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殖场所管理制度
养殖场所管理制度
1. 免疫制度
猪瘟
21-28日龄首次免疫 60日龄第二次免疫 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
猪丹毒 猪肺疫
仔猪 小猪 公、母猪,21-28日龄首次免疫 60日龄第二次免疫 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
口蹄疫
小、中猪 各种年龄,35日龄首次免疫 90日龄第二次用于 每年1月3月各免疫一次
喘气病
10日龄3-4月龄每年接种一次
伪狂犬病
21-28日龄 每年春、秋各一次
链球菌病
28-35日龄 免疫
蓝耳病
群体免疫
2. 用药制度
夏季预防附红细胞体病:灭蝇净(1%环丙氨嗪)500-1000克/吨料,连续使用;带猪的烟熏灵消毒,每周1次
猪预防保健用药:每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粉600克、黄芪2公斤、板蓝根2公斤、防风300克、甘草200克,半年一次
3. 检疫申报制度
直接向铜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申报
4. 疫情报告制
从乡兽医站逐级报告
5. 消毒制度
本场对人员的清洗消毒设施采用得是紫外线灯;车辆的清洗消毒设施采用得是车轮清洗消毒池和车身冲洗喷淋机;场内清洗消毒设施采用得是喷雾器和火焰消毒器。
6. 无害化处理制度
本场采用的是焚烧法和土埋法,粪便经人工收集,清扫运走。
7. 畜禽标识制度
耳标
8. 养殖档案
母猪建立配种防疫档案,小猪和育肥猪建立防疫档案,猪场建立消毒档案,人员建立消毒档案。
第二篇:2016畜禽养殖场所治理工作方案
2016畜禽养殖场所治理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省市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农业“1115”工程规划》,统筹兼顾畜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管理的关系,严格执行《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城市治理条例》等“禁止在市区饲养家禽、家畜”的规定,本着“严控禁区、规范外延”的原则,发挥多部门协作优势,大力开展畜禽养殖场所综合治理工作,为“亚青举办、青奥筹办”和文明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二、治理范围和清理对象(一)治理范围
“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所。根据《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城市治理条例》等地方法规明文规定的有关畜禽养殖的“禁养区”和“外延区”的划分,明确绕城公里以内为“禁养区”。经研究,将我区南苑、兴隆、莫愁湖、沙洲、双闸、江心洲等6个街道及潜洲均列为“禁养区”,纳入综合治理范围,依法予以清理,取缔畜禽养殖行为。(二)治理内容
对“禁养区”范围内所有畜禽养殖场所,依法予以清理。(三)清理对象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成立区畜禽养殖场所综合治理专项指挥部。由分管区长为组长,区城管局、区农办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区商务局、区社管局、区环保局、区卫生局、公安分局、6个街道分管领导等为成员单位,明确相关部门、街道的主要职责和工作重点。指挥部设立办公室,由区城管局、区农办分管领导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区城管局:负责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导行政相对人自行处置或帮其处置;负责提供城区街道畜禽养殖场所本底资料;负责对相关街道“禁养区”内家庭违规饲养畜禽行为进行依法查处;依法拆除全区违章搭建的畜禽养殖棚舍、建筑物及辅助物。区农办:负责提供涉农街道畜禽养殖场所本底资料和涉农街道合法养殖户名册等基本情况;提出养殖场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明确被列入清理场所的畜禽出栏检疫和防疫监督;配合城管局“禁养区”内违法饲养的查处工作。
区商务局:明确违规畜禽养殖场所生猪处置标准、处置政策、口径等,指定宰杀地点;规范销售渠道,配合城管查处违规饲养畜禽行为。
区环保局:对“禁养区”内外群众投诉存在的畜禽粪便排放、恶臭严重、噪音扰民等问题的违规场所的查处。
区社管局:负责处理“12345”政府呼叫热线有关问题的举报投诉以及无理诉求办理。区卫生局:畜禽处置后,做好社区环境消毒灭源;对进入市民“菜篮子”畜禽,严格把控食品安全关,配合辖区综合治理工作。
公安分局:对拒不配合、暴力抗法的违规畜禽养殖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置,全程做好综合治理司法保障工作。
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化管理和职责分工,做好辖区内畜禽饲养场所的政策宣传、场所排查、综合执法以及维稳工作。依据《工作方案》要求,成立街道畜禽养殖场所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并按照区指挥部的要求,及时书面报告重难点问题基本情况、前期做法和处置存在的困难。待治理工作结束后制定相应长效常态管理机制,巩固治理成果,确保此类问题不回潮、不反弹。
四、实施步骤
本次综合治理工作时间为2016年6月25日至7月31日。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发动、认真排查阶段(6月25日至6月30日)。利用公告、横幅和发放一封信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着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综合治理工作要求,营造综合治理氛围,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鼓励畜禽养殖户、散养户自行处置。以属地化管理为依托,以街道、社区(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多部门和街道、社区(行政村)参与的排查工作组,根据区农办(提供三个涉农街道及潜洲)和区城管局(提供三个城区街道)提供的本底资料为基础,对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核实,形成综合治理菜单。(二)全面清理、明显改善阶段(7月1日至7月20日)。依据排查菜单,由区城管局、农办牵头,区商务局、环保局、社管局、卫生局、公安分局以及6个街道等成员单位参加的畜禽场所综合治理专项指挥部,对辖区内畜禽养殖场所开展集中排查、全面清理,达到“禁养区”无场所、无畜禽。对已列入拆迁范围的养殖场所优先启动拆迁,对未列入拆迁范围的养殖场所由街道会同拆迁部门先行登记造册,待后期拆迁时按政策法规办理,保护好合法养殖场所的正当权益。
(三)治理难点、落实长效机制阶段(7月21日至7月31日)。采取“纵向联动、横向联合”的形式,组织相关力量,对前一阶段未能清理的畜禽养殖场所开展综合执法,坚决清理违规畜禽养殖场所和散养户,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成员单位、相关街道要把本次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深入基层,带队排查、带头执法;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细化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建立周例会制度,确保治理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二)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各成员单位、相关街道要对照《工作方案》抓推进、促落实,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
(三)强化监管,建立长效。各成员单位、相关街道要将开展此项工作的效能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明晰责任、标本兼治,建立相应常态巡查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确保治理工作落实到位、场所清理到位,完善长效监管工作机制。(四)强化宣传,人性操作。本次治理工作涉及部分群众的切实利益,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在具体治理中要加强新闻宣传、舆论引导,重点讲清在城区范围内饲养畜禽对环境和防疫工作的危害性,引导市民对治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执法过程中要深入做好相对人的思想工作,协助妥善处理好饲养的畜禽,争取自行处置或助其处置。要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把控宣传导向,努力把这一民生工程做好。
(五)强化考核,督办问责。各成员单位、相关街道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落实相关人员开展宣传发动、专项排查、综合执法以及信息报送;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明确行政责任和职责分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依法依纪应当问责的责任单位和个人,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追究问责。
第三篇: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
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 目的
为了加强对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防止火灾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安全管理标准。2 范围
本管理标准适用于所有使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如使用酒精、可燃气体、化验室使用的易燃易爆物品。3 职责
3.1 总经办负责监督管理。3.2 生产部协助总经办监督管理。
3.3 使用、储存、采购、验收、发放的车间部门负责执行实施,对每道工序制定安全标准操作程序。4 内容
4.1 易燃易爆场所的建筑、电气、防雷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要求,经消防局验收后方可使用。
4.2 因历史原因未消防局验收批文的,或未达到报批要求的,应制订安全管理方案,制定控制措施,使风险系数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并且有长期改造计划。
4.3 使用、存放量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属重点危险源,应按规定进行申报备案,如酒精存放量超过20吨、使用量超过2吨。
4.4 所有易燃易爆场所列入公司危险源,按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标准加强监督管理。4.5 易燃易爆场所操作人员(化验室、车间小量使用酒精除外),如危险品仓管理员、搬运工、装卸工、驾驶员必须经过合法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后才能从事危险化学品的作业。4.6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人员,如部门安全员、公司安全责任人必须取得相关的资格证,方可从事管理工作。
4.7 易燃易爆场所应安装可燃气体报警气器(化验室、小量使用除外),有防静电措施。4.8 消防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设施完好。
4.9 防雷设施完好,执行公司防雷设施检测管理标准。
4.10 易燃易爆场所应有良好的排风系统,易燃易爆场所,按公司《安全检查管理标准》执行。4.11 易燃易爆场所应设置警示标准,如禁火、关闭手机等,应设置周知卡。
4.12 存放的危化品应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执行公司《易燃易爆物品临时存放间的管理标准》。
第四篇: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
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
为规范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管理,保障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术语与定义
1.1、易燃易爆物品:包括:以燃烧、爆炸为主要特征的氢气、一氧化碳、乙炔、氧气、汽油、煤油、柴油、酒精、丙酮、乙醚、油漆、稀料(香蕉水、硝基漆稀释剂)、松香油及含易燃溶剂的制品等易燃液体;红磷、固体酒精等易燃固体;黄磷(白磷)、油纸及其制品等易自燃物品;碳化钙(电石)、镁铝粉等遇湿易燃物品;过氧化钠、双氧水等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高锰酸钾与乙醇或丙酮;丙酮与双氧水;高锰酸钾与浓硫酸;氢气与氯气或氟气;氯与乙炔或乙烯等相互接触会产生燃烧爆炸的物质。
1.2、易燃物:如木材、木屑、棉花、纱头、亚麻及制品;聚氯乙烯塑料、聚乙烯塑料、化纤等及其制品。
2、职责
2.1、安全环保部
2.1.1、消防安全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易燃易爆场所的监督检查,负责划分工厂重点防火区域,对重点防火区域进行管控;
2.1.2、负责消防器材日常巡查、维护和更新;
2.1.3、负责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组织专(兼)职消防员、义务消防队员等学习消防知识和消防训练;
2.1.4、负责定期组织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接地系统检测; 2.1.5、负责对各责任部门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2.2、生产采购部
2.2.1、负责易燃易爆物品的入库报验、入库、储存和发放管理工作; 2.2.2、负责易燃易爆物品发放登记,和将《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传给领用单位;
2.2.3、负责对送货厂家施加必要的影响,在送货服务过程中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章制度。
2.2.4、协助领用单位处置化学品容器(包装物),统一由供货厂家回收。2.2.3、对易燃易爆场所电器设施防爆和电气线路负荷的检测。2.3、质管部负责易燃易爆物品的入库验证。2.4、各部门 2.4.1、负责本部门各易燃易爆作业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 2.4.2、负责区域内消防安全日常检查及其消防设施的日常检查。2.4.3、负责督促该区域内员工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3、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
3.1、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必须设置专用库房,应当遵守《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设置有符合安全要求的防火、灭火、通风、防爆、等措施,;专用仓库、货场或其他专用储存设施,必须由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专人管理。
3.2、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库房须有“严禁烟火”标志,并杜绝可能产生火花的因素。
3.3、所有入库的易燃易爆物品,必须符合技术条件要求,包装完整。凡包装、标志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破损、残缺、渗漏、变形及物品变质、分解的,严禁出入库。
3.4、易燃易爆物品应分类存放,相互发生化学反应及灭火方法不同的物质不得存放在同一库房内。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垛与垛之间不小于1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0.5米,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0.5米,通道的宽度不小于2米。
3.5、各类物品放置整齐,标志清楚。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变质产生危险的易燃易爆物品,应经常检查,防止自燃、爆炸事故的发生。
3.6、易燃易爆物品入库前应履行验收手续,主动索要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应正确使用安全标签,标明名称、特性、数量、急救措施、灭火方法等,并设置在醒目位置。
3.7、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库房内不准住人,工作结束应进行防火检查,切断电源。
3.8、木材、塑料等易燃品的存放
3.8.1、木屑、木刨花、塑料刨花、纱头等应用专门器物存放;
3.8.2、存放处附近应设有消防器材,物品(板、型材)等放置整齐,有“严禁烟火”明显标志。
3.9、仓管人员应按作业指导书操作,下班前必须防火检查,关好门窗,切断电源,方可离开。
3.10、不得超量储存。
4、易燃易爆场所管理
4.1、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现场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与充足的消防器材,并设置醒目的禁火标志,严禁吸烟。使用单位和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4.2、易燃易爆场所应具有良好通风;机械、电气和照明设备必须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4.3、车间应有紧急疏散通道示意图和应急照明灯具,各类通道要保持畅通,安全门应方便有效,防火隔离门下方不得堆积杂物。车间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习。
4.4、严禁穿化纤服装和带有铁钉的皮鞋,进入涂装调漆间、化工库、油库等场所。
4.5、作业现场危险化学品贮存量不应超过一个当班量,调漆间存量不应超过三日用量。
4.6、易燃易爆场所禁止动火,如确因检修需动火施焊的,应执行《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4.7、易燃易爆场所不得架设临时线路,确因工作需要时,应执行《临时线路管理规定》。
4.8、工作地面积漆、油污应及时清理,并用不易发生碰撞火花的工具进行清除。清洗地面应用碱水,严禁用汽油、煤油和其它易燃液体清洗地面。浸过易燃液体的棉纱、擦布等应放入指定的带盖容器内,工作后清理到安全的地方集中回收。
4.9、使用和回收易燃易爆物品的工作地点,下班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盛装易燃易爆物品的瓶、桶、盆等容器必须严密加盖,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点,使用后的废易燃易爆物品或液体严禁随意倾倒,必须分别倒入指定的回收桶内,进行分类回收。安全确认后关好门窗,切断电源,方可离开。
4.10、焊接作业场所消防管理规定
4.10.1、气焊、气割工末经国家技术考核,无操作证者,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4.10.2、乙炔气瓶、氧气瓶与明火及各种热源的距离不准小于10米。乙炔气瓶与氧气瓶之间的距离不准小于5米。乙炔气软管与氧气软管不准绕在一起。在室内作业,乙炔气瓶、氧气瓶和焊把应分别放置。
4.10.3、氧气瓶要安装高、低压气压表,乙炔气瓶要安装控制回火装置,要经常检查管线以及各种连接部位是否漏气。检查时应使用肥皂水,严禁明火试漏。
4.10.4、要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在公司确定动火区外作业必须严格履行动火审批手续后,方能作业。4.10.5进行焊、割作业前,要清除现场的易燃、可燃物,确保安全后方可作业。在高空焊、割时,乙炔气瓶、氧气瓶不准放在焊割部位下方,并须保持一定水平距离,焊割件下方要有接火盘。
4.10.6盛装过或盛有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危险化学物品的容器和设备,未经彻底清洗干净,不得进行焊割。有压力的管道、高压瓶和带气锅炉不得进行焊割。
4.10.7不得使用有故障的焊割工具作业,焊割软管不得从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部位穿过,油脂或沾油的物品,禁止与氧气瓶及导管接触。
4.10.8焊割结束或离开工作场地时,必须切断气源,并对现场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无误后方能离开。
4.10.9夏季作业时,氧气瓶、乙炔气瓶不得在阳光下曝晒,搬运时严禁滚动、撞击。
4.10.10 对本部位设置的消防器材要妥善保管,工作人员应熟悉其放置地点及使用方法。
5、违反上述条例按照《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执行。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五篇: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
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
1、易燃易爆场所是指在生产、贮存、使用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因素,易造成人身伤害和物质损失的场所。
2、易燃易爆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防火、防爆警示标志。责任单位要进行定期和经常性检查,及时清除事故隐患。
3、易燃易爆场所要明确岗位责任人,消防设施、器材必须经常保持完备良好状态,做到班有班人管,人有会使用。
4、存在爆炸危险的场所,电机、照明应采用防爆型,要避免因接触不良、超负荷或过热而产生火花或着火,正确设置避雷装置,检修照明采用安全灯具,避免机械性撞击。
5、易燃易爆场所要严格遵守防火防爆制度,严禁在爆炸危险区吸烟,严禁明火取暖和焚烧可燃物,严禁在防爆区内装设电热设备。
6、易燃爆场所应设置完善的安全装置,如安装报警器、在压力容器上安装安全阀等,安全装置要按规定维护校对,保持处于良好状态。
7、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地和储存点、要严禁烟火,严格消除可能发生火灾的一切隐患。
8、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储存、使用、废品处理等,必须设有防火、防爆设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定员定量定品种的安全规定。
9、加强可燃物质的管理,对大宗可燃物质必须按品种堆放;对酒精、酒类、油漆、甲醇等易燃物质要妥善保存,不得靠近火源。
10、易燃易爆场所10米范围内严禁烟火,严禁私拉临时线,确需拉设临时线要严格执行公司《电气临时线审批制度》。
1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补、切割前要进行彻底清洗、置换,并经检测,可燃液体、气体含量应低于其爆炸下限2倍;进入容器、管道内进行焊补、切割,容器、管道内含氧量应大于19%,容器、管道外应设专人监护。
12、易燃易爆场所确需动火作业时,要严格执行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危险性作业审批与监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