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的做法个成效
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的做法个成效
2008-11-
3四川省仪陇县是朱德总司令和张思德同志的故乡,是为中国革命作出过特殊贡献的革命老根据地。全县辖56个乡镇,总人口107万,共有基层党组织1545个,党员33231名,其中农村党员21695名。党的十七大以来,县委针对农村党员在党员教育、议事决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五化”建设,有效保障了党员民主权利,强化了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
一、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主要做法
县委落实农村党员主体地位的做法,主要是开展了以“教育培训常态化、身份职责公开化、议事决策制度化、监督评价立体化、关爱服务人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建设”。
推行教育培训常态化。一是坚持定时间培训。建立“党员培训日”制度,村党支部结合实际,每月确定一天为“党员培训日”,在开展好“三会一课”的基础上,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二是坚持定内容培训。在年培训总量不少于60学时情况下,围绕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和政策理论水平,着力对党员进行科学发展观、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政治理论教育;围绕全县獭兔、果业、蚕桑、生猪、劳务等优势产业,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围绕党员需求遴选课题开展培训。今年来,全县大力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整合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资源,组织党校教师及农业、畜牧、蚕桑等专业技术人员77人组成11个组,分片区深入乡镇、村举办了十七大精神宣讲
56场,开展了獭兔、果业、生猪等专题知识技能培训230余场次,受训农村党员18000余人次。三是坚持定方式培训。村党支部充分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培训的同时,采取邀请专家巡回授课、组织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下乡讲课、乡镇党委成员和联村干部到村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围绕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等,全县建立了6个技术培训基地,还建立了乡镇党委委员轮流到村上党课制度。
推行身份职责公开化。一是挂牌亮身份。为亮明党员身份,村党支部结合各自实际,统一制作印有党徽和“共产党员户”字样的匾牌,采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等方式集中授牌并将其悬挂于党员户家门。二是设岗明职责。坚持“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原则,各村根据实际,分别设置了思想政治、公开监督、公共事务、经济发展等4大类18个基本岗位,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三是履岗树形象。村党支部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中,采取帮助制订计划、开展岗位竞赛等方式,为上岗党员指路子、教方法、解难题,激励、引导其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实行党支部委员联系上岗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双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对无职党员履岗情况进行评议并公示,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评议会,评议结果作为是否继续上岗和年度民主评议、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推行议事决策制度化。一是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坚持对重要情况在党内优先通报,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等在党内先传达,需作决策的重大问题在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在党内先动员。二是健全党员定期点
题制。在每月第一周,由党员入户收集社情民意,做好所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整理工作,每月底定期召开民情联系情况汇总会,由党员对村内热难点和群众所盼所怨事项进行“点题”,党支部根据党员点题情况确定决策议题。三是健全决策党员首议制。对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的制定,党员发展、转正,后备干部培养,党内评先选优申报,贫困党员的评定帮扶等党内事务以及本村发展规划、公益事业建设、重大财务支出、村规民约的修订等村级重大决策事项,都先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议事会进行一事一议,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在集中论证、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凡属党内事务,通过召开党员(党员代表)大会,票决通过后予以实施;属村务重大事项,经党员(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再按规定程序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实施。
推行监督评价立体化。一是规范党务公开。各村采取设立党务公开栏和党务公开监督岗、设立党务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等措施,增强公开实效。二是坚持动态质询。出台《党员动态质询办法》,建立党员动态质询制,党员可通过书面、口头或5人以上集体联名等形式对村级重要事务决策执行情况及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质询,并实行当面或一周答复制。三是开展定期评议。每半年由乡镇党委组织一次党员公开评议活动,由村“两委”向全村党员报告工作,接受党员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示。
推行关爱服务人文化。一是健全党内帮扶机制。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党员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优先纳入农村低保、优先技
术培训、优先资金扶持”原则进行党内帮扶。二是健全服务党员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服务中心、进一步规范党员接待室、党员阅览室、党员多功能活动场所等阵地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流动党员、外出党员留守子女和留守老人的关爱,着力解决流出党员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三是认真开展走访慰问党员活动。坚持定期走访与随时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做到生病住院必访、家庭有困难必访等“十必访”,及时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让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取得的成效
通过“五化”建设,县委在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的实现途径上作了有益探索,有效破解了制约党内民主发展的瓶颈,以基层党内民主的深入推进带动了基层人民民主建设。
增强了党员主体意识,在发挥党员先进性上取得了新成绩。通过村党支部为农村党员挂牌、设岗,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和系列党内关怀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同时,通过建立“党员培训日”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有效提升了党员素质,提高了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在抗震救灾中,县里涌现了主动请缨到重灾区参与救援的公安、消防、卫生等众多党员群体,许多党员到抗震救灾一线参与救助工作,涌现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通过进一步完善党员点题制、首议制、动态质询制,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在村务决策中的作用,村“两委”变“命令”为执行和服务,保证了
决策的民主和科学。
激发了加快发展的意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了新进展。由于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了根本保障,党员的主体意识得到切实增强,党员主体地位得到有效落实,广大党员关注发展、支持发展、投身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创造力得到了极大发挥。村干部在工作中敢于挑难事,有的往返仪陇、南充、阆中寻找致富门路,有的求助上级主管部门、走家串户发动集资筹款,修路建校。据统计,自开展尊重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工作以来,全县870个村共收到党员对新村规划、产业培育建设性意见建议达430余条,使基层党组织在谋发展、抓落实上,目标更加科学、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扎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健全“四项机制”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
健全“四项机制”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转)作者:shandiann于2010-03-1111:13:17.0发表
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委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农村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创出了具有乳山特色的新经验。
健全权利保障机制,促进党员充分表达意愿
发挥农村党员的主体作用,必须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正确行使和不受侵犯。
落实好党内民主议事决策机制,保障党员的参与权、表决权。坚持发展党员票推票决制,实行“两推一公示”办法,充分保障党员的首次提名权和选择权,使党员真实愿望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完善党支部定期向党员报告工作制度,对支部的工作报告和支部成员个人的工作报告,组织党员结合年终工作考评,进行评议和测评,结果作为班子和干部考评的参考内容。规范农村基层组织议事规则,建立决策前征询党员群众意见、决策中专家论证质询、决策后效果评估的议事决策规则,充分尊重党员群众在重大事项决策中的意见和建议。对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重大党内事务决策,坚持先经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70%以上同意才能实施。在决策方式上,提倡无记名投票办法,保障党员群众平等、自主地发表意见。
落实好党内选举机制,保障党员的选举权、被选举权。积极探索市镇村三级联动、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在市一级,从2003年
开始进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年会制,审议市委工作,市委委员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实行代表任期制,充分发挥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监督、调研等作用;实行票决制,对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实行全委会票决。在镇一级,2004年在3个镇进行党代表直选镇党委领导班子试点。改革代表产生办法,由基层党员直接选举党代表;改革选举方式,市委不提名候选人,由党代表直接选举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委员;改变委员构成,各镇增设一名农村和企业委员,参加党委会议,履行委员职责。在村一级,2004年实行了“两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全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公推直选”,进一步扩大直选范围。
落实好党内监督机制,保障党员的监督权、批评权。推进党务公开,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基层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扩大党务公开的范围,凡属党内监督条例和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党员和群众关注的重要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纳入公开内容,并具体明细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履行职责和日常党务工作三大类50多项具体公开内容;创新党务公开的形式,利用远程教育网,探索农村财务市镇村户四级公开,畅通党员和群众代表列席镇村有关会议、阅读有关文件等途径,筹资100多万元为全市农村统一规范了党务公开栏,明细了会议、文件、局域网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的适宜形式、内容和要求,保障了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与此同时,定期组织党员代表观摩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建立党代表评议监督和点题公开、听证质询制度,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根据
需要实行再次公开、延伸公开。为保障党务公开落实到位,实行镇、村党务公开目标责任制,建立定期督查考核制度,并从基层党员群众中聘请60名监督员,对农村党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评议。
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注重把党员责任的落实与党的工作、党的建设等具体的实践活动,与党员实际状况、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方式有机结合,为党员发挥主体作用创设载体、搭建平台。
推行“三诺两评一考”党员目标管理。为给农村党员发挥主体作用搭建平台,乳山市实施了以“共性承诺、岗位承诺、实事承诺,党员评议、群众评议,综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三诺两评一考”农村党员目标管理,结合党员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职务,把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细化为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使每个党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引导党员各尽所能、量力而行、主动承诺、自觉践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农村党员目标管理的实施,同步建立了党员联户制度,组织每名有能力的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将帮扶内容措施以承诺形式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创新党组织设置。针对按行政区域设置党组织难以适应跨村跨镇跨行业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状况,从2001年开始,本着“有所依托、就近就便、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的原则,依托合作组织、专业村、涉农站所、示范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等,将那些分散在全市镇村从事种、养、加工、商贸等行业的党员,按行业分工组织起来,建立起新型基层党组织。
健全激励关怀机制,激发党员内在动力
发挥好党员的主体作用,尤其需要关心和爱护基层党员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强化其对组织的认同感。
在关怀范围上,由主要服务本地党员向服务流动党员延伸。针对流动党员在工作、生活、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2007年,在15个镇(街道)、35个流动党员相对较多的基层党委成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难度较大、相对薄弱的农贸、劳务、人才市场及社区等区域,分别成立流动党员服务站,配套管理服务制度,开通“咨询服务热线”,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子女入学、就医等多方面服务。同时,拨款200多万元,对党员服务中心(站)进行维修维护,配齐电视、电脑、棋牌、图书等文体设施,使广大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在帮扶内容上,由“一刀切”向“分类帮”延伸。围绕加强对村级党组织及干部的关怀,连续多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市级领导包镇、市直部门包村、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包贫困党员为主要内容的“三包”活动,新建、改造村级活动场所110多个,高标准建设新农村示范点30个,彻底解决了少数村无活动场所的问题;开展好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管理工作,按时兑现星级津贴。围绕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关怀,每年重大节日期间,市镇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都组织开展大规模走访慰问活动。
在帮扶深度上,由物质关怀向发展关怀延伸。近年来,在组织的两轮市镇村三级领导干部与贫困党员结对帮扶活动中,都明确规定,重点从技术、资金、项目和信息四方面进行扶持,扶持对象不脱贫,帮扶对子不脱钩。
第三篇:农村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要克服在农村党员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升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帮助村党支部更好地开展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自我学习与教育培训并举,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
我们的党员都是淳朴、憨厚、正直的党员,都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经济头脑的好党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离不开你们这些人,而加强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解放思想的前提。针对目前部分农村党员理论修养不深、政策理解不透、思维方式不活的问题,我们应当以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强化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教育。首先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把它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把自己同普通老百姓区别开来,在履行党员职责和落实工作中,要保持清醒头脑,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工作态度,要对村党支部和村两委的工作给予支持、关心和理解,建良言,献良策,真正使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更好地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其次应学习基本的法律法规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只有吃透政策精神才能发致富,使农村党员成为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模范宣传者、组织者和贯彻落实者。再次,应加强对经营销售知识、科学技术、职业技能的培训学习,树立起市场
始终装着农村群众的利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时刻把群众的安危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对群众工作、生活方面,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积极协助帮扶。不能只顾自己发家致富,还应当以共同富裕为己任,作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模范。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准发展经济的好路子,推广、普及科学技术与经营技能,促进本村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的增加。
3、严肃党纪与组织建设并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党的纪律是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只有纪律严明,才能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必须发挥纪律严明这个优势。农村党员要带头维护党纪的严肃性,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按时参加党组织的各项会议和各种活动,不找理由推脱。要认真搞好民主评议党员和不合格党员的工作。对那些组织观念淡薄、思想落后、作风涣散、经常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对照纪律,按照程序,及时给予警告和处理,使党员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整体效果。在座的广大党员除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应当积极协助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开展工作,做执行党的农村政策的模范。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这个道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即使能耐再大,也不可能孤立地去完成村里的所有事情,只有凝聚大家的力量,村里事业才能够蓬勃发展。党员应当提高执行党的农村政策、贯彻村支两委决议的自觉性,不互相拆台,要互相补
第四篇:浅谈转型期如何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
浅谈转型期如何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
常山县政协
自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GDP已每年高于7%的速度高速增长。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国已开始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站在新的起点上,人民政协“三大职能”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在履行“三大职能”时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而政协委员则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如何在转型期内充分调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政协整体优势,推进政协工作深入开展,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关键所在。已成为政协转型期工作的首要任务。
。因此,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经过多年来民主化建设的推进,特别是近年来对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加强和政协委员产生办法的改进,新一届区政协在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上有了更加成熟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政协委员的作用发挥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如在换届后新委员较多的情况下,政协提案仍保证了较高的质量和数量,委员参加政协活动出勤率高,各专委会的活动开展得和谐活跃,委员对政协的认识不断加深,对政协的情感也不断加强。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一届委员在发挥作用方面也还存在薄弱环节。如仍有部分委员没有撰写提案或意见、不积极参加政协活动、参会不发言或发言质量不高、不积极参加提案承办单位召开的提案办理面商会等。导致这些委员发挥作用不积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析当前影响我区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一、制约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1、2、3、一、部分委员履职意识淡薄,缺乏主体参与意识
一方面,部分政协委员思想观念未及时更新,总认为自己人微言轻,说了也是白说,作用不大。还不习惯于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正确看待自己所肩负的政治使命和政治责任。另一方面,部分委员只把政协委员当作一种荣誉,或是把政协委员当作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资本和名片,忽视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应尽的职责,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板委员,每当政协开展活动,他们都出差在外或是在生意上有重要的事要处理,难得参加一次政协的活动,与政协组织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交流,对政协委员的职责不清楚、不了解,更谈不上认真履行职责。再次,新一届政协换届后,新委员对委员的考核奖惩制度不了解,或即使了解也认为不会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存在侥幸过关的心理,因此放松了遵守制度的自觉性,淡化了自觉履行职责的意识。因而对待政协工作缺乏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和主体参与意识,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是积极主动,而是消极被动;不是一心一意,而是半心半意。对政协工作无浓厚兴趣,对政协活动无高昂热情,更谈不上对履行政协职能的执著追求,委员的参政议政积极性呈潜在开发状态。
二、委员素质差异大,不能完全适应履职需要
随着构建和谐渝北事业的迅猛发展,区委、区政府交付政协协商的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知识,要求政协委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科学知识以及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是,由于每个政协委员所受的教育程度、知识结构、工作岗位和所积累的实际经验的局限性,特别是由于渝北还是一个新兴城市,集聚的高级专家和高级人才还不多,委员中的高级专家和高级人才就更少,这就使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的质量在客观上不可能尽善尽美。部分委员的社会活动能力较弱,其社会活动渠道少范围窄,往往局限于本单位、本行业,与其它单位和行业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信息来源少,不太注意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不注重深入的调查研究,这也使得委员参政议政内容较空泛,质量不高,从整体上影响了委员作用的发挥。
三、缺乏全力支持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良好氛围
现在,不少人甚至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和部门领导对政协缺乏认识和了解,对政协委员的性质、地位、作用更是了解不多,认识不深,甚至有偏见,导致政协委员履职有困难。一些机关工作人员缺乏政协意识,不重视政协委员的民主权利,阻碍委员作用的发挥;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政协委员视察工作,提提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找麻烦、挑刺;一些单位和群众,受传统权力意识影响,习惯于用党政领导职务来衡量权力和地位,轻视政协和政协委员的作用。个别单位或领导不重视政协委员的履职成果,不重视政协的调研报告或协商意见,办理提案、意见和建议质量不高,敷衍了事,挫伤了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影响了政协委员作用的发挥。同时,政协委员中在党政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较多,这部分委员提意见建议可能会针对熟悉领导或朋友,心理上难免有怕得罪人的想法,抑制了委员作用的发挥。
四、委员参加政协活动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政协委员都是兼职,他们又大都有一份繁忙而重要的本职工作。参加政协的会议、活动所占用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对本职工作有所影响。有时两边的活动同时进行,发生矛盾,只好舍弃一头,除非特别重要的活动,一般都会以本职工作为主。各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委员参加政协活动占用了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有时会影响单位正常的工作计划,或影响单位经济效益的实现。政协委员参加政协活动如有用车、报销费用之类,也因涉及单位的经济核算,容易使单位尴尬。委员能否全力参与政协活动还要靠委员与所在单位领导之间的感情、靠委员所在单位的领导的开明程度和政治觉悟,缺乏有效的制度作为保证。因此就出现了一些单位对委员参加政协活动不积极支持的情况,有的委员只好少参加一些政协的活动,自然会对发挥作用产生消极影响。
五、政协机关为委员服务工作还有薄弱环节
通过努力,政协机关的服务工作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加强,优化委员的履职环境有了更多人性化的体现。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在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条件,帮助委员了解情况、熟悉政策、扩大视野、把握全局方面还没有做到经常性;宣传政协委员在本职工作及参政议政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优秀成果还不够;加强和委员所在单位保持稳定的联系,感谢委员所在单位对政协工作的支持,关心委员的实际困难,增强政协组织的凝聚力方面还可进一步探索完善三、三、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尊重委员的主体地位
《意见》明确指出:“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事实也充分证明,政协履行职能通过委员活动来实现。委员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键要看委员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切实尊重。对此,要从两个方面提高认识。一方面,只有委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切实尊重,委员的主体地位和权利得到充分肯定和保障,委员的价值才会实现,主体意识和自身的荣誉感才会得到增强,才会自觉地履行职责,才能有效地调动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只有委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切实尊重,才能营造履行职能的良好环境。如果委员的主体地位缺失,参加政协活动时就会变得瞻前顾后。尊重委员的主体地位,实质上是鼓励和保护委员敢讲话、能讲话、会讲话、讲真话,最大限度地集中委员的智慧,为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二)加强引导,不断强化委员的主体意识
委员主体意识的强弱,决定着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委员主体意识的强化,既要靠委员自身养成,也要靠政协组织加强引导。从政协组织的角度看,需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运用组织手段,把好委员进出关口。组织、统战部门和政协要严格掌握委员条件,注重其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和能力素质,不断完善委员推荐、考察和公示等程序。可以考虑在推荐阶段实行组织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增强政协委员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委员履职述评制度,定期作出委员履职评价,对履职好的委员充分肯定,给予表彰。积极探索有利于充分发挥委员作用的进出机制,使广大委员认识到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更加主动地履职为民,发挥作用。
二是组织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推动委员发展进步。按照“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集中学习、实地参观、外出考察和组织委员参与视察、调研等形式,加大委员的培训力度,深化委员对人民政协理论的认识,明晰自身权利与义务,切实增强主体意识。注重委员在参与政协工作的实践锻炼中提高履职能力,积极引导委员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反映社情民意等,通过丰富多采的履职实践活动提高委员主体意识。三是及时表彰宣传,激励委员履职尽责。委员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是强化政协委员主体意识的重要因素。一是加强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委员提案和意见建议落实,及时反馈告知结果,使委员感到自己的话“说了不白说”,意见“提了不白提”。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对积极参加政协会议、认真撰写提案、自觉反映社情民意、主动提出意见建议的委员给予表彰,为其他委员提供履职榜样和示范引导。三是积极争取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及时宣传报道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成果、典型政协委员先进事迹和委员投身公益活动的义举,扩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社会影响。
三、搭建平台,积极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政协应从三个方面努力做好搭建平台的工作。
一是巩固和发展现有平台。对于“会议”平台,重在提高质量。会前调研以课题为纽带打破专委会界限;会议编组要根据会议议题经常变更各组讨论的人员;列席人员适度扩大,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上级政协驻区政协委员或普通群众列席会议。这样,可以委员让结识新朋友,看到新面孔,听到新观点,从而使履行职能的议题,在横向上更加宽广,在纵向上更加深入。对于“提案”平台,重在经常化。不仅要引导委员在全体会议上提出提案,更要在全体会议闭会期间,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提案,防止提案工作在时空上出现空档。此外,还要注意现有各种平台的综合运用。比如,撰写提案与反映社情民意的有机结合,会议发言与建言献策的有机结合,有关会议与视察考察的有机结合,理论研讨与专题调研的有机结合,等等,让委员把走、看、听、说融为一体,了解新情况、讨论新话题,谈出新见解,使履职成果更加立体化。
二是改造和搭建新的平台。及时根据需要推荐更多的委员担任有关部门特邀监督员、检查员等,密切委员与相关方面群众的联系。成立相关的研究会、联谊会,团结更多的人士。召开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更加突出界别作用的发挥。举办政协论坛,为委员在各种媒体上充分发表见解创造条件,等等。通过适应政协特点、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新平台,让委员保持参加政协活动的浓厚兴趣,不断拓展政协履职领域,延伸履职渠道。
三是讲究多样性和系统性。只有少数委员参加的政协活动,不能算是发挥了委员的主体作用。搭建委员活动平台,必须在多样性和系统性上进行探索和努力,打破时间、空间和条件的限制。根据委员委员居住地情况、工作性质、委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搭建适合多数委员的履职平台,有效扩大委员活动的参与面。
四、加强联系与管理,为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提供服务保障 一是加强联系与沟通,扩大委员知情明政。完善主席、副主席和专委会联系政协委员制度,利用各种形式和方法,为委员履职搭建知情平台,形成长效机制。定期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政协工作动态,让委员知晓上情,熟悉内情,体察下情,了解外情。强化政协机关与委员及其所在单位的联系沟通。组织好视察、调研、考察活动,为委员参政议政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强化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树立服务与管理并重、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的工作理念,按照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要求,发挥好政协机关综合协调服务的作用。建立定期走访约谈委员制度,认真听取委员的意见建议,帮助委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尊重委员首创精神,维护委员民主权利。建立委员活动档案,规范管理委员出席政协会议、参加活动、撰写提案、报送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情况,定期通报,提高委员履职积极性。
三、搭建平台,活跃载体,充分发挥委员作用
不知情或知情少是影响委员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首先创造条件让委员更多地了解国内外形式,了解本县内的实际情况,在搞好实际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不定期地邀请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通报全县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社会发展情况已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政协常委、有关委员对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农业结构调整及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并听取了有关领导的汇报,让广大委员知上情,知下情,知县情。政协亦官亦民,上通党政,下达各界。我们充分利用群众跟政协敢说实话、愿交朋友的便利条件,多次有针对性地组织委员深入到乡镇,深入到农村、农户了解实情,反映实情,稳定情绪,化解矛盾,真正发挥政协的独特作用。
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最大成果在于把自己的建言献策变成组织行为,以利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为此,我们注重从提案抓起,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修改制订了《提案工作条例》,让更多的委员畅所欲言,施展才华,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理顺民众的喜怒哀乐,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使党群关系更加密切。我们始终把提案作为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委会之前,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拟定提案题目,让委员心中有数;会上,与委员共同探讨,找问题,挖根源,想办法,保证了提案的数量和质量;会后,选出部分重点提案,提交县委、县政府,并重点跟踪、反馈,力求取得实效。2007年以来,我县政协委员的提案年均递增18%,今年共收到提案60多件。县委县政府对委员提案高度重视,4月份专门召开了提案交办工作会议,5、6月份又召开了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政府各提案承办职能部门参加的政协委员提案落实情况督办会。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四、开展创优活动,激发委员履职争先的热情
围绕“履职、争先、惠民”目标,对委员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通过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委员履职争先的热情。一是建章立制。制订了委员活动制度及考勤办法,要求委员每年至少“提一件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参加一次调研、献一条富民良策、为民办一件实事”。由办公室按职责分工做好委员活动记录,从学习、活动、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为社会办实事等方面进行登记考核,并定期通报。二是树立精品意识。参政议政立足高起点,在出精品求实效上下功夫,反映社情民意求实求快,调查研究求深求精。三是广泛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委员,每年在全会上进行表彰,同时,还将委员们的先进事迹制成《委员风采录》在县电视台展播,使广大委员学有榜样、干有劲头。四是为委员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与委员的沟通联系,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委员,对委员的意见和要求,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使他们能够心情舒畅、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第五篇:加强代表联系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加强代表联系
发挥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人大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体现者和落实者。要发挥好代表作用,人大常委会就只有在加强与代表的联系上下大力气,在促进代表与群众的广泛联系上下大功夫,并放在人大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抓,广辟联系渠道,拓宽联系方式。
为了进一步加强代表联系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探索建立加强代表联系工作的新机制,我们组织人员,深入乡村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对全县代表联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中了解收集的情况和素材进行了分析、讨论和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得到了一定启发,初步制定了一些促进代表联系工作的制度。
一、调研对象范围
我们共走访调研了8个乡镇近100名县乡人大代表,有农村的主要负责同志,有本县地地道道的农民,有土生土长的地方小微企业代表。他们工作和生活在群众之中,有着联系群众广泛、密切的独特优势。代表通过收集群众意见、反映群众诉求、提出建议意见以及为选区选民或社区办实事做好事等方式,切实发挥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代表联系群众的内
有机会列席乡镇政府及政府部门有关会议,不了解当前村、街、镇的工作重点,不知道政府在干什么;人大代表对乡村建设进展情况不太清楚,不知怎样切入乡镇建设等等。
(二)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和形式较单一
目前,我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反映民情的主要渠道有:参加代表团活动;参加县人大组织的工作评议、调研;参加“代表之家”活动等。这些渠道和方式具有集中性、组织性、专题性等特点,主要是集中时间对某一区域、相关问题和情况的调研了解,在联系群众、反映情况的广泛性、经常性、及时性、紧密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至于其他网络平台联系群众的方式由于基层代表知识文化程度的差异还不成熟。
(三)代表履职的能力不足 一是社会对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不足不深,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认为代表只是一种荣誉,不是一种职务。同时,存在部分代表建议办理落不到实处的问题。代表将收到群众反映的问题,满腔热情的提出建议,期望有一个好的答复或解决,能够及时为选区群众排忧解难。然而,总有部分代表意见建议得不到及时办理,或者所提问题解决不好、不彻底,或者回复不及时,办理不到位,影响了代表履职积极性。二是对代表履职宣传不够,对代表履职缺乏一定认知。比如:许多群众对代表
保持与选民密切联系,自觉接受选民的监督。同时,注重总结宣传和推广代表履职的先进事迹,用典型事例加以引导,逐步形成良好的参与氛围。二是开展代表履职培训,提高履职能力。代表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职务、知识结构、工作经历等都不尽相同,对如何在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理解程度也有差异。因此,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履职能力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学习活动,让代表掌握联系群众的本领和方法,不断提高其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意识及能力,以便于人大代表更好地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
(二)健全和完善代表知情履职、联系群众的平台及功能。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代表之家”建设。丰富“家”的内涵,完善“家”的功能,发挥“家”的作用,使“代表之家”真正成为代表学习交流、代表履职活动、代表联系选民、汇集社情民意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在用好、建好“代表之家”上下功夫。代表小组依托“代表之家”,定期组织开展好代表履职活动,向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二是为代表到基层履职和联系选民搭建新的平台。在网络和“代表之家”公布人大代表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公布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及代表履职制度。并定期不定期开展接待、走访选民活动,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和谐。三是运用
表推进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进一步激发,使县人大常委会与县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贺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