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升初考试失分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小学数学在线视频培训免费试听 http://edu.21cn.com/kcnet1240/
心态不端正
觉得做不对无所谓,会做就行了。
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会做就行了,平时算不对,到考试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就能算对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原因:
学生学习的目的除了要掌握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大法宝。而在学习中心态不端正,长此以往,会形成浮躁的性格,这是学习的大忌。
对策:
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天自己做错的题目记下来,要将因为不会而做错和因为粗心做错的题目分开记,每周都将错题本上的该周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就会对自己犯过的错误印象深刻,就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要想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就要本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去做一定量的有针对性的题目,在做题时认真思考,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真正的去理解解题方法,做完一道题目之后当堂回顾,把解题思路复述出来,并将做错的题抄在错题本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将解题的错误率降低,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经常说,学数学很容易,秘诀就是:会做的做对,错过的不要再错!
第二篇:小升初考试失分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小升初考试失分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明明是很简单的题目,可是学生总是做错失分,这样的情况让学生家长都感到惋惜万分,可是下次又再继续犯同样的错误,丢失很多宝贵的分数。有什么方法能消除这样的情况呢? ?
一、心态不端正
觉得做不对无所谓,会做就行了。?
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会做就行了,平时算不对,到考试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就能算对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原因:学生学习的目的除了要掌握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大法宝。而在学习中心态不端正,长此以往,会形成浮躁的性格,这是学习的大忌。
对策: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天自己做错的题目记下来,要将因为不会而做错和因为粗心做错的题目分开记,每周都将错题本上的该周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就会对自己犯过的错误印象深刻,就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 总之,要想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就要本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去做一定量的有针对性的题目,在做题时认真思考,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真正的去理解解题方法,做完一道题目之后当堂回顾,把解题思路复述出来,并将做错的题抄在错题本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将解题的错误率降低,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经常说,学数学很容易,秘诀就是:会做的做对,错过的不要再错!
??? 二、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总是在看到答案后恍然大悟
很多学生在看到题目时觉得面熟,能肯定自己以前做过原题或类似的题目,但就是想不起来该怎么做,越是回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越是没有思路,等看到答案才大喊一声,哇,原来是这样的啊。于是再做,发现还是不能独立的把题目完整的做出来,于是再看答案,再做。
原因:原来在做题目时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解法,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把题目抄下来,没有自己动手整理,导致自己觉得会做了,其实只是在当时把题目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只记得题目不记得解法了。所以,“背题”是万万要不得的,考试的题目千千万,背的过来么?对策:在做完一道题目后,两个同学结成小组,互相讲解给对方听,让同学帮你检查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还有什么欠缺,发现问题立即问老师,力争当堂把题目理解透彻。家长可以在一两周之后把这道题目的数据换一下,再让孩子做一遍,这样就能做到让孩子彻底的掌握这种类型题目的解法,还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会做,但总是粗心,不是抄错题就是算错数
很多家长都反应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经常把会做的题目算错,甚至有家长说孩子期末考试考了96分,丢掉的那四分全是粗心算错的,并对这个成绩很满意,还有很多学生也说,这道题目我会做就可以了,这次算错了没关系,到考试时能算对就可以了。其实,作为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我们告诉各位家长,会做做不对才是最可怕的。
原因:粗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态问题,这个问题后面会详细的说。第二个原因就是对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模棱两可,错误总是在你掌握不牢固的地方出现,那些看似是粗心犯的错,其实都是因为在应用知识的时候不熟练,导致出错。
对策:有选择的多做题目,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是要想学好数学,不做题目不进行针对性训练是无法把学到的知识掌握牢固的。但是也不能盲目的去做题,有数量不等于有质量,会做的题目就是做上一千道也没有进步。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挑战自己不会的题目,只有不断地去挑战才能不断的进。
第三篇:学生考试失分原因
文科学生常见失分原因及对策分析报告
地理 马宏丽
通过对多年高三学生出错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梳理得出以下几个方面,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和措施。
一、审题不清导致失分严重
在多年的高三教学中我们体会到越近高考,学生的审题问题暴露的越显著,有时甚至整题跑题。随着山东省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高考命题难度虽然在知识目标方面围绕学科主干知识命题,但是依然强调能力立意。作为选拔性考试,试题区分度主要通过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来体现,审题是极好切入点。审题包括阅读材料、分析图表来提取有用的信息、审题干、审设问。对于读图提取信息能力是我们地理学科特别强调的,如果没有很好地从材料、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没有明确题目所设置的潜在环境、没有注意到问题的限定约束,这样答得再多也很难得分.表现问题多多,表现各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未审清题目材料的“主旨”,导致回答问题分不清主次,本末倒置,主要方面抓不住,次要方面却写得很多。如“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呈狭长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关键是要答出狭长的原因,而不是分布的原因。对策:解题时要根据关键词确定得分点的基本方向。如分析区位因素时,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评价影响时,则既要考虑有利影响,也要考虑不利影响;要求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则不能回答社会经济因素等。
(2)不能够充分重视引导性语言和高考行为动词,如“据图一”或“由材料二可知”,不能明确信息提取的方向;理解“分析、简述、概述、说明、比较等等” 行为动词,不能够明确设问的要求,限定了答题思路和方向。另外大多数情况下,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正确选项,但也有一些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错误选项。
(3)由于审题不清,没有明确“主语”导致答非所问,出现方向性错误。“与美国西部相比较,我国西部开发中更为不利的条件有哪些?主语是我国西部不是美国西部。
(4)对于各种不同形式的图像,不能熟练掌握读图技巧,导致无法有效提取主要信息。如地理统计图、等值线图或者地理示意图,图像信息量大,信息提取不全面,遗漏图例或表格信息等问题。对策:“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强化读图、识图能力,进行专题学习,着重锻炼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增强方位感,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使他们每节课都能够在图中得到相关信息。
(5)无法进行无图考图试题的图像复原和图图转化,导致无法挖掘足够的信息。试题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结论、原理,可将它们转绘成图形,以便促进理解,如转绘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地球自转的侧视图等。在解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
(5)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对题干关键词视而不见,特别是概念剖析,不能有效展开分析。如“分析本次海南岛暴雨发生的原因?(4分)”中“暴雨发生”涉及的地理概念为降雨类型,包括常见的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或者台风雨等类型,本题就打开了四个基本的信息提取方向,再据此到图文材料中提 1
取相关文字(时间)信息和图像(气压变化)信息,既保证了答案要点的完整性又提高了信息提取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而且有效避免了误入信息“陷阱”;
(6)不能够充分重视地理数据语言,如“该省(区)的环境承载力为13人/平方千米,目前其人口密度为9人/平方千米。有人据此提出“为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该地区不应限制生育”,请简述你对该观点的看法。(8分)“ “环境承载力”是本题的关键概念,它即承前(人口数量变化)又启后(资源环境问题),此题逻辑关系的建立是以此概念为基础的,因此在这里对这一概念的审题环节不能满足于看到,而是要深刻体会概念量化的关键作用。
(7)不能理解地理的核心分析问题的方法。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会有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要想不失分或者少失分,需要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如比较法在综合题中最为普遍,导致答案要点超出范围。“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为共同环境问题,不能作为答案。
(8)不能理解地理核心的分析方法综合法。高考试题突出对非典型区域的考查,要求学生用综合分析法进行迁移。一些学生只是片面地回答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同样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对策:建立严谨的做题步骤和完整的思维方式。
(9)思维定势导致失分。“说出M地形区突出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作为高频考点对于气候特点的分析导致大多数学生忽略关键词“突出”,造成无谓失分。对策:摒弃思维定势,谨记越是熟悉的问题越可能会有新颖的考核角度,做到“题易人易我不大意”。
(10)逻辑不清导致失分。如上例中中分析其成因。错误答案: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用气候类型解释气候特征。学生学习过程不加以分析理解,明晰地理名词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死记硬背的恶果。对策:摒弃只关注死记硬背的传统观念,重视分析掌握地理知识、地理规律,促进综合运用。
(11)缺乏关联分析导致失分。地理选择题多以题组的形式出现,这说明该题组中的各题并非独立的,而是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有时上题正好是解答下一题的重要条件。如果审题时不能注意这一点,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读这一题组,而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题中,则常常会导致无法解题。对策:审题时的信息提取要全面,不仅要关注材料和本题题干,还要前后联系,关注其他问题相关信息,完整捕捉信息,再梳理思维链条。
(12)回答不全面,思维较狭隘。这是失分的最常见原因。通常情况下,学生也做了认真审题,也确定了答题方向,但由于简答题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综合能力较强,如果学生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则往往考虑问题不全面。对策:教师注意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典型问题的总结整理并关注学生大文科知识背景的拓展。
(13)直接不知如何回答,知识迁移能力差。“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学生答题时会遇到一些从未见过或听过的内容,对题目的背景知识较生疏,不能联系已学相关问题答题。对策:
(14)不能重视分值进行科学分析答题要点指导落实答案。对策:根据分值判断有几个得分点:先看分值,根据分值基本可以确定得分点应该有几个。如果分值是3分,大多是3个得分点;如果分值是6分,则有可能是3个得分点,也可能是6个得分点。所以答题时,为了尽可能得满分,作答点不能少于得分点。
(15)选择题的做题时间很短,仓促之间无法审清情境材料,弄不明白试题情境与立意、设问的关联导致失分。
对策:
1、认真审题,注意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在考题和课本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中关键词,明确要求。由于地理简答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结合有关图文信息设置问题,因此审题时要结合所给信息,提取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要辨别题目的指向,找出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然后围绕考题提出的问题联系课本知识,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思考从哪几方面回答。对于能力型问题要尽可能的从大的方面和规律性方面去考虑,以保证答案的全面性。
2.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3、熟悉教材,加强理解记忆,拓宽知识面,努力增加知识储备,增强知识变通和迁移能力。解答地理简答题的任何方法、技巧,都要建立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吃透教材,牢固掌握课本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加强理解记忆,把课本语言消化吸收变为自己的语言,这样做题时不仅有话可说,且能抓住得分点。有些问题的回答要使用地理专业术语,注意“回归课本”,尽量用课本语言表述,这样才能做到少失分。
4、把握答题的角度,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体系。将知识整理归纳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熟悉常见非选择题的答题思路,这些可以从典型案例中归纳。如分析传统工业区可以参照鲁尔区的分析思路,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可以参照“西气东输”的影响,分析生态问题的防治可以参照西北荒漠化的防治等。
5、加强信息容量丰富、类型多样、新颖创新的选择题的训练。鉴于前文关于错误原因分析诊断的共性表现。高三后期可选编以下类型的选择题进行强化训练。综合性很强,高度抽象概括,知识跨度大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创新题;多坐标、多曲线,信息繁杂的试题。各类景观图的判读。一图多用的逻辑关联图、结构图的考查。
6、关注世界热点能够拓宽知识面,在无形中学会知识迁移,把课内外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常思考,把课本知识学以致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可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善用改错本。弄清楚做错题是由于审题不准确还是根本不会,是由于书写出错还是对基础知识、原理、规律的掌握不牢固、理解不透彻,培养纠错习惯,避免错题再错。
8、培养正确的做题习惯。要在平时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对试题中的关键词不妨经常勾勾圈圈,提高对试题中关键词的敏感度。平时审题就要尽量做到:不看错题,不遗漏题、要看全题、要审准题;认定和处理好(剖析)图文信息,学会二次审题、阅读试题的多次设问、反复观察图文信息,充分挖掘题目中显性和隐性条件。
应该在地理备考的每一个步骤为审题做好知识储备和方法准备,辅以有效练习,巩固做题技巧,加强反思,才能使学生练就“火眼金睛”,一针见血的解决地理问题。
二、基础不扎实,理解不够深入
(1)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
高考对区域定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对世界区域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的认识较模糊,心中没有“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的概念,所以就很难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如果不能对地理事物进行准确的定位,不能理清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会在考试中失分。
(2)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概念模糊,描述不正确如描述我国松花江的水文特征不全面。
(3)自然地理的过程和原理在不同尺度的区域中迁移运用类的错误频率高。图像信息复杂,考点综合性强,题型与平常训练不吻合的试题,容易出错。
(4)重要的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重要的地理数据,如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平时练习较少碰到,故而反而容易造成记忆不清而出现误判。
(5)绘图试题失分严重。如有关绘制冷锋剖面示意图的问题。这个小题对于考生来讲应该很简单,但实际得分较低。主要的错误在于:冷气团、暖气团写的不完整(只写冷、暖或者是冷气、暖气);冷暖气团标注错误(怎样判断冷暖峰);冷锋符号标注有误(此类错误最多);
对策:
1、夯实基础、稳扎稳打练好基本功,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平时多总结、多回顾,才能使知识升华。
2、自然地理的主要原理和过程要经常与具体区域联系,即落实在具体区域中,训练反馈和选择题评讲时注意拓展类似区域或者差异相反的区域。
三、答案落实失分原因
(1)、未使用地理专业术语或者关键词中有错别字,表达不够准确。如答案中“煤炭”写成“煤碳”,把“温带海洋性气候”写成“温带海洋气候”那就是错误,要失分的;对策:杜绝错别字,特别是关键字不能写错,这些良好的习惯应该在平时的复习中逐步养成。
(2)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语言表达不到位,往往回答不到点上,答案显得模棱两可,随意性较大。对策:平时学习就要追求用准地理术语,做题时要使用题目材料中给出的地理术语或表达方式。
(3)答案语言落实适时引用材料语言。对策:答题时,应尽量利用材料中的信息,从材料中找答题点。当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与课本的语言不完全吻合时,应以所给材料中的信息为依据,尽量吻合标准答案。
(4)答题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性。答题时将得分点混作一团,得分点不容易找;卷面特别的乱,答题要点不明确,段落层次不清,没有标点符号;对策:一定要有清晰的层次,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你是从哪几个方面作答,得分点一目了然。同时还要分清轻重,将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次重要的紧跟其后,无关紧要的放在最后或忽略不写。
(5)缺乏答题技巧,考虑问题不全面
对策:根据分值和问题联系课本判断出该题几个要点,如该题至少应该是三个要点,就最好至少要答出5个要点,不妨坚持“三多”,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多写,即在审题之后结合题意,把知道的相关东西都搬上去;多分点,显得答题有条理。
(6)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
由于实行了网上阅卷,部分考生字迹潦草、不清楚,还有一部分考生字体太小很
难辨认,由于找不到得分点就无法给分。对策: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书写字体大小一致、用力适中、字迹清楚、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7)未在规定的区域答题。对策:严格按照指定的区域和题目要求进行答题。在阅卷时虽然阅卷系统中有“显示整卷”的功能,但写错位置的试题答案会被判为零分,况且一旦出现答错位置的情况,错误通常成对出现,损失也是双倍的。所以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答题时不能随意,必须在规定的区域内来进行作答。
(8)考试时做题没有合理安排各科试题的做题步骤,跨科做题导致漏题特别是选做题或忘记涂卡失分。对策:搞好文综训练,适应试题情境,练习有效地进行思维转换,合理有效地对时间进行分配。
(9)逻辑推理混乱、信心不足、答案写上后重复划掉
在阅卷过程中很多考生的答案,明明有一大部分是对的,或者基本上全对,但是有的考生全部划掉对的答案而后再写上一个他认为最佳的答案,这在踩点得分的阅卷规则下是非常愚蠢的。其实在作答综合题时不怕考生写的多(写得越多得分点也就越多,但一定要逻辑推理有序),就怕考生写的杂乱无章,没有条理性。
四、心态不稳,急躁失分
近几年的的高考地理试卷,可以说是较平稳较容易的,但是考生没有完全投入到做题中去,心里不平静就不能按部就班的解答题目。顾虑重重,反而不如平时做题水准。甚至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过关,遇到难题不会绕道走,焦虑、沮丧,一下子乱了阵脚,一败涂地,后面的题目几乎全部放弃,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应试心理和策略。所以说同学们平时要给与自己准确的定位,磨炼其意志,培养其韧性,全身心地投入到考试中去,做到平静面对高考,保持一颗平常心。对策:重视考前心态调整,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
“终点思考,源头落实”。对于以上的学生失分点,虽然我们三番五次强调,但同类同质的错误依然不能在我们大量的反复练习中有效地减少。主要是教师在时间的压力下,对学生的错题往往只是简单地纠正答案。学生缺乏高效的错题整理消化吸收环节,缺乏实战感受,不能高度重视这些易错原因并将其消融与平时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争取各个击破。因此狠抓错题本的落实,人手一本错题本,争分夺秒地落实问题,查漏补缺,力争让学生做到题不二错。
第四篇:数学选择题的失分原因及对策
高考数学选择题失分原因及对策
武汉中学 蒋怡
选择题是高考数学试卷中一类重要题型,具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的特点。因此,能否快速、准确、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在高考中是否能得分,得高分的关键。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学生常常花了很多时间去做选择题,而又很难得满分。因此,探索选择题失分的原因,寻求相应的对策,这对于我们提高复习效率,高考时取得好成绩尤其重要。
(一)概念不清导致错误
例 2009年高考数学天津卷理科第3题:
命题“存在x0R,2x00”的否定是
x0A.不存在x0R, 20B.存在x0R, 2x00
xC.对任意的xR, 20D.对任意的xR, 20 x
分析:不少同学选择了A,混淆了“一个命题的否定”与“一个命题的否命题”这两个概念。存在性命题“存在x0A,则Px0为真”的否定是“任意,正确的选项为D x0A,则Px0为假”
策略:数学概念是数学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只有了解概念的由来与发展,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表达形式,了解有关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了解概念的应用范围,才能够正确地应用概念去解决问题。高考选择题每年都有对概念的考察,每次都有不少人丢分,犯“低级错误”。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重视课本,回归课本,掌握课本中所有的公式、定义、定理及重要例题习题,了解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复习的重心要放在“三基”上,千万不要脱离这个目标,陷入茫茫题海,得不偿失。
(二)算理不明导致错误
例2009年高考数学湖北卷理科第9题:
设球的半径为时间t的函数R(t),若球的体积以均匀速度c增长,则球的表面积的增长速度与球半径()
A.成正比,比例系数为cB.成正比,比例系数为2c
C.成反比,比例系数为cD.成反比,比例系数为2c
分析:本题是一道以球为实际背景函数唱戏的动态几何问题。重点考查导数的实际应用,即考查导数在实际背景下的意义。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理解“球的体积是以均匀速度c增长”就是球的体积V对时间t的导数等于c,“球的表面积的增长速度”就是球的表面积S对时间t的导数。基本的算法原理不清,导致无从下手,只好瞎蒙。
策略:高考命题的一个原则是“积极改革创新”,所以一定会出现新题型。新题型的命题形式、情景、要求与在复习资料里常见的题目不同。“新”表现在联系实际或者开放性问题,或者很平常的熟悉问题的新问法,常常似曾相识,却又无从下手。所以考试的时候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拨开云雾,看清本质。反复阅读,分析题目要求,提炼有用的条件,抓住其原理,再利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一定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方法不当导致错误
例 湖北省武汉市2010届二月调考文科第9题
21在△ABC中,点P是AB上一点,且CPCACB,Q是BC中点,AQ与CP交33
点为M,又CMtCP,则t=()23C. 4A.2 34D. 5B.
分析:这是一道求两线段的交点分有向线段的比的题。通法是再设AMkAQ,112由CMtCP=tCAtCB,同时CMCAAMCAkAQ=(1k)CAkCB 332
21t,所以(1k)t且k=,求出t值,选C。向量的加减计算及向量的共线问323
题同学们常掌握得不好,其实这一题还可以用一非常规手段做出来。因为试卷上的图形画得比较标准,用直尺一测量,即可得到答案,节约了很多时间。
策略:高考数学选择题的特点是:提供了可选择的多个选择支(只有一个正确项),又不要求写出解答过程,并且对解题速度有高的要求。所以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尽量“不择手段”,采用最简捷方法快速准确的作答:既要充分
挖掘各选择支的暗示作用,又要巧妙有效的排除迷惑支的干扰。应尽量避免小题大做,否则将导致后面的解答题没有充裕的时间思考而后悔惋惜。解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
1.直接法: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推理或计算得出结论,再对照各选项作出判断的方法称为直接法.直接法的思路是肯定一个结论,是将选择题当作解答题求解的常规解法。
2.筛选法(排除法):当题目题设条件未知量较多或关系较复杂,不易从正面突破,但根据一些性质易从反面判断某些答案是错误的时候,可用筛选法排除不正确的选项,得到正确答案。
3.特例法:有些选择题涉及的数学问题具有一般性,而提供的选择支往往互相矛盾(即任意两个选择支不能同时成立),这类选择题要严格推证比较困难,此时不妨从一般性问题退到特殊性问题上来,通过取适合条件的特殊值、特殊图形、特殊位置等进行分析,往往能简缩思维过程、降低难度而迅速得解。
4.数形结合法:对于一些具有几何背景的数学问题,如能构造出与之相应的图形进行分析,往往能在数形结合、以形助数中获得形象直观的解法。
5.验证法:将题目所提供的各选择支或特值逐一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从而确定正确的答案.有时可通过初步分析,判断某个(或某几个)选项正确的可能性较大,再代入检验,可节省时间。
6.估算法:有些问题不易(有时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的运算和判断,则可以进行粗略估算.估算是一种数学意识,它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观察比较、猜想推理或验证,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7.特征分析法:通过对题干和选择支的关系进行分析,挖掘出题目中的各种特征,如结构特征、数字特征、取值范围特征、图形特征、对称性特征、整体特征等,从而发现规律,快速辨别真伪。
8.利用极限思想:极限思想是一种基本而重要的数学思想.当一个变量无限接近一个定量,则变量可看作此定量.对于某些选择题,若能恰当运用极限思想思考,则往往可使过程简单明快。
(四)经验不足导致错误
例 2009年高考江西卷理科第9题:
如图,正四面体ABCD的顶点A,B,C分别在两两垂直的三条射线Ox,Oy,Oz上,则在下列命题中,错误的为..
A.OABC是正三棱锥B.直线OB∥平面ACD
C.直线AD与OB所成的角是45 D.二面角DOBA为45
分析:部分学生在考试时不知如何下手,其实只要将正四面体ABCD
镶嵌在正方体中,如图所示,易知B错.这属于解题经验不足的问
题。DCA策略: 数学中有一些问题有它固定的解答模式,平日总结好了,用在选择题的解答上,非常方便快捷。如
1)正四面体通常镶嵌在正方体中,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三棱锥,三组对棱分别相等的三棱锥通常镶嵌在长方体中。
2)解析几何的圆锥曲线试题,出现焦点三角形必用第一定义,出现准线,必用第二定义。
3)向量题若给出两向量的和或差,利用向量的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更有效些。
4)数列题若给出非常规的递推关系,要你求a2010的值,通常这个数列具有周期性,只要利用递推关系算出前有限项的值,找到其周期,即可运算。
5)不等式含参的恒成立问题分离参数。
6)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有解的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
(五)审题不细导致错误
例2009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第11题:
在区间[-1,1]上随机取一个数x,cos
()1212(A)(B)(C)(D)323x1的值介于0到之间的概率为22
分析:有的同学这样做,在区间[-1,1]上随机取一个数x,即x∈[-1,1]时,
2x
2
2,∴0cosx
21区间长度为1,而cosx11的值介于0到之间的区间长度为,222
所以,所求事件的概率为1.故选(C).出现上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审题错误.把试2
验空间和事件发生的空间理解错误.事实上,试验空间是区间[-1,1],长度为2;x1220cos由221x或x1可得事件发生的空间为331x1
2221(1,)(,1),其长度为.∴所求事件的概率为.所以正确答案为A 3333
策略:解数学题审题非常关键,不管是简单题还是难题,都需要对题目要求有非常透彻的了解,把题目多读几遍,弄清这个题目求什么,已知什么,求、知之间有什么关系,把题目搞清楚了再动手答题。还要注意题目所给条件,注意挖掘隐含条件,注意易错易混点。例如集合中的空集、函数的定义域、应用性问题的限制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中谁是条件,谁是结论等。
(六)心态不稳导致错误
解题中总会有自己不会或把握不准的题,有的同学遇到这类题不做出来誓不罢休,结果用了不少时间,自己做得昏头昏脑,还影响了后面其它题的解答时间和解题心态。经常听到考试完后学生说:“我选择题做了一个多小时,心慌,没时间看后面题了。”正确的方法是:答题顺序不一定按题号进行,可先从自己熟悉的题目答起,从有把握的题目入手,使自己尽快进入到解题状态,产生解题的激情和欲望,再解答陌生或不太熟悉的题目。遇到那些把握不大或无从下手的题,先放一放,若有时间,再去拼。即使没有时间,最后也要大胆猜一个答案,千万不空着,毕竟还有1的得分概率。4
第五篇:文言文阅读失分原因及对策
文言文阅读失分原因及对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对7-9年级的具体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诠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为了遵循《课标》,兼顾农村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水平,本次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进行测试,分析阅读质量,并提出个人对语文教学对策的一点浅见。
一、命题特点分析 试卷主要考查这几项内容:
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此类题考查学生能否顺畅地朗读文言文,并结合文意正确划分朗读的节奏。
2、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试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情况,不是简单地对知识的复现和回忆,而是借助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问题,进行知识迁移。
3、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重点语句。试题考查学生的翻译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准确顺畅,语句是否文雅,尤其是对重点实词能否翻译到位。
4、归纳和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意,并对人物及事件等进行简单评价。该试题考查学生能否从关键词语、语句入手,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中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要点归纳出来或进行评价。
5、分析和鉴赏作品的艺术特点。例如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等。该试题考查学生能否借助对文言文大意的理解,对这些作品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和鉴赏。
二、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在本试卷的答题情况中反映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文言文断句存在的问题:
1、不懂词义:不懂句中的多义词或兼类词的含义;
2、不明语法:(1)给省略主语的语句断句,将前一句的宾补或补语误以为后一句的主语;(2)将含有介词结构的语句断句,割裂介词结构或动词之间的关系。
(二)对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情况存在的问题:
1、文意不通带来的困难,有些学生读不懂句意和整个文意,对于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也就不明白;
2、语法不通带来的困难。学生对句意是明白了,但是句意前后是什么关系,学生又不明白,其原因在于学生对单句的语法和复句的关系不能掌握;
3、语境不看造成问题。文言虚词在语境中相对文言实词比较孤立,学生往往忽略文言文上下文语境的推测。
(三)文言文翻译存在的问题:
1、混淆古今异义,替代不当;
2、词类话用分析错误;
3、脱离语境,忽略推测;
4、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5、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6、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7、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四)归纳概括文章内容,对事件及人物评价存在的问题:学生对文章大意无法正确理解,导致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能很好把握,无法从事件的六要素入手,对人物的评价也不够准确,中肯。
(五)分析和鉴赏作品艺术特色存在的问题:学生对什么是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不够理解,无法对应题目要求作答。
三、相应对策
(一)授之于“渔”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了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鱼”,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
(1)学会读注解。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后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养成读注的习惯,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此外,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或义项过多的词,教师可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讨论、鉴别、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弄清句义和文义,解读文本,也是文言文教学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以意率文,以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带动词句的理解,是初中文言文教学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养成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关键。(1)养成诵读的习惯
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韵律节奏方面看,文言文立足于汉语方块字的基础,形成了一种偏于对仗、注重平仄、节奏整饬、讲究协韵的韵律形式。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偶句和散句的搭配串联,形成了一种节奏整齐、韵律统一的行文之美。
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较少读课文,认为读课文会耽误授课时间。其实不熟悉文章,学生对文义的理解认识从何而来?不反复诵读文章,又如何能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呢?因此,要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就必须加强课堂诵读训练。诵读乃至记忆,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还要尽可能让诵读方法多样化,如教师范读、听录音,学生默读、吟诵、齐读、分组读、个别读等等,也可以开展比赛,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应指导学生读出不同文章的语言特色,哪些字要加重读,哪些字要舒缓悠扬,哪些地方要低吟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同学们对文言文的语感势必会增强。
(2)养成分类整理的习惯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于阅读种种的书。”新课标也要求初中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所以学生学习文言文务必使学生掌握文言词语的一些规律性用法和特殊的意义,然后把这种能力迁移到文言文学习中。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参考书等方式对词形相同而词义和用法不同的常用实词、虚词进行归纳,对各种句式的具体情况进行整理,并附例句,在知识体系和知识对比中学习。
总之,我们应理性地正视我们身陷的“困境”,勇于探索,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一定能彻底摆脱文言文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