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劳动保护现状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22:4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对劳动保护现状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对劳动保护现状的思考》。

第一篇:浅析对劳动保护现状的思考

浅析对劳动保护现状的思考

摘要: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劳动法》和其它部门法律、法规都规定了相关的保护制度和措施。然而,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以及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现象的不断产生,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用人单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随意处置劳动的法律关系导致劳动者各种权利受到侵害的现象也不断出现,我国劳动者权利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从分析当前劳动保护现状,思考对策。

关键词:劳动保护 劳动者

一、当前劳动保护的现状

(一)、劳动保护成效

1、我国法律、法规对劳动者权利给予保护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专门出台了《劳动法》,并在《劳动法》中对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争议等内容都作了明确要求。例如,《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法》第3条不仅将休息权作为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加以确认,而且通过第四章的专门规定,建立了劳动者该项基本原则保证实现的具体法律制度。为了使劳动者能够恢复体力和脑力,《劳动法》还规定了严格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并通过严格限制加班和延长劳动时间的规定,保证该项权利的实现。在劳动保护方面,《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安装安全卫生设施,使劳动工具、劳动场所和劳动环境保持安全和卫生的状态。在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方面,我国《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它包括争议处理方式选择权,请求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依法受理争议权和控告权。《劳动法》第78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即劳动者在行使该项权利时,有权根据法律的规定和自己的意愿选择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或处理途径。可以说,《劳动法》的颁布实施为劳动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各级人民政府对劳动者权利给予保护

近几年各级人民政府及劳动监察部门不断加大劳动保护和监察力度,在落实劳动者各项待遇,尤其是落实农民工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在职业教育方面,按照中央确定的人才强国战略方针,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就业前培训、创业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的职业培训网络。同时,对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劳动保护所存在的问题

1、劳动合同的签定与执行各行其事

《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这一法律规定完全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然而,订立劳动合同的实际情况并不容人乐观,绝大部分企业均停留在简单的口头约定劳动关系的状态,一旦发生劳动纠纷,由于没有劳动合同作为真凭实据,劳动者有口难言。即使是在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中,情况也不容乐观:一是合同签订率低,即职工有合同保障而打工者恕不订立合同。二是部分条款与法律法规相悖,重点反映在节假日加班报酬不到位,试用期及周工时超标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用人单位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时

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由于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对签订劳动合同的强制性以及劳动合同的程序等方面的不足,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形成了大量的事实劳动关系,尤其是在私营企业中,雇佣无合同无保险的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在国有性质的用人单位中,也存在着不重视劳动合同的情况,有的用人单位至今没有按规定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劳动合同期限已经届满,用人单位也不和劳动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这些问题严重地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签订不平等、不规范、不合法的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必备条款。劳资双方在劳动合同签订时,由于签约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劳动合同的内容往往对劳动者的意志体现得较少。很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往往将合同的主要内容制定成格式化、定型化的条款,而作为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劳动者很少有或根本没有修改权。劳动者往往只有签约或不签约的选择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是很难作出完全符合本意的表达。劳动合同还分为主合同与合同附件两种形式。用人单位往往简化前一部分的内容,而细化后一部分的内容,使劳动者在签约时,往往是在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作出承诺。更有甚者,把一些对劳动者很不利的条款内容强行加入到劳动合同中去,采用欺骗、压迫和其他非法、非自愿的形式强迫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3)不执行劳动合同,或只执行对用人单位有利的条款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意愿的表达,双方签订后应该是双方劳动关系行为的准则。一些用人单位为了应付劳动部门的检查,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要么将劳动合同全部收存起来,不给劳动者应持有的那份合同,要么把劳动合同束之高阁,不执行或不全部执行。一些单位不按法规和劳动合同要求,不执行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履行合同中关于职业安全的内容等,长期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关系在履行和解除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又一问题,即在劳动关系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控制了劳动过程状态的记载,监督部门往往也偏重对劳动者履行义务的监督,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很少甚至几乎没有。用人单位在作出不利于劳动者决定时,公正性缺乏可靠的程序保障,往往是用人单位说了算,不听取劳动者意见,这又助长了用人单位不执行劳动合同,或只执行对用人单位有利的条款的嚣张气焰。

2、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的执行随意性大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休息权,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经过一定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后,依法享有的恢复体力、脑力以及用于娱乐和自己支配的必要时间的权利。我国《宪法》

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依据《宪法》的这个规定,我国《劳动法》第3条不仅将休息权作为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加以确认,而且通过第四章的专门规定,建立了劳动者该项基本原则保证实现的具体法律制度。

我国劳动者的休息权具体包括:(l)享有法律规定的休息时间总量的权利。(2)享有在法定节日休息的权利。我国《劳动法》对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都规定了特定的休息时间,这些法定的节日休息时间,单位必须保证实现。(3)享有法律规定的年休假时间的权利。(4)享有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时间内休息的权利。如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劳动者有权在法定节日休息等,都是休息权的具体内容。对于休息权的具体权利,我国《劳动法》通过严格控制加班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法律规定,保证劳动者休息权的切实实现。根据调查,大部分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例如超市、加工厂等其劳动力每天工作都在十至十二小时,每周平均工作时间都远远超过四十四小时,工资实行定额,而每月工资数额仅与当地最底工资标准持平或略高,平时加班或法定假日加班

没有工资或少给工资,随意性很大,休息、休假制度也是形同虚设。

3、社会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我国《劳动法》及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劳动者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伴随着国有企业改制,职工的铁饭碗被打破,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待遇已陷入尴尬的局面。从企业职工成为社会失业人员,原有的社保关系因此断裂,而新的社保关系却难以衔接。这里主要有两种情况值得关注:一是失业人员因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必要的经济来源而无力独自承担社会保险的费用。二是失业人员再就业后,由于用人单位人为的歧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虽订有劳动合同,但企业却不负担应缴的社会保险费的份额,而劳动者微薄的经济收入除了支付日常的生活费用,无法全额负担社会保险费用;在私营个体企业或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诸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女职工生育保险更是闻所未闻。如果任其发展,必将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第一,劳动者的贫困化现象将越演越烈;第二,重复就业的群体日趋膨胀;第三,第三防线面临强烈的冲击。由此可见,如果劳动者在今天得不到有效的社会保障,那么明天就可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4、我国现阶段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弊端日益显现

(1)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不足。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实行的是“仲裁前置,一裁两审”的制度。一是调解程序虚化,劳动争议中,调解的地位相当突出,但目前调解程序在劳动者心目中已不具备可选性。二是仲裁行政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隶属于当地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体现了仲裁中过强的行政化因素,劳动争议仲裁已经丧失了其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核心地位。三是诉讼初始化,当仲裁无法起到息讼的作用时,仲裁程序其实已经成了一道浪费执法成本的多余程序,从而造成诉讼初始化。

(2)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存在的缺陷。随着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上升,当事人各方法律维权意识的加强,现行劳动争议仲载程序的不足逐步暴露。一是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起算点没有明确规定,二是仲裁和诉讼程序之间不能合理衔接。

(3)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一是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确,在现实中劳动争议仲裁委的“三方组成”只是虚设,劳动争议仲裁委是劳动行政部门下属的一个机构。二是劳动争议处理立法严重滞后,缺乏专门的处理程序立法、法律、法规,没有就劳动争议处理具体衔接做出明确规定,不能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长远要求。

二、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1、随着农村劳动力在城镇打工数量的不断增加,有关农民工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尽管有一些农民工在《劳动法》保护范围,然而,对于大部分从农村进城的打工者来说,《劳动法》似乎并未成为他们权利的保障法,或者是企业主没有法律意识,或者是进城务工的人员根本不适用《劳动法》。针对农民工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制定一个从属于《劳动法》的保护农民工的相关法律或制度,例如《雇佣劳动法》或农民工保护制度。

2、加快劳动法配套法律的立法进程。《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对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都作了原则规定,为了使劳动法各项制度更加具体化和规范化,应当加快制定相配套的劳动法律或规定,形成规范的劳动法律体系,更好地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实现。

3、制定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性法律。国家应尽快制定一部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性法律,以规范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具体程序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司法解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处理劳动争议时有法可依,以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加大劳动监察监督执法力度

1993年8月4日由劳动部发布并实施的《劳动监察规定》第四条规定,劳动监察工作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准确、及时地纠正和查处各种违反劳动法律的行为。劳动监察部门要对本管辖范围内的企事业及用人单位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活动,要变劳动者上访举报为下访调查,重点检查是否严格执行劳动用工制度即劳动合同是否签定,合同中有无霸王条款,是否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各项保险费用是否为劳动者上缴以及劳动保护是否存在隐患等,对所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责令用人单位给以纠正,同时跟踪检查报道。劳动监察部门要严格执法,下大力气纠正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切实做到违法必纠。

(三)、多策并举,尽量缩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不平等

1、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直接体现之一的劳动合同,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相互利益和社会劳动秩序。对当前劳动合同中暴露出来的和新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予以完善和规定。

2、采取措施,尽量缩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不平等。一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制,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二要加强职业培训的力度,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弥补大部分劳动者的劣势地位、减少其依附性;三要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劳资双方的法律意识,提高双方的遵纪守法的能力。

3、强化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通过工会与企业进行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将劳动关系的大部分内容确定于集体合同内,是劳动者通过集体的力量抵抗企业借格式化条款滥用权利的有效手段。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

三、参考文献:

1、《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

2、《劳动法律手册》2004年法律出版社出版

3、《劳动监察规定》1993年8月4日劳动部发布

4、《劳动权与人权问题》论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林嘉著

5、《关于劳动社会保障现状与前景》报告,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作

第二篇:对XX市劳动保护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对XX市劳动保护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为了实现以上劳动者的权利,《劳动法》和其它部门法律、法规都规定了相关的保护制度和措施,然而,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以及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现象的不断产生,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城镇就业压力大与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加快不可避免同时出现,一些用人单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随意处置劳动的法律关系导致劳动者各种权利受到侵害的现象也不断出现,因此,我市劳动者权利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当前劳动保护的现状

(一)、劳动保护成效

1、我国法律、法规对劳动者权利给予保护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专门出台了《劳动法》,并在《劳动法》中对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争议等内容都作了明确要求。

2、各级人民政府对劳动者权利给予保护

近几年我市人民政府及劳动监察部门不断加大劳动保护和监察力度,在落实劳动者各项待遇,尤其是落实农民工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在职业教育方面,按照中央确定的人才强国战略方针,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就业前培训、创业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的职业培训网络。同时,对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劳动保护所存在的问题

1、劳动合同的签定与执行各行其事

《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这一法律规定完全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然而,订立劳动合同的实际情况并不容人乐观,据对某市10余家改制企业的调查,劳动合同的签订面仅占企业总数的32.46%,绝大部分企业均停留在简单的口头约定劳动关系的状态,一旦发生劳动纠纷,由于没有劳动合同作为真凭

实据,劳动者有口难言。即使是在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中,情况也不容乐观:一是合同签订率低,即职工有合同保障而打工者恕不订立合同。二是部分条款与法律法规相悖,重点反映在节假日加班报酬不到位,试用期及周工时超标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用人单位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在我市的大多私营企业中,雇佣无合同无保险的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在国有性质的用人单位中,也存在着不重视劳动合同的情况,有的用人单位至今没有按规定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劳动合同期限已经届满,用人单位也不和劳动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这些问题严重地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签订不平等、不规范、不合法的劳动合同

据调查,我市很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往往将合同的主要内容制定成格式化、定型化的条款,而作为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劳动者很少有或根本没有修改权。劳动者往往只有签约或不签约的选择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是很难作出完全符合本意的表达。

(3)、不执行劳动合同,或只执行对用人单位有利的条款

我市部分签定了劳动合同的企业中,劳动关系在履行和解除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又一问题,即在劳动关系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控制了劳动过程状态的记载,监督部门往往也偏重对劳动者履行义务的监督,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很少甚至几乎没有。用人单位在作出不利于劳动者决定时,公正性缺乏可靠的程序保障,往往是用人单位说了算,不听取劳动者意见,这又助长了用人单位不执行劳动合同,或只执行对用人单位有利的条款的嚣张气焰。

(4)、在劳动合同期限方面,劳动关系的稳定性不足

XX市某某酒厂,在生产淡季,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以所谓“经济裁员”的名义大面积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等,这些作法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的执行随意性大

我国《劳动法》通过严格控制加班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法律规定,保证劳动者休息权的切实实现。根据在本市调查,大部分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例如超市、加工厂及某些建筑工程队等其劳动力每天工作都在十至十二小时,每周平均工作时间都远远超过四十四小时,工资实行定额,而每月工资数额仅与当地最底工资标准持平或略高,平时加班或法定假日加班没有工资或少给工资,随意性很大,休息、休假制度也是形同虚设。

3、社会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伴随着我市国有企业改制,职工的铁饭碗被打破,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待遇已陷入尴尬的局面。从企业职工成为社会失业人员,原有的社保关系因此断裂,而新的社保关系却难以衔接。这里主要有两种情况值得关注:一是失业人员因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必要的经济来源而无力独自承担社会保险的费用。二是失业人员再就业后,由于用人单位人为的歧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微薄的经济收入除了支付日常的生活费用,无法全额负担社会保险费用;在私营个体企业或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诸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女职工生育保险更是闻所未闻。

4、劳动保护,职工的安危亮起红灯

我市企业改制后,劳动保护日益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忽视上岗培训,二是劳动保护措施不力。三是未按规定发放劳保用品。

5,试用期,为一部分用人单位剥削劳动力找到了很好的借口

一些企业经营者随心所欲,试用期几乎变成了有些企业盘剥劳动者的一种手段。普通的工种试用期一概定为六个月,待到试用期即满,就让劳动者走人,另再招聘一批试用期的劳动者,以此循环,企业的劳动成本当然省去了许多。

6、我国现阶段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弊端日益显现

(1)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不足。一是调解程序虚化。二是仲裁行政化。三是诉讼初始化。(2)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存在的缺陷。一是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起算点没有明确规定,二是仲裁和诉讼程序之间不能合理衔接。

(3)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一是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确,在现实中劳动争议仲裁委的“三方组成”只是虚设,劳动争议仲裁委是劳动行政部门下属的一个机构。二是劳动争议处理立法严重滞后,缺乏专门的处理程序立法、法律、法规,没有就劳动争议处理具体衔接做出明确规定,不能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长远要求。

(4)劳动争议处理模式难以适应发展要求。首先,劳动争议由两个不同性质的机构就同一争议先后进行处理,在法律体系上很难顺畅。其次,劳动争议案件无论争议标的大小,都要经过仲裁程序和两审诉讼程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再者,劳动仲裁委和法院是互不隶属的两个机构,法院审理不服仲裁决定的劳动争议案件,不能在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中对仲裁决定做出维持或撤销的评价性判断,而只能就案件本身重新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处理。第四,实践中劳动仲裁委的裁决权未能受到有效监督。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一裁两审”模式已难以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自身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劳动者权利保障机制,依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这既是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项权利,又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一种标志,只有在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的前提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1、随着农村劳动力在城镇打工数量的不断增加,有关农民工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尽管有一些农民工在《劳动法》保护范围,然而,对于大部分从农村进城的打工者来说,《劳动法》似乎并未成为他们权利的保障法,或者是企业主没有法律意识,或者是进城务工的人员根本不适用《劳动法》。针对农民工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制定一个从属于《劳动法》的保护农民工的相关法律或制度,例如《雇佣劳动法》或农民工保护制度。

2、加快劳动法配套法律的立法进程。《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对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都作了原则规定,为了使劳动法各项制度更加具体化和规范化,应当加快制定相配套的劳动法律或规定,形成规范的劳动法律体系,更好地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实现。

3、制定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性法律。国家应尽快制定一部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性法律,以规范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具体程序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司法解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处理劳动争议时有法可依,以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加大劳动监察监督执法力度

1993年8月4日由劳动部发布并实施的《劳动监察规定》第四条规定,劳动监察工作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准确、及时地纠正和查处各种违反劳动法律的行为。劳动监察部门要对本管辖范围内的企事业及用人单位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活动,要变劳动者上访举报为下访调查,重点检查是否严格执行劳动用工制度即劳动合同是否签定,合同中有无霸王条款,是否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各项保险费用是否为劳动者上缴以及劳动保护是否存在隐患等,对所检查

出的问题要及时责令用人单位给以纠正,同时跟踪检查报道。劳动监察部门要严格执法,下大力气纠正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切实做到违法必纠。

(三)、多策并举,尽量缩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不平等

1、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直接体现之一的劳动合同,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相互利益和社会劳动秩序。对当前劳动合同中暴露出来的和新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予以完善和规定。

2、采取措施,尽量缩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不平等。一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制,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二要加强职业培训的力度,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弥补大部分劳动者的劣势地位、减少其依附性;三要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劳资双方的法律意识,提高双方的遵纪守法的能力。

3、强化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通过工会与企业进行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将劳动关系的大部分内容确定于集体合同内,是劳动者通过集体的力量抵抗企业借格式化条款滥用权利的有效手段。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

注释:

1、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权益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享有的请求有关部门对争议进行处理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

2、《劳动法律手册》2004年法律出版社出版

3、《劳动监察规定》1993年8月4日劳动部发布

4、《劳动权与人权问题》论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林嘉著

5、《关于劳动社会保障现状与前景》报告,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作

第三篇:南平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的现状

、南平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的现状

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是女职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南平市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历来十分重视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三项机制,有效地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1、建立劳动保护机制,从源头上维护女职工权益。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以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为契机,不断探索维护女职工权益的新路子,促进了维护女职工权益工作的全面开展。立足于源头维护,立足于建章立制,把工作做在前头。全市有3230个女职工委员会参与了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有21750个企业把女职工权益条款纳入集体合同文本中。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细则,制定了女职工生育假期的有关规定,确保女职工“五期”健康保护以及与之相关的工作、工资、奖金、假期、福利待遇等方面得到落实。

2、建立健康和生育保障机制,维护女职工的特殊利益。坚持定期对全市女职工进行妇科病普查预防与治疗工作,实现了女职工身体素质年年有提高、女职工发病率年年有下降的目标。同时,每年都举办各种类型的女职工保健知识讲座,请知名专家来授课,提高了女职工的自我保健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深受广大女职工欢迎。组织开展女职工生育保险,努力促进女职工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用的落实到位,让女职工在生育期间享有经济收入。

3、建立检查落实机制,促进女职工劳动保护落实到位。坚持开展女职工劳动保护达标活动,各级工会都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方案,层层组织实施。活动重在宣传和普及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各项规定,强化行政监察和群众监督,建立女职工劳动保护的长效机制,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女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目前女职工劳动保护存在的问题

1、女职的劳动就业权利受到影响和歧视。一是女职工下岗比例较高且就业难。近年来企业为了生存、竞争和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在这一系列的改革中,利益受到冲击的首先是女职工。由于过去传统思想的影响,女性在受教育方面普遍比男性差,再加上怀孕、生育、哺乳等生理上的原因,在企业改革中总体呈弱势状态,下岗的比例比男职工高。我市女职工近12万人,其中下岗、失业女职工近几3万人。女职工下岗失业后,受年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等制约,重新上岗的竞争力比男职工弱,劳动就业难以得到保障。女职工下岗和再就业问题仍比较突出,加上就业观念落后及再就业劳动市场不够健全等因素。二是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

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女职工刚过40岁就下岗,不少企业在招聘时,不愿接受女性或随意提高录用女职工标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男工,甚至在一些妇女能够从事的行业和工种也拒绝招收女工,在招工中歧视女性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饮食、宾馆、旅游行业,招收女工对年龄、身材、相貌等条件要求过高,使用女工“黄金”年龄段,合同期一般1—3年,合同期满后企业一般不再与她们续订合同,这样就避开了女工的婚、孕、育期。

2、劳动保护资金投入不足,保护设施不规范。许多企业因仓促上马,劳动保护设施缺乏。一些企业劳动卫生条件差,职工安全无保障,企业设备陈旧、厂房狭窄、作业环境差,事故隐患多,导致生产一线女工直接遭受粉尘、噪音,甚至有毒气体的危害,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3、非公企业女职工的“五期”保护难以落实。一是用工制度不规范。一些非公企业为了逃避为职工交纳社会保险,随意处罚、开除职工,削减职工的工资,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使大批职工就业无保障,失业无保险。据调查,一些企业虽然形式上签了劳动合同,但未报劳动部门见证,合同部份条款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所签合同不具法律效力,一旦发生劳资争议,女工投诉无据。还有一些企业未签订集体合同,更谈不上有女职工劳动保护内容。二是女职工经期得不到重视。一些企业在女职工经期仍安排其从事高空、低温、冷水作业和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三是职工生育保险参保率低。由于女职工生育保险未纳入征收管理,又缺乏强制性,所以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的企业覆盖面比较窄。四是加班加点现象严重。有些私营企业到了生产旺季或为赶订单,要求女职工加班加点,虽然多数企业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发放加班工资,但也存在着严重违法现象,不少企业节假日加班,也未按《劳动法》规定节假日上班发给双倍或三倍工资。有些企业女职工连续加班3、4个月,没有休息日,女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得不到保障,大大超出了女职工承受能力,严重影响了女职工的身心健康。五是妇科检查得不到完全落实。一些企业由于对性别健康认识不足及企业经济效益等原因,使妇科检查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落实。

三、女职工劳动保护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十分重视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出台了许多相关法律和政策,如《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这些都为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实际中,女职工劳动保护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究其根源,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

1、法律宣传和监督不到位。一些私营企业的经营者法律观念淡薄,甚至不学法、不懂法。还有少数企业经营者急功近利,不愿在劳动保护上投入财力,个别企业经营者趁目前一些制度和监督机制尚未健全时有“乘机捞一把”、“一走了之”的打算,根本不顾女职工的特殊利益。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致使部分不执行有关法规的经营者得不到纠正和制裁。

2、女职工自身素质偏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许多女职工来自农村,因文化水平低,缺乏对社会生活及法律知识的了解,在工作中,即使遇到不公正的对待,甚至身心受到伤害时,也多数是忍气吞声,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3、女性参政议政的比例偏低。因决策机构中女性的缺席,往往导致女性群体利益容易边缘化,女性群体的要求和声音在决策层无法表达出来,使得女性群体的合法利益有时会被遗忘、被忽视。

4、部分国有和国有转制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呈滑波趋势。国企改革工作机制不完善,给侵权行为留下空间,有的企业在改革中出现了许多以改革的名义,牺牲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在企业改制清算核资时,有意识将利益天平向既定经营者倾斜,压低评估价格,挤占女职工的劳动者积累,使女职工在新的劳动关系中被置于弱者地位。女职工劳动保护设施被取消或改作它用,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女职工生育费用难以落实,产假工资等费用不能按时足额发放。

5、《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部分已不适应时代要求。法规建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可操作性差,是导致维权工作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用工、分配、社会保险、医疗等各项制度的进一步深化,使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要求和范围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内容和措施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执行中有一定难度。

四、加大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建议

1、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制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和重视女职工劳动保护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的法律观念。另一方面要让女职工了解和掌握以上法律法规,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自我保护能力,使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真正落到实处。

2、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现行女职工劳动保护法规,强化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法律保障。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使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得到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3、加大执法监督和检查的工作力度,保证劳动保护相关法规的贯彻实施。虽然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但在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现象,致使有关法律法规不能落到实处,主要是缺乏规范的法律监督。为此应建立由人大、劳动、工会、安全卫生、妇联等有关部门参加执法检查,对问题比较突出的行业和企业可进行经常性重点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限期整改,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4、抓好女职工素质工程,强化依法维权意识,保护女职工的劳动就业权利。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要

结合实际,搞好女职工教育培训的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强对女职工的培训,发挥好职工学校、女职工周末学校的阵地作用,加强对女职工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使她们学法、知法、懂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加大生育保险力度。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一并纳入由税收部门统一征收,并且实行全省统筹。

第四篇:对当前公安队伍现状的思考

对当前公安队伍现状的思考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种理念的提出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机关如何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当前各级公安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然而当前,公安队伍在敬业精神、生活质量、执法办案、依法管理诸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人本理念、体制尚未理顺、职能定位模糊、执法环境恶化等。为此,要以“五个坚持”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即要坚持人本思想,坚持教育先导,坚持重在训练,坚持科学建制,坚持保障前倾。

[关键词]:公安队伍;问题;现状;原因;对策;队伍建设

Abstract: Designing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is a significant strategic task which is put forward by our Party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building up ideal society on the whole, which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for public security job and team building.It is a significant project facing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how to strengthen team building,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whole qualification of the team and fighting force to adjust to the requirement of designing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however Key words: public team;problems;reasons;measures;;team building

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多年来公安队伍管理理念和手段存在一些偏差,加之客观环境的制约,使得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挫伤了一部分民警的积极性,影响了公安工作效能的发挥,令人深忧。

一、当前公安队伍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给队伍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而队伍庞大又不可避免地给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导致公安队伍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心态失衡,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有所淡化。

中国是世界上警察与人口比最低的国家,警察待遇最少、工作最辛苦,却创造了世界上发案率最低的社会环境。中国警察的死伤率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偏高。!2001年,全国有450多名警察牺牲,而同期的日本警察因公死亡仅2人。!2003年,全国有6552!名警察因公伤亡,其中牺牲476人,平均每天有17名多警察牺牲,近#(名警察受伤。民警工作量之多、压力之大,工作要求之高、责任之重,非其他公务员可比。而且待遇低、晋升难,缺乏物质和精神上的补偿。当前公安机关领导和非领导职务比例大大低于同级其他部门,绝大多数基层民警到退休也难以解决职级待遇问题;民警的劳动保障滞后,因公伤亡抚恤待遇偏低,使许多基层民警对警察职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导致部分民警敬业精神淡化,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凝聚力下降,甚至出现了有民警主动要求外调或辞职下海的现象。

(二)体质下降,身心疲惫,生活质量明显不高。

在体质方面,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基层民警无法正常休假,身心得不到及时调整,导致积劳成疾,身体状况甚忧。在心理方面,警察作为一项高强度、高对抗、高风险的职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基层民警长期处在严峻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执法环境中,更易陷入高度紧张甚至压抑的精神状态。同时,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压力对民警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基层民警把自己的工作环境比作“上有高压线,下有地雷线,前后左右都是警戒线”,在这种环境下,民警一旦陷入焦虑、抑郁便难以自拔,轻则情绪低落,对工作缺乏热情,易发牢骚,重则悲观厌世,诱发精神病,甚至自杀。在生活方面,许多基层民警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顾及家庭,难以履行家庭义务,很少享受天伦之乐,甚至造成家庭矛盾。有一位基层民警如此比喻公安工作———“干两辈子‘活’,苦了三代人”。

(三)缩手缩脚,底气不足,对执法办案产生恐惧。

近年来,公安机关对执法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执法问题一票否决制等一系列措施,民警一旦“触电”,必受“处罚”,甚至离岗培训或末位淘汰,一线民警由此感到“人人自危”,特别是当前执法环境日益恶化,暴力袭警、抗拒执法、恶意投诉等侵害民警合法权益案(事)件不断增多。据统计,2003年,全省公安民警在依法执行任务过程中,遭违法犯罪分子暴力袭击的 案件时有发生,共接报较大袭警案件32起,造成民警牺牲2人,受伤29人。!2003年,绍兴市公安纪检部门接到投诉499起,经核查情况失实或查无实据的为286’起,占总数的57.3%。在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情况下,民警怕执法、怕出事情、怕受处分,执法办案缩手缩脚,“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的心理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下降,严重影响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基层一线民警因业务素质上的某些欠缺,工作中难免存在凭经验、凭感觉办事,应对违法犯罪及开展群众工作中显得底气不足、方法欠当,“说不过、打不过、跑不过”的现象普遍存在,进一步加剧了怕执法、怕办案、怕做群众工作的畏难情绪。

(四)无所适从,疲于应付,依法打击管理理念动摇。

近年来,公安机关连续开展“严打”战役,广大民警以汗水和鲜血,换来了显著的成绩,促进了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治安热点不断出现,新的犯罪问题层出不穷,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使广大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非常疲惫。而无论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付出多大努力,行风评议却始终在末几位徘徊。这不仅使得部分基层公安机关无所适从,而且对坚持依法打击管理,搞好社会治安的信心开始动摇:一面是大力倡导严格执法,却对严打斗争乐此不疲;一面是专项斗争应接不暇,却要求静下心来抓基础性防范管理,构建长效机制。于是基层民警对于工作只能是被动应付,能干多少算多少的观念盛行,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对队伍现状的原因分析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内在和外在因素。当前公安队伍存在的问题,是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其原因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人本理念,形式主义突出,急功近利思想普遍。

一是缺乏以人为本理念。近年来公安队伍的管理实践,在强调对群众以人为本的同时却忽视了队伍内部的人性化管理。表现为管理有余而服务不足,纪律制度约束有余而人性关爱不足,从严治警有余而从优待警不足,查纠督促有余而疏导沟通不足,等等。尤其是当前在大力推进队伍教育整治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有违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的认识和做法,各种约束性、禁止性规章制度不断得到强化,对民警的关怀、保护却日益弱化,久而久之,导致一些民警逐渐产生逆反心理,缩手缩脚,最终造成执法、服务效率和质量的低下。二是形式主义问题突出。近年来公安机关开展了一系列学教活动,动不动提个新名称、新口号,看上去很创新,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形式上一般都是全警动员、集中学习、查摆剖析、撰写心得等等;内容上则不外乎宗旨观念、思想作风、服务意识、规范执法、组织纪律等等。集中教育整顿未尝不可,但从上到下“一刀切”就显不妥。“几个人生病,让所有人吃药”,反而成为基层的负担,基层民警对这种学教活动普遍缺乏认同感,出现“上热下冷”、查摆千篇一律、心得抄袭成风的现象,助长了队伍形式主义的恶习。队伍真正存在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隐藏更深,要么不出问题,一出问题就是惊天动地。三是急功近利较为普遍。当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下指标、排名次、看数字的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少;政治思想工作强制灌输、简单说教的多,深入民警思想,触及民警灵魂的少;队伍发生违法违纪问题,兴师问罪的多,如何从根本上有效防范的实际措施少。对真正困扰公安工作的经费不足、警力匮乏、体制不顺、执法环境恶化等问题,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避重就轻,甚至少数领导为早出“政绩”,急功近利,而漠视民警疾苦,伤害民警感情,最终导致队伍不稳,战斗力下降。

(二)体制尚未理顺,制度不够完善,队伍建设实效较低。

一是体制不顺问题积重难返。这是所有公安工作问题的根源。由于体制问题,造成地方上大量的非警务工作无法推辞;公安机关内部机构设置上头重脚轻、警种林立、机构臃肿,导致警力、经费短缺与浪费同在,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协作松散,各自为政;人事管理制度难以规范,录用选拔“进出口把不住,楼梯口管不了”,等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警令畅通和警务工作效率,造成整体战斗力的低下。二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由于公安机关的特殊性和公安工作的复杂性,使得绩效考评的目标确定难、量化难、分解到位难的问题始终没能很好地解决。在目标的选取、量化上,不切实际地制定发破案指标或控制指标,在导向上存在“以数字论英雄”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弄虚作假;在目标的分解上,出现了“一个部门承担几项目标,一个目标由几个部门承担”的现象,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和协调;在考核内容上,误区很多,如对执法质量“四率”的考核,人为提高了批捕率、移送起诉准确率等标准,有违刑诉法关于公、检、法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立法精神;在考评结果上,由于忽视了考评对象环境差异和职责任务上的不可比性,使得考评结果难以符合客观实际,影响考评结果的公平性和可信度,甚至产生负面作用。正确对待行风评议值得深思,一方面对群众满意度的测评方式、测评人素质、测评可信度要进行客观定位,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作为行政司法机关,不能与其他服务性行政部门相提并论,否则长此以往必定对我们的队伍管理产生不良的误导作用。三是工作理念摇摆不定。理念上防范为主还是打击为主的两种观点相互交锋,反映到工作重心、工作部署上忽左忽右。如开展专项斗争,下达破案打击指标,是最常见的工作部署。应当说,这已成为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驾驭社会治安的有效手段。但专项斗争过多过滥,不讲规律和长效,不仅让基层和民警应接不暇,静不下心来搞基础工作,而且在无形中产生非专项斗争不会开展工作的“运动”情结,极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职能定位模糊,警力严重不足,影响了公安工作效能。

严峻的治安形势要求公安机关不断加大打击管理力度,而法律并未赋予警察更多的权力。许多办案规程都是沿用过去“从案到人”的模式,而且以执法相对人自觉遵守法律、服从警察处置为前提,对目前采用的“从人到案”方式,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治安管理方面,原强制性、约束性法规的取消,使管理对象处于一种“自由释放”状态,认为警察管不着而不服管理的现象较为突出;刑事执法方面,程序环节过多,手续繁杂,不仅使基层办案民警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也束缚了民警手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上的空子,运用各种手段逃避打击,使办案难度大大增加。在基层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警察职能定位过于模糊,“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等义务和承诺过多过高,警察“包打天下”“包办一切”,警务与非警务工作混淆不清,严重影响正常的执法办案和打击犯罪,同时片面地强调整顿队伍、整肃警纪,使警察权力和义务处于不对等的状态,从而产生程序违法、执法主体不符、基层基础工作瘫痪的问题。在某些具体执法问题的处理上,又往往矫枉过正,因噎废食。如继续盘问手段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因个别地方候问室出问题,一律封杀或规定过严,让基层无所适从。

(四)执法保障不足,群众法制淡薄,导致执法环境恶化

客观上,一是各种利益冲突增多,社会消极因素层出不穷,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日益繁重。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民法制意识普遍增强,对公安机关“执法为民”寄予更大的期望。二者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形成一对矛盾,当矛盾激化,就使民警处于两难境地。二是缺乏保障民警正当权益的法律规范。尽管《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对保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作了一些规定,但比较笼统,难以采取有效手段制止不法侵害。如妨害公务罪,在司法实践中对暴力抗法往往以有否“造成严重后果”来判断罪与非罪,导致大量暴力抗法作为一般违法对待,对侵害者处罚偏轻,执法者得不到必要的保护。同时,《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公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等法律法规,对民警使用枪支等武器只作了概括规定,具体问题上不具有操作性,大多数地方“刀枪入库”,使民警面对暴力抗法束手无策,导致不必要的伤亡。三是执法对象素质不高。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为逃避处罚而采取抗拒执法,侵害民警权益;有些群众把“公正执法”曲解为只要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公正,或出于报复而恶意投诉,故意损坏警察形象。四是舆论导向偏颇。近年来,某些新闻媒体对公安新闻报道缺乏负责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丑化”了公安机关形象,对公安执法带来负面效应。主观上,一是执法水平有待得高。少数民警法制意识不强,特权思想严重,执法水平不高,工作方法简单,甚至执法违法,因此,在执法中与群众发生冲突在所难免。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对当前社会治安的严峻性和执法环境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一线民警的安全问题重视不够,缺乏对策研究,疏忽民警自我防护教育。特别是在武器使用上,但求无过,管得过死过严。三是教育训练滞后。当前各种培训存在重理论轻实战的倾向,一些训练也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加上所用教材跟不上形势,使民警认为参加培训就是浪费时间。同时工训矛盾的突出,民警的训练时间确实难以保证,造成民警素质不高,战斗力下降。四是装备设施落后。由于受经费紧张、经费使用不合理等问题制约,基层一线的警用装备普遍落后,特别是防护设施配备率低,增加了民警执法危险性。

三、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以及第二十次全国、全省公安会议,指明了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方向,为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利时机。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探索公安队伍建设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坚持人本思想,切实更新公安队伍建设理念。

人是管理中的首要因素,以人为本作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已被现代企业和政府部门广泛采用,其核心内容是,实现人的正当、合理需求和欲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满意度,把尊重并追求个性化发展作为管理活动的长期目标。人性化管理理念,不仅符合现代管理科学的要求,也是切合队伍现状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公安机关要按照“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根本要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安工作的群众满意度,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理念,把实现民警对自身的满意作为重要前提,想民警所想,急民警所急,做民警所需,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服务人和发展人。同时,要正确处理人性化管理队伍与一直强调和坚持的“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关系,寓人性化管理于“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之中。“政治建警”,不能采取强制性思想灌输或停留于简单的说教,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真正触及民警灵魂;“从严治警”,在强调严格遵守组织纪律的同时,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民警潜能,保证公安执法和服务工作高质量地顺利完成;“从优待警”,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通过从优待警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爱民警,减除民警的后顾之忧,增强民警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坚持教育先导,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要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必须坚持教育先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基层领导,更要着眼公安队伍建设实际和队伍思想状况,用科学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去主导公安队伍,激发广大民警献身公安事业的热情。一是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民警,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集体和自身利益,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民警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强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加强执法为民教育,教育民警端正执法思想,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坚决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加强纪律作风教育,教育民警自觉服从管理,严守纪律、摒弃特权、确保政令、警令畅通。二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公安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贯穿于各项公安工作全过程。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作为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思想政治工作。政工、纪检、工青妇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同时,加强公安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基层民警的思想教育,实行抓党建、带班子,抓党员、带队伍。三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各级领导要善于了解和掌握民警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与民警的沟通,了解民警的意见和需求,体察民警的心理和情绪,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稳定队伍思想情绪。要关爱民警,体谅民警的实际困难,理解民警的思想困惑,带着感情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队伍定期分析制度,找准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对策,“对症下药”。要建立谈心谈话制度,联系民警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及时掌握民警的思想脉博。要建立与民警家属互通信息制度,定期开展家访,切实掌握民警的“社交圈”“生活圈”,防患于未然。

(三)坚持重在训练,着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各级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说得过、追得上、打得赢”这个历史性课题,按照“面向实战、讲究实用、追求实效”的原则,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增强训练内容的针对性,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和体能素质。一要抓住训练的重要内容。训练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政治、业务、体能素质的提高,把重点放在抓好基本知识、基本体能、基本技能战术的学习训练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在基本知识学习方面,重点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等基本政治理论,以及刑法、刑事诉讼法、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基本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从理论上武装广大民警,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在基本体能训练方面,要根据不同岗位和年龄层次的实际需要,有侧重地训练,促使广大民警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素质。在基本技能战术训练方面,要重点进行警械使用、徒手攻防、控制与搜身带离、计算机应用等单兵技能训练,以及犯罪嫌疑人盘查、可疑车辆查控等战术训练,增强民警单兵和综合作战能力。二要突出训练的重点对象。坚持重抓基层的原则,以“加强基层、壮大基层、提高基层”为着力点,把基层和一线实战单位作为重点,加大教育训练的倾斜力度,使基层公安机关和广大基层民警形成苦练本领、争当行家里手的意识,努力掌握必备的法律、业务知识,强化依法执行警务观念,严格遵守警务工作程序,掌握必要的技能战术,增强克敌制胜本领,进一步提高队伍战斗力。三要体现训练的实战效果。要增强训练内容的针对性,根据不同警种的岗位特点,突出相应的训练内容,贴近实战,改变“抽象理论多,业务技巧少;照本宣读多,结合实际少;纸上谈兵多,实战演练少”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层面有侧重地开展训练。领导干部突出指挥决策、领导艺术的学习,一般民警突出岗位技能、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要正确处理工训关系,把实战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训练内容,保证训练更加贴近实战,真正做到以战促练,以练促战。

(四)坚持科学建制,扎实推进队伍管理长效建设。

加强队伍长效建设,关键要抓好以下几个机制。一要抓好警力配置机制。警力资源是推动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第一动力。警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是提高队伍管理水平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各级公安机关要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警力配置机制,合理设置机构,科学调配警力,精简机关,警力下沉,充实基层,下决心解决机关与基层警力倒挂以及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帮助,科学安排警务活动,确保警力得到合理休整,不搞消耗战,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安队伍的潜能。二要建立合理的人事机制。公安事业的发展关键是公安队伍,而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深化公安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富有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定期轮岗、双向选择等一系列选拔、培养、使用干部制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充分运用低分培训、待岗试岗、清调辞退等手段,实行优胜劣汰,增强队伍内驱力;推行“凡进必考”,完善新警录用统一考录制度,规范非公安民警转调任公安民警工作,严把“进人关”。三要完善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围绕“考什么”“怎么考”“考完后怎么办”等三个环节,普遍建立对县级公安机关的综合考评和对民警的量化考核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提高考评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时效性。在考评结果的运用上,务必做到公开公正,奖惩兑现,把考评结果与民警的立功授奖、晋职晋级和经济利益挂钩,与公安机关用人机制紧密结合,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的工作环境。四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坚持立足防范、关口前移,切实加强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和事后处理,实现监督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努力减少和消除腐败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整合内部监督资源,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促使内外监督协调运行,做到改进监督形式,提高监督质量,突出监督重点,努力形成一个覆盖面广、渠道畅通的监督网络,逐步建立科学规范、运作高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同时,大力解决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确保公安队伍纯洁。

(五)坚持保障前倾,努力改善民警工作、生活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民警,落实警务保障,努力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一要加强执法保障。改善外部执法环境,注重宣传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客观反映民警工作的危险和艰巨,增进人民群众的理解,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尽量减少非警务活动,避免与群众的直接冲突。创造良好法律环境,争取将袭警行为列为特定的法律条款,进一步完善枪支配备和使用规范,给民警执法以保障,维护民警人身安全和执法权威。加强警察维权组织建设,严厉查处恶意投诉、诬陷诬告民警等行为,为民警正名,切实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增强民警执法办案底气。

二要加大后勤保障。按照全国“二十公”提出的“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逐步提高基层一线民警的福利待遇,运用多种类型的奖酬体现民警的实际付出和劳动,让民警感受到苦有所值。要建立民警因公牺牲抚恤制度和因公伤亡保险制度,切实做好因公伤亡民警的优抚工作。同时,积极研究和改善警用装备,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解决必需装备,增强处置社会治安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对非杀伤性武器及防护性装备的配备,增强民警自身防卫能力,尽可能减少伤亡。

三要落实优待措施。在政治上关心民警,为民警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工作上爱护民警,改善办公条件,减轻民警负担,为民警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在生活上体恤民警,严格落实休假制度,通过分批轮流休假,使民警的身心得到休整。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引导民警树立健康有益的娱乐趣向。开展民警家政服务,力所能及地帮助民警解决家庭困难。建立紧急救治因公负伤民警“绿色通道”,确保民警负伤后得到及时救治。

四要开展身心保健。关注民警的心理健康,积极向民警提供心理服务,通过开设心理热线、心理咨询讲座、心理咨询网站和心理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努力缓解民警的不良情绪,使民警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健全民警的医疗档案,及时掌握民警的健康状况,保证患病民警得到及时医治,减少和避免人力资源损失。

参考文献:

[1] 倪德源, 龚罡.公安基层情报信息分析[M].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12.[ 2] 傅冰钢, 汤国明.现代公安信息管理学[M].北京: 群众出版社, 2000.30.[3] 彭知辉.公安情报概念辨析[ 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2)[ 4] 勾学海.再探情报定义[ J].情报学刊, 1989,(1).[ 5] 张昌龄.科技信息工作手册[M].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0.3.[ 6] 缪其浩.市场竞争和竞争情报[M].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6.52.[7] 霍忠文.Infotelligence Science 论纲[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8,(1).[ 8] 本书编写组.中国人民公安史稿[M].北京: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9] 吴志明.关于构建公安大情报工作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J].上海公安研究, 2003,(1).[ 10] 本书编委会.简明公安词典[ Z].北京: 群众出版社,1989.124.[ 11] 黎镇中.刑事侦查学情报[M].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21.[ 12] 王志华.犯罪情报学教程[M].北京: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5.9.[ 13] 于凤玲.刑事侦查情报学[M].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8.15.[ 14] 王丰年.犯罪情报学教程[M].北京: 群众出版社,2000.6.

第五篇:对学生读书现状的思考

对学生阅读现状的思考

江苏省如皋中学李娟

摘要:学生热衷于网络作品或少年作家作品,语文教师有责任去挖掘:这些作品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学生如此着迷?认识阅读教学的不足并找出一些引导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解决学生做阅读题难、写作文难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阅读现状阅读教学的不足引导策略语文素养

每每与家长交流,家长总是提出希望老师对孩子的阅读和作文要多加指导。我经常会问一问他们,孩子平常都读些什么书。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喜欢读一些网络作家或者少年作家的书,言辞中多有不满之意。其实,只要孩子肯读书就应该是好事,如果在此基础上能选择一些好书读就更好了。

很多老师会不定期的推荐一些名家名篇,一些家长在为孩子买书上也是毫不吝啬,一些专家学者更是精心编撰了学生必读篇目,一些报刊杂志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书目供学生选读。那么学生对此是如何反应呢?我想家长的回答给了我们很明确的答案:相较于老师推荐的、家长挑选的、专家编撰的、杂志推出的,学生们更喜欢那些网络作家或少年作家。课堂上讨论一些名家名篇的时候学生反应冷淡,可是一旦提及韩寒、郭敬明等作家作品,便会个个热情高涨、如数家珍。面对这一现象,我想我们不能一味的责怪学生不听话,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去挖掘:这些作品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学生如此着迷?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一、这些作家大都是80后,他们的作品大都是描写青春期的故事,特别是情感故事,这些恰恰是青春期的中学生们最关注的话题。例如:桐华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是对青春校园生活的纪念;韩寒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中学生生活的对照;郭敬明则说自己的《幻城》是写给“所有有着美丽希望而忧伤的孩子”。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关注网络;他们的朦胧的爱情在中学时期是压抑的,所以他们需要从这些作品中去感受美好而又单纯的爱情;他们在高中学习生活中充满坎坷曲折、失败艰辛,需要找到情感的共鸣点。这些都促使学生们更愿意去读这些网络作家或少年作家的作品。

二、90后是崇尚个性的一代,他们爱梦想也敢于做自己,同时他们又是孤独的,而这种特质在这群作家作品上同样存在。例如:安妮宝贝在《蔷薇岛屿》中是这样描述她的心路历程的:“从童年开始,我就幻想通向远方的路途,这种追寻对我来说代价甚为巨大,它使我的生活与其他人不同,而一直沉浸在孤独之中,这也是所有对生活的真相产生怀疑、不愿屈服的人的孤独。”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也有这种孤独感,而他们也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急于长大,却又在不断迷失。而这类作家作品并不能在他的成长道路上起到领航灯的作用。

北大教授曹文轩曾这样评价现在学生的作文:“一个初涉人世的少年,一落笔,就满纸苍凉,很孤独,很颓废,很绝望,很仇恨,一副受了莫大灾难与折磨的样子,仿佛这个世界丢弃了他。话说得太满,不留余地,太尖刻,少宽容。情绪低沉落寞,爱将问题搞大,爱摆破罐子破摔的姿态,爱作出哀怨的神情,甚至爱给人一副充满敌意的形象。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的这番浓重的秋意与敌意,究竟有多大的真实性。是故意做出来的,还是对自己的曲折与不幸太夸张了?是觉得这样一种样子很时尚很迷人,还是觉得沉浸于这样一种感觉很有快意?”

我想学生这种文风的形成跟他们平时阅读网络作家或少年作家作品有很大关系。既然我们不能阻止学生们阅读这类作品的热情,那么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当今阅读教学的不足,想出相应的引导策略。笔者从以下方面做了些思考: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来启发、引导阅读兴趣。重大社会新闻往往是处于敏感年纪的中学生所关心的热点,可以利用他们在这方面的热心,由此及彼推出

有关的读物供其阅读。

二、青年时期的学生还是比较愿意展示自己的,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例如课前演讲会、读书交流会、专题研讨会等。学生在演讲前一般都会做精心的准备,就像老师备课一样,为了在同学面前展示一个优秀形象,他一定会认真研读相关书籍。同样,如果在读书交流会上,学生能够对某部作品提出独到的认识或者能够给同学们推荐一部好作品,那都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把握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态,及时进行正确引导,避免学生走弯路。老师还可以定期给出一个议题,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议题寻找相应资料书籍进行阅读,然后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各抒己见。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让学生的阅读成果资源共享,提高阅读效率。学生在相互评议、交流中获得新知识,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从而巩固阅读兴趣,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我们还可以把经典文本的阅读跟现代社会文化联系得更紧密些。例如:于丹老师解读《论语》;我们对经典文本的解读可以多元一点,例如:《渔夫》一文,未必一定扬屈而抑渔夫?当然这对语文老师的阅读视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老师就无法在经典和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更谈不上对学生读书选择的有效引导了。

总之,面对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不能像鲧治水而应学大禹治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远航,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联系电话:***

下载浅析对劳动保护现状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对劳动保护现状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范文)

    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内容摘要:美术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文章通......

    对全国农村信用社现状的思考

    自2003年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如今已有5年。在这5年里,中国农村信用社总体运行如何?其支农能力如何?制度设计与运行机制如何?这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宏观......

    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我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一匹小马的苦恼,小马哭丧着脸心想:“我只想做一匹普通的马,父母却希望我成为“小神马”。每天把我圈在家里,给我“......

    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思考

    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思考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实......

    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思考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

    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思考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

    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思考★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

    对新时期电力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思考(五篇范例)

    对新时期供电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思考切实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即劳动保护权),维护劳动者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稳定是供电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职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