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大动疫防控体系现状调研报告
按《**县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知》与《**县畜牧兽医局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国荣同志带队,组织县疫控中心人员对全县五乡两镇就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详细掌握了我县重大疫病防控体系现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重大疫病防控体系的发
展对策。
一、**县重大疫病防控体系现状
(一)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体系
经过近几年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有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1个,负责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的整体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1个,县动物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兽医站7个,主要承担疫苗供应、动物防疫、产地检疫、活畜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等工作。设有1个省级临时动物检查站,因土地问题,2005年建设项目至今未实施。负责流通流域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管工作。全县有村级动物防疫员51人同时兼任着疫情信息员,能够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快反应、严处理。
(二)春秋两防免疫注射情况
2009年初,县疫控中心购进猪蓝耳病疫苗18万毫升,禽流感疫苗14万毫升,猪w多肽苗9万毫升,羊、牛w双价苗13万毫升,猪瘟脾淋苗9万头份,仔猪副伤寒0.4万头份,鸡ⅰ、ⅱ系50羽份3000瓶,禽霍乱弱毒苗6万羽份,牛出败3万头份,气肿疽3万头份。通过强制免疫与常规免疫,共完成口蹄疫免疫注射12.0754万头(只),其中,牛免疫注射4.3442万头,免疫密度88%,猪免疫注射7.3865万头,免疫密度92%,羊免疫注射0.3447万只,免疫密度96%;禽流感免疫注射17.9803万羽份,其中,鸡免疫注射14.5233万羽,免疫密度90%,鸭免疫注射3.1876万羽,免疫密度89%,鹅免疫注射0.2679万羽,免疫密度9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注射7.3956万头,免疫密度92%;猪瘟免疫注射7.5915万头,免疫密度95%;鸡新城疫免疫注射14.065万羽,免疫密度88%;猪肺疫免疫注射0.6835万头,免疫密度9%;猪丹毒免疫注射0.0899万头;猪付伤寒免疫注射0.0899万头;禽霍乱免疫注射9.0656万羽,免疫密度46%;牛出败免疫注射1.7788万头,免疫密度36%;气肿疽免疫注射1.1519万头,免疫密度23%,保证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三)边境动物疫情监测情况
从2002年**县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成立以来,一直对境内外动物疫情紧密跟踪,密切注意,切实做到预警预测,并在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期间,启动县乡村三级网络疫情报告机制,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着力保护国家人民群众公共安全与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2006年到2008年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实验室已基本完成仪器设备的购置和补充,现有设备基本能够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2008年,监测站对645份家畜血清、488份家禽血清,90份猪全血开展了口蹄疫感染及免疫抗体效价监测、猪瘟带毒状况及免疫抗体效价等相关的血清学实验,监测结果为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有397份(其中猪72份,牛157份,羊168份),免疫合格率61.6%;猪瘟免疫抗体合格141份,免疫合格率为62.1%;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份,合格率76.5%。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384份,合格率78.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重要性认识不足
动物防疫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以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安全生产发展为核心,还没有转变到动物防疫工作是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核心上来,没有把人类发生的一些新疫病与人畜共患病有相当大的联系来看待,如近年来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国外发生的猪流感,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另外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历来都有重畜牧业经济发展轻动物防疫的观点。再加上动物防疫工作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只有在疫情暴发时才能显示出重要的保护作用;没有发生疫情时,一些领导,尤其是乡镇领导认为防疫工作是业务部门的事,对此置之不理,一推了之,认为畜牧部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是为了增加收入,把动物防疫工作与技术服务工作等同起来,甚至于有的乡镇把动物防疫收费当成减轻农民的负担加以处理,提出减免动物防疫收费的问题,因此,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经济工作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没有改变。如果把各级动物防疫监督站与同各级卫生防疫站相比较,无论从重视程度、社会地位、设备配置还是人员待遇等方面都存在相当悬殊的差距。
(二)动物防疫体系机制不清
近几年来,全省各地均有不同疫情发生,但是,真正通报的没有几个,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是因为没有通过正式途径,致使疫情流通泛滥,采取措施不得力,紧急
预案无法启动,如,现今在绿春、宁洱、思茅等发生的口蹄疫因为没有通报,当地政府不作适当处置,给我县的动物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三)动物防疫经费保障严重不足
今年县委政府虽然把动物防疫的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下拨防疫经费二万元,但其远远不能满足工作开展的需要,不要说全年,只是上半年的春防工作就得不到正
常运转,“无钱防治”的问题较为突出,快速启动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的能力大大减弱;动物重大疫情的防制所需经费不落实,无法保障日常工作所需储备物资;动物安全风险储备资金缺位,政府要求100℅强制免疫并免费提供疫苗,但疫苗过敏可导致牲畜死亡,牲畜死亡政府就要赔偿,这笔风险基金没有专项保证,甚至连疫情处置费(扑杀、坑埋、药品等)都没有落实。遇有突发疫情和突发事件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不仅造成疫情流行的隐患,而且极易引发农民和各级政府的矛盾冲突。
(五)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在动物防疫基础建设上,虽然经过了3年的建设阶段,县乡基础设施也初见规模,但一旦动物疫情紧张时,就显现出了一定的弊端,首先是村级兽医室的空缺,没有办公地点,没有相应的储存设备,没有相应的物资储备,其次是乡级畜牧兽医站,虽然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但一些设备相应老化,没有及时得到更新,据调查,全县5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防疫包,还有的没有整套的防治工具,没有贮藏设苗的设备,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
三、对**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提高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领导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各级政府对当地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同志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把动物防疫工作置于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树立“防疫事关全局,丝毫不能疏忽”的观念,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安排,应在动物防疫工作结束后,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验收,充分体现政府负责制。从而真正做到了“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政府部门负责防疫密度、畜牧部门负责防疫质量的防疫原则
(二)加大资金投入是前提,切实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经费
各级政府要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鼓励对动物防疫事业的投入,计划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调整财政资金结构,逐年提高对防疫工作的投入。应保证各级动物防疫机构的人头经费和必要的事业经费,要确保相关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受损的是政府,受害的是百姓。要改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环境,提高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后防疫工作的实施者不再是技术部门,而是向村级动物防疫员逐步转变,正是由于如此,要从根本上提高村防疫员的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条件,建立强大而牢固的防疫网络,进一步巩固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主导产业地位,从而确保全县畜牧业的生产安全。
(三)完善疫情预警机制是手段,创新机制是动力
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完善疫情预警机制,做到及时,准确,反馈迅速,一旦发生疫情,应及时通过媒体对外宣布,做到资源共享,确保能及时启动预案,保证群众经经济损失最低。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近两年来有一定的提高,我县按照每人每月60元标准给防疫员发放补贴,基本改善了动物防疫工作条件,但对于务农人员来说,这是微不足道的,防疫工作是常年而繁重的,无法做到“两工作两不误”,村级防疫员有了抵触情绪,应在根本上改善村防员的待遇,使他们能安心工作,提升工作积极性。
第二篇: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2篇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篇一)
总
则
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突发重大植物疫情,控制疫情传播蔓延,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公共安全的影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区辖区,对原发或传入、造成或可能造成农业生产及相关产业严重损失的突发重大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
1.4
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协作,快速响应、高效运转,预防为主、群防群控的原则,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全面摸清疫情状况,采取断然措施封锁、控制和扑灭疫情。
疫情分级
依据重大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发生的数量、传播速度、范围和趋势,将植物疫情划分为四级。
(1)特大疫情(Ⅰ级):全区在7日内发生5个以上国家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
(2)重大疫情(Ⅱ级):全区在7日内发现3个以上国家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或者5个以上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或者10个以上**省补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
(3)较大疫情(Ⅲ级):全区在7日内发现1个以上国家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或者3个以上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或者5个以上**省补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
(4)一般疫情(Ⅳ级):全区在7日内发现1个以上全国或者**省补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指挥机构
区政府设立区防控农林植物重大疫情指挥部(简称“区植防指”),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部署日常和突发重大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区植防指总指挥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由区农业局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区农业局(区植物检疫站)、区财政局、区林水局、区住建局、区环保局、区科技局、区卫计局、区公安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管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组成。下设区防控农林植物重大疫情指挥部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办公室(简称“区植防指办”),设在区农业局。各镇街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3.2
职责与工作任务
3.2.1
区植防指:根据疫情确认报告,宣布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全区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制定防控计划,落实防控经费;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防控工作的到位率;审核把关镇、街道和媒体按照《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规定报送、发布疫情信息;督查镇街疫情预防、控制、扑灭等各项工作以及防控物资和经费的使用情况。
3.2.2
区植防指办:负责防控工作的日常管理事务,收集、汇总和报送相关信息,保持各成员单位之间信息畅通,工作协调;负责向成员单位传达上级和区植防指的工作指示、工作动态;组织开展疫情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的宣传教育,指导开展有关防控技术培训;负责有关信息材料的收集、整理、印发和信息发布工作;承办区政府办和区植防指交办的其他事项。
3.2.3
区植防指办成员单位
(1)区农业局:负责重大植物疫情的监测和普查工作;组织专家进行疫情鉴定确认工作;实地调查核实疫情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划定疫点和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监督和指导疫情封锁、扑灭等防控工作,包括疫情扑灭、无害化处理、农业生产补救等技术指导;依法对调入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实施检疫监管;负责对镇街应急小组成员进行疫情识别、封锁扑灭和安全防护等专业知识的培训。
(2)区财政局:负责保障植物疫情监测、普查、铲除(深修剪)、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所需的资金,并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承办区植防指交办的其他相关事项。
(3)区卫计局:负责监测植物疫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人间疫情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4)区公安分局:协助做好疫情封锁和强制扑疫工作,负责疫点的社会稳定和治安管理,确保疫情扑灭工作的顺利开展。
(5)区科技局:负责落实植物疫情防控技术研究,为植物防疫、检疫、扑疫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6)区林水局、住建局、环保局、交通运输局、城管局:负责山林、河道两岸、道路绿化带、城区绿化带等相关区域内的疫情防控工作,评估疫情对环境的影响。
(7)各镇街: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工作计划、监测计划和应急预案;建立植物疫情应急指挥体系及日常工作机构,统一领导、决策、指挥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落实相关物资和资金;做好疫点的监控工作,承办区植防指办交办的其他相关事项。
预警和预防机制
4.1
信息监测
在区植防指办设立植物疫情监测点的基础上,各镇街应根据辖区种植业特点建立农业植物疫情监测体系,在辖区内设立若干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点,对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普查和动态监测。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须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4.2
预警预防
区级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按程序做出预警;提供疫情扑灭相关技术意见。检查控制疫情各种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预案、人员、资金、物资、技术到位情况和灾害的防治效果,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封锁、扑灭和控制工作。
应急响应
5.1
分级响应程序
根据植物疫情发生情况,建立Ⅳ级(一般植物疫情)、Ⅲ级(较大植物疫情)、Ⅱ级(重大植物疫情)和Ⅰ级(特大植物疫情)四个响应等级。其中Ⅳ级、Ⅲ级响应由区植防指报请区政府决定、发布,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Ⅱ级响应由市植防指决定、发布和组织实施应急处置;Ⅰ级响应由省植防指决定、发布和组织实施应急处置。Ⅰ、II级应急响应中,区植防指应服从上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5.2
先期处置与信息报送
5.2.1
先期处置
(1)发生植物疫情后,区植防指办应立即组织属地镇街会同区植物检疫机构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并对染疫植物进行封存、消毒和销毁,封锁疫点,防止疫情人为扩散,减少自然扩散。
(2)属地镇街应收集汇总疫情种类、发生程度、分布范围等有关情况,报区植防指办,并根据现场实际或专家意见,进行综合分析,由区植防指办与省市业务部门会商后确定疫情等级,及时上报区植防指。区植防指根据疫情等级上报区政府、省市植防指。
(3)区植防指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扑灭疫情。必要时可按有关规定,组织相关单位采取现场应急措施:强制对染疫植物、植物产品、车辆、仓库和其他可能污染疫的情况进行检疫、消毒或销毁除害处理;封锁疫情现场;查验携带寄主植物、植物产品的人员和运输工具;禁止疫区货物上市销售;其他必要的应急措施。
(4)在先期应急处置过程中,因疫情发展和危害程度的变化需变更疫情等级的,区植防指按程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决定。
5.2.2
信息报送
5.2.2.1
一旦发生植物疫情及其隐患,任何单位与个人均有权向农业、植物检疫等部门或疫情发生地政府报告,也可通过“110”报警电话向区应急联动中心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植物疫情。
5.2.2.2
疫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疫情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发生疫情的植物种类、品种、来源、症状,受害植物数量(面积)和损失情况等,已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疫情报告单位和个人联系方式等。
5.2.2.3
疫情报告程序
(1)疑似疫情报告。区植物检疫机构接报后,应立即派植物检疫员赴现场诊断,初步认定为疑似植物重大疫情的,要立即采集样品进行确诊。
(2)确认疫情报告。区植防指办接到辖区内重大植物疫情报告后,立即通知区农业局24小时内派2名以上专职植物检疫员到现场诊断,提出初步诊断意见;对怀疑为检疫性有害生物且当地植物检疫机构不能确诊的,要商请省、市专家到现场协助诊断,并按检疫操作规程取样送省植物检疫机构做进一步检验;省植物检疫机构还不能确诊的,应送样到农业部指定的实验室鉴定确认。疫情确认后,在2小时内由区农业局报告区植防指和上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逐级报告到省农业厅,特殊情况时可直接报告。
(3)疫情发生后,疫情影响地要每周向区植防指办报告1次疫情。重大、特别重大疫情,每天至少上报1次,紧急情况应随时报告;疫情得到控制的,实行零报告制。
(4)加强与毗邻县市有关部门协作,建立重大植物疫情信息报告、协调机制,根据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5.3
指挥和协调
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急封锁、扑灭、控制工作由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5.4
应急处置
(1)植物疫情发生单位和所在镇、街道负有对疫情进行先期应急处置的第一责任,要执行区植防指下达的工作举措;相关单位须根据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检疫、封锁现场、消毒除害等应急措施进行处置。
(2)一旦发生先期应急处置仍不能控制的特大疫情,尤其是出现跨区域、大面积并可能进一步扩散的特大疫情,区植防指应根据上级植防指的决定,扩大响应范围,提高响应等级,由上级植防指统一指挥实施疫情控制行动。
(3)发生特大植物疫情后,区植防指应当根据上级植防指指令,立即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调动疫情处理队伍和社会力量,采取各项措施,确保疫情监控和扑灭行动有效进行。
5.5
事件调查
应急处置中,应迅速查明植物疫情来源、植物疫情传染源,查清植物疫情发生、扩散、消灭等整个过程,形成总结性报告,供领导参考决策。
5.6
新闻报道
依据《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有关重大农业植物疫情信息必须上报农业部备案。由省农业行政部门统一向社会公布,其他各级政府及部门、单位无权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确需新闻报导需经过相关部门同意、审批。
5.7
应急结束
在区级植物检疫机构的监督下,疫情发生区内所有染疫种子、种苗须全部销毁,农产品、种植地土壤等按规定处理并彻底消毒,通过连续2年监控未发现新的疫情,经省市植物检疫专家组系统考察论证后,认为可以解除封锁的,由区植防指向区政府提供可解除疫区封锁的报告,报请上级发布解除疫区封锁令。疫区解除封锁后,要继续对该区域进行疫情监测,1年后如未发现新的疫情,即可宣布该处疫情被扑灭。
后期处置
6.1
善后处置
(1)疫情处置补助。按照各类重大植物疫情灾害补偿规定,确定数额等级标准,对控制、扑灭疫情造成的损失,按程序进行合理评估,并由区财政给予补偿。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被征集使用的,政府应当及时归还并给予合理补偿。
(2)各镇街和农业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对疫区调整种植作物布局、经营范围等进行指导,以尽快恢复生产。
6.2
调查报告
区植防指办及时系统性总结疫情防控工作,对疫情防控的一系列措施作进一步梳理总结,形成调查报告报区政府。
应急保障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区植防指应具备机动指挥和监测能力,配备对讲机等通信工具保障处置重大植物疫情应急通信,并纳入紧急防疫物资储备范畴,按规定做好储备保养工作。并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对紧急情况下的电话、电报、传真、通讯频率等予以优先保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以及短信、微信等自媒体发布预警和引导信息,及时疏导疫区人员。
7.2
应急队伍保障
7.2.1
区植防指要组建由农业行政管理、专(兼)职植物检疫员、植物保护专家、农业专家为主体,各成员单位人员组成的重大植物疫情控制处置预备队。
7.2.2
预备队作为应对突发植物疫情处理、控制的核心队伍,要配备必须的装备、器材、交通工具,制订各类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并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素质,确保其正常运行;必要时,公安机关、武警部队应依法协助执行任务。
7.3
交通运输保障
由各级应急工作指挥机构安排、调配车辆用于疫情调查、物资运输等,同时协调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车辆的正常运行、使用和维护。
7.4
医疗卫生保障
由区政府统一组织医疗、卫计部门实施。
7.5
治安交通保障
由区政府统一组织公安、防暴等部门实施。
7.6
物资装备保障
7.6.1
区政府建立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制度,主要储备监测仪器设备、诱剂、农药、药械、熏蒸消毒设备、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库由区农业局建设和管理。
7.6.2
在保证一定数量必需应急物资储备的基础上,要加强物资应急配备信息的收集,一旦需要可以紧急大量购买、充实应急物资。
7.7
经费保障
区、镇街两级财政应为突发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并加强对防疫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保障重特大植物疫情控制预备队的建立、装备、培训和演练等工作,保证应急防疫物资储备;重大疫情发生时,提供相应应急保障资金。
7.8
宣传、培训和演练
7.8.1 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植物防疫知识,指导群众科学应对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充分发挥科协等社会团体和中小学在宣传、普及植物防疫应急知识方面的作用。
7.8.2
区、镇街两级植防指应召集农业、林业、公安等部门相关人员,对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处置预备队成员进行系统培训。
7.8.3
在没有发生突发重大植物疫情状态下,区植防指办每年要有计划地举行演练,提高预备队伍扑灭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各镇、街道植防机构要视情况组织训练。
附则
8.1
名词术语解释与说明
8.1.1
重大植物疫情:是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梨树病害、扶桑绵粉蚧、甘薯茎腐病等全国32种植物检疫对象和**省20种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及新的禁止入境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发生危害。
8.1.2
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然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8.1.3
疫区:存在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
8.1.4
保护区:国家植保组织确定的对一个危险地区进行有效保护的最小区域。
8.1.5
植物检疫措施: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限制有经济影响的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或扩散的任何法律、法规和官方程序。
8.1.6
植物检疫程序:官方按照植物检疫法规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执行与检疫性生物相关的检验、检测、调查、处理等方法。
8.2
预案制订、解释与更新部门
本预案由区农业局牵头制订,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区农业局根据生物灾害发生、变化情况,新型药械引进和新农药试用情况以及国家相关新规定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本预案由区农业局负责解释。
8.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原《关于印发<**市**区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的通知》同时废止。
(篇二)
第一章
植物检疫条例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妥善处置农业植物疫情,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和对农业生产的损失,保护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农业植物疫情是指危害农作物的检疫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情况发生。
第三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及应急处置活动,均应遵守本预案的规定。
第四条
对农业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遵循以下原则:
(一)预防为主原则。农业植物疫情必须立足预防,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做到抓早抓实,争取主动,防范于未然。
(二)分级负责原则。以属地管理为主,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根据职责分工,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处置。
(三)果断处置原则。一旦发生农业植物疫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迅速反应,以最快的速度,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把农业生产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并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四)规范有序原则。处置农业植物疫情,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办事,规范程序,讲究工作方式方法,统筹考虑各种因素,努力提高工作效能。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发生的农业植物疫情及其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负总责。市政府成立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农业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指挥长,市府办分管副主任、农林局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成员由农林、财政、发改、公安、卫生、交通、市场监管、科技、民政、气象、宣传、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协调督查组、技术专家组、物资保障组、控制处置组。常态管理下,由指挥部办公室承担日常管理事务。发生重大农业植物疫情时,各组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履行各自职责。
第七条
办公室设在农林局,由农林局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日常管理事务,指导农业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
(二)制定农业植物疫情防治、控制和处置工作计划,收集、汇总和发布相关信息,掌握工作动态;
(三)向成员单位传达上级有关部门和防控指挥部的工作指示,通报工作动态;
(四)组织开展农业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的宣传教育。
第八条 协调督查组由市府办牵头,农林、财政、公安、市场监管、卫生、宣传、应急管理等部门参加。其主要职责是:
(一)督促检查成员单位及乡镇、街道领导小组的工作落实情况;
(二)提请指挥部和有关部门通报、查办相关失职、渎职行为;
(三)审核把关各种新闻宣传,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四)督查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处置经费、物资储备的到位和使用情况。
第九条 技术专家组由农林局牵头,卫生、科技、气象以及有关科研单位的技术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一)疑难农业植物疫情情况的会诊;
(二)为指挥部提供预防、控制和处置的技术决策咨询和参谋;
(三)组织实施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处置技术的研究。
第十条 物资保障组由财政局牵头,发改、农林、交通、民政等部门参加。其主要职责是:
(一)筹措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所需的各类物资和经费;
(二)负责紧急处置物资的调运;
(三)协调监管紧急物资的发放和紧急处置经费的使用;
(四)负责对由于疫情所造成生活困难群众的救济。
第十一条 控制处置组由农林局牵头,公安、市场管理、卫生、交通等有关部门参加。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疫情监测、原因分析、疫情防治和扑灭等工作,提出恢复生产的有关建议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制订农业植物疫情控制和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指导并协助乡镇、街道和相关单位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三)紧急处置疫情发生时有关群体性事件和其他涉及公共安全等情况。
第三章 疫情确认和报告
第十二条
农业植物疫情由农林局依照下列原则组织诊断并确认:
(一)国家法定的植物检疫性病虫草害,由市植物检疫站按有关植物检疫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确认。对怀疑是检疫性有害生物且市植物检疫站不能确诊的,按规定送样到“省区域性植物检疫实验室”检验诊断。
(二)对怀疑为国内新发生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由农林局向省农业厅报告,并邀请国内权威机构和专家会诊后确认。
(三)国家另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植物疫情分为特大疫情、重大疫情和一般疫情。
特大疫情:发现从国外传入我市的我国从未发生且风险极大的有害生物,或我市尚未发生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某地突然暴发危害。
重大疫情:我市虽有零星发生或偶然传入,但发生范围不广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2个以上乡镇暴发危害。
一般疫情:我市有一定发生范围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1个以上乡镇暴发危害。
第十四条
农业植物疫情级别确认,实行分级管理。一般植物疫情由农林局负责确认;重大植物疫情由农林局报绍兴市农业局后共同确认;特大植物疫情由农林局报绍兴市农业局、**省农业厅后共同确认。
第十五条
农林局负责农业植物疫情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管理工作。
(一)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大面积暴发流行等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向农林局报告。有关机构在作出诊断后2小时内应将结果报告农林局,并在6小时内逐级报告到省农业厅。
(二)农业植物疫情经诊断并确定级别后,农林局应当在2小时内向指挥长、副指挥长报告,属于人畜感染的农业植物疫情,应当同时通报卫计局,并由卫计局逐级上报。
(三)农业植物疫情紧急情况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书面报告的内容为:
⒈农业植物疫情的类型;
⒉发生的时间与地点;
⒊发生的数量、面积、范围、症状、危害程度和初步诊断结果;
⒋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有效程度;
⒌报告的单位及其负责人、报告人和联系方式。
第四章 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
第十六条 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按行政区域实行属地管理。特大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预案,由省政府批准后启动;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预案,由绍兴市政府批准后启动;一般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预案,由**市政府批准启动。
第十七条
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灾害的封锁、扑灭、控制等应急处置,由市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并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划定疫区、保护区和疫情发生区
疫区:是指某一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局部地区发生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其向未发生区传播扩散,经省政府批准划定,并采取封锁、控制、扑灭措施的区域。
保护区:是指某一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较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此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区,经省政府批准划定,采取有效防疫保护措施的区域。
疫情发生区:是指某一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较普遍的情况下,有此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的区域。
(二)疫区内应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⒈加强检疫,强制封锁。省政府发布封锁令后,在出入疫区交通路口经批准设立植物检疫检查站,公告全社会,迅速启动疫情控制预案;由市政府组织农林、卫生、市场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封锁、扑灭和保护措施;严格实施检疫检查等措施封锁疫区,加强对来自疫区运输工具的检疫和检疫处理,禁止携带和邮寄来自疫区的种子、种苗和农产品,严防疫情传播扩散。
⒉疫情铲除和控制。对确认发生疫情的植物要进行彻底销毁处理。对染疫的铺垫物、田地、水源全方位进行无害化处理,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铺垫物等应予以销毁。
(三)保护区内应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⒈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发生动态,构建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信息处理系统。市植物检疫站要确定一名防疫监测员,建立反应灵敏的植物防疫监测网络。
⒉加强我市具有出口优势农产品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期监测和种子、苗木的检疫、检验。依据“疫情干净”原则,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务必进行铲除。开展对“非疫生产区”的农民技术培训工作,普及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识别与控制技术常识。
⒊在与疫情发生区相连的交通路口经批准设立植物检疫检查站,开展检疫检查,禁止来自疫区的种子、种苗和农产品调入,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蔓延;严禁到疫区调运种子、种苗和农产品。
⒋建立疫情档案制度,对疑似检疫性有害生物实行跟踪调查并建立档案。
(四)解除封锁
疫区内所有染疫种子、种苗和农产品按规定处理后,在市植物检疫站的监督下,进行彻底消毒。通过连续2年监控未发观新的疫情,经专家现场考察验收,认为可以解除封锁时,由市农林局向市政府提供可解除封锁的报告,市政府向省政府提出解除封锁申请报告,省政府发布解除令后,应继续对该区域进行疫情监测,1年后如未发现新的疫情,即宣布疫情被扑灭。
(五)疫情发生区内应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⒈严格检疫防止疫情扩散。对种子、苗木及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全面实施产地检疫,指导繁育种苗单位或个人按检疫要求建立无疫种苗和农产品基地,生产无疫种苗和农产品,加强源头检疫管理,严禁染疫而又无法作除害处理的种苗和农产品调运。
⒉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每年组织开展疫情普查,建立疫情数据库,掌握疫情发生动态。
⒊落实防疫控疫措施,开展有效防控。强化对种子、种苗的消毒处理,在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的关键时期,组织、指导群众开展防控工作,落实各项检疫防控措施,封锁控制疫情。
第五章 保 障
第十八条
各级政府要将农业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指挥体系、预防控制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整合和充实各级力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九条
建立市农业植物疫情应急预防、控制和处置物资的储备制度。储备的物资包括农药、化肥、种子、机具等,应急处置物资储备要相对充足。储备库应设在交通便利、具有储运条件、安全保险的区域。
第二十条
财政局应当将预防、控制和处置农业植物疫情所需的各项经费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畴,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对预防、控制和处置农业植物疫情的物资储备经费,由市财政承担。
第二十一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教育,落实劳动保护条件和保健政策,尤其是对人畜感染监控和处置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卫生防疫要求,加强对人身安全的保护。对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中因公致病、致残或牺牲的,要按有关政策由民政局优先给予抚恤。对从事一线工作人员要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和津贴,所需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
第二十二条
经贸、旅游、出入境检验检疫、外经贸等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配套预案,以应对区域性农业植物疫情发生后可能对农产品市场供应、旅游业、出口贸易等造成的影响,确保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六章 奖励与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
各级政府对在预防、控制和处置农业植物疫情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工作失职、渎职的,要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本预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域农业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第二十五条
本预案由**市农林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市植物检疫防疫工作方案》
第三篇: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三篇)
(篇一)
为有效预防、控制重大动、植物疫情在我街道的发生和扩散,保障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降低重大动、植物疫情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植物检疫条例》和《**省动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街道办事处成立重大动、植物疫情控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由主任任组长、指挥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副指挥长,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济发展办,电话:
5129611
558018。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主要职责如下:
1、街道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负责防控工作日常管理事务。指导疫情预防、控制和防治扑灭工作;
制定疫情防控工作计划,收集、汇总和发布相关信息,掌握工作动态;
负责向行政村和种、养大户传达上级有关部门和防控指挥部的工作指示,通报工作动态,负责与各县防控指挥部的协调联络;
组织开展疫情预防、控制和防治扑灭工作的宣传教育,指导开展有关防疫技能培训;
负责有关会议材料的撰写和重要文电的起草,筹备召集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重要会议;
完成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2、物资保障。由街道办事处党政办、社会事务办(民政救助站)参加。主要职责:
负责查灾、核灾、报灾工作,筹措疫情预防、控制和应急
处理所需的各类物资和经费,负责制定各类款物分配方案,及其物资的接收、分配和使用管理工作,负责应急处理物资的调运工作,协调监管紧急物资的发放和紧急处理经费的使用,负责对疫情灾害造成农民生活困难的进行救济、协调。
3、控制处理。由街道办事处党政办、派出所、卫生院、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参加。主要职责:
负责疫情的监测、成灾原因分析、灾害的防治、扑灭、无害化处理等组织工作,提出恢复生产的有关建议并组织实施;受市防控指挥部调遣,负责制定疫情灾害控制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指导并协助各行政村和相关农户实施应急处理工作;负责做好宣传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处理;紧急处理灾害发生时的有关群体性事件和其他涉及公共安全等情况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4、协调督查。由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卫生院、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参加。主要职责:
督促检查各行政村的工作落实;提请县指挥部和有关部门通报、查办相关失职、渎职行为;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督查疫情预防、控制和处理经费、物资储备的到位和使用情况;及时汇总督查情况,向防控指挥部汇报。
5、技术指导。由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参加。主要职责:为防控指挥部提供预防、控制和防治、扑灭技术决策咨询和参谋;组织实施疫情预防、控制和防治、扑灭技术的攻关研究。
二、疫情应急处理
发生疫情,启动防控应急预案。
(一)规范相关工作
1、疫情报告。疑似新疫情一旦发生,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疑似报告,并请有关专家进行取样和鉴定;
因隐报和缓报造成疫情扩散和重大危害者,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2、封锁控制。疫情确认后。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植物检疫条例》和《**省动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封锁方案,对疫区采取封锁控制措施。
一要对疫区内主要交通干线两旁区域进行地毯式调查,一旦发现疫,立即扑灭。
二要对疫区农、畜产品外运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加强动植物产地检疫,在农、畜产品运输前实施严格检疫。
三要对外运的种子(种苗)、等动、植物产品,在运出发生疫情的行政区域之前,必须经过检疫,通过检疫的,发放动、植物过检疫证书,对未获得动、植物过检疫证书或发现重大动、植物动、植物疫情的货物禁止外运。禁止疫区内土壤、拉圾、建筑余土、堆肥外运。
四要加强重大动、植物疫情伤人情况的监测报告,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
3、防治扑灭。根据重大动、植物疫情发生、传播和危害特性,采取以环境治理、药剂防治为主的综合灭杀措施。
一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疫区内的环境整洁,及时清除垃圾和食物残渣,减少重大动、植物疫情滋生。有蚁巢的地方,要采取扑灭措施后再进行清理。
二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灭杀蚁虫、老鼠,如在蚁巢、老鼠洞附近投放毒饵,对蚁巢、老鼠洞喷施浇灌农药。
4、疫情调查和监测。要对疫区和监测区疫情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做好疫情监测结果记录,并保存记录档案,定期汇总上报。
5、结束应急。通过采取全面、有效的控制和扑灭措施,在疫区没有发现新的疫点,由街道领导小组、指挥部提请上级指挥部批准,可结束应急。
6、疫情解除。疫区按照要求完成疫情扑灭工作后,疫区和监测区在连续9月内未发现新的疫情,由市指挥部报请省动植物检疫站验收,上报农牧渔业部审定后,按照《动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以农牧渔业部公告发布解除疫情。
(二)加强宣传引导
疫情公布后,要力求多做少说,避免过分渲染。要做好新闻媒介正面介绍、防范提醒和澄清谣言的准备,有关信息发布和宣传报道由农牧渔业部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口径。在疫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要利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科普宣传,重点宣传注意事项,防范知识、防控技术和救助方法。当媒体出现不实报道或社会上流传谣言时,立即出面澄清,加强宣传引导,降低负面影响。
(三)落实保障措施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要根据应急防治工作的需要,争取资金支持,确保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药剂、器械及其他物资的足额及时到位。对疫区内因实施防控措施而征用、销毁当地的房屋、土地、物资、庄稼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上级业务主管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评估、提出相应的补贴和扶持政策建议,并监督、检查补贴和扶持政策的落实。
(篇二)
总
则
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突发重大植物疫情,控制疫情传播蔓延,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公共安全的影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区辖区,对原发或传入、造成或可能造成农业生产及相关产业严重损失的突发重大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
1.4
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协作,快速响应、高效运转,预防为主、群防群控的原则,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全面摸清疫情状况,采取断然措施封锁、控制和扑灭疫情。
疫情分级
依据重大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发生的数量、传播速度、范围和趋势,将植物疫情划分为四级。
(1)特大疫情(Ⅰ级):全区在7日内发生5个以上国家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
(2)重大疫情(Ⅱ级):全区在7日内发现3个以上国家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或者5个以上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或者10个以上**省补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
(3)较大疫情(Ⅲ级):全区在7日内发现1个以上国家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或者3个以上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或者5个以上**省补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
(4)一般疫情(Ⅳ级):全区在7日内发现1个以上全国或者**省补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点。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指挥机构
区政府设立区防控农林植物重大疫情指挥部(简称“区植防指”),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部署日常和突发重大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区植防指总指挥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由区农业局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区农业局(区植物检疫站)、区财政局、区林水局、区住建局、区环保局、区科技局、区卫计局、区公安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管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组成。下设区防控农林植物重大疫情指挥部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办公室(简称
“区植防指办”),设在区农业局。各镇街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3.2
职责与工作任务
3.2.1
区植防指:根据疫情确认报告,宣布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全区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制定防控计划,落实防控经费;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防控工作的到位率;审核把关镇、街道和媒体按照《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规定报送、发布疫情信息;督查镇街疫情预防、控制、扑灭等各项工作以及防控物资和经费的使用情况。
3.2.2
区植防指办:负责防控工作的日常管理事务,收集、汇总和报送相关信息,保持各成员单位之间信息畅通,工作协调;负责向成员单位传达上级和区植防指的工作指示、工作动态;组织开展疫情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的宣传教育,指导开展有关防控技术培训;负责有关信息材料的收集、整理、印发和信息发布工作;承办区政府办和区植防指交办的其他事项。
3.2.3
区植防指办成员单位
(1)区农业局:负责重大植物疫情的监测和普查工作;组织专家进行疫情鉴定确认工作;实地调查核实疫情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划定疫点和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监督和指导疫情封锁、扑灭等防控工作,包括疫情扑灭、无害化处理、农业生产补救等技术指导;依法对调入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实施检疫监管;负责对镇街应急小组成员进行疫情识别、封锁扑灭和安全防护等专业知识的培训。
(2)区财政局:负责保障植物疫情监测、普查、铲除(深修剪)、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所需的资金,并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承办区植防指交办的其他相关事项。
(3)区卫计局:负责监测植物疫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人间疫情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4)区公安分局:协助做好疫情封锁和强制扑疫工作,负责疫点的社会稳定和治安管理,确保疫情扑灭工作的顺利开展。
(5)区科技局:负责落实植物疫情防控技术研究,为植物防疫、检疫、扑疫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6)区林水局、住建局、环保局、交通运输局、城管局:负责山林、河道两岸、道路绿化带、城区绿化带等相关区域内的疫情防控工作,评估疫情对环境的影响。
(7)各镇街: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工作计划、监测计划和应急预案;建立植物疫情应急指挥体系及日常工作机构,统一领导、决策、指挥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落实相关物资和资金;做好疫点的监控工作,承办区植防指办交办的其他相关事项。
预警和预防机制
4.1
信息监测
在区植防指办设立植物疫情监测点的基础上,各镇街应根据辖区种植业特点建立农业植物疫情监测体系,在辖区内设立若干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点,对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普查和动态监测。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须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4.2
预警预防
区级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按程序做出预警;提供疫情扑灭相关技术意见。检查控制疫情各种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预案、人员、资金、物资、技术到位情况和灾害的防治效果,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封锁、扑灭和控制工作。
应急响应
5.1
分级响应程序
根据植物疫情发生情况,建立Ⅳ级(一般植物疫情)、Ⅲ级(较大植物疫情)、Ⅱ级(重大植物疫情)和Ⅰ级(特大植物疫情)四个响应等级。其中Ⅳ级、Ⅲ级响应由区植防指报请区政府决定、发布,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Ⅱ级响应由市植防指决定、发布和组织实施应急处置;Ⅰ级响应由省植防指决定、发布和组织实施应急处置。Ⅰ、II级应急响应中,区植防指应服从上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5.2
先期处置与信息报送
5.2.1
先期处置
(1)发生植物疫情后,区植防指办应立即组织属地镇街会同区植物检疫机构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并对染疫植物进行封存、消毒和销毁,封锁疫点,防止疫情人为扩散,减少自然扩散。
(2)属地镇街应收集汇总疫情种类、发生程度、分布范围等有关情况,报区植防指办,并根据现场实际或专家意见,进行综合分析,由区植防指办与省市业务部门会商后确定疫情等级,及时上报区植防指。区植防指根据疫情等级上报区政府、省市植防指。
(3)区植防指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扑灭疫情。必要时可按有关规定,组织相关单位采取现场应急措施:强制对染疫植物、植物产品、车辆、仓库和其他可能污染疫的情况进行检疫、消毒或销毁除害处理;封锁疫情现场;查验携带寄主植物、植物产品的人员和运输工具;禁止疫区货物上市销售;其他必要的应急措施。
(4)在先期应急处置过程中,因疫情发展和危害程度的变化需变更疫情等级的,区植防指按程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决定。
5.2.2
信息报送
5.2.2.1
一旦发生植物疫情及其隐患,任何单位与个人均有权向农业、植物检疫等部门或疫情发生地政府报告,也可通过“110”报警电话向区应急联动中心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植物疫情。
5.2.2.2
疫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疫情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发生疫情的植物种类、品种、来源、症状,受害植物数量(面积)和损失情况等,已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疫情报告单位和个人联系方式等。
5.2.2.3
疫情报告程序
(1)疑似疫情报告。区植物检疫机构接报后,应立即派植物检疫员赴现场诊断,初步认定为疑似植物重大疫情的,要立即采集样品进行确诊。
(2)确认疫情报告。区植防指办接到辖区内重大植物疫情报告后,立即通知区农业局24小时内派2名以上专职植物检疫员到现场诊断,提出初步诊断意见;对怀疑为检疫性有害生物且当地植物检疫机构不能确诊的,要商请省、市专家到现场协助诊断,并按检疫操作规程取样送省植物检疫机构做进一步检验;省植物检疫机构还不能确诊的,应送样到农业部指定的实验室鉴定确认。疫情确认后,在2小时内由区农业局报告区植防指和上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逐级报告到省农业厅,特殊情况时可直接报告。
(3)疫情发生后,疫情影响地要每周向区植防指办报告1次疫情。重大、特别重大疫情,每天至少上报1次,紧急情况应随时报告;疫情得到控制的,实行零报告制。
(4)加强与毗邻县市有关部门协作,建立重大植物疫情信息报告、协调机制,根据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5.3
指挥和协调
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急封锁、扑灭、控制工作由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5.4
应急处置
(1)植物疫情发生单位和所在镇、街道负有对疫情进行先期应急处置的第一责任,要执行区植防指下达的工作举措;相关单位须根据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检疫、封锁现场、消毒除害等应急措施进行处置。
(2)一旦发生先期应急处置仍不能控制的特大疫情,尤其是出现跨区域、大面积并可能进一步扩散的特大疫情,区植防指应根据上级植防指的决定,扩大响应范围,提高响应等级,由上级植防指统一指挥实施疫情控制行动。
(3)发生特大植物疫情后,区植防指应当根据上级植防指指令,立即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调动疫情处理队伍和社会力量,采取各项措施,确保疫情监控和扑灭行动有效进行。
5.5
事件调查
应急处置中,应迅速查明植物疫情来源、植物疫情传染源,查清植物疫情发生、扩散、消灭等整个过程,形成总结性报告,供领导参考决策。
5.6
新闻报道
依据《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有关重大农业植物疫情信息必须上报农业部备案。由省农业行政部门统一向社会公布,其他各级政府及部门、单位无权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确需新闻报导需经过相关部门同意、审批。
5.7
应急结束
在区级植物检疫机构的监督下,疫情发生区内所有染疫种子、种苗须全部销毁,农产品、种植地土壤等按规定处理并彻底消毒,通过连续
2年监控未发现新的疫情,经省市植物检疫专家组系统考察论证后,认为可以解除封锁的,由区植防指向区政府提供可解除疫区封锁的报告,报请上级发布解除疫区封锁令。疫区解除封锁后,要继续对该区域进行疫情监测,1年后如未发现新的疫情,即可宣布该处疫情被扑灭。
后期处置
6.1
善后处置
(1)疫情处置补助。按照各类重大植物疫情灾害补偿规定,确定数额等级标准,对控制、扑灭疫情造成的损失,按程序进行合理评估,并由区财政给予补偿。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被征集使用的,政府应当及时归还并给予合理补偿。
(2)各镇街和农业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对疫区调整种植作物布局、经营范围等进行指导,以尽快恢复生产。
6.2
调查报告
区植防指办及时系统性总结疫情防控工作,对疫情防控的一系列措施作进一步梳理总结,形成调查报告报区政府。
应急保障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区植防指应具备机动指挥和监测能力,配备对讲机等通信工具保障处置重大植物疫情应急通信,并纳入紧急防疫物资储备范畴,按规定做好储备保养工作。并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对紧急情况下的电话、电报、传真、通讯频率等予以优先保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以及短信、微信等自媒体发布预警和引导信息,及时疏导疫区人员。
7.2
应急队伍保障
7.2.1
区植防指要组建由农业行政管理、专(兼)职植物检疫员、植物保护专家、农业专家为主体,各成员单位人员组成的重大植物疫情控制处置预备队。
7.2.2
预备队作为应对突发植物疫情处理、控制的核心队伍,要配备必须的装备、器材、交通工具,制订各类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并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素质,确保其正常运行;必要时,公安机关、武警部队应依法协助执行任务。
7.3
交通运输保障
由各级应急工作指挥机构安排、调配车辆用于疫情调查、物资运输等,同时协调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车辆的正常运行、使用和维护。
7.4
医疗卫生保障
由区政府统一组织医疗、卫计部门实施。
7.5
治安交通保障
由区政府统一组织公安、防暴等部门实施。
7.6
物资装备保障
7.6.1
区政府建立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制度,主要储备监测仪器设备、诱剂、农药、药械、熏蒸消毒设备、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库由区农业局建设和管理。
7.6.2
在保证一定数量必需应急物资储备的基础上,要加强物资应急配备信息的收集,一旦需要可以紧急大量购买、充实应急物资。
7.7
经费保障
区、镇街两级财政应为突发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并加强对防疫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保障重特大植物疫情控制预备队的建立、装备、培训和演练等工作,保证应急防疫物资储备;重大疫情发生时,提供相应应急保障资金。
7.8
宣传、培训和演练
7.8.1 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植物防疫知识,指导群众科学应对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充分发挥科协等社会团体和中小学在宣传、普及植物防疫应急知识方面的作用。
7.8.2
区、镇街两级植防指应召集农业、林业、公安等部门相关人员,对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处置预备队成员进行系统培训。
7.8.3
在没有发生突发重大植物疫情状态下,区植防指办每年要有计划地举行演练,提高预备队伍扑灭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各镇、街道植防机构要视情况组织训练。
附则
8.1
名词术语解释与说明
8.1.1
重大植物疫情:是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梨树病害、扶桑绵粉蚧、甘薯茎腐病等全国32种植物检疫对象和**省20种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及新的禁止入境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发生危害。
8.1.2
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然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8.1.3
疫区:存在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
8.1.4
保护区:国家植保组织确定的对一个危险地区进行有效保护的最小区域。
8.1.5
植物检疫措施: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限制有经济影响的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或扩散的任何法律、法规和官方程序。
8.1.6
植物检疫程序:官方按照植物检疫法规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执行与检疫性生物相关的检验、检测、调查、处理等方法。
8.2
预案制订、解释与更新部门
本预案由区农业局牵头制订,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区农业局根据生物灾害发生、变化情况,新型药械引进和新农药试用情况以及国家相关新规定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本预案由区农业局负责解释。
8.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原《关于印发<**市**区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的通知》(余政办〔2013〕305号)同时废止。
(篇三)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妥善处置农业植物疫情,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和对农业生产的损失,保护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农业植物疫情是指危害农作物的检疫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情况发生。
第三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及应急处置活动,均应遵守本预案的规定。
第四条
对农业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遵循以下原则:
(一)预防为主原则。农业植物疫情必须立足预防,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做到抓早抓实,争取主动,防范于未然。
(二)分级负责原则。以属地管理为主,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根据职责分工,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处置。
(三)果断处置原则。一旦发生农业植物疫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迅速反应,以最快的速度,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把农业生产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并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四)规范有序原则。处置农业植物疫情,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办事,规范程序,讲究工作方式方法,统筹考虑各种因素,努力提高工作效能。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发生的农业植物疫情及其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负总责。市政府成立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农业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指挥长,市府办分管副主任、农林局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成员由农林、财政、发改、公安、卫生、交通、市场监管、科技、民政、气象、宣传、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协调督查组、技术专家组、物资保障组、控制处置组。常态管理下,由指挥部办公室承担日常管理事务。发生重大农业植物疫情时,各组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履行各自职责。
第七条
办公室设在农林局,由农林局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日常管理事务,指导农业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
(二)制定农业植物疫情防治、控制和处置工作计划,收集、汇总和发布相关信息,掌握工作动态;
(三)向成员单位传达上级有关部门和防控指挥部的工作指示,通报工作动态;
(四)组织开展农业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的宣传教育。
第八条 协调督查组由市府办牵头,农林、财政、公安、市场监管、卫生、宣传、应急管理等部门参加。其主要职责是:
(一)督促检查成员单位及乡镇、街道领导小组的工作落实情况;
(二)提请指挥部和有关部门通报、查办相关失职、渎职行为;
(三)审核把关各种新闻宣传,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四)督查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处置经费、物资储备的到位和使用情况。
第九条 技术专家组由农林局牵头,卫生、科技、气象以及有关科研单位的技术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一)疑难农业植物疫情情况的会诊;
(二)为指挥部提供预防、控制和处置的技术决策咨询和参谋;
(三)组织实施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处置技术的研究。
第十条 物资保障组由财政局牵头,发改、农林、交通、民政等部门参加。其主要职责是:
(一)筹措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所需的各类物资和经费;
(二)负责紧急处置物资的调运;
(三)协调监管紧急物资的发放和紧急处置经费的使用;
(四)负责对由于疫情所造成生活困难群众的救济。
第十一条 控制处置组由农林局牵头,公安、市场管理、卫生、交通等有关部门参加。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疫情监测、原因分析、疫情防治和扑灭等工作,提出恢复生产的有关建议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制订农业植物疫情控制和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指导并协助乡镇、街道和相关单位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三)紧急处置疫情发生时有关群体性事件和其他涉及公共安全等情况。
第三章 疫情确认和报告
第十二条
农业植物疫情由农林局依照下列原则组织诊断并确认:
(一)国家法定的植物检疫性病虫草害,由市植物检疫站按有关植物检疫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确认。对怀疑是检疫性有害生物且市植物检疫站不能确诊的,按规定送样到
“省区域性植物检疫实验室”检验诊断。
(二)对怀疑为国内新发生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由农林局向省农业厅报告,并邀请国内权威机构和专家会诊后确认。
(三)国家另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植物疫情分为特大疫情、重大疫情和一般疫情。
特大疫情:发现从国外传入我市的我国从未发生且风险极大的有害生物,或我市尚未发生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某地突然暴发危害。
重大疫情:我市虽有零星发生或偶然传入,但发生范围不广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2个以上乡镇暴发危害。
一般疫情:我市有一定发生范围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1个以上乡镇暴发危害。
第十四条
农业植物疫情级别确认,实行分级管理。一般植物疫情由农林局负责确认;重大植物疫情由农林局报绍兴市农业局后共同确认;特大植物疫情由农林局报绍兴市农业局、**省农业厅后共同确认。
第十五条
农林局负责农业植物疫情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管理工作。
(一)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大面积暴发流行等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向农林局报告。有关机构在作出诊断后2小时内应将结果报告农林局,并在6小时内逐级报告到省农业厅。
(二)农业植物疫情经诊断并确定级别后,农林局应当在2小时内向指挥长、副指挥长报告,属于人畜感染的农业植物疫情,应当同时通报卫计局,并由卫计局逐级上报。
(三)农业植物疫情紧急情况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书面报告的内容为:
⒈农业植物疫情的类型;
⒉发生的时间与地点;
⒊发生的数量、面积、范围、症状、危害程度和初步诊断结果;
⒋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有效程度;
⒌报告的单位及其负责人、报告人和联系方式。
第四章 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
第十六条 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按行政区域实行属地管理。特大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预案,由省政府批准后启动;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预案,由绍兴市政府批准后启动;一般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处置预案,由**市政府批准启动。
第十七条
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灾害的封锁、扑灭、控制等应急处置,由市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并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划定疫区、保护区和疫情发生区
疫区:是指某一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局部地区发生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其向未发生区传播扩散,经省政府批准划定,并采取封锁、控制、扑灭措施的区域。
保护区:是指某一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较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此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区,经省政府批准划定,采取有效防疫保护措施的区域。
疫情发生区:是指某一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较普遍的情况下,有此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的区域。
(二)疫区内应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⒈加强检疫,强制封锁。省政府发布封锁令后,在出入疫区交通路口经批准设立植物检疫检查站,公告全社会,迅速启动疫情控制预案;由市政府组织农林、卫生、市场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封锁、扑灭和保护措施;严格实施检疫检查等措施封锁疫区,加强对来自疫区运输工具的检疫和检疫处理,禁止携带和邮寄来自疫区的种子、种苗和农产品,严防疫情传播扩散。
⒉疫情铲除和控制。对确认发生疫情的植物要进行彻底销毁处理。对染疫的铺垫物、田地、水源全方位进行无害化处理,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铺垫物等应予以销毁。
(三)保护区内应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⒈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发生动态,构建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信息处理系统。市植物检疫站要确定一名防疫监测员,建立反应灵敏的植物防疫监测网络。
⒉加强我市具有出口优势农产品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期监测和种子、苗木的检疫、检验。依据“疫情干净”原则,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务必进行铲除。开展对“非疫生产区”的农民技术培训工作,普及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识别与控制技术常识。
⒊在与疫情发生区相连的交通路口经批准设立植物检疫检查站,开展检疫检查,禁止来自疫区的种子、种苗和农产品调入,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蔓延;严禁到疫区调运种子、种苗和农产品。
⒋建立疫情档案制度,对疑似检疫性有害生物实行跟踪调查并建立档案。
(四)解除封锁
疫区内所有染疫种子、种苗和农产品按规定处理后,在市植物检疫站的监督下,进行彻底消毒。通过连续2年监控未发观新的疫情,经专家现场考察验收,认为可以解除封锁时,由市农林局向市政府提供可解除封锁的报告,市政府向省政府提出解除封锁申请报告,省政府发布解除令后,应继续对该区域进行疫情监测,1年后如未发现新的疫情,即宣布疫情被扑灭。
(五)疫情发生区内应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⒈严格检疫防止疫情扩散。对种子、苗木及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全面实施产地检疫,指导繁育种苗单位或个人按检疫要求建立无疫种苗和农产品基地,生产无疫种苗和农产品,加强源头检疫管理,严禁染疫而又无法作除害处理的种苗和农产品调运。
⒉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每年组织开展疫情普查,建立疫情数据库,掌握疫情发生动态。
⒊落实防疫控疫措施,开展有效防控。强化对种子、种苗的消毒处理,在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的关键时期,组织、指导群众开展防控工作,落实各项检疫防控措施,封锁控制疫情。
第五章 保 障
第十八条
各级政府要将农业植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农业植物疫情的应急指挥体系、预防控制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整合和充实各级力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九条
建立市农业植物疫情应急预防、控制和处置物资的储备制度。储备的物资包括农药、化肥、种子、机具等,应急处置物资储备要相对充足。储备库应设在交通便利、具有储运条件、安全保险的区域。
第二十条
财政局应当将预防、控制和处置农业植物疫情所需的各项经费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畴,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对预防、控制和处置农业植物疫情的物资储备经费,由市财政承担。
第二十一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教育,落实劳动保护条件和保健政策,尤其是对人畜感染监控和处置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卫生防疫要求,加强对人身安全的保护。对农业植物疫情预防、控制和处置工作中因公致病、致残或牺牲的,要按有关政策由民政局优先给予抚恤。对从事一线工作人员要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和津贴,所需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
第二十二条
经贸、旅游、出入境检验检疫、外经贸等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配套预案,以应对区域性农业植物疫情发生后可能对农产品市场供应、旅游业、出口贸易等造成的影响,确保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六章 奖励与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
各级政府对在预防、控制和处置农业植物疫情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工作失职、渎职的,要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本预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域农业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第二十五条
本预案由**市农林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市植物检疫防疫工作方案》
第四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实现“平安前旗”的重要手段和具体内容,在维护治安秩序、保障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旗综治委的要求和部署,旗综治办深入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基层派出所,通过实地察看、听汇报、询问群众、座谈交流等形式,就加强社
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平安前旗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旗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关注民生、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今年以来,我旗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全盟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平安旗县、乡村创建活动,着力于解决突出社会治安问题的同时,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夯实“平安前旗”建设的基层基础,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技防投入不断加大
旗委、旗政府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在今年下发的《2009年政法工作要点》、《2009年平安建设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文件中,都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通过召开全旗政法工作会议、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平安乡村创建活动协调动员大会等会议,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做出详细安排部署。
(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层基础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抓好科技防范建设。大力推广我旗新址和农村安全技术防范建设,扩大技防覆盖面,上半年我旗新址、乌兰毛都、大石寨、索伦、察尔森、跃进牧场、好仁、巴达仍贵、居力很等地区投资近70万元,在居民区、主要路口、办公楼、个体工商户等处安装了监控头、录像设备。居力很、大石寨、哈拉黑等地四个村建设了移动平安互助网;德伯斯、大石寨、索伦、额尔格图、树木沟等地新增了固定电话平安互助网建设,使全旗技防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二是牧区深化了草原110建设。满族屯乡和乌兰毛都苏木各投资8万元,桃合木办事处投资6万元建设了草原110巡逻车队伍,全部做到了统一编队、统一样式、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职责制度。满族屯乡组建了33人的治安联防大队,乌兰毛都苏木组建了38人的治安联防大队,桃合木组建了30人的治安联防大队,现“草原110”车辆和队员已全部上岗并开展治安巡逻守护。
三是全部组建了流动义务治安联防队。全旗各苏木乡镇将当地用于出租的车辆、村干部车辆、政府有关部门车辆纳入联防队,全部做到了有组织机构、有标识、有标语、有通讯簿(卡)、有工作制度、有工作职责、有工作纪律、有活动记录,目前全旗共有525名流动义务治安联防队员活动在科尔沁大地。
四是组建了义务治安联防大队。额尔格图镇组建了150人的治安联防大队,投资1.5万元为队员购置了服装,归流河镇组建了60人的治安联防大队,投资1.7万元购置了服装,并邀请有关人员对队员进行了业务和技能培训。另外,跃进马场22人、俄体52人、巴达仍贵36人、古迹27人,目前全旗共有治安联防队员450名。现我旗境内治安员(防疫员、护林员)、草原110联防队员、义务治安联防队员、有偿看护队员、护青保苗员与流动义务治安联防队员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张覆盖全旗,严密防范的群防群治“大联防”网络。
(三)创新工作机制,社会治安防控快速反应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一是抓好以草原110和流动义务治安联防队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加强草原110人员和车辆的审核和使用,加强对指挥人员、接警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使他们做到接警迅速,判断准确,决策正确,指挥果断,处置得当。加强网格化巡逻,结合违法犯罪的特点,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域的治安特点,对草原
110、治安联防大队、基层治保力量进行整合,明确各自的责任区域和时间段,初步形成了以草原110为龙头,治安联防大队、治保力量为补充,点、线、面相结合,互通互联的巡逻防控体系。各巡逻防控力量统一归草原110指挥中心调配,根据不同警情发布指令,巡防警力在接到指令后,按照就近出警的原则,对警情进行先期处置,形成一套自上而下、整体协作的指挥调度机制。
二是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突发事件的应对和预防。制定处置突发事件预案,组织治安、巡警、消防、交警等各警种开展演练,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排查治安隐患,化解矛盾纠纷,超前掌握突发事件信息,千方百计把不安全、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发生大的事端。今年以来,全旗没有发生人员密集场所重大突发事件。
二、当前我旗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旗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虽已取得一定成果,在现实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近年来我旗刑事案件尤其
是可防性案件高位运行的社会治安现状看,治安防控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
(一)专门力量配备与严峻的治安形势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责任区民警的责任难以真正落实。一是客观上:责任区民警处理治安、刑事案件及日常事务等占用了大部分精力,制约了责任区民警进村(社区)的时间和精力。二是主观上:有的责任区民警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与所辖地区沟通不够。
(二)群防群治落后于新形势的要求。全社会共同参与治安防范的氛围还不够浓,群防群治正常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基层治调组织发展不平衡,有的运作不够规范,有的处于名存实亡状态。
(三)治安协管员、民兵治安巡防队员的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影响治安防范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仅仅是挂个名,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二是对治安协管员、民兵治安巡防队员的教育培训不够,这些人员的素质、能力、工作水平不高,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四)技防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全旗技防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公共场所、主要道路、企事业单位等重点部位技防设施安装不够,覆盖面不广,给不法分子留下了较大的犯罪空间。
三、加强我旗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切实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平安前旗,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特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完善机制体制,强化责任落实,力求防控专门力量效能发挥的最大化。公安民警和社区保安是社会治安防控的主要专门力量,其作用发挥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社会治安的好坏。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是要完善机制,强化责任区民警的治安防范责任。重点是转变勤务制度,把责任区民警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治安管理和防范上来。二是要完善体制,充分发挥社区保安队伍作用。要完善考核体制来提升管理效能;要通过优化组合来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战斗力;要加强教育培训演练,使社区保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值得信赖技术过硬的一支专职治安防范队伍。
(二)挖掘民力,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新形势下群防群治的基本网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仅仅依靠公安民警、社区保安的专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一是强化“三个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治安防范的良好氛围。强化政府部门的管理责任意识,加强人财物保障;强化群众的自防意识,提高群众参与治安防范的自觉性;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在治安防范中积极主动。二是充分发挥农村警务室的作用。基层警务室民警要对所辖区域定期巡查,在警务室定期接待群众,在接到群众报警或者派出所出警指令后,要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处置。警务室民警要负责为中小学生上法制辅导课。同时要履行指导、带领民兵治安巡防队员开展治安巡防的职责等。
(三)积极探索,强化重点人口管理,提高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实效。重点人口管理是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重点,在积极探索好的管理办法的同时,要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提高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实效。要进一步强化对暂住人口的重点管理,进一步强化对高危人群的重点管控。严格执行对责任区民警、社区保安的责任倒查追究制度。
(四)加大投入,拓展技防物防领域,为防控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技防物防网络建设是弥补公安警力不足的重要措施,已成为公安机关驾驭动态治安的一个亮点。因此要在充分运用人力防范的同时,不断拓展技防物防领域,为公安机关及时掌握现场情况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要落实科技防范措施,加快全旗技防网络建设。认真建设二、三级报警平台,扩大技防覆盖率,努力实现城区与各乡镇、村技防网络的衔接,形成有机整体。二要整合现有技防设施和资源。要做好新址主要道路技防设施的安装以及与国道、省道等主干线的电子警察和监控探头的并轨工作,整合资源,减少浪费。
(五)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落实以草原110和流动义务治安联防大队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为加快我旗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富民强旗、全面建设“和谐、平安”前旗,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第五篇:派出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人:****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建设“平安**”的重要手段和具体内容,在维护治安秩序、保障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辖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派出所由陈洪武所长牵头,于4月6日-6月10日,深入辖区重点路口、居民小区、重要场所、村屯、楼区等地,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等形式,就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平安****镇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辖区概况
**派出所辖区面积***平方公里,地处市区西南***公里处,东与***相邻,南与**相邻,**国道、*****高速从镇中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派出所现有民警**人,辅警***人。辖区共有**个居委会、**个行政村,常住人口****人,单位及商业网点****家,其中宾馆旅店***家,加油站***家,液化气站***家,烟花爆竹销售点***家,寄递物流业***家。
****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镇区整体为老镇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网点多,人流、物流较多,社会治安状况极其复杂。
二、辖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近年来,为守卫好这片区域,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所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工作基层所队的职能作用,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警力配置、落实警务保障、开展群防群治,警民结合,动静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打击有力、防范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该体系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当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为进一步完善社会防控体系建设,****镇党委政府又将“雪亮工程”列为全镇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雪亮工程的成功落地,将极大提升辖区的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目前,通过上述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效确保了辖区社会治安稳定大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一)完善情报信息搜集反馈网络,创新涉稳涉访预警机制
为维护辖区社会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通过与镇信访办联合,共享资源和信息,做好涉访涉稳人员的管控和对接工作;其次,组织民警深入村(居)委会开展涉稳涉访人员摸排工作,全面掌握上访人员信息,并登记造册,摸清底数;第三,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网络,广僻信息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物建治安信息员、耳目特情,以及发挥村(居)警务助理职能作用,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及时搜集上报政社情信息;最后,做好管控工作,压实稳控责任。目前,辖区现有涉访涉稳人员***人,主要涉及民办教师和村干部养老待遇、未分配工作大中专毕业生、土地补贴、商服楼办理房屋产权证、宅基地产权证办理问题等多种情况,我所根据涉访涉稳类型分类进行管控,每种类型包案到民警,包案民警对所包信访人员实行动态管控,尤其是在节日点、国家重大活动日,更要强化管控措施,实施人员“一日两报”制度,确保涉访涉稳人员不漏管、不失控,如发现有上访倾向,及时向所领导报告,并向镇政府的包案领导通报相关情况,将涉稳人员稳控在当地,坚决防止越级上访和进京滋事等事件的发生。
(二)打防并举,保持了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
1、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对各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苗头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沾边就打的方针,对恶势力违法犯罪坚决予以严厉打击。今年,我所已成功立案侦办涉恶案件**起,打处**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
2、全警动员、全员参与,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今年,全所共查处违法犯罪案件***起,打处违法犯罪人员***人,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共计***余元。
3、严格落实依法办案,将每起案件办成铁案。为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办案人员在调查期间,依法搜集相关证据,并依法对涉案人员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案件查处不及时、查处不力引发的涉法上访案件。今年以来,我所未发生一起涉法上访案件。
(三)巡守防控结合,提高了社会面动态控制的能力
1、健全街面治安巡逻控网。今年以来,我所按照市局的工作要求,在辖区积极开展“警灯行动”。通过徒步巡防、机动车巡防、群众联合防等方式开展巡防工作,全方位打压违法犯罪分子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大幅度提高见警率和知警率,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2、巩固单位内部防控网。为防止内部单位出现防范漏洞,我所组织警力,督导各单位,尤其是金融机构、学校、政府等单位加强内部安全管理,配备保卫人员,落实了防范措施。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单位的内部安全防范能力。
3、延伸农村社区防控网。按照辖区实际工作需要,我所联合村居委会,组建红袖标义务巡逻队,强化日常街面巡逻防控,发现和上报可疑人员。
4、发展视频监控防控网。目前,通过整合民间整合辖区现有街道商铺探头和居民住房自家探头,与店主和住户协商,科学布点,增强探头的覆盖面,增强街面、村屯的防控能力。同时,镇党委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待工程完工后,辖区的技防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5、优化社会管理防控网。辖区***家宾馆旅馆、**家物流寄递点、***家加油站全面落实实时登记和上传制度,有效防止违法犯罪人员运用此类行业从事违法犯罪行为。
6、推进基础信息采集,做好人口管理。全面推行 “以业排人”、“以人管人”、“以房管人”的工作模式,开展基础信息的采集工作,全面掌握辖区人口情况,确保人员安全。
7、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防范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按照“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工作要求,积极配合镇综治办对辖区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工作,依托村(居)警务助理,全面排查和梳理人民群众间的各类矛盾纠纷,并逐件登记造册,立足主动,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坚决避免因矛盾引发“民转刑”案件以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启动联动调处化解机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查取证,明确矛盾根结所在,根据调查的事实,听取当事双方的诉求,耐心做双方的工作,最大可能的化解当事双方的矛盾,针对疑难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并通报相关部门,协调处置。此外,对已化解的矛盾,要及时将化解情况进行登记,并对当事双方进行回访,掌握双方思想动态,并将反馈内容进行记录,确保矛盾真实化解。
8、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控工作。按照一般管控和重点管控两个级别的管控方式,对辖区**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管控。通过不定期的入户回访调查、布控治安耳目、村级联络员等多种渠道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管控,实时掌握患者状态,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督促监护人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患者,协调镇党委政府民政部门,将其送往相关医院进行治疗,介此减少其对社会的危害性。
三、制约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辖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虽然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探索,有效保证了辖区整体的安全,但治安防控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
(一)专门力量配备与严峻的治安形势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社区民警的责任难以真实落实。一是客观上:由于基层警力有限,社区民警在担负社区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处理辖区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及所内日常事务,占用了大部分精力,制约了社区民警的进村(社区)的时间和精力;二是主观上有的社区民警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与所在村(社区)群众沟通不足。
(二)群防群治工作落后于新形势下的要求。全社会共同参与治安防范的氛围还不够浓,群防群治正常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基层调解组织发展不平衡,有的运作不规范,有的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
(三)警务助理、“红袖标”义务巡逻队员等人员的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影响治安防范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对警务助理、“红袖标”义务巡逻队员等人员教育培训力度不够,这些人员的素质、能力、工作水平不高,严重影响各项防范工作的推进。
(四)技防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辖区技防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主要卡口、路段、单位等重点部位技防设施安装不够,覆盖面不广,给违法犯罪分子留下了较大的犯罪空间。
(五)宣传工作不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共同参与,宣传教育的形式、方法、深度、广度还需进一步拓展挖掘。
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建议
为切实加强辖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平安****镇,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根据调研的情况,建议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机制体制,强化责任落实,力求防控专门力量效能发挥的最大化。一是要完善机制,强化社区民警的治安防范责任,将工作重点从治安、刑事和所内日常工作中转移到社区警务工作中,全面排查辖区社会不稳定情况,梳理社会矛盾,管理好本社区的人口和行业,从防上下功夫,尽全力减少案事件的发生;二是要加强业务能力学习和培训,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与本社区群众建立良好的感情,并积极发挥群众力量,发展治安耳目和特情、治安积极分子,及时有效的搜集各类情报信息,从而维护好辖区的社会安全与稳定。
(二)挖掘民力,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新形势下的群防群治网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紧紧依靠基层民警力量和治安积极分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一是强化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治安防范的良好氛围。强化人民群众的自防意识,提升群众参与治安防范的自觉性;强化内部单位、商业网点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能。二是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作用。社区民警要对本社区进行巡查,在警务室接待办事群众,在接到群众报警或派出所出警指令后,要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处置。社区民警要负责对本社区内的中小学生上法制辅导课,提升中小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和知法守法意识;为本社区居民做好防盗窃、诈骗等易发多发性侵财案件法律宣传工作,提醒居民做好防范。同时,要履行知道、带领红袖标义务巡逻队队员开展本社区的巡逻防控职责。
(三)积极探索,强化重点人员管理,提升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实效性。重点人员管理是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重点,在积极探索好的管理办法的同时,要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提高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实效。要进一步强化对暂住人口的重点管理,进一步强化对高危人群,尤其是重点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涉访涉稳人员的重点管控。严格执行对社区民警的责任倒查追究机制。
(四)加大投入,拓展技防物防领域,为防控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技防物防网络建设是弥补基层警力不足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在充分运用人力防范的同时,不断拓展技防物防领域,为及时掌握现场情况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一是要落实科技防范措施,加快推进技防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学校、幼儿园一键式报警器的安装和测试工作,确保报警器完好有效;全面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加油站、金融场所、内部单位等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建设,确保视频监控全覆盖;全面推进报警平台宣传工作,开通线上报警平台,人民群众遇有紧急警情时,可以通过基层派出所的微信公众账号和所微信进行线上报警,接警人员要及时处置各类警情,通过拓宽报警渠道,实现镇区、村屯技防网络的有效衔接。二是要整合现有技防措施和资源,要主动出击,进一步整合现有街道商铺探头和居民住房自有视频监控,与店主和住户协商,科学布点,增强探头的覆盖面。为了保证所布探头能够真正发挥效用,要叮嘱相关业主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确保探头能够保质保量运行,为打击违法犯罪、便民利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强化保障,提升警务助理、“红袖标”义务巡逻队员工作积极性。一是做好上述人员的经费保障,增强警务助理、巡逻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对警务助理、“红袖标”义务巡逻队员等人员教育培训,提升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及时有效的开展各项公安工作,为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人员保障。
(六)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发动公众广泛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真正的社会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要通过形式多样、通俗易懂、贴近实际的方式,加强对治安防范工作的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受保护者、受益者,更是治安工作的责任者、参与者,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者和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社会平安稳定是大家的共同责任,切实增强自防、联防、协防意识,关心、支持、参与社会治安工作。加强治安方面有关知识的宣传和辅导,做好诈骗、盗抢等典型案件警示教育,公开警情警务,提高群众防范能力。
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树立现代的社会治安防控理念,准确分析形势,与时俱进地调整思路与对策,才能牢牢把握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主动权,才能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而确保社会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