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民主制度情况调查
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民主制度,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措施,是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全面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领导班
子建设,发展党内民主,提高执政能力,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我们结合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对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民主制度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首先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总的来讲,我们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展党内民主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从目前的现状和调研的情况看,也有一些同志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民主作风和民主意识不强,如有的领导干部在党内生活中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有的领导班子在研究重大决策和问题时,少数人说了算,没有充分发扬党的民主;有的党组织忽视党员的民主权利,一些本应该让所有党员知道的事情,却总是捂着、盖着,不让党员知道;有的党员缺乏主人翁思想,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致使一些党内领导因为缺乏监督而滥用权力,产生腐败现象,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威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有的领导班子中主要领导缺乏民主作风,听不进不同意见,不尊重其他领导成员的民主权利。其二,一些党内领导干部对党员的民主权利缺乏正确的认识,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忽视应有的权利;片面强调党员是被管理的对象,忽视党员是监督的主体;片面强调党员无条件执行党的决议的义务,忽视党员参与决策的权利。其三,最根本的原因是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头脑里的人治思想、特权思想、官本位意识和等级观念等,这些世界观上的问题不解决,不仅严重影响领导班子建设,阻碍党内民主进程,挫伤党员干部积极性、创造性,而且危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此,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不断加强党的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民主制度。
一、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探索代表大会常任制
党的各级代表大会,是同级党组织中的最高领导机关和监督机关。民主集中制,最终就是要集中到党的代表大会。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根本制度,是党内最基本的民主制度,党内民主的其他制度都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党章规定,党的代表大会是党内权力的最终来源,必须明确规定并尊重和维护其职权,理顺党代会与全委会、全委会与常委会的关系,明确逐一授权关系,确立代表大会的最高领导地位。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建立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机制。加强代表同选举单位的联系,听取和反映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党的各级全委会召开会议时,可根据议题事先征求同级党代会代表意见,或邀请部分代表列席会议。认真搞好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工作。每次党的代表大会完成换届选举任务后,在党的委员会任期内每年举行一次代表会议,听取和审议党的委员会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讨论决定党的重大问题,对全委会及其成员的工作进行评议。为确保党代会的效果,要不断完善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从会议的组织准备到正式进行以及贯彻执行,从代表议案的提出到研究处理,从会议主要文件的起草到审议、修改、通过,从新的领导机构名单酝酿产生到正式选举,从会议领导机构的组成表决程序到表决程序的确定,都应当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会议制度和操作程序,从而保证党的代表大会应有作用的发挥。
二、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
从政治学观点来看,党的委员会制度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委员会各成员的权利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二是一切重大问题均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作出决定;三是委员会负责人有权召集或主持会议以及主持日常工作,但无权单独决定重大问题;四是委员会所有成员对委员会作出的最后决定都负有共同责任。但是,在实践中这些运行规则常常被违背,导致个人专权、家长制盛行,全委会的职责履行得不充分,作用不明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常委会代替全委会、书记办公会代替常委会,全委会形同虚设的现象。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全委会的权威,影响了全委会作用的发挥,而且妨碍了党内民主,也是造成在重大问题决策上由少数人说了算,甚至个别主要领导人搞个人专断的重
要原因。因此,要严格遵守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经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应当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议事规则,保证决策科学、民主。按照议事规则应当由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必须列入会议议程。委员会各
成员在讨论决定事项时,要充分发表意见,各种意见和主要理由应当如实记录,讨论干部任免事项,还应当如实记录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的情况。党的各级委员会决定重要事项,应当采用口头、举手、无记名或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表决结果和表决方式应记录在案。对于应当经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而未经集体讨论,也未征求其他班子成员意见,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的,除遇紧急情况外,应当区别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三、完善党的选举制度,扩大领导班子成员直选的范围
党的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根本制度。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各级委员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党内民主选举,是全体党员意志的体现,是党内民主程度的晴雨表。因此,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一是选举要充分体现党员的意志,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要坚决克服和防止过去那种“领导提名、党员划圈”的形式主义作法,以及长期不进行选举而由上级机关任命的缺陷。领导干部对上级负责和对下级负责、对党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统一,首先要在选举时统一。要认真履行无记名投票原则,完善选举的民主程序。二是规范差额选举,逐步扩大差额选举比例,引入竞争机制,在基层党支部中,甚至可以借鉴村民自治中的“海选”,让党员自由表达意愿,以体现选举的真实性。近几年各级党组织对选拔任用干部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使一批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推动了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这些都需要认真总结,不断积累经验。三是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目前,党内主要是间接选举制,党代会是多层次间接选举的。党员行使直接民主选举权利主要体现在选举基层的支部委员会。这种状况显然落后于党内民主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可以考虑把党员直接选举权扩大到相当于县一级,至少也可以扩展到乡党委一级,党委成员由党员在党员大会上直接选举产生。四是完善选举制度,明确规定党内选举的时间、范围、程序、方式等,建立上下结合的提名候选人制度,选前公示制度,对干扰、操纵和破坏选举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等,使选举充分表达全体党员的意愿,党员的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各项权利得到保证。
四、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切实保障党的民主建设
权力一旦脱离了民主监督,就会走向腐败。反对以权谋私,预防和治理腐败,必须依靠有效的民主监督。最近中央印发了《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这是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强化民主监督,保证党的领导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重要举措。各级都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切实保障党员权利正常行使和不受侵犯,增强党的生机活力。一要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实质是发扬党内民主。每个党员都有权对各级党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要切实保障党章以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规定的党员的批评建议权、检举控告权等权利,努力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二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不断强化党内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保证党员对党的组织实行监督,党的委员会对常委会实行监督,党的代表大会对党的委员会实行监督;要保障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全面贯彻执行,更好地发挥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各级委员会的作用。三要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开展对派出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改革试点。为了强化党内监督权,可以考虑从组织体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为各级纪委依照党章充分履行监督检查的权力,提供更有力的保证。四要加强对党员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行使权力的监督。要适应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完善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准则。要继续坚持廉政谈话制度,上级党委、纪委的领导每年都要同下级领导干部进行谈话,针对在廉政勤政方面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起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全面接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以确保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正确行使职权,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总之,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党内民主机制的建设,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级党组织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努力实现“富民强市,快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二篇:充分反映党员群众意愿,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范文
充分反映党员群众意愿,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
党委换届选举是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在换届选举中扩大党内民主,是党一直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扩大大换届选举中的党内民主,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进一步拓宽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和规范选举操作环节,广泛调动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充分反映党员群众意愿,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 一是建立健结合全党代会常任制度,更好地发挥党代表作用。为了保证党代会制度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要在地方建立党代会常任制度,对党代表的权利、义务、考核、纪律、权益保障等作出详细的规定,从机制上形成一个在党内足以对权力和权力机关实行监督和制约的主体,使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的实行从组织上得到保证。二是完善党委议事和决策机制,确保党委决策科学性。要健全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制度,进一步发挥党的全委会的作用,落实全委会的职责,坚持重大问题由全委会讨论、决定。要建立党委全委会票决制,通过全委会对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进行无记名票决,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准确度。要建立常委会定期向全委会报告工作的制度,以便在换届选举期间,全委会对常委会的工作进行监督。三是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增加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在干部选拔任用上,除了的确需要保密的之外,凡是可以公开的党务工作内容,都要在党内公开,让党员了解内情。要建立和推行党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增加干部选拔任用透明度的好路子,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四是完善选举制度,推进选举民主化进程。要在党内选举的提名程序和差额选举办法上有所创新,一方面扩大差额选举比例和范围层次,适度增强党内选举的竞争性。另一方面在党的基层选举中积极探索试行直选制,特别是要加大对乡镇党委班子试行直选制的力度,为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党内民主积累新的经验。要实行候选人与党代表见面和交流制度,使党代表在选举前对候选人有充分地了解,避免盲目投票。五是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保证权利的正常运行。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会议制度、领导干部任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考察预告制度、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等制度。为了把党外监督与党内监督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舆论监督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邀请媒体参与选举过程的监督,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内上情下达的渠道。
二、加强民主观念教育,增强党员民主意识
一是抓好党内民主理论教育。要把党内民主理论教育纳入广大党员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条例》等党的理论法规,增强广大党员的民主意识,提高他们参与党内民主事务的自觉性。二是要严格党的组织纪律。在平时要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增强他们履行民主权利的责任感。同时,要始终对党员强调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杜绝非组织活动。对那些无视党的组织纪律,在换届选举中搞非组织活动破坏民主程序的党员要坚决按党纪严惩,以此来端正选风,确保每一名党员正确地行使其权力。三是要营造党内民主氛围。要组织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党内民主生活的实践,通过民主实践来培养广大党员的民主作风,提高他们的民主素质,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和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在党内进行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的强烈愿望,为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三、拓宽党员民主渠道,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一是拓宽党员了解党内事务的渠道。通过建立党内事务公开制度、党员旁听党委会制度、党务信息通报制度等制度来规范权力运作,增加权力运作透明度,减少“暗箱操作”的发生率,以保障党员知情权利的实现。二是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要从参与人员、参与内容、参与方式入手进一步扩大普通党员参与党委换届选举事务的范围,使广大党员在更深程度和更广范围内参与党内选举、决策、管理、监督。要建立起有效的上下沟通机制,保证基层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能及时反映到上级党组织中来,把来自群众、来自基层、来自实践的经验集中起来,集思广益,改进选举工作。要建立保障党员表达意志的新机制,对党委换届选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问题,决策前必须组织党员讨论,以保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更大范围表达自己的意愿,真正形成充满活力的党内民主氛围。党的基层组织也应该把了解和反映党员的意见和要求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建立起有效的党内反馈渠道,保证普通党员的意见、建议能够及时、畅通、真实地反映到党组织中来,从而改进选举工作。三是拓宽党员有选择权的渠道。在换届选举中对干部的选拔要认真贯彻群众公认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意测验制度,推行考察预告、差额考察、考察结果通报制度和考察前公示、任前公示等制度,扩大公示的范围。要确保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充分尊重党员群众的选择权,对他们提出的候选人要认真讨论,并按党内一律平等的原则,让广大党员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投票产生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领导干部,避免出现上级推荐人选党员不选举,党员选举出来的人上级不认可的现象发生。四是拓宽党员的监督渠道。要大力发展自下而上的监督,通过拓宽党员检举、揭发、申诉、控告、上访等渠道,制定具体严密、操作性强的制度,扩大党员参与党委换届选举监督工作的范围,真正形成自上而下监督与自下而上监督有机统一的新机制。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健全法规,规范舆论监督行为,使广大党员更有效地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四、规范操作程序,确保选举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规范干部提名、干部考察、代表推选等各环节操作程序确保选举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使选举能否充分体现民主的关键。
(一)规范提名程序,扩大提名环节的党内民主。一是认真组织民主推荐。确定各级党委和纪委成员人选的最好形式是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进行民主推荐。在进行民主推荐前,要事先把推荐候选人的条件向党员代表说明,并对党员代表进行深刻地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实行民主推荐的政治责任感。在推荐大会上,上一届党委、纪委班子成员先进行述职,由党员代表对其进行监督审议。推荐的人选要比正式候选人多出一定的比例,而且要适当扩大差额人数的比例,避免出现在矮子里头选拔高个子的现象。民主推荐时组织部门可以提供参考人选,但不能定调子,强调所谓的组织意图。二是实行党委全委会票决确定初步提名人选。为了加强对“一把手”用人权的监督,防止“一把手”感情用人,必须制定党委全委会票决制。先由组织部门根据民主推荐结果,将拟任职务、任职条件、参考人选名单和参考人选平常考核结果等基本情况提交给党委全委会成员,由他们对党委、纪委人选进行差额提名,再通过召开党委全委会,对党委全委会成员提名的党委、纪委成员人选进行票决,最后确定党委、纪委成员的初步人选,对确定的拟考察的初步人选要留一定的差额比例。同时,纪委部门要加强监督,对提交给党委全委会票决的干部进行认真审查,对有违纪行为的干部不予以票决。要建立正职领导干部提名责任追究制度,促进提名环节的规范化、民主化,从源头上防止少数领导人用人的随意性。
(二)规范考察程序,扩大考察环节的党内民主。一要发布考察预告,让群众知晓考察。实行考察预告是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知情权的前提条件。考察预告内容至少应包括考察范围、考察组成员名单、住址、联系方式、被考察对象基本情况、自评情况和考察的方式方法、内容、目的意义等方面内容。二要完善考察方式,让群众参与考察。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与考察对象直接面谈等考察方式,座谈对象层次要多,范围要广,除将分管领导、同级领导、部门干部群众、上下级业务单位干部、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负责同志作为必谈对象外,还要多找一些基层党员群众座谈。同时,要让群众对考察进行有效监督,将考察过程进一步透明化,考察结果进一步公开化。
(三)规范推选程序,扩大推选党代表的民主。一要加强宣传,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同志进一步认识到推选党代表的重要意义,主动参与到党代表的选举过程中,用行动选出符合人民意愿,代表群众权力的党代表。二要严格把关,优化党代表结构。要严格党代表结构的审查工作,确保党代表的性别结构、民族结构、领导干部结构、一线党员结构等方面的优化。三要注重统筹,合理划分代表推选人数。对于党员整体素质较高、党员人数较多的基层党委,应分配较多的党代表推选人数,对于党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党员人数相对较少的基层党委,应分配较少的党代表推选人数。四要集中民意,扩大党代表的推选范围。推选党代表的工作不能仅仅征求党内领导同志的意见,也不能就党内领导范围进行筛选,还要注意听取普通党员和党外群众的意见,兼顾不同身分的党员阶层的权力落实,集中民心选准党代表。
(四)规范选举程序,扩大选举环节的民主。由于选举制度本身的缺陷、具体操作中出现的选民素质和选举办法的不规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选举并不民主的现象屡有发生。因此,要扩大选举环节的民主,必须在这些方面注重完善和创新。一要提高代表素质。在选好党代表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党代表的宣传教育,让代表充分了解其责任和义务,进一步调动代表参与选举的政治热情,提高他们政治责任感,促使他们正确行使权力。二要尊重代表意愿。要建立党代表提案制度及代表提案的处理和回复机制、“公推公选”和“公推直选”党代表及党的领导制度、完善罢免制与任期制等民主制度,充分调动党员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特别是重大问题决策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三要加强选举监督。应设立一个独立的选举工作监督机构,负责对整个选举工作的监督。监督机构的组成人员应来自社会不同层面的人员,特别是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基层党员群众代表。
第三篇:以构建五大动力机制为核心
以构建五大动力机制为核心 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中共宝鸡市金台区委组织部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0年,我区组织工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有力支持下,坚持以“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发展、在全省城市区争先进位”为目标,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构建五大动力机制为核心,以强化引领导向功能为重点,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为“建设中心城区、实现率先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深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全区科学发展建立政治动力机制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我们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总抓手,突出一个主题,坚持“三个围绕”,唱响“四个工程”,着力建立推动科学发展的政治动力机制。一年来,在全区631个基层党组织和12811名党员干部中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受到市委副书记和常委、组织部长等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是突出一个主题,营造舆论氛围。我们紧紧围绕“争先进位创一流、率先发展我争优”这一主题,强化舆论宣传,树立典型示范,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先后制作版面130多
块,悬挂横幅30多条,编发简报58期,在中省市级媒体报道28篇,创建示范点72个,表彰27个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特别是对“7.23”、“8.1”抗洪救灾中涌现出的硖石乡党委和受到省委表彰的大柳树村党组织书记贺斌等先进典型进行深度宣传报道,在全区上下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三个围绕”,深入扎实推进。我们坚持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创先争优。将党员干部推到项目建设一线,健全包抓机制,协调解决问题,推动项目进度,建造精品工程,使广大党员成为项目建设的“排头兵”。2010年全面完成区上100个重点项目和市上考核的20个产业化项目,新汉飞汽车城展馆扩建等项目全面竣工;坚持围绕工业强区开展创先争优。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进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扶持企业发展和开展招商引资中找位臵、创佳绩、塑形象。宝鸡石油、东岭集团等18户上亿元企业不断做大做强,68户规模以上企业提速发展,提高了驻区企业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力;坚持围绕促农增收开展创先争优。推进“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帮助农民群众理思路、跑项目、争资金,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献计出力。宝陵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闫家村生猪养殖协会等一批村级组织在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唱响“四个工程”,强化实践特色。在乡镇农村以“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为载体,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打造“民心工程”。陈仓镇东岭村在2010年“中国村庄经济百强”村评选中脱颖而出,跃居全国经济百强村庄第四名;在街道社区以“文明社区、和谐家园”为载体,争当
“五个模范”,促进社会和谐,打造“模范工程”。“七一”前夕,西关街道西关社区等四个社区分别被省委、市委命名表彰为“文明社区、和谐家园”示范社区;在机关单位以“双争双创”为载体,提升服务能力,争创“四个一流”,打造“效能工程”。区财政局着力构建科学财政、民生财政、服务财政、和谐财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25%,被推荐参加财政系统全国、全省先进集体联评。在“两新”组织以“一三五”党建工程为载体,争当“五个先锋”,促进健康发展,打造“先锋工程”,两新”组织创先争优”的经验被省委创先争优活动简报刊登宣传。形成了活动的多样化和特色化,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全区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全区率先发展构建用人动力机制
实现“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发展、在全省城市区争先进位”的目标,关键在班子,核心在干部,根本是要构建一套科学的选人用人动力机制。2010年,我们把建立健全干部选任工作长效机制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点,全面推行六项制度,不断提升领导班子的驾驭力、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实现了组织工作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钟健能同志在我区调研时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是实施干部提名“两提三推一问责”办法。严格执行干部人选首提名责任制规定,按照干部提名“两提三推一问责”办法(“两提”即:乡镇街、区级部门党组织和区级领导初始提名干部人选;“三推”即:“海推式”、“公推式”和“民推式”提名。“一问责” 即:对推荐提名的干部人选在提拔任用一年内,发现不称职或犯有严重错误的,追究推荐
提名人的责任),提拔任用领导干部54名。
二是探索建立对干部“德”的考察制度。认真贯彻干部选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从解决“选什么人、考察什么、如何考察、考察失真”等四个具体问题入手,采取“一述、二评、三必访、四必谈、五征求”的模式,初步建立领导干部“德”的考察制度,以期破解对干部“德”的考察难题,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科学性。
三是推行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度。出台《区委常委会研究任用干部表决办法》,对区政府机构改革中调整任免的76名干部在区委常委会上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表决,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力。
四是扩大新提拔领导干部公示范围。制定《关于扩大新提拔领导干部公示范围的通知》,规范公开程序,在《金台党建网》、《金台瞭望》等媒体公示干部任免情况,并将公示范围延伸到拟任用干部居住的小区,接受群众监督。先后对今年调整的213名干部采取此方式予以公示。
五是实行干部任职承诺制度。我们规定凡是新提拔的政府主要部门负责人,要在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公开任职承诺,全程录制影像资料,分别赠予本人家属1份,组织部留存1份,并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和部分干部对照本人承诺,定期评议视察,全面考核评价,促使领导干部增强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年先后3有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职承诺。
六是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建立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公检法、计生、审计、信访、综治维稳等部门组成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监督职责,畅通监督渠道,形成监督合力,防止杜绝干部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全年对办理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手续的23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离任审计,增强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我们围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开展了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活动,推进干部教育“三统一推”工作,依托“金台大讲堂”分层次、分批次举办组工党务干部、大学生村官、城中村改造、公务员礼仪等主体培训班22次。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出台《农村优秀实用技术人才评选管理办法》,表彰农村优秀实用技术人才8名,确定了东岭集团等一批人才工作联络点。开展人才工作“五个一”活动,培养学科骨干15名,培育推广新技术(新产品)9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1条,形成了人才“洼地”效应,为全区经济跨越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全区和谐发展构筑核心动力机制
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优势,发挥对激活、配臵、优化社会资源的积极作用,健全组织,分类指导,增强功能,提升水平,为推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构筑核心动力机制,彰显组织工作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一是“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被市委命名为“先进县区委”。深入扎实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全区102个村中有91个村实现了升级晋档,占到村总数的89%。2010年,我们对拟创建一、二类村级党组织,坚持高标准引领,提升措施,重点突破,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对三、四类村级党组织,结合“三带三进三促”、下派“三员”
活动,领导包抓、干部驻村、部门联村、企业帮扶,力争年底晋升到一类村10个、二类村45个、三类村47个、消灭四类村。同时,从2011年1月1 日起为全区现任村干部每人每月增加工资100元,离任村干部每人每年增加200元,财政支出由过去的每年223.59万元增加到255.38万元。
二是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标准化室部建设实现新突破。我们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坚持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相结合、与第二轮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相结合、与各基层站所建设相结合),采取“三个统一”的办法(统一规划方案、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室部内设),年内新建6个村级活动场所,平均面积400平方米以上,其中陵原村建筑面积达到了630平方米。区委组织部拿出四万多元,创建了2个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室部,受到了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基层办领导的高度评价。2011年我们计划以此标准为模式在全区推广。
三是全面推行大学生村官“三建一带五规范”长效机制。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教育、管理和推优工作,及时、全额落实32名大学生村官待遇,积极探索大学生有序流动的新路子,先后有8名大学生村官考入事业单位或公务员岗位,就业比例达到36%。我区大学生村官“三建一带五规范”长效机制,被评为全市组织系统“先进县区创新奖”。
四是认真做好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的试点工作。选择18个板块型社区作为党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的试点,宣传相关政策,下发“公推直选”流程图,12月16日,在卧龙寺街道西社区严格按照“公推直选”的程序,组织召开了党组织换届选举大会,受到了市委组织部和渭滨区、太白县等观摩县区领导的一致好评,市级新闻媒体进行了报
道。
五是全面实施“两新”组织“一三五”党建工程。出台《金台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三年规划》,全面实施“一三五”党建工程(“一”就是“一选”,即为每个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选派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三”就是“三抓”,即抓党组织室部标准化建设、抓党建示范点创建、抓党建经费落实;“五”就是开展以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制度建设好、活动开展好、作用发挥好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好”创建活动),通过独立组建、联合组建和挂靠组建等方式,在金河工业园区、人民街综合市场等新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69个,居全市之首,组建率由年初的7%提升到18.2%,高于市上规定组建率的2.2个百分点。
六是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站点创建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的思路,144个站点全部建成,列入一、二期电信模式的132站点通过省市验收,列入三期卫星模式的12个站点全部建在房屋顶上,基座统一砌了瓷砖,建设质量受到了市部的肯定。同时,我们坚持“党建活动规范、基础条件较好、优势产业明显、发展空间广阔”的原则,选择44个村和7个社区创建远程教育示范站点,整合文化、农业、民政等部门资源,为村级示范站点配备了办公桌椅、投影仪、支架银幕、微机等设施,为社区示范站点配备了40寸液晶电视、音响等设备。12月份,市委组织部对我区创建工作进行了验收,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远程教育电视专题片制作有了新突破。今年配合市上制作完成4部电视专题片,区上制作了《科学发展惠桑梓》和《宝陵村的事儿》2部电视专题片,其中《宝陵村的事儿》在制作手法、故事性和情节上都实现了创新突
破,走在了全市前列。
四、拓展目标考核功能作用,为全区转型发展增强引领动力机制
我们把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引领发展方向、实现转型发展、激励干部创业、检验发展成果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不断拓展目标责任考核功能作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了动力机制。
一是设置指标体系体现新发展。我们坚持“注重全面、凸现个性、刚性量化、长短结合”的原则,突出“资源、环境、发展”总协调的目标,根据不同乡镇街道资源禀赋、发展条件以及部门的职能特点,因地制宜、分门别类的设目标、定任务,让考核指标真正定在发展的靶心上,增强目标任务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达到“考核出动力、考核出压力、考核出活力、考核指方向、考核明方法”的目的效果。
二是夯实包抓责任形成新机制。推行区级领导包抓、四套班子联动、责任单位落实、职能部门考核“四位一体”的包抓机制,坚持定期召开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和重点项目推进会,逐级夯实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年内共召开项目推进会、现场办公会30余次,工作协调会20余次,解决了一批制约项目建设、影响工作落实的突出问题,确保全区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是考核结果运用达到新层面。采用“实绩考评分+社会测评分+日常管理分”和“附加分”的“3+1”评分办法,把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实绩、奖励惩戒的依据,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弘扬先进、宣传典型;作为评价干部、任用干部的原则,树立科学的用人导向,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干劲用在事业中,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区上拿出400多万元对2009目标责任考核中涌现出的31个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重奖。
五、以“三项活动”为抓手,为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强化激励动力机制
我们坚持以“三项活动”为抓手,提升能力素质,转变作风形象,强化激励动力机制,努力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多层次、宽领域、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是抓好“素能提升”活动,提高组织工作创造力。开设组工干部“大讲堂”,干部轮流讲课,大家共同点评,实现互动交流;推广一线调研法,撰写调研报告24篇,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调研信息文章128篇;推行部机关创先争优承诺,支部承诺4项、干部承诺51项;设立组织工作“金点子”奖,评选创新项目2个,创新措施15条。
二是深化“干部关爱”活动,提高组织部门满意度。推行联系帮扶行动,组织干部到联系点每季度帮扶1次,每半年过组织生活1次,每年办实事至少1件;推行干部访谈行动,采取下访座谈、定期约谈、上门访谈的方式,了解干部实际情况,解决干部后顾之忧;推行温馨家园行动,每季度开展1次文体活动,每年进行1次身体检查,对干部“生病住院、家庭困难、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等做到四必访,争取办公场所,改善办公设施,优化办公环境,进一步凝聚人心,增进合力。
三是开展“形象展示”活动,提高组工干部亲和力。实行公开承诺,强化服务意识,将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科室职责等编印成组织部服务指南,下发基层,方便群众。倡导廉洁勤奋、公道正派、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作风,塑造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组工干部形象。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组织史资料(第五卷)》正在编篡之中、老干部工作、党员干部年报统计、党费收缴使用管理、《当代陕西》征订等工作全面完成。
回顾全年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市委组织部领导和各科室的精心指导,得益于兄弟县区的密切合作。借此机会,对各位领导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感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难点问题研究不够;二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依然比较薄弱;三是组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的成功经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把我区组织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谢谢大家!
第四篇: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坚持党的宗旨的坚定性,提高广大党员坚持党的宗旨的自觉性,调动广大党员坚持党的宗旨的积极性。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主要做法
1、保障党员权利,维护党员在党的工作和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办法,增强了换届选举工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度,使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健全党(工)委向党支部、党支部向党员通报情况制度,使党员及时了解党内事务,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了提案收集、处理和回复制度、重大决策征求党代表意见制度、重要情况向党代表通报制度,为党代表发挥作用搭建舞台。
2、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开展工作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分层次、分类别对骨干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对全体党员进行轮训。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为党员开展经常性学习搭建平台。大力实施以农村党员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百户千人”培养工程和专家帮带活动,坚持和落实 “三会一课”制度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做到了党员教育培训的经常化。通过强化教育培训,使党员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3、服务党员需求,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信任度和依赖感。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三进村”、“干群恳谈交心”、“领导干部记民情日记”等制度,变党员“上访”反映诉求为干部主动“下访”了解和征求党员的意见建议。实施畅通民意工程,开通便民电话,设立并公开意见箱、电子信箱,为党员群众反映问题、提出建议、表达诉求创造便利条件。大力开展“党员服务队”、“党组织、党员创办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党组织、党员双向承诺”等活动,将服务党员需求、解决党员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作为开展活动的首要目标。
4、表彰优秀党员,充分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和发挥作用的积极性。结合纪念“七一”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的评选、表彰和宣传活动,通过表彰、宣传优秀党员,激发党员的荣誉感,调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近五年,县委共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208个、优秀党员30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50名、优秀党支部书记100名、优秀党小组长250名。
5、帮扶困难党员,为困难党员送去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近年来,县委都在七一和春节前夕集中开展慰问、帮扶困难党员活动。为进一步做好生活困难党员的帮扶工作,县委于去年7月建立了“**县生活困难党员帮扶专项资金”。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从党费中划拨帮扶资金183.5万元,帮扶困难党员1274名。
6、强化物质保障,为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奠定基础。县委按照每名党员100元的标准,将基层党组织工作经 费和党员活动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场所建设,全县330个村党组织的工作和党员活动场所均达到较高标准。去年10月,县财政出资近300万元,为全县330个村培训了电脑、投影仪或液晶电视等远程教育设备。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工作思路上,过分强调党员义务,忽视党员的主体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党员需要有更宽泛的渠道表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党内事务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的愿意比较强烈。从目前情况看,部分基层党组织往往强调把党员作为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往往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忽视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党员难以找到和认同自己的主体地位,弱化了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弱化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工作内容上,重困难党员帮扶,轻全体党员激励关怀。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针对不同层面、不情况的党员,因人而异确定激励关怀帮扶措施,使党的阳光照耀每一名党员,将党的关怀送到每一名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困难党员帮扶慰问上,忽视了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除在七一和春节期间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对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外,对党员的激励、关怀和帮扶缺少经常性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
3、工作方法上,过多依赖党内资源,缺少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表彰、帮扶党员方面,资金来源主要是党费划拨;在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帮扶的党员很多,单 纯从党费的渠道筹集党员表彰奖励和关怀帮扶资金不能满足需要。究其原因,在于有的领导干部往往认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是党内的事,应该由从党组织内部来解决,要么由党费解决,要么由党员捐助。
三、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工作思路
1、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必须以保障党员权利和提高党员素质为基础。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共同奋斗的能力上。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首先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增强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对党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知识、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党员具有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
2、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必须以服务和帮扶党员为重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实现自我发展的渠道增多。党组织要切实做到将党员凝聚在自身的周围,不仅要靠党的纪律的约束,更重要的是要强化服务职能,通过关怀和帮扶党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每一名党员的根本利益,使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这个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和依赖感,自觉做到与党组织荣辱与共、生死相依。与此同时,对优秀的党员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使党员能够感觉到党组织对其成绩的肯定和赞誉,保护和激发党员发挥 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为其他党员树立努力的榜样,在全社会营造正确的导向和价值观念。
3、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工作内容。要将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要求与新形势下党组织面临的职责任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工作中,要将解决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切入点,使党员能够充分享受到党的事业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要通过提高党员素质、畅通党员反映诉求的渠道、完善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机制,使党员的各项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和不断发展。
4、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必须以落实责任作保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必须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常抓不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要将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和目标,定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组织工作和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从而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几点建议
1、健全机制、加强领导。要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意见》,明确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方法手段以及各级党组织的职责任务,促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党 内激励、关怀、帮扶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各单位的职责任务,形成党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共同参与、党政齐动、上下联动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2、摸清情况、夯实基础。认真做好困难的党员信息采集工作,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党员全部录入党组织党员信息库,形成内容全面、情况准确的困难党员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对困难党员信息库进行及时维护,为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和帮扶结果定期反馈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做到“发现一例帮扶一例,脱困一例销账一例”。
3、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民政、劳动、工会、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的作用,将激励、关怀、帮扶困难党员作为这些单位开展帮扶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制定计划、确定帮扶对象时,力争做到困难党员先帮扶。在各级党组织设立“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奖励基金”、“生活困难党员帮扶专项资金”,采取以党费划拨、财政划拨、党员自愿捐献等方式,定期对专项资金进行充实。在资金的使用方面,加大对农村、社区、企业的支持力度。
4、创新形式、增强实效。定期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评选、表彰和奖励,将党员受表彰奖励的情况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一些政治素质好、议政能力强的党员,要积极推荐其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其更为有效地参政议政创造条件,使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在精神上受激励、在使用上受重视。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党员领导干 部带头参与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做好帮扶工作。采取“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帮扶方式,广泛开展送技术、送信息、送项目、送岗位活动,提高困难党员就业创业、自我解困、增收致富的本领。采取发放医疗救助卡、上养老保险、提供发展创业基金、提供小额信贷担保等方式,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加强教育、广泛宣传。在对生活困难党员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教育,激励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使他们生活上有依靠,思想上有追求,工作上有作为,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尽自己所能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总结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介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形成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奇台县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奇台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认真开展党内激励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对于激励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荣誉感、责任感和党员意,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我县少数民族乡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少数民族乡镇党委4个,总支23个,党员830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576名,“三老”人员105名。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落实“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立足实际,积极创新,对广大党员干部政治上关怀、精神上激励、生产上帮扶、生活上关爱,在推进党内激励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党内激励有序运转。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号召后,县委迅速召开会议进行专门学习传达,并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了《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若干意见》,明确工作要求和重点,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将落实党内激励机制工作纳入各党总支党建考核内容。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确保党内激励有法可依。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全面推行了党员议事日活动、民主日和党务公开制度,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畅通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党员的参政、议政热情,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2008年以来全县通过党员议事日和民主日活动,累计形成的327项村级重大决策都得到了顺利实施,较好地维护了党员权益。健全党员服务网络,确保党员“诉求有渠道”。在少数民族乡镇党委建立建立党员服务中心23个,党员服务站4个,全面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工作,积极开展了政策咨询、接转组织关系、代理承办服务、流动党员管理以及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健全激励保障制度,确保党员“工作有奔头”。建立县、乡、村各级党组织党内表彰工作机制,每年对在重、特、急、险等工作中建功立业、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党建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展现他们在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的先进性表率作用。针对部分牧区党员发家致富缺资金、项目的问题,积极协调银行信贷资金和部门捐赠,对于发展蔬菜大棚、养殖业等特色项目的党员,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并利用奇台县电视台、供求招商网等媒体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努力扶持农村“能人”党员富起来,发挥其“双带致富”的先进性作用。
(三)创新载体,多措并举,确保党内激励落到实处。一是注重表彰激励。结合党员民主评议,村干部目标考核,党员承诺制活动等,建立县、乡、村各级党组织党内表彰工作机制。每年对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表彰奖励,构建精神鼓励、物质奖励、评星定格为一体的表彰激励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党员由“让我做”向“我要做”的根本性转变。每年“七一”前夕,对在党建工作、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强”村书记、党员双带标兵、优秀践诺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能人党员宣讲活动,引导和激励无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能人党员搭建服务群众,展现特长,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把党内激励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精神动力。二是注重宣传激励。2007年以来,通过党建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开设了党旗飘飘、共产党人、党建一线等专栏节目,深入宣传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党员双带标兵等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不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去年以来,基层党组织突出“抓党建、促发展、增收入”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四大基地”完成六大任务,采取召开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专业技术人员进村组,以及制作播放优秀党员先进事迹专题片等多种途径,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讲温棚种植、暖棚养殖、膜下软灌、农村能源等新技术,培育出了一大批党员种养示范户,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争先创业、率先致富的热情。三是注重帮扶激励。各级党组织都普遍建立了“五必访”定期走访慰问制度,即生活困难党员必访,建国前老党员必访、党员生病住院必访、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乡时必访,较为准确地掌握了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真实需求。针对一些孤寡、残疾等特殊群体在求医、生活、维权等方面遇到的难题,通过结对子等形式,落实专人服务;利用贫困党员基金对家庭缺粮、有病无钱医、丧失劳动力,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党员实施救助。四是注重实绩激励。在各级党组织中认真开展“双争创”主题实践活动,带头创业,做出实绩,树好形象。在农村试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办法,在职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当年收益中享受工作报酬,离任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积累中享受生活补贴,其他村干部、无职党员通过“以奖代补”获得相应报酬,使农村党员干部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成效中受到鼓励、得到实惠。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和回顾总结,我们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仍需要认真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思想认识还不够深。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够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个别党员干部对开展党内激励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党组织考虑的事情。
(二)投入力度还不够大。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党内激励机制中的对困难党员的救助力度不够,帮扶投入不足。基层党组织活动资金少,对困难党员帮扶投入不足。一般是思想帮扶的多,资金帮扶的少。而且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和“七一”期间,其他经常性的开展激励帮扶较少。
(三)党内激励机制的制度还不完善,还未形成系统的科学合理的长效党内激励机制。
(四)基层党员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实际工作中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的多,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的少,有的基层党员很难找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宿感。
四、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施党内关怀,构建党内和谐,完善党内激励机制,增强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二)基本原则:
1、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坚持普遍关爱,突出重点,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坚持以关爱全体党员为基础,以帮助少数特困党员为重点。
2、精神激励与物质帮助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区别不同情况,实行不同形式的关爱帮助。既注重党员的精神慰籍、工作激励,又尽力兼顾党员的情感关爱、物质帮助。
3、保障权利与履行义务相结合。既要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正当权利,又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督促党员积极履行义务,遵守纪律。
4、关爱党员与关爱群众相结合。实行乡领导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上级党组织关心帮助下级党组织解决问题,各党支部关心帮助困难党员解决问题,党员关心帮助群众,在关心帮助中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五、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的配套制度
(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和基层党务干部的激励机制。通过对成绩突出和作出突出贡献的进行表彰,为他们建立工作量绩效补助等措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乡机关党员干部,实行机关干部“周汇报,月小结,季考核、半年总结全方位督查工作制”, 每周一为乡领导、机关干部汇报工作日;每月工作由各位分管领导及机关干部在当月的5日前写出当月工作计划;每季度末,由乡督查领导小组牵头负责,按领导及干部本人每月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拿出细致的督查方案,对每个人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督查评价,并形成详细的督查通报在全乡机关干部大会上予以通报,其结果将作为领导及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存档;对领导和干部分担工作完成情况,半年和年终各进行一次综合考核总结,由乡督查考核小组牵头,依据各季度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按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分:好、良、一般、差四个等次,结果作为干部年终考核的依据,结果与第13个月的奖励工资及年终福利挂钩。通过这一机制激发机关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党员素质提升机制。把加强党员队伍的能力建设、提升党员的素质作为关爱帮助党员的重要内容,以基层业余党校、各级党校为主阵地,以业余函授、集中培训、电化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为主要形式,以各类示范服务基地为实践锻炼途径,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渠道的党员培训格局,全面提高广大党员的能力和素质。在各类培训中尤其要注重为广大农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对经组织同意、因工作需要参加自费脱产或在职培训的党员,要在政策上支持、时间上保证、经费上适当补助。
(三)进一步落实党员的政治权利。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对党组织的重大问题决策、党的干部考察任免、党员发展、后备干部培养、党费收缴使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结对帮扶等方面内容,分别通过公开栏、广播电视、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公开,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完善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在重大决策出台前,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决策,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坚持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发动。继续扩大地方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
(四)建立完善党员服务机构。按照服务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要求,依托各类党员教育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等机构,积极开展党务工作政策咨询、党建知识教育传播、提供党员活动场所、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帮扶困难党员、党员志愿服务等服务,使党员服务中心成为激励、关怀党员,服务党员,为党员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党员之家”。拓宽党员服务机构的服务领域,坚持立足党内、面向群众,不仅为党员服务,也为党外群众服务,实现服务党员与党员服务之间的良性互动。
(五)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党内关怀帮扶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的工作目标责任书,狠抓工作落实。同时,教育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把扶贫帮困作为己任,带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以示范引导,带动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开展经常性的关爱帮助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员谈心谈话制度,党组织负责人要经常性地与党员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愿望要求,消除党员的思想顾虑。建立健全走访慰问制度,在重大节日和党员有需要的时候,党组织要及时走访慰问,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建立和完善帮扶工作的措施办法,对生产、工作、生活困难党员的基本情况要定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困难党员家庭生活情况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采取组织结对、干部结对和党员互结等多种形式开展分类帮扶。全面落实关救济政策,做好经济上帮扶党员与优抚保障体系及社会救助体系的衔接工作。要重点解决好老党员的生活困难,根据“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农村老党员,实行定额生活补助;已经实行定额生活补助的,要继续坚持完善,关心党员的就业和再就业,加强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机构的协调和沟通,为就业有困难的党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等服务,鼓励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带头创业。
(六)创设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载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推广建立勤奋工作敬业岗、服务群众奉献岗“一员双岗”制度,通过党员示范岗、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队伍等有效载体,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发挥骨干作用。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实现党员联户、党群联心,通过定人、定时跟踪联系服务,使党的工作延伸到每一户基层群众,真正发挥好党员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无职党员能力和特长,设立服务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各种岗位,充分发挥党员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模范表率作用。
(七)建立健全党内表彰激励机制。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党员、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进一步规范表彰工作程序,健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公开公示等制度,防止表彰出现与实际不相符的现象。加大对优秀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大力挖掘和培育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中的优秀党员,尤其是对那些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层党员,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典型引导、典型激励、典型带动的舆论导向。开展评选“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强村党支部书记”等活动,广泛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