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

时间:2019-05-12 22:5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

第一篇: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

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

【摘要】当今,语文阅读教学有些令人不安的状况出现,笔者为此做了一些思考,借以抛砖引玉。正确处理好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关系,避免用大量阅读训练题代替学生阅读体验过程。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历来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最薄弱环节。虽然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但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差强人意,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抛砖引玉,希望同仁能够见仁见智。

一、对阅读教学计划性和层次性的思考

任何认知都有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每个教学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换句话说,语文阅读教学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层次性,语文知识和能力要具有一定的衔接并体现一定的梯度。事实上,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注定是低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教学计划。不同年级阶段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同一年级,不同阅读水平的初中生也要达到与自身相应的阅读水平。所有这些,教师都必须要有一个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这样使阅读教学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要达到这种目的,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对教材的处理要以“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目前教材基本以主题组合的方式来编排,这种“主题组合”带有一定的倾向,每单元前面都有醒目名称,却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进入文本时的巨大差异性。同一主题在同一单元出现多种文体,知识体系杂乱零碎;单元间缺乏明显的内在逻辑,前后单元间纵向逻辑不清,各单元的能力训练序列也存在问题。这些因素造成了教学目标泛化,教师无法三年一贯制的整体把握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学习也无章可循,直接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从这个角度看,灵活处理教材对语文教师把握阅读教学的计划性和层次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对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的思考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了人声鼎沸的读书场景,但这种诵读的教学方法在当今语文教学中不同程度上被忽视了。现在中小学对朗读环节普遍不重视,师生朗读意识淡薄。一般都是让大家齐读一遍,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用来分析文章,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无生气。即使偶有热热闹闹的场景,也是已被新课程理念下合作、探究所代替。这种“重分析、轻吟悟”的状况,愈演愈烈,阅读教学变成了医生在做解剖。

其实,诵读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法,也是成功的教法之一。语文是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文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感知,才能深刻地捕捉到,才能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初中语文背诵内容比较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教师要提倡反复朗读,自然成诵,为写作积累素材。对文本的解读,也需要以诵读为基础,才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诵读的形式多样,教师对诵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地悟读。悟读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读边悟、边悟边读、读读悟悟,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感悟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课堂上既洋溢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又涌动着学生揣摩品味的思维潜流。

三、多媒体对阅读教学负面影响的思考

多媒体拥有自身的优势,可以广泛搜集各种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直观而形象地呈现给学生,甚至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交互,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事物总是具有双面性的,多媒体也不例外。有些教师以多媒体的展示来代替对文本的解读,这种以媒体的欣赏掩盖文本语言品味的做法,以屏幕画面代替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造成了语文味的缺失。多媒体课件通常是预先制作好的,但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势必给教师带来一定的被动,师生情感交流被冰冷的人机对话所取代。所以,教师要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选择性地恰当运用。

四、对阅读教学中出现偏颇的思考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语文教学有了很大改进,开始重视到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也出现了一些偏颇,值得教师注意和思考。

首先,避免追求形式,而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有些老师过分重视课堂的形式,追求标新立异,却忽略了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比如以小组讨论代阅读,华而不实。真正有价值的小组讨论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讲究讨论的价值,反对难易失度、大小失当的满堂飞式的讨论。讨论并不在多,而在于精巧深。

其次,正确处理好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关系。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避免两个倾向:一是师讲生听,以讲代读;二是生讲师听,华而不实。前者学生扮演了接收器的角色,缺乏学习的感悟、探究和发现。后者导致缺乏阅读教学的实效。为解决这两种倾向,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是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

最后,避免用大量阅读训练题代替学生阅读体验过程。阅读训练本来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诊断和测试的手段,但教师往往本末倒置,舍弃了学生的广泛阅读与积累感悟,通过大量做题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违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乃至全面的语文素养的,重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需要我们教师共同思考的地方,只有深入研究,语文阅读教学才能不断地开拓与发扬光大。

(编辑:陈岑)

第二篇:对当前公安队伍现状的思考

对当前公安队伍现状的思考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种理念的提出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机关如何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当前各级公安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然而当前,公安队伍在敬业精神、生活质量、执法办案、依法管理诸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人本理念、体制尚未理顺、职能定位模糊、执法环境恶化等。为此,要以“五个坚持”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即要坚持人本思想,坚持教育先导,坚持重在训练,坚持科学建制,坚持保障前倾。

[关键词]:公安队伍;问题;现状;原因;对策;队伍建设

Abstract: Designing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is a significant strategic task which is put forward by our Party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building up ideal society on the whole, which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for public security job and team building.It is a significant project facing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how to strengthen team building,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whole qualification of the team and fighting force to adjust to the requirement of designing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however Key words: public team;problems;reasons;measures;;team building

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多年来公安队伍管理理念和手段存在一些偏差,加之客观环境的制约,使得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挫伤了一部分民警的积极性,影响了公安工作效能的发挥,令人深忧。

一、当前公安队伍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给队伍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而队伍庞大又不可避免地给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导致公安队伍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心态失衡,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有所淡化。

中国是世界上警察与人口比最低的国家,警察待遇最少、工作最辛苦,却创造了世界上发案率最低的社会环境。中国警察的死伤率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偏高。!2001年,全国有450多名警察牺牲,而同期的日本警察因公死亡仅2人。!2003年,全国有6552!名警察因公伤亡,其中牺牲476人,平均每天有17名多警察牺牲,近#(名警察受伤。民警工作量之多、压力之大,工作要求之高、责任之重,非其他公务员可比。而且待遇低、晋升难,缺乏物质和精神上的补偿。当前公安机关领导和非领导职务比例大大低于同级其他部门,绝大多数基层民警到退休也难以解决职级待遇问题;民警的劳动保障滞后,因公伤亡抚恤待遇偏低,使许多基层民警对警察职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导致部分民警敬业精神淡化,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凝聚力下降,甚至出现了有民警主动要求外调或辞职下海的现象。

(二)体质下降,身心疲惫,生活质量明显不高。

在体质方面,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基层民警无法正常休假,身心得不到及时调整,导致积劳成疾,身体状况甚忧。在心理方面,警察作为一项高强度、高对抗、高风险的职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基层民警长期处在严峻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执法环境中,更易陷入高度紧张甚至压抑的精神状态。同时,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压力对民警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基层民警把自己的工作环境比作“上有高压线,下有地雷线,前后左右都是警戒线”,在这种环境下,民警一旦陷入焦虑、抑郁便难以自拔,轻则情绪低落,对工作缺乏热情,易发牢骚,重则悲观厌世,诱发精神病,甚至自杀。在生活方面,许多基层民警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顾及家庭,难以履行家庭义务,很少享受天伦之乐,甚至造成家庭矛盾。有一位基层民警如此比喻公安工作———“干两辈子‘活’,苦了三代人”。

(三)缩手缩脚,底气不足,对执法办案产生恐惧。

近年来,公安机关对执法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执法问题一票否决制等一系列措施,民警一旦“触电”,必受“处罚”,甚至离岗培训或末位淘汰,一线民警由此感到“人人自危”,特别是当前执法环境日益恶化,暴力袭警、抗拒执法、恶意投诉等侵害民警合法权益案(事)件不断增多。据统计,2003年,全省公安民警在依法执行任务过程中,遭违法犯罪分子暴力袭击的 案件时有发生,共接报较大袭警案件32起,造成民警牺牲2人,受伤29人。!2003年,绍兴市公安纪检部门接到投诉499起,经核查情况失实或查无实据的为286’起,占总数的57.3%。在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情况下,民警怕执法、怕出事情、怕受处分,执法办案缩手缩脚,“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的心理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下降,严重影响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基层一线民警因业务素质上的某些欠缺,工作中难免存在凭经验、凭感觉办事,应对违法犯罪及开展群众工作中显得底气不足、方法欠当,“说不过、打不过、跑不过”的现象普遍存在,进一步加剧了怕执法、怕办案、怕做群众工作的畏难情绪。

(四)无所适从,疲于应付,依法打击管理理念动摇。

近年来,公安机关连续开展“严打”战役,广大民警以汗水和鲜血,换来了显著的成绩,促进了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治安热点不断出现,新的犯罪问题层出不穷,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使广大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非常疲惫。而无论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付出多大努力,行风评议却始终在末几位徘徊。这不仅使得部分基层公安机关无所适从,而且对坚持依法打击管理,搞好社会治安的信心开始动摇:一面是大力倡导严格执法,却对严打斗争乐此不疲;一面是专项斗争应接不暇,却要求静下心来抓基础性防范管理,构建长效机制。于是基层民警对于工作只能是被动应付,能干多少算多少的观念盛行,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对队伍现状的原因分析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内在和外在因素。当前公安队伍存在的问题,是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其原因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人本理念,形式主义突出,急功近利思想普遍。

一是缺乏以人为本理念。近年来公安队伍的管理实践,在强调对群众以人为本的同时却忽视了队伍内部的人性化管理。表现为管理有余而服务不足,纪律制度约束有余而人性关爱不足,从严治警有余而从优待警不足,查纠督促有余而疏导沟通不足,等等。尤其是当前在大力推进队伍教育整治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有违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的认识和做法,各种约束性、禁止性规章制度不断得到强化,对民警的关怀、保护却日益弱化,久而久之,导致一些民警逐渐产生逆反心理,缩手缩脚,最终造成执法、服务效率和质量的低下。二是形式主义问题突出。近年来公安机关开展了一系列学教活动,动不动提个新名称、新口号,看上去很创新,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形式上一般都是全警动员、集中学习、查摆剖析、撰写心得等等;内容上则不外乎宗旨观念、思想作风、服务意识、规范执法、组织纪律等等。集中教育整顿未尝不可,但从上到下“一刀切”就显不妥。“几个人生病,让所有人吃药”,反而成为基层的负担,基层民警对这种学教活动普遍缺乏认同感,出现“上热下冷”、查摆千篇一律、心得抄袭成风的现象,助长了队伍形式主义的恶习。队伍真正存在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隐藏更深,要么不出问题,一出问题就是惊天动地。三是急功近利较为普遍。当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下指标、排名次、看数字的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少;政治思想工作强制灌输、简单说教的多,深入民警思想,触及民警灵魂的少;队伍发生违法违纪问题,兴师问罪的多,如何从根本上有效防范的实际措施少。对真正困扰公安工作的经费不足、警力匮乏、体制不顺、执法环境恶化等问题,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避重就轻,甚至少数领导为早出“政绩”,急功近利,而漠视民警疾苦,伤害民警感情,最终导致队伍不稳,战斗力下降。

(二)体制尚未理顺,制度不够完善,队伍建设实效较低。

一是体制不顺问题积重难返。这是所有公安工作问题的根源。由于体制问题,造成地方上大量的非警务工作无法推辞;公安机关内部机构设置上头重脚轻、警种林立、机构臃肿,导致警力、经费短缺与浪费同在,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协作松散,各自为政;人事管理制度难以规范,录用选拔“进出口把不住,楼梯口管不了”,等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警令畅通和警务工作效率,造成整体战斗力的低下。二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由于公安机关的特殊性和公安工作的复杂性,使得绩效考评的目标确定难、量化难、分解到位难的问题始终没能很好地解决。在目标的选取、量化上,不切实际地制定发破案指标或控制指标,在导向上存在“以数字论英雄”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弄虚作假;在目标的分解上,出现了“一个部门承担几项目标,一个目标由几个部门承担”的现象,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和协调;在考核内容上,误区很多,如对执法质量“四率”的考核,人为提高了批捕率、移送起诉准确率等标准,有违刑诉法关于公、检、法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立法精神;在考评结果上,由于忽视了考评对象环境差异和职责任务上的不可比性,使得考评结果难以符合客观实际,影响考评结果的公平性和可信度,甚至产生负面作用。正确对待行风评议值得深思,一方面对群众满意度的测评方式、测评人素质、测评可信度要进行客观定位,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作为行政司法机关,不能与其他服务性行政部门相提并论,否则长此以往必定对我们的队伍管理产生不良的误导作用。三是工作理念摇摆不定。理念上防范为主还是打击为主的两种观点相互交锋,反映到工作重心、工作部署上忽左忽右。如开展专项斗争,下达破案打击指标,是最常见的工作部署。应当说,这已成为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驾驭社会治安的有效手段。但专项斗争过多过滥,不讲规律和长效,不仅让基层和民警应接不暇,静不下心来搞基础工作,而且在无形中产生非专项斗争不会开展工作的“运动”情结,极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职能定位模糊,警力严重不足,影响了公安工作效能。

严峻的治安形势要求公安机关不断加大打击管理力度,而法律并未赋予警察更多的权力。许多办案规程都是沿用过去“从案到人”的模式,而且以执法相对人自觉遵守法律、服从警察处置为前提,对目前采用的“从人到案”方式,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治安管理方面,原强制性、约束性法规的取消,使管理对象处于一种“自由释放”状态,认为警察管不着而不服管理的现象较为突出;刑事执法方面,程序环节过多,手续繁杂,不仅使基层办案民警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也束缚了民警手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上的空子,运用各种手段逃避打击,使办案难度大大增加。在基层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警察职能定位过于模糊,“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等义务和承诺过多过高,警察“包打天下”“包办一切”,警务与非警务工作混淆不清,严重影响正常的执法办案和打击犯罪,同时片面地强调整顿队伍、整肃警纪,使警察权力和义务处于不对等的状态,从而产生程序违法、执法主体不符、基层基础工作瘫痪的问题。在某些具体执法问题的处理上,又往往矫枉过正,因噎废食。如继续盘问手段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因个别地方候问室出问题,一律封杀或规定过严,让基层无所适从。

(四)执法保障不足,群众法制淡薄,导致执法环境恶化

客观上,一是各种利益冲突增多,社会消极因素层出不穷,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日益繁重。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民法制意识普遍增强,对公安机关“执法为民”寄予更大的期望。二者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形成一对矛盾,当矛盾激化,就使民警处于两难境地。二是缺乏保障民警正当权益的法律规范。尽管《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对保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作了一些规定,但比较笼统,难以采取有效手段制止不法侵害。如妨害公务罪,在司法实践中对暴力抗法往往以有否“造成严重后果”来判断罪与非罪,导致大量暴力抗法作为一般违法对待,对侵害者处罚偏轻,执法者得不到必要的保护。同时,《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公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等法律法规,对民警使用枪支等武器只作了概括规定,具体问题上不具有操作性,大多数地方“刀枪入库”,使民警面对暴力抗法束手无策,导致不必要的伤亡。三是执法对象素质不高。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为逃避处罚而采取抗拒执法,侵害民警权益;有些群众把“公正执法”曲解为只要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公正,或出于报复而恶意投诉,故意损坏警察形象。四是舆论导向偏颇。近年来,某些新闻媒体对公安新闻报道缺乏负责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丑化”了公安机关形象,对公安执法带来负面效应。主观上,一是执法水平有待得高。少数民警法制意识不强,特权思想严重,执法水平不高,工作方法简单,甚至执法违法,因此,在执法中与群众发生冲突在所难免。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对当前社会治安的严峻性和执法环境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一线民警的安全问题重视不够,缺乏对策研究,疏忽民警自我防护教育。特别是在武器使用上,但求无过,管得过死过严。三是教育训练滞后。当前各种培训存在重理论轻实战的倾向,一些训练也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加上所用教材跟不上形势,使民警认为参加培训就是浪费时间。同时工训矛盾的突出,民警的训练时间确实难以保证,造成民警素质不高,战斗力下降。四是装备设施落后。由于受经费紧张、经费使用不合理等问题制约,基层一线的警用装备普遍落后,特别是防护设施配备率低,增加了民警执法危险性。

三、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以及第二十次全国、全省公安会议,指明了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方向,为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利时机。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探索公安队伍建设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坚持人本思想,切实更新公安队伍建设理念。

人是管理中的首要因素,以人为本作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已被现代企业和政府部门广泛采用,其核心内容是,实现人的正当、合理需求和欲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满意度,把尊重并追求个性化发展作为管理活动的长期目标。人性化管理理念,不仅符合现代管理科学的要求,也是切合队伍现状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公安机关要按照“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根本要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安工作的群众满意度,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理念,把实现民警对自身的满意作为重要前提,想民警所想,急民警所急,做民警所需,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服务人和发展人。同时,要正确处理人性化管理队伍与一直强调和坚持的“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关系,寓人性化管理于“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之中。“政治建警”,不能采取强制性思想灌输或停留于简单的说教,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真正触及民警灵魂;“从严治警”,在强调严格遵守组织纪律的同时,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民警潜能,保证公安执法和服务工作高质量地顺利完成;“从优待警”,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通过从优待警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爱民警,减除民警的后顾之忧,增强民警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坚持教育先导,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要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必须坚持教育先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基层领导,更要着眼公安队伍建设实际和队伍思想状况,用科学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去主导公安队伍,激发广大民警献身公安事业的热情。一是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民警,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集体和自身利益,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民警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强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加强执法为民教育,教育民警端正执法思想,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坚决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加强纪律作风教育,教育民警自觉服从管理,严守纪律、摒弃特权、确保政令、警令畅通。二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公安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贯穿于各项公安工作全过程。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作为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思想政治工作。政工、纪检、工青妇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同时,加强公安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基层民警的思想教育,实行抓党建、带班子,抓党员、带队伍。三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各级领导要善于了解和掌握民警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与民警的沟通,了解民警的意见和需求,体察民警的心理和情绪,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稳定队伍思想情绪。要关爱民警,体谅民警的实际困难,理解民警的思想困惑,带着感情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队伍定期分析制度,找准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对策,“对症下药”。要建立谈心谈话制度,联系民警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及时掌握民警的思想脉博。要建立与民警家属互通信息制度,定期开展家访,切实掌握民警的“社交圈”“生活圈”,防患于未然。

(三)坚持重在训练,着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各级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说得过、追得上、打得赢”这个历史性课题,按照“面向实战、讲究实用、追求实效”的原则,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增强训练内容的针对性,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和体能素质。一要抓住训练的重要内容。训练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政治、业务、体能素质的提高,把重点放在抓好基本知识、基本体能、基本技能战术的学习训练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在基本知识学习方面,重点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等基本政治理论,以及刑法、刑事诉讼法、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基本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从理论上武装广大民警,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在基本体能训练方面,要根据不同岗位和年龄层次的实际需要,有侧重地训练,促使广大民警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素质。在基本技能战术训练方面,要重点进行警械使用、徒手攻防、控制与搜身带离、计算机应用等单兵技能训练,以及犯罪嫌疑人盘查、可疑车辆查控等战术训练,增强民警单兵和综合作战能力。二要突出训练的重点对象。坚持重抓基层的原则,以“加强基层、壮大基层、提高基层”为着力点,把基层和一线实战单位作为重点,加大教育训练的倾斜力度,使基层公安机关和广大基层民警形成苦练本领、争当行家里手的意识,努力掌握必备的法律、业务知识,强化依法执行警务观念,严格遵守警务工作程序,掌握必要的技能战术,增强克敌制胜本领,进一步提高队伍战斗力。三要体现训练的实战效果。要增强训练内容的针对性,根据不同警种的岗位特点,突出相应的训练内容,贴近实战,改变“抽象理论多,业务技巧少;照本宣读多,结合实际少;纸上谈兵多,实战演练少”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层面有侧重地开展训练。领导干部突出指挥决策、领导艺术的学习,一般民警突出岗位技能、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要正确处理工训关系,把实战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训练内容,保证训练更加贴近实战,真正做到以战促练,以练促战。

(四)坚持科学建制,扎实推进队伍管理长效建设。

加强队伍长效建设,关键要抓好以下几个机制。一要抓好警力配置机制。警力资源是推动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第一动力。警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是提高队伍管理水平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各级公安机关要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警力配置机制,合理设置机构,科学调配警力,精简机关,警力下沉,充实基层,下决心解决机关与基层警力倒挂以及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帮助,科学安排警务活动,确保警力得到合理休整,不搞消耗战,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安队伍的潜能。二要建立合理的人事机制。公安事业的发展关键是公安队伍,而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深化公安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富有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定期轮岗、双向选择等一系列选拔、培养、使用干部制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充分运用低分培训、待岗试岗、清调辞退等手段,实行优胜劣汰,增强队伍内驱力;推行“凡进必考”,完善新警录用统一考录制度,规范非公安民警转调任公安民警工作,严把“进人关”。三要完善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围绕“考什么”“怎么考”“考完后怎么办”等三个环节,普遍建立对县级公安机关的综合考评和对民警的量化考核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提高考评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时效性。在考评结果的运用上,务必做到公开公正,奖惩兑现,把考评结果与民警的立功授奖、晋职晋级和经济利益挂钩,与公安机关用人机制紧密结合,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的工作环境。四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坚持立足防范、关口前移,切实加强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和事后处理,实现监督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努力减少和消除腐败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整合内部监督资源,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促使内外监督协调运行,做到改进监督形式,提高监督质量,突出监督重点,努力形成一个覆盖面广、渠道畅通的监督网络,逐步建立科学规范、运作高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同时,大力解决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确保公安队伍纯洁。

(五)坚持保障前倾,努力改善民警工作、生活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民警,落实警务保障,努力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一要加强执法保障。改善外部执法环境,注重宣传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客观反映民警工作的危险和艰巨,增进人民群众的理解,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尽量减少非警务活动,避免与群众的直接冲突。创造良好法律环境,争取将袭警行为列为特定的法律条款,进一步完善枪支配备和使用规范,给民警执法以保障,维护民警人身安全和执法权威。加强警察维权组织建设,严厉查处恶意投诉、诬陷诬告民警等行为,为民警正名,切实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增强民警执法办案底气。

二要加大后勤保障。按照全国“二十公”提出的“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逐步提高基层一线民警的福利待遇,运用多种类型的奖酬体现民警的实际付出和劳动,让民警感受到苦有所值。要建立民警因公牺牲抚恤制度和因公伤亡保险制度,切实做好因公伤亡民警的优抚工作。同时,积极研究和改善警用装备,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解决必需装备,增强处置社会治安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对非杀伤性武器及防护性装备的配备,增强民警自身防卫能力,尽可能减少伤亡。

三要落实优待措施。在政治上关心民警,为民警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工作上爱护民警,改善办公条件,减轻民警负担,为民警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在生活上体恤民警,严格落实休假制度,通过分批轮流休假,使民警的身心得到休整。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引导民警树立健康有益的娱乐趣向。开展民警家政服务,力所能及地帮助民警解决家庭困难。建立紧急救治因公负伤民警“绿色通道”,确保民警负伤后得到及时救治。

四要开展身心保健。关注民警的心理健康,积极向民警提供心理服务,通过开设心理热线、心理咨询讲座、心理咨询网站和心理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努力缓解民警的不良情绪,使民警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健全民警的医疗档案,及时掌握民警的健康状况,保证患病民警得到及时医治,减少和避免人力资源损失。

参考文献:

[1] 倪德源, 龚罡.公安基层情报信息分析[M].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12.[ 2] 傅冰钢, 汤国明.现代公安信息管理学[M].北京: 群众出版社, 2000.30.[3] 彭知辉.公安情报概念辨析[ 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2)[ 4] 勾学海.再探情报定义[ J].情报学刊, 1989,(1).[ 5] 张昌龄.科技信息工作手册[M].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0.3.[ 6] 缪其浩.市场竞争和竞争情报[M].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6.52.[7] 霍忠文.Infotelligence Science 论纲[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8,(1).[ 8] 本书编写组.中国人民公安史稿[M].北京: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9] 吴志明.关于构建公安大情报工作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J].上海公安研究, 2003,(1).[ 10] 本书编委会.简明公安词典[ Z].北京: 群众出版社,1989.124.[ 11] 黎镇中.刑事侦查学情报[M].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21.[ 12] 王志华.犯罪情报学教程[M].北京: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5.9.[ 13] 于凤玲.刑事侦查情报学[M].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8.15.[ 14] 王丰年.犯罪情报学教程[M].北京: 群众出版社,2000.6.

第三篇: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我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一匹小马的苦恼,小马哭丧着脸心想:“我只想做一匹普通的马,父母却希望我成为“小神马”。每天把我圈在家里,给我“讲道”,他们的想法我可以理解,可是一味地禁锢与约束,恐怕我连一匹普通的马都不如了”。漫画下面的注释是:当代中国学生。

在我国,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了应试教育,所有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成果的最终展示就是考试分数。“考考考,老师的法 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这种狭隘的教育目标和单一的教育手段指导下,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小就必然受到忽略,能力就没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为此,我们不禁会想到,到底当前我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真的是人才吗?世界各国公认的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创造力和协作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宽松、民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教育氛围。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封闭禁锢环境中,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失去了发挥自身创造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权利,所以创新能力不强。在外国人家是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中国的儿童却只是在书上得到知识。所谓的好成绩只是在片面的成绩,这种成绩是老师把一大堆的笔记抄在黑板上,下面的学生只是不断的抄,不断的记,然后不停的补课上补习班而产生出来的。这种好成绩只会大大的降低我们学生的个人创造能力。到了最后,学生只知道书上的知识,离开课本就像什么也不懂一样。人家外国人学习都是以培养创造能力为主,每天上学晚放学早但成绩却不比我们差。

难道我们的教育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吗?教育到底是为了分数还是为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问题答案不言而喻。教育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不仅关系孩子的学业和将来就业,而且直接关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虽然我们天天说要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无不是只重视升学率,重视考上名校的人数。于是我们作为学生的只能整天埋头于书堆,试卷堆之中,做题、做题、还是做题。

就算是大学的教育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某些方面大学本科教育和高中教育没有区别,我们很多学生都戏称大学只是高中的延续。比如说大

一、大二的课程中很多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背知识点,在考试当中超越知识点的个人发挥一律被考试判为错。在这样的高等教育当中,我们怎么能够培养有独立见解、有创新意识甚至有独立人格的人才呢?

还有,在大学里我们实际上可以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机会很少很少,很多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如一个中专生。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只是一部读书的机器而已,在实际社会中干不了什么大事。

当前中国的这种教育现象与我国的国情和特殊情况由很大关系,但也不能回避这些问题,而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寻求合适的方法慢慢改善!

第四篇:对当前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的一些思考

对当前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的一些思考

落实基层党组织七项组织生活制度,是基层党支部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组织工作,对于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高部队履行使命和执行任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当前工作实际,浅谈基层党组织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在组织生活的主体建设上来讲:

一是思想认识不高。普遍存在着党务工作谈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支部成员对党支部着重议哪些事、抓哪工作,思路不是很清楚,过于依赖支部书记个人能力素质,在议事议政中过于“讲政治”,“老好人”思想严重,组织生活中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意见没有针对性,习惯于等上级党委安排部署,弱化了党支部集体抓大事、议大事的能力。

二是参与意识不高。部分党员同志没有真正认识到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意义,对开展组织生活兴趣不高,在思想就存在着“应付”心理,党员权利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总感到是“要”我过组织生活,而不是我要过组织生活,把参加组织生活当成一种额外负担被动应对。

三是综合素质不高。平时不注重加强学习,忙于工作多,精力透支多。同时,支部成员大多任职时间较短,缺少工作

经验,对党务工作掌握不深,实际能力水平与工作要求差距较大。“资深”的老委员、老党员较少,“传帮带”作用不明显,缺乏一套抓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有效经验,没有发挥“抓典型、树标杆”的示范作用。

(二)在组织生活的组织部署上来讲:

一是安排缺乏计划。部队其他各项业务工作分散大部分精力,往往会与组织生活产生冲突,统一的组织生活时间往往难以协调。七项组织生活制度没有明确的活动计划,到了时间,想安排什么活动就安排什么活动,工作忙了,不安排组织生活或者有安排也很难得到具体落实。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以所务会、交班会讨论决定,没有明确每个阶段活动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导致组织生活不系统、不规范。

二是方式缺乏创新。组织生活单一化,就事论事多,思想交锋少;民主生活会讲成绩多讲问题少,不能很好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模式单一化,党员教育没有根据不同党员的年龄、文化、工作岗位特点因人施教,搞“大讲堂”;教育手段单一化,缺乏现代化科技手段,学习内容与政治教育差不多,时间慢,信息量小,内容重复交叉,降低了学习的新鲜感。

三是活动缺乏针对。没有用心去谋划好每一次难得的组织生活,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与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的问题实际相去甚远,即便是“就事论事”的议题也泛泛而谈。而且有的支部组织生活摆脱不了“家长制”的影子,缺乏党内民主,不符合当前官兵的思想实际。

(三)在组织生活的落实成效上来讲:

一是组织生活存在形式。部分单位党内组织生活只满足于时间、次数要求,形式主义现象突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传统只是在形式上继承,并没有从实质上突破。民主生活会上民主气氛不够浓厚,思想放不开,做不到畅所欲言,等待观望的现象比较严重。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影响支持率。

二是民主集中落实不力。由于一些正副书记缺乏做党支部工作的基本功,加之平时工作碰头、相互谈心较少,没有形成良好的民主氛围,从而导致“议事”不规范,决策不民主,部队建设质量不高。一些党组织缺乏党员是党的主体的意识,在组织生活中一味强调义务的多,体现党员权利的少,久而久之,党员的权利意识在不知不觉被弱化。

三是监督检查作用不强。基层党组织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够有力,民主监督氛围不浓,对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党员的思想动态、精神状态、日常工作生活行为了解掌握不及时、不准确。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组织生活的质量。

二、对基层党支部落实组织生活几点建议

一是在思想上要注重抓认识。过好党内组织生活,是我党的性质及其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支

部班子在思想上要重视,在工作上要部署,在落实上要严密,有计划地组织好党员的政治生活,开展通过读书活动、知识竞赛、评选表彰、星级党员、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结对帮扶等方式,激发党员学习和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是支部要注重抓集体领导。通过组织带领“一班人”拧成一股绳,精诚合作,共同来抓,就没有落实不好的组织生活制度。支部书记要切实尊重支委的民主权力,善纳群言,鼓励、启发支委成员积极参与抓好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支部委员要自觉以部队建设和班子团结为重,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履行党员义务为念,增强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和建议,做到 “广泛参与”。

三是领导干部要注重抓表率。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实践表明凡是支部书记表率作用好的,七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的就好。因此,支部书记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处处先严己,做到立行重于立言,身教重于言教,就能在落实过程中善于发现和大胆纠正不严格、不规范等问题,靠自身的人格力量和能力素质把组织制度落实到实处。

四是党建工作要注重抓监督。基层党支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支部委员要经常深入官兵中间,与官兵“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执勤、同训练”,听取他们对党员队伍、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要公开有关政策和制度,采取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等方法,把检验党支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成效的评判权交给群众,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是班子成员要注重抓素质。虽然目前基层干部日渐年轻化、知识化,高学历的年轻干部进入基层班子,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基层组织的活力,但是普遍存在对党的理论缺乏系统了解,对自己肩负的责任缺乏清醒认识。首要的还是要加强党建知识的学习,强化政治、业务素质的提升,强化光荣传统继承,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广大官兵对组织生活流程进行全面掌握,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矛盾问题作为能力提升的台阶。

六是组织落实要注重抓经常。七项组织生活制度涵盖了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全部内容,是党支部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绝非一朝一夕模拟演练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要求党支部要把抓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当日子来过,当基本功来练,真正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以坚持党日制度为重点,把党课、民主生活、思想汇报、党员评议等作为主要内容,严格的请销假制度、点名登记制度、重点发言人制度、互称同志等相关规定。

七是活动内容要注重抓针对。突出服务发展、服务中心工作的主题,在内容上尽可能与本单位实际相适应,与当前工作重点相衔接,与广大党员的思想现状相协调。把上级的指示要求、部署的具体任务、当前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党支部建设的情况、值得注意的苗头和潜在的问题等,都列入支部议事日程、列入到组织生活的内容之中来讨论和研究,增强组织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

八是形式途径要注重抓创新。进一步开放组织生活的参与对象和形式,在对象上,由单纯地面向本支部党员开放到面向社会,以党员为主体欢迎群众参加党组织的生活。在形式上,除读书看报、学文件、看录像外,还可以采取专题研讨、外出参观、社会实践等形式,拓展教育空间,提高官兵兴趣。在组织上,可以实现角色互换,采取党员轮流上的方式,使党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从角色转换中唤起党员的参与意识。目的就是要变组织生活传统灌输式、说教式为融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为一体的互动式,通过全员全程的参与来消除形式主义的怪圈,切实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

第五篇:论文-对酒后驾驶当前现状思考(范文)

目 录

摘要„„„„„„„„„„„„„„„„„„„„„„„„„„„„„ 第1页 关键词„„„„„„„„„„„„„„„„„„„„„„„„„„„„ 第1页

一、酒后驾驶成因与现状„„„„„„„„„„„„„„„„„„„„„„第1页

(一)过高地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 第1页

(二)经不起酒桌上朋友、上司的再三劝酒„„„„„„„„„„„„„ 第2页

(三)喝一点酒不会影响开车„„„„„„„„„„„„„„„„„„ 第2页

(四)喝酒后大量饮用浓茶、咖啡或苏打水可以解酒„„„„„„„„„„„ 第2页

(五)违法成本偏低„„„„„„„„„„„„„„„„„„„„„„ 第2页

(六)人情关系网影响交警正常执法„„„„„„„„„„„„„„„„ 第2页

二、酒后驾驶致危原因„„„„„„„„„„„„„„„„„„„„ 第2页

三、酒后驾驶法律规定„„„„„„„„„„„„„„„„„„„„ 第3页

(一)驾驶人培训考证方面的法律规定„„„„„„„„„„„„„„„„第3页

(二)交通违法行为处罚量刑方面的法律规定„„„„„„„„„„„„„第4页

(三)交通违法行为防范制止方面的法律规定„„„„„„„„„„„„„第6页

四、如何杜绝酒后驾驶„„„„„„„„„„„„„„„„„„„„„ 第7页

(一)对酒后驾驶下“猛药”„„„„„„„„„„„„„„„„ „„ 第7页

(二)酒后不驾车自律最重要„„„„„„„„„„„„„„„„„„„ 第7页

(三)酒店应该推广代驾„„„„„„„„„„„„„„„„„„„„„„ 第7页

(四)劝酒者也应受罚„„„„„„„„„„„„„„„„„„„„„ 第7页 结语„„„„„„„„„„„„„„„„„„„„„„„„„„„„„ 第8页 参考文献„„„„„„„„„„„„„„„„„„„„„„„„„„„ 第8页

对酒后驾驶当前现状思考

【摘要】酒后驾驶是严重违反交通管理法律的违法行为,甚至是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其危害触目惊心,系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酒后驾车”分为两类:一类是饮酒后驾车,一类是醉酒后驾车。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吸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的规定,“饮酒后驾车”的判断标准为: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毫克,小于80毫克;“醉酒后驾车”的判断标准为: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法理上有一个“先行行为引起特定义务”的理念。即一个单位或者个人向驾驶人提供了饮酒场所,那么就产生了防范驾驶人酒后驾驶的特定义务。而《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 “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关键词】酒后驾驶 判断标准 刑法 民法通则 法律责任

在我国当今,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居高不下。酒后驾车已成为道路交通的“杀手”。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医学角度分析酒的成分、吸收、转化和酒的毒性作用对驾车的影响;从各个不同侧面分析酒后驾车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根源,从防治上筑牢教育、监督、处罚三道防线,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确保人们出行交通安全

2011年5月5日,河南省舞钢市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侯某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这起案件成为醉驾入刑即刑法修正案

(八)自今年5月1日起实施以来全国首例对醉驾者的判决。今年5月1日晚,司机侯某酒后驾驶机动车被舞钢市交警查获。经检测,其血液中酒精浓度为每100毫升223.7毫克,为醉驾标准的近3倍。侯某因此被公安机关以涉嫌危险驾驶罪刑事拘留并被移送至舞钢市人民检察院,后又被检方提起公诉至法院。舞钢市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以上判决,侯某宣判时表示服判不上诉。那么,对于酒后驾车,尤其是醉酒驾车,法律上是如何界定的呢?发生酒驾的当事人依法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

一、酒后驾驶成因与现状

(一)过高地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调查中发现有40%的人盲目自信,认为自己酒量大,开车技术过硬,喝一点酒开车应该没有事。有些人是想借酒后壮胆,在众人面前特别 是异性面前总想“炫耀”自己高超的车技,并以惊险刺激的驾车动作换取异性的惊呼、尖叫声为快感。

(二)经不起酒桌上朋友、上司的再三劝酒。在中国,劝酒、逼酒现象相当普遍,醉酒者呕吐不止,跌倒昏睡,丑态百出。尽管如此,许多人在酒桌上还是经不起再三劝酒,他们认为喝少了不够朋友、不够意思,会伤害朋友之间感情;上司敬酒不喝会有不尊重领导的嫌疑;生意伙伴敬酒不喝会丢订单。总之,都不愿因为喝酒得罪人,伤身体也不愿伤感情。

(三)喝一点酒不会影响开车。不少人认为“喝一点是可以开车的”,即便被交警逮住,也难以测量出来。那么喝多少酒才算酒后驾车?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20毫克每百毫升时,即达到酒后驾驶处罚的条件。据推算,成年人在一般情况下饮用350 毫升啤酒后(约一钢化玻璃杯),血液酒精浓度就可达到20mg/ml,就达到酒后驾车处罚的条件了。

(四)喝酒后大量饮用浓茶、咖啡或苏打水可以解酒。很多人认为饮用浓茶、咖啡或苏打水可以解酒,不会影响驾车。而实际上,大量饮用这些东西只能增加体内的水分含量,并不能有效加速体内酒精的代谢,对于血液酒精浓度的影响微乎其微。

(五)违法成本偏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只对酒后驾车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肇事者,追究刑事责任,而对更多没有造成重大伤亡的事故的酒后驾车只给予罚款、扣分,最多也只是拘留15天的处罚。这种轻微的处罚根本不足以引起驾驶人的重视,使其违法成本大大降低,对酒后驾车者震慑力不足。有关专家表示,对酒后驾车行为的“宽容”,是交通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人情关系网影响交警正常执法。人情关系网问题的存在,给交警公正的执法带来诸多障碍,亲戚、朋友、同事、上级领导部门的说情者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查酒”专项行动小组在执勤时不得不关闭手机,以免在执勤中受到众多干扰。说情者的纵容说情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酒后驾驶人的嚣张气焰。

二、酒后驾驶致危原因

(一)饮酒初期,使人兴奋、健谈、自负、情绪不稳定,造成对驾车速度失控,不听劝告,好高骛远。

(二)出现眼球震动,视觉模糊,手、脚触觉能力下降,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迟缓笨拙,即产生共济失调,判断能力和机械操作能力下降,驾驶人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发现前方危险情况,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踏板的动作中间反应时间一般为0.75秒。而当饮酒驾驶人体内酒精浓度达到0.3%时,驾驶能力就有所下降;浓度达到100毫克时,下降35%,达到150毫克时,下降50%。致使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上动作失调,手脚灵敏性降低,不能及时准确处置危险情况,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饮酒后身心极易疲劳,注意力降低。酒精对脑组织的亲和力较强,饮酒后对人的中枢神经起麻醉抑制作用。因此导致驾驶人注意力涣散,反应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技术操作的精确度减退,如果仍然强作精神操作驾车,必然产生交通事故。

三、酒后驾驶法律规定

(一)驾驶人培训考证方面的法律规定,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培养起多数驾驶人对有关法律规定的认同意识从而不愿违反有关法律规定

(1)《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条第一款为:“机动车的驾驶、营运、操作以及其他培训实行社会化,由法律规定的发证部门依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制定本证的培训大纲和教程、培训许可条件和考核办法、申领和使用规定。”第二款为:“培训学校、培训班根据开展的培训类型申领到相应的培训许可证后,应当依照相应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程开展培训活动,并接受该部门的质量考核,培训质量不能达标的,由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培训许可证。

现有的培训使得机动车的驾驶培训和营运培训混为一起,由交通部门对驾驶培训学校、培训班实行资格许可。实践中对机动车驾驶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应试化培训等现象,公安主管部门只能通报交通部门,由交通部门研究处理,从体制上弱化了公安主管部门对机动车驾驶培训的监督和考核,而机动车的驾驶培训、驾驶人的营运培训和其他轮式机械的操作培训是几种不同类型的培训,机动车的驾驶培训是基础。所以,由各发证部门依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对各类培训活动实行资格许可和质量考核,即有利于各培训学校和培训班根据自身的师资条件开展单一类型培训或者多种类型培训,又有利于各发证部门发挥职能特长,对本证的培训活动实施直接的监督和考核,从体制上理顺了各主管部门对各自培训活动的业务监督和质量考核。

(2)建议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驾驶各类机动车的实际需要,结合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分类编制更为实用的《机动车驾驶培训大纲和培训教程》和更为合理 的《机动车驾驶培训许可条件和考核办法》,例如适当减少与机动车实际驾驶和道路交通安全关系不大的部分常识教育及法律规定,增加近年来比较典型且多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并附警示教育光盘。通过真实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例,从一开始就教育学员认识到遵守有关法律规定的重要性。改目前《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中培训课时方面的硬性规定为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考证过程中建立机动车驾驶培训档案,对培训学校、培训班一定时期培训的驾驶人被吊销驾驶证的人数占到同期培训的总人数的一定比例时,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暂扣或者吊销该项培训许可证。经过整改后方可发还或者再次申请,更有利于驾驶培训机构实施目标教学,因人施教。并在《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二十条第二款末尾增加:“科目一考试题库随时更新并对外保密。”

现有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程往往都是全篇照搬了一些有关的法律规定,加上部分机动车驾驶常识和全套考试题库,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和教育性,加之社会化的驾驶培训学校、培训班作为一个经营机构,必然要追求高通过率,题库公开,实践中容易出现一种应试化倾向。所以通过修改,使培训教程更具实用性和教育性,加之题库保密,学员不得不系统认真地学习培训教程,通过对驾驶培训学校、培训班的目标考核,使其不得不在追求高通过率的同时,自觉注重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出的驾驶人自觉遵守有关法律规定以至于在一定的时期内不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二)交通违法行为处罚量刑方面的法律规定,进一步提高惩戒作用,增强部分驾驶人对有关法律规定的畏惧意识从而不敢违反有关法律规定。

(3)建议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年33号)第二条第二款

(一)项为:“饮酒、吸食毒品后、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

(五)项为:“客运机动车超过额定乘员百分之二十以上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在车顶载货的,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百分之三十以上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在车厢载人,超长、超宽、超高,遗洒、飘散载运物的。”在(六)项后增加:“

(七)驾驶机动车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三十以上或者有追逐竞技行为的。”在第六条中增加第二款:“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未立即停车或者停车后又驾车逃逸时发生第二次以上交通肇事;醉酒、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驾驶机动车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三十以上有追逐竞技行为的;客运机动车超过额定乘员百分之四十以上;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百分之六十以上;驾驶拼装或者报废五年以上的机动车发生交通肇事后共造成死亡二人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行为人负事故全部 或者主要责任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在第一种情形中有证据证明行为人采取了立即停车措施,因制动失效或者外力作用造成的,依照第二款处罚。”

现有的法释第二条第二款

(五)项未将“严重超载驾驶”定量化,且未将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疲劳驾驶,较为严重的超速飙车、客车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致重伤一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情形纳入本条本款,而现实中这些情形与“严重超载驾驶”具有相同的特征,尤其是超速飙车更具危害公共安全的特征。另外现有的法释第三条只是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而现实中行为人驾车逃逸,由于慌不择路极容易再次致其他不特定的人员重伤或者死亡,这种情形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行为人主观上多数是过失行为,客观上往往也是可控的,符合《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的特征。而第二阶段,行为人明知已经交通肇事而未立即停车或者停车后又驾车逃逸,主观上已经有继续放任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客观上行为人慌不择路往往是失控的。还有极为严重的醉酒驾驶、超速飙车、超员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肇事,行为人在主观上完全能够预见,客观上交通肇事达到一定程度,已经符合《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特征。例如在孙伟铭交通肇事案中,终审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在南京公交司机王建强撞死人案中,一审也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而参照法释第六条,将此类极其严重交通违法肇事达到一定后果的规定到妨害公共安全罪中,即符合目前部分司法判例,对此类案件审理中双方各执一辞起到止纷定争的作用,又符合目前部分群众、专家的呼声,对此类极其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提高威慑作用。

(4)《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驾驶营运机动车或者一年内第二次以上酒后驾驶的,从重处罚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重新申领后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在第九十二条第一款后增加:“超过额定乘员百分之四十以上或者一年内第二次以上超过额定乘员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第二款后增加:“超过核定载质量百分之六十以上或者一年内第二次以上超过核定载质量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两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修改第九十九条第一款第四项为:“机动车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三十以上 或者有追逐竞技行为的”在第二款后增加:“一年以内第二次以上违反上述规定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现有法律规定对酒后驾驶、超速飙车、超员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最高处二千元罚款,加之没有对一定时期内同一违法行为第二次以上违反的加重处罚的规定,现实中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目前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例如今年发生多起酒后驾车肇事案以后,部分群众及学者强烈呼吁加重处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也提出了集中整治期间“四个一律”的政策。通过修改,使醉酒驾驶、超速飙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及一年内同一违法行为第二次以上违反的处罚标准达到最高五千元,有利于执法者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屡教不改者实施从重处罚,提高法律的惩戒和预防作用。

(三)交通违法行为防范制止方面的法律规定,进一步提高社会监督作用,设定相关人员对有关法律规定维护的权利和义务,使个别驾驶人不能违反有关法律规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

(五)项第一款为:“使用不当或者使用后从事某些行为,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本身损坏或者妨害公共安全的产品,应当在其使用者打开的品牌名旁边以不小于该品牌名一半的字体印制醒目的警示标志或者中文提示,并在其下方印制正确的使用方法或者不能从事某些行为的原因。”

现有的法律规定使得目前多数酿酒企业只是在酒类外包装或者标签的背面用极小的字体印制上“过度印酒 有害健康”,实践中几乎起不到警示作用。而酒类不同于一般的食品,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根本就不能饮酒,一般人饮用该酒多少后从事某些行为可能妨害公共安全,饮用该酒多少后就有可能严重损害自身健康,作为酒类的经营者有义务以醒目的文字提示消费者。所以,通过修改,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警示标志或者中文提示的位置、大小及内容,使消费者在饮酒时一眼就能看到,这种交通安全宣传更及时、更有效,也更节约宣传成本。

(6)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第二节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中增加:“第四十条 提供饮酒场所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公共安全负责,对饮酒人有可能醉酒驾车、行凶闹事或者从事其他违法行为,妨害公共安全的,应当予以劝阻并通知其亲属请其他驾驶人领回管护,不接受劝阻的,应当采取保护性措施对其有效防范并报告辖区公安机关,由辖区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未有效防范致饮酒人醉酒驾车、行凶闹事或者从事其他违法行为,妨害了公共安全的,对提供饮酒场所的经营单位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提供饮酒场所的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依法承担连带民事责任。提供饮酒场所的经营单位和个人有证据证明其他人对行为人实施了劝酒行为的,对劝酒人处五百元以下二千元以下罚款,并由劝酒人依法分担连带民事责任。

如此,在驾驶人准入环节,通过提高培训质量,使多数驾驶人培养起对有关法律规定的认同意识,从而不愿违反有关法律规定;在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环节,通过提高惩戒作用,使部分驾驶人切身体会到有关法律规定的威严,从而不敢违反有关法律规定;在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社会监督环节,规定相关人员监督的权力和义务,从而使个别驾驶人不能违反有关法律规定。最大限度地减少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有针对性地预防目前部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如何杜绝酒后驾驶

(一)对酒后驾驶下“猛药”

“我们国家对酒驾行为处罚太轻了,现在有车一族认为出了事故有保险公司为他们买单,根本置别人的安危于不顾。所以要杜绝酒后驾驶,一定要加大惩罚力度,对酒后驾驶的司机严惩不贷。”市民丁女士说。她表示,酒后驾驶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一定要加大惩罚力度,只要查到就应该终身禁驾。

(二)酒后不驾车自律最重要

“要真正杜绝酒后驾车,最重要的还是自律,只有管好自己,才能避免酒后驾车不伤害到自己,也不会危及到他人的生命安全。”家住在御碑楼社区的任琳女士说。她表示,每次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都反映了这些驾驶员主观上对交通安全的淡漠,折射出社会责任心的严重缺失。所以,她认为酒后开车的人是缺乏责任心的人,不止对自己和家人不负责,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

(三)酒店应该推广代驾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有时在酒桌上不喝酒,就会失了礼,所以我不反对喝酒,但是有一点一定要记住,喝酒后坚决不能开车。我认为各个酒店最好推广酒后代驾服务,因为如果有了正规的代驾服务,每个酒店都应该制作一些温馨提示牌,放置在餐饮娱乐场所的显眼处,提醒前来就餐的市民,切勿酒后驾车,确保行车安全。那大家就可以畅饮无忧了。

(四)劝酒者也应受罚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在迎宾送客、聚朋会友、传递感情方面,发挥了独到的作用。然而时下,无节制的劝酒灌酒、狂喝滥饮已经演变成了一种陋习。别人向你敬酒,如果不喝就感觉驳了别人的面子,很多时候酒都是被迫喝下去的。所以酒后驾车不只是驾驶员的事,还应该严惩那些劝酒者。

总之,愈演愈烈的“酒驾肇事”案件和其他“酒驾肇事”危害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社会公共安全,而现行刑法对其缺乏有针对性和有力度的规范,对此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充分重视,积极寻求并统筹规划刑法立法完善的对策。与此同时,有效地应对“酒驾肇事”危害行为应当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类措施在预防和惩治酒后、醉酒驾驶等危险驾驶案件中的作用。同时,我们还要处理好法治措施与民情民意和社会观念的关系,动员全社会对于饮酒、醉酒等危险驾驶行为予以关注和声讨,努力树立“饮酒不驾车,驾车不饮酒”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监督和自我监督的积极氛围。只有真正贯彻综合治理的方针,才能有效地防范和惩治“酒驾肇事”等危险驾驶行为的发生。参考文献:

[1]汤涛、黄富颖:《原因上的自由行为与急性酒中毒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载《法医学杂志》2000年第4期。

[2]黄伟明:《交通肇事罪构成中结果标准的数量因素分析》,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2期。

[3]陈曦:《关注酒后驾车:日本严惩酒后驾车同乘供酒者并罚》,www.xiexiebang.com,访问日期:2009年8月20日。

[4]彭凤莲、高雪梅:《<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协调研究》,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8期。

下载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当前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

    对当前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作者姓名:张继军 通讯地址:天水市秦安县兴丰学区联系电话:***对当前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 张继军 (天水市秦安县兴丰学......

    对当前铁路安全管理现状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安全管理现状的几点思考 安全是铁路运输生产的永恒主题,管理是铁路运输生产的生命线,要确保铁路安全,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各个单位,各级管理者对严格管理的理解不尽相同,把......

    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认识与对策思考

    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认识与对策思考 现状: 1、数学基础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与重视。 2、数学基本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与训练。 3、数学基本思想没有得到应有的体......

    对初中语文教师能力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对初中语文教师能力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综合能力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在教......

    对当前中国物价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前言 我国物价水平步步高升,CPI指数连创新高,百姓感到生活成本在迅速增加。发改委连发文稳定物价。我国物价上涨的根源何在,目前的政......

    对当前农村妇女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当前农村妇女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以及江苏省省委领导批示精神和全国妇联、省妇联、徐州市妇联通知精神,新沂市妇联全会人员深入......

    对当前我国人造景观现状的描述与思考

    对当前我国人造景观现状的描述与思考当前我国人造景观热面面观有人说中国事个充斥“热”的国家,诸如“文凭热”、“下海热”、“广告热”、“明星热”、“股票热”、“房地产......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思考与对策【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就业需求角度、供给角度和供求匹配角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大学生仍然存在着“就业难”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