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雨中的树》读后感:把服务当成一种责任
《雨中的树》读后感:把服务当成一种责任
《雨中的树》是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重点影片,该片主要讲述“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李林森身先士卒战洪魔、扶弱济困献爱心、甘于清贫重名节、公正用权不谋私、工作当命抗死神、燃尽生命写忠诚的感人故事。作为我区“主动作为创一流,为民服务当先锋”的实践者,李林森的先进事迹无疑更对我们文体系统工作者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中国电影体制的改革,中国主旋律电影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中国电影的商业化和娱乐化趋势不可避免。在这种大背景下,主旋律电影开始由单一的革命历史题材扩展到表现改革开放时期生活主流和时代发展大趋势的重大现实题材,人物也由英雄、领袖向平民、“非英雄”过渡。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雨中的树》就塑造了李林森这样一个典型的“平民英雄”。影片中,在生死关头,他仍然幽默地说:“咱活着呢,活得好好的”。《雨中的树》里的李林森是一个真实而又亲民的基层党员干部形象,也是“主动作为创一流,为民服务当先锋”的典型代表。
影片中的李林森处处闪耀着共产党员的光辉。他本着正确的权力观,关心大学生村官的个人问题,耐心做老村长的思想工作,“把服务作为一种责任”;他本着任人唯贤的职业道德,提拔重用多少年如一日坚守在偏远乡镇的“雷廷刚”式乡党委书记,“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他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奋不顾身营救洪灾被困的老百姓,“老百姓的命就是我们的命”。实际上,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有着和李林森相同的使命和责任,他身上迸发出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可贵品格,正是激励我们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升华,不断践行“主动作为创一流”口号的不竭动力。
主动作为创一流,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影片中,李林森带领群众修桥铺路、重建“新五宝”;无私资助贫困女孩上学,临终时仍然惦记着女孩的学业前途;坚守在抗洪救灾第一线,不畏艰险抵御洪魔的侵袭,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更要向李林森学习,深入到最广泛的基层人民群众队伍中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有主动作为,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主动作为创一流,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坚守职业道德,做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影片中李林森任人唯贤、唯能,大批优秀基层干部资源的得到了合理配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党员干部的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向李林森那样,做到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执行职业道德,为主动作为创一流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主动作为创一流,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私奉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李林森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默默奉献,把有限的生命献给了无限的事业。作为文体系统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李林森无私奉献的精神,主动作为,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回报社会,不辜负党、国家、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第二篇:把感恩当成一种习惯(读后感)
把感恩当成一种习惯
——读《习惯》读后感
别人对你的友善之举,你要心存感激,而不是享受别人对你的友情奉献。假如有一天,别人不再对你友情奉献时,你会怎么做呢?今天我读了一篇小短文《习惯》。故事讲的是:卡罗尔决定每周给她的邻居史密森夫人送一个馅饼。第一周,史密森夫人万分感激,可时间一长,她就把卡罗尔给她送馅饼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直到有一天,卡罗尔没给她送馅饼,还竟然愤怒地指责卡罗尔。
我觉得史密斯夫人是一个得寸进尺的人。我想对她说:“卡罗尔帮你做馅饼并不是每周必须做的,而是她把你当做朋友,对你的爱心奉献。如果她以前从不给你做馅饼,也不会有后来你的‘挑三拣四’和‘狂轰乱炸’。你应该对这样的朋友有所报答,比如:用自家的牛奶或者牛肉、玫瑰饼等做回赠。”从文章中我发现了史密斯夫人的情绪变化:史密斯夫人第一次惊喜万分,第二次比较激动,第三次十分平淡,第四次开始抱怨,第五次挑剔卡罗尔做的不好吃。直到有一天卡罗尔忘记给她送馅饼,她竟然会愤怒。史密斯夫人认为给她送馅饼是应该的,没有心存感激,却把感激变成了一种抱怨。她不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不应该把这样的友善当成一种习惯。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会这样?以前我没有想过,当我看完这篇小短文的时候,心中也想起了很多。妈妈365天如一日地给我做早饭,早上帮我准备好要穿的衣服,爸爸不顾自己身体不适送我上学,我都把这些事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记得有一次,妈妈忙着工作忘记了给我做饭,回到家,我没有像以前一样闻到菜香,我就开始大呼小叫:“妈妈,我快饿死了,我要赶紧吃饭。”妈妈急匆匆跑过来,身子还有些踉跄:“宝贝,上午太忙了,还没来得及做饭。”我一听,立马躺在地上撒娇:“我饿得受不了了,饿得想吐。”妈妈百般疼爱地对我说:“那我先给你下包方便面,你先垫垫。”我还是在地上躺着,装得快要“死”了一样,一副怒气冲天的模样。妈妈赶紧拿来核桃、杏仁、热牛奶放在我身边让我先吃点,就跑去厨房做饭了。每次我想起这件事我的心都犹如刀绞。唉,我当时怎样那么不懂事,妈妈工作那么忙,仅仅一次没及时给我做好饭,我就大呼小叫的。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妈妈对我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没有去替妈妈分忧还责怪妈妈,还真把自己当“少爷”了,实在是太惭愧了!从那以后,我尽量能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帮妈妈择菜、剥蒜等,再也不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了。
如今看到这篇短文,让我又想起了以前的事,它会提醒我时刻记住“感激和感恩”。对于生活中给予我们帮助的人,对于生活中对我们伸出友善之手的人,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有所回报,而不是把别人的友善当成一种习惯,更不要从感激演变成一种抱怨。在别人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就好比“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懂得感恩,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些友善和微笑;懂得感恩,会让我们的心情更加愉快,因为感恩也是一种美德;懂得感恩,会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生活是很幸福的。就让我们把感恩当成一种习惯,让感恩常记心间,让真情永驻心田!
第三篇: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很欣赏这句话。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远离了优秀?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用“我们不够优秀”来作为抵挡一切的借口?
我们一旦不再优秀,我们就可以放纵自己,我们就可以拒绝一切改变。
谁都不能说我们什么,因为我们不优秀。
不优秀怎么了?你们觉得不优秀很光荣吗?
你们是否觉得只有不优秀,才是新新人类,才是年轻人的本质吗?
你们是否觉得只有不优秀,才可以拥有真正的快乐,拥有真正的朋友吗?
你们是否觉得只要优秀了,就会变成外星人,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也不能再找回童真吗? 优秀与快乐,真的是一对天敌?
我想,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还有很多的人连想一想这个问题的念头都没有——就这么过呗,想这么多,累不累?
所以,你们才将荣誉轻易拱手让人;
所以,你们才失去了永争第一的信心;
甚至,你们连举手之劳的小事都懒得去做。
老师三天不批评你,你就难受了,因为你不优秀,你应该每天被批评三次才正常,所以,你总要弄出点动静来,好让人不至于忘记你是个不优秀的学生。
那么,我请问你们,当所有人都说你们很差劲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会愤怒?
如果当别人数落你的时候,你只知道愤怒而不想有任何行动时,你的愤怒只能转化为怨天尤人,最终,你只能沉沦。
当那时再有人数落你时,你连愤怒的理由都没有了,因为你已经认定自己没有希望了。做到优秀真的那么难吗?
你可能有很多缺点,但你至少可以在某一个方面先优秀起来,从这个起点,你要开始你真正的转变。告诉你,人不可能什么都优秀,所谓优秀,一定是指某个方面而言,所以,你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当你在某个方面真正优秀起来,你会变得很强大,任何人都不敢再轻视你。
否则,你只有期待出现奇迹,但奇迹其实也是靠人创造的。
从今天起,我要告诉你们,你们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从今天起,你要习惯于被别人赞扬——尽管你不是为别人活着的;
从今天起,你要习惯于对自己的懈怠不能容忍,因为你一旦懈怠,别人就会超越你——在你最擅长的地方;
从今天起,你要习惯于从优秀中得到快乐——而不要认为这样很累;
从今天起,我不要听到所谓的“我不优秀,但我很快乐”的娘娘腔,因为这是自欺欺人,不要陶醉在这种低级的自我安慰中。落后就要挨打是不变的真理。
从今天起,给我挺直腰杆做人,堂堂正正地接受优秀给你带来的荣誉花环。
这就是我们班级的精神,这就是我们做人的风格,让别人去嫉妒吧,你们要习惯于被别人嫉妒,因为你们的确优秀。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做不到?
为什么别人不能做到的我们做不到?
我们已经优秀,现在我们要做的,只是让它变成一种习惯。
优秀成为习惯之后,你再想不优秀都难!我说完了,下面就看你们的了,坚持下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第四篇: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
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
很多人认为写作清苦寂寞,没有其他工作风光,没有多少的收入,还整天熬夜,累得腰酸背痛、头昏脑涨,到头来收入甚微,实在划不来。可是我却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在寂静中一个人梳理自己的思绪,把所感所悟写下来,使思想变得更条理,逻辑更缜密,然后投于我们自己的《青矿月报》,或投于其他报刊或网站,一旦发表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是别人享受到的。当然从事写作也有很多辛酸,因为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坎坷的,当我们写了很多、投了无数次却未被采用时,总会有一种心灰意冷的感觉。这时我们总会对自己说:“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写稿了。”我却奉劝朋友们,不要灰心、不要丧气,要把写作当作一种乐趣,一种动力,继续努力,以充沛的精力采集、酝酿、写作,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夫,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写出质量更高、更好的稿子。这样,就可能获得编辑老师的青睐,就可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
写作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无论是通讯报道还是文艺作品,都需要对时局的正确把握和政治的敏锐性,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还要对落在自己笔下的字、词、句、篇等,进行认真推敲、反复斟酌,布局谋篇。但凡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或事,都应该纳入我们的视野,用我们的笔写出自己的感悟,让更多的人与我们共享。或感悟,或激励,使更多人与我们共鸣。
写作,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来不得半点的投机取巧,那样会使我们性情变得懒惰起来,会使我们的思想变得更消极,最终使我们无所收获或一事无成。要写好文章,就要经常学习,注意观察思考,在写作中能让我们学习到很多知识,使我们从中找到更多的知音,使我们在貌似单调枯燥的工作生活中找到许多的乐趣。
从事写作,首先要爱好写作,爱好写作就是对写作感兴趣。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要爱好做一件事情,就会对这件事情产生极大的兴趣。我们生于矿山,长于矿山,对煤矿生活都有比较深的认识,矿山人的生活火热又充满激情,是我们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文学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有位哲人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是我们没有发现美得眼睛,处处多留意,多观察,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说写作是一种乐趣,就是说写作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位,增添生活的情调,赋予我们一颗审视美,发现美得眼睛。
当我们对写作有了兴趣之后,就会迷恋于写作,这时,我们就会把写作当做一种乐趣,就不会感到孤独,感到寂寞。当我们的作品被更多的人阅读的时候,我们仿佛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好像自己被进化了,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有人爱好写作,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多少稿费,只是追求写作时的那种快乐,那种幸福。有人说幸福不是得到多少回报,获得多少成功,而是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付出的越多就越感到幸福。
写作给人以力量。写作不仅仅赋予我们无穷的乐趣,它更是一种动力。它促使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再写新篇章。写作使我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获得成功。我们不奢望都能成为文学大师、都能取得文学家那样骄人的成绩。但是文学家们的成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航标。当我们所写的人或事报道之后,那种快乐,那种幸福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现在是网络时代,优秀作品如群星般璀璨闪烁,唾手可得,我们在空闲之余,拜读一下他们的作品,品味他们的精神追求,学习他们写作的一些技巧,也是我们人生的一大快事。
把写作当做一种乐趣,会使我们工作更积极,生活更有激情;把写作当
做一种乐趣,会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开阔,精神更饱满,思想境界更高尚。
财务部王瑞平
2014年1月21日
第五篇: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记新时期学习型干部李再新
从一名普通的专科毕业生到邵阳市“青年岗位能手”,他用不断的学习提升了人生的高度;从一名职业新闻工作者到北塔区社科联副主席,他用不懈的坚持拓展了人生的宽度。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这是学习型干部李再新同志多年坚守的人生信条,也是他克难攻坚、创新开展工作的重要法宝。
李再新,男,29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2003年毕业于邵阳学院政史系,2004年获得湘潭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自考本科文凭。2003年3月,该同志通过公开招考进入邵阳广播电视报工作;2004年9月,考调至新邵广播电视台任新闻专题部主任;2006年,该同志在1000多人中脱颖而出,以笔试第二名的成绩争取到中国气象局机关公务员的面试机会;2007年4月,该同志考调至北塔区任新闻中心主任、《北塔》内刊总编辑;2009年11月,该同志参加北塔区科级干部考试,取得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被任命为北塔区社科联副主席。他的起始学历仅为大专,其专业与工种不对口,但他工作却十分出色,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他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习惯,在平凡的人生旅途和普通的工作岗位中,默默不闻地书写勤学之歌。
笃学,学习理念先进。“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该同志常对同事说,一劳永逸式的学习时代已经结束,人类进入21世纪,就是走进了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任何干部都没有什么“老本”可吃。为此,他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习惯,天天学、时时学、处处学,“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他注重改进思维方式和习惯行为,学会了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并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同时长期性地勤于实践和勇于探索,提高了他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的学习并没有毕业,下班多学两小时,休假日多看几本书,关掉电视挑灯夜战是他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在学习途径上,他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每一次集中学习,近年来,该同志参加了《湖南日报》通讯员培训班、《永续发展高峰论坛》、新闻业务培训班等各级各类培训班20余次。在保障措施上,他每年初均要制订学习计划,确保每月工资的10%用于学习投入,并积极营造学习型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互相监督,相互激励,相互鞭策,相互提高学习,该同志的妻子也是通过不断学习,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该同志经常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装在脑子里,从学到的知识中找答案,反复琢磨,反复比较,想通想透,思深思远,并针对问题弄清原因,认清症结,找出办法,形成良策。他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不怕“见光”,乐于与人交流讨论,他在和大家平等的交流、对话、研讨中,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切磋琢磨,取长补短,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迸发智慧和灵感,开启思路,激发潜能,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他善于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经常“回头看”,看看哪些知识领悟得好,哪些打了折扣,原因是什么,教训是什么,不断总结学习经验,积累学习成果,使学习的知识内化为思维方式,外化为行为方式,转化为工作能力。
善学,学习内容科学。科学选择学习教育的内容,是该同志成为
学习型党员干部的重要原因。他立足本职岗位,结合自身工作,坚持按需择学,努力成为创新型、复合型干部。一是打实理论基础。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干部,该同志对政策时事有高度的敏感,加上思想政治的专业基础,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有全面的了解。二是学深学透业务知识。他能及时跟踪本职工作的最新发展态势,掌握最新知识,接受最新经验,努力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从事新闻工作时期,他深入学习了《新闻学》、《新闻传播史》、《电视新闻写作》等专业书籍,自学完成了新闻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2006年,他以全市第一的成绩拿到了记者从业资格证。2005年,该同志主创的《闪光的尺子》广播通讯获得湖南省政府新闻奖一等奖,近年来,该同志获得省级奖励6次,市级奖励10余次。进入党委部门工作后,他又加强了对《求是》、《半月谈》、《理论热点面对面》等党和政府核心读物的学习研究,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他积极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练就过硬本领。2007年担任《北塔》内刊总编辑后,他先后向《邵阳日报》编辑部的同志、《双清》、《新邵》等兄弟刊物学习,登门拜访近10次,吸取了大量实际工作经验。目前,《北塔》内刊办刊质量大幅提升,已成为县区报纸中的重要一员。三是学通了工具技能。他敢于从“零”起步,自我加压、勤学苦练,自我超越、突破极限,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边学边用,重点掌握好与工作相关的电脑基本知识和网络基本技能,促进电子政务,并能很好地运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常用的宣传设施设备,使之充分地为工作
服务,近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通过网络跟帖关注网上舆情,处理网络事件10余起。
活学,学习成效显著。该同志的学习理念先进,学习内容科学,学习方法务实,同时在保证学习经费,提高工作成效等方面,均不愧为名符其实的“学习型党员干部”。2003年以来,他投入学习的资金近40000元,新添图书1000余册,累计藏书2000余册,并购置了家用电脑、照相机等设备;他精学了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行政许可法》、“一化三基”等重大科学理论和重要政策,作学习笔记近20万字,写心得体会60余篇,理论文章近40篇。2007年以来,该同志每年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上稿300余条,其中在《湖南日报》、红网等省级媒体上刊发头版头条4个,要闻100余条;在《邵阳日报》、邵阳电视台等市级媒体上上头条30多个,要闻200余条,为树立北塔区良好对外形象做出了一定贡献。该同志兼任总编辑的《北塔》内刊办刊质量连年攀升,已成为北塔区凝心聚力、共同学习的重要平台。2007年,该同志作为主要编辑人员,编写了《铿锵北塔》一书,较高的编辑水平得到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丽莎的赞赏,赵部长还亲自为该书作序。2008、2009年,该同志连续获得北塔区政府嘉奖。今年8月,该同志又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2009邵阳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