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修改3)

时间:2019-05-12 15:1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教育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修改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教育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修改3)》。

第一篇:家庭教育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修改3)

家庭教育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 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其在行为、情绪等方面不能正常的发展,家庭关系、家庭长者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当家庭教育是促使儿童的心理健康不能得到改善的重要原因,家长应为智力障碍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融洽的家庭关系,使他们心理得到较好的发展,以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智力障碍心理教育

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智能不足或智力发展明显落后及缺乏相当的社会行为或伴有社会性行为障碍是智力障碍儿童的两大明显特征,也是判断儿童是否存在智力障碍的两大重要标准,两者缺一不可。对于中度智力障碍,其智商应在55-40(数值根据韦氏量表测量获得)之间,同时具有中度适应性的缺陷。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完成部分简单的家务劳动,通过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可以减少其对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的依赖,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一、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现在的特殊儿童群体中,许多特殊儿童并不是有生理缺陷,而是在言语、行为、情绪等方面有异常,正因为如此,认识到自己与周围人的差异,就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如自闭症、多动症等。对于智力落后儿童,他们的智力障碍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发展。一些研究发现特殊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上。

(2)智力正常学生与中度智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等五个方面,而且在孤独倾向和身体症状两个方面有着极其显著性差异。

(3)在聋、盲、智障三类特殊儿童中,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盲童和智力障碍儿童,而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4)智力障碍儿童在学业求助中,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性求助行为较多,工具性求助较少;大多数学生有主观求助的需要,但是缺乏求助的技巧和策略。

二、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与他们各自的家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诸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是现实的、巨大的。家庭关系、家庭长者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特殊儿童比正常儿童更需要家庭教育,因为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残疾,这给他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与正常人交往时往往难以融洽地沟通。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每天生活在一起,父母比任何人更能理解他们,对他们加以关怀、疼爱,并施以正常的教育,对其以后的成长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与积极家庭教养方式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反之,则会给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父母的养育方式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如果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孩子温暖的爱和充分的理解,在这样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安全感和温暖感,有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和健康人格的发展,相对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果父母不能理性的面对孩子的特殊性,对孩子过度溺爱、保护、过分干涉,会导致社会社会生活技能低下;若是对孩子不管不问,甚至打骂、呵斥、厌弃,常常采取惩罚、威胁、冷漠、拒绝等养育方式对待孩子,一方面会使得孩子变得胆怯懦弱,不敢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得不到适当宣泄,容易造成压抑和焦虑的心理;另一方面,孩子可能从自己父母的严厉惩罚方式中通过模仿学习,形成对人苛刻的性格,或者学会攻击他人,进而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使其人际交往等社会障碍问题增加。

父母和子女间有着特殊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会引起子女强烈的反应,从而对子女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智力落后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的水平对其子女的行为问题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长,相处的情境更多,因此在智障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现、矫正和效果巩固上,家长有着独特的优势。但若他们自身有一定不良的心理问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则不能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而智力障碍儿童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其家长不健康心理的症状表现,从而造成儿童自身的行为问题;若家长心理应激不当,比如将其子女当作“出气桶”,或将生活的所有问题归罪于受他们拖累等等,都会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促成他们的行为问题,智力障碍儿童也会习得父母不良的应付方式,进而在某些情境下构成自身的行为问题;智力障碍儿童的父母要面对更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来自个人与家庭、终身照顾和保护子女方面。这些压力会影响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养方式,从而造成子女的行为问题。如,家长因生育了弱智的子女而在家族中抬不起头,从而不愿意带弱智子女走亲访友,就

可能会造成其子女的社交障碍;或家长害怕自己孩子由于智力落后而无法自理,从而样样顺从、事事包办,就可能造成其子女社会适应不良,不能独立。

研究表明,父母养育方式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积极的教养方式会提高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消极的教养方式会使子女的焦虑增加,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总的来说,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庭氛围。即指家庭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和谐的家庭气氛是促进儿童行为发育的有利条件。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活泼、开朗、诚实、求知欲及好奇心强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儿童胆怯、嫉妒、孤独、懒惰,阻碍其心理健康的发育。

其次,家庭关系。有关调查发现,父母经常争吵、亲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与儿童行为显著相关。紧张的家庭关系会给儿童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儿童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

第三,教养方式。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第四,家长的榜样。家庭中权威人物的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榜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心理健康。

第五,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会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就心理素质而言,有研究表明,智力落后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子女的行为问题密切相关。

三、家庭教育中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理性接纳孩子的特殊性,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以足够的温暖和安全感,并选择正确的教养方式。家长应充分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让儿童接受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教育和训练,帮助孩子学会与外界交流沟通,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怯懦、任性、粗暴、敏感等不良心理品质,树立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健全人格。既不事事包办、溺爱孩子,使其丧失自理能力,也不置之不理、冷漠孩子,使其孤独自闭。避免因为

孩子的特殊性,感觉自己对不起孩子或是觉得孩子对家庭是拖累等因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拓展儿童的活动空间,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儿童克服怯懦、畏惧心理,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今后的生存奠定基础。并注意开发儿童的心理潜能力,家长要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积极渗入心理健康教育,从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开始,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巩固习得的技能。同时,拓宽知识层面,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三)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家长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智障儿童自理能力差,独立性弱,他们的教育过程充满了枯燥无味的重复,这就更需要家长提高心理素质,耐心地教育孩子。探究儿童的特殊心理,实施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家长也要密切与学校及其他家长的联系,建立适当的家校交流机制,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和学校教育的动态,联合教师共同制定合理可行的教育方案,并从学校获得更专业有效的教育知识与教育技能;与其他家长的联系,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共同提升。

(四)家长注意言传身教

模仿是儿童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正是按照榜样来检验和调整自我意识和行为倾向的。儿童社会行为的成熟模式的学习受儿童可引的榜样的影响多于强化方面的影响。因此,家长应给儿童树立一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社会行为的榜样。

[参考文献]

[1] 李雪飞.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7):第25卷 第4期

[2] 江琴娣.轻度弱智儿童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的研究.中国知网2010.11.12

[3] 赵均.重庆市特殊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知网.2010.11.12

[4] 赵春燕.轻度弱智随班就读学生学业求助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7年五月

[5] 刘宇泽.儿童家庭教育合作学习模型.中国知网.2010.11.12

[6] 肖创东 戢太坤.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道德与文明》1997年第1期

[7] 田红.关于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校长周刊》2006年6月

[8] 张福娟 马珍珍 蒋 骊.智力落后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对其子女的行为问题的回归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第4期(总第58期)

第二篇: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试论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 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家庭教育比较完整的涵义是它不是单独的讲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对孩子有什么命令,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过程。但是,在我国农村,许多家长由于文化知识浅薄,加之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认为自己真的就是一家之主,孩子只是自己发号施令的对象,而所谓的家庭教育也无非就是展示自我的舞台。长期如此,无疑导致了家庭教育中的多个问题:缺乏沟通,出现两代人严重的代沟;自以为是,缺少平等、真诚;滥用权威,忽视民主;缺乏关爱,淡化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当然不会取得好的成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在家长身边一天天不知不觉中形成的。然而,不少家长平时只注重自我娱乐,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或者毫不避讳的将一些在孩子这个年龄不应知道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一些不拘小节的生活坏习惯展现在孩子面前,很容易被善于模仿的孩子所仿效,这样的教育结果可想而知。前不久,笔者在对自己所教的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时发现,众多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是因为家庭变故所导致的,有一位叫刘天的女生,前段时期学习一直排在全班前十名,可到后期学习一天不如一天,笔者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最终才知道是因为刘天的爷爷去逝了,孙女思念爷爷,因为平日里她都是跟爷爷生活,父母的关爱

太少,而爷爷突然去逝,加之父母不能很好的开导,因为失去了爱而带来了好多负面影响,一向天真活泼的她,自此变得内向、不与人交往,学习日渐下降。可见,家庭变故、父母间的紧张冲突关系等,都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创伤。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时代受什么不良影响,将成为其成年生活中永远不可抹去的阴影。可见,家庭教育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那么,究竟家庭中哪些因素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呢?

(一)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

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改掉坏毛病,做一个好孩子,但每次一旦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指出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做,而是往往不问青红皂白,先是一通数落甚至打骂,而过后也不再深究,总以为“收拾”一顿后总会改掉。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父母爱读书看报,那孩子也会效仿父母努力学习,父母热心、邻里关系处理和谐,那孩子也就心胸开阔,为人直率„„其实,父母的言行举止在无形之中直接影孩子的一言一行,我们经常说言传身教,也许就是如此。

另外,父母经常吵架,夫妻关系不和谐等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父母之间永不休止的“战争”,心里会感到十分害怕,慢慢地就会变得非常胆小,自卑、孤僻、内向。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做家长的首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二)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大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受教育的地方就是学校,而家庭只是提供给孩子衣、食、住、行的场所,不负有任何的教育义务。所以大多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唯恐孩子受气吃亏而包揽一切,忽视了子女探索周围环境的正当要求,使孩子出现依赖、顺从、退缩等不良行为。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迁就,小错误不闻不问,很少对孩子提出规范的要求,使孩子产生“小皇帝”或“小公主”心理,欲望过大,不懂得按照行为准则,以道德规范去约束自己,形成任性、蛮横的不良品质。前不久,就在笔者曾经读过的中学发生了一起学生服毒自杀的事件,后经调查,这名学生长期以来生活在一个我行我束,纵容骄惯,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中,上小学时就经常携带手机进教室,学校里的他从来不服从学校管理,对于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劝导也从来不理不睬。家里的他,纯粹就是“小皇帝”、“小少爷”,父母对儿子的蛮横从来不管,也不敢管,因为过分的溺爱,已经导致他多种坏习惯的形成,最终因为太自以为是而走向极端。加之近年来义务教育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好多家长不是关心自己的子女学了多少文化知识,而是更多地关注学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片面地看待教育,导致子女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

此外,还有亲人生病、去世、家长教育子女态度不一致、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场所,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到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一)、多一份表扬与鼓励,少一份责骂与数落;

作为家长如果习惯“皱眉头看子女,从不面带笑容”,对子女批评是大声地责骂,而缺少表扬与鼓励,缺乏了解和关爱,那么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子女心情压抑、情绪低落。这不仅影响他们目前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还会造成障碍。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关爱,那效果就不大一样了。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子女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就像一场绵绵的细雨滋润着幼苗茁壮成长。

不管是谁,只要工作有成绩,就能获得领导或同志们的肯定,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一定会高涨。小学生更是如此,只要获得别人的肯定,感到别人特别是父母对他的关爱或者是表扬,他们的需求就满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那么对儿童而言父母真诚的鼓励和关爱,往往是无价之宝,极易在他们的心目中掀起成功的欲望,将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二)培养孩子挫折的承受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因此,我们不是怎样设法减少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情境,而是帮助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和心态去对待困难和挫折。

首先,家长从自己做起摒弃遇到挫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这种错误观念。其次,为子女做好表率作用,当自己受到挫折时,在孩子面前不能表现出一撅不振的心态,而是要有种“从何地跌倒,再从此地爬起”的精神劲儿。

总之,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影响,良好

的家庭使人终身受益。

第三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六一班

1、过高期待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学习上的自卑心理

家长对孩子学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孩子把一张考得不错的试卷交给家长时,他们喜形于色;而当看到孩子一张考得不理想的试卷时,都会表现出各种不满的情绪。由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学生心理压力大,考试时心理紧张,焦虑不安:若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例如我班一名男生,长得活泼可爱,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成绩一直不错。家长一味想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高等文化学识的人才,因此把孩子列入家庭重点保护对象,宁可自己节约也要把钱往孩子身上堆。每天不仅要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除此还要学电脑、外语,到了四年级,孩子精力不足,几次测验成绩离了谱,家长恨铁不成钢,整天在孩子面前唠叨。他开始抄作业。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同事、亲戚、朋友面前讲不响,严重的爱面子思想给家长增加了心理上的重压,而孩于在学校和家庭双重压力之下,小小心灵的承受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在学习心理上形成丁强烈的恐惧感和自卑感。

2、溺爱型家教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太阳”,一切围着孩子转。这样疼爱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孩子自然地感到别人服侍我是应该的,因此表现在学习上有了困难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如作业要父母检查,做作业要父母督促和陪伴,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便责怪父母没尽责,溺爱型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养成了娇气十足、极度依赖的不良品德。

3、放任型家教助长了学生学习上的消极心理

放任型的家教表现在父母对孩子不关心.也无一定的要求,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发展,这样就便孩子错误的思想、行为因不能获得及时的教育和引导而恶性发展。从学习较后进的学生家长中发现,他们最明显的失误是放任自己的孩子,本班有名学生xx,自从进了小学,家长就把教育的贵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家长会从不参加。平时孩子在校犯了错误,也不闻不问;家访后才得知,他的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在工地做工,平时只有依靠外公外婆照顾。由于学习无人辅导,他长期作业不交,孩子明显的对学习对生活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缺乏上进心和生活的积极性。

4、严厉型家教引发了学生学习上的焦虑、对立心理

同放任型家庭相反,严厉型父母常以强制性的方式,较多地限制子女的行为。孩子一旦出现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其结果是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班中有一位学生,名叫xx,总让我感到矛盾:他既不允许自己被其他同学嘲笑,欺辱,又看不起自己,自尊与自卑同时存于一体。他的家长对他管教很严,对老师的口头禅总是:“xx在校不好,就告诉我.我会对他一顿死打.看他还敢不敢!”五年级时,竟把他的脸都打青了。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在校学习整天提心吊胆,心不在焉,到后来发展到老师让他订正作业错误,他也故意拖拉,和老师僵持,产生了对立情绪。

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愿天下父母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

第四篇: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如何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这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某

一方面做得不好就有可能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留卜永久的阴影、我认为,家长可以从以卜几个方面着手呵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养得没病没灾,教会孩子学习,那么父母的责任就尽到了,但这却是极其错误的思想。只有在心理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有所作为、在这一点上,家长必须树立以卜观念:一是心理健康等同于身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优于身体健康的发展,它与身体健康一起构成了幼儿健康成长的两翼;二是心理健康问题其实离幼儿并不遥远,它实实在在就在我们身边,它可能就在你自己孩子身上,也有可能在其他孩子身上,可能在一个孩子身上,也可能在一群孩子身上、二、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决定条件,许多幼儿的病态心理和不良行为是由于生活环境不良或太单调乏味所致、“孟母三迁”的典故即说明了社会生活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大影响。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又缺乏判断力,难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环境。而宽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其中充满了爱,形成了和谐、温馨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则能得到充分发挥。

家长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

处,特别是夫妻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即使父母之间发生矛盾,双方也应该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而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拳脚相加,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其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幼儿的需要,用一颗孩子般的心去进行亲子间的交往。父母既是幼儿的养育者,又是幼儿的朋友,应与幼儿做到情感上的交融,使幼儿乐于亲近,并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名 成员,受到了家人的爱和重视。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氛围能使幼儿生动活泼、充分发展。

三、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幼儿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教育幼儿要尊重父母的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幼儿,应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在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平和、亲切,不应粗暴地训斥幼儿,即使在幼儿做错了事的时候,也要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以维护幼儿的自尊心。家长还可以让幼儿平等地参与家庭事务及活动,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对幼儿的正确思想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四、注重家园合作,协同育人

对幼儿而言,进入幼儿园是其由家庭走向集体、走向社会的开始。由于环境的变化,幼儿会出现哭闹、焦虑、害怕、不肯入园等现象,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有可能造成其心理障碍。家长应和幼儿园教师相互沟通,使教师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以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逐渐熟悉,乐于接受新环境。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又有利于幼儿园和家长双方及早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防 患于未然、。

五、家长必须掌握教育幼儿的知识

家长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教育幼儿,可以克服家庭教育的自目性、这样 不仅能使幼儿减少心理问题,即使是他们有了心理问题,由于家长有了这方面 的知识,也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

第五篇: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是现实却不如人意,特别是父母亲本身的文化素质、自身涵养相对低时,缺乏家庭教育理论的指导,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这时父母亲对孩子的负影响便成了孩子成长的阻力。在此,就几种典型的现象加以分析

1. 对孩子过分溺爱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随之,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上升为小皇帝、小公主。由此造成了父母亲,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过分宠爱,或者说是溺爱。但是这并不是好事,相反,父母对儿童过度的溺爱和保护,会使孩子过于顺利,没有经历风雨的机会。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软弱,依赖他人而不能独立。正如周海宏博士曾对过度保护作过冷峻剖析:许多父母患上了“关怀强迫症”。所谓“关怀强迫症”,即是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别人不需要的关怀。对儿童过分溺爱,只会让孩子渐渐失去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溺爱的后果便是孩子自私、冷漠、唯我独尊,且叛逆的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由于过多的庇护,会使这些儿童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他们一旦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便会无所适从,甚至会自卑而走向极端。而不能做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勇于挑战困难的人。

2. 对孩子的错误给予指责和谩骂,总是将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比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做一些错事。有些父母不能正确地评价孩子的错误,总是爱拿自己的孩子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孩子稍不如意,就大声训斥、指责甚至谩骂,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孩子感觉茫然无措,做事情被动,易产生孤独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历过无措、被动和孤独的孩子,在个性上会出现强烈的排斥感:一种是排斥自己、自卑、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不被重视的,在成长中很难建立起自尊和自信,在人际交往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另一种是排斥外界,怀疑一切,觉得周围所有的人都对不起自己,易表现出强烈的反叛意识,攻击他人,人际关系恶化,再进一步,则会强化攻击性,进入人际关系恶化互动,甚至出现反社会的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桑代克也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尝试错误的过程。在真正学到一个东西之前,孩子可能要经过多次的尝试与失败的渐进的过程,通过“尝试与错误”才能达到最后的成功。所以,家长要正视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犯错误,在孩子犯错误后,家长要做的是要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孩子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教导既教孩子学会了为人处世,又给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父母不仅应尊重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个性,及早发现孩子的潜在能力在那些方面。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以便孩子上学后给自己一个合理明确的定位,发

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取得更高的自信指数。这对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3. 父母亲本身的素质低,不能以身作则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在人生价值观上对“成功”与“幸福”的诠释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家长发现自己孩子有不良表现时,应首先从自身查找原因。“与其让他们记住规则,不如给他们树立榜样”。作为家长要学会与自己的孩,坦诚地进行交流,要放得下做家长的面子,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要敢于承认并纠错,要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并如何规避错误的再次发生,这一点对于教育有不良人格的孩子来讲尤为重要。因为一个人做事的态度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比所做的事更大,其最终目的是唤起孩子内心的自觉。家长只有反思教育行为及其结果,总结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才有可能使孩子成龙成风,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4. 缺乏心灵上的沟通

许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与儿童沟通的愿望,但存在沟通的无奈。不少父母因为自身文化水平和教育观念的局限,加之缺乏学习提高的动力、时间和途径,在亲子沟通过程中,仅仅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层次的“温饱水平”。即使有些父母跟孩子沟通了,但又没听懂孩子传达的信息和感受,总是打断他们,忍不住去指导和说教。这样的沟通,其实是单一沟通。孩子听见以后,往往会一言不发。因为家长所说的,并不是他们所想的。其实,父母和子女的沟通,最重要的是倾听,遇到问题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然后再提供自己的建议,这样的好处是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而且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事事都依靠父母。

比如,在对待孩子说谎的问题上,不少父母要么简单粗暴地指责孩子;要么就是棍棒教育,让孩子的情感处于一种压抑或困惑的状态。结果是孩子不敢与父母交流,有话藏在心里,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内向、孤僻。如果父母换一下视角去帮孩子,把指责转换成欣赏孩子的某个方面,把棍棒改为真情去引导,那么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出现阳光。那么,下次、下下次再出现疑惑或是困难时就会很积极地和父母交流沟通。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杰斯·雷尔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 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习了学习的相关理论,越来越意识到个体在儿童时期的成长对塑造成人后人格、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性。所以想针对这方面发一些自己的感慨。然而,在个体成长发育的儿童时期,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矛盾或问题,这时就需要家长正确地疏导和指导。其中和谐的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前提,良好的沟通观念、沟通技巧、沟通态度和沟通的互动性可以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可以从孩子身上学习到一些东西。更加充实自己,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下载家庭教育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修改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教育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修改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是由生长的环境所造就的。一个孩子生活在什么家庭,家长的素质,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教育方式等。在孩子的成长中有重要影响。随着年龄......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 前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因此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从分析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描述了错误......

    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对策

    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这不仅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发展,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

    谈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摘要: 在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育者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幼儿有所溺爱和骄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

    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养成的影响(含五篇)

    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养成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论文5篇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钦师附小章雪梅 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他事漠不关心或蛮不讲理,从不考虑他人。又有的则生性激动,对所见所闻极易做出过激行为;有的学生孤僻离......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学)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

    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5000字)

    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