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党内关怀,打造温情社区(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15:5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突出党内关怀,打造温情社区(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突出党内关怀,打造温情社区(最终版)》。

第一篇:突出党内关怀,打造温情社区(最终版)

突出党内关怀,打造温情社区

为扎实开展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构筑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北街村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探索建立新时期农村党员教育服务机制,为党员们提供一个开阔视野、交流思想、丰富知识的平台,促进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提高认识,构筑机制

着眼于提高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着眼于建设新型社区,推动村庄发展;着眼于满足党员的动态管理和多样化需求,强化党内关怀机制,努力适应党的工作领域由区属向区域转化、党的管理体制由垂直向网络转化、党的活动形式由单一向多样转化,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构筑以服务为理念,以教育为目的,充分利用开放式的党员活动场所和远程教育设备等基础设施为社区内党员(含流动党员)无偿提供学习帮助,并辅之以必要的咨询、组织有关主题活动的新型党员教育服务机制,充分展现新时期党员教育工作体系的自由、开放、协调、服务和教育功能,通过党组织对党员的服务关怀进一步增强党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新型党员教育服务机制的基本条件概括为:“一员三基二扩展”,“一员”即:党员教育服务员,由村远程教育管理员兼任。“三基”即:基础设施(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设备、桌椅)、基础教育资料(全套小学、中学课本,高教自学指南,普法教材,党报,农村实用技术书籍,字词典等必要的工具书、党刊)、基本处情、村情(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和北街村的基本情况,劳动、公安等与打工人员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部门的办事流程和联系电话)。“二扩展”即:远程教育扩展(增加一台投影仪,与远程教育设备组成“手拉手”剧院)、教育服务扩展(组织专题讲座或主题实践活动)。

找准定位,服务社区

新型党员教育服务机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开放、便捷、灵活的优势和教育、培训的功能,多形式、多途径服务社区党员。

一是突出技能培训,打造人才社区。当前,村内部分企业技术工人匮乏,使民营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必要的书籍、图片等开展好对党员、流动党员和村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业余自学,提高自身学历和素质,有利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和留住人才。

二是突出法律宣传,打造平安社区。通过组织收看远程教育节目中的法律讲座、阅读普法教材,或者举办法律维权讲座、进行法律咨询和援助等形式,建立和畅通党员、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并通过他们的广泛宣传和模范带头作用,消除各种社会隐患,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突出信息共享,打造便捷社区。避免过去党员活动室片面地购买理论书籍和资料的现象,根据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党员群众的需求,在党员活动室内,定期发放处情、村情资料、就业信息等实用资讯,使党员群众能够及时了解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情况,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做到既吸引党员群众自觉参加学习,又可以让他们充分享受到现代信息文明的成果,真正搭建起一条保证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绿色通道”。

四是突出党内关怀,打造温情社区。村党员活动室每天上午8:30——晚上9:00开放。“手拉手”剧院在周六和周日晚8:00——9:30开放。“手拉手”剧院的播放内容为远程教育下载的故事片,周末每晚至少播放一个,用优秀的影片、灵活的形式来教育和鼓舞党员;同时选播一个从远程教育设备下载的科技、法律讲座等短片,加强对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放映前,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和村商贸集聚区公告片名。村播放内容于每周五前提报给工委备案。在吸引本村党员和流动党员收看节目的同时,收看范围逐步扩大到本村入党积极分子和全村村民,达到扩大服务范围,扩大受教育面的目的,确保实效性。

对在社区积极参加教育学习的流动党员,在失业、待业期间或因罹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村党组织在进行教育服务的基础上,免费组织参加人才招聘会,优先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充分体现党组织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关心爱护,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注入强大的动力。

第二篇:党内关怀制度

党内关怀制度

为了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作用,保障党员权利,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努力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切实加强基层党内关爱,从政治、思想、生活上关心党员,特制定本制度。

一、党内关怀基金制度。办党组采取“争取支持、财政协调、党员捐助”模式筹集党内关怀基金,建立“党内关怀”资金专户,筹集5000元资金用于解决本单位和互联共建单位困难党员的实际问题。

二、谈心谈话制度。党组织通过走访、双向互动等形式,组织党员开展党内谈心谈话活动,让每位党员每年至少有一次向组织反映自己意见、建议和要求的机会,谈心谈话活动要有记录。对于主动找党组织要求反映问题、交流思想的党员,党组织落实专人认真听取意见,并耐心细致地做好解疑释惑工作,真正做到“惑时有人解”。

三、定期走访制度。在“七·一”、春节等重大节

假日前夕,党组织按照组织隶属关系,对入党较早的党员、丧失劳动能力的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进行普遍走访慰问,同他们拉拉家常,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当党员家庭遭遇突发事件、重大灾害时,党组织及时派人上门慰问,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真正做到“平时有人访”。

四、党内结对帮扶制度。重点抓好以下四类对象的帮扶:一是对年老无固定收入、丧失劳动能力或因病因灾致贫的生活比较困难党员,统一进行登记建档,每年安排200-300元的生活困难补助;二是对生活较困难的党员,进行党内结对帮扶,实行“一对一”帮扶,每名党员结对1户,切实帮助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教育引导他们认真履行好党员义务;三是对失业、失地党员,一方面经常性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不断拓宽他们再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推荐力度;四是对外出务工党员家庭,党组织要安排专人联系,并实行定期探访,外出务工党员家庭如发生重大、突发问题,党组织要组织帮助解决,让外出务工党员减少家庭担忧,真正做到“难时有人帮”。

五、患病探望制度。党组织要利用每年主题教育期间“送学上门”、“送教上门”的机会,对党员基本情况作一次全面了解,准确掌握老年党员、患病党员基本情况,加大与他们的日常联系,随时掌握其健康状况,党员生病住院、休养期间,党组织派人探望,力所能及地为患病党员解决治病期间遇到的具体困难,真正做到“病时有人探”。

六、病故送行制度。党组织根据动态掌握的情况,时刻关注病重党员病情,对病故、死亡的党员,党组织及时派人前往吊唁,并协助家属做好善后事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真正做到“终时有人送”。

七、表彰奖励制度。办党组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员兑现承诺先进个人”等先进评选活动,真正做到“优时有人奖”。

第三篇:党内关怀机制

党内关怀帮扶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机制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心爱护老党员、病残及生活困难党员,有效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做好党内关怀工作,促进党内和谐,不断增强文体系统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现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党内关怀帮扶制度。

1、建立“送温暖、献爱心”和走访慰问制度。每年元旦、春节,“

七、一”期间,园区领导要认真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走访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患病住院的党员。在党员、家庭成员去世、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时,对这些党员家庭走访慰问,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党员的归属感。

2、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制度。建立党员统计台帐,特别是对生活困难党员、鳏寡孤独党员、老弱病残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分类建立统计台帐,为党内开展结对联系、扶贫帮困、生活救助等提供准确的信息,确保弱势群体党员始终处在组织的关爱之中。

3、建立经常性谈心制度。党员干部之间、党员干部与党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谈话形式既可以单独谈心,也可以集体谈话。

4、继续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园区与“帮扶村”结对帮扶制度。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

园区要把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当作单位的大事来抓,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落实,形成工作制度,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把好事、实事办到党员的心坎上,让党员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第四篇:殷切温情凸显司法关怀(范文模版)

殷切温情凸显司法关怀

常州市钟楼区法院创建“门诊式”诉讼服务中心纪实

与时俱进,创先争优,情系群众。常州市钟楼区法院继2007年设立全省首家常驻法院的“民调窗口”工作机制,被誉为“钟楼模式”在全省法院推广并享誉全国之后,一系列成绩和荣誉也接踵而至:2008年到2010年,实现了全省法院系统集体三等功到一等功的“三级跳”;在常州市中级法院对基层法院审判质效考评中,连续5年名列前茅;今年上半年,又荣获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示范单位”“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审判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殊荣。

今年初率先在全省打造的“门诊式”诉讼服务中心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5月31日,省法院组织全国、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该院视察并充分肯定。常州中院院长姜洪鲁则用24个字评价该院“门诊式”诉讼服务中心“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运行良好、便利百姓、一站解纷、成效显著”。

“钟楼法院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以简易案件‘门诊式’高效化解、疑难案件‘住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全方位司法服务为导向,全面创建有自身特色的‘门诊式’诉讼服务中心,努力惠及人民群众。”7月6日,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做法又被省高院转发,供各地法院学习参鉴。

服务:从简约粗放到细致人性

究竟是什么样的手笔成就了钟楼法院司法为民征程上的高歌猛进?记者来到钟楼法院一探究竟。一走进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厅,感受到的是从内而外的阵阵清凉。“诉讼服务中心着眼于服务,服务就是法院放下身段,让群众感觉宾至如归。医院门诊式管理和酒店人性化服务的结合是我们的追求。”这是钟楼法院院长夏伟忠对诉讼服务中心职能的定位。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中,钟楼法院以打造人民群众欢迎、司法形象提升的群众工作场所为目标,通过优化服务、完善功能、创新机制,将“服务、分流、解纷”三大功能集于一身,将诉讼服务、诉调对接、诉前调解、立案受理、案件速裁(执)五大机制融为一体,通过不断改造基础设施、拓展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方式,实现了诉讼服务从简约粗放到细致人性的转化。

一枝一叶总关情。钟楼法院将服务与关怀渗入到每一个角落,原来700多平方的立案大厅被拓展成2000多平方的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纠纷分流区、诉(执)前事务办理区、简案快审(执)办理区三大分区,环环相扣、提供一站式服务;原来的立案窗口被增加为集立案审查、诉讼指导、材料收转、执行督促等八大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添置了资料查询系统、电子叫号系统、满意度评价系统、身份识别系统四大系统,交相呼应、实现全方位便民。除了笔墨纸张、便民雨伞等常规项目,还新增了专职导诉处、放置无声电视和书报杂志的休息等候处、88891114电话咨询人工答复处等等便民内容。为满足离婚等案件当事人保护隐私的需要,专门设置了用透明玻璃隔断的“私密谈话工作室”;为免去当事人携带大额现金保管不便,专门添置POS机刷卡缴费室„„优质、周到、便捷、温馨的诉讼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

功能:从偏重程序到实体并重

今年初,姜洪鲁提出打造法院“门诊大楼”,并指名钟楼区法院为全市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单位。“简易案件‘门诊’速裁、疑难复杂案件移送审判业务庭‘住院治疗’、重大群体性纠纷及矛盾易激化的纠纷诉前多元联调‘会诊’、根据纠纷特点深入社区街道开展‘巡诊’。”姜洪鲁对钟楼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解纷功能的比喻很是形象生动。

南京来的陈律师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原告代理人,考虑到他是从外地过来的,为避免其往返之累,立案法官在收案后立刻将案件转交速裁中心法官,速裁法官又立即联系了被告,并即刻展开了调解。经过数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沟通协调,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真是想不到,原以为至少要跑三四趟,没想到两小时就解决了。”这就是诉讼服务中心法官工作的常态。

按照“便利、有效、低成本”的工作要求,钟楼法院在对诉讼服务中心进行扩建的基础上,以提供全方位的司法为民服务为导向,对中心功能进行了调整,从注重诉讼程序便利,向既注重程序更注重提供便利的纠纷解决方式、实现矛盾的实体化解转变。本着关口前移、下沉中心,实现“现代、低碳、可持续”解决纷争的目标,钟楼法院合理分工,统筹安排,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从各部门抽调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和优秀青年干警配置到诉讼服务中心,在简案快审(执)办理区设立速裁法庭、特聘调解员工作室、快速执行工作室等,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服务行为和工作作风,着重从实体上快速解决当事人的纷争。一方面,继续充分发挥驻法院“民调窗口”、驻街道“诉前(涉诉)矛盾纠纷调解室”、驻社区“涉诉矛盾纠纷调解点”三级调解网络和“派驻法官”作用,加强诉前调解,对追索赡养及抚养(育)费案件、继承与收养等案件,争取诉前解决。另一方面,对业已立案的民商案件实行繁简分流,其中事实清楚、争议不大、金额较小或者当事人同意采用速裁程序的案件,用快捷的速裁程序进行审理,实现部分案件“当天立案、当天调解、当天履行”,进一步提高审判效率,节约诉讼成本。

如同当年的“特邀调解员”,钟楼法院在人员任用上再现“大手笔”,在全省首创“特聘调解员”,返聘5名审判经验丰富、调解水平高超的退休老法官,与速裁中心的5名精干审判员、5名书记员,共同形成1+1+1模式组合,力争使全年速裁结案数达到民商事案件总数的50%至60%。并在诉讼服务中心下设快速执行办公室,从执行局选派7人至诉讼服务中心,负责简易案件、涉民生等案件的快速执行、执行督促等工作,力争快速执结案件的比例达到50%以上。

成效:从探索尝试到品牌渐显

以下一组数据充分彰显了该院“门诊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成效:今年上半年收案数同比下降6.16%;51%民商事纠纷诉前化解;速裁案件平均审理时间为15天,70%以上自动履行;50%以上执行案件得到快速执行。

“门诊式”诉讼服务中心自运行以来,全面整合审判资源、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简案“门诊”速裁,难案“住院”精审,在集约化管理诉讼事务、延伸服务领域、关口前移分流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诉讼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窗口、纠纷分流枢

纽、矛盾化解阵地、群众工作场所、司法为民窗口的作用逐渐显现。

诉讼服务中心不仅显现出良好的法律效果,更彰显出良好的社会效果。全国人大、省人大、省政协等领导陆续前来视察参观,广东、山东等地法院纷纷前来参观学习。“设置一流、管理理念一流、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做法一流!真没想到,一家基层法院竟然能将诉讼服务做得如此细致、如此人性!”全国人大代表周文舟感慨万千。“服务范围广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服务理念先进,考虑周到、人性细致”,全国政协委员汤燕雯这样概括。“门诊式”诉讼服务中心全方位、多功能、高效率,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群众诉求,也进一步拉近了法院和群众的距离,赢得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认同,提升了法院的公信力和形象。

“加强信息化建设、形成钟楼特色操作流程、更充分地调动社会资源化解矛盾„„”对诉讼服务中心的未来走向,夏伟忠成竹在胸。

全国优秀法院苏州吴中法院争创纪实新华报业网-江苏法制报

姑苏大地上,吴中法院以其“活力、实力与魅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2008年12月18日,在北京,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大会上,吴中法院院长曹萍站在了全国优秀法院表彰领奖台上,给那道亮丽的风景又增加了新的光环。当晚,曹萍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依然是那样冷静淡定和深思远虑:荣誉面前我们想得更多的是压力,是再一次去找准定位,因为,准确定位是成功的基石!

是的,从2001年3月吴中法院成立至今,近8年时间,吴中法院创造了一个个全新的记录。

活力,激发了全院干警服务大局的巨大能量

曹萍给活力作了这样的注解:有活力的干警始终感觉精力充沛,积极乐观,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活力的干警表现出思维敏捷,自信和高效率。如果全院干警激发出这样的能量,不就是法院发展的动力吗?

吴中地处苏州南大门,是一个美丽开放的新城。目前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家外资企业和来自各地的内资企业7900多家,外商总投资达64亿元,内资注册资金130亿元。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吴中法院提出了“创一流业绩、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的奋斗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吴中法院党组一班人千方百计孜孜以求全院干警巨大能量的激活。

吴中区有一家龙头电子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欠银行贷款多达十几亿元,银行申请该公司破产。该企业有上万工人,设备在国际同行业居领先地位,市场也有一定份额。如果变现资产、关闭企业,将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工人失业,也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为此,吴中法院在多方协调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重整计划,由第三方独立对企业生产、资金进行管理,法院进行监督。负债企业与八家银行签订分期付款协议,承诺三年内分批分期还清债务。破产重整管理人进驻公司后,公司恢复了生产经营,原本可能损失巨大的银行也因为企业陆续

还款吃上了“定心丸”。该案成为苏州地区企业破产重组的成功范例。

这是吴中法院服务大局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吴中法院始终自觉将审判工作置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他们先后制定了《服务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服务“两区”工作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对乡镇经济活动实行跟踪服务,对各金融机构提出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和建议;对区内商会建立稳定通畅的挂钩联系;对“非公经济”及时进行以案说法,规避企业经营的风险;针对太湖整治中的各种法律问题,积极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针对科技开发、文化产业、旅游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去年以来,吴中法院还从审判工作中注意观察经济发展新动向和新问题。他们针对一些外商独资企业经营不善撤资外逃,引发诉讼和群体性上访的情况,及时编报了情况反映,立刻引起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专门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迅速对此情况做好调研,采取积极措施。

实力,展示“正义、敬业、仁爱”的吴中法院精神

吴中法院副院长朱魏干了十多年审判,又干过八年政治处主任,他对吴中法院的成长另有一番理论:一个单位要发展,不能不重视硬实力。但软实力也同样重要。软实力是一个法院的精神和灵魂,是法院全面发展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吴中法院这几年发展了“硬实力”,培养了“软实力”,全面提升了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努力打造与吴中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流法院,他们相继被授予省人民满意法院、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标兵,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两次、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一等功一次,直至进入全国优秀法院行列。在社会和公众心目中树立起公正、高效、廉洁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为加强“硬实力”,吴中法院积极实施科技强院战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在筹建新的审判大楼之时,该院就把信息化建设放在首位,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1000万元,用于购买局域网和广域网设备、服务器、程控交换机、安保监控系统等。随后,该院实现了审判信息共享化、流程监控网络化、常规办公无纸化和档案管理电子化,为审判及政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2006年,吴中法院投入使用“科技法庭”系统,投入多媒体播放装置、实物投影机、电子文件处理系统、视像会议系统、数码录音等先进装置,科技法庭实现了庭审实况数字化存储、查询、点播,满足庭审实况直播和证人远程出庭作证、远程网上开庭审案。同时建成的涉外法庭同声传译系统,满足了涉外审判的需要。

围绕“软实力”建设,吴中法院大力加强从严治院的长效机制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确立“以制度规范行为、以机制促进公正”,编辑了《规章制度汇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通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典型评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法官正确的价值取向,提炼了“正义、敬业、仁爱”的吴中法院精神;从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加强法官自身修养等方面进行规范,着力培养法官“为人民、办铁案、讲廉洁、树形象”廉政理念;培养了一批法学理论功底深厚、司法业务娴熟、法律技能高超的专家型法官。现在,该院干警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院

有硕士研究生15人,在读硕士4人,法官本科以上学历达93%。

“精兵之道,在于强将”。吴中法院于2003年、2007年实施两次中层干部全额竞岗,造就了一支朝气蓬勃、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队伍。竞岗促进了全院干警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全院干警较好地树立了竞争意识、全局意识、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也提高了中层干部的领导能力和队伍凝聚力。

从2002年全院受理各类案件3583件到2008年的7404件,吴中法院案件增长翻番。吴中法院面对案多人少矛盾,把案件审判流程管理作为一件大事,规范案件督办、报结、检查,强化审判质效考核,使审判效率逐年提高。今年,该院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31.87天,下降4.07天;改判发回率0.66%,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调解率52.11%,同比上升4.29个百分点,得到了上级法院的肯定。

魅力,不断创新拓展法院发展空间

短短几年,吴中法院为什么在全省一百多家法院中名闻遐迩?他们的魅力体现在哪里?采访中,从院长到院党组成员,从庭长到普通法官,给出的答案是不断创新,不断追求。

这是一起简单的民事诉讼。2006年7月的一天,十余名四川达县籍农民工到吴中法院要对同省籍包工头何某提起诉讼,要求其支付拖欠的劳务费十多万元。吴中法院审查后,发现对该起纠纷没有管辖权。看到农民工一张张焦急渴望的脸,立案庭庭长沈怡众当即与包工头何某联系,建议以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何某表示同意。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5个小时的面对面沟通,何某当即与农民工代表签订了还款协议,第二天就给付了全部劳务费。

事情处理得如此顺利,给了院长曹萍一个大大的启示:为什么不能创设诉前人民调解方式来解决案多人少矛盾?经过邀请专家研讨论证,吴中法院成立了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一模式的运作,使诉前人民调解成功率达到72%,自动履行率达到100%,没有一起进入执行程序,没有一起涉诉信访。诉前调解机制分流了纠纷,缓解了审判压力,钝化了社会矛盾。截至今年12月,诉前人民调解窗口共分流纠纷2100多件,使法官从简单纠纷中解脱出来。同时,减少了解纷成本,根据测算,民商事案件直接办案成本为每件585元,而诉前人民调解成本每件仅为95元。此做法被省高院作为重要经验在全省法院推广。

今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基于吴中法院出色的工作,将我国政府与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开发“均衡发展政府治理——加强中国法治与公民社会的参与”司法领域子项目人民陪审员制度研究项目试点落户吴中法院。吴中法院专门制定规程,实现科学管理,使参审率达到95%,彰显了司法民主和司法公信力。

吴中法院“山”字型的审判大楼,是一座崭新的建筑,“山”字寓意执法如山:大楼正厅,方圆构造的装饰幕墙,寓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厅两侧镌刻的12块中华法系历代法谚碑铭,展示的是中国法律发展史。彰显的法院文化,给发展中的吴中法院更魅力无限!

纵观吴中法院8年发展历程,是一曲充满豪情、催人奋进的壮歌,是一曲司法为民、公正效率的颂歌,是一曲“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的赞歌!记者徐 育

第五篇:党内关怀制度

涪城区畜牧兽医局党内关怀制度

为了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作用,保障党员权利,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努力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切实加强基层党内关爱,从政治、思想、生活上关心党员,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党组织要对各类困难党员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要以老党员、退离干部、生活困难党员、生病住院党员、家庭遭灾党员、本人或直系亲属病逝党员为重点,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更新。

二、党内关怀基金制度。局党组采取“争取支持、财政协调、党员捐助”模式筹集党内关怀基金,建立“党内关怀”资金专户,用于解决本单位和互联共建单位困难党员的实际问题。

三、谈心谈话制度。党组织通过走访、双向互动等形式,组织党员开展党内谈心谈话活动,让每位党员每年至少有一次向组织反映自己意见、建议和要求的机会,谈心谈话活动要有记录。对于主动找党组织要求反映问题、交流思想的党员,党组织落实专人认真听取意见,并耐心细致地做好解疑释惑工作,真正做到“惑时有人解”。

四、定期走访制度。在“七一”、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前夕,党组织按照组织隶属关系,对入党较早的党员、丧失劳动能力的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进行普遍走访慰问,同他们拉拉家常,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当党员家庭遭遇突发事件、重大灾害时,党组织及时派人上门慰 问,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真正做到“平时有人访”。

五、党内结对帮扶制度。重点抓好以下四类对象的帮扶:一是对年老无固定收入、丧失劳动能力或因病因灾致贫的生活比较困难党员,统一进行登记建档,每年安排200-300元的生活困难补助;二是对生活较困难的党员,进行党内结对帮扶,实行“一对一”帮扶,每名党员结对1户,切实帮助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教育引导他们认真履行好党员义务;三是对外出务工党员家庭,党组织要安排专人联系,并实行定期探访,外出务工党员家庭如发生重大、突发问题,党组织要组织帮助解决,让外出务工党员减少家庭担忧,真正做到“难时有人帮”。

六、患病探望制度。党组织要利用每年主题教育期间“送学上门”、“送教上门”的机会,对党员基本情况作一次全面了解,准确掌握老年党员、患病党员基本情况,加大与他们的日常联系,随时掌握其健康状况,党员生病住院、休养期间,党组织派人探望,力所能及地为患病党员解决治病期间遇到的具体困难,真正做到“病时有人探”。

七、病故送行制度。党组织根据动态掌握的情况,时刻关注病重党员病情,对病故、死亡的党员,党组织及时派人前往吊唁,并协助家属做好善后事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真正做到“终时有人送”。

八、党员过“政治生日”制度。在“七一”前后,党组织要组织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重温人党宣誓,畅谈入党感悟,征询党员 意见和建议。在每位党员入党之日,党组织要通过电话、短信、谈心、问候等方式,对党员表示祝贺,并提醒党员履行义务。

九、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党组织要健全党员“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对党员进行政治、业务培训,增强党员主体意识,提高党员政治、业务素质。同时,要通过压担子、工作指导、表彰奖励等方式,积极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十、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党组织要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党员选举权、被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质询权等权利,充分激发党员对支部事务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监督。

十一、表彰奖励制度。局党组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员兑现承诺先进个人”等先进评选活动,真正做到“优时有人奖”。

下载突出党内关怀,打造温情社区(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突出党内关怀,打造温情社区(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内帮扶、关怀制度

    XX党内帮扶、关怀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对建立党内帮扶、关怀机制要求,切实做好党内帮扶、关怀工作,加强XX(以下简称本行)党的基层组织建......

    党内关怀帮扶制度

    党内关怀帮扶制度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始终尊重党员、爱护党员、依靠党员,为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政治、工作和生活环境。 2.坚持精神激......

    党内激励关怀工作制度

    党内激励关怀工作制度 健全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建立健全党内表彰奖励、人才培养、谈心谈话、定期慰问、生活关怀等机制,切实关心党员的思想、心理、工作、生活及成长发展,维护......

    党内关怀帮扶制度

    党内关怀帮扶制度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精神和上级党委的......

    积极开展“党内关怀”活动

    积极开展“党内关怀”活动“党内关怀”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党员的组织归属感有了提高,组织的亲和力有了增强,党员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 一是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各级党组织通......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心爱护老党员、病残及生活困难党员,有效激励党员发挥......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一、建立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每年“七一”期间,开展“创先争优”评选表彰活动,对先进优秀......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一、建立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每年“七一”期间,开展“创先争优”评选表彰活动,对优秀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