盲目性和个人崇拜,企业决策层显现一言堂,决策层职能失效。
(2)企业文化的缺学行为
民营企业员工与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相比,缺少培训学习机会,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与现今世界先进的管理机制脱节,这样造成经营管理者因缺乏知识致使信心不足,决策管理能力不能适应新变化,同时企业抵御风险能力随之下降。在管理人员增升领导管理能力的同时,专业技术水平呈下降趋势,需要区分管理人力资源与业务专业精熟资源开发培养能力。
(3)企业文化的轻才行为
民营企业中的大部分家族企业,其最大障碍就是用人唯亲,不能做到唯贤是举,很多有抱负有才能的新鲜血液不得不以跳槽来寻找自己新的落脚点。民营企业在用人上的随机性、亲情化,没有人才战略思想,只会约束企业的发展。很多中级管理领导人员,不能站在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打压和限制有能力的员工,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心存维持自己利益,影响了企业用人的基本观念,阻碍了企业发展前进的道路。
(4)组织机构未能深入开展工作
在组织机构规模和建立上,模仿其他行进企业建立的职能部门,但各部门职能不清,岗位职责不细,工作程序混乱,产生了工作推委,组织机构庸肿,不能充分认识和发展部门效能,工作上未能深入细化,专来人员与信息资讯缺乏,过于片面强调用人专业水平或一人多职一个多能的错误理念,影响了企业管理上的发展。
2、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确立正确经营理念的企业文化
海尔的奋斗目标: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消费者的第一联想。(《首席执行官》)
美国的企业管理有句名言:企业的第一位不是创造利润,而是创造顾客。
要求企业经营理念要强调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民营企业要从唯利是图中解脱出来,努力贡献社会,建立起具有远见性的经营意识和价值观,另外要做到诚实守信,竭诚为消费者服务。弃旧除陈,以产品质量为主地,增强质量意识,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2)重视企业家庭素质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家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前途,企业文化塑造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文化倡导民主决策和学习精神。前者保证决策的正确,后者则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文化素质、知识能力、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
作为一个领导者,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张瑞敏说:优秀的领导得可以具体不同的风格,但不同的风格背后蕴藏首一个共同的物质——激励和促动他人。
(3)提倡不断学习全员参与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要用不同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至,使追求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一致;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意识,使工作效率直接挂钩;要不断
培训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使员工真正地感受到企业以于他和他对于企业都同等的重要,不断增强员工工作努力程度。
马洛斯原理:人有五种需求,且五种需求是不断递增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员工是企业的基础,系统的管理有赖于员工参与,某些决策和过程改进需要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知识技能培训。
如:海尔集团重视员工素质提高,他们制定了5年教育计划和计划,实行全员培训,组织36次近千人的培训班,参加全国质量管理考试有913人获得了合格证书,公司成立了32个学习小组,取得了38项成果。海尔集团推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项目的目标,是以提升品质质量为主线,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利用对事实和数据的分析,改进提升组织的业务流程能力。自2005年5月起,海尔己在全集团形成了608个“六西格玛”项目小组,己推进到产品开发、采购、制造、生产、服务的每个节点。(六西格玛:无论是产品帛还是在服务方面的缺陷或暇疵都低于百万分之四)
20世纪是发展变革的世纪。社会资源从掌握土地就能掌握财富,延伸到机器变革,掌握生产机器就拥有财富,再延伸到电器革命。这是人类的三大变革。前50年是科技学革命,后50年是技术革命。1900年是钢铁,20年代是汽车,30年代是航空,40年代是电子,50年代是原子能,60年代是石油化工,70年代是半导体,80年代是PC机,90年代是互联网。差不多十年一次,这些变革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进步和财富。
21世纪企业处于多变、剧变、快变的时代。
经济学家称:世界点仓有一种变化是不变的——变化是不变的。
商场志战场:胜者无常道。
成功企业标准:一个领袖、一个品牌、一套模式。
那么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制定符合自己企业的发展目标?
老子曰:天下大事,皆作于细;天下难事,皆作于易。
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目标,三个阶段逐一递进,短期目标是中、长期目标的基石,中、长期目标是短期目标的指导思想。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照搬或模仿了一套包括人力资源机制的管理模式。在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时,一方面强调细节决定成败,一方面又陷于对于细节问题的忽略。从而产生出阻碍企业发展的链锁反应,在管理上失去有效控制。
例如,某企业在招工用工环节,要求新员工参加入职培训,内容涉及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生产安全、规章制度等方面。看似优秀的培训模式,并不能使新员工从内心接受企
业文化,只进行了培训的过程,却被忽略了培训的结果。搬运工在作搬运、存储、防护工作时,违反规定摔打产品、超高码放增长企业成本费用;在工厂内严禁吸烟,但在隐蔽处依旧有星星之火,增加了火灾隐患,这些看起来都是无关痛痒的细微小事吗?如果说这是一线工人的陋习,那么在高层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就不容忽视。人力部门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不根据部门实际情况泛泛制定考核项目,起不到测量的结果,这些考核成绩都是上一级主管直接填写,既不准确也不真实,无法客观反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针对此类问题进行整改工作。《一枚马掌钉》的故事经常作为培训的典范材料,又有多少人去注意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呢?
国际商超巨头家乐福关于人力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接受培训和培训他人的必要。
那么,企业应如何去制定目标策略呢?
企业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各环节上建立各阶段目标。
首先,要以重视顾客角度出发。顾客和其它亲关方满意不满意的信息监视是评价企业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第一位不是创造利润,而是创造顾客。顾客的忠诚度直接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
有项调查表明,每一个投诉顾客后面有26个保持沉默的不满意顾客,这26个人会对10名亲友造成潜在力量意识暗示表示不满,这10名亲友有33%机会把不满意信息传递给另外20个人。现代企业逐步认识到“顾客满意”就是经营。
IBM公司名言:花大量时间让顾客满意。
摩托罗拉公司:以公平的价格提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顾客满意。
海尔人认为:现代企业间竞争已由过去的直接市场竞争转向顾客竞争。
其次,企业决策层作用。
民营企业往往是一言堂,企业主的意愿就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高指示,而忽略决策层的作用。前文提及企业受自身文化素质、能力限制,所作决策未必适应企业良性发展。
决策层要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和发展方向,他们还应创造和保持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
再次,兵随将转,无不用之材。
发挥员工能力性,决策层要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的基础,企业各个角度和环节都依赖于员工参与某些决策和改进。要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质量意识、知识技能的培训,建立激励机制,改变只罚不奖、重罚轻奖的措施。使员工对自己工作越来越满意,更加积极提高个人发展。
最后,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当今世界,一套好的管理方法不仅仅是去学习,而是要如何才能深入理解其内在意义,更好的为企业服务。管理的系统方法是企业必修的课程,而质量的重要性,又极外显现出来。企业忽视质量问题无疑是在自杀。在管理中,将质量管理作为大系统,各个过程环节加以识别,并参与其中,建立各部门的系统管理方法,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自素养和市场竞争能力,利于企业良性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