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病防控调研报告
阿干镇关于开展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病
防控的调研报告
按照区安监局《转发市安监局关于开展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控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镇对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煤矿、地面企业、建筑企业等企业组织开展了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控情况调查。通过与用工企业对话、找农民工了解以及召集农民工进行座谈,了解目前我镇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控情况,并把这次调研活动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农民工的现状:我镇有煤矿企业6家,地面企业8家,建筑工地6处,总计有农民工2500多人,是工人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行业角度看,煤矿农民工占从业人员的22%,建筑业中占从业人员的53%,地面企业占从业人员的28%。文化程度在初、高中的农民工占从业人员的56%,小学学历的农民工占从业人员的33%,文盲、大学生占从业人员的11%.年龄结构在18—58岁之间,女性占从业人员的24%。
(二)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情况
1、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劳动合同情况
据调查,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占30%。目前,还有许多个体、私营企业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即使签订劳动合同也有一部分很不规范,有相当部分个体、私营和民营企业,与农民工只有经济上的契约,没有任何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
2、企业对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农民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比重不大,绝大多数没有受过职业健康的教育培训,特别是一线作业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生产知识。农民工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知识不多,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比较淡薄,不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情况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制订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及职业病危害严重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预案,没有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不组织农民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不建立职业病防治机构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60%的企业没有为从业人员配齐必要的防护用品。农民工超时劳动现象严重。许多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淡薄。大部分农民工不知道《职业病防治法》,不愿去体检或者是因种种原因不愿意佩戴防护用品。
二、农民工安全生产及职业病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业主对职业病重视不够,没有让其落实。主要表现在:未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对工人未进行上岗前职业病等安全知识进行专门培训;在讲安全工作中没有提及涉及职业危害等方面安全知识;对工人劳动保护,基本防护设施投入不足,对离岗工作也未进行健康检查,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自保意识不强,对身体造成伤害无法保护。
2、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工人自保意识差。在调查中发现,有70%工人认为自己身体还好,能抵抗一些疾病,在涉危场所不佩带或不正确佩带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形同虚设,在检查中发现一些工人将防尘口罩不用,认为方便说话,不知久而久之对身体会造成伤害等。
3、未对职工进行定期职业病专项检查,未建立职业病档案,从而延误了医治时间,加之因工人流动性大,即使患了病医治时费用谁出也会发生分歧,从而无法落实治疗问题。
4、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差。多数农民工缺乏参保意识,保险制度不完善,农民工流动性大,保险不能顺畅衔接。农民工所从事的工种多为高危作业,且社会保障缺失、滞后,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仍然较低。
三、解决农民工安全生产问题的建议
1、要加大集体合同的签订力度,通过合同来约束企业规范管理。
2、要完善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体系,加大农民工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的力度,特别是煤矿、建筑、等高风险企业的农民工要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积极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3、要建立农民工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大对煤矿、地面企业、建筑工地等行业中存在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农民工开展职业健康专项检查活动。企业对农民工要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发放健康证明。对不组织农民工体检的企业,监督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整改的企业坚决给予重罚。
4、加大职业卫生执法力度。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职业病危害程度和企业管理水平,明确重点监督对象。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强化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协同行动,采取联合执法的形式,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管。
5、要加大投入,配备职业防控设施设备。要加大投入,购置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仪器。进一步完善职业病执法监督体系和职业病技术服务体系,要加强对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工
作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
二O一一年八月十七日
第二篇:农民工安全生产与职业病防控调研报告Microsoft_Word_文档
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控调研报告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 一方面为城市发展、国家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农民工也面临着职业角色转换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所谓农民工问题, 实际上就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问题。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 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其中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情况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一、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情况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从我局对全区5家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控基本情况表来看,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共计从业人员总数905人,其中农民工总数628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9.3%。从文化程度来看,这部分人员中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小学文化水平占37.3%,初中文化程度占5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7.8%,剩余则是文盲及半文盲文化水平。从年龄结构来看,16-25岁之间人数占12.1%,26-35岁之间人数占26.4%,36-45岁之间人数占39.5%,46岁以上人数占22%。从以上数据中不难发现,现阶段从业农民工主要由文化程度不高的中青年构成。
(二)农民工安全生产情况
从我局对全区5家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控基本情况表来看,100%签订了劳动合同,但由于建筑工程流动性施工特点,基本所有农民工只签
订了1年以下的劳动合同。在安全生产教育方面,由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严抓对开工及复工前进厂农民工要进培训方可上岗的要求,白碱滩区建筑施工企业也是对农民工100%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但是施工企业培训知识流于表面,没有将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作为长效机制,而且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却做的很少,农民工作业场所安全与职业病危害现状、职业危害检测、个体防护、职业健康体检和档案管理基本上都是空白,农民工大多从事危险性大、难度大的工作, 且不少工作具有一定的职业危害。这也就导致了农民工安全生产及职业病危害情况成为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农民工安全生产及职业病防控主要措施及成效
从施工企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控基本情况表来看农民工一般文化程度较低,安全健康意识普遍低下,对从事危害健康的工作认识不足;上岗前多未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职业卫生知识,不懂得自我保护和预防。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获取利益的同时,避免损害自己的身体,因此也希望接受职业危害预防教育,增加卫生常识。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建立健康行为和改变不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职业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一般卫生教育和职业健康教育。
教育方法:用人单位成立领导组织,建立教育和培训制度;加强宣传,赠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卫生安全标准,知识读本;在工地现场贴普及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的宣传画,印发有关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预防对策的宣传小册子;在工作场所悬挂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卫生部门要定期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和防护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督促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增进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通过各种手段使农民工充分了解所从事行业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特点、侵入人体的途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用品的适用范围、用法和注意事项,职业病危害的应急处理及其他职业卫生知识。使他们了解生产作业场所的厂房建筑结构、空气流动状况、通风设备条件和采光等环境因素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让农民工了解职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需要遵守的规则,认识和掌握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自身的行为危险因素。
增强农民工的自我保护和预防意识:要学会和掌握职业病防控知识,要了解所接触物质的毒性、危害和紧急处理方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接受职业病防治机构进行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体检,及时发现问题。一旦发现职业病,要及时治疗。认识到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使他们树立起预防为主的观念,从而增强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保障自己的健康权益。
总之,职业健康教育不失为预防职业危害发生的一种经济、简便、可行、有效的方法,是职业人群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
三、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企业社会责任严重缺失
1、职业病防护“先天不足”, 企业缺乏主体责任意识。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应当符合规定的设立条件。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职业病防护设施;生产布局合理, 有害与无害作业应分开;有配套的卫生、劳动保护设施。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 应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
门申报, 接受监督。国家的法律、法规是明确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有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在职业病防护方面大都“先天不足”, 很多工厂建厂时就未经劳动卫生部门审查和验收, 工厂车间布局不合理, 生产环境达不到要求, 缺乏防护设备。如我国珠三角地区,近年职业病发生率不断上升,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每年收到的投诉就有几百件。企业、业主只注意工厂的效益, 在职业病防护方面缺乏主体责任意识, 由于“先天不足”, 导致后续改造成本也加大, 这样企业更不愿意花钱改善工作环境, 而使职业病加重。据有关资料显示, 每年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外来工超过1000万人, 大多分布在电子、五金电镀、制鞋、印刷、宝石加工等职业病高发行业,而这些外来务工者大多是农民工。
2、企业用工制度规避责任,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很多存在有毒有害工种的企业, 明知从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段时间后会患上职业病, 不是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 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 而是在用工制度上实行短期行为, 轮换用工, 反复换人, 而且不签订劳动合同, 用这样的手段来降低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成本, 也以此逃避法律责任。这种用工制度是普遍存在的, 甚至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 有毒有害工种、易发职业病的岗位往往也是雇用临时工。这样的用工制度大大加重了职业病的危害。农民工往往是这种用工制度的承受者, 这也使得农民工患上职业病, 很难找到直接责任方而维权艰难。
(二)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2001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职业病防治法》第8条规定: “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即政府各级卫生部门是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管机关。但是, 根据2003年10月中央编办《关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
意见的通知》和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这两个文件精神, 安全监管部门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有监督检查的职能。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对职业卫生工作实施监督的有卫生和安监两个部门。职业病防治, 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 应该说是一个整体, 而监督管理的执法主体有两个, 虽然有明确分工但在具体工作中沟通、协作方面存在问题, 而使得职业病防治方面监管不得力。比如检查、检测大都集中在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 而对中小企业、有毒有害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关注少, 也深入不下去, 而这样一些企业往往职业安全问题很多, 也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安全管理是职业病防治前期预防的根本, 卫生部门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致病机理、职业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优势, 但在具体工作场所通风、降尘、排毒、防护等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措施方面不是所长, 所以, 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的前期预防工作难以提供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指导, 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安全生产工程技术方面有优势, 但在职业病致病因素方面不是所长,这些都使政府部门对职业病防治监督不力。
另外, 我国整体职业卫生技术防护力量薄弱, 人员数量有限,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覆盖面低。在当前职业病危害严峻的形势下, 远远不能满足职业卫生工作的需要, 特别对于农民工比较集中的中小企业、有毒有害的行业监督管理很难到位, 往往是出了问题, 而且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职业病危害状况才会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除了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导致职业病危害严重外,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地方政府领导不重视这项工作, 只注重经济发展GDP指数增长, 而忽视了职业病防治。有些地方政府以创造招商引资软环境为由而放任有毒有害企业进入, 并放松监督。对一些应该严格安全生产条件, 必需具备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才能生产的企
业, 不具备条件就上马, 这样的案例很多。
(三)法制不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社会二元结构, 以及派生出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 使得农民不能自由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 即使进入大多是从事脏、累、苦、职业危害性大的工作。农民工患职业病的危险性大, 但他们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却很难享受到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待遇。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如医疗、工伤、养老、失业等, 但这些主要是针对城镇职工的, 农民工基本不在保障之列, 特别是与职业病防治有关的工伤保险。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是2003年4月16日颁布, 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 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数量很少, 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企业、业主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常常在招收工人时就明确只付工资, 甚至与农民工签生死合同,根本就不考虑工伤保险。另一方面是农民工自身的问题, 因为参加工伤保险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农民工往往从眼前的利益考虑而不愿意参加。由于农民工得不到有效的社会保障, 使得患上职业病或遭遇伤害后, 困难重重, 救治相当棘手。
另外,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 如《工伤保险条例》中保险基金的使用主要用于待遇补偿。条例第12条规定: “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用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支出。”而职业病防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改善工作条件、环境, 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即职业病预防, 而工伤预防的支出项目, 条例中没有具体的规定。工伤保险应该有预防、补偿、康复的作用, 而预防是职业
病防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又如《职业防治法》规定, 职业病诊断, 应当综合分析病人的职业史, 分析职工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同时规定, 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时, 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但实际上遇到这类问题用人单位大多不提供相关资料,这样给职业病诊断设臵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使得患上职业病的农民工维权艰难。
(四)农民工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中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不足7年, 在4.8亿农村劳动力中, 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 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 大专以上只有0.5%。[5] 因此, 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 在他们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中, 特别是高职业危害的行业, 因为自身知识的缺乏,加上不少企业没有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农民工对所从事工作的危害性一无所知, 不少人对职业病没有基本的认识, 也就没有安全防范意识, 这样使农民工成为职业病容易侵害的目标群体;农民工缺乏法律知识, 对如何依据法律有关规定维护自身的权益, 缺少自觉性, 维权意识差。另外, 农民工自身缺乏有效的组织, 发生职业伤害, 染上职业病, 往往是农民工个体与企业、业主抗衡, 这也是维权艰难的原因之一。
四、解决农民工安全生产问题的政策措施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关于职业卫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尘肺病防治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在执行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如《职业病防治法》, 目前在实施中由于执法主体发生了变化, 应该尽快修改有关内容, 使相关执法主体在执
法时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关于职业病诊断认定, 笔者认为, 应该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企业、用人单位在职业病的诊断过程中必须负责提供一切必要的资料, 如果拒绝提供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又如《工伤保险条例》中保险金额的支出应该明确用于事故预防的部分;职业伤害的赔付也应与事故查处结合起来。对于那些不顾农民工生命安全, 给农民工造成严重的职业伤害的事故,应该严肃追究用人单位的责任。法律法规的完善使政府职能部门能更好地发挥监管职能, 为农民工职业病伤害维权提供帮助。
另外, 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出发,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鉴于我国的国情, 人口基数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才能建立起来。笔者认为, 从减轻农民工职业病危害出发, 目前应着力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 将从事高危行业以及从事有毒、有害行业的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根据农民工工作特点, 在具体运作中, 应该做到保险关系和待遇转移连续, 让农民工在流动就业的过程中, 其社会保障权益不会受到损害, 这样也容易被农民工接受。
(二)强化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由于职业危害的特殊性, 不完全同于一般的劳动保护, 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时, 应有针对性。一方面要学习有关涉及职业安全与健康的法律知识, 如《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等,让农民工了解掌握自身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在选择就业时, 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 在发生职业病伤害时能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要学习职业防护安全知识, 特别是涉及有毒有害行业, 要根据农民工的文化程度, 选择他们能听懂, 能接受的教学方法让他们了解从事某一特殊行业的危害性以及工作中应如何注意安全防护。再就
是提高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外出打工挣钱是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 如果染上职业病, 会给家庭造成更大的困难, 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自我防护。
(三)设立重要行业劳务公司或分包商的安全准入标准和安全信誉评级制,提高其安全保障能力。
由于原先未设立劳务公司或分包商,首先,包头(或班组长)亏损跑路,农民工工资无处领取,权益受损;其次,农民工与劳务公司只是挂靠关系,没有签定劳动合同,工伤保险等其它社会福利无法享受;最后,建筑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投入不足,致使安全措施、设臵不到位,农民工生产安全无保障。以上几方面确实解决了,农民工才能安心工作,安全生产。建筑企业要保资质、争利益。我国现行政策、制度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与建筑企业资质相挂钩,并影响招投标的资格认定。建筑企业为了保住已有资质,争取更大利益,对项目分包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从源头把关,实行安全准入标准和安全信誉评级制,加强劳务用工全过程的监控管理,才能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四)充分发挥工商保险基金的事故预防作用,为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教育培训等提供支持。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工伤预防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举措,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提高全体从业人员和社会上其他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对企业内各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培训,使其了解并遵守安全生产的各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掌握实际操作的工作要领,以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为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教育培训等提供支持。
(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企业改善农民工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条件。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如何加大监管力度,首先要明确职责, 卫生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应根据《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 31号)精神, 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职业病防治中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由安监部门负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安监部门还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职责。而积极有效地进行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 这是职业病防治的源头工作, 卫生和安监两个部门要加强协作、交流、通报, 共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政府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病危害的严峻性, 2004年6月, 首届“全国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研讨会”上, 卫生部统计, 目前我国接触职业危害人数和职业病患者累计病例数, 均属世界首位。如不采取措施, 今后10来年, 我国职业病发病将进入高发期。地方政府领导还应该学习了解相关职业安全卫生知识, 在规划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等经济活动中要有职业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摆在与资源、环境同等重要的位臵。作为地方政府领导要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 要努力增加投入,培养职业病防治的专门技术力量, 积极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治职业病危害, 因为这关系到安全发展的大事情,关系到劳动者的安全, 关系到广大农民工的生命安全。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维权意识。
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普法工作的重视,加大对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普法机构应重点将普法经费支付力度向农民工倾斜,为农民免费赠送普法书籍,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各级司法部门应为农民工免费发放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人身损害赔偿法》等法律法规书籍资料,采取送法制图书进乡村的方式,把各种法律图书送到现场,方便农民工朋友就近学习法律知识。也可采用定期在密集场所发放普法材料、制作法律知识展板,切
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另外可邀请专家进行真实案例讲座,让农民工得到最实在的了解。
(七)加强农民工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机制。
加快建立农民工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实行各部门业务信息联网运作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和整合劳动保障、统计、公安、计生等部门的资源,建立农民工管理服务信息统计联审制度和定期调查制度,全面、准确地掌握农民工情况和管理服务情况,提高综合管理服务水平。要针对农民工数量大、流动性强的特点,将部门综合管理服务重心下移,加强各部门在街道(乡镇)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的业务衔接和协调,依托基层平台开展农民工管理服务工作。要以农民工管理服务体制的创新为契机,带动现行政府管理服务体制的创新。
五、近期和中长期目标任务
由于种种原因, 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生活境遇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劣势, 是弱势群体, 要解决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问题,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党和政府给予更大的关注, 需要企业、社会承担起责任,需要法制更健全, 也需要农民工自己的努力。全面做好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一些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的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够,培训针对性以及培训质量还达不到高要求,培训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因此,下一步,一是致力于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调动生产经营单位对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加大地方立法的推进力度,增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法律强制性;三是拓宽经费渠道,促进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更加有深度和广度;四是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尽快形成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长效机制。总之,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确保农民工安全生产
和职业病防控平稳的态势,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白碱滩区建设局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第三篇:关于职业病调研报告
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在我县贯彻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人大主任会议要求,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听取卫生局,疾控中心,安监局,人社局,总工会,经信局,工商局等职能部门的汇报,与职业病相对易发生的煤矿,非煤矿山,制鞋,工艺饰品加工等企业进行座谈,并深入各厂矿企业现场参观,基本了解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在我县的落实情况,形成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及工作现状:
(一)全县有近200家企业存在粉尘,高温,噪声,有机毒物,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而这些职业危害因素又具体存在于采煤,采矿,冶炼加工,制鞋制衣等行业,从业人员近万名,其中80%以上为农民合同工,且文化程度不高.(二)职工的安全生产现状.1.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情况.据调查,在走访的6家企业中,全面签订正规劳动合同的只有一家国有煤矿,有两家企业虽签订了部分劳动合同,但主要针对的是技术管理人员,其余企业均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在签订的劳动合同中,除国有企业全面告知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外,其余均未明确告知.据这些未明确告知劳动者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管理者介绍,他们认为告知劳动者这些危害因素,会鼓动劳动者去维权,将与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而在未签劳动合同的企业,有部分老板与职工签订的是协议,其中规定职工因疾病出现意外一概与公司无关.而来规避责任.2.企业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情况.由于人员流动性大,
第四篇:关于职业病的调研报告
【前言】
目前,职业病防治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劳动保护力度薄弱积累下来的职业病隐患进入了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根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我国现有约1600万家企业存在着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约2亿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十分严峻和紧迫。由于劳动保护水平普遍较低,处于煤矿、加工制造业、建筑业等低产业链的职业伤害比比皆是,这意味着大量劳动者承受了极大的病患痛苦,甚至失去生命,政府和社会则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
2011年以来,全国人大连续两年将《职业病防治法》的修改列为一类立法计划。2011年8月,国务院法制办面向社会公开征求修改草案的立法建议。与此同时,不断在媒体上曝光的职业病案件,如苹果公司供应商员工职业中毒事件等,也屡屡牵动着社会神经。由于涉及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保护义务、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责和力度、经济发展产业格局、全球化经济供应链等问题,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已经被推到舆论的风头浪尖、制度变革的前台。
2011年12月至2011年2月,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开展职业病调研,力求了解职业病患者群体的生存状况,寻找职业病防治制度的顽疾和解决之道。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目标群体为全国的职业病工人。开展有关职业病工人的实证研究,我们所做的是首创性工作。由于缺乏系统的相关统计信息,我们的样本选取面临着很大困难。考虑到职业病的种类分布情况(尘肺、矽肺发病最多)、患者从事行业的分布情况(中小煤矿、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以及群体性发病特点,我们构筑了由以下重点人群构成的调查总体(抽样框):
1、媒体报道的典型案例,如在深圳患尘肺病的79名湖南耒阳、张家界工人;
2、我们机构直接接触的职业病人646人;
3、其他民间组织掌握的职业病案例,涉及在广东、浙江、重庆等地中小型企业务工的共301名职业病案例。我们的抽样框兼顾了全国劳动力的区域分布情况,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地区及北京周边等重点区域。
通过前期处理职业病案例及访谈职业病工人掌握的情况,我们编制了具有较高信效度和针对性的“全国职业病工人劳动保护现状调查问卷”.为保证问卷完成质量,我们对调查员(包括中心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了培训。然后,在2011年1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我们在抽样框1026名职业病工人中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通过单独面谈或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完成每份访谈约需1个小时。我们共完成有效访谈问卷172份。回收问卷后,我们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未成为样本的职业病案件,也将在本报告的描述性分析中体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次调查报告所采集的样本均为已经经过法律程序确诊为职业病的劳动者(也就是在法律上已经解决了职业病诊断难题的个案),不包括只是在临床医学诊断上确诊为职业病人的个案,因此调查报告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与社会大众及媒体关注的案例有些出入。特此说明!
【调查结论】
一、职业病患者基本生存状况
(一)职业病及生产行业
调查显示,职业病患者中最大的群体为尘肺病患者(70.2%)。其次为职业中毒群体(19.1%),主要为苯中毒、镉中毒、铅中毒。这些职业病多具有不可逆的特点,无法根治。例如,尘肺患者已经发生纤维化的肺部,无法再复原,只能采取治疗措施延缓病情进展。而慢性苯中毒会对脊髓产生不可逆的损害,严重时将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其他职业病种类,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炎、职业性肿瘤等(10.7%)。患者主要来源于矿业(36.4%)、加工制造(14.7%)、电子(10.5%)、化工(6.3%)、建筑(5.6%)等行业,主要从事的是采掘、加工制造、装配、风钻爆破、切割等工作。这些生产企业,66.7%为民营企业、21.4%为国企、8.2%为外资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1]企业的比重分别为50.7%、29.1%、20.3%.可见,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劳动保护条件方面尤为薄弱,但国企、大型企业的职业健康工作也并不乐观,亟待加强。
调查还显示,这些职业病具有爆发时间短,爆发率高的特点。职业病患者从开始生病,到身体出现病症,经历的时间中值为6年。其中在3年内就出现病症的达到32.2%.根据患者对生产企业的生产人数和患病人数的回忆,煤矿企业的采掘工人患病率达到13.3%;
也正是因为如此高的患病率,使得职业病案件常以集体形式爆发。2011年5月华北某市关闭煤矿后,该地区检查确诊为职业病的人数超过500人。河北张家口某矿山企业矽肺病案中,涉及职业病患者119人。而义联关注的香港力奇珠宝首饰制造厂职业病工人索赔案中,矽肺患者人数也高达76人。
高发病率与职业病患者工作的高强度是分不开的。患者们平均每天工作9.774小时,56.1%的患者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26.1%的患者每天工作12小时及以上。患者每月平均工作27.67天,48.5%的患者平常没有一天的休息日,只有过年放假;而每月工作26天以上的患者更是达到了81.8%.这种密集的与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使得职业病爆发的时间越来越提前。
以北京郊区某装饰公司x某为例,他在从事喷漆工作仅7个月后,就患上了白血病,然而,职业病诊断机构拒绝对他进行诊断,因为其接触史尚未超过一年——尽管算上他的加班时间早已远远超过了一年。
(二)职业病患者基本信息
被调研的职业病患者出现病症的平均年龄为37.5岁。由于职业病的严重危害性,患病的青壮年往往将与病痛一同度过艰难漫长的岁月,而家庭和社会也将蒙受沉重的损失。
男性在职业病患者中占绝大部分,为80.1%,女性占19.9%.这主要是因为职业病第一大类的最主要来源产业是煤矿业,而从事煤矿开采的主要为男性。尘肺患者中的男性占到91%.女性职业病患者主要产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因此较多患上职业中毒,占职业中毒患者的51.5%.男性为构成主体的职业病群体,将对家庭经济生活产生更大的打击。据调查,92.7%的家庭中男性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他们一旦患病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生活的维持、子女的教育等,带来巨大的困难。
患者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初中及以下的占78.3%.同时,患者绝大多数为农民工,占到了总体的84.3%.由于缺乏职业卫生知识和法律意识,农民工成为职业病危害的最大受害者,这些农民工65%工作在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在为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后,患病返乡,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东西部地区的差距。
34.4%的患者在一个以上的同行业单位工作过。这种流动性,加上某些职业病的潜伏性,在有效岗前、离岗体检制度的缺失下,进一步恶化了职业病患者的及早发现病情和维权。
46.1%的患者所在用人单位从未进行过职业健康检查。
二、职业病存在重大预防漏洞——对于职业病的认知和预防情况
(一)职业病工人对于职业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1.对职业病的了解根据我们的调查,职业病工人对于职业病的了解并不多。这点可以从两组数据上显示出来:一,关于职业病患者在患病前是否知道职业病是什么。我们的调查显示,在172个人中,有153个人不知道,占到总数的89%;知道的仅有19人,占到11%.二,职业病工人在患病前是否听说过自己得的这种职业病。在163份有效地调查数据中,知道的仅有37人,占到22.7%;不知道的则占到126人,达到73.3%。
2.对于职业病的相关法律的了解有效的调查数据有168个,其中155个职业病工人在患病前并没有听说过《职业病防治法》或《工伤保险条例》,比例占到92.3%;仅有13个职业病工人知道上述两种法律,仅占到7.7%。
(二)劳动合同签订及其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告知情况
1.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关于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我们的调查显示,在166份有效的调查数据中,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工作单位中,有84家和职业病工人签订过书面劳动合同,仅占到50.6%.而没有签合同的单位有82家,比例达到49.4%。
2.职业病危害告知情况签订过劳动合同或存在相关证明的108家单位中,除去37个职业病工人不知道这方面情况的,只有3家单位告知过职业病工人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比例仅占2.7%;有68家并没有告知上述相关情况,占到总数的63%。
(三)社会保险情况
1.工伤保险情况在调查的172个职业病工人中,有效的数据共171份,其中有80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给其上了工伤保险,占到46.8%;有78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则并没有上工伤保险,占到45.6%,有13个人并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占7.6%。
2.养老保险情况在调查的172个职业病工人中,有效地数据共171份,其中有56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给其上了养老保险,占到32.7%;有102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则并没有给其上养老保险,占到59.7%,有13个人并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占7.6%。
3.医疗保险情况在调查的172个职业病工人中,有效地数据达到170份,有58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给其上了医疗保险,占到34.1%;有95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则并没有给其上养老保险,占到55.9%,有17个人并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占10.0%。
(四)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在调查的172个职业病工人中,有效数据达到170份,仅有29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给其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占到17.1%;有136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并没有给其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占到80.0%,有5个人并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占2.9%.(五)劳动防护情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企业对工人进行劳动防护的情况并不乐观。
1.公告栏设置情况
在有效的161份调查数据中,仅有20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只占到12.4%;有131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则并没有设置公告栏,占到81.4%;有10个人并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占6.2%。
2.防护设施设置情况
在有效地163份调查数据中,仅有38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设置有一些职业病防护设施,例如粉尘工作环境中有防尘洒水设施等,只占到23.3%;有117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则并没有设置防护设施,占到71.8%;有8个人并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占4.9%。
3.政府对企业劳动防护的检查情况
关于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企业劳动防护的检查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在153份有效地调查数据职业病中,有81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政府部门进行过检查,占到52.9%;有53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则没有接受过政府检查,占到34.6%;有19个人并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占12.4%。
然而,政府检查的成效并不明显。根据我们关于单位针对政府检查是否做过相应措施的调查,在88个有效的调查数据中,仅有36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针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检查采取过一些防护措施,比例只占到40.9%;有40个职业病工人所在的单位则没有任何针对性措施,占到45.5%;有12个职业病工人并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占13.6%。
三、职业病诊断难
(一)材料之难一纸职业病诊断书,是职业病患者获赔的全部希望所在。然而,现实中患者却需要花费大力气,才能获得这张写着坏消息的纸片。
一位在人造革面料厂工作患上接触性皮炎的女士这样告诉我们,由于她所在的市没有职业病诊断机构,她每次都需要坐车到地区里去做诊断,在申请诊断的过程中花了大量精力、时间和费用。
职业病诊断机构太少,是患者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虽然按照规定医疗机构可以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相关资格,但是实践中的职业病诊断多被各地方专门设立的职业病防治所垄断。而且这些防治所往往只在地级市设立,导致患者们要拖着病体长途奔波。然而,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
患者要申请职业病诊断,首先要准备如下材料:职业史、既往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等等材料。
对于患者来说,更难的是,从单位手中获取自己职业病接触史的材料。一旦患者的职业病获得认证,就可能意味着单位的赔偿义务。因此用人单位往往拒绝提供职业史证明,甚至干脆否认劳动关系。调查中,提出诊断申请的患者中,48%曾经因为材料不齐全而被职业病诊断机构拒绝受理过。这其中,因为缺少劳动合同、职业史证明而被拒绝的共达到83%,其他单独或并存的原因依次为缺失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44.4%),缺失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19.4%),缺失职业健康检查结果(5.6%)。而这些材料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单位拒绝承认劳动关系(34%)、单位拒绝给这些档案材料(40%)和单位自己也确实没有或丢失了这些档案和资料(5.7%)。
26.2%的患者曾经为了证明劳动关系而进行了劳动诉讼。而部分职业病患者采取的是上访、罢工、媒体曝光甚至是采取过激手段来引起政府、媒体与社会的关注。
为了准备齐所有这些材料,25.1%的患者表示用了超过3个月的时间。有1/3的人则表示他们为准备这些材料的花费超过了1000元钱。
(二)等待时间过长
据调查,患者等待职业病诊断结论的作出,花的时间中值为34天。50%的患者认为自己等待的时间太长了。
职业病患者绝大多数是外来农民工,在等待诊断结论期间要付出许多的住宿费和生活费,他们的生活会陷入更加困苦的境地。因此,应规定职业病诊断机构作出诊断的期限要尽量缩短,如限制在15天以内。不过,这一困局的根本打破,仍然需要改革职业病诊断的准入机制,让职防院以外的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顺利地获得职业病诊断的资质,为患者提供更加快捷的诊断。
(三)职业病诊断的监管主体未在法律上明确
在职业病诊断遇到障碍后,患者往往不知晓去寻找真正的监管主体。安监部门自设立后开始负责监管职业卫生工作,但这在《职业病防治法》中一直未予以明确。大众往往也未能得知。
根据对工友们患病后会向谁求助的调查,其中求助于劳动部门的人数最多,有50%,卫生部门26.2%、而安监部门只有12.2%.获得响应的情况是,14.5%的职业病患者获得了劳动部门的帮助,卫生部门7.6%,而安监部门仍然最少只有2.3%.这种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劳动者的朴素意识,职业病应该是一种劳动权利,所以他们才会想到首先去找劳动部门。
从其中可以看出,职业病患者并不了解负责职业病防治的主管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不知道向其求助,而安监部门也较少地回应此种求助。但事实上,例如,在XX年的卫监督发《卫生部、安监局明确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中就明确了安监部门“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的职责。而在中央编办发《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安监部门在职业病监管方面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地包括但不限于“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健康损害与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关系等相关证明材料”.安监部门负有帮助职业病患者顺利进行职业病诊断的义务,但是基层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能力上显然与其法定职责存在较大的落差。
因此,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应尽快明确安监部门的监管主体地位,使其权责统一,为患者提供畅通救济渠道。
四、求偿路艰待遇微薄——患职业病后的处理和待遇
(一)程序繁多职业病患者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以后,才能进入工伤处理程序。
据调查,57.8%的患者需要经过30天以上的等待,才能领取到工伤认定书,但其中调查发现最长的达到1461天。此后,51.8%的患者又要经过30天以上的等待,才能获得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但其中调查发现最长的达到122天
在和工伤系统衔接时,还有可能出现因为时效问题,导致职业病患者无法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况。由于工伤认定必须在职业病诊断作出的一年内进行,而一些患者如果因为不知情或者因为治疗的原因未能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则很有可能因为过期而不被受理。以下表格能够反映工伤处理程序繁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其它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工伤处理的程序可以达到10项。依据目前的法律规定与工伤处理实务的操作情况,正常走完全部法律程序(不包括执行程序)的时长可以达到1149天。见下表所示。
注:1.上述法定时限指根据规范性法律文件明文规定的时限或者根据明文规定的时限折算得出。
2.折算方式:规范性法律文件中规定的“月”折算为30日,“年”折算为365日。
3.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如民事诉讼二审起诉审查的时限没有统计入上表。
4.《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如果用人单位在时效期结束前提起仲裁申请,则上述一般工伤处理程序可能为1514天。
福建某化工厂的杨先生,在XX年被专业机构诊断为慢性铅中毒。然而正是由于超期的问题,他的工伤认定申请并没有得到受理。
因此,职业病患者的诊断和工伤认定两个程序应该得到简化,加以合并,由劳动部门和职业病诊断机构共同对患者的申请作出一次性的认定,从而使患者尽早获得治疗和赔付。
(二)赔偿过低
虽然经过了漫长的道路,但是职业病患者获赔的情况却并不那么令人乐观。37.8%的职业病患者没有获得任何形式的赔偿。而获得一次性赔偿的患者,平均每人领取到的赔偿也只有90742元。领取了一次性赔偿的患者中的78%表示这些赔偿无法保障其后续的医疗和生活,47.5%表示这些赔偿最多只能维持2年以内的医疗和生活。
(三)“非自愿”的一次性待遇赔付滥用
虽然《工伤保险条例》并没有规定,但许多地区对1-4级伤残的工伤患者制定了一次性待遇赔付的办法。然而,这些一次性赔付金额远远低于患者按月领取的总数,许多患者是在不知道自己可以按月领取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了一次性待遇。
例如北京市的一位尘肺病人赵先生,45岁,尘肺二期,四级伤残,患病前月薪5000元,根据北京市的规定只获得了一次性共计133596元的待遇。然而他如果按月领取,则累积到60岁其领取到的总额为76万余元。并且如果不领取一次性待遇,他的工伤保险关系不会被注销,还可以报销其后续的医疗费用。但可惜的是,由于其在领取待遇时,相关方面并未告知其可以选择按月领取,甚至告诉他,如果不及时领取一次性待遇,将来都无法领取。
(四)非法解除劳动合同5-10级伤残患者每月待遇无法保障
据调查,5-10级患者中,34.4%被用人单位非法解除了劳动关系,此外,他们中的34.4%的用人单位注销了。这对于在法律上不享受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每月伤残津贴的5-10级患者来说,是一个坏消息。因为他们将无法按月从单位领取到伤残津贴或者工资。尤其是5-10级的职业病患者,虽然伤残等级较1-4级患者轻,然而由于病情多不可逆,甚至会逐渐恶化,他们需要持续不断的治疗。
因此,在立法上,对于5-10级职业病患者如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否则,这些职业病患者即使拿到了工伤保险待遇,一旦恶化,仍难逃晚景凄凉、家贫人亡的结局。在执法层面,政府要加强对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恶意注销的处罚。
五、患病后的待遇和影响
职业病给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家庭有返贫的风险
患职业病后最大的影响就是家庭收入减少很多,同时支出增加很多,生活相当困难。在受访者中,有86.6%的表示患病使得其家庭没有收入或收入减少,生活相当艰难;还有25.6%的家里子女无人照顾。在受访者中,患病前,仅37.2%的月收入低于1500元;患病后,变成88.5%的低于1500元,而且有51.6%的仅医疗费开销就在500元以上。可见,患病后,很多工人连支付医疗费都相当困难,更别说正常的生活了。
(二)患病后难以继续工作
调研显示,在受访者中,有73%的病情在不断加重,劳动能力不断减弱。受访者中仅29.7%在继续工作。而继续工作的人中87.2%无法再做之前的工种。
因此,在立法上,工伤保险基金要逐步扩大到保障5-10级职业病患者的每月伤残津贴;在执法层面,政府要加强对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恶意注销的处罚。
(三)地方政府的救助不利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不利是造成职业病工人返乡后困难生活的重要因素。有80.6%的受访者表示老家政府不会为其提供低保等福利;仅13.2%的受访者表示老家政府会为其提供低保等福利;而还在继续工作的受访者中仅有一人表示老家政府会提供低保等福利。
(四)认识和意识变化
在对我国对职业病患者的保护存在问题的访谈结果中,受访人中有53.5%选择了“政府的执法、检查力度薄弱”;48.8%选择了“虽然国家政策法律制定的很好,但是用人单位违法情况严重”;34.3%认为“普法和培训严重不足”.这几大问题也多次出现在我们设置的两道主观题中:“您在整个维权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和“您希望补充的其他情况。”受访者认为遇到的最大困难主要有:首先是政府执行不力,包括不作为、互相推诿、不帮不管、地方保护、甚至阻碍维权;第二大问题就是缺钱,很多职业病工人都因为没有钱放弃维权、因为维权四处借债生计困难、维权过程中得到的赔偿极为有限,不足以支持下一步的维权等;第三是很多工人由于不懂相关法律、不知自己的权利等不知维权或者不知向哪方求助;第四是耗时长,很多工人因为怕耗时而不维权,或者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迟迟得不到赔偿而放弃或进退两难。在补充情况的回答中,大部分受访者希望政府强化执行力度,加大普法和援助。也有部分希望完善立法,降低职业病认定门槛,提高赔偿标准,强调治疗。
第五篇:廉政风险防控调研报告
党政办公室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林业局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我部门深入分析了廉政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思想道德方面
(一)细查思想道德风险点。为了避免查找的风险点不准、不实,党员干部自觉做到三个紧密联系实际,即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紧密联系自己的作风实际,紧密联系自己的日常表现实际。这样就使每名党员干部查找的廉政风险既具体、又实在。主要表现是:理论学习不够,政治素质低;工作不够扎实,组织观念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深入,开拓进取意识不强。
(二)针对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施行了如下应对解决方案。一是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廉政文化素养,增强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履行肩负的责任。作风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林业局党委、林业局的正确决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二是进一步提高在职人员正确行使职能、履行职责、用好权力的能力,全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帮助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努力做到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文化的滋养,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其它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狠抓落实。四是实行“群众监督”制度。办公室成员做到经常听取群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的建议和批评,自觉接受群众、党组织和纪、监部门的监督。
二、制度机制方面
(一)重点关注制度若干风险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些制度机制出现漏洞,约束力和监督力不明显,就会产生隐患,形成风险点。
(二)采取的应对机制措施。一是建立廉政风险教育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工作,让党员干部和员工接受普遍的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廉政风险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到查“风险”不是查“问题”,而是要堵住腐败问题发生的源头,更好地预防腐败。二是建立岗位和部门廉政风险提醒机制。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和员工对照以往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的情况,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集体定等多种方式,认真分析并查找出个人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及其表现形式。重点查找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三是建立防控制度审查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力度。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着手对办公室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对重点岗位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梳理。看其是否存在腐败寻租空间,是否有预防腐败措施,努力构建防控制度审查机制。
三、岗位职责方面
(一)岗位职责方面整体存在廉政风险点。在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中我们做到廉政风险查到岗,风险隐患界到点。具体实施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岗位为点,以分管业务为线,环环相扣查找廉政风险点,确保风险点查得准、找得全、定得实。
(二)针对岗位职责廉政风险点实施相应措施。对于本单位的廉政风险点,我们都对每个党员干部逐一认真进行了调研和总结,也针对不同的岗位,明确的做出了实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