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201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陕西省201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省发展改革委
2011年,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以增强政府公信力、提升市场信誉度和营造良好社会信用氛围为着力点,力求在社会信用立法、信用信息共享两个基础支撑上取得大的突破,在政府管理信用引入、市场信用监管两个社会化应用上取得新的进展,争取在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失信行为惩戒两个工作抓手上见到明显效果,促进全省信用体系建设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迈出较大步伐。
一、加强信用立法和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工作
1加强沟通协调,争取《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尽快颁布实施(省发展改革委、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
2完成《陕西省“十二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启动实施(省发展改革委、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
3加强企业信用监管、信用服务机构管理等配套制度的前期调研工作(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
二、推进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
1加强省级部门企业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加快推进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与各省级部门的互联互通,积极做好信用信息汇集、交换与共享的组织协调和督促工作,加强信用信息的归集、整理和挖掘、提升,为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提供信用信息共享服务(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省联合征信中心负责)。
2逐步推进源于社会其他机构的企业信用信息汇集使用。积极探索建立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公用事业单位、企业及其他相关组织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和服务机制,更全面地归集企业在市场经营方面的信用信息,拓展企业信用信息来源,扩充信用信息内容,提高信息可用价值(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省联合征信中心负责)。
3加快推进各设区市的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工作。各设区市政府要尽快确定信用信息工作机构,按照全省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抓紧建设市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全面归集、整合本市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并及时向省级信用平台报送,逐步实现全省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争取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省发展改革委、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指导和协调,省联合征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4积极做好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准备工作。研究制定全省个人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方案,在保护个人隐私、维护被征信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个体工商户、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执业律师、注册评估师等人群为重点,确定个人信用信息归集的内容、来源及相关标准,为建设个人信用数据库,并全面开展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做好准备(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省联合征信中心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三、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和社会信用服务
1推进企业信用评估服务在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规范,争取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省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项目审批、专项资金安排、政府资金补贴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领域和重点工作中推行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将企业信用状况作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并逐步拓展企业信用评估信息的应用范围,不断提高公共管理水平,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预防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省发展改
革委、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等相关部门配合)。
2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在市场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按照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在登记注册、资质等级评定、定期检验及各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中,充分利用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交换共享的企业信用信息,形成打击和制裁违法失信行为的合力,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
3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按照“依法共享、有序开放、维护金融安全”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及其他金融系统信用信息的资源共享机制,推进信用评级、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和服务在信贷、担保、证券、保险、金融租赁等业务中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信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省金融办、陕西银监局、陕西证监局、陕西保监局、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等部门负责)。
4面向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信用服务。积极推动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投资、合作及相关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用报告和企业信用管理咨询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交易和风险管理水平。探索创新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模式,搭建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用桥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省中小企业促进局负责,各有关部门配合)。
5加强面向社会公众的信用服务。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失信投诉和信用信息披露网络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企业失信投诉服务,依法查处各类企业失信行为,及时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处理投诉)。
四、搞好社会诚信宣传和教育培训
1加强信用建设和社会诚信宣传。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参与信用建设和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积极性,及时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公共媒体,开展社会诚信宣传和普及教育,有效提升全社会的信用意识(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推动)。
2积极举办信用培训活动。结合全省信用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培训实效,积极做好面向各设区市、各有关部门以及省内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培训工作(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
五、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全省信用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认真做好全省信用建设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
2健全信用管理组织体系。各设区市政府要尽快明确信用管理机构,加快推进本市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要求,积极开展重点科技园区、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3落实部门责任。省级各有关部门作为本行业、本系统及相关领域信用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行业信用管理制度,明确机构,落实责任,全面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加强行业信用监管,积极配合做好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4建立信用信息安全监督机制。以省信用管理办公室为主,组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参与单位,研究制定数据保密、信息安全等相关制度规范,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和使用的安全监管,切实维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安全、有序运行。5保障信用建设资金。强化资金保障,重点解决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及各部门信用系统建设方面的部分费用需求。积极探索创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机制,适时推进信用建设的市场化运行和服务。
6强化督促检查。省发展改革委、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信用信息共享、信用信息使用、失信投诉处理、信用信息披露及信用管理等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并于年底前将工作落实情况报省政府。
第二篇:陕西省2012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陕西省2012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日期:2012-5-7
陕西省2012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省发展改革委
2012年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实施《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陕西省“十二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推进信用法规制度建设、信用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和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努力在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企业信用评价服务和社会失信问题整治方面取得突破,力求在提升政府公信力和规范社会经济秩序上见到更大实效,推动“信用陕西”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一、进一步加强信用法规制度建设
1.深入、扎实抓好《条例》和《规划》的宣传贯彻和组织实施。省发展改革委、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各地、各部门贯彻实施情况,确保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加快研究起草《陕西省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办法》,条件成熟时启动立法程序。
3.研究制定《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企业)征集共享技术规范》,尽快印发实施,为全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工作提供技术标准。
4.加快研究制定《陕西省企业信用评价规范》,争取上半年印发实施。
二、加快构建全省信用工作组织体系
1.进一步加强省级信用管理机构和信用信息工作机构建设,切实做好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各项具体工作。支持省联合征信中心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推进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和应用服务工作。
2.加快市级信用管理机构和信用信息工作机构建设。各设区市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要尽快明确本级信用信息工作主管部门和信用管理机构,尽快按《条例》规定设立信用信息工作机构,落实人员和职责,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3.推进政府部门加强信用工作。省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条例》规定,结合实际确定本单位信用信息工作责任部门或机构,统筹协调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的信用体系建设,依法做好行业信用信息归集整合、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应用等相关工作,并尽快与本级信用管理机构实现工作对接。
三、大力推进信用信息征集共享
1.建设完善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快现有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扩能改造,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整体效能,完善平台的各项管理和社会服务功能。同时启动建设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力争年内建成,实现与省级平台的对接。
2.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工作。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省联合征信中心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对接与协调,进一步做好省级部门接入和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入库工作。已接入信用信息平台的部门,要继续做好信用信息提供和更新工作,并按照规定不断充实和完善信用信息提供内容。暂未接入的部门要积极配合省联合征信中心工作,力争上半年全部接入信用信息平台,并依法提供和更新企业信
用信息。
3.进一步加强行业信用信息整合。各级政府部门信用工作机构要加强部门内部协调,依托已有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或者采取建立行业信用数据库、电子信用档案等方式,依法依规有效采集、整合本部门掌握的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不断健全行业信用记录,为实现全省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打好基础。
4.大力推进重点领域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结合工程建设、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及治理商业贿赂等工作,抓紧推进各领域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将重点领域信用信息系统纳入全省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统筹规划,加强组织协调和技术支持,实现信用信息联建共享。
5.做好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准备工作。适时开展全省个人信用信息征集整合的前期调研,为下一步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准备。
四、积极开展社会信用管理和服务工作
1.组织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服务。省信用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在全省选择3-5个领域,组织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服务试点。各有关部门要协同做好组织推进工作,积极探索推进评级结果在有关具体业务工作中的运用。
2.加强重大经济活动和政府管理服务方面的信用工作。从下半年开始,率先在全省重大项目管理、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专项资金安排、政府资金扶持、招商引资等工作中,试行企业信用等级准入和专项信用报告制度。各有关部门要把对经济社会活动参与主体的专项信用评价作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有效提升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和政府公信力。
3.加强社会失信监督和惩戒。省信用管理办公室及各有关部门要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商业欺诈、商业贿赂、征地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民事商事案件“执行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失信问题,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失信投诉处理,及时曝光失信行为,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完善失信惩戒措施,切实使失信者付出高昂成本。力争上半年出台食品药品安全等信用管理办法。
4.做好社会信用服务工作。省联合征信中心和各市(区)信用信息工作机构要通过“信用陕西”网站,面向社会提供“一站式”企业信用信息发布、查询服务,认真做好网上投诉受理、回复工作,对典型失信案件进行曝光和跟踪。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失信投诉处理工作,及时发布相关信用信息。依法有序向有资质的信用服务机构开放信用信息,鼓励信用服务机构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信用信息产品开发和创新,满足社会多层次、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
5.组织做好产业园区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西安高新区率先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在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和信用监督服务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推进信用信息和信用服务在园区招商引资、资产重组、市场开拓、融资担保、投资合作等活动中的应用,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型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年内全省再增加2-3个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园区。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做好试点经验总结推广。
五、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
1.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切实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省发展改革委、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信用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积极探索开展政府公信力评价,开展各市(区)、省直各部门信用工作和自身信用建设情况综合考评,并切实强化评价、考评结果的有效运用。
2.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持续开展社会诚信宣传,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信用建设成果,树立诚信典型,曝光失信行为。积极开展信用大讲堂、信用知识网络竞赛等普及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信用政策法规,普及信用文化知识,增强社会诚信意识。组织举办信用培训学习活动,对各级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信用建设、信用法规、信用管理和信用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有效提升政府信用管理工作水平。
第三篇:陕西省201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11〕48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发展改革委《陕西省201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陕西省201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省发展改革委
2011年,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以增强政府公信力、提升市场信誉度和营造良好社会信用氛围为着力点,力求在社会信用立法、信用信息共享两个基础支撑上取得大的突破,在政府管理信用引入、市场信用监管两个社会化应用上取得新的进展,争取在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失信行为惩戒两个工作抓手上见到明显效果,促进全省信用体系建设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迈出较大步伐。
一、加强信用立法和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工作
1加强沟通协调,争取《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尽快颁布实施(省发展改革委、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
2完成《陕西省“十二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启动实施(省发展改革委、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
3加强企业信用监管、信用服务机构管理等配套制度的前期调研工作(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
二、推进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
1加强省级部门企业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加快推进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与各省级部门的互联互通,积极做好信用信息汇集、交换与共享的组织协调和督促工作,加强信用信息的归集、整理和挖掘、提升,为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提供信用信息共享服务(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省联合征信中心负责)。
2逐步推进源于社会其他机构的企业信用信息汇集使用。积极探索建立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公用事业单位、企业及其他相关组织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和服务机制,更全面地归集企业在市场经营方面的信用信息,拓展企业信用信息来源,扩充信用信息内容,提高信息可用价值(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省联合征信中心负责)。3加快推进各设区市的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工作。各设区市政府要尽快确定信用信息工作机构,按照全省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抓紧建设市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全面归集、整合本市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并及时向省级信用平台报送,逐步实现全省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争取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省发展改革委、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指导和协调,省联合征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4积极做好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准备工作。研究制定全省个人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方案,在保护个人隐私、维护被征信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个体工商户、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执业律师、注册评估师等人群为重点,确定个人信用信息归集的内容、来源及相关标准,为建设个人信用数据库,并全面开展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做好准备(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省联合征信中心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三、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和社会信用服务
1推进企业信用评估服务在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规范,争取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省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项目审批、专项资金安排、政府资金补贴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领域和重点工作中推行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将企业信用状况作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并逐步拓展企业信用评估信息的应用范围,不断提高公共管理水平,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预防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省发展改革委、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等相关部门配合)。
2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在市场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按照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在登记注册、资质等级评定、定期检验及各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中,充分利用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交换共享的企业信用信息,形成打击和制裁违法失信行为的合力,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
3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按照“依法共享、有序开放、维护金融安全”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及其他金融系统信用信息的资源共享机制,推进信用评级、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和服务在信贷、担保、证券、保险、金融租赁等业务中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信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省金融办、陕西银监局、陕西证监局、陕西保监局、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等部门负责)。
4面向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信用服务。积极推动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投资、合作及相关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用报告和企业信用管理咨询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交易和风险管理水平。探索创新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模式,搭建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用桥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省中小企业促进局负责,各有关部门配合)。
5加强面向社会公众的信用服务。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失信投诉和信用信
息披露网络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企业失信投诉服务,依法查处各类企业失信行为,及时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处理投诉)。
四、搞好社会诚信宣传和教育培训
1加强信用建设和社会诚信宣传。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参与信用建设和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积极性,及时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公共媒体,开展社会诚信宣传和普及教育,有效提升全社会的信用意识(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推动)。2积极举办信用培训活动。结合全省信用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培训实效,积极做好面向各设区市、各有关部门以及省内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培训工作(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负责)。
五、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全省信用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认真做好全省信用建设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
2健全信用管理组织体系。各设区市政府要尽快明确信用管理机构,加快推进本市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要求,积极开展重点科技园区、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3落实部门责任。省级各有关部门作为本行业、本系统及相关领域信用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行业信用管理制度,明确机构,落实责任,全面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加强行业信用监管,积极配合做好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
4建立信用信息安全监督机制。以省信用管理办公室为主,组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参与单位,研究制定数据保密、信息安全等相关制度规范,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和使用的安全监管,切实维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安全、有序运行。
5保障信用建设资金。强化资金保障,重点解决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及各部门信用系统建设方面的部分费用需求。积极探索创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机制,适时推进信用建设的市场化运行和服务。
6强化督促检查。省发展改革委、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信用信息共享、信用信息使用、失信投诉处理、信用信息披露及信用管理等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并于年底前将工作落实情况报省政府。
第四篇:陕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陕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07-2016年)
2009-9-9 9:42:00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基本要求,结合陕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编制陕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年规划。
一、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加快建立以信用制度为核心、以信用服务体系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体系为保障、以信用文化为支撑的陕西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对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经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树立诚信形象,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西部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省信用体系建设有了良好开端。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度重视,把打造“信用陕西”作为增强我省综合竞争力的一项战略举措。省政府发布了《陕西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为社会共享公共信息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社会信用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陕西省公共信用数据交换中心”网络平台搭建完成,由20多个部门参与联建共享的“信用陕西”网站开通运行。先后成立了陕西省信用协会和陕西省信用建设促进会,开展了创建诚信社区、诚信行业和信用乡镇、信用企业、信用农户活动。全省信贷征信系统率先起步,个人信贷征信系统已采集全省1087万个自然人的基础信息、结算账户信息和贷款、信用卡信息;企业信贷征信系统采集了11.43万户企业的基本信息、财务信息和信贷信息,促进了金融生态环境改善。行业信用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公安系统以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为契机,建成了全省人口信息系统;工商、税务、质监、海关、劳动保障等部门,初步建立了企业信用档案及行业内部信用评价和分类管理制度;其他部门在行业信用制度建设和信用信息采集方面,也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这些,为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目前,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国内发达省市信用体系建设进展程度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信用体系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相关的法规制度尚不完备,法制环境尚不完善,严重制约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二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政府公信力亟待增强,缺乏统一有力的领导,难以整合和优化各方面的信用资源。三是行业信用建设进度参差不齐,信用信息标准不尽统一,公共信息开放度低,信用信息未能实现充分共享和有效利用。四是高效的监管体系和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激励和惩戒的有效手段。五是市场主体防范信用风险的意识不强,全社会信用意识还相当淡薄,信用文化普及任务艰巨。六是信用市场需求不足,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缓慢,信用服务机构经营举步维艰。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逃骗偷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现象屡禁不止。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热爱西安,宣传西安,赞美西安,顶顶西安!西安的人才,西安的交通,西安的区位,西安的科技,西安的历史,西安的军工,西安的交通,西安的一切,没多少城市可比!
回复 引用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85 个阅览者
楼: 随风而逝的灵魂 于 2009-09-09 11:01:32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二)发展目标。
今后十年,陕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的目标是:在西部率先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具有陕西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信用法规规章比较完善,信用信息记录共享机制比较健全,信用服务体系形成完整业态,信用监管基本到位,个人信用素养、企业信用水平和政府公信力显著提高,社会信用环境明显改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风尚基本形成。
信用法规规章比较完善。以信用信息采集整合、信用产品使用、失信惩戒三个环节为重点,形成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的基本制度框架。充分利用信用建设标准化试点的机遇,率先形成完整、科学的征信技术标准体系及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标准体系。
信用信息记录共享机制比较健全。在完善行业信用记录的基础上,基本建成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
信用服务体系形成完整业态。到2016年,全省具有较大规模的行业信用数据库达到20个,联合征信系统企业入库率达到90%,拥有较为完整信用记录的个人入库人数达到2000万人,查询网点达到3000个左右。全省各类具有一定规模的信用服务机构达到20家左右,其中在全国有影响的信用服务机构2—3家。信用服务业年营业收入达到2亿元左右。
守信受益,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发挥有效作用。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个人的社会信誉度上升,获得较多的政策优惠和服务便利,商务交易成本不断下降。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信誉度明显下降,受到政府监管力度明显增强,失信经济成本明显增大。
信用文化深入人心。覆盖政府、企事业、个人的诚信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诚实守信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道德准则和市场规范。公务员和企事业干部信用培训累计达到10万人次,其中企业信用管理岗位培训2万人次;培养高层次信用专业人才1000人。
(三)实施步骤。
——重点建设阶段(2007—2009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抓好关键领域的重点工作,初步形成陕西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成立省级信用管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信用监管体系。制定信用体系基本法规规章,建立信用标准体系。完善公安、工商、税务、质监、海关、劳动保障等重点行业信用管理系统,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整合信用服务资源,启动企业联合征信和个人联合征信。培育信用服务市场,扶持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开展信用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大力营造社会信用文化氛围。
——全面推进阶段(2010—2012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加强各领域的工作,完善和强化信用体系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信用制度建设,完善信用配套法规规章。全面拓展行业信用建设,完善和健全企业、个人两大联合征信系统。着力发展信用服务产业,壮大信用服务产业规模。加强信用监管体系,完善守信受益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初步形成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社会氛围。
——巩固提升阶段(2013—2016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薄弱环节,进一步理顺关系,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继续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信用法规体系。大力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提高信用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强化信用监管,创新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加强社会各个征信系统的协调配合,实现各系统的互联互通。
--热爱西安,宣传西安,赞美西安,顶顶西安!西安的人才,西安的交通,西安的区位,西安的科技,西安的历史,西安的军工,西安的交通,西安的一切,没多少城市可比!
回复 引用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85 个阅览者
楼: 随风而逝的灵魂 于 2009-09-09 11:02:00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三、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
信用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是社会信用制度确立的基础,也是社会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和进程出发,按照信息共享,公平竞争,有利于公共服务与监管,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逐步健全由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组成的结构协调的信用法规体系,建立完整、科学的信用标准体系,为促进信用信息开放,规范信用服务市场秩序,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制度性安排和依据。
(一)抓紧制定重点法规规章。着眼于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首先要在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与使用、企业和个人征信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监管方面,抓紧制定相关政府规章,并逐步上升到法规层面。一是制定《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与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方式、共享范围、查询程序、安全保密和监管责任,规范数据指标和技术标准;二是制定《陕西省企业征信管理办法》和《陕西省个人征信管理办法》,明确信用信息的采集途径、主体资格、披露方式、使用范围、监督管理及相关法律责任,规范征信行为,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三是制定《陕西省信用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明确信用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条件和运营规则、从业人员资格,以及信息失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规范信用服务机构的经营行为,促进信用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二)不断完善社会信用法规体系。紧跟国家信用法制化建设进程,借鉴发达省市的有益经验,根据全省社会信用体系的实际,及时补充、修订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相适应的管理条款和规定,同时逐步研究制定市场主体信用监管、信用评级、失信惩戒等相关方面的配套法规和规章,不断完善信用法规体系,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三)加快信用标准体系建设。以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试点为契机,依据实用性、通用性、兼容性和开放性的原则,以主体标识、指标内容、数据格式、信息分类、技术编码和安全保密等为主要内容,在全国率先建立征信技术标准体系。同时,根据商业市场和资本市场对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的需要,制订全省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估规程及信用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标准体系。
四、大力推进行业信用建设
行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和个人自律,形成有效市场约束的关键环节。针对市场经济秩序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以完善公共安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全面推进行业信用建设。
(一)明确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是本行业信用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根据职责分工,按照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在履行行政执法、市场准入、资质认证、专项审批、审验、人事备案等监管职能中,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行内部信用分类管理,健全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提高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
(二)稳步推进金融业信用体系建设。在信贷征信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证券业、保险业及外汇管理的信用管理系统,加强协调与合作,逐步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促进金融业信用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推动金融安全区建设。信贷征信机构要依法采集企业和个人信息,依法向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征信服务。
(三)完善纳税信用体系。国税、地税、海关等部门要依托“金税”、“秦税”、“金关”管理系统,以企业和个人偷逃骗税记录为重点,完善纳税人信用数据库,健全纳税信用信息收集、评价、奖惩、公示体系,促进企业和个人依法纳税,诚信纳税。条件成熟时,建立纳税统一征信平台。
(四)提高合同履约信用管理水平。政府有关部门和司法部门要建立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依法加强对合同履约的监督,提高履约率。要实行合同履约备案和重大合同鉴证制度,建立合同履约信用记录,依法打击合同欺诈行为。
(五)加强产品质量信用管理体系。质监部门要依托“金质”管理系统,推动企业产品质量记录电子化,完善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加强企业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管理,定期发布产品质量信息,加大对不合格产品销售的惩戒和曝光力度。组织企业开展创名牌活动,推动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六)强化公安和工商等基本信用信息管理。公安部门要在完善公民身份证和户籍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健全全省个人基本信息数据库;结合经济案件侦查,建立企业和个人相关信用记录。工商部门要结合登记注册、审验和日常监管工作,完善企业基本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违规经营及合同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健全企业信用记录。
--热爱西安,宣传西安,赞美西安,顶顶西安!西安的人才,西安的交通,西安的区位,西安的科技,西安的历史,西安的军工,西安的交通,西安的一切,没多少城市可比!
回复 引用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585 个阅览者 3 楼: 随风而逝的灵魂 于 2009-09-09 11:02:15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五、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
企业和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是信用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根据信用信息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设立陕西省联合征信中心,与陕西省信息中心合署办公,依法开展全省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归集、整合、加工、处理、查询及相关服务。联合征信中心要重点建设“一个平台、两大系统”,逐步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和开发利用。
(一)建立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充分利用我省公共信用数据交换中心的现代化信息网络优势,按照安全、高效、可靠的信用信息交换标准和规范,建立以信用信息采集、提取、分类、存储、传输、共享为主要内容的征信数据平台,联接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实现各部门与数据交换中心,各部门之间信用信息动态交换和开放共享。依托征信数据平台,组成由各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征信理事会。
(二)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和企业基本信息为基础的企业征信系统。依法归集、整合全省公安、工商、税务、质监、药监、劳动保障、财政、海关、商检、商务、物价、环保、国资、民政、安监、信息产业、建设、交通、司法、旅游、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科技、文化、出版、广电等部门及各行业组织数据库拥有的企业信用信息,以组织机构代码和企业基本信息为基础建设和完善企业征信系统。
(三)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基础的个人征信系统。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在职职工等人群为重点,依法归集、整合全省公安、人事、劳动保障、工商、税务、建设、民政、司法、教育、房管及各类公共事业部门数据库拥有的个人信用信息,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基础建设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
(四)强化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和开发利用机制。省市各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要将相关信用信息纳入全省联合征信系统,指定专人负责,按照全省统一的征信技术标准,在规定时间依法向联合征信系统提供和更新有关信息。联合征信中心要做好系统管理和维护,运用数字安全认证技术,依法向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及有关组织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同时,进一步办好“信用陕西”网站,及时向社会提供和披露相关信用信息。根据市场需要和发展状况,联合征信系统的增值服务可通过国有单位投资和特许经营,适时转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逐步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
六、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产业
信用服务产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的新形势,必须大力培育信用服务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信用服务机构,鼓励开发和创新信用产品,促进信用服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大力培育信用服务市场需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信用产品的使用作出制度性安排,在登记注册、行政许可、资质认定、政府采购、财政支持、项目审批、项目招投标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点环节,率先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并逐步扩大信用产品的使用范围。金融机构要在信贷审批、信用担保、信用工具投放等方面,主动使用外部评级等信用产品和征信服务。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在商品采购、产品销售、签订合同、项目承包、对外投资合作、招投标等商业活动及高管人员招聘中,积极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以降低交易风险。加快推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担保、贷款一体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积极发展信用服务机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信用信息,提供信用产品。支持具有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的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征信调查、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信用管理咨询、商账追收、信用保险和国际保理等综合业务,打造信用服务品牌。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信用服务机构,带动我省信用服务产业优化升级。
(三)推进信用产品开发和创新。引入竞争机制,鼓励信用服务机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增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能力,对信用信息进行深度开发,提供有特色、多层次、多样化、高质量的信用产品。信用服务机构要建立企业内控制度,确保信用产品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
七、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监管体系
有效的监管是社会信用体系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要按照统一领导、综合监管的原则,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管,强化对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逐步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和企业内控“四位一体”的社会信用监管体系。
(一)强化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政府要塑“诚信政府”形象,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依法行政。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依据监管对象的信用状况,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对信用好的企业和个人,在市场管理、专项审批和公共服务中,给予政策优惠和便利;对信用差的企业和个人列入“黑名单”,进行重点监管,严格稽查审核,实施行政惩戒。同时,将失信企业“黑名单”及对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结果,向社会依法披露,使失信者对一方的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实施市场惩戒。对触犯法律的行为,要依法追究失信者的法律责任,实施司法惩戒。建立企业失信行为投诉制度,政府部门要依法应诉处理失信行为,并将处理结果记入该企业信用信息。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类授信机构,要通过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形成互联互动的监管网络和对失信者的社会联防,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二)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守信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协会的作用,深入开展诚信承诺活动,制订从业规范和行业自律公约,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和道德教育,促进行业守信自律。
(三)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建立内控机制。推动各类企业完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立自身及交易方信用档案,设立信用管理岗位,增强防范与控制信用风险的能力。引导企业主动、准确向社会提供自身信用信息,鼓励企业在采购、销售、招投标、投资合作中使用信用产品,提升企业的社会信用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独立、客观、公正是信用服务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依法严格市场准入,实行从业资格认证和年审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维护市场秩序,防止非法采集和滥用信用信息。
八、大力推进社会信用文化建设
信用文化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着眼于提高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素养,以宣传、教育、培训、信用创建活动为抓手,推进社会信用文化建设,确立“明礼诚信、恪守信用”的现代信用理念,努力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大力开展信用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活动。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广泛深入地进行以诚实守信为内容的主题宣传。有关部门要制订计划,定期开展信用文化宣传活动。“信用陕西”网站要开设专栏,全面、系统地宣传信用政策,传播信用知识,推广信用建设成果和经验。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宣传栏、板报、橱窗、报告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宣传普及信用知识,增强全民诚信意识和维权意识,引导公民自觉监督和抵制各种失信行为。
(二)全面加强诚信教育和培训。各类大中小学校要结合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信用价值观和道德观。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要把诚信教育纳入培训计划,提高广大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领导的信用认知水平。搞好企业信用管理岗位培训,探索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岗位认证机制。
(三)深入开展诚信创建活动。进一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诚信纳税”、“诚信兴商”活动,继续推进“诚信社区”、“诚信行业”和“信用乡镇”、“信用企业”、“信用农户”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以“共建信用陕西、争做诚信公民”为主题的活动周、活动月,让信用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村镇、进单位、进家庭,努力提高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意识。举办“信用陕西”高层论坛,推广企业信用建设成果。
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动员和发挥各方面的力量,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一)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陕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常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协调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立陕西省信用管理办公室,作为联席会议常设办事机构和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行业归口管理部门。省信用办要在联席会议的领导下,抓紧拟订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法规和实施方案,协调、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依法对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服务市场实施监管。各设区市、各部门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制订实施方案,统一部署,明确任务,精心组织,积极推进。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主导和示范作用。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决策科学、监督有力、服务周到,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的标准,大力加强政府信用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带动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在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招投标等社会较为敏感的领域,以及食品医药、医疗、房地产、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政府部门要坚持公平公正、廉洁自律、履行职责、兑现承诺,自觉接受监督。要加强公务员诚信考核,完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评议考核制度,并将公务员信用状况作为提拔任用和评优的重要条件。
(三)大力培养信用专业人才。将信用专业人才列入我省“急需人才”目录,制订培养计划和工作方案。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要求,大力开展信用管理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培养各级信用专业人才,重点解决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信用人才不足问题。选择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信用管理专业,培养高层次信用专业人才。
(四)积极筹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资金。各级政府要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金融机构对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风险投资进入信用服务市场,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以满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资金需要。
第五篇:陕西省“十二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陕西省“十二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社会诚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制度安排。为了科学指导“十二五”期间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见良好发展局面。
一是信用工作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省政府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省信用管理办公室和省联合征信中心,各市(区)信用管理机构和信用信息工作机构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为统筹协调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陕西省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办法》已完成前期调研和草案起草工作。我省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信用标准化试点省份,国家信用标准在我省信用体系建设中得到应用,地方信用标准的制订工作取得进展,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和技术支撑。
三是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主要内容的省级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稳步推进。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和企业信用数据库建成运行,初步实现了省级主要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个人信用数据库建设和信用信息共享工作正在酝酿起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信贷征信数据库)不断完善。“信用陕西”网站已成为宣传、服务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陕西”建设的重要窗口。
四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国家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陕西省企业信用信息项目”顺利实施,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信用申报、信用评估、失信投诉等应用服务系统正在抓紧建设,部分功能开始面向社会提供试运行服务。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型企业为重点的开发区、产业园区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已经起步。
五是行业、地区信用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各行业和重点领域信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群众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商业贿赂治理等方面正在采取措施加强信用管理。各市(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陆续启动,西安市率先建成了市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其他市(区)以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农村信用建设、项目管理信用建设等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总的来看,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国内发达地区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着信用法规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信用信息和信用服务推广应用不够、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缓慢等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信用建设统筹难、信用信息归集使用难、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难等困难,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进一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社会信用需求不断增长,信用交易更加广泛,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对切实做好各项具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国际间经济往来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省要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拓展对外贸易,加强对外投资合作,必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社会信用环境,进而促进综合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全国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省要顺利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阔步跨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矛盾和风险。
三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信用标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将专门规划部署全国信用体系建设各方面工作,国家有关部委将我省列为全国信用标准化和信用信息化试点省份,为我省全面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是近年来全国各省(区、市)积极推动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在地方信用立法、信用信息共享、信用管理、信用市场培育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我省各地、各部门不断探索创新,也形成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为进一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以打造“信用陕西”、提升综合竞争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将信用建设与道德建设有机结合,着力加强信用立法、信用信息共享和社会诚信宣传三大基础支撑,着力加强信用信息在政府管理、市场经营和社会活动三大领域的应用和服务,着力加强对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主体的社会信用监督,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快形成与科学发展和西部强省建设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信成为我省加快发展的一大资源,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信用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和表率作用,切实履行完善法规、整合资源、培育市场和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对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坚持从市场需求出发,大力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依法规范信用服务行为,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发展。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全面协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同时,努力在信用立法、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政府管理信用引入、社会失信问题整治、信用服务市场培育等重点环节率先取得突破,在工程建设、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招标投标、合同履约、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首先见到实效。
——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不断完善社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共享的信用信息,建立信用监管联动机制,形成打击和惩戒失信行为的合力。依法面向社会公开信用信息,积极开展失信投诉服务,加大失信曝光力度,形成对失信者的社会联防。
——信息开放和维护安全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妥善处理好信用信息公开与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国家安全的关系,做到既有利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满足政府管理决策和市场经营活动的需要,又能够切实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建设目标
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起与国际惯例接轨、符合国情、体现陕西特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信用体系。信用法规制度和组织体系基本健全,信用信息充分共享并在政府管理和经济社会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信用服务业规范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各地、各行业、各重点领域和园区信用体系建设各具特色并取得显著成效,发展机制和秩序明显改善,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失信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优化,“信用陕西”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信用管理机构和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信用管理机构,省、市两级信用信息工作机构和政府部门信用工作机构,尽快形成条块结合、职责明晰、统一高效的全省信用工作组织体系。
——信用法规制度建设。围绕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信用监督和奖惩、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监管等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加快完善相关法规、规章、规范和政策措施,积极构建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规制度体系。
——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在现有“三库一网一平台”省级信用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各行业信用数据库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基本建成以省、市两级信用平台为主体,以行业信用数据库为辅助,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和重点专业领域征信系统为支撑,以“信用陕西”网站为窗口,覆盖全省企业、个人及各社会领域的信用信息共享服务体系。
——社会信用监督服务。全面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及其在政府管理、市场经营和社会活动各个领域的应用,加强信用评价、失信投诉等信用监督服务,健全守信受益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形成以信用制度为保障、信用服务为支撑、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社会信用监督体系,有效提升社会诚信水平。
——信用服务机构培育和发展。着力营造良好的信用服务市场发展环境,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信用服务机构,培育和发展本地信用服务机构,逐步形成规范经营、公平竞争、业务各具特色、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业,使其成为我省重要的新兴服务业和社会信用监督力量,努力使信用服务业经营收入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1%以上。
四、建立健全信用工作组织体系和信用法规制度体系
(一)加强信用工作组织体系建设。
一是市、县信用管理机构建设。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以及有条件的县(市、区)明确本级信用管理机构,与省信用管理办公室对口,做好信用体系建设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等具体工作。
二是市(区)信用信息工作机构建设。各设区市和杨凌示范区设立市级信用信息工作机构,与省联合征信中心对口,负责建设省、市两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做好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和应用服务工作。
三是各部门信用工作机构建设。省、市、县各有关部门确定统一的信用工作机构,统筹协调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同级或上级信用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协同做好全省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和行业信用监管工作。
(二)加强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化建设。
一是重点推进综合性信用立法和企业信用监督立法。研究起草《陕西省社会信用促进条例》,依法确立社会信用的范围和形式、信用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信用信息的开放和保护、信用市场的发展和监管等基本社会信用制度。研究完善《陕西省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办法》,依法界定企业失信行为、失信惩戒尺度和实施主体,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信用服务机构监管相关法规的制定,加强其他信用立法调研。根据国家及我省信用法制化建设进程和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对现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是加快信用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信用标准化试点工作的要求,在进一步推广使用信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及时研究制订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企业信用评价、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规范,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信用标准体系。
五、构建全省信用信息共享服务体系
(一)加强各行业信用数据库建设和行业内部信用信息整合。
全省各级政府部门信用工作机构结合本部门职责和工作实际,建设统一的行业信用数据库或电子信用档案,全面归集整合本部门、本单位掌握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不断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依托各级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开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科技型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和应用服务系统建设试点,推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等信用体系建设。
(二)加快省、市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和信用信息共享。
按照全省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设完善省、市两级信用信息平台,以工商行政部门的企业登记信息为基础,依法归集整合各级国家机关和公共组织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尽快实现各级部门之间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抓紧研究确定个人信用信息归集的内容和范围,以公安部门的人口信息为基础,以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各类专业人员、中介服务人员等人群为切入点,稳步推进各级部门之间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陕西节点的纵向网络,各市(区)及时向省级信用信息平台报送相关信息,逐步实现全省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三)不断拓展信用信息采集渠道和共享范围。
在全面归集、整合各级国家机关和公共组织信用信息的同时,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组织的信用信息共享,进一步汇集企业、个人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投资合作、融资担保、信用交易、合同履约等方面的信用信息,不断健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
(四)强化信用信息的挖掘提升和开发应用。
依托省、市信用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和完善全省统一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应用服务系统,研究创新信用评价分析手段和服务方式,加强全省各地、各行业和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为政府决策、金融信贷、社会投融资、企业经营、工程建设及其他经济社会活动提供多层次的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
(五)全面提升“信用陕西”网站的技术和功能。
“信用陕西”网站作为全省对外信用宣传和服务的统一窗口,由各级信用管理机构、信用信息工作机构及各部门信用工作机构联合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站栏目和功能,加快网站技术升级,开发建设各市、县、区信用频道和行业信用频道,为全省各类专业信用信息系统提供服务入口,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信用信息发布、查询及其他相关服务。
六、全面提升政府管理服务的信用水平和政府公信力
(一)加强行业信用建设。
各行业主管部门作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行业信用建设和信用管理制度,依托已有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或建立专门的行业信用数据库,依法依规有效采集、整合个人、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健全行业信用记录,并及时向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提供和更新信用信息,实现行业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全面推进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价服务的行业应用,依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实行分类监管,不断创新行业管理和服务方式。强化登记注册、资质认证、审验等市场准入环节的信用管理,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经营主体要实行“黑名单”制度,有效提升市场监管水平。
(二)加强重点领域信用建设。
结合工程建设、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招标投标、合同履约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统筹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各领域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加强与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积极推行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实现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对关系民生、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失信问题要依法从严惩处,促进各领域诚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征地拆迁、资金使用、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信用监管,重点解决工程质量不过关、施工建设违反法律规定、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易发多发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及时曝光制假售假、虚假宣传等失信行为,对涉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及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要集中力量及时查处,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积极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信用监督体系建设,全面采集、整合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医药购销、产权交易、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商务活动信息和商业贿赂案件查处信息,为商业贿赂治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有效预防和惩治商业贿赂行为,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加强全省法院执行信息系统建设及其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加快建立部门联动威慑机制,对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民事主体依法给予必要限制,使“执行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积极探索创新合同履约、电子商务、民间借贷等领域信用管理和服务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商业欺诈、恶意拖欠债务、合同违约以及市场价格等方面失信行为,促进市场经济规范有序发展。
(三)加强政府投资和公共管理领域的信用管理。
在行政审批、重大项目管理、政府采购、药品招标、公共项目投资、土地使用权出让、专项资金安排、政府资金扶持、招商引资等工作中,全面推行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将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和信用评价报告作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信用等级低或有严重失信记录的企业,要依法采取措施予以限制。在招标投标环节,探索实行企业廉洁准入制度、信用等级准入制度和专项信用报告制度,确保国家资金安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四)加强政府自身诚信建设。
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切实履行社会承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全面推行政务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完善依法办事承诺制度、执法行为评议考核制度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公正执法、廉洁执法。严厉查处各类行贿受贿和渎职侵权犯罪,加快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长效机制。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完善公务员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公务员“信用档案”,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健全行政问责制度和信用监督机制,探索开展政府公信力评价,切实增强各级政府加强自身信用建设的自觉性。建立健全供水、供电、供气以及医疗、教育等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行业社会公众评价制度,将其诚信状况及社会公众满意度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七、加强企业和个人信用监督
(一)重点加强对企业的信用监督。
全面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信用申报、失信投诉、不良信息披露、信用评价、信用奖惩等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企业内控“四位一体”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和“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失信惩戒机制。加快推进各级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及相关组织之间的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发布、查询和失信投诉服务,对典型失信案件及时进行曝光和跟踪。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完善行规行约,加强行业信用自律,倡导文明诚信经商。组织开展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服务,拓展企业信用评价信息的应用范围。探索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监督和服务,逐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和融资能力。试点推进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重点推动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和信用管理岗位,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建设运行企业信用交易综合服务系统,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开展企业信用管理咨询,为企业开展各类信用交易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强化对企业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的有效支撑。
(二)逐步完善对个人的信用监督。
按照“立信为主、惩戒为辅”的原则,健全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查询和使用制度。加快推进各级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和相关组织之间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逐步扩大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渠道和使用范围。结合纳税、市场准入、社会保障、科研管理、劳动人事管理、个体工商户管理等方面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公民“信用档案”。积极推进个人信用报告在从业资格认定、干部选拔、社会就业、信用消费、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在全社会全面强化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着力引导、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
八、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
(一)大力发展专业信用服务机构。
率先引进和培育一批以征信调查、信用评估、信用管理咨询为主要业务的信用服务机构,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信用信息,不断加强产品开发,增强服务创新能力,面向市场提供有特色、多样化、高质量的信用服务产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信用保险、信用担保、商业保理、商账管理等信用服务业发展,满足全社会多层次、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建设信用服务产业园区,作为全省信用信息交换基地、信用服务机构孵化基地、信用服务产品研发基地和企业发展信用服务基地,促进信用服务机构的培育、聚集和发展。
(二)积极营造良好的信用服务业发展环境。
通过制度性安排和政策引导,率先推进各级政府部门在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组织充分利用信用信息服务防范经营风险,有效激发潜在的社会信用服务需求。依法有序向有资质的信用服务机构开放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鼓励和引导各类信用服务机构进行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努力营造有利于信用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促进我省信用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强化措施,引导信用服务规范发展。
健全信用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实施对信用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综合监管。探索建立信用服务市场特许经营制度、信用服务机构登记备案制度,制订信用服务机构基本行为准则,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探索建立信用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和注册管理制度,培育一批具备较高执业水平和职业操守的从业人员。
九、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和信用人才培养
(一)大力加强社会诚信宣传教育。
结合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将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信用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匡正道德失范,校正诚信缺失。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图书、互联网、板报、橱窗等传播工具,大力宣传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鲜明的道德标尺,倡导诚实守信,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的诚信创建和信用宣传活动,积极开展信用政策法规和信用知识的普及教育,使诚实信用成为人人皆知、人人自觉遵守的社会准则。通过对典型失信案例的剖析和曝光,积极开展警示教育,有效提升公民的自律和防范意识,努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积极开展信用管理业务培训。
加强与省内外信用培训机构的合作,加快本省信用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面向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信用管理人员,组织开展信用工作理论、基本方式方法、重点内容任务和技术技能的培训教育。邀请国内外信用专家来我省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和培训研讨活动,进行信用知识和诚信理念的全员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信用认知水平和信用专业能力。结合信用行业从业资格认证工作,大力开展面向信用服务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信用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
(三)加快发展专业信用教育和应用研究。
将信用管理专业列为省级紧缺专业,将信用专业人才列入我省急需人才目录,支持省内高等院校在相关专业开设信用管理课程,在研究生教育中增设信用管理研究方向,在条件成熟的高校开设信用管理本科专业,加强专业信用人才培养,满足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各方面对信用人才的需要。依托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进一步加强信用经济发展、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学术交流,为我省信用建设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十、保障措施
(一)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把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将信用建设的主要内容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抓紧制订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尽快健全工作机构,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
(二)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切实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支持省信用管理办公室和省联合征信中心积极开展工作。加快推进市、县、区信用管理机构建设,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三)加快信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
认真组织实施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六大项目,加强项目规划设计,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做好重大项目建设运行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尽快投入使用,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资金保障。
全省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信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保障必要的日常工作经费,加强对政府信用信息平台运行维护、社会诚信宣传和教育培训、调查研究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探索建立“陕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基金”,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不断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