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基层党员队伍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

时间:2019-05-12 15:4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健全基层党员队伍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健全基层党员队伍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

第一篇:建立健全基层党员队伍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基层党员队伍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

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切实抓好这两大基础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出发,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对基层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工作。

一、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重要性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尊重基层广大党员的权益和需要,通过激发党员主体意识,坚持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关怀服务并重,切实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激励、关心、帮助基层干部、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团结凝聚党员的坚强战斗堡垒。

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客观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在党的组织内部,就是以党员为本,这是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前提。党员主体地位反映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关系上,就是党的各级组织的权力来源于党员,他们与党员之间形成权力的受托和委托关系,党内权力运行必须接受党员主体的监督。党的各级组织不仅仅是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机关,还是党员的精神归依和依靠力量,党组织有义务给

党员以人文关怀,为党员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帮助。

我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党派,党组织对党员的激励、关爱和帮扶,以及党员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体现的正是党的先进性本质。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党内的激励、关怀和帮扶,会使党员更加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从而增强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党在整体上的凝聚力。有助于党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真正把党组织的关怀转换成一种激励、一种责任、一种动力,以敬业奉献的精神,更加自觉地、积极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现阶段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是解决转型时期党内各种矛盾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催生的崭新课题。在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有些基层党组织,一些党员由于种种原因,面临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精神状态低迷,影响党员先进性的发挥,甚至影响党员队伍形象。党内激励机制的健全,有助于激励这些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向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党内关怀和帮扶机制的健全,能够帮助这些党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给他们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当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和运转困难的国有企业,这点尤为重要。

二、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原则

1.处理好激励、关怀、帮扶党员与保障党员权利的关系。激励、关怀、帮扶党员,就要保证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又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督促党员严格履行义务,遵守纪律,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2.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关怀党员与关怀普通群众的关系,做到党内关怀帮扶与关心帮助困难群众有机统一。始终把帮助生活困难群众放在第一位,在党员利益和群众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优先照顾普通群众,不与民争利。通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3.坚持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应把政治上的关怀放在首位,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帮扶并重,切实解决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增强党员荣誉感,保障党员权益,帮助党员解决困难,调动党员积极性。

4.坚持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应牢固树立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三个服务”工作理念。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广大党员的新期待。

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一)以激活力、励动力为出发点,健全完善党内激励机制。一是重视精神鼓励,使其荣誉上有追求。建立健全党内表彰奖励和授予荣誉证书制度,定期开展党内表彰活动,确保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得到明显提高。对在设岗定责、“践诺”活动、完成党组织交办的各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实

行奖励,培育典型。

二是鼓励参政议政,使其政治上有成就。注重把优秀党员干部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的能力,重视其政治作用的发挥,激励他们按照民主、法制、正规的渠道陈述政见。通过政治权利的保障,使其感到自己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工作上有使命感、政治上有荣誉感。

三是物质奖励,使其经济上得实惠。对基层干部实行效绩考评制度,结合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综合考核等程序,工作先进的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奖励,把组织职责与个人利益挂起钩来,让广大基层干部认识到自己在得到组织关爱的同时,勇于承担责任,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以暖人心、解难事为着力点,健全完善党内关怀机制。一要建立党内探访、谈心制度。通过结成一对

一、多对一的联系帮扶对子,指派专人到党员家中探访、谈心等办法,建立健全党内结对联系、谈话、定期走访等制度。

二要建立定期慰问制度。在每年元旦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参与“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长期患病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等弱势群体党员,发放慰问金及物品,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凝聚人心、激励发展的作用。三要建立生活关怀制度。应探索建立党员生活救助制度、生活补助制度,确保党员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

(三)以培技能、促发展为落脚点,健全完善党内帮扶机制。

一要加强党员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成以区级党员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服务站(点)为基础的全覆盖的党内关怀帮扶活动网络。拓展党员服务中心(站、点)的服务功能,为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流动党员和广大群众提供就业咨询、生活救助、法律援助、权益保障等多方面的服务,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民生的工作体系。

二要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分类建立统计台账,通过分类建立贫困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致富典型党员信息,针对不同党员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实施救助,建立党员分类帮扶机制。三要建立项目帮扶机制。应把帮扶的侧重点放在“扶”上,在授“鱼”的同时侧重于授“渔”。以自身“造血”来实现困难党员自身活力的再生,以困难党员自身“造血”来结束党组织的临时“输血”。四要建立关爱帮扶基金。积极探索建立党内扶助新办法,通过党费专项划拨、党员捐助等方式,建立党内扶助基金。

第二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探讨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探讨

张掖市委组织部政策法规科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对促进党内和谐,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按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长效机制,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基本原则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涉及党员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事关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的发挥,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导向性。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遵循和把握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坚持把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党员体现到党员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在精神上激励党员、生活上关心党员、工作上支持党员,做到知党员所想、解党员之困、帮党员所需,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更具人性化。

(二)统筹兼顾原则。坚持把激励、关怀、帮扶有机结合起来,把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其他群体党员都纳入激励、关怀、帮扶的范畴,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融入激励、关怀、帮扶的各个环节,防止顾此失彼、相互脱节。

(三)分类指导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关怀、帮扶措施,不搞一刀切,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分类帮扶,真正把不同群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四)科学规范原则。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建立配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广泛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公开透明、规范操作、科学运行。

(五)注重实效原则。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防止图形式、走过场、一阵风,通过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使广大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任务措施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从完善制度、创新载体入手,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有效途径,着力构建上级党组织关心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服务广大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关心服务人民群众的格局。

(一)着眼于调动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注重运用政治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措施,不断强化党员的参政意识、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引导广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树立政治激励导向。重视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优秀党员干部,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挂职锻炼力度,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工作人员,为优秀党员干部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全面推行党员议事、党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等制度,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热情。对政治素质好、议政能力强的党员群众,积极推荐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他们更好地参政议政创造条件。

二是健全奖惩激励制度。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先创优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坚持定期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并大张旗鼓地宣传其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同时,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作用发挥不好、有损党员形象的不合格党员,及时进行帮教转化,教育无效的按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三是完善责任激励措施。坚持和落实政治学习、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制度,探索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观念,发扬优良传统,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根据不同行业党员的工作实际,积极推行目标管理、挂牌上岗、服务承诺等制度,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四是落实保障激励政策。进一步规范村干部工资报酬制度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将村干部工资列入财政预算,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离职村干部生活补贴等制度,将在职村干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对离职村干部按任职期限等情况发放生活补贴,解决其后顾之忧。探索建立老党员生活补贴制度,重点对解放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给予生活补贴,使他们老有所养。

(二)着眼于增强党员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针对党员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在党内积极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动力。

一是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基层党组织要广泛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谈心交心活动,党支部书记要主动与党员交心谈心,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与党员交心谈心,全面了解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切实做好消除顾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的工作。基层党支部对党员要坚持做到“七必谈”,即:岗位变动时必谈,思想波动时必谈,工作失误时必谈,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必谈,有不良反映时必谈,发现苗头性问题时必谈。

二是坚持走访慰问制度。利用“七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力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对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进行重点走访慰问,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广大党员中。根据党员生活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走访慰问,坚持做到“五必访”,即:党员生病住院时必访,婚丧嫁娶时必访,发生意外时必访,生活困难时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家时必访,切实让广大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

三是构筑党内服务平台。依托街道(乡镇)一站式服务中心、居民(村民)事务代理中心等社会服务体系,建立街道、乡镇、工业园区党员服务中心,并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和劳务基地建立党员服务站(点),面向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务政策咨询、党内宣传教育、组织关系接转、流动党员管理、党员求助热线、党员权益保障、党员互帮互助等服务,为广大党员搭建学习、活动、交流、服务的平台。

(三)着眼于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建立健全党内帮扶机制。以解决党员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改善贫困党员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是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坚持定期对困难党员生产生活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结合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建设,分行业、分层次建立困难党员信息台帐,详细记载相关情况,适时查证核实,实行动态管理,为开展帮扶工作提供准确信息。按照个人申请、民主评议、社会公示、逐级申报的办法,规范困难党员申报程序,严格审核确定重点帮扶对象,明确帮扶方向和目标,确保帮扶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是设立党内帮扶基金。采取财政补贴、党费划拨、党员捐助、社会赞助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公益性、互济性、群众性的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使用办法,加强监督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在对特困党员家庭进行重点救助的同时,采取无息借贷、定期还本、滚动使用的运作方式,对有致富项目的困难党员提供生产扶持,努力发挥帮扶基金的最大效益。

三是深化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党内帮扶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制度,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城乡党员、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党员群众结对帮扶活动,组织有帮扶能力的党组织、党员与困难党员结成长期稳定的帮扶对子,切实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积极营造城乡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共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是强化分类帮扶措施。对生活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党员,按政策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并通过开设“爱心超市”给予必要的援助;对因病、因灾生活困难的党员和年老、孤寡、残疾党员,在实行生活救助的同时给予更多的精神关怀;对农村贫困党员,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重点从解决生活困难、提高致富技能等方面进行帮扶;对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重点从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培训、介绍就业岗位等方面给予帮扶;对流动党员,重点从生产互助和关心照顾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方面进行帮扶;对从事生产经营且发展潜力较大的党员,重点从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

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具体要求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统筹兼顾,综合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一)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对党员的激励、关怀和帮扶,要在普遍关爱全体党员的前提下,以帮助少数特困党员为重点,对在思想、生活、生产、工作上有特殊困难的党员实施重点帮助,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切实增强关爱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精神激励与物质帮助相结合。在激励、关怀、帮扶过程中,既要做好党员的思想疏导和教育工作,注重从思想方面对党员进行精神鼓励和慰籍,又要力所能及地为党员提供一些物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真正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干劲、促进和谐的目的。

(三)集中帮扶与经常关爱相结合。在集中资金、物资对特定的困难党员群体进行定期帮扶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日常帮扶的方式和渠道,经常性地组织开展谈心谈话、走访交流等活动,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愿望要求,促进关爱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四)关爱党员与服务群众相结合。教育引导党员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深刻内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系,使党员在党组织的关爱中激发热情、增长本领,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更好地服务群众,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五)保障权利与履行义务相结合。一方面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切实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党性观念,牢记党的宗旨,严格履行义务,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篇: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研究

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研究

中共xxx县委党校调研组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这一决策鼓舞人心,对于增进全党团结,提高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战斗力意义重大。关系着党内和谐建设的进展,进而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新阶段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必然性

一是实现党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基层。对于执政党庞大的肌体而言,基层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在基层活动的主体,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恰如党深植于群众土壤中的神经末梢。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些敏感的神经末梢陷入了迟钝、麻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必将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带来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基层党员之间在拥有资产、收入水平、生活品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此带来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差异,成为党内潜在的不和谐因素。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许多的新矛盾,新困惑。党的力量源泉首先来自基层,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我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因为,没有基层的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没有基层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新时期如何逐步实现党内个体差距的缩小,减少乃至消灭党内需要被帮扶的群体,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行党内和谐,推进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各级党组织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建立相应的救助帮扶机制,缩小党内成员之间的利益差距,是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最直接的途径。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应重视调整党内利益关系,加强党内利益整合,努力化解由利益差异所带来的思想认识差异,通过切实做好帮扶困难党员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营造团结、统一、平等、和谐的党内环境。

二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通过千千万万个党员在具体生动的执政活动中去联系群众、凝聚群众和影响群众,进而来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当前面对横流的物欲、种种社会不公, 党员队伍思想观念多变性、利益需求多样性、收入分配差异性的特征日益明显,个别基层党员一度迷失方向,信仰退席,归属感丧失。农村党员干部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是党在农村政策的贯彻者、执行者和推动者。他们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在艰苦的环境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舍小家顾大家,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我们漠视基层党员的合法合理权益,党员感受不到党组织的温暖,感受不到作为党员的荣誉感,那么他们的党员意识就会淡漠,无法在基层、在人民群众中间展现我们党的先进性,无法发挥好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新时期下,如何重建基层党员的自信,强化他们作为党员的荣誉感,唤醒党员意识、以及对于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已迫在眉睫。党中央关于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决策,既体现了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又体现了对党员的尊重关爱。是在党内生活中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反映,是激发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举措。做好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对于激励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荣誉感、责任感和党员意识;对于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农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党内团结与活力的有效手段。扶贫济困,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各级党组织历来十分关心困难群众包括贫困党员的生产生活,并积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进而推动了党和国家的事业蓬勃发展。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导致部分党员在生活上还比较困难。如果让他们长期处于这种状况,数量不断增多,极不利于党的形象,不利于党的团结,不利于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将增加党内的不团结因素。进一步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组织党内外各种力量对贫困党员进行帮扶,有利于调动积极因素,在党内乃至全社会营造团结友爱的氛围,切实增强党内的团结与活力。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树立,随着各级财力的充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已经从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中央下拨专项党费用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用于补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生活,这都给我们以鼓舞和信心,得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普遍赞誉。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都在深入领会和落实好十七大报告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指示精神,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采取措施来落实,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基层干部切实地感受到激励、关怀,让所有党员都从中受到教育和感召,使我们的党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推进国家建设事业。

二、我县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实践

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立足实际,多策并举,积极创新,在推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激励引导、关怀服务和帮扶支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效应,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党员干部工作激励和保障机制,为推进我县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进而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规范建立电子管理台帐,实施动态管理,实现党员信息全覆盖 通过县、镇(街)、村(社区)三级网络将全县党员的基本情况,特别是青年党员、专业性人才、流动党员、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的情况,分别在党支部、基层党委、县委组织建立电子管理台帐,实行分类建卡,分类服

务。对困难党员按照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层次分级建档,分类分级明确界定帮扶对象和帮扶标准。及时掌握老党员、困难党员、流动党员生产生活和工作状况,并根据帮扶进展情况每年审核调整一次,实施动态管理。针对当前流动党员越来越多的趋势,认真抓好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工作,建立流动党员台帐,进行动态维护管理。

(二)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激励引导

1、实行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建立县对镇、镇对村、村对工作人员、村党总支对党员四个层次的考评、激励机制。将党建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量化计分,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平时有汇报、阶段有检查,兑现奖惩,促进党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保障责任落实。通过表彰和激励,进一步促进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形成了争先创优的氛围。

2、建立村干部激励保障制度,坚持激励和处罚并重,以奖为主。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最基础的是要建设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个领头羊。经过几上几下的反复修改,县委出台了《对村干部实行规范化管理的若干暂行规定》,《规定》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年初,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逐村确定工作目标,与村党组织书记签定目标责任书,村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每名村干部,并在公开栏上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年终组织村干部述职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职务升降、工资报酬挂钩。坚持以干事衡量干部,以干事考核干部,以干事激励干部,把村干部的责、权、利统一起来,把工作实绩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实现‚勤者上、懒者下、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局面。在此原则下,注重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发挥制度的引导、规范作用。如乡镇每届任期内,县里将选拔20名左右优秀村支部书记担任乡镇党政副职或转为县聘干部;将村干部的工资收到乡镇,提高工资标准,保证村干部平均年工资都在6000元左右,年底对优秀或称职的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再由县财政拔款分别奖励600元。与此同时,还建立处罚制度。结构工资中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由乡镇根据考核情况确定。考核为称职以上的,一次性兑现。对照《规定》如考核为工作不力的村干部,给予取消养老保险待遇、戒勉、撤职、免去镇领导职务和取消县聘干部身份等处罚。

3、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每年‚七一‛ 期间,各级党组织都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四有‛党支部和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对评选出来的优秀党组织、优秀党员干部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渠道大力宣传,树立一批农村党员干部先进典型,注重以典型激励党员、用模范带动党员,推进‚党员能人带创‛,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在党员队伍中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做贡献、当表率的良好氛围,使党员的先进性得到更好的弘扬。措施落实上采取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的做法,把荣誉表彰与物质奖励、政治待遇、干部任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村党员干部争创一流业绩的热情,启发、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三)丰富党内关怀,加强关怀服务

1、建立走访慰问机制,深入开展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定期走访慰问活动 每年‚七一‛、春节期间或遭遇自然灾害时,县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带队,深入到党建联系点、农村、社区党组织,采取走访、座谈、团拜等形式,对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及时开展集中慰问活动。县委、县政府尤其重视对老党员、困难

党员走访慰问工作,每年春节前,都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切实把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每一名老党员、困难党员手中,2007年在党费中拔出专款9.1万元,走访慰问557名生活困难党员和69名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县委组织部还特别将来部上访或来信反映生活困难的老党员列入重点走访慰问对象,分成4个组,分别由副部长带队,深入到部分老党员、孤寡党员的家中,了解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各镇党委结合开展的‚小学教‛活动,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到农村困难党员、老党员家中,访贫问苦,及时将慰问金送到慰问对象手中。

2、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体系。县委把流动党员工作摆在突出位臵,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意见》、《关于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设臵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9个文件,就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出明确规定,促进了流动党员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目前,我县流动党员共有3528名。为做到‚雁行千里不掉队,离土离乡不离党‛,县委组织部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成立了51个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3528名流动党员悉数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主要举措有:一是在党员流出较为集中的区域,依托庐江驻外招商分局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掌握所在城市未纳入流动党员党组织的我县流动党员情况,条件成熟的指导其单独或联合建立党组织,帮助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行动。努力为流动党员在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提供服务;与流动党员及其家庭保持经常联系;在流动党员中开展通一次电话、谈一次心、寄一份材料、写一份汇报‚四个一‛活动,及时了解党员在外务工经商和思想情况,让流动党员感受家乡温暖。对于长年和举家在外的党员,采取电话、信函、电子邮件、亲友、务工组织者、户籍地址、媒体宣传等‚七找法‛,做到一个不漏。三是通过关怀服务流出党员,引导他们带出更多的人务工增收,把学到的技术、联系的项目、积累的资金带回家乡二次创业。我县组织广大流动党员开展‚提供一条信息,引进一个项目,帮扶一笔资金,传授一门技术,带出一批剩余劳动力,销售一批农副产品,推荐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七个一‛为家乡发展建功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县驻外流动党员已结对贫困户286人,解决帮扶资金近500多万元,带出10多万人外出务工经商,投资3.6亿元回乡创业。

3、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层活动场所条件。县委组织部会同县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编报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从县管党费中下拨经费予以扶持,先后4次组织力量对村活动场所建设开展督查指导。目前,新(扩)建村活动场所97个,并且结合村级规模调整,对村电教设备进行了重新调配,全县229个村(社区)都配齐了‚两机一柜‛。在17个镇建立了‚先锋在线‛工作站,29个村建立了‚先锋在线‛信息点。确保了村干部办公有场所,党员活动有阵地,进一步完善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

4、实行结构补贴制度,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 县委研究制定《庐江县村干部经济待遇‚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暂行办法》,建立村干部报酬结构补贴制度,把现任村干部保险、工资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积极稳妥地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村干部报酬由基本补贴、职务补贴、绩效补贴和奖励补贴四部分构成。基本补贴原则上每人每月200元;职务补贴,正职每人每月100元,其中村书记、主任‚一人兼‛的,每月150元,其他干部按照80%核定。基本补贴、职务补贴按季打卡发放。绩效补贴,由镇按照综合考核村干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定,其总额按前三项补贴之和的40%-50%核定;奖励补贴

根据村当年集体经济纯收入状况,实行分档累进确定。绩效补贴和奖励补贴在年终工作考核结束后一次性发放。

5、积极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和退职关爱制度

我县将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列为2007年县委、县政府十五项‚明生工程‛之一,县委组织部正在会同劳动、民政等有关部门起草具体参保办法,并组织实施,切实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基本原则是凡连续担任3年以上村‚两委‛正职干部,或累计工作10年以上的副职和一般干部,任职期间内各方面表现称职,均可列为参保对象。村干部养老保险由所在乡(镇)统一组织参保,保险标准按村级经济发展水平和所任职务确定,保险费采取按照镇分担一点、村负担一点、个人拿一点的‚三个一点‛的办法推行,其中个人负担部分不超过30%,每年年底前一次性缴清。对受到县级表彰的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其1-3年的养老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由县、镇承担。

对离任村干部全部发放数额不等的一次性离任补贴,并由基层党组织负责,在每年春节前夕对离任村干部逐人进行走访慰问。我县还坚持选取那些思想政治表现好,有一定影响力,肯干事,能干事的离任村干部进入企业等部门工作,发挥余热,不断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县民政部门优先把那些患大病造成生活困难的、丧失劳动能力,子女又无力赡养的、本人无生活来源,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村人均水平的、无子女,孤寡一人的、遭受意外灾害,导致生活困难等离任村干部办理农村低保,符合条件的列为‚五保户‛。(四)提升发展能力,加强帮扶支持

1、建立工作保障机制

县委将帮扶困难党员工作作为考核各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了县四套班子党员领导成员及各基层党委主要领导为帮扶困难党员工作责任人,建立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责任制,定期召开会议,对帮扶困难党员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组织部门具体组织协调和跟踪落实,结合对基层组织建设考评工作,对帮扶困难党员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帮扶困难党员工作落到实处,使困难党员及时得到党组织的关怀。

2、创新帮扶载体,构建‚双帮‛机制,积极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 一是构建‚双帮‛机制。由县委组织部下文,明确城乡党组织和党员帮扶关系,建立城乡一体化互帮互助机制。要求帮扶单位和个人每年至少2次到帮扶对象处了解情况,制订解困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实现帮扶对象一年有变化、两年有提高、三年内脱贫的目标。做到帮扶任务清、帮扶措施得力。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双帮‛活动成为‚满意工程‛。2007年以来,全县参加结对帮扶活动的党员、干部达1000人。具体措施是:首先,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采取以‚结对子‛、‚结亲子‛和‚一帮一‛‚多帮一‛ ‚一帮几‛,等形式,与农村贫困村党组织、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重点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行‚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帮扶,直到脱贫致富。县直部门党组织要对联系村的困难党员进行结对帮扶,每个部门至少帮扶联系点2名以上特殊困难党员;基层党支部重点关怀缺乏劳力和信息、发生重大疾病或伤亡事故、遭受自然灾害等原因出现的特殊困难党员、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过突出

贡献的老党员及流动党员等,并且对每一类党员的关怀服务内容和措施都作出明确规定。其次,建立党员互助帮扶制度。建立县、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困难党员、鼓励有条件的党员与贫困党员结成帮扶对子,组织引导先富起来的党员帮扶困难党员学技术、上项目,切实帮助困难党员摆脱困境,实现共同富裕。

二是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党员致富工程。我县在镇村广泛开展了‚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党政负责人包‚双带‛示范基地和联系‚三强‛(发展能力强、奉献精神强和公道正派理念强)户制度;村支部书记为‚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将党员、干部落实‚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效果纳入岗制考评,并作为优秀村党组织和党员先进个人评选的重要依据。坚持一手抓村两委干部要带头致富,党员干部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一手抓将农村党员培养为致富能手,将致富能手培养发展为党员。着力在‚带‛字上做文章,健全帮带机制,强化‚帮带‛措施,积极组织开展大户带动、项目带动、基地带动、协会带动。村党组织帮助想发展、想创业的党员干部联系协调贷款,给予资金帮扶,积极发挥党员发展能手的帮带作用,努力实现‚双带‛目标。在‚培‛上,采取‚公推、测评、竞职、票决‛等方式,把一些发展意识强、公道正派理念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同志选拔进新的村‚两委‛班子。同时,不断拓宽视野,从大中专毕业生、回乡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1625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增强农村党员干部致富本领

一是加大了教育培训资金投入。县委把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县委组织部每年都要从党费中拿出10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党员教育培训或集中轮训,每年对全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进行一遍轮训,培训面达到90%以上。二是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明确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委宣传部、党校、民政、农业、财政、妇联、科技、人武部等有关部门和各镇密切配合,承担各自对口的培训任务。培训主要以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村实用技术知识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为目的,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在农村贫困党员中开展市场经济、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其脱贫致富本领。如县农委选派百名科技特派员进驻农业示范基地、农村党员‚双带‛户和市‚农民专家‛户项目点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理论和技术指导。截止目前,已开展集中宣讲25场次,现场技术指导567人次。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我县还启动农村党员和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今年每村要保证不少于一名党员和村干参加农广校中专学历学习。据估计,今年全县将有700名党员和村干参加‚现代农业‛、‚畜牧兽医‛、‚现代乡村综合管理‛、‚财务会计‛等四个专业的中专学历学习。为强化这项工作,县委还决定,今后选配乡村干部,农广校毕业生将得到优先考虑。

三是着力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176个,占应建站点70%。县委组织部通过开展示范播放活动,培育远程教育示范播放站点,引导各站点实现‚建、管、用‛三位一体,切实做到远程教育资源平台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继续实施远程教育“二一二”工程,抓好资源整合,将“校校通”工程与农村党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抓好制度规范,优化管理机制,确保站点正常运行;抓好课件开发,有针对性地开发一批适应农村实际的应用课件和科普课件;认真开展“远程教育主题年”活动,创新形式,活跃载体,充分发挥已建站点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

质、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的作用,真正使农村党员干部能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以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为核心,以全面开展远程教育学用转化成技能为载体,着力抓好管理维护、教学资源、学用转化、骨干队伍、保障机制建设,推进远程教育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四是建立就业服务机制。首先将困难党员纳入就业信息库。优先向困难党员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将困难党员家庭成员纳入帮扶视野,千方百计解决困难党员配偶、子女的就业问题,密切关注困难党员困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效缓解他们的经济负担。其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提倡劳动保障网络解决一批、兴办实体吸纳一批、利民便民网点安臵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一批、共助共建推荐一批的办法增加就业机会。

五是设立党内扶助资金。县委组织部研究下发《关于设立农村党员‚双带帮扶基金‛的实施意见》,采取县财政拨付一点、县管党费安排一点、镇财政配套一点、党员自愿捐一点、接受社会赞助一点的办法,多途径筹集党员双带帮扶基金,由农村具有一定发展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党员提出申请,按照规定程序签约发放帮扶资金,扶持党员户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三、当前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但面对新形势,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不断探索创新。

(一)基层党员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较长时期以来,一些党组织单纯把党员作为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很少让党员以主人身份即作为党的建设的能动主体出现,往往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忽视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致使相当数量的普通党员很难找到和认同自己的主体地位,弱化了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弱化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原因是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强,影响党员民主权利的发挥,再加上由于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方面的制度不完善,或者缺乏操作性强的程序和依据,或者执行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不能落实在行动上‛,使党员民主权利无法进行有效的保障和维护。

(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激励、关怀机制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村干部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辞职务工经商的村干部正在增多。有位土地革命时期就参加工作对‚三农‛问题一直很为关注的老干部动情地说:‚村干部队伍的不稳定现象是建国以来少有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1、村干部工作报酬相对较低,经济上没‚甜头‛。近年来,我县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可用财力依然有限。同时,由于我县的村级集体经济总体上还不雄厚,村集体可分配收入较多的村不多。经济条件的制约,使现任村干部工资待遇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更少。一是工资总额偏低。村干部的工作报酬,不但与当地从事个体私营企业经营的村民没法比,比外出务工村民的收入也低得多。在我县现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平均工资在6000元左右/年,其他村干部工资更少,有的还难以全部拿到手。而外出务工村民的年均收入则在12000元上下,是村干部报酬的二倍。与乡镇干

部相比,村干部的报酬更低。二是工资折扣偏多。少数村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根本无法给村干部发工资、发补贴。一年下来,村干部只能拿到部分钱。由于待遇得不到保障,部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心里有怨言。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不强,当不当无所谓,乡镇布臵的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乡镇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也比较难,对村级的调控力减弱。三是自身支出较多。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搞建设、搞活动没有资金,只有村干部先掏钱垫付。不仅本来待遇就比较低,反而还要‚倒贴‛,使得部分村干部上任后偏重于个人的致富发展,为村集体工作、谋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多年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 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仅仅是巩固基层政权中的一步, 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激励配套改革的跟进, 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将得不到巩固。因此,还应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村干部利益保障机制。

2、村干部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离职后没‚靠头‛。一是现任村干部社会保障不够完善。我县虽然从2004年开始决定对现任村书记、村主任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目前为止,实际上没有真正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村干部退无所依。二是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偏低。目前,我县对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均由各乡镇自行制定政策,县里没有统一政策,县财政没有给予补助。大部分乡镇只对离任正职村干部进行一定的生活补助,且补助标准高低不一,一般在50元左右/月,有的甚至没有。村干部离职后,在养老保险、医疗保健、政治荣誉等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照顾。辛辛苦苦为集体工作了几十年,离职后又没‚靠头‛,退下来后生活补贴远远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他们感到被人遗弃,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心态不平衡。自然而然怨言也多,到上级部门讨说法、信访也多。三是特困村干部生活救助较难。虽然,近年来我县建立了生活困难党员干部帮扶机制,但对困难村干部的帮扶也是杯水车薪,少数村干部有病无钱医、有事无人管、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

(三)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存在缺陷

1、农村困难党员帮扶资金投入不足。我县虽然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投入了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投入的资金数量不足,主要是指思想帮扶的多,资金帮扶的少。即宣传的多,投入的少。目前,我县经济还不富裕,财政收入不高,社会再分配的财力和资源投入不足。取消农业税以后,镇村两级集体经济欠发达,又没有独立的财政支配经费,帮扶经费普遍不足。另外,由于最基层的村一级党组织自我服务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导致需要帮扶的困难党员总数偏大,困难也随之加大。因为投入的资金数量不足,大部分镇也无财力投入到扶助党员弱势群体的工作中去,绝大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大河无水小河干‛,致使党员收入不高、生活贫困落后。二是投入的资金渠道不宽,主要是指党内帮扶的多、社会帮扶的少。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低保政策,我县也全面部署和推开了农村低保工作,民政部门也将困难户纳入保障体系,但困难党员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在涉及困难党员帮扶时,被认为是‚党组织份内的事‛的比较多,扶助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党内工作经费,如党费等。调研中,有些困难党员在向民政部门或镇政府申请社会救助时,被‚到组织部门下发走访慰问资金时解决一些‛或‚向组织部要去‛的‚婉言‛劝回。三是帮扶资金、项目不统筹,不能形成整体合力。机关、社区、企业等对农村的帮扶资金过于分散,不能实现党组织和行政上的统一帮扶,效果不明显,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2、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效果不明显。

良好的工作机制是保障帮扶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目前,帮扶机制运行中主要存在“三难”:一是帮扶的对象确定难。有的地方台帐不齐全,对党员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没有进行分类,对困难党员的申报也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致使在确定帮扶对象时,“拍脑袋”决议现象存在。调查中,在问及“困难党员如何确定时”,有30%的人认为“村干部说了算”,50%的人“不知道”,仅有20%的承认是“张榜公布”。同时对困难党员台帐也没有进行规范管理和及时更新,致使帮扶时,困难党员“老面孔”比较多。二是帮扶的措施落实难。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大多数基层党组织都能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好党内帮扶活动,比如,根据本地实际,在党员中开展“双培双带”等活动,提高党员群众致富本领。但有的村党支部以工作忙为由没有很好的开展,致使党员致富本领不高。同时,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帮扶方面,发展党员不力。有些地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格,标准不高,对党员的结构素质和致富本领不太重视,盲目发展了一些脱贫、致富潜能不大的党员。三是帮扶形式单一,存在治标不治本的现象。主要是指临时帮扶的多,经常性帮扶的少。目前,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元旦和‚七一‛期间,其他经常性的开展帮扶较少。每当到这个时期,好多困难党员都在等靠,甚至直接向基层党组织或组织部门要求解决生活困难问题。而且在帮扶过程中,重于党员的生活帮扶而轻于生产上的帮扶,一般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缺乏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帮扶,未能充分地考虑到党员的具体困难,从长计议,导致治标不能治本,帮扶效果没有很好的显现。甚至不仅不能彻底解决贫困现状,反而易助长了一部分贫困党员的懒惰习性,产生依赖思想,致使越帮越靠、越靠越穷。

四、加强和改进创新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各级党组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强化上级党组织关心服务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服务党员的功能,创新载体,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将建立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长效机制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内容。对所有党员和基层干部从政治、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精神上激励,形成‚党内关爱‛的工作合力和保障机制。让广大党员‚解难有渠道,解困有人问,权益能维护,人人争上游‛。真正实现困难党员有保障、普通党员有发展、干部党员有奔头、基层工作有条件。调动广大党员服务群众、回报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包括困难党员在内的所有基层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增添活力。

(一)建立和完善党员管理信息网,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夯实基层党员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员管理信息网。基层党组织为每个党员建档立卡;镇和村建立‚党员管理服务站‛;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市场和个体劳动者协会等组织建立‚流动党员联络服务处‛;县委组织部建立‚党员信息资料库‛和‚党员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形成‚卡、站、处、中心‛相结合的立体管理网络。

二是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由农村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党员逐年增多。他们从业和居住的流动性,给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这是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新形势下党员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它要求我们要在思想上树立动态管理的新观念,按照‚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发挥作用‛原则,创新管理形式,建立城市和农村、单位和村(社区)、流出地和流入地等两个或两个以上党组织共同实施的动态管理机制。打破‚分层管理、城乡分割‛等传统模式,改变单位或行政村党组织对党员单一管理的职权定位,把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的工作紧密衔接起来,把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关怀帮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同等服务、同等教育。避免出现‚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找不到‛的局面。尽快形成城乡党建‚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的流动党员管理新局面,努力构建城乡党员管理一体化工作新格局。做到党员走到哪里,就管理到哪里,确保党员管理不断线、不漏档。使每个党员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无论在流出地还是在流入地,都能融入党的组织,参加党的活动,受到组织管理,得到组织关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从党内民主着手,积极探索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激励机制。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赋予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从制度层面上保障广大党员充分享受村里重大事项的参与权和决策权、村务工作的监督权、选人用人的建议权、提拔使用的优先权、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和光荣感。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务公开的层次、领域和质量,努力做到政策公开、工作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通过党员活动日下发文件和情况通报、党务公开会和公开栏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干部选拔任用、人才培养、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党费收支等重大党务情况及时进行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公开讨论和征求意见制度,健全完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和处臵不合格党员制度。同时在选举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积极推荐优秀党员和基层干部,使他们感受到政治上的关怀,组织上的关心。

(三)健全关怀帮扶机制,构建关爱农村基层干部的长效机制

在农村调研时,不少党员都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在逐年提高,镇干部的工资在不断增加,农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升级,村干部的报酬如果一成不变,老是停留在前些年确定的标准上明显不够妥当。当问及村干部的报酬放在什么水准上为宜,他们说总体上不能低于当地外出打工人员的平均收入水平,并提出要将村干部的报酬与他们的工作绩效真正挂起钩来,让干得好的拿得更多一些。同时,对业绩突出的村干部给予重奖。为使村干部的报酬能够按时足额发放,他们还希望中央进一步加大这方面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比较稳定和完备的村干部报酬待遇落实以及正常增长机制。

为使村干部‚在职有盼头、工作有劲头、离职有靠头‛,2006年以来,省委明确提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县(市、区)为单位,引导和推动村干部报酬合理增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离职补偿)‘三位一体’的激励保障机制建设‛。对现职的农村基层干部用统筹解决的办法,拿出一定财力给予解决,合理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和保障水平,将生活补贴、医疗补贴、救助金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对离任村干部可以区别情况,对任职时间短的可一次性解决。任职多年的视为享受退休待遇发放生活补贴制度,按照任职年限,分档次每月发放一定数额 的生活补助。生活特别困难的通过实行党内扶贫‚造血工程‛、参加农村低保等多种措施解决基层干部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干部‛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都是‚政府代言人‛,他们为党和国家做出了无私奉献。如果国家政府长期地把他们‚晾起来‛,将会给离退职村干部造成心理伤害,甚至对在职村干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国家最起码应把离退职村干部与城市下岗工人一视同仁,让他们享受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

(四)创新党内帮扶,建立健全帮扶长效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制度,编织信息网,分类建档。积极探索,建立困难党员分类帮扶机制。根据困难党员的致困原因,因人施策,分类帮扶,视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帮扶,确保帮扶效果。

(一)加快新农村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党组织自身关怀的能力 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条件,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农村经济发展得怎么样,关系到广大党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拥护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问题,关键还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是基层组织‚带奔‛的物质基础。各镇、县直各部门一定要加大帮村扶贫工作力度,切实帮助村集体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并从项目、资金、技术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优化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是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围绕实施农村‚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带动示范作用,依托产业发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形成符合村级传统特色的主导产业。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农村矿产、山林、果园、鱼塘等资源优势,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创建村级所有、经营形式多样的经济实体,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三是通过机制的转换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将集体闲臵的土地、林场果园、房地产等集体资产以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等形式,积极实施项目开发,兴办商贸、餐饮、房地产开发等集体经营项目,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四是在帮助党员增收上要有新手段,拓宽服务党员致富途径。要充分发挥农村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科技能人及务工经商人员的作用帮助党员发展生产,开拓市场,以先富带后富。

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了,才有经济实力改善党员生产生活条件,只有基层党员的生活宽裕了,才能更加支持和拥护村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通过壮大集体经济,既能够提高村级组织解决自身关怀的能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也可以从中解决部分基层干部的报酬,缓解财政的巨大压力。

(二)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党内关爱‛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实施困难党员、老党员重点救助工程

由组织部总揽协调,不只依靠政府单方面的力量,还建立起从市场和社会筹集扶贫资源的必要制度,多渠道筹措帮扶资金,采取‚县财政拨一点、留存党费拿一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捐一点、社会单位筹一点‛等多种途径,争取资金设立‚党内关爱‛困难党员扶助金,把用于帮扶的资金这个蛋糕做大,以便能够随时对老党员因病、因残、因灾、因祸或年老体弱一时难以解困、基本生活受到影响的党员以及需要助老、助学的特困党员家庭等及时进行救助。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困难党员‚看病难‛、‚养老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对低于生活水平保障线的困难党员,要视生活困难程度给予生活补助,一年一次性补助一定资金,并及时与民政等有关部门协调,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安排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农村低保发放向困难党员的倾斜机制;对因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党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对农村70岁以上、党龄50周年以上,无固定收入的农村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实行定期生活补助制度;对有子女上学的贫困党员家庭,要协调相关部门免除相关的杂费,确保学生正常上学。此外建立资金筹集长期渠道,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帮助解决党员养老、生活贫困、生病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确保实现贫困党员帮扶全覆盖。

县委组织部在建立‚党内关爱‛领导责任机制、定期活动机制、组织协调机制、活动保障机制、工作考评机制等方面做文章,加大督办考核力度,督促基层党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党员关爱活动,并在《党员关怀卡》上如实填写联系关怀内容,在每月的党员活动日上汇报自己开展关怀活动的情况。对‚关怀工程‛总体实施情况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帮扶老党员、困难党员和村干部情况,由县委组织部实施半年通报、检查、表彰,在全县上下营造‚组织不忘困难党员,时刻关心困难党员‛的良好氛围。以此激发农村困难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使困难党员凝聚力工程成为基层党建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

(三)打造政策帮扶平台,扩大信贷规模,确保缺乏资金的党员‚创业有扶持‛

政府的政策救助是现代救助体系的主体。要以县或镇成立党员创业服务中心,或将创业服务纳入各级服务中心,为自主创业的党员、困难党员在选择项目和资金扶持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照顾。财政、民政、计委、工商、税务、农业等部门要研究制定党员创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办法,积极探索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支持农村党员发展增收项目,有重点地对农村党员进行扶助。各镇可考虑在当地信用社提供小额信贷资金并设立专户管理。一是为贫困党员贷款提供担保。开通‚党员农贷快车‛,增强对贫困党员的贷款发放额度。利息由政府贴息,从帮扶基金中支出。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上也有意识地向贫困党员倾斜,针对贫困党员的实际,规划实施一批适合贫困党员发展的致富项目,各镇组织帮扶联系干部为贫困户实施发展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为贫困党员提供致富信息,加大产前产后服务力度,帮助他们解决产品质量不高、销售困难等问题,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发放帮扶贷款,实施发展项目。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党员,根据发展项目的内容规模等情况,具体确定贷款额度。视不同情况,无息或低息借给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短、平、快‛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重点引导党员通过挖掘传统产业、发展特色项目、兴办实体及劳务输出开展创业。同时根据情况,整合帮扶力量,努力构建‚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产销联合体,加快项目产业化。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当地镇政府和信用社共同建立扶贫信用档案,推行扶贫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对帮扶对象的名单,发展项目等具体情况进行公示,公告。经常性地开展督查工作,加强资金的放贷、监督使用以及回收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有效推进帮扶活动的深人开展。每年对农村党员信贷资金使用、项目发展、经济效益、兑现还贷承诺等作一次综合调查,调整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重点支持和帮助项目效益好、还贷信誉好、示范作用好的优秀党员,优秀基层干部和急需资金的贫困党员户。

(四)在帮扶中变‚输血‛为‚造血‛,为‚致富无门型‛党员实施技能扶

助,架设就业网,积极开展就业帮扶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安臵一人,就是稳定一家。村、镇、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要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整合镇内行政、技校、企业等资源,建立‚致富无门型‛党员再就业培训档案和技能培训中心,为他们设计再就业培训计划,推进困难党员免费就业培训工程。加大培训力度,为缺乏技能的党员提供生产技术,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信息服务。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由简单的送钱送物转变为送信息、传技术、送岗位,多形式帮助困难党员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增强贫困党员的造血功能,以自身‚造血‛来实现困难党员自身活力的再生,提高党员脱贫致富的能力。依托镇党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网络、行业协会、充分利用农村技校、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农民工定点培训基地等阵地与渠道,举办专业培训班和分期分批对农村青壮年党员免费进行电脑、烹调、家政服务、果树栽培、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广泛的开展‚阳光工程‛、‚技能培训‛等活动。使其掌握1-2项生产技术,提高他们依靠科学致富和自主发展能力。涉农部门要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镇、村进行集中培训,针对农村贫困党员的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培养出‚技术型‛、‚实用型‛优秀乡土人才。各级党组织要重视党员的就业问题,依托县、镇、村、服务中心,主动为他们提供再就业信息,创造就业机会。针对农村困难党员就业难的情况,按照‚自愿、就近、适岗‛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推荐困难党员到县内外企业就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用党员。镇、村党组织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安排贫困党员参观学习、外出考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强信心,实现从‚被动等富‛向‚主动求富‛的转变。

五、新时期下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同时,教育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把扶贫帮困作为己任,带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以示范引导,带动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各镇党委、县直机关党委、县直各单位党组织都要高度重视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活动,把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列为党建创新课题,全力组织实施,切实担负起领导和指导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提供必要的物力和财力保证,确保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规范有效运转。有针对性地为党员制定、落实就业帮扶、医疗保健、法律服务、子女就读等优惠政策措施和优先服务项目,形成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强大合力。基层党组织要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活动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的重要契机,建立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党内关怀、帮扶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的工作目标责任书。要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分析党员思想动态,研究具体服务措施,积极解决与党员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难点、热点问题,重视调整党内利益关系,加强党内利益整合,努力化解由利益差异所带来的思想认识差异。对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落实情况,将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检查考核和民主测评,把考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衡量领导班子业绩的重要依据。

(二)创新形式,注重长效 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对多数党员而言,最需要的是经常性的激励和关怀。因此要加快实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常态化、长效化。各级党组织要创新形式、完善功能、讲求实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上下联动和典型带动相结合的新格局,努力构建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要认真研究新情况、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要强化政策支持,把帮扶困难党员工作纳入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布局统一谋划。要大力加强党员服务机构、服务站点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党员联络服务站为主的平台,充分发挥其关怀、帮扶困难党员的功能和作用。镇党委要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社区要建立党员联络服务站,为帮扶困难党员创造更好的条件。要创新活动载体,统筹城乡党建资源,积极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城乡党员‚结对互助‛、机关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等主题实践活动,努力营造城乡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帮互学、共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抓好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励

县委组织部要成立专门督导组,对各镇、村开展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活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实行通报制度。各镇党委也要成立专门督导组,对本镇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镇要及时向县委组织部报送工作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培养典型,推广典型,推动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全面深入开展。坚持把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年终进行检查评比,对工作突出、效果明显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走过场的党组织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切实推进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加强新闻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县委组织部、宣传部要根据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任务,制定宣传方案,及时宣传推广各镇各部门在开展激励、关怀、帮扶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的时候,在一个地方或部门,抓好一个典型,就能够带动一大片。在具体工作中,对于那些确有典型意义、有说服力的典型经验需要及时总结推广。县有线电视台、《潜川报》等媒体要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帮扶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营造一种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关心的良好氛围。教育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把扶贫帮困作为己任,带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以示范引导,带动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第四篇: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客观需要,是尊重党员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和公司稳定。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现就建立健全党内缴励、关怀、帮扶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建立健全责任明确、措施有效、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通过政治、思想、工作、生活、情感等全方位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转危为机和实现公司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2、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帮扶相结合。既注重对党员进行精神方面的慰问和激励,又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党

员以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努力激发党的政治热情,增强党员荣誉感,保障党员权益,帮助党员解决困难,调动党员积极性。二是坚持党内关怀帮扶与关心帮助群众相结合。通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三是坚持全方位覆盖与分类指导结合。注重对广大党员全方位、经常性地激励、关怀、帮扶,同时从不同类型党员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满足党员的政治、文化、精神、创业等方面的需求。四是坚持加强管理监督与关心帮助党员相结合。在物质帮扶的同时,要加强对生活困难党员的教育管理,使他们生活上有依靠,思想上有追求,工作上有作为,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尽自已所能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主要内容

1、建立党员“三必访”、“五必谈”制度。即党员生病、住院必访,工作、生活中有重大困难必访,党员无故不缴纳党费或不过组织生活必访;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政治生日”时必谈,退休时必谈。

2、健全党员权利保障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扩大党内基层民主,落实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优先知情权,做到重要文件党员先传达,重要工作党内先通报,重大决策党员意见先征求;实行党内提

案制,对基层政务、党务等重要事项,党员可采取提案形式提出书面意见建议,党组织在一定时间内应予以答复;进一步推行党务公开制,落实党员民主监督权。

3、健全党内结对帮扶制度。对需要帮扶的党员特别是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采取组织结对、干部结对、党员互结等形式开展分类帮扶,并建立帮扶生活困难党员情况管理台帐,实行动态管理。

4、建立鼓励党员成才制度。以邀请党校老师上党课、党委集中组织学习等多种方式,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为实践锻炼途径,逐步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党员培训格局,全面提高广大党员的能力和素质,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优秀人才培养成技术和管理骨干。对组织推荐、因工作需要参加自费脱产或在职培训的党员,要在政策上支持、时间上保证、经费上适当补助。

三、具体要求

1、要提高认识。公司各党支部(总支)要高度认识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重要性,要结合实际,成立工作机构,研究具体措施,通过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要落实责任。公司各党支部(总支)书记要主动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公司党委书记要具体负责协调工作,定期研究解决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有关问题。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落实情况将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3、要大力宣传。要及时总结和宣传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经验做法。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大力弘扬党内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积极营造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良好氛围。要鼓励探索创新、大胆实践,把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努力形成党内团结和谐,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工作局面。

第五篇:关于建立健全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意见

关于建立健全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直机关党的建设,结合市直机关实际,现就建立健全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通过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生活上帮扶,形成责任明确、措施有效、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激发市直机关广大党员爱党护党为党的热情和动力,为绍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作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充分尊重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关心党员、爱护党员、依靠党员,为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政治、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坚持统筹兼顾。精神激励与物质帮扶相结合,激发党员政治热情,帮助党员解决困难,增强党员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关注不同类别党员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举措,努力实现工作的广覆盖;关爱帮扶与督促帮助相结合,既保障党员的权利,又督促党员遵纪守法,认真履行党员义务。

(三)坚持与时俱进。从机关实际出发,注意研究新情况,及时总结推广新经验,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主要内容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

1.政治激励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章程和规定,确保党员权利的正常行使。健全机关基层党内民主与监督,全面落实机关基层党内民主与监督的各项制度要求,切实保障全体机关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全面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营造公平公正、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良好环境。

2.精神激励制度。全面实施“五型”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和先进创评,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工程”,积极争创党员先锋岗和先锋标兵。发挥党内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大力选树身边的典型。市直各部门(单位)机关党组织定期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先锋标兵;市直机关每年1次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员先锋岗和先锋标兵,适时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对急难险重等工作和突发性事件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即时分类表彰。

3.物质激励制度。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努力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对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党员,要予以物质奖励,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优秀党员、先锋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奖励的标准与优秀公务员奖励标准一致。

(二)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

1.谈心谈话制度。在党组织领导班子之间、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做好消除疑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的工作。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与每名党员谈心1次;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与党员谈心,做到“六必谈”,即岗位变动时必谈,思想波动时必谈,工作失误时必谈,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必谈,有不良反映时必谈。

2.走访慰问制度。实施“六必访”,即党员患病住院、去世、直系亲属去世、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有较大思想波动时,机关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探访。每年“七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市直各部门(单位)机关党组织对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进行走访慰问。“七一”前后,机关工委对入党50周年老党员组织座谈慰问;对部分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慰问金额视市直机关各部门(单位)机关党组织审核上报的情况集体讨论确定,原则上个人慰问金上限为3000元。

3.入党周年纪念日慰问谈话制度。机关基层党组织认真核准每位党员的基本情况(入党地和入党时间等),建立台帐,在党员入党周年纪念日当天发送问候信息并提出要求。书记在纪念日当月进行个别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同时,认真倾听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汇报和对党组织的意见建议,尽力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和思想困惑。党员入党周年逢十时,机关基层党组织可结合实际,召开座谈会,邀请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接受教育。

4.党务干部关怀制度。实行机关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任前谈话,机关党组织书记、专职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由机关工委领导谈话,党组织班子其他成员和下属党组织书记由机关党组织书记谈话。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入党周年纪念日的慰问谈话由其上级党组织负责,机关工委负责机关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入党周年纪念日的慰问谈话。对转岗、退休的党务干部和出现“六必访”情况的党务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和上级机关党组织要及时走访。

(三)建立健全党内帮扶机制

1.青年党员成长扶助制度。通过“两学一做”等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增强青年党员的党性意识。通过交任务、压担子、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青年党员的综合素质。通过与优秀党员“一对一”传帮带等方式,促进青年党员快速成长。

2.党内结对帮扶制度。认真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结对帮扶、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做好生活困难、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困难党员的调查登记工作,确定帮扶对象,制定“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加强定期沟通、定期交流、帮扶互助的结对联系。

3.特困党员救助制度。机关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掌握所在单位特困党员基本情况、致困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帮助特困党员的办法。市直机关工委视情筹措生活特困党员帮扶资金,对因突患重病、伤残及遭遇严重灾害事故等原因导致生活特困的党员进行救助。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列入机关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计划。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带头抓、亲自抓、负总责,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工作开展情况,列入“五型”机关党组织的考核内容。

(二)增强工作实效。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新举措。要认真总结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营造浓厚氛围。要大力宣传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努力形成机关团结和谐、广大党员创先争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局面。

下载建立健全基层党员队伍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健全基层党员队伍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建立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激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年来,XX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狠抓落实,发挥党内关爱的社......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定稿)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一、党内激励机制 1、建立责任激励机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并认真抓好落实党建工作目标任务。 2、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党支部每年......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思考 雷国平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新时期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或......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意见的总1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意见的总结 按照仪表集团公司党委工作布置,我厂党总支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对于进一步激发党员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

    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兴仁中学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 工 作 意 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每名党员都......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探讨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探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建......

    长海县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综合调研报告

    长海县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 帮扶机制”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课题调研方案》的要求,近期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走......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大全5篇)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党的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