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期末考试
9、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到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要比2010年翻一番。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同学们发表了各自的手法,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只要把经济建设搞好了,就可以建成小康社会了。
只要完美基本分配制度,就能实现人均收入翻番目标。
11、十年来,物权法、劳动合同法、村委会组织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同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法律草案或修订草案一次次向全民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立法工作越来越集中民智,反映民情,体现民意。
结合上述材料,动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法律草案或修订草案为什么一次次向全民征求意见?(三个方面即可,6分)
(2)你认为这些法律的制定和修订说明了什么?(两个方面即可,4分)
11、材料一: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从这一刻起,芦山地震灾区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第一时间,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第一时间,李克强总理飞赴灾区,在手电微弱的灯光中组织四川省、国家地震局、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发改委、交通部等召开会议,部署救援工作。
材料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号召、带领全国人民,争分夺秒,有序援救,形成
第二篇: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本学期即将结束,距离期末考试不到十天的时间,同学们该如何利用这短短的时间努力复习呢?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时间太短,我们学不了什么。等你听了下面这则故事,你就会知道,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会做得更好。
在上个世纪,几位美国科学家曾经在某伊斯兰国家作过一项有关记忆极限的实验。他们找来10名被判了死刑的犯人,告诉他们:谁能在7天之内把《古兰经》背完,谁就可以免予死刑,回家与亲人团聚。一周之后开始检测,结果是10名犯人都能流利的把整本的《古兰经》背下来。几个专家惊呆了。当人面临生与死的考验时,潜能竟然是如此之大!
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我们只不过清醒了一半。我们只运用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一小部分资源,未开发的地方很多很多,我们有许多能力都被习惯性地糟蹋掉了。”我们每个人身上有多少巨大的潜能,被我们浑然不知的带进了坟墓。所以,美国著名的富尔顿学院心理学系的学者们这样说:“编撰20世纪历史时可以这样写: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的地震,不是连年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生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天才!蕴藏在我们身上的能量太大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巨大潜能,但是这些巨大潜能都处于沉睡状态,远远没有得到开发、利用。人的各种潜能到底有多大?现在谁也不敢轻易的下结论。
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其实,不是你不是那一块料,而是你没有挖掘出你身上巨大的潜能!只要努力,你也完全可以成功的!成功最重要的四个字:行动、坚持。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最后,送个大家三句话:
1、态度决定一切!提高成绩有三大法宝:态度、方法、效率,但态度是第一法宝。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思想不消沉,平时学习就发愤;只要思想跟得上,学习一定会向上!记得有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为此我们必须“上好每一课、抓紧每一秒、练准每一题、迈实每一步!”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轻言放弃!因为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谁是最后的赢家!
2、细节决定成败。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复习时要抓牢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不稳,做题不准。从课本上的例题入手,习题入手,从最简单的入手,每一道题,都亲自动手做一做。要狠抓易错点、易混点、易考点,反复练,练反复,直到练会练准为止。
3、精彩都是逼出来的,成绩都是拼出来。爱拼才会赢。你会发现自己身上竟蕴藏着丰富的潜力;你会发现自己也能创造奇迹。一个像渴望呼吸一样渴望发展自己的人,没有什么能阻挡得了你。
期末复习和考试的这场战役,预祝同学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期末取得理想的成绩!为自己加油,为自己鼓鼓掌吧!
第三篇: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
1.法国新浪潮运动
法国新浪潮电影指法国1958年末、1960年代初的新电影制作及创作倾向,其中不少新导演都是《电影手册》杂志的影评人,包括重要的导演如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劳德·夏布洛尔、雅克·里维特等人,他们大都崇尚个人独创性,表现出对电影历史传统的高度自觉,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不论在主题上或技法上都与传统电影大相径庭。代表作如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1959)和戈达尔的《断了气》(1960)等。
2.法兰克福学派
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创建于1923年,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M.霍克海默、T.W.阿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等人的著作中。
3.媒介帝国主义 “媒介帝国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这一理论在最近又增添了更复杂的社会背景,即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性信息网络建立起来了。一个崭新意义的世界信息市场正在逐渐成形。因此,在信息传播中,作为载体的大众媒介的影响力越来越突出,以至于成为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媒介帝国主义”理论集中的焦点,也正是大众传播的国际化。更多地看到大众媒介与国家发展问题中的负面效应。这一理论一经提出,就在发展中国家中引起了共鸣,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引起激烈争论,由此引发信息流通的公正性及社会后果问题。
4.大众文化
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5.后殖民主义理论
后殖民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它主要是一种着眼于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后殖民主义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一种铁板一块的僵化的理论;自诞生之初它就常常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历史时刻、地理区域、文化身份、政治境况、从属关系以及阅读实践。
6.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
7.左岸派
岸派 Left Bank Group,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法国电影的一个派别。在法国新浪潮兴起的同时,在巴黎有另外一批电影艺术家,也拍出了一批与传统叙事技巧大相径庭的影片。由于他们都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因此而被称为“左岸派
影视批评的基本功能
微电影的基本特征
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
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中国互联网。
微电影”相对传统电影和电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3“微”特征,使的过去曲高和寡的单项度的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它的低门槛,广谱性与参与互动性适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web3.0.互联网延升到了移动设备,“微投影”更是“微电影”的最佳展示平台,更是将“微”特征发挥到极致!
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gender)理论发端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在女权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起来、并成为对这一运动起着重要指导作用的核心观念体系,现已逐渐发展成为西方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析范畴,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应用性较好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在很多项目和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得到应用。社会性别理论把两性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学关系,认为它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反映,从分析两性关系入手可以发现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根源和本质,从而将社会性别理论变成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分析工具。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社会对两性角色和行为的期待往往是对两性生物性别的延伸,人们现在的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因而是可以改变的。社会性别理论以社会性别差异、社会性别角色塑造和社会性别制度为主要内容,矛头直指长期存在的男尊女卑的性别误区和无视社会性别的性别盲点,并由此深入揭示了这种差异和不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根源。它反映的是一种两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其实质是一种权力关系,它深刻地贯穿在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家庭等一切领域。从总体上讲,社会性别理论要求:(1)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性别。人的社会性别观念是在对家庭环境和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反应中形成的,并在社会文化的变化中不断改变。人的社会性别观念不仅因时间而异,而且因民族地域而异,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构成。社会性别理论打破了性别不可改变的宿命观,对传统的性别观念提出了挑战。(2)将女性视为发展的主体。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在社会发展中,女性与男性处于平等的主体地位。因此,在精神上,女性应该独立自主,摆脱依赖男性的软弱心理;在处理与男性的关系上,应当与男性结成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伙伴关系;在对待国家和组织的态度上,应该主动争取自己的权益,不能成为一种工具。(3)反对孤立地研究女性和女性问题。社会性别理论认为,考察女性问题,应该将其放在男女两性共同塑造的社会角色和权力结构中。社会性别制度和性别结构中,不仅包括男女两性之间不平等的权利关系,同时也包括对男女两性发展的不同限制。(4)注重不同政策或项目中对男女两性影响的分析。社会性别理论注重分析哪些政策和项目能真正使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有所改善,哪些反而强化了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加剧了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从而旨在消除性别不平等或性别歧视。社会性别理论的任务就是解构男性话语,对男性话语主导的政治重新进行审视和界定,从而解构现实中不平等的两性关系,重建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可见社会性别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的概念,社会性别理论和知识系统的建立及丰富是一个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
厄尔摩斯的解码立场
电影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主要设计哪三个方面?
电影精神分析学的理论研究涉及电影的三个方面。1:研究“电影文本中的欲念”,即研究影片人物的无意识活动和性心理。如雷蒙·贝卢尔的《象征的固结》细致分析了希区柯克的影片《西北偏北》,认为影片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再现。2:研究无意识在电影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即“文本的欲念”。如蒂耶尔·孔采尔的《电影的运作》对影片《危险的游戏》的分析,斯蒂文·希思对影片《邪恶的接触》的分析,穆尔维的论文《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等。3:研究“电影媒体的文化功能”,如让—路易·博德里的《电影基本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和麦茨的《想象的能指》。《想象的能指》提出,电影的实质在于满足“观淫癖”,观众与银幕形象的认同产生于“自恋情结”,“影片结构间接反映无意识欲望的结构”,“无意识”在构成情节、形成节奏和色彩时具有一定作用,符号学中的“隐喻”和“换喻”与精神活动中的“移换”和“浓聚”相对应。
XX电影的制作模式 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
大众文化的特点是:①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②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③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④娱乐性;⑤大众传媒的依赖性,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女性节目的生存现状以及栏目瓶颈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张艺谋 冯小刚 蓝雨蓝 精神分析学者代表作
夺宝奇兵的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影视批评的文本类型 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
库里肖夫:库里肖夫效应谢尔盖`爱森斯坦:杂耍蒙太奇 吸引人的,有情绪上的感染力;情绪剧本普多夫金:隐喻蒙太奇吉加`维尔托夫:构成主义电影人;电影眼睛;电影艺术只存在于解说词和蒙太奇中;组接、真实记录、虚实焦杜甫仁科:纪实基础上的抒情;诗意电影。20世纪20年代,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受到革命斗争现实的鼓舞,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的革命内容,他们将实验的重点放在蒙太奇的运用上。库里肖夫和爱森斯坦强调两个不同镜头的对立或撞击会产生新的质、新的思想涵义,这是他们对蒙太奇理论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们代表性的理论分别是“库里肖夫效应”和“杂耍蒙太奇”;其他人诸如普多夫金发展了叙事蒙太奇、维尔托夫创建了“电影眼睛派”,这批人是20年代苏联先锋主义电影美学探索的中间力量,在蒙太奇理论的创建和运用上贡献卓著,因此被称为苏联蒙太奇学派,他们的理论研究和拍片实践构成了苏联电影学派的第一个阶段。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爱森斯坦等人的极端的蒙太奇探索受到批判,苏联蒙太奇学派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
中国电影第一次X浪潮 美国影评第一人
朱大可对那种模式展开批评 中国无声电影第一个XX传统
美国电影届唯一的知识分子是哪个导演 电影魔术师的美国电影导演 电影社会学家的美国导演 中国电影协会女导演
中国第一部独立电影 张元 标志法国新浪潮开端的电影 霸王别姬
贾樟柯2002年那部电影关注小镇青年
1971女性电影 第一部女性纪录片诞生
第四篇:期末考试2013
江苏省张家港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初二历史试卷2013.6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06年7月12日,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再创世界纪录后,身披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奔跑,这一刻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决定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通过的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地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B.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的问题 3.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从根本上讲是A.帝国主义的威胁能否解除
C.新中国能否得到国际社会认可D.新解放区残余的反动势力能否肃清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片资料,适合采用的是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的以下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下列举措推动了西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是①和平解放西藏②修建青藏公路③成立藏族自治区④进行民主改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D.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8.2012年CCTV-1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上。对道德模范郭明义的颁奖词是:“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郭明义的精神是下列哪位人物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的升华?
A.焦裕禄B.王进喜C.袁隆平D.雷锋
9.20世纪中期,四川有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
1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出现在A.改革开放中B.土地改革中C.“大跃进”运动中D.“文革”中
10.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
11.右图是文革时期红卫兵“大串联”的情景,从图片反映的事件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以经济建没为中心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2009年,在澳门庆祝回归祖国十周年时,广西也在庆祝解放六十周年。这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为
A.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C.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D.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3.近代史上,中国与前两次工业(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两弹一星”②“载人航天”③“籼型”杂交水稻④电话
A.①②③④的是
A.中国洗刷了百年的耻辱
B.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C.“一国两制”的实施是成功的D.“一国两制”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
15.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5月,大陆将画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并。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4.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
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标志着两岸实现了“三通”
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6.2012年12月,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的改革。前后两位领导人南行的共同目的是
A.推动经济特区的建立B.开展防灾救灾
C.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D.促进改革开放
17.1950年,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18.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北京机场握手时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多年没有交往啊!”这句话表明了
A.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开始“融化” B.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中美两国领导人亲密无间D.中美两国消除了矛盾
19.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是
A.海南岛特区B.珠海特区C.汕头特区D.厦门特区
20.有位老作家来到山西的贫困县,见到一群可爱的山区孩子。当他把自己的作品送给他们时,孩子们瞪大了渴望的眼睛说:“爷爷,我要上学。”瞬间,一种难以言表的心酸涌入他的心田。这种情况的改变应得益于
A.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各14分,共40分)
31.(14分)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上述图片反映了我国经济制度实现了怎样转变?(2分)转变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
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4分)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2分)
材料三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自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4)概括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探索以促进社会变革?(4分)
32.(12分)《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2分)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什么成果?(2分)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2)依据材料二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2分)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2分)
33.(14分)新中国成立后,始终致力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原则——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2分)
材料二中国声音-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2)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中国的声音”主要指什么?(4分)
材料三中国力量——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什么时候?(2分)
材料四中国影响——新中国建交示意图
(4)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迎来了建国后建交的第二次高峰。出现新局面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重大外交成就?(2分)
材料五中国责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力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日益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重要建设性作用。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又有了什么新的特点?(2分)请列举一个新世纪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或承办的国际盛会。(2分)
第五篇:期末考试
一转眼,又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期末考试也已经悄悄地临近了。检验我们一学期来学习情况的时刻即将来到,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周密的复习计划。
期末考试可以检验同学们在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是否扎实?有哪些漏洞和不足?便于我们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个学期的学习作好打算。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迎接期末考试呢?
首先,要合理安排时间复习,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时间进行复习。不懂的地方请教老师或同学,决不放过任何一个难点和疑点。
再就是,当老师带领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能促使我们认真学习,有助于我们取得好成绩。
期末考试转眼即将到来,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抓紧现在的一分一秒,认真做好复习工作,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为即将结束的一个学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