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作改革》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15:5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作改革》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作改革》读后感》。

第一篇: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作改革》读后感

读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有感

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就我国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问题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今天我将这篇讲话习读了一下,深受感悟。

这篇讲话深刻揭露和分析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及其产生的根源,系统精辟地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标志着党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和理论纲领的基本形成。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一、国务院负责人人选的调整;

二、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改革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

四、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五、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具体重大改革。

第一部分先讲到“权力不宜过分集中”,就这点,邓小平他老人家分析的比较具体的。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权力的问题就在于其全部集中于高官权贵的手中,老百姓苦于奔命,考虑的首要是生存,其次是个人发展,根本谈上不“权”的问题。权利集中有其好处,可以更方便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过分的集中就会造成“一言堂”等不良情况,这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利的。“兼职、副职不宜过多”。简单些说,兼职、副职过多,不仅管理团队臃肿和重叠,容易加重人民的负担,在有问题需要处理时,也往往容易发生推卸责任的“踢皮球”现象,其结果是真正的问题反而得不到解决。“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我想这是从封建王朝和民国时期吸取的经验,可以这么说,封建时代,权力集中于达官贵族,不管是官员也好,皇族也好,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认为老百姓是应该为他们付出的。邓小平他老人家这样说,给我们中国人民来说一个明确的认识,也显示了社会主义另一优点,权力是人民的、是集体的。“从长远利益着想,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说明白点,历代王朝,一个皇帝,自己坐到老死,然后又让自己的子孙继承,这样的制度是封建的,更加严重的会让当权者以自己的阶级为考量而完全忽略了人民大众的感受,这也是封建王朝走向末落的原因之一吧。“长远”这个时间可能说是无限的,社会关系也是复杂的,但是必须这样制定,只能这样,如邓小平他老人家所说的,才能涌现年轻有为的干部队伍,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国家的发展,也能让那些年轻有用的人发挥他们的能力。

第二部分中讲到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及其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主要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要求:

(1)经济上,迅速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2)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

(3)为了实现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组织上,迫切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第三部分讲到改革党和国家的一些具体制度。应为在当时的制度中,有不少的制度都有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其中弊端主要有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生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

第四部分讲到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毕竟中国经历了这么久的封建社会,许多封建思想在人民的思想里扎根,这很妨碍现代社会的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淡薄,不懂得维权等。现如今,性别歧视仍然时有发生,女性在寻找工作时获得的机会仍然不如男性。这只是一个极小的侧面,我们仍然需要为此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五部分具体讲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具体改革。分时段的具体执行,这样有利于党的发展,保证党的优越性。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真正开启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在它的指引下,我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重要意义在于:

一是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思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全面分析了我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系统总结了官僚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严重危害;完整准确地剖析了官僚主义的体制根源,找到了可行路径;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体制原因。

二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在这篇文献指导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逐步清晰,改革方案逐步细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机构和章程等及时出台;通过设立并在适当时机撤销顾问委员会顺利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

三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运用唯物史观深刻剖析了现存政治制度中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确立了改革的价值取向——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入剖析了制度与权力的辩证关系;剖析了我国现实政治问题的文化根源。

现如今又到了领导即将换届的时刻,最近的王立军事件等情况,深刻的反映着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研究如何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进行改革和探索。只有坚持下去,好好把握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几点原则和注意事项,才能让中国的政治局面稳定下来,才能更好的建设国家的领导团队,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金融与统计学院

S1118W104

胡润

第二篇: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思想论析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思想论析

一九八〇年八月十八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这篇讲话发表在特定的背景之下。1980年代正好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那时,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已经端正,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准备迫切需要实施,因此这篇讲话可以说是应需要而产生。在讲话中,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深刻教训,尖锐地揭露和分析了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及其产生的原因,系统精辟地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因而,这篇讲话是指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时至今日,邓小平的这篇讲话仍有很深的指导意义。本文拟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几个重要思想作深入论析。

一“权力制约、民主监督”思想

“权力制约、民主监督”的思想在邓小平制度建设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在总结我党的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通过制度建设与完善来构建权力制约、民主监督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传统的政治传统的政治体制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很多现象容易导致权力过分集中、专权专断。一是官僚主义现象。官僚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致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二是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既集中于几个领导。三是家长制现象。家长制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陈旧的社会现象,它的存在和影响在党的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危害。四是干部职务的终身制现象,干部职务的终身制现象的形成同封建社会的影响有一定关系。五是特权现象。邓小平指出,我们今天所反对的特权,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利,搞特权是封建社会残余影响尚未肃清的表现。

传统体制弊端的形成有什么原因呢?第一,它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第二,由于我们党政机构以及各种企业、事业领导机构中,长期缺少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缺少对于每个机关乃至每个人的职责权限明确的规定。第三,传统政治体制容易导致个人专权,以言代法,领导者为了维护个人地位和权威,必然限制公民权利,导致官僚主义等特权现象的产生,从而妨碍了民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第四,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职、淘汰办法,反正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

二、制度改革思想

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邓小平反复阐述了一个重要思想,这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建立在不断完善的制度基础之上。“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曾经出现过斯大林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严重教训。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文化大革命”践踏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严重挫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领导人的素质还是制度因素?邓小平鞭辟入里地指出,领袖个人的因素固然是个重要原因,但是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缺失和漏洞。他说:“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 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2] 事实上,任何一个政党,当它在取得执政地位之后,如何强化全党的制度意识,把制度建设放到重要地位,以健全的制度确保党的执政功能和执政成效,防止党的成员腐败,这个问题就被尖锐地提到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要位置上来。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我们党队伍庞大、责任重大,制度问题在党执政过程中一直是影响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否具有健全的制度,是党内生活是否正常,整个国家能否沿着民主法制道路向前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否具有强烈的制度意识,是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否保持本色、为民执政、廉洁执政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制度建设,以健全的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更加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民主政治,是应对严峻挑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当今世界正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历史时期,全球化趋势愈益凸显、综合国力竞争更加剧烈。而国际竞争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较量。这样一种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迫切要求我们党必须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着力改变传统的观念、做法尤其是体制和制度,主动顺应世界潮流,真正按照现代化大生产规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适应文明的多样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提升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代内涵,从体制与制度层面与世界文明大趋势接轨,以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显然,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个时代性课题。党能否以锐意改革的精神和强烈的制度意识完成好这一时代课题,直接关系到党能否有坚强的能力应对世界局势,能否在国际格局新变化中把握发展趋势、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从而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乃至执政合法性的延续。其次,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民主政治,是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党的执政效应的迫切需求。我国正处在转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前所未有、举世瞩目;另一方面,在前进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其中尤其突出体现在就业、教育、住房、看病、养老等方面的民生问题和突出体现在利益差距、社会公平、大众参与、公共危机、官员腐败等方面的民主问题,构成对党的执政效应的严峻考验。在初步发展起来的中国,民生与民主将愈益凸现,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社会进步的新期待。能否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好民生与民主问题,直接关系到党执政的社会效应亦即人民大众对党的信任度。无论是解决民生问题还是推进民主建设,都迫切要求加大政治体制和社会运行机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和社会民主制度,不断增强以健全的制度化解矛盾、协调利益、应对危机、促进和谐的能力。这可以说是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发展的新走向、新趋势。第三,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民主政治,是扼制腐败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人民群众最为不满和担忧的社会问题仍然是少数官员的腐败问题,这不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层隐患。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既要靠教育、靠严惩,更要靠制度、靠法治,归根到底必须从制度改革与建设做起,从强化全体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做起。从客观条件来说,某些领域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尚未完全消除,严重滋生和助长了擅权专权、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从主观因素来说,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最终堕落为腐败分子,最终原因无不是制度意识淡薄甚至毫无制度意识的结果。许多事实警示我们:制度缺失是滋生权力腐败的根本原因,制度意识淡薄是一些人走向腐败的起点。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展党内民主的重中之重。

三、“任人唯贤”思想

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邓小平提出了选拔干部的标准,他指出:“人才问题,主要是个组织路线问题。”要“从组织上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须“自觉地更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逐步实现领导人员年轻化、专业化”,“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善于发现、提拔以至大胆破格提拔中青年优秀干部。这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客观存在的迫切需要”。

他认为,选拔、使用优秀中青年干部必须扫除的思想障碍。当时存在三种思想障碍:第一,在选拔中青年干部的时候,可能会把一些帮派分子甚至打砸抢分子选上来。针对这种认识,邓小平明确表示,跟随林彪、江青一伙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绝对不能提上来。已经在领导岗位上的,必须坚决撤下去。第二,有些同志认为干部还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好。针对这种认识,邓小平说:“干部要顺着台阶上,一般的意义是说,干部要有深入群众、熟悉专业、积累经验和经受考验锻炼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能老守着关于台阶的旧观念。干部的提升,不能只限于现行党政干部中区、县、地、省一类台阶,各行各业应当有不同的台阶,不同的职务和职称。”“将来很多职务、职称,只要考试合格,就应当录用或授予。打破那些关于台阶的过时观念,创造一些适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台阶,这才能大胆破格提拔。”第三,有些同志担心,年轻人经验不够,不能胜任。针对这种思想顾虑,邓小平指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经验够不够,只是比较而言。”许多老干部“当大干部、做大事”时也很年轻,经验也不多,即使现在,对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也没有什么经验。一些年轻同志经验少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放在那个位置上,他们就会逐步得到提高”。“好的中青年干部到处都有。”“我们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只要大胆而谨慎地工作,只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就完全有把握把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提拔起来,保证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后来居上。”

邓小平提出了选拔、使用优秀中青年干部的标准,这就是要在注意德才兼备的前提下,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针对现行的组织制度和为数不少的干部的思想方法不利于选拔和使用四个现代化所急需的人才这一问题,邓小平强调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以上便是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的几个重要思想,这篇讲话发表之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都是以它为纲。它发表之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制度建设成就显著,“ 国家领导制度、立法制度、行政管理、决策制度、司法制度、人事制度和监督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得到转变,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和增强;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完善;权力结构日趋合理,机构设置科学,运转逐渐高效 富有活力;利益关系得到调整,社会和谐不断显现 正如俄罗斯学者叶列娜 波多利科在深入研究了“中国通过完善国家政治体制和进行面向市场的改革而惊人地快速发展与复兴 ”后,得出结论:“ 中国共产党再次肩负起维护社会公正与和谐的责任。”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维护国内的社会和政治稳定。综观30 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我们清晰地发现这些具体的构想和目标 措施无不渗透着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文献高超的政治智慧 实践证明,它是指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极其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三十年过去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不仅过去有用,它对我国未来的政治体制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21 世纪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迫切要求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坚定不移地使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应充分发挥其为社会提供制度服务和实现制度变革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继续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2]《 邓小平文选 》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第338页。

[3]初阳 :《 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 》[J].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4 期。

第三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读书笔记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就我国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问题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今天我将这篇讲话认真读了一下,深受感悟。

这篇讲话深刻揭露和分析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及其产生的根源,系统精辟地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标志着党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和理论纲领的基本形

成。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一、国务院负责人人选的调整

二、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三、改革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

四、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五、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具体重大改革

第一部分先讲到“权力不宜过分集中”,就这点,我看到邓小平他老人

家分析的比较具体的,感触颇深。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我想这个权力的问题就是因为集中在高官权贵的手上,老百姓更谈上不“权”的问题了。这是一个,再一个,对政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大的。“兼职、副职不宜过多。简单些,也容易加重人民的负担。“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我想也是从封建王朝和民国时期吸取的经验,可以这么说,封建时代,权力集中于达官贵族,不管是官员也好,皇族也好,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认为老百姓是应该为他们付出的。邓小平他老人家这样说,给我们中国人民来说一个明确的认识,也显示了社会主义另一优点,权力是人民的、是集体的。“从长远利益着想,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说明白点,大家读过历史的,即使不深入的,偶也见过历代王朝,一个皇帝,自己坐到老死,然后又儿子继承,这样的制度也涉及到皇权贵族,可能来说也是这样的,这也是封建王朝走向末落的原因之一吧。“长远”这个时间可能说是无限的,社会关系也是复杂的,但是必须这样制定,只能这样,如邓小平他老人家所说的,才能涌现了年轻有为的干部队伍,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国家的发展,也能让那些年轻有用的人发挥他们的能力。这一点的提出呀,竞争是激烈的,也不像当坐高享受那么容易了。

第二部分中讲到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及其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主要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经济上,迅速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二)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

(三)为了实现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组织上,迫切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第三部分讲到改革党和国家的一些具体制度。应为在当时的制度中,有不少的制度都有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其中弊端主要有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生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第四部分讲到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毕竟中国经历了这么久的封建社会,许多封建思想在人民的思想里扎根,这很妨碍现代社会的发展,公

民的权利意识淡薄,不懂得维权等。

第五部分具体讲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具体改革。分时段的具体执行,这样

有利于党的发展,保证党的优越性。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真正开启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在它的指引下,我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思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全面分析了我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系统总结了官僚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严重危害;完整准确地剖析了官僚主义的体制根源,找到了可行路径;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体制原因。二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在这篇文献指导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逐步清晰,改革方案逐步细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机构和章程等及时出台;通过设立并在适当时机撤销顾问委员会顺利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三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运用唯物史观深刻剖析了现存政治制度中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确立了改革的价值取向——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入剖析了制度与权力的辩证关系;剖析了我国现实政治问题的文化根源。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在本文中,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党和国家

领导制度的历史和现状,深刻地阐明了我国进行党和国

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迫切性、目的、基本内容以及应采取的

根本性措施和方法。

首先,邓小平同志阐明我国党和国家

领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目的和方向,指出,为了适应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

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对

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继续进行改革。改革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了充分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应当努力实现以下三

个方面的要求: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

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障全体

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和各项企业事

业的权力;组织上造就大量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具

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党和国家的各

种制度究竟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

来检验。其次,邓小平同志深刻揭示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

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强调要着重从制度方面来解决问题。

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优越的,但是党和国家现行的一

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着不少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

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果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

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就要严重的脱离群众。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

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

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同志还明确地

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

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

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

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

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

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因此,只有对现行制度中的弊

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才能逐步克

服它。

再次,邓小平同志提出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

想影响的任务,指出,上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种种弊

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过去我们对肃清思想政治

方面的封建残余影响的重要性估计不■,现在应该明确

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

务,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肃清封建主义残余

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

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

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在思想政治方面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同时,决不能

丝毫放松和忽视对资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批

判,对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最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应采取的根本性措施和

方法。这些根本性措施是:改革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

数人的领导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改革党政不分,以党

代政的制度,建立和实行党政分工制;改革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分权的管理制

度;改革我国领导制度忽视法制的制度,健全保障人民民

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改革机构臃肿的领导体制,精简机

构;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和人事制度,实现干部的革

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他还强调指出,改革党和

国家领导制度的正确方法是: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当前,只有不断地

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改善党的领

导,乃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点。邓小平同志的这篇文章,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

领性文献,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本

文中提出的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这些论述,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对我们当前探

索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第四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导读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导读

一、写作背景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这篇讲话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已经端正,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准备而迫切需要实施的情况下发表的。

(一)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改革政治体制

1.全国性的拨乱反正已经结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推行极左路线,导致许多理论和政策的极端错误。粉碎“四人帮”后,经过拨乱反正,实现了党的路线的彻底转变:思想路线从僵化教条、“两个凡是”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政治路线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组织路线从拉帮结派、任人唯亲转为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为了兴利除弊、开创新局面,就必须进行首先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入手政治体制改革。

2.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启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启动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实行简政放权,企业推行利改税,在深圳等地设立特区,对外实行开放、引进外资等。而改革经济体制、变革生产关系,必然要求改革政治体制,使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正如邓小平后来所指出的那样:“现在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得基本顺利。„„重要的是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1][1]因而,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就是为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3.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集权政治的成效和弊端同时显现。

20世纪60—70年代,亚洲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普遍实行集权政治。韩国的朴正熙、卢泰愚,新加坡的李光耀,印尼的苏哈托,菲律宾的马科斯等,都被称作“政治强人”,实施集权统治,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经济迅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8%—10%,出现了经济奇迹,快速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另一方面,集权统治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在这一背景下,正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主动顺应时代,改革历史形成的以权力过分集中为主要特征和弊端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

(二)政治体制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准备,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奠定了基础

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确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进人和平建设时期,原有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与现代化建设的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特别是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趋向集权。在新的形势下,为了现代化新局面的开创,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978年9月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中鲜明地提出“我们要改革一切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改革一切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级建筑。”同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致词中说: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2][2]在这里,首次明确提出了要改变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管理方式的问题。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不仅提出要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还提出和论及了加强党内民主、克服党政不分、下放经济管理权限、保障人民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克服官僚主义、改变用人标准、改革国家机关等一系列问题,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诸多方面。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一次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3][3] 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4][4]首次把改革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作为党的主要任务和长远奋斗目标之一。总之,从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0年7月,党中央提出了许多有突破性的理论观点,为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作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准备。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表的。这篇重要讲话经过讨论、补充、修改,由政治局通过发至全党,成为中共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

二、内容讲解

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讲话中,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深刻教训,尖锐地揭露和分析了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及其产生的原因,系统精辟地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因而,这篇讲话是指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这篇讲话分五个部分,共14,000字。第一、五部分讲的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内容;第二部分讲的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检验标准;第三、四部分讲的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原因。

第一部分,主要讲国务院领导成员的调整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第一步

(一)国务院领导成员调整的方案

邓小平指出,根据中央决定,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要调整国务院领导成员,具体方案是:华国锋不兼任总理,由赵紫阳接任;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徐向前、王震、王任重不兼任副总理,由精力较强的同志担任;同意解除陈永贵的副总理职务。

(二)国务院领导成员调整的原因

邓小平在讲话中说明了国务院领导成员调整的四条原因,并逐条进行了分析。

“一是权力不宜过分集中。权力过分集中,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产生官僚主义。

“二是兼职、副职不宜过多。”“兼职过多,工作难以深入,特别是妨碍选拔更多更适当的同志来担任领导工作。副职过多,效率难以提高,容易助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三是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央的统一领导,有利于建立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管好政府职权范围的工作。”

“四是从长远着想,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让比较年轻的同志走上第一线,老同志当好他们的参谋,支持他们的工作,这是保持党和政府正确领导的连续性、稳定性的重大战略措施。”

(三)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邓上平在讲话中郑重指出:“这次国务院领导成员的变动,是改善政府领导制度的第一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具体地说,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需要,也是为了兴利除弊,防止“文化大革命”悲剧重演的需要。

第二部分,主要讲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一)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要求和检验标准

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而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应当实现三方面的要求:(1)“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级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健全革命法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打击一切敌对力量和犯罪活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组织上,迫切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达到三项要求,即“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这三条要求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要实现的三项要求,其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来检验。”就是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的改革,其基本要求和检验标准就足有利于实现经济、政治、组织三方面的要求。

(二)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是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1.选拔、使用优秀中青年干部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人才问题,主要是个组织路线问题。”要“从组织上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须“自觉地更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逐步实现领导人员年轻化、专业化”,“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善于发现、提拔以至大胆破格提拔中青年优秀干部。这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客观存在的迫切需要”。

2.选拔、使用优秀中青年干部必须扫除的思想障碍。当时存在三种思想障碍:第一,在选拔中青年干部的时候,可能会把一些帮派分子甚至打砸抢分子选上来。针对这种认识,邓小平明确表示,跟随林彪、江青一伙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绝对不能提上来。已经在领导岗位上的,必须坚决撤下去。第二,有些同志认为干部还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好。针对这种认识,邓小平说:“干部要顺着台阶上,一般的意义是说,干部要有深入群众、熟悉专业、积累经验和经受考验锻炼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能老守着关于台阶的旧观念。干部的提升,不能只限于现行党政干部中区、县、地、省一类台阶,各行各业应当有不同的台阶,不同的职务和职称。”“将来很多职务、职称,只要考试合格,就应当录用或授予。打破那些关于台阶的过时观念,创造一些适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台阶,这才能大胆破格提拔。”第三,有些同志担心,年轻人经验不够,不能胜任。针对这种思想顾虑,邓小平指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经验够不够,只是比较而言。”许多老干部“当大干部、做大事”时也很年轻,经验也不多,即使现在,对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也没有什么经验。一些年轻同志经验少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放在那个位置上,他们就会逐步得到提高”。“好的中青年干部到处都有。”“我们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只要大胆而谨慎地工作,只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就完全有把握把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提拔起来,保证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后来居上。”

3.选拔、使用优秀中青年干部的标准。这就是要在注意德才兼备的前提下,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针对现行的组织制度和为数不少的干部的思想方法不利于选拔和使用四个现代化所急需的人才这一问题,邓小平强调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

第三部分,主要讲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弊端

邓小平在这一部分开头首先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关于官僚主义现象,邓小平着重阐述了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及官僚主义产生的病根两个问题;关于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邓小平着重阐述了权力过分集中的表现、危害、产生原因和反对权力过分集中要注意把握的尺度四个问题;关于家长制现象,邓小平着重阐述了家长制的实质、家长制在我党历史上的表现和克服家长制作风的方法三个问题;关于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邓小平着重阐述了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形成的原因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关键两个问题;关于特权现象,邓小平着重讲了特权的危害、产生原因和克服特权现象的途径三个问题。

要克服党和国家各项具体制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根本的问题是改革制度。邓小平深刻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

(二)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指出:“我们在讲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方面的弊端的时候,不能不涉及到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这里涉及到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邓小平郑重指出:“毛泽东同志在他的一生中,为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因为他的功绩而讳言他的错误,这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因为他的错误而否定他的功绩,同样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不但在历史上曾经引导我们取得胜利,而且在今后长期的斗争中,仍将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第四部分,主要讲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问题

(一)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邓小平从要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原因和如何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邓小平指出,党和国家在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除此以外,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还大量存在。因此,现在应该明确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否则国家和人民还要遭受损失。”就如何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问题,邓小平提出:第一,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二,要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第三,要重在改革制度。第四,要掌握政策。

(二)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问题

邓小平指出,在思想政治方面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同时,决不能丝毫放松和忽视对资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对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1.为什么要批判资产阶级思想?邓小平分析了这样一些因素:一是历史原因。“我国经历百余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封建主义思想有时也同资本主义思想、殖民地奴化思想互相渗透结合在一起。”二是外来影响。“由于近年国际交往增多,受到外国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作风、生活方式影响而产生的崇洋媚外的现象,现在已经出现,今后还会增多。”三是认识偏颇。“由于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犯过错误,就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由于要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就认为可以去宣扬资本主义的思想”。四是现实生活中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的行为大量存在。“现在有些青年,有些干部子女,甚至有些干部本人,为了出国,为了出国,为了搞钱,违法乱纪,走私受贿,投机倒把,不惜丧失人格,丧失国格,丧失民族自尊心”;“通过不同渠道运进了一些黄色、下流、淫秽、丑恶的照片、影片、书刊等”;“在国内经济工作中,歪曲现行经济政策,利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漏洞而进行各种违法活动”;等等。因此,他强调:“必须把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工作,同对于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思想和其他腐化思想的批判结合起来。”

2.怎样批判资产阶级思想?邓小平指出,要采取科学的态度,不能把有利于发展生产、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也当作资本主义去批判。“什么是资产阶级思想中需要坚决批判和防止蔓延的东西,什么是经济生活中需要坚决克服和抵制的资本主义倾向,如何正确地进行批判,还有必要继续进行研究并作出妥善的规定,以防重犯过去的错误。”

第五部分,主要讲近期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大措施和原则方法

(一)近期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大措施

在讲话中,邓小平介绍了中共中央经过多次酝酿后决定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将逐步进行改革的几项重大措施:第一,建议修改宪法,切实保证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在宪法中将体现不允许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则;第二,建议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连同中央委员会都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明确划分各自的任务和权限;第三,真正建立起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而下强有力的工作系统,认真解决党政不分的问题;第四,有准备、有步骤地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经过试点,逐步推广、分别实行工厂管理委员会、公司董事会、经济联合体的联合委员会领导和监督下的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还要有准备、有步骤地改革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所长负责制;第五,推广和完善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议制度;第六,各级党委真正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原则和方法

邓小平指出,在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时,应注意以下一些原则和方法:

第一,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进行。“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同时,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展开。

第二,必须经过试点,逐步推开。就是说,“要经过试点,取得经验,集中集体智慧,成熟一个,解决一个”。

第三,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读书笔记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读书笔记

一 关于国务院负责人人选的调整的考虑

1是权力不宜过分集中。

2是兼职、副职不宜过多。

3是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

4是从长远着想,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

二 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要求

三个方面的要求:(1)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健全革命法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打击一切敌对力量和犯罪活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为了实现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组织上,迫切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三 党和国家现行具体制度中的弊端

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1官僚主义现象,2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3家长制现象,4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5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

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

革命队伍内的家长制作风,除了使个人高度集权以外,还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

四 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

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彻底的。但是,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对它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以后很快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没有能够完成。

1要划清社会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界限,决不允许借反封建主义之名来反社会主义,2 也要划清文化遗产中民主性精华同封建性糟粕的界限。

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这需要认真调查研究,比较各国的经验,集思广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五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正在考虑逐步进行的还有如下重大改革 第一,中央将向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

第二,中央已经设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在考虑再设立一个顾问委员会(名称

还可以再考虑),连同中央委员会,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明确规定各自的任务和权限。

第三,真正建立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

第四,有准备有步骤地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经过试点,逐步推广、分别实行工厂管理委员会、公司董事会、经济联合体的联合委员会领导和监督下的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

第五,各企业事业单位普遍成立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议。

第六,各级党委要真正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下载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作改革》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作改革》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打印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有感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读书笔记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就我国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问题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今天我将这篇......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读书笔记(五篇模版)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十年“文......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读后感OK(五篇)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它前所末有地表达了一个无私的共产党人对于专制制度的批判态度,展现了一个伟大的政治......

    邓小平读后感

    读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的谈话要点》有感 《邓小平文选》第二版第三卷,第370-383,《解放》第二版第二卷133 他是中国社会......

    邓小平读后感

    读《历史选择了邓小平》一书有感 ————艾应强一本《历史选择了邓小平》让我爱不释手,该书全面呈现了邓小平对中国革命与改革做出的卓越贡献。潜心细读,多有感悟,从邓小平波......

    邓小平读后感

    书名: 作者:赵晓光 刘杰 本书简介:题目虽未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实为是写邓小平的一生,只是侧重写三起三落。看邓小平是如何从困难中爬起有被打倒再次爬起……我们能从中学到的不只......

    邓小平读后感[推荐]

    《邓小平》观后感看完影片后,邓小平同志给我最直接感受就是敢想敢做,实事求是,心中装的全是老百姓。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崇尚科技为荣,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应该主动接受新的,高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