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1:0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第一篇: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进城务工农民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在心理、学习、行为等各方面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大家去关注。为了解全镇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状况和面临的新问题、新需求,以便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帮扶奠定工作基础,高流镇妇联于近期对全镇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新一轮摸底调研。

本次调查覆盖该镇14个行政村,主要对象为初中及以下、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家庭。调研采取发放调查表格、入户入校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

一、整体情况概述

1、基本情况介绍:

高流镇总人口61394人,18岁以下(包含18周岁)人口14908人,其中16岁以下人口13821人,男7778人,女6043人;14岁以下12871人,男7217人,女5654人。

全镇初中以下留守儿童390人,其中14岁以下364人,占14岁以下儿童总数的2.8%,14—16岁25人,16-18岁1人。幼儿园及学龄前留守儿童67人,占17.2%;小学273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0%;初中留守儿童50人,占12.8%。

父母在外务工两年以上的5人,占总人数的1.28%;在外务工一年以上的19人,占4.87%;一年返家一次的176人,占45.13%;半年返家一次的190人,占48.72%。

2、平时父母和子女如何沟通:留守儿童家中基本都配有电话或者手机,70%以上的家长能做到每星期给孩子打一个电话,25%以上的家长一个月与孩子联系1-2次。留守儿童平时有诉求也会通过监护人给在外务工的父母打电话。

3、留守儿童都有什么心愿:根据年龄的不同,留守儿童的心愿侧重点也不同,年龄大一些的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愿主要是希望能和父母多团聚,希望父母能辅导自己的学习;而年龄偏低的留守儿童心愿则集中在希望父母能陪自己玩,以该镇育才幼儿园的12名留守儿童为例,他们的心愿集中在: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动物园玩,想叫爸爸回来买许多玩具,想叫爸爸送自己上学,想爸爸带自己去旅游,想爸爸给买好吃的。

4、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学习方面,成绩中等偏上的留守儿童132名,占33.8%;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有13名,占3.33%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成绩中等甚至偏下。生活方面,留守儿童的早餐和晚餐基本全部在家中解决,由于学校较远,父母不在身边无人接送,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午餐在学校解决。心理状况方面,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较懂事,知道父母在外赚钱辛苦,能认真学习,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尊心强,性格偏内向;一种是缺乏管束,自由散漫,性格相对偏激,易爆易怒,容易受不良习气影响。

5、目前开展了哪些关注活动:针对学龄前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孤单的心理,组织志愿者陪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说故事,帮助留守儿童减少孤僻性格的养成;关注留守儿童身体成长,联合计生、卫生部门,为留守儿童检查身体,关注身体健康。

6、目前对留守儿童如何管理: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在外务工的父母通过电话及回家探亲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督导,留守儿童在家的监护人具体进行生活照顾;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大力开展“成长导师、成长伙伴”与“留守学生”结对关爱行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科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辅导;各村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村妇代会主任牵头,以组为单位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进行关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教育情况令人堪忧。留守儿童的监护一般是单亲监护或者隔代监护,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基本上都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学校教师虽然和留守儿童结对“成长导师”,但也只限于在校期间,无法兼顾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向,遇到困难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向老师寻求帮助,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2、性格行为存在缺陷。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任性、压抑、敏感、不安、胆怯等缺陷性格以及因祖辈的溺爱造成的部分留守儿童我行我素、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严重影响留守儿童以后的健康成长。

3.安全状况不容忽视。一是饮食卫生安全。由于学校较远,父母不在身边无人接送,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午餐在学校解决。由于留守儿童缺乏营养观念,中午不好好吃饭,喜欢到校外小摊上买些辣条、炸火腿肠等垃圾食品,影响身体健康成长;二是生活卫生习惯存在隐患。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和监管,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如不讲求个人卫生,饭前不洗手,睡前不刷牙,晚上不洗脚,长期不洗澡等。三是人身安全存在隐患。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差,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住家偏僻,步行上学路途较远,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遇到突发性事件缺乏自我保护和应变自救能力,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三、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家庭教育和家长职责。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2、完善学校教育。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知法、守法。“成长导师”要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整合社会力量。一是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和农村经济,通过实现农民增收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二是降低学龄儿童异地接受教育的门槛,让留守儿童能有机会跟父母一起生活;三是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违法行为,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辨别是非,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四是强化家长、学校、社会之间的监管网络,加强联系和配合,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4、媒体正确报道现状。留守儿童群体在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有被标签化的趋势,留守儿童及其家庭陷入心理压力和不利的舆论氛围中。社会舆论和媒体报道中对留守儿童负面事件和极端案例的宣传使得留守儿童群体被打上了“问题儿童”的标签——“爱打架”、“小偷小摸”、“缺少家教”等负面印象正在主导社会对留守儿童的认识,并对留守儿童形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80%的留守儿童表示不喜欢“留守儿童”这个称呼,所有的外出务工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认为这一称呼带有一定的贬义和歧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之后变得成熟懂事,他们在生活中自立自强,能够体谅家庭生计的艰难和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留守儿童群体的标签化趋势易使社会大众对留守儿童形成误解和偏见,不利于正确社会认知的形成。希望新闻媒体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要客观适度,不要片面强调留守儿童的负面报道,以倡导积极正确的社会舆论,唤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客观认识与理解,从而推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实现。

第二篇: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推荐)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推荐 3 3 篇)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近段时间,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实地座谈等形式,对 xxxx 市 xxxx 乡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如下调研意见:

一、基本情况:

xxxx 市 xxxx 乡中心小学共有 496 名学生,其中有 32 名学生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这些孩子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监护的。由于老人没有能力教育孩子,父母在外劳作疏于照顾孩子,加之留守儿童本身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有限,留守儿童的安全及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二、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

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监护人放任自流这些孩子,最终使这些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入学率相对高一点,初中阶段则呈下降趋势,更有孩子产生只想读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

五是安全问题:由于老人没有能力教育孩子,父母在外劳作疏于照顾孩子,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突出。加之留守儿童本身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有限,正处于玩耍的黄金时期,寒暑假更是他们放松的最佳时间,逃脱了老师严格管理,摆脱了家长严密监管,留守儿童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这让他们的安全处于一种特

别危险的环境,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关心。

三、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上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生活,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困境,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进而使他们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职责。

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学校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为严防留守儿童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学校应对留守儿童、家长及其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法律常识等相关知识培训,让家长及监护人明确应承担的监管范围、时间、职责等;结合案例,重点介绍寒暑假期间极易发生的溺水、交通、雷击、食物中

毒等安全事故,对预防工作和救护措施进行详细讲解。

二是多关心过问留守儿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得到父母的关爱甚少,很容易使留守儿童形成孤僻叛逆、消极自卑、攻击报复的性格。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开设心理教育课,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放学后组织留守儿童集中写作业,老师轮流看管、辅导。老师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帮助他们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缺失。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为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学校应该组织开展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结对活动,使留守儿童获得爱心妈妈的关爱,让爱心妈妈从心理上疏导、生活上关爱、学习上解惑,让孩子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通过结对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实行假期全程跟踪监管。

寒暑假前,学校应对每位留守儿童进行深入摸底调查,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父母的具体去向及联系方式,并登记造册,形成留守儿童数据库,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最新动态。寒暑假期间,学校应该开展家访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安全监管、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身心健康提出具体的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要与留守儿童联系两次,做到学校、监护人、父母互相沟通;学校还应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

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五是加强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孩子提供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确保留守儿童有个温馨、快乐的家园,使其既愉悦身心,又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找到回家的感觉。特别是寒暑假期间,留守儿童之家应该免费为留守儿童开放,不但提供学习场所,而且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真正把留守儿童之家办成留守儿童满意,外出父母放心,社会舆论认可的学习、生活场所。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隐患。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由自发、自觉到有组织地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第 2 篇: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给你一篇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教育情况令人堪忧。

留守儿童的监护一般是单亲监护或者隔代监护,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基本上都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学校教师虽然和留守儿童结对“成长导师”,但也只限于在校期间,无法兼顾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向,遇到困难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向老师寻求帮助,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2、性格行为存在缺陷。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任性、压抑、敏感、不安、胆怯等缺陷性格以及因祖辈的溺爱造成的部分留守儿童我行我素、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严重影响留守儿童以后的健康成长。

3.安全状况不容忽视。

一是饮食卫生安全。由于学校较远,父母不在身边无人接送,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午餐在学校解决。由于留守儿童缺乏营养观念,中午不好好吃饭,喜欢到校外小摊上买些辣条、炸火腿肠等

垃圾食品,影响身体健康成长;二是生活卫生习惯存在隐患。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和监管,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

二、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家庭教育和家长职责。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2、完善学校教育。

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

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知法、守法。“成长导师”要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整合社会力量。

一是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和农村经济,通过实现农民增收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二是降低学龄儿童异地接受教育的门槛,让留守儿童能有机会跟父母一起生活;三是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违法行为,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辨别是非,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四是强化家长、学校、社会之间的监管网络,加强联系和配合,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第 3 篇: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猜你正在找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的怎么写?那么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为全面了解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给困境留守儿童争取更多的帮助,XX 市 XX 区 XX 镇妇联组织专门的调研组,于 4 月中旬,对全镇 15 个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留守儿童生存现状

据调查统计,XX 镇有儿童 1835 人,其中男孩 994 人,女孩841 人;留守儿童 292 人,在校留守儿童 263 人;贫困儿童 46人,在校贫困儿童 40 人,其中小学在读 21 人,初中在读 17 人;父母外出打工的占 72%;贫困儿童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 1500 元。通过调查发现,贫困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发展相对缓慢的村,这些村部分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孩子隔代,代管、单亲教育管理存在严重不科学性,家庭教育有严重断层;部分在家作田或者因病丧失劳动力,孩子家庭生活压力大,家庭教育缺失。

二、贫困儿童留守在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贫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缺位,导致儿童学习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来看,贫困儿童家庭生活拮据,很大一部分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部分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们长期“溺爱”孩子,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另一部分虽然生活在父母旁边,但是由于父母忙于农活和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教育学习的重视不够,没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认为学习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没有任何用处,因而对儿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儿童无心向学;还有一部分是父母因病丧失劳动力,长期在家毫无经济来源,只能靠低保维系生活,家庭困难,从而导致儿童过早的接触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现实,大部分家务劳动由儿童来承担,从而导致一些

儿童心理压力大,体力透支、精力不集中、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二是因缺少父母关爱导致亲情缺失和监护缺少。这些贫困留守儿童还没有成年,心里或生理都处于转型期,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些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心理的关爱尤为重要。长期缺乏父母呵护,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障碍。有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遇到问题憋在心里;有的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关怀,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显得比较孤僻和自卑。他们渴望与家人亲近,与人交流,需要精神上的强大支持,因缺少家长指导导致学业问题和行为偏差,有部分留守儿童甚至犯罪。

三是家庭经济差,导致儿童生活质量不高。贫困留守儿童多处于交通不便的村,他们的父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学习,外出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劳动,干的事是繁重脏活、苦活和累活,劳动时间相对较长,工资收入较少,一年难得回几次家;而留在家里的农民大都从事最基本的农活,经济来源单一且少,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三、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情况

XX 镇妇联组织民营企业主、镇属企事业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

等定期开展帮扶活动,积极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镇妇联为每名贫困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和联系卡,定期与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谈心、救助、帮扶工作。四、关于对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农村贫困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留守儿童扶贫领导机制。

2、逐步建立健全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儿童帮扶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农村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一是建立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城乡对接”帮扶机制。利用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农村贫困儿童扶贫救助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扶贫部门要加强对儿童及其家庭困难状况的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制定有效地扶持措施,切实保障特殊困难农村儿童获得

应有的社会扶贫救助。三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儿童帮扶工作纳入本目标考核范围,作为单位和个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不断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将此项工作长期不懈的抓下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农村儿童扶贫工作表彰大会,积极鼓励、表彰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全面开展。

3、扎实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摸底建档造册工作。各基层妇联要针对贫困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深入调研,对贫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调查摸底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科学整理,对贫困儿童的变动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分门类建立详细的贫困儿童数据库,实现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将调查结果撰写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重要依据。

4、着力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要大力发展高质量的劳务输出,各职能部门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提升农民工的劳动技能水平;二是利用培训平台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不断提升当地农民工外出就业的质量;三是劳动部门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四是积极激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制定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当地的经济,使更多的农民能在家找到工作;五是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宣传,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经济、社会环境,从源头上对农村贫困留守儿童进行帮扶。的小编希望以上3篇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范文能够帮到你,当然,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看更多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第三篇:留守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祖国的未来明日的太阳

—关于重庆长寿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涌向城市打工。他们当中的很多家庭将尚未成年的子女留在了农村,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友照顾,这就产生了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照管,他们在成长和教育方面产生了很多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不能不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一、重庆高度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

我们重庆的广大农村地区,作为一个劳务输出重要来源地,自然就是留守儿童问题非常严重的地区。重庆市少工委高度关注重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与重庆科技学院人文系的部分教师联合组成了一个课题组,从2006年9月开始,对我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问题,展开了一次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在我市的黔江、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永川、荣昌、铜梁、奉节、丰都、万州、壁山、石柱、秀山、22个区县的110个镇的156个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000余份,收回2670份;对部分照顾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受托的亲友进行了走访调查;对部分在市区打工的留守儿童家长进行了走访调查。

二、重庆长寿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①长寿区留守儿童数量大、增长快。长寿区0-16岁农村儿童总人数有119411人,0-16岁农村留守儿童总人数达37803人,占本地区农村儿童总人数的31.66%,占全市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61%。

②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男性高于女性。长寿区留守儿童中,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有较大比例,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比例。

③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居多,隔代家庭居多。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教育理念。

④学前留守儿童散居在家,未接受正规学前教育。0—6岁的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多数散居在家,未接受任何规范的学前教育。虽然学前教育在我国现阶段还不属于国家的义务教育,但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行为习惯形成、智力开发等方面正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不利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能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子,而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亲友照管。这使得他们的成长环境与非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这种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多不利因素:

①普遍存在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留守儿童,因为隔代的自然缘故,不管是意识得到,还是意识不到,老人都不可能像孩子的父母那样严格要求他们。还有不少孩子受到溺爱和放任。②生活环境冷清,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交流。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外公

外婆或其他亲友身边,无论是亲缘关系还是年龄距离都与在父母身边的儿童有比较大的差距。

③一些家庭的父母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负担孩子费用的问题上发生争议,增加了孩子的精神压力。

④一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事已高,不能很好照顾他们的生活,甚至不少留守儿童不吃早餐就去上学或者上学迟到。

⑤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往往无法辅导和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家庭作业,使他们的学习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⑥父母不在身边,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感到无助,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比较敏感。

四、长寿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

(一)要求和保障措施

①加强领导。成立以教委主任李长春为组长的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区关工委,由关工委负责日常工作。各街镇也相应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工作。

②明确职责。教委要保障留守儿童平等的教育权利,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和管理。关工委要广泛动员、组织志愿者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③加强督查。区关工委要定期组织对各地关爱留守儿童情况进行督查,以保证项目活动计划的如期执行。每年召开一至两次专题会议,听取各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总结经验,提出工作意见和要求。

④评比表彰。每年年终在总结督查的基础上,区关工委将开展“优秀爱心妈妈(爸爸)”、“关爱留守儿童热心人士”、“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单位”、“优秀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示范学校”等评选表彰活动,促进学校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二)关爱工作安排

①开展留守儿童情况调查,广泛开展留守儿童专题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研究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②开展慰问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予以特别关怀。每年“六一”期间,区关工委至少慰问1所留守儿童比例较高的农村学校。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儿童联谊活动。以街镇或学校为单位利用“五一”、“国庆”等节日组织演讲、技能比赛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节日生活。

④开展法制教育。由学校负责组织,每学期聘请法制报告员对留守儿童进行1-2次法制教育。

⑤开展亲情电话联系。每个学校开设一部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每月能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一次;让班主任每学期能和每个留守儿童家长联系一至两次。⑥扶持一所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区关工委牵头,联系有关单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总结他们的办学成果,为其他学校关爱留守学生提供经验。

⑦开展争做“爱心妈妈(爸爸)”活动。由区关工委牵头,在干部、老师、老同志、团员青年、热心妇女中招墓志愿者,从中选出积极分子作为“爱心妈妈(爸爸)”,建立留守儿童和“爱心妈妈(爸爸)”之间结对帮扶、互动联系制度。对

家庭特困的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爱。

⑧印发《致全区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广大家长在外出创业、发家致富的同时,不忘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

五、关于对重庆长寿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①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提供政策保障

我们发现许多进城务工人员都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但城镇学校高额的择校费使他们望而却步,把孩子留在农村就成了绝大多数家庭无奈的选择。为此,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针对留守儿童在城市入学难问题制定优惠政策,如劳务输入城市的中小学,按父母打工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原则,向进城务工子女开放,由少收费逐步过度到不收费,这样可以较大程度减少留守儿童。

②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建设,提供制度上保障

建议把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断增加财政投入。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考核内容,在教师队伍和学校环境设施的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同时,要求从校长到辅导员到每一位教师,都要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来完成。每个学校都要摸清和掌握本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制定出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

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扶持,提供人文关怀

教育部门可根据留守儿童家庭实际情况,适当减免贫困留守儿童的学杂费、书本费;民政部门可针对留守儿童制定专门的政策,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可通过开展“手拉手”互助行动、“希望工程”、等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送温暖,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意识。

④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者的培训,提供队伍保障。

在校内可将中小学辅导员和德育处的职能合并,由德育处负责人兼任辅导员,协助校长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并聘请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对辅导员进行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专题培训;在校外,可以聘请“五老”作为志愿辅导员,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方法进行专门研讨,并采取定点帮扶的形式,对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进行帮扶。

第四篇:留守儿童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随着我县劳务经济的逐年壮大,与之相伴相生的留守儿童队伍也日趋庞大。2007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和相关部门的合力推动下,规模宏大的关爱留守儿童阳光行动正式启动实施。建立留守儿童统计台帐、设立寄宿制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创建留守儿童示范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编印留

守儿童教育手册、开展“知心伯伯∕阿姨”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一系列贴心关爱留守儿童的举措有力地构筑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党政领导、妇联牵头、部门联动、群团带头、乡镇主体、社会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格局初具雏形,广大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切身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一系列的变化在这些家庭悄然发生:原来光顾物质满足忽视精神需求的父母们开始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了,原来学习、生活习惯不好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规矩、懂事了,原来视长辈关爱为理所当然的孩子懂得感恩了,原来自卑内向,不善言谈的孩子发出爽朗的笑声了……一个个感恩电话、一封封感谢信飘向“知心伯伯/阿姨”,关爱留守儿童阳光行动的社会效应日益凸显。然而,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不小冲击,不少外出务工人员面临失业困境,也使得伴随着劳务经济产生的这一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布、家庭状况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2009年新春伊始,我们对全县留守儿童情况再次进行摸底,在对比分析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县留守儿童为9607人,其中与各级党政领导一对一结对的有896名。到2008年9月,全县留守儿童仅剩753人,人数锐减8000多人,仅为2007年活动初的8%,20%的党政领导原先结对的留守儿童不再留守。2009年,留守儿童人数更是进一步减少。除去区划调整(区划调整后减少5个乡镇)、统计口径(原来统计的为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打工的14周岁以下儿童;2008年调整为父母双方均长期在长沙市以外的地方打工的14周岁以下儿童)等因素影响之外,更多的是受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吸引,大量民工被动或自愿返乡的结果。这也使我们多年关注的留守儿童队伍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1、从地区分布来看:开发、待开发乡镇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有所改观。据不完全统计,原来留守儿童较多的乔口、靖港、茶亭等乡镇从原来的数百人下降至现在的几十人。

2、从年龄分布来看:尚存的留守儿童多集中为自理能力较强的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段学生以及学龄前儿童,她们的监管人管理起来相对容易。

3、从父母务工地点来看:仍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也有少量分布,省内株洲、湘潭等临近城市人数呈上升的趋势。

4、从监管人的情况来看:年迈的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的不在少数,但由较为年轻的父辈(伯伯、叔叔、舅舅、阿姨、姑姑)监护的也逐渐增多。随着各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建成,不少留守儿童不但有了结对的“知心伯伯∕阿姨”,还有了自己的“留守儿童之家”,规范的管理使外出的父母少了几分担心、忧心,多了几分放心。靖港、桥驿、星城、东城等乡镇的省、市级“留守儿童示范性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成立,也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平台。

二、原因分析

1、近年来,随着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创业富民活动的实施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刺激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吸引着很多原本外出的农民工返乡,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少了外出的奔波劳累,也使自己的子女多了一份父母的照顾。

2、关爱留守儿童阳光行动成效显著,使得这些家庭更加重视对留守子女的培养教育。原有的占全县留守儿童比重较大的93、94年出生的儿童现在已经进入县内高中、职业中专学习,还有一部分家境较好的留守儿童,父母更是不惜花高价择校费将其送入省、市重点学校学习,留守儿童成长为寄宿少年。

3、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增大,省内城市学校能够接收更多的农民工子弟上学。作为省会的近郊县,相当一部分农民务工的地点首选长沙,随着两型社会先导区的获批,长沙也成为投资创业者的理想之地,一些留守儿童父母赚了钱之后便在城里买房定居,不少暂住的也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将子女接到自己身边入学或入托。

4、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原来工作的沿海企业停产或倒闭等原因使得部分没有一技之长的外出务工者不得不返乡另谋出路,原来的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5、留守儿童家庭因为父母长期两地分居,价值观的变化、感情的疏离等多重原因造成离婚人数激增,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瓦解变成了单亲儿童。

统计数据显示,单亲儿童数量呈逐年递增之势,有的乡镇单亲儿童数量甚至远远大于留守儿童。

三、工作对策

1、转移工作重心。前两年,基于留守儿童数字的惊人庞大(近万名),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了各乡镇、各单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成为各级妇女组织的工作重点。伴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关爱留守儿

童活动的成效也日益显现,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减少。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内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工业企业开工不足甚至有的企业停产关闭,使就业形势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妇女群体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困难。如何围绕调结构、促就业、保增长为广大妇女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应成为2009年妇联工作的重要课题。

2、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大力发展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家庭教育“五个一”活动,即创建一批省、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一支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开展一次亲子活动、宣传一批家庭教育典型、举办一系列家庭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使他们真正承担好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3、加快创业富民进程。面对经济发展严峻形势带来就业问题突出的实际,县妇联将以“巾帼建功·创业富民”为主题开展包括调研女性创业情况、培训创业女性、培植“巾帼创业示范基地”、举行创业女性联谊会、组织“创业女性巡回报告团”、开展“岗企结对”、表彰创业女性典型的七大系列活动,在全县掀起新一轮女性创业热潮。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核心,县妇联将以白箬铺镇光明村为试点,组织并实施“六个一”活动,即:开展一轮专题调研、组织一系列专门培训、成立一支巾帼文艺宣传队、举办一期“女性创业大家谈”研讨会、组织一次学习考察、进行一系列评比表彰,努力营造推动女性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创业富民的良好氛围。

4、加大各类培训力度。提素质,促和谐,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前提,也是妇联组织的首要任务。县妇联将依托妇女学校、农广校、远教等教育培训网络,开展面向大众的普及性教育培训;依托妇女培训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指导:一是面向受经济危机影响失业返乡女民工、城镇下岗失业女工开展再就业培训,帮助她们调整心态、增强技能;二是面向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开展家政服务、休闲农业从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三是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女性,提供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困难,提高女性创业成功率。同时,发挥女能手协会的作用,为女能手、女企业家和有就业意向的广大农村妇女牵线搭桥,促进双方互利共赢,使更多的母亲实现事业家庭两不误。

5、深化“和谐家庭”创建。将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家庭文明建设之首,通过开展各类特色家庭评比、组织“和谐家庭”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将“和谐家庭”与“平安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有机结合,努力营造以“和谐家庭”为主、特色家庭为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建氛围,以和谐的家庭氛围教育和影响下一代,以家庭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

第五篇:中学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农民工纷纷进城务工,产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家中的学生。我们称之为“留守学生”。随着国家对农民工限制的进一步解除,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会更显迫切。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旧县中学遭水灾后,与太平二中并校迁址到占地68034平方米的新校区;现有专职教师40人,12个教学班,826名学生。留守学生数274人。

二、存在的问题:

1、教育力量分散。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造成农村劳动力的相对不足。留在家里的人员,不得不承担更加繁重的农业劳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留守孩子的行为、生活,特别是学习。少了约束和教育,许多不良行为得不到矫正,时间一长形成恶习。

2、隔代教育徘徊于溺爱的误区。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或者托付给亲戚朋友,更有甚者无人监护,让他们得到了太多的“自由”。这些老人们只是被动地承担起家庭保姆的义务,因而重“养”轻“教”、细“养”粗“教”或只“养”不“教”的现象十分严重。过分迁就孩子、保护孩子,而忽视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外出务工的家长给孩子寄回来的主要是财物,缺乏对孩子的精神关爱。

3、教育方法简单。一部分留守家长有溺爱和偏爱的倾向,把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出了问题又是简单粗暴,动辄拳脚,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教育,或者干脆放纵与不管。他们中一些人早出晚归与社会上闲杂人员来往,沾上小偷小摸恶习。痴迷于电子游戏,光顾不良网吧,整天神智恍惚。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现象的占10%。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农村学校因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弥补因家庭教育的缺位而留下的教育真空。“留守学生”的家长很少与老师、学校联系,对学校的教育思路、教育环节知之甚少,根本谈不上配合学校的教育,学校也无法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很难衔接起来。学校教育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在调查中发现,80%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7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占10%。

三、学校采取的措施:

1、学校在关爱“留守学生”方面做到“三个一”:一是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二是给“留守学生”建立结对帮扶的校内家长,三是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座谈会;要求各班在关爱“留守学生”方面做到“三保证”:一保证“留守学生”不辍学,二保证“留守学生”在学习上不滑坡,三保证“留守学生”在校期间没有严重违纪现象;

2、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氛围。学校教师以师德教育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学生”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内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学困生建立结对帮扶对象,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留守学生”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3、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亲人,各班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学生”,班队会上“留守学生”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学生”位于最前面,组织活动也让“留守学生”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在元旦前组织开展了“留守学生”与家长互寄爱心贺卡活动。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4、形成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合力。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争取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学生教育合力。

四、对策与建议

留守学儿教育问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这一问题正在凸显,也正在加剧。因此,我们必须从政策上、管理上总体把握这些问题,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1、我们应该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该校缺少学生宿舍和食堂,无法满足学生住校生活问题,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留守学生”寄宿在校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2、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如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积极宣传讲解有关家教知识,让家长们明白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3.农村学校要对这些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温暖,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在课程教学中灵活多样地加强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了解这些儿童的问题和与儿童的沟通。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采取必要的保健制度,及时对生病的留守儿童进行治疗,保障其人身安全。

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家庭教育领导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共同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社会要热心关注齐抓共管;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到位;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条件,为这些学生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要继续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下载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精选五篇)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壮年劳动力不断由农村涌入城市,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孩子留给农村家中的老人或亲戚带养,农村“留守儿童”队伍越来越大。针对......

    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现状和问题的调研报告 大北街小学 万雪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外出谋生,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很多班主任都谈及到留守孩子难管理,管不好,家庭......

    某市对于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汇编)

    XX 市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的 调研报告 XX 市地处湘桂黔交界之地,素有“XX”和“XX”美称,自XX“XX”置县始,封侯立郡,设府置州,至今逾 X 余年,享有“XX”的美誉。现辖 X 个乡镇、X 个......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快速的发展,农村中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由此就自然地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序 言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区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从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远......

    乡镇贫困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给困境留守儿童争取更多的帮助,xx市xx区xx镇妇联组织专门的调研组,于4月中旬,对全镇15个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天长市新街小学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祖辈或亲友监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多......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朱仓乡中心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朱仓乡中心小学现辖8个自然村,总人口5400余人,辖区内在外务工人口近1000人,在校留守儿童12人,女6人,占在校生学生的3.5%。8个自然村都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