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园林规划苏州实习报告
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综合实习报告
——苏州部分
实习行程安排:
2012年5月19日-22日
第一天:参观考察沧浪亭、网师园。
第二天:参观考察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
第三天:参观考察留园、虎丘风景区。
第四天:参观考察环形山庄、艺圃。
实习阶段:时间:2012.5.19地点:沧浪亭 网师园指导老师:陈楚文 吴晓华 实习内容
(1)学习沧浪亭廊的设计手法,复廊的结构,与水面关系的处理
(2)学习网师园水体、驳岸等的处理手法
(3)学习网师园中体现园主人思想意境的象征隐喻等造景搭配方法
(4)学习网师园中亭、桥、廊等建构筑物的特点。
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的第一天是混乱忙碌却又让人兴奋而充实的一天,怀着期待的心情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来到苏州,这个烟雨笼罩下的江南古城和与她齐名的杭州有着很不同的气息与氛围,还未来得及仔细端详变开始了忙碌的行程,放好行李吃好中饭便来到了实习的第一站——沧浪亭。淅沥的雨让人在五月末却感受到了凉意,稍稍减弱了同学们满怀的热情,而沧浪亭却因这雨而更加有韵味。沿着曲折起伏的复廊,两侧风景不尽相同,一侧看到的是园中的大型假山,另一侧临着园外的水池,岸边的假山石让外边的景色若隐若现,廊与水体直接的距离忽近忽远,让人在行走中总能感受到景色的新鲜。走完复廊顺着园路走上假山来到全园的主要建筑沧浪亭,位于全园制高点的亭子为明清风格的歇山顶造型,柱子上刻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站在亭前感受风从四面吹来的风有种高出不胜寒之感,不知苏舜钦当时站在此处是否能体会到曹操作《观沧海》时的感受。
参观完沧浪亭大家想下个目标出发,由于修路大家经过一番曲折跋涉才来到网师园。网师园旧为宋代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而园中景题与配镜却处处透漏着主人虽隐居却不甘远离仕途的情感。小山丛桂轩周围栽植的桂树,濯缨水阁里郑板桥所题的:“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殿春簃小院中所种的牡丹、芍药都暗暗向后人倾诉着园主人曾经的理想与抱负。网师园的其他特色还有以水体为核心和殿春簃园中园的设计。水体的处理主要是水面的分割和来水去水的处理,营造的景观效果便是沿水走一圈无论哪个角度都不能将整个水面看个彻底,且随着人的走动有种步移景异之感,十分的绝妙。而殿春簃的小院更是别有一番天地,月到风来亭的檐口从一侧墙上方挑如
园中,打破了墙面的单调,且听老师说在雨大的时候雨水从檐上滴下更有趣味,可惜此时雨已停,无法目睹这一趣景。时间:2012.5.20 地点:拙政园 狮子林 苏州博物馆 指导老师:陈楚文 吴晓华 实习内容
(1)学习极具江南园林代表的造景风格,了解丰富的设计手法。
(2)领会造园的整体把握与局部搭配。
(3)感受拙政园主张的利用细节处理,巧于因借,合理安排园路而达到的“日
涉成趣”的效果。
(4)学习拙政园在空间处理上对尺度的把握和分隔空间的方法。
(5)学习狮子通过林不同的假山堆叠方式造成的丰富交通流线与景观效果。实习心得体会
第二天来到的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其景观的丰富与豪华的确不负盛名。这不是我第一次来拙政园,但与之前单纯作为游客不同,在老师的讲解下,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再来品味这座已经过历史沉淀与时间打磨的如瑰宝般的古典园林,自然是愈加品出她独特的魅力。
正式的游园是从中部的入口,腰门,开始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假山形成的嶂景,假山与建筑间的距离十分狭窄,远处的景色若隐若现,这便是欲扬先抑了。绕过假山来到歇山顶的园中部主建筑——远香堂。站在远香堂前看到的是水中央的三座小岛,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北山亭各踞一片小天地。一池三岛的格局自然也体现了影响古典园林的神仙思想,与西侧的倚玉轩所体现的君子比德思想呼应,同时对大片的水面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西侧的香洲是意象化的小船,静静泊在岸边,看过颐和园的石舫,将大船的形仿了八九分,在建筑中虽特别,却不如这香洲,利用平台、亭、轩、楼的独特既让人觉得似乎是船,又与其他建筑间没有违和感。水体的一端流入小沧浪所隔出的南侧一隅,在小沧浪上,正对的弧形廊又隔开了大片的水面,左侧是规整的直线围合,右侧则是自然的黄石驳岸,与松风亭形成的45度夹角更加丰富了这片小空间。穿过别有洞天来到园的西部,西部原本与中部是分开的,后来才将别有洞天这里打通统一管理,因此此处的墙体十分厚。西园更是将框境,对景,添景,借景等手法发挥的淋漓尽致,各处景之间互相呼应,搭配,使整体景观变得愈加丰富。
下午参观狮子林,以为看过拙政园的豪华大气后再看其他园林都会索然无味,不想狮子林自有其独特的趣味。如果说拙政园是满汉全席的话,那么狮子林就是山珍野味了,游狮子林体会到的应该是一种野趣,老师放我们自己游园,于是本来就袖珍的小园瞬间被两个专业的大批人马占领,有“假山王国”之称的狮子林如同一个假山迷宫,在假山群中上下穿行,一群本身就是半个孩子的大学生天性得到解放,玩得不亦乐乎。狮子林中亦有石舫,而与拙政园的香洲相比就显得不够出彩。狮子林是禅宗寺庙园林,园因寺而闻名。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也使为座园子打上了独特的印记时间:2012.5.21地点:留园 虎丘指导老师:陈楚文 吴晓华 实习内容
(1)留园与其他园林做比较,归纳其异同性点,掌握其主要的造园特点。
(2)结合前两天的学习,在留园体会园林造景中先抑后扬,移步换景的造园手
法。
(3)学习留园建筑的艺术处理,空间关系的把握。
(4)学习水体的处理手法,与之前学习到的内容比较,综合理解掌握。实习心得体会
大概是昨天参观的内容太过丰富,同样作为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并未给我留下什么震撼,跟着队伍进入园中,首先经过的是较为狭长的通道,同样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出了通道才有另一番景象,留园整体给人的感觉并未有十分独特之感,但细看下来经过老师的讲解才发现其最有特色的当属她的建筑艺术与细节的处理。印象比较深的是爬山廊转角处的排雨水结构的处理,在技术并不发达的旧时,建造者用才智解决了问题,作为同行后辈的我顿生敬仰之感。对于水体来水的处理,这里采用了在墙角堆石,仿佛是破墙而入的山石引来了一渠清流。留园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对于虎丘印象最深的便是千人石与虎丘塔了。这里留下了许多传说,或是与宗教神话有关,或是与名人奇事有关,真正的秘密大概只有这座经历了千年变迁的虎丘知道。虎丘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协调。其形式有塔、殿、桥、亭、楼、阁、墓等;年代从五代延续至当代,呈现出宋、元、明、清、民国等建筑风格。时间:2012.5.22地点:环秀山庄 艺圃指导老师:陈楚文 吴晓华 实习内容
(1)学习小面积园林的布局特点与尺度的把握。
(2)学习环秀山庄的假山堆叠艺术。
(3)感受艺圃质朴的明代造园风格。
实习心得体会
苏州行程的最后一天较为轻松,参观的是两个比较小巧的园林。到环秀山庄后发现除了我们没看到其它游客,就算如此一群人还是让这座小园满了起来。逛了一圈发现此园本来园内地盘不大,园外无景色可借,但因布局设计巧妙得宜,湖山、池水、树木、建筑,得以融为一体;而于假山一座、池水一湾,更是独出心裁,另辟蹊径,两者配合,佳景层出不穷。
去往艺圃的路尽是小的巷弄,我都一度怀疑走错了路,最后终于在不起眼的小道里发现了这座小园,走进去以后更是颇有一种在沙砾中找到珍珠的感觉。艺圃的布局简练开朗,风格自然质朴,无繁琐堆砌娇捏做作之感,与近几天参观其他园林相比让人更觉亲切,因此同伴戏言:以后有钱了把艺圃买下来。
手绘地图
第二篇:2014上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指导书(苏州)
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指导书
——苏州部分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理论联系实践,进一步深入理解园林规划设计理论教学内容;进一步掌握园林艺术和设计原理,全面了解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艺术风格特点。
2、调查和学习江南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做法。了解江南传统园林风格特点,理解江南园林一般造园手法,并通过实例测绘和分析,对以上内容增加感性认识。
二、实习方法与步骤
1、根据实习要求预习各实习地点内容,熟练掌握各园林平面空间布局和造园艺术特点,默记园林平立面,了解造园背景、历史沿革等。
2、参观考察各园林,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对园林的造园艺术等内容进行现场讲解。
3、学生调查、测绘园林或局部实例。
4、整理、总结、分析实习材料。
三、实习报告要求
实习成果以实习报告形式提交。实习报告分小组报告和个人报告两部分,全班电子文件刻成一张光盘。具体要求如下:
(一)小组报告
报告文字不少于3000字,精选照片不少于50张,测绘不少于10个。1个小组报告打印1份A4图文并茂材料(可黑白)。
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A、对实习过程和小组工作的总结(行程、分工、选题、具体测绘工作等)。
B、对苏州园林的总体介绍和心得。
C、对小组所选专题的分析和例说(专题可选园林总体布局,园林风格,1
园林要素设计(山水、植物、建筑、园路铺地、园林小品)。
(二)个人报告
报告文字字数不少于1500字,要求图文并茂,速写不少于5幅,照片或图片若干。
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A、个人实习情况总体介绍及心得体会
B、就本人在小组中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更为深入的讨论和论述(辅以实例图片)。
C、具体分析1~2个园林的设计手法(辅以实例图片)。
四、实习时间安排
实习时间5月14-18日
第一天
上午:7:30学生生活区A区上车,前往苏州,到达时间11:00;
下午:13:00集中,参观考察沧浪亭、网师园。
第二天
上午:9:00拙政园入口处集中,参观考察拙政园;
下午:13:00狮子林入口处集中,参观考察狮子林、苏州博物馆。
第三天
上午:9:00留园入口处集中,参观考察留园;
下午:13:00虎丘入口处集中,参观考察虎丘风景区。
第四天
上午:9:00苏州刺绣研究所大门处集中,参观考察环形山庄、艺圃; 下午:自由安排
第五天
上午:乘车回临安
(根据实习具体情况会适当做日程调整,由班长及时通知同学)
五、实习工具
每人必需工具:速写本、钢笔、铅笔、钢卷尺、各园林平面图及相关资料; 每小组必需配备工具:相机。
每位同学预收300元实习费用,由班长负责保管。
六、实习纪律
本次实习实行小组为基本单元的分班分组行动模式,所有同学应遵守实习整体行动方案,以及班级、小组的安排,不得擅自行动。
1、分组:每个小组4-7人,自由组合,不得小于4人或大于7人,不得跨班级组队。
2、组长:每个小组选出1位组长,负责本小组的行动、成员的安全、小组和班级的协调、以及对本小组组员对小组报告贡献率的考核和纪律考核。
3、行动制度: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必须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行动,不得擅自离队。每离队1次,实习综合成绩将被扣除10分;离队3次以上,实习综合成绩将被判定为不及格。在自由安排时间,必须3人以上结伴行动,并保持通讯畅通,不允许单独外出。每发现单独外出1次,实习综合成绩将被扣除5分。
4、时间:按照规定集合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应留足交通通行的时间,晚上21:00以前必须回宾馆。
5、请假制度:必须出具书面请假材料,经组长和班长同意,报请带队教师准假。无故不参加实习者,实习综合成绩每缺席一天扣除10分。
七、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实习纪律:30%
2、实习报告:70%(其中小组报告占30%,个人报告占70%)
以下情况可判定实习成绩不及格:
1.在规定时间规定实习地点点名无故缺席1/3以上(含旷课和迟到)。
2.无故不交实习作业(迟交视天数酌情扣分)。
3.实习报告中抄袭内容超过50%。
4.不遵守实习纪律,情节恶劣。
八、实习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书名,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1] 本校自编综合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资料
[2]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3]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 孟兆祯著,《园林工程》,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5] 朱祥明,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园林景观设计详细图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6] 吴为廉著,《景园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上、下册,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7] 视频《苏园六记》,中央电视台
第三篇: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范文模版)
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对淮安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景点的实地考察,结合背景资料的整合与分析,使我们对于书本中的现代园林设计进一步产生实体感。深化对于书本知识的了解,做到重视身边的知识,总结日常生活的细节。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我系园林4个班同学班于10月23日早晨8点在学校志学楼前集合前往钵池山公园 10月24日下午2点集合去东方母爱公园(爱心塔景区)
10月25日上午8点集合去古淮河景区
三实习内容
主题: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结合钵池山公园,母爱公园和古淮河生态公园综合分析
游览园林,早在上古时期就是陶冶情操的精神享受,也理所当然的被赋予了在自然景观之上多样的人文内涵。
这三个公园比较明显的共同点就是本身的自然景观资源都比较丰富。古淮河生态公园最大(1900亩),也是植物覆盖面积最多的一个(不然就叫生态公园了么);钵池山公园中的植物相较于建筑的比例小于其他两者,地形很有些特色(钵~~池山么),是其中我最喜欢的;而母爱公园则比较鸡肋了(个人观点),面积最小,地势没多少起伏,要做出什么特色有点难,大概只有后期加工才能多添些看点吧(湖心亭边的小池畔有耙痕,池内有抽水机的管道,人工痕迹明显)。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它的先天不足导致设计者着急了(我要开始喷了),首先大门口放的雕塑就有问题,话说这个漂母和母爱有关系吗?难不成沾到个“母”字就世界大同母爱为先了?简直是离题千里。还有漂母有这么年轻嘛?真这么漂亮韩信能直接把千金当聘礼给送过去,还能让后代无聊的家伙借题发挥?别说我没艺术细胞,真正动人的艺术品不会依靠年轻的形象来博取人的眼球,相较来讲倒是园内一个写实少数民族母亲的雕塑更有张力,也更具代表性,她带着一道道岁月沟壑的脸上满足的笑容真是动人极了。看到那位亭亭玉立,二八年华的“漂母”,真是无言又无力。呼唤表达的张力,少些形式上的浮夸。
不是说不可以把一些主观的概念融合入景观中,但是天朝建国都那么多年了,9年义务教育也基本普及,大学生韭菜似的割一茬长一茬,现代人的头脑好歹要对得起十寒窗不是?这公园建在古黄河遗址周围,不是有个更贴切的主题吗。黄河,我们炎黄子孙共同的母亲,虽然它有些大,但是起码这搭得上号啊。现在天朝到处都这毛病,但凡有个历史名人据说在这里住过都得建个故居来收门票。我们都知道,故居,遗址这种东西,重建了简直就是扯淡(不铺开了,偏题)。我知道韩信是淮安人,真的,不是有韩公堤吗?够了,韩公累了,就让他安息吧。总的来说,我的观感就是此园先天不足,后天…..也不足,完毕。
关于钵池山公园,可能是因为园博会的关系,感觉它的层次(无论其主旨还是景观本身)更加符合现代园林的标准。难得的,还有些趣味性,真是让我这个受众欣慰莫名。这个05年建成的淮安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没有刻意地披上历史的外衣装深邃,而是…确有历史底蕴的,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记载,而李白在诗中也提到过。钵池山公园依托钵池山历史传说和钵池(大口子)水面自然条件,以“一山一水”、“一古一今”、“一静一动”为基本主题;风格上,名山以道教建筑为基调,水上以现代设施为基调。待建景观和娱乐设施有:人工堆积的钵池山和湖心岛、荷池、钵池山道教建筑群、小瀛洲钵塔、民俗一条街、钵池山购物娱乐综合中心、人造森林等。
实话说,这些个基调跟我这俗人没什么关系。我喜欢这个公园主要是因为它不会
只扯些有的没的,在园子里钻来钻去很好玩。钵池山公园在它大的主题之下分了很多独立的有自己主题的小园子,主要是在模仿江苏各地的特色园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同学们怕时间来不及都不爱走偏一点的地方真心失策,我记得有一个湖心小岛(非人工)里面的园路是用木栈道铺的,我踩着栈道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一个视野开阔的所在,实在是妙极了。还有一次,我为了看清月季花坛多靠近了几步就发现了一个新的所在。那是模仿日本枯山水庭院的作品,虽然白沙粗了点(貌似是白色石子),也没什么耙纹,但是这组设计巧妙的微景观确让我感受到了枯山水的沉静。这就是我更喜欢它的原因,内涵多于说明的文字。我置身其中的悠然心境不是插在路边标牌是的概括性文字所能表达。
最后是古黄河生态公园,我有些遗憾,因为时间限制以及脚力不足,我没能走完。感觉就是,真是不负生态公园这个称号,树真多,人工的痕迹显得渺小。我想,在这里漫步一定是个自在又舒服的事(我几乎是跑过来的,怕时间来不及)。
四实习总结
景观本生的美感才是人们陶冶情操,放松心情所要注重的。自然的广阔,博大,使人开怀忘我,尽洗铅尘,无论是怎样形式的美,都孕育善的感受。作为一个学习园林,同时享受园林之美的求知者,现在的我深切感受到景观本身美感的重要,人文的理念应该表达在设计之中,而非把想法写在一个精美的大牌子上,插在入口。
第四篇: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
园林规划实习总结报告
园林101 vvv 一. 实习时间:2013-7-14 至 2013-7-21 二. 实习地点: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北京陶然亭公园、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北京恭王府、北京北海公园、北京颐和园。三. 实习指导老师:王志泰、何嵩涛 四. 实习内容: 1.实习目的:
(1)结合课本理论知识欣赏各个不同古典园林特色艺术价值,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从而进一步了解园林规划的实际应用以及设计理念。
(2)通过实习了解古典建筑设计和绿化与现代城市绿化设计的风格特点。
(3)认真欣赏各个实习地点的园林建筑、园林景观、园林小品、园林铺地、园路等与园林相关的设计。并与自己的设计相比较,找出不足,从而加以改进。
(4)参观道路绿化及现代园林,学习其立意、空间划分、景点设计的方法。
(5)提高风景鉴赏力和艺术素养,增强审视和形成艺术思维的能力。
2.实习任务与要求:(1)熟悉大型生态湖滨公园规划布局手法及重要经典设计要领
(2)掌握主要园林植物种类名称与性状表现(3)掌握重要园林植物形态特征表现(4)欣赏古典园林艺术,熟悉园林艺术表现(5)明确实习任务,遵守实习纪律 正文
第一部分 北京园博会
北京园博会以“园林城市 美丽家园”为口号,落实“人文北京 科技北京 绿色北京”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水岸特色、互动参与、永续利用、产业促进”为特色,实现“以园办会、以会兴业、以业富民”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国际化、精品化、高端化”和“化腐朽为神奇”的要求,坚持弘扬园林文化、引领产业发展、全面服务群众的方针,充分发挥首都优势,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品质建设,秉承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国内一流、首都特色的理念,依托永定河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撷取中外园林艺术精华,融汇古今园林文化智慧,将园博园打造成为展示当代园林建设最高科技水平和艺术成就的示范区,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低碳绿色生态试验区,成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上一颗璀璨明珠,成为“建设世界城市的园林精品,实践三个北京的魅力工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筹办园博会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上,体现“一轴、两区、三地标、五展园”:
“一轴”即银杏大道(园博轴),是一条由园林博物馆至功能性湿地的南北向景观轴线;
“两区”即园博湖景区和下沉式花园景区锦绣谷;
“三地标”即永定塔、中国园林博物馆和主展馆,为园博会的三大标志性建筑;
“五展园”即传统展园、现代展园、创意展园、国际展园和湿地展园。从园博大道去往北京园博园主门区,远远看到一个巨大的外观呈圆形结构的白色建筑,这就是北京园博会标志性建筑之一的主展馆。主展馆一层,通过9个展区的展示项目,诠释北京园博会“园林城市,美丽家园”的主题。
主展馆一层展陈区域,分为“序厅”和“在园中”、“在画中”、“在心中”、“在家中”、“在梦想”、“在展望”、“在感悟”、“在回味”九个展区。其中“在画中”展区内,以花卉墙布置多彩世界展厅,利用多媒体成像技术结合北京园博会标志性景观,打造万花筒走廊,在营造视觉冲击的同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北京园博会主展馆的亮点是动态《卢沟运筏图》全景影像,它还原元代卢沟桥一带的日常景象,两岸的木材运输繁忙,卢沟桥上车水马龙的繁荣生活场景,还在穿插了马可波罗游卢沟桥的一段场景,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惟妙惟肖。
北京园
与园林博物馆、主展馆形成三角轴线关系,是北京园博会的中心和亮点。身居“要位”的北京园以“万园之园”为主要设计理念,建成后将为游客展现一座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于一体的新时代北京园林形象。为体现首都园林建设的最高水平,北京园将以皇家园林为表现形式,着重体现博大与悠久的北京园林文化与大气包容、胸怀天下的首都精神。
忆江南
整个江苏园山水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努力营造出不同意境的园林空间,展示江南古典园林步移景换、咫尺山林的造园技法,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园林师法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精髓。
岭南园
全园布局为庭、园并列式的两进庭院,建筑与山水结合自然,画面围绕水景展开,景点相互照应,庭院空间平易,园林意境清远。室内室外,园内园外的空间相互渗透,体现岭南水乡特色。全园通过咏唱“岭南歌谣”,在北京园博会这一曲“绿色交响乐章”中突出地表现了“岭南谣,故乡情”主题,对作为观众的岭南人来说这是一份浓情蜜意的“故乡情”;同时也体现出了广东兼容、进取、务实、创新的广东精神。
第二部分 陶然亭公园
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亭相匹。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们都有文人墨客觞咏的历史,曾现过各领风骚的辉煌时期。
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锦秋墩顶有锦秋亭,其地为花仙祠遗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为原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遗址。亭北山麓静谧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评梅墓。燕头山顶有览翠亭,与锦秋亭对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于此望湖观山,最为相宜。亭北山下为常青轩 观音殿
观音殿是慈悲庵的主殿,观音殿殿内原来供奉的是西方三大士:大乘佛教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的藤胎泥像。在道光28年,殿额为“大自在”。康熙43年,殿额改为:“自在可观”。
准提殿
座南朝北,南北两向开门。北面有墙无窗,正中一间为门,与北面观音殿殿门相对。准提殿原供奉准提等3为菩萨,殿内有许多佛像和神像、祭器、供具。殿额提:“准提宝殿”;殿联题:“法雨慈云,众生受福;金轮宝盖,两戒长明”。这些旧有之物,现均已无存。准提殿现为“陶然亭奇石展室”
文昌阁
坐北朝南,面阔3间(8.1米),进深1间(4.4米)。高约10米,总建筑面积为83.28平方米。阁前有一小方亭。楼上朝南一面有廊,可凭栏眺望。文昌阁木质的梁檩栋枋外露部分,以及亭、廊的天花板,都饰有彩绘,颇为华美,加之此阁虽小却颇具特点,因而,它虽无飞檐斗拱的造型,但危楼高耸,也颇觉飘逸灵秀。
第三部分 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
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古典园林外观、红楼文化内涵、博物馆功能的旅游场所,也是集红学、古建、园林、清史、民俗、文博等各方面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从整体格局到景观规划,从建筑尺度到景物设置,都立足于忠实原著的描述和时代的风貌。近万平方米的建筑,近2万平方米的水面及40余处景点,重新画就了一个红楼故地
以大观园、红楼为主题的博物馆,注重在红楼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方面下功夫:第一部分“元妃省亲馆”,展出了“省亲”活动时的红木宝座、屏风及红楼人物服饰,满汉全壁的“贵妃册封”、“秀女名册”等。第二部分“红楼文物精品展”,展出《红楼梦》所处年代的家具、古玩、器皿,其中有一紫檀镶银对联为曹家文物。第三部分“红楼艺术馆”,展出近一个世纪以来以《红楼梦》为题材所演出的各种影视戏剧。第四部分“大观园馆”,展示了大观园十几年来的发展变化,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沙盘模型演示着大观园从梦幻到现实的仙境。第五部分“曹雪芹家世与生平”,展示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坎坷的一生。第六部分 “红学学术研究馆”,介绍红学研究领域的几大流派。
仿清式建筑,环境典雅优美。这里有贾宝玉的怡红院、林黛玉的萧湘馆、薛宝钗的蘅芜院„„或富丽堂皇,或清幽淡雅。
怡红院
萧湘馆
第四部分 恭王府
恭王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
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银安殿
俗呼银銮殿,嘉乐堂
第五部分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多姿,犹如仙境。琼岛上有高67米的藏式白塔(建于1651年),还有清乾隆帝所题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碑石及假山、邃洞等。东北岸有画舫斋、濠濮涧、镜清斋、天王殿、五龙亭、九龙壁等建筑;其南为屹立水滨的北海团城,城上葱郁的松柏丛中有造型精巧的承光殿。北海公园属于皇上的娱乐地方。其九龙壁最有名。
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琼华岛
简称琼岛,因岛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称“白塔山”。岛高32.3米,周长913米。琼华,意指华丽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该岛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宝岛。岛上建筑精美,高低错落有致,依山势分布,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南面以永安寺为主体,有法轮殿、正党殿、普安殿及配殿廊庑、钟鼓楼等,黄瓦红墙,色彩绚丽。西面为悦心殿、庆霄楼、琳光殿及存放乾隆时摹刻珍品《三希堂法帖》的问古楼。
永安寺
永安寺位于大同浑源县城内东北鼓楼北巷,俗称大寺,是浑源县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建筑。寺内院落平坦,布局严整,殿宇巍峨,古朴壮观。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 80 多米,东西宽 50 米,总面积 4000 多平方米。
法轮殿
为永安寺内第一座殿堂,“法轮”意为佛法辗转流传不息,犹如车轮滚滚,此殿阔五楹,单檐庑殿顶,殿脊正中置琉璃宝塔,塔两边殿脊上嵌有琉璃彩龙戏珠浮图,造型独特,为一般寺庙所罕见。
第六部分 颐和园
颐和园作为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集历代皇家园林及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处处蕴涵着造园造景之精华。
全园运用了多种造景手法,仁寿殿前,运用置石与门的对景手法优化了实现效果,扩大了活动空间。园中的漏窗所运用的便是漏景的手法,使得景色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夹景手法的运用更是巧妙,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画中游”,经过造园艺术匠精心裁剪处理的框景,一幅幅妙趣横生、大异其趣的画面,置身其间,简直有镜中游的感受。
谐趣园
谐趣园中“一亭一径足谐其趣”。园中之湖并非天作,乃是人工开凿而成,是人力征服自然的见证,浩淼湖波,蕴涵着挖掘者的力量。园中树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临湖垂柳枝条柔长,抚临水面,婀娜多姿;远处松柏,层峦叠翠,掩映山间,玉立峰上,与柳树的婀娜全然不同,尽显北方气概。湖中莲荷,铺于水面,既有大叶荷叶,又有小叶睡莲,更难得秋冬之际,一湖荷叶尽枯,却得“留得残荷听雨声”之诗意,却是自然之美尽显。然而,花草树木之间却不尽是自然之美;园中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全是人力所植,有着造园者的匠心独具,是造园者智慧的结晶;花草树木的层峦叠翠,错落有致,也正体现了形式美的多样统一、调和对比的法则。
乐寿堂
在颐和园东北面对昆明湖,是慈禧来此地避暑游玩居住之地,门厅称“水木自亲”。“乐寿堂”三字为光绪手书,金字黑底,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西内间为慈禧寝室。堂外两侧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为取“六合太平”之意。庭中植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 之意。
长廊
长廊彩画题材十分广泛,有花鸟、树石、山水、人物等。据说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曾派宫廷画师到杭州西湖写生,得西湖景546幅,这些湖景被悉数移绘到长廊273间画廊的梁枋上。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展现古代文人的点滴,例如长廊中还有八幅彩画,描绘了八位古代文人的风雅之爱,简称为“长廊八爱”。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成为名副其实的的画廊。
四大部洲
颐和园万寿山后山,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仿西藏桑鸢等成形式而筑。由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和八小部洲。日台,月台及红、绿、黑、白四座梵塔共十八座建筑组成。中心为象征须弥山的佛殿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的建筑平面分别为正方,三角,圆,半圆形,以对应地,水,风,火。该建筑群融合汉,藏两地建筑特点,依
山而筑。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宏伟的气势。
六:实习总结
园林是一门艺术,园林是一门美学,园林更是自然的再现。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园林,园林的灵感大多来自于自然和文化。好的设计离不开平时的细心观察和体会。认识实习,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园林艺术的不同风格,不同魅力,领略到古今园林艺术迥异的美感。同时也唤起我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思考与重视,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设计的不足与幼稚!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是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而这种融合的美与环境气氛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围植物的配置及配置得体,可收相互因借,扬长避短之效,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使景点变得更为完美。在用材上采用就地取舍,巧妙的利用借景、框景,造景等多种造园方法。因地制宜,强调建筑与所在环境的融合。带着这些深切体会我更能感觉到设计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园林、高层建筑到博物馆设计的游览流程。每一处都在召示环境很重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是设计者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环境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可以说这次实习是含金量很高的,因为我们的实习安排很紧,时间又短,地方又多,目的性很强,所以自由性比较差。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不失的做到了小中见大。从我们看到的、想到的和体会到的,我们能对设计有个更加全面的细致的认识,身临其境的感受设计带给我们的便利和效益。从而为以后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出发点。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色,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
第五篇:园林规划实习报告
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
颐和园是依照原有的瓮山和西湖修建的。有山有水这便是颐和园最初的山水地形。后来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形成了万寿山和昆明湖。这样的山水骨架就为颐和园的大的整体布局限定了大的框架。颐和园总体布局的特点从空间的大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宫苑结合;园中园;院落式。
1、宫苑结合
宫与苑的结合是颐和园总体布局中最主要的体现。以昆明湖为主体,万寿山为中心,宫廷建筑紧凑布局或偏于一侧或散落山水之间的山水园林布局,整体上给人一种平面布局的稳定和均衡感。
2、园中园
颐和园的园中园的布局表现在前山区建筑围合形成园中园和大园包小园两种方式上。首先,在前山区,“建筑围合形成园中园呈对称布局,安置在佛香阁两侧,整体营造中烘托皇家气派的氛围。”其次,大园包小园主要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谐趣园不仅相对独立自成一体,而且强调谐趣园与颐和园整体关系。
3、院落式
颐和园中各院落之间的组合强调轴线主导及等级制度森严院落式布局。在颐和园东面的宫廷区,以仁寿殿为中心,左右按等级秩序各分布着大小院落建筑,形成集锦式的院落群。
颐和园整体被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景区空间:万寿山前以宫殿建筑群为主的景区、以南湖岛为中心的昆明湖景区以及后山景区。这三大景区空间别具一格、独立互通。总体上看,颐和园格局规整、空间分割有理有序,前山广阔,后山恬静,湖水秀美,构图自由,意境深邃,其美学意蕴主要表现在人伦美、“中和”美、意境美三方面。
颐和园的游览路线组织由入口划分,有以下几种:东宫门入园:
1、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约3小时行程)
2、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新建宫门。(约2.5小时行程)
3、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约2小时行程)
4、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东宫门。(约2.5小时行程)北宫门入园
1、北宫门——苏州街——四大部洲——佛香阁——排云殿——长廊——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昆明湖东堤——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德和园——仁寿殿——东宫门。(约3小时行程)
2、北宫门——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约2.5小时行程)
3、北宫门——苏州街——石舫——长廊——排云殿——佛香阁——乐寿堂——德和园——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约2小时行程)新建宫门入园:
1、新建宫门——昆明湖东堤——文昌院——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约2.5小时行程)
2、新建宫门——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乘船至石舫——耕织图景区——苏州街——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乐寿堂——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约3小时行程)
圆明园是一座大型平地人工造园园林。山水形制独树一帜不以宏大壮丽取胜,以细致委婉见长。人工开凿水面与堆砌土山,以水成景,山体配合,山环水抱、连绵不绝。在园内,山体与水体共同分隔与联系空间,形成重山复水的自然空间。圆明园景区空间边界的虚实联系采取多种山水组合形式,因此带来了多样的空间效果。如天然图画与曲院风荷之间的三山夹两水的形式,景区边界明晰,空间效果最明显。后湖九岛之间大多为两山夹一水,景区边界明晰,空间分隔感强。圆明园内后湖与福海景区多为一山一水形式,景区边界弱化,空间分隔感也随之减弱而无山水分隔的平地,靠植物或建筑等元素来分隔空间,界限模糊。
圆明园的理景手法主要为借景,建设清漪园时,为了把西面的玉泉山与西山最大限度地借入园内,充分地考虑了湖岛的位置及堤的方向,高的建筑物一概没有建。这样,从万寿山清漪园可以“邻借”玉泉山,还可以“远借” 稍远处的西山;为了把东侧的风景借入园内,在东南面没有修建外墙,这样从清漪园就可以看到圆明园、畅春园一带的稻田风光。相反,从“三山五园”中海拔高度最高的香山可以“俯借”玉泉山及万寿山。同样,从玉泉山的静明园可以“邻借”和“俯借”万寿山清漪园,还可“远借”和“俯借”圆明园和畅春园。另外,从圆明园的福海及畅春园的园内也可以“仰借”万寿山佛香阁及西山山脉的一部分。
颐和园主要采取开合对比的理景手法,颐和园前山与前湖以宽阔的水面与大体量的建筑,塑造出开敞的园林空间,而后山与后湖则急剧收缩岸线,缩减建筑体量,形成众多闭合空间,同时前山大量使用落叶树种,衬托建筑与山形,而后山则大量的常绿树种掩映院落空间,前山前湖的“开”与后山后湖的“合”形成 对比,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感受。
北海位于北京中南海之北,什刹海之南,其标志性建筑白塔为清顺治年所建。北海建筑主要分布于琼华岛及东岸,北岸,全园面积,其中水面,琼华岛居于水中,其东南有桥与岸相联。北岸建筑多为寺庙建筑,各景区既独立又统一,融于山景水景之间。总体布局特点是南岛北水,以白塔为中心,以琼华岛为主体形成四面景观。各景点主要集中在琼华岛之上以及北岸和东岸,北岸和东岸的景点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呈众星拱月之势。北海的主要景点都是沿湖布置的,因为湖在北海处于中心的位置,沿湖布置建筑是常用的布局手法,将景点布置在北侧是为了在体量和价值上与南侧的岛屿相协调。
北海具有主、次 2 条轴线,主轴线位于公园正中,是由南北湖岸两侧建筑形成的,从团城、承光殿到须弥春、天王殿直到琉璃阁,将南北两侧紧密联系起来。次轴线是琼华岛的轴线,主要是南北向,由建筑形成,位于北海主轴线的东侧。设置北海的次轴线,既可打破构图的呆板,又能突出琼华岛的中心地位。
北海的主、次轴线具有很好的呼应关系。主、次轴线的连接点是横跨湖面的永安桥。永安桥分为三折:第一折连同堆云坊正对永安寺,构成了北海的次轴线,即琼华岛的轴线;桥的第二折是中间的连接部分;桥的第三折连同积翠坊与承光殿和团城连成一线,构成了北海轴线的南半部。通过一个三段两折桥和堆云积翠坊,既强化了 2 条轴线,又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在琼华岛北坡正中的玉澜堂之西建有道宁斋,处于北海主轴线之上,使主、次轴线联系愈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