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贫困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给困境留守儿童争取更多的帮助,xx市xx区xx镇妇联组织专门的调研组,于4月中旬,对全镇15个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留守儿童生存现状
据调查统计,xx镇有儿童1835人,其中男孩994人,女孩841人;留守儿童292人,在校留守儿童263人;贫困儿童46人,在校贫困儿童40人,其中小学在读21人,初中在读17人;父母外出打工的占72%;贫困儿童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1500元。通过调查发现,贫困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发展相对缓慢的村,这些村部分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孩子隔代,代管、单亲教育管理存在严重不科学性,家庭教育有严重断层;部分在家作田或者因病丧失劳动力,孩子家庭生活压力大,家庭教育缺失。
二、贫困儿童留守在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贫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缺位,导致儿童学习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来看,贫困儿童家庭生活拮据,很大一部分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部分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们长期“溺爱”孩子,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另一部分虽然生活在父母旁边,但是由于父母忙于农活和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教育学习的重视不够,没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认为学习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没有任何用处,因而对儿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儿童无心向学;还有一部分是父母因病丧失劳动力,长期在家毫无经济来源,只能靠低保维系生活,家庭困难,从而导致儿童过早的接触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现实,大部分家务劳动由儿童来承担,从而导致一些儿童心理压力大,体力透支、精力不集中、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二是因缺少父母关爱导致亲情缺失和监护缺少。这些贫困留守儿童还没有成年,心里或生理都处于转型期,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些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心理的关爱尤为重要。长期缺乏父母呵护,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障碍。有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遇到问题憋在心里;有的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关怀,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显得比较孤僻和自卑。他们渴望与家人亲近,与人交流,需要精神上的强大支持,因缺少家长指导导致学业问题和行为偏差,有部分留守儿童甚至犯罪。
三是家庭经济差,导致儿童生活质量不高。贫困留守儿童多处于交通不便的村,他们的父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学习,外出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劳动,干的事是繁重脏活、苦活和累活,劳动时间相对较长,工资收入较少,一年难得回几次家;而留在家里的农民大都从事最基本的农活,经济来源单一且少,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三、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情况
xx镇妇联组织民营企业主、镇属企事业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等定期开展帮扶活动,积极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镇妇联为每名贫困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和联系卡,定期与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谈心、救助、帮扶工作。
四、关于对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农村贫困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留守儿童扶贫领导机制。
2、逐步建立健全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儿童帮扶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农村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一是建立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城乡对接”帮扶机制。利用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农村贫困儿童扶贫救助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扶贫部门要加强对儿童及其家庭困难状况的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制定有效地扶持措施,切实保障特殊困难农村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扶贫救助。三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儿童帮扶工作纳入本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作为单位和个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不断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将此项工作长期不懈的抓下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农村儿童扶贫工作表彰大会,积极鼓励、表彰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全面开展。
3、扎实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摸底建档造册工作。各基层妇联要针对贫困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深入调研,对贫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调查摸底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科学整理,对贫困儿童的变动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分门类建立详细的贫困儿童数据库,实现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将调查结果撰写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重要依据。
4、着力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要大力发展高质量的劳务输出,各职能部门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提升农民工的劳动技能水平;二是利用培训平台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不断提升当地农民工外出就业的质量;三是劳动部门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四是积极激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制定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当地的经济,使更多的农民能在家找到工作;五是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宣传,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经济、社会环境,从源头上对农村贫困留守儿童进行帮扶。
第二篇: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推荐)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推荐 3 3 篇)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近段时间,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实地座谈等形式,对 xxxx 市 xxxx 乡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如下调研意见:
一、基本情况:
xxxx 市 xxxx 乡中心小学共有 496 名学生,其中有 32 名学生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这些孩子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监护的。由于老人没有能力教育孩子,父母在外劳作疏于照顾孩子,加之留守儿童本身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有限,留守儿童的安全及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二、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
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监护人放任自流这些孩子,最终使这些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入学率相对高一点,初中阶段则呈下降趋势,更有孩子产生只想读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
五是安全问题:由于老人没有能力教育孩子,父母在外劳作疏于照顾孩子,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突出。加之留守儿童本身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有限,正处于玩耍的黄金时期,寒暑假更是他们放松的最佳时间,逃脱了老师严格管理,摆脱了家长严密监管,留守儿童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这让他们的安全处于一种特
别危险的环境,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关心。
三、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上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生活,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困境,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进而使他们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职责。
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学校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为严防留守儿童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学校应对留守儿童、家长及其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法律常识等相关知识培训,让家长及监护人明确应承担的监管范围、时间、职责等;结合案例,重点介绍寒暑假期间极易发生的溺水、交通、雷击、食物中
毒等安全事故,对预防工作和救护措施进行详细讲解。
二是多关心过问留守儿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得到父母的关爱甚少,很容易使留守儿童形成孤僻叛逆、消极自卑、攻击报复的性格。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开设心理教育课,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放学后组织留守儿童集中写作业,老师轮流看管、辅导。老师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帮助他们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缺失。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为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学校应该组织开展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结对活动,使留守儿童获得爱心妈妈的关爱,让爱心妈妈从心理上疏导、生活上关爱、学习上解惑,让孩子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通过结对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实行假期全程跟踪监管。
寒暑假前,学校应对每位留守儿童进行深入摸底调查,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父母的具体去向及联系方式,并登记造册,形成留守儿童数据库,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最新动态。寒暑假期间,学校应该开展家访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安全监管、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身心健康提出具体的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要与留守儿童联系两次,做到学校、监护人、父母互相沟通;学校还应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
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五是加强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孩子提供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确保留守儿童有个温馨、快乐的家园,使其既愉悦身心,又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找到回家的感觉。特别是寒暑假期间,留守儿童之家应该免费为留守儿童开放,不但提供学习场所,而且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真正把留守儿童之家办成留守儿童满意,外出父母放心,社会舆论认可的学习、生活场所。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隐患。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由自发、自觉到有组织地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第 2 篇: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给你一篇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教育情况令人堪忧。
留守儿童的监护一般是单亲监护或者隔代监护,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基本上都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学校教师虽然和留守儿童结对“成长导师”,但也只限于在校期间,无法兼顾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向,遇到困难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向老师寻求帮助,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2、性格行为存在缺陷。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任性、压抑、敏感、不安、胆怯等缺陷性格以及因祖辈的溺爱造成的部分留守儿童我行我素、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严重影响留守儿童以后的健康成长。
3.安全状况不容忽视。
一是饮食卫生安全。由于学校较远,父母不在身边无人接送,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午餐在学校解决。由于留守儿童缺乏营养观念,中午不好好吃饭,喜欢到校外小摊上买些辣条、炸火腿肠等
垃圾食品,影响身体健康成长;二是生活卫生习惯存在隐患。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和监管,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
二、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家庭教育和家长职责。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2、完善学校教育。
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
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知法、守法。“成长导师”要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整合社会力量。
一是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和农村经济,通过实现农民增收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二是降低学龄儿童异地接受教育的门槛,让留守儿童能有机会跟父母一起生活;三是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违法行为,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辨别是非,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四是强化家长、学校、社会之间的监管网络,加强联系和配合,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第 3 篇: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猜你正在找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的怎么写?那么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为全面了解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给困境留守儿童争取更多的帮助,XX 市 XX 区 XX 镇妇联组织专门的调研组,于 4 月中旬,对全镇 15 个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留守儿童生存现状
据调查统计,XX 镇有儿童 1835 人,其中男孩 994 人,女孩841 人;留守儿童 292 人,在校留守儿童 263 人;贫困儿童 46人,在校贫困儿童 40 人,其中小学在读 21 人,初中在读 17 人;父母外出打工的占 72%;贫困儿童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 1500 元。通过调查发现,贫困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发展相对缓慢的村,这些村部分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孩子隔代,代管、单亲教育管理存在严重不科学性,家庭教育有严重断层;部分在家作田或者因病丧失劳动力,孩子家庭生活压力大,家庭教育缺失。
二、贫困儿童留守在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贫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缺位,导致儿童学习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来看,贫困儿童家庭生活拮据,很大一部分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部分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们长期“溺爱”孩子,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另一部分虽然生活在父母旁边,但是由于父母忙于农活和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教育学习的重视不够,没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认为学习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没有任何用处,因而对儿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儿童无心向学;还有一部分是父母因病丧失劳动力,长期在家毫无经济来源,只能靠低保维系生活,家庭困难,从而导致儿童过早的接触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现实,大部分家务劳动由儿童来承担,从而导致一些
儿童心理压力大,体力透支、精力不集中、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二是因缺少父母关爱导致亲情缺失和监护缺少。这些贫困留守儿童还没有成年,心里或生理都处于转型期,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些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心理的关爱尤为重要。长期缺乏父母呵护,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障碍。有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遇到问题憋在心里;有的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关怀,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显得比较孤僻和自卑。他们渴望与家人亲近,与人交流,需要精神上的强大支持,因缺少家长指导导致学业问题和行为偏差,有部分留守儿童甚至犯罪。
三是家庭经济差,导致儿童生活质量不高。贫困留守儿童多处于交通不便的村,他们的父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学习,外出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劳动,干的事是繁重脏活、苦活和累活,劳动时间相对较长,工资收入较少,一年难得回几次家;而留在家里的农民大都从事最基本的农活,经济来源单一且少,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三、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情况
XX 镇妇联组织民营企业主、镇属企事业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
等定期开展帮扶活动,积极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镇妇联为每名贫困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和联系卡,定期与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谈心、救助、帮扶工作。四、关于对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农村贫困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留守儿童扶贫领导机制。
2、逐步建立健全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儿童帮扶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农村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一是建立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城乡对接”帮扶机制。利用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农村贫困儿童扶贫救助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扶贫部门要加强对儿童及其家庭困难状况的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制定有效地扶持措施,切实保障特殊困难农村儿童获得
应有的社会扶贫救助。三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儿童帮扶工作纳入本目标考核范围,作为单位和个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不断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将此项工作长期不懈的抓下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农村儿童扶贫工作表彰大会,积极鼓励、表彰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全面开展。
3、扎实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摸底建档造册工作。各基层妇联要针对贫困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深入调研,对贫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调查摸底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科学整理,对贫困儿童的变动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分门类建立详细的贫困儿童数据库,实现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将调查结果撰写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重要依据。
4、着力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要大力发展高质量的劳务输出,各职能部门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提升农民工的劳动技能水平;二是利用培训平台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不断提升当地农民工外出就业的质量;三是劳动部门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四是积极激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制定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当地的经济,使更多的农民能在家找到工作;五是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宣传,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经济、社会环境,从源头上对农村贫困留守儿童进行帮扶。的小编希望以上3篇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范文能够帮到你,当然,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看更多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第三篇:乡镇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乡镇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农村贫困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乡镇留守儿童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为全面了解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给困境留守儿童争取更多的帮助,xx市xx区xx镇妇联组织专门的调研组,于4月中旬,对全镇15个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留守儿童生存现状
据调查统计,xx镇有儿童1835人,其中男孩994人,女孩841人;留守儿童
292人,在校留守儿童263人;贫困儿童46人,在校贫困儿童40人,其中小学在读21人,初中在读17人;父母外出打工的占72%;贫困儿童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1500元。通过调查发现,贫困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发展相对缓慢的村,这些村部分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孩子隔代,代管、单亲教育管理存在严重不科学性,家庭教育有严重断层;部分在家作田或者因病丧失劳动力,孩子家庭生活压力大,家庭教育缺失。
二、贫困儿童留守在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贫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缺位,导致儿童学习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来看,贫困儿童家庭生活拮据,很大一部分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部分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们长期溺爱孩子,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另一部分虽然生活在父母旁
边,但是由于父母忙于农活和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教育学习的重视不够,没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认为学习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没有任何用处,因而对儿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儿童无心向学;还有一部分是父母因病丧失劳动力,长期在家毫无经济来源,只能靠低保维系生活,家庭困难,从而导致儿童过早的接触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现实,大部分家务劳动由儿童来承担,从而导致一些儿童心理压力大,体力透支、精力不集中、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二是因缺少父母关爱导致亲情缺失和监护缺少。这些贫困留守儿童还没有成年,心里或生理都处于转型期,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些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心理的关爱尤为重要。长期缺乏父母呵护,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障碍。有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遇到问题憋在心里;有的
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关怀,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显得比较孤僻和自卑。他们渴望与家人亲近,与人交流,需要精神上的强大支持,因缺少家长指导导致学业问题和行为偏差,有部分留守儿童甚至犯罪。
三是家庭经济差,导致儿童生活质量不高。贫困留守儿童多处于交通不便的村,他们的父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学习,外出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劳动,干的事是繁重脏活、苦活和累活,劳动时间相对较长,工资收入较少,一年难得回几次家;而留在家里的农民大都从事最基本的农活,经济来源单一且少,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三、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情况
xx镇妇联组织民营企业主、镇属
企事业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等定期开展帮扶活动,积极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镇妇联为每名贫困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和联系卡,定期与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谈心、救助、帮扶工作。
四、关于对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农村贫困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留守儿童扶贫领导机制。
2、逐步建立健全贫困留守儿童帮
扶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儿童帮扶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农村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一是建立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城乡对接帮扶机制。利用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农村贫困儿童扶贫救助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扶贫部门要加强对儿童及其家庭困难状况的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制定有效地扶持措施,切实保障特殊困难农村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扶贫救助。三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儿童帮扶工作纳入本目标考核范围,作为单位和个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不断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将此项工作长期不懈的抓下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农村儿童扶贫工作表彰大会,积极鼓励、表彰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
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全面开展。
3、扎实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摸底建档造册工作。各基层妇联要针对贫困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深入调研,对贫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调查摸底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科学整理,对贫困儿童的变动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分门类建立详细的贫困儿童数据库,实现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将调查结果撰写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重要依据。
4、着力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要大力发展高质量的劳务输出,各职能部门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提升农民工的劳动技能水平;二是利用培训平台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不断提升当地农民工外出就业的质量;三是劳动部门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农
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四是积极激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制定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当地的经济,使更多的农民能在家找到工作;五是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宣传,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经济、社会环境,从源头上对农村贫困留守儿童进行帮扶。
第四篇:泸溪县贫困村在校贫困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泸溪县贫困村在校贫困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贫困村在校贫困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新十年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助学的有效途径,根据湘贫办字〔2011〕62号文件《关于开展关爱农村贫困留守儿童调研的通知》要求,泸溪县组织专门调研组,于7月27日至8月4日,采取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新一轮67贫困村在校贫困留守儿童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村在校贫困留守儿童现状。
据调查统计,全县在校学生为44371人,在校留守儿童为28070人,占全县在校学生总人数的63.3%;贫困村在校留守儿童为8230人,在校贫困留守儿童为5354人,占贫困村在校留守儿童的65%;贫困村在校贫困留守儿童中,男生占54%,女生占46%,小学生占68%,初中生占32%;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20%,母亲外出打工的占10%,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占70%;留守儿童随单亲监护的占28%,随祖辈生活的占68%,托其他人监护的占40%,寄宿在校的占34%;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的占6%,优良的占11%,一般的占20%,学习成绩差的仅占了63%;身体状况好的占10%,优良的占13%,一般的占40%,差的占37%;心理素质状况达到好的占8%,达到良的占12%,一般情况的占30%,而差级别的仅占了50%。2010年底,全县贫困村在校贫困留守儿童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1125元。通过调查发现,我县贫困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不变、信息闭塞、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贫困山区,这些地区大部分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孩子隔代、代管、单亲教育管理存在严重不科学性,家庭教育严重断层。
二、贫困村在校贫困留守儿童、其家庭及监护人抚养孩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发现,贫困村在校贫困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欠缺,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多数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因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长辈们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加上长辈们年老体弱,大部分家务劳动由留守儿童来承担,从而导致一些儿童体力透支、精力不集中,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据调查统计,贫困村在校贫困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只有6%,学习成绩较差的仅占了63%以上,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2、家庭经济薄弱,导致留守儿童生活质量不高。贫困村因地域偏避,交通闭塞,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大部分未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他们外出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工种,干的是繁重苦活和累活,劳动时间较长,工资收入较少,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但留守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3、情感沟通太少,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偏差严重。据调查,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与其交流太少,使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从而导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调查显示:有70%的留守儿童比其他学生更自卑,有45%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孤僻,有60%的认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比较困难。再加上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导致留守儿童有心事遇麻烦时缺乏通畅的倾诉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得心理健康。
4、安全监管不力,导致留守儿童安全难以保障。当前,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力进城务工,严重对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安全监管;加上大多数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平日对留守儿童监护不力、安全教育不够,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在双休日、节假期间,留守儿童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大多监护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者被伤害等安全隐患层出不穷,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另外,因受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5、家庭管理空缺,导致留守儿童道德品行极差。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管理空缺,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放任自流,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加上监护人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的态度,缺乏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我行我素、说谎骗人、顶撞祖辈,有的在学校纪律散漫、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欺诈同学等,有的整天沉迷于武侠小说拉帮结派,有的迷恋于网吧游戏,有的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年人混在一起。调查发现,大部分监护人、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种种不良行为难以控制。
三、关于对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农村贫困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当前,解决农村贫困留守儿童脱贫致富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扶贫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扶贫工作放到重要工作议程。要尽快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机构,积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有关扶贫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留守儿童扶贫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内容及目标,努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
2、要逐步建立健全贫困留守儿童扶贫工作机制。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快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一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城乡对接帮扶机制。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扶贫救助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扶贫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困难状况的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制定有效地扶持措施,切实保障特殊困难农村留守儿
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扶贫救助。三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纳入本目标考核范围,做为单位和个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四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长效机制。要不断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将此项工作长期不懈的抓下去。五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表彰大会,积极鼓励、表彰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全面开展。
3、要切实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摸底建档造册工作。我们要制定详细、有效地帮扶措施,必须开展调研。要针对贫困村在校贫困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深入贫困村,对贫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调查摸底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科学整理,对贫困留守儿童的变动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分门类建立详细的贫困留守儿童数据库,并通过微机录入,实现留守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将调查结果撰写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贫困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的重要依据。
4、要着力改变贫困村留守儿童贫穷落后的现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是解决农村贫困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加大对贫困村的帮扶力度。我们要切实抓住国家“十二五”扶贫规划及新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大好良机,充分利用“整村推进”这个平台,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事业等建设为主的扶贫投入,各有关部门在宏观决策时要重点对贫困村进行政策、物质倾斜;特别是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要切实制订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从根本上帮助农村学校走出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对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要给予重点扶持。二是要大力发展高质量的劳务输出。要结合农民进城务工的工种,切实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工的劳动技能水平;要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不断提升当地农民工外出就业的质量;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三是要积极激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要制定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当地的经济,使更多的农民能在家乡找到工作;要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宣传,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经济、社会环境。
第五篇:留守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祖国的未来明日的太阳
—关于重庆长寿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涌向城市打工。他们当中的很多家庭将尚未成年的子女留在了农村,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友照顾,这就产生了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照管,他们在成长和教育方面产生了很多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不能不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一、重庆高度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
我们重庆的广大农村地区,作为一个劳务输出重要来源地,自然就是留守儿童问题非常严重的地区。重庆市少工委高度关注重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与重庆科技学院人文系的部分教师联合组成了一个课题组,从2006年9月开始,对我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问题,展开了一次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在我市的黔江、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永川、荣昌、铜梁、奉节、丰都、万州、壁山、石柱、秀山、22个区县的110个镇的156个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000余份,收回2670份;对部分照顾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受托的亲友进行了走访调查;对部分在市区打工的留守儿童家长进行了走访调查。
二、重庆长寿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①长寿区留守儿童数量大、增长快。长寿区0-16岁农村儿童总人数有119411人,0-16岁农村留守儿童总人数达37803人,占本地区农村儿童总人数的31.66%,占全市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61%。
②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男性高于女性。长寿区留守儿童中,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有较大比例,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比例。
③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居多,隔代家庭居多。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教育理念。
④学前留守儿童散居在家,未接受正规学前教育。0—6岁的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多数散居在家,未接受任何规范的学前教育。虽然学前教育在我国现阶段还不属于国家的义务教育,但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行为习惯形成、智力开发等方面正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不利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能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子,而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亲友照管。这使得他们的成长环境与非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这种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多不利因素:
①普遍存在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留守儿童,因为隔代的自然缘故,不管是意识得到,还是意识不到,老人都不可能像孩子的父母那样严格要求他们。还有不少孩子受到溺爱和放任。②生活环境冷清,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交流。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外公
外婆或其他亲友身边,无论是亲缘关系还是年龄距离都与在父母身边的儿童有比较大的差距。
③一些家庭的父母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负担孩子费用的问题上发生争议,增加了孩子的精神压力。
④一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事已高,不能很好照顾他们的生活,甚至不少留守儿童不吃早餐就去上学或者上学迟到。
⑤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往往无法辅导和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家庭作业,使他们的学习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⑥父母不在身边,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感到无助,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比较敏感。
四、长寿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
(一)要求和保障措施
①加强领导。成立以教委主任李长春为组长的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区关工委,由关工委负责日常工作。各街镇也相应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工作。
②明确职责。教委要保障留守儿童平等的教育权利,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和管理。关工委要广泛动员、组织志愿者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③加强督查。区关工委要定期组织对各地关爱留守儿童情况进行督查,以保证项目活动计划的如期执行。每年召开一至两次专题会议,听取各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总结经验,提出工作意见和要求。
④评比表彰。每年年终在总结督查的基础上,区关工委将开展“优秀爱心妈妈(爸爸)”、“关爱留守儿童热心人士”、“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单位”、“优秀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示范学校”等评选表彰活动,促进学校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二)关爱工作安排
①开展留守儿童情况调查,广泛开展留守儿童专题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研究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②开展慰问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予以特别关怀。每年“六一”期间,区关工委至少慰问1所留守儿童比例较高的农村学校。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儿童联谊活动。以街镇或学校为单位利用“五一”、“国庆”等节日组织演讲、技能比赛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节日生活。
④开展法制教育。由学校负责组织,每学期聘请法制报告员对留守儿童进行1-2次法制教育。
⑤开展亲情电话联系。每个学校开设一部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每月能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一次;让班主任每学期能和每个留守儿童家长联系一至两次。⑥扶持一所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区关工委牵头,联系有关单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总结他们的办学成果,为其他学校关爱留守学生提供经验。
⑦开展争做“爱心妈妈(爸爸)”活动。由区关工委牵头,在干部、老师、老同志、团员青年、热心妇女中招墓志愿者,从中选出积极分子作为“爱心妈妈(爸爸)”,建立留守儿童和“爱心妈妈(爸爸)”之间结对帮扶、互动联系制度。对
家庭特困的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爱。
⑧印发《致全区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广大家长在外出创业、发家致富的同时,不忘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
五、关于对重庆长寿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①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提供政策保障
我们发现许多进城务工人员都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但城镇学校高额的择校费使他们望而却步,把孩子留在农村就成了绝大多数家庭无奈的选择。为此,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针对留守儿童在城市入学难问题制定优惠政策,如劳务输入城市的中小学,按父母打工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原则,向进城务工子女开放,由少收费逐步过度到不收费,这样可以较大程度减少留守儿童。
②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建设,提供制度上保障
建议把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断增加财政投入。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考核内容,在教师队伍和学校环境设施的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同时,要求从校长到辅导员到每一位教师,都要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来完成。每个学校都要摸清和掌握本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制定出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
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扶持,提供人文关怀
教育部门可根据留守儿童家庭实际情况,适当减免贫困留守儿童的学杂费、书本费;民政部门可针对留守儿童制定专门的政策,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可通过开展“手拉手”互助行动、“希望工程”、等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送温暖,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意识。
④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者的培训,提供队伍保障。
在校内可将中小学辅导员和德育处的职能合并,由德育处负责人兼任辅导员,协助校长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并聘请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对辅导员进行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专题培训;在校外,可以聘请“五老”作为志愿辅导员,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方法进行专门研讨,并采取定点帮扶的形式,对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进行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