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访慰问党员干部民情日记
走访慰问党员干部民情日记
水务局党委书记张克忠
2012年7月1日星期日晴
早上8点,我带领几名同志,从县城出发,前往“联村联户”联系点大马营乡城南村。此行目的,主要是走访慰问党员干部,了解农民兄弟的所思、所忧、所盼。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大马营乡城南村。在村党支部“庆祝建党91周年”的座谈会上,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别介绍了基本情况,并和新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听了他们的介绍,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感到格外高兴。对参会的党员干部说,这次县委在全县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意义重大,通过“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你们致富的参谋和助手。
在座谈会上,与基层党员干部敞开心扉的交谈,面对面的沟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全面及时的掌握了群众所思所盼,所求所急,同时征求了帮扶建的双孢菇大棚、葡萄大棚意见建议,党员干部表示积极参与建设、管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共同致富奔小康。
在村委座谈会后,我决定去看看那些贫困农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送去党和政府以及全局干部职工的温暖和关怀。我跟村委会的两名干部步行前往石文荣家中,在交 1
谈中不一会就到了农户石文荣家。石文荣的房子是前几年前新盖的,虽说是砖木结构,但还没有吊顶,家里设施简陋,我问石文荣的母亲家里情况怎么样,她告诉我,石文荣今年已50岁了,连个家都没成,患有肺气肿、气管淡,长期服药。家里收入来源主要靠3亩多地,平时打点零工,补贴家用,再加上我七十多岁的老母……。她还告诉我,党的政策好,村上都给办了低保,对我家很照顾,听村上的干部说你们帮助建大棚,让我们这些老弱病残者在家门前挣钱,共产党好啊!面对眼前这位朴实、善良而又坚强的农村老奶奶,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面对病魔折磨的儿子,她始终不离不弃,既要照顾儿子,又要操持家务,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承受了多少艰难和痛苦啊!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勤劳和善良。在离开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要继续关注石文荣一家,定期回访,帮助他家解决实际问题,让她看到希望。
第二篇:民情走访日记
民情走访日记
***
3月15日星期二天气 晴
今天,是第二十九个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是**市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活动以来,我第一次深入我局帮扶联系村之一——顾家店镇高殿寺村进行入户走访。
上午,在村委会大院与党支部书记刘顺兵同志和村委会会计艾志明同志简单交流后,我们踏着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同行出发了。我们走访了几个村民后,来到二组组长陈友谊家中。我首先向他们全家问好,并代表**市国税局向他们表达了良好的祝愿。陈友谊年过六旬的老母亲刘秀英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地表示感谢。据陈友谊介绍,目前他们家里只有两亩农田,喂了几口猪,妻子和自己在家务农,上有年老体弱的老母,下有还在上学的幼子,生活虽然比较困难,但已经很知足了。再说自己是党员,是村组干部,理应把奉献放在第一位,没必要和别人比那么多,日子过得去就行。朴实的话语,真诚的笑容,无不使我们感到一名基层普通党员干部的无私情怀。
由于出身农村,又长期从事执法工作,我对农村的普法工作比较关注,也非常希望所有农民都成为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好公民。我仔细询问了他们对农村普法工作的看法和对农民维权意识特别是作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见 1
解。陈友谊说,现在已经是法治社会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早就今非昔比了,但是离实际需要还有差距,希望有关部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少数村民购买了农资却不知道主动索要正规的发票,还有的在外面打工也不知道主动要求签订正式的法律合同等等,都是今后应当注意的问题。听了他的话,我感触颇深。农村普法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成绩和不足都是政府部门工作的动力。向他们介绍了一些法律的常识和涉农法规后,我们告辞了。
告别了陈家人,我们来到一个养殖大户——四组的谢桂家里。一走进屋门,就看到一个中年汉子在拿着一张渔网忙碌着什么。原来,刚刚晒了晒网,他正准备把它收起来,既防夜里返潮受湿,又能少占地方。看到我们进来,他热情地让座倒茶。此人正是谢桂,承包了将近三亩的鱼塘,养鱼为生。我们搬了几个凳子坐到一起,谢绝了倒茶。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向他介绍此次**省“万名干部入万村进万户”活动。老谢笑道:“我早都晓得了,你们来村子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用再介绍了,你们对我们村子的帮助真大。”简单而率直的话语让人动容。我和支书刘顺兵、会计艾志明一起询问老谢对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老谢一个劲地说党的政策好,没有意见,还略带歉意地说由于平时学习不够,信息比较闭塞,对最新的政策什么的都不是很了解。我向他建议平时多看看报纸、电视,多搜集信息,包括行情、市场和优惠政策等等,还要及时向镇里有关部门寻求帮助,除了学习养殖技术外,多掌握其他信息也是不错的。谢桂深表赞同,表示今后一定加强努力。
从谢桂家里出来,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我回到村委会和我们国税局驻高殿寺村工作组成员们碰了头,简单进行了情况交流之后,一起去一个村民曹礼奎家里吃了午饭,并按照规定付了饭费。
下午,我提出独自到田间地头看一看,于是大家分手,兵分几路,各自为战。我路过一片柑橘林旁边,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吃力地推着一小车砖石,就连忙上去帮忙推着慢慢走,并和他攀谈了起来。提到“三万”活动,老大爷深有感触。他动情地说:“到底还是没有忘了老百姓啊!你帮我推车,又让我想起来年轻时毛主席领导的好干部了。我好多年没有见到过党政领导专门进农民家门了。”来到老大爷家,经过询问得知,他姓张,准备扩建猪圈。问及对新农合和其他惠农政策的看法,他说党的政策很好,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没有实行农村社会养老。我接过话茬表示,一些村民养老负担重,有后顾之忧,这是我们走访了解到的普遍情况,我们一定如实向上反映。
经过一天的奔波,虽然有些劳累,但是颇感充实。我的心又和农民近了一步,村民们的真实想法和他们朴实的话
语,都将鞭策我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体民情、知民意,如此,方能不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第三篇:大走访民情日记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一】
3月29日下午,根据院“三一实干”活动统一部署,我们按照各自分组到马鞍桥村委走访。大走访,访什么?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政策得失、疑惑不解,渴望期盼……带着这些我们走访去!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进周来英的家中,我们有些吃惊,虽是早年盖起的小楼房,但屋里很简陋,一张桌子,几条凳子,没有多余的东西。聊了几句之后,周奶奶抹起了眼角,“家里穷啊,没啥收入,我老太太不争气,有中风,天天吃药,拖累了家庭。”周奶奶的意思我们明白,保障低、看病贵成了她心病,希望政府报销比例多一点。村民有期盼,说明相信政府,新农村也是有穷人,如何精准扶贫,我们要有良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刚到丁文方家中时,夫妻俩刚干完活回来,听闻来意,丁文方的妻子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家里从2003年开始养猪,有600多平猪圈,现在要保护环境,不能养猪,我们服从村里大局,但是我们也要生活呀。”说话间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怨气的。村民敢说真话,我们更要如实记录,或许我们工作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依然是农村永恒的话题。“年纪大了,洗衣服不方便,衣服都是村里定期组织人员专门帮忙洗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年迈九十的刘奶奶依旧精神矍铄,她说经历了几代人,如今愈加感受到居家养老的政策春风。是啊,“公道自在人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从心里都会为你点赞。
一下午的走访,不仅看到了自然景,也听到了心里话。走访的路上,油菜花开的很旺盛。春天来了,风暖了,人心也暖了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二】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是我们真实接触的马鞍桥村。勤劳、朴实、祥和,这里我们看到了虽因病不能工作却把家中收拾得窗明几净的大妈,年逾80却依然承包鱼塘自力更生的爷爷奶奶,让我们深受感动。同时,也看到了农村建设的另一面。
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是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需求。我跟法警大队的许彬一组,一同走访了五户人家,所有人都反映经济收入不高,无法承受日益上涨的房价和物价。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对于“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大多数属于2人在私人企业打工(收入在2000—3000元左右)、1人在家务农;对于“2+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加第三代),也多是3人在私人企业打工,1人在家。这样的收入结构,对于物质需要飞速增长的当今社会来说,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至于提升生活品质、优化教育资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在住房改善上,有一户人家是兄弟俩两户住在一起,这家的大妈说,“一栋一栋的小楼才叫新农村,全都挤在一起叫什么新农村。”
公共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差距还很大。第一个要讲的是医疗保险,许多人家都提到了看病贵、保险报销少(都是农保),普遍反映的是对于一些高血压、甲亢、腰间盘突出等慢性病,吃药花费占了收入不小的比例。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许多村民反映村里的河流污染严重,村民小组长反映老百姓不高兴去垃圾箱倒垃圾,特别是把一些农田里的青草、桔梗等垃圾直接扔在河里,造成污染重、淤泥多。我们也发现,村里设的垃圾箱比较少,环境也不好,离村民家比较远。至于其他的娱乐、健身等公共设施与城市小区远不能相比。可喜的是,很多户人家都有幼龄儿童,却无一提到教育难、上学难的问题,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广大农村在教育资源的普及度上,让百姓享受到了实惠,得到了百姓的认同。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多数的村民提的意见建议、反映的困难,都集中在希望政府解决经济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却没有提出关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或者自身在文化领域、法治领域的需求。甚至有人一听说我们是检察院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又没有犯法,你找我干什么”。说明我们的法治宣传、检察职能宣传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上做到还很不够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作文。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三】
大走访活动向我全面展现了如今农村群众的生活情况,让自己受到了很深的触动。大多数农村群众乐观淳朴,他们热爱自己的政府与脚下的土地,所提的诉求都是事关自身的实在事,合情合理
有些孤寡老人生活困难,每个月只有数百元甚至一百多元村委补贴的敬老钱,但他们仍然对生活充满了乐观与感恩。这让曾抱怨工资太低、待遇不高、工作繁琐的自己感到羞愧,受到洗礼。
一次次与村民的交谈,凝视他们欢畅的笑颜,倾听他们质朴的心声,我更是感受到了这次活动的必要性。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社情民意的复杂,群众的需求也早已不再仅仅停留于吃饱穿暖的阶段,享受生活、追求精神、渴望尊重逐渐成为广大群众新的生活目标。大走访活动确实能起到畅通民意渠道、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有助于赢得民心,构建“强富美高”新常州。
第四篇:党员干部民情日记
党员干部“进农家、下基层”民情日记
2011年5月21日星期六小雨 早上8点,我带领机关11名同志,从县城出发,前往盐井镇长沟村的“万名党员进农家,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联系点。此行目的,主要是了解农民兄弟的所思、所忧、所盼。
经过几小时崎岖山路的颠簸,我们抵达了长沟村。在村总支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上,梁龙翠支书介绍了长沟村目前的基本情况。听了他们的情况介绍,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感到格外高兴。我对村总支两委班子同志说,这次县委在全县开展的“万名党员进农家,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意义重大,通过“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在村委会听完情况介绍后,虽然天空依旧下着小雨,但我还是决定去走访几户农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也送去党和政府以及全局干部职工的温暖和关怀。
首先到了梯子村民小组农户杨美彬家。杨美彬房屋等家居设施简陋。杨美彬不在家,我问他的妻子目前家里情况怎么样,她 1
告诉我,家里主要靠丈夫在外打工补贴家用,今年由于天旱包谷秧都长得不好,可能今年要减产了,等下雨了多栽些红苕代替包谷喂猪才是办法。她还满怀激情地说,现在党的政策好了,国家有救济的时候,对我家都很关照。我跟她讲,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农村养老保险也快启动了,到时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钱都不用交就可以直接领取养老补贴了,在一问一答的了解后,他表示将来等这项工作开始了,他一定及时来参保。
从杨美彬家出来,我们又先后来到吴明贵、吴明芳、毛定贵、蒋运发等群众家中进行走访慰问。
返回的途中,我不断地思考:当地基础条件差,人均耕地少,交通不便,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快的重要原因;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特别是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解决农民就业、养老等现实问题,相关制度还要逐步完善。我坚信:随着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创先争优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广大农村面貌会越来越好,广大农民一定会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第五篇:走访困难户民情日记
走访困难户民情日记
xxx 2016年元月16日,星期六,我和同事在村领导的带领下到黄泥村刘屋组方向进行贫困户走访。
我们先到的是刘屋组刘少如家里,去的时候刘少如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在家,他家上有老母,身体较差,常年吃药,并且妻子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患有腰间盘凸出,因此家庭经济入不敷出。
接着我们来到刘屋组刘新功家,刘新功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在高中读书,小的今年读六年级。另外其家中还有一位常年患病的老父,需要人照顾。他家主要是因学因病致贫。
走访结束后,天空飘起的丝丝细雨,一天下来我们身体已疲惫不堪,但我们的心情更为沉重。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我们深深感到要解决农民的贫困,主要要靠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