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机制落实新举措构筑党员教育工作新格局(含五篇)

时间:2019-05-12 15:4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新机制落实新举措构筑党员教育工作新格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新机制落实新举措构筑党员教育工作新格局》。

第一篇:探索新机制落实新举措构筑党员教育工作新格局

探索新机制落实新举措构筑党员教育工作新格局

探索新机制落实新举措

努力构筑党员教育工作新格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探索党员教育工作的新机制,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永葆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也是认识和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迫切要求。做好这项工作,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我镇党员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某某镇党委始终把党员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2001年以“市民革命”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了“强素质,促发展”主题活动,在全镇形成学理论、学知识、学技能的浓烈氛围。2002年为切实解决“本领危机”、“知识危机”,引导党员干部学习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政治素质,增强致富能力。镇党委开展了“双月专家报告会”活动,即每两个月邀请一名地市级以上的专家学者来我镇举行基本理论、实用技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等内容的专题报告会。我们先后邀请了镇江市委党校、镇江市广电局、省委党校、苏州大学、上海财大等六位专家前来授课,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003、2004年是某某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两年,2003年拆迁安置,2004年善后处理,某某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到目前铁本善后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全镇社会秩序逐步走上正轨,这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的取得,其中一条主要经验就是镇党委把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贯穿整个工作的始终。两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发展、稳定”个这主题,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党员教育工作。⑴开设“空中课堂”。镇有线电视开辟“幸福之声”专题节目,广播自办节目阵地前移,开设“铁本在东进”广播站、“南阳之声”广播站,力求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影响力。⑵多次组织拆迁户范围内的党员、村民组长学习讨论以及召开社会其他各界部分党员干部座谈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听取意见。⑶组织老干部宣传团到各支部巡回上党课。⑷印发了三封致全镇共产党员公开信,号召全体共产党员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重任,要做稳定的先行官,政策的宣传员,推进工作的示范者,领民共富的带头人。⑸在全镇党员干部中集中开展了一次党性观念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讲党性、讲正气、讲纪律,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组织观念、大局观念、发展观念、群众观念。⑹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四比四看”主题竞赛活动。⑺举行了“体现先进性,展示新形象”专题党课教育活动,等等。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全镇党员的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工作作风有了新转变,先进作用有了新体现。无论在拆迁安置中还是在铁本善后处理工作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确保了某某的稳定和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客观讲,近几年我镇在党员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使得党的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得到了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们也就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党员教育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员教育工作领导不力,不重视开展教育活动,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从党员队伍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性。一些党员宗旨意识蜕化,组织观念淡化,思想觉悟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自觉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过于强调行政和业务工作任务重,忽视政治理论学习。

二是目标要求不具体。目前对党员教育工作目标要求比较笼统,缺乏量化指标,可操作性不强。不少基层干部只把党员教育工作当作“软任务”,认为教育活动开展的多与少,效果好与坏难以衡量,也不影响政绩。因而重布置,轻落实,时紧时松,敷衍了事。

三是内容安排不科学。在教育内容安排上总体上存在不分层次,不因人施教的缺点,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有的不能根据农村党员的实际需要安排学习内容,过于突出政治理论学习,忽视科学技术、致富技能、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有的不能准确把握农村党员的思想动态,选用合适的教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因而缺乏针对性。有的没有根据农村党员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开展教育,内容千篇一律,缺乏科学性。

四是教育方式不灵活。面对农村党员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员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镇里大多采取开大会、集中听专题报告的形式,基层支部则还停留在读读文章、学学文件上。教育方式比较落后,理论学习多,实践活动少。运用开会、座谈、上党课等传统教育方式多,运用电影、电视、网络等现代技术少,因此党员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受到了削弱。

五是协调机制不健全。从职能划分看,组织、宣传、纪检等部门对党员教育工作都负有重要责任,但各有侧重。从实际操作来看,尚缺少一个组织协调机制来统筹党员教育工作,各条口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不够,工作以“条”推进,独立开展为主,这不可避免造成在内容上缺乏周密、细致的安排,在时间上安排上相互冲突等各种矛盾,难以形成党员教育的整体合力。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积极探索党员教育工作新机制。

三、探索新机制,必须创新思路,拓宽党员教育的新路子

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素质,教育是根本。农村党员教育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当前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在增强“四性”上下功夫。

第一,要增强计划性。要根据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构,统筹制定党员教育长远规划,提出阶段性目标任务,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赋予其新的活动内容。要围绕中心工作,注重计划落实,每一个阶段的教育要相互联系而不脱节,做到分散而有序,分段而系统。

第二,要增强针对性。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农村党员的思想动态,弄清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希望解决什么问题。针对实际情况,重点开展好“四学、四能、四提高”活动。即学政策理论能传达政策法规,学市场经济能传递致富信息,学实用技术能传播科学技术,学身边典型能传授先进经验。镇党委将选用合适的教材,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使广大党员提高政治觉悟,提高政策水平,提高技术技能,提高致富本领。

第三,要增强规范性。就要建立和完善各项教育学习制度,以制度促规范。一是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机关学习制度。在机关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使机关干部真正成为学习的表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抓好骨干培训制度。充分利用镇党校这一阵地,定期组织党员骨干进行专题培训,利用农村冬训这一形式对广大党员进行普及培训。三是抓好支部党课制度。定期检查落实情况,确保各基层支部党课教育落实到位。四是抓好学习辅导制度。定期举办学习讲座,推动理论学习不断深入。

第四,要增强实效性。要在全镇范围内定期集中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教育活动,如“双月专家报告会”活动、“三学”活动(学理论、学业务、学先进),让党员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工具进行党员教育,既可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也可以有效地加强党员教育的影响力,扩大覆盖面。要针对农村党员分散、流动党员增多特点,不断搞活教育形式,把党教工作落实到每个党员。

四、探索新制,还必须创新党员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

党员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团结协作,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组织、宣传、纪检、党校等条口必须通力合作,各负其责,整合好教育管理的各种资源,努力构筑协调联动、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党员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第二篇:探索区域党建新机制 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

探索区域党建新机制 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 ——台州市路桥区区域化党建的实践与思考 □ 蔡伟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形态转型不断加快。如何适时转变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实现在政治领域的“软着陆”,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为此,路桥区从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入手,探索开展区域化党建,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区域化党建的提出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基层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处于单位人与社会人、经济人与政治人的不断变化之中;基层党建工作也逐渐从农村、国有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三大传统领域,衍生拓展出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关系的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三大新兴领域。

以路桥区为例,目前全区共有登记在册的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4万家,新社会组织684家,非公经济已占全区工业产值的98%以上。伴随着“两新”组织的蓬勃发展,外来人口大量集聚,出现了组建党组织难,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落实难、参加正常组织活动难等问题。而社区也面临着大量“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压力,在居民自治等基层民主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党员的数量与质量不平衡、党建资源的投入与需求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要把这些分布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处于不断流动之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开展活动,让其时时在组织视线之内,人人在组织管理教育之中,处处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表率,单纯的“单位建党”模式下的传统教育管理手段已越来越难以胜任,急需一种新的组织设置模式和教育管理手段来补充和加强。

作为一个新的理念,区域化党建从区域的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成片推进。在层级上,对基层党建工作实行中观管理,克服了宏观管理的不便和微观管理的缺失,较好实现与上级党组织和一线工作的对接;在范围上,打破地域限制,变点状推进为块状规划;在功能上,整合各类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变内循环为内外一体化循环;在机制上,以组织设置形式的创新为基础,推进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和机制创新,强调互动共商,倡导自主管理。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而区域化党建正是贯彻落实了这一要求,它将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理论引入党建领域,对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对党建阵地建设、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统筹,使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更为科学,组织体系构架更加完善。同时,通过黏合协调沟通区域内的各类社会基础单元,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力;通过充当基层社会的组织主体和领导力量,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和有序运作水平。因此,区域化党建体现了党建工作规律的内在要求,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自觉转型。

二、路桥区区域化党建的具体实践

去年年底,路桥区系统总结了园区党建、村企联建、行业组建和产业链组建等模式,提出了区域化党建的构想。今年5月,选择了5个镇(街道)的不同领域开展试点。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在组织设置、运行方式和作用发挥等方面形成了有较强操作性的措施。

1、优化组织设置模式,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组织架构。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在镇(街道)行政范围内,把性质、特点相近的地域、人群划分为一个区域,设置区域党组织、党员服务中心党组织,构筑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单位党组织为基础、区域内党员为主体、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动态开放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如在商务区、工业集聚区,按照“1+N+1”模式设置区域党建组织架构,前一个“1”即区域党组织,负责区域内党建工作规划的制定实施和区域内党组织组建,组织区域共建活动;“N”即原隶属于镇(街道)党(工)委的党组织,除行政事业单位党组织外,全部划入区域党组织管理;后一个“1”即党员服务中心党组织,负责未建党组织单位的培养发展党员工作,接纳并教育管理区域内的流动党员。同时,建立与区域党的组织架构相匹配的群团组织架构。如路北街道成立了中央商务区联合党委,将区域内原有基层组织划入联合党委管理,建立了中央商务区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并同步成立了中央商务区团委等组织。

2、完善资源配置模式,构建集约共享的服务平台。按照“区域统筹、集中配备、集约共享”的方式,建立区、镇(街道)和区域三级党员服务中心(站)83个,作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基本平台。同时,把现代远教网等区域内已有的各类场所和设施作为扩展平台,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向社会化和服务型的转变。一是规范软硬件设施。明确了党员服务中心(站)的建筑面积和人员配备标准,以及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来源。二是明确功能定位。党员服务中心(站)向全社会开放,为党员群众提供党务政策咨询,办理党内有关业务等8项基础服务和其他便民服务。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来访接待、首问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并公示上墙,确保党员服务中心(站)的有效运转。

3、创新党员管理模式,构建区域一体、动态管理的体系。区域党组织以实施“服务单位+服务社会”为切入点,规定不管党员所在单位是否建立党组织,均应到区域党组织登记报到,并参加相关活动,形成了“关系在企业、活动在区域、奉献双岗位”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实现了从单位封闭式向区域开放式、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如中央商务区内127名党员全部进行了登记,40位经营户党员“亮牌”营业,并开展“共产党员示范店”评选活动,发挥了商区党员的示范作用。

4、畅通日常运作模式,构建上下互动、左右贯通的工作机制。纵向上,建立了区、镇(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区域党组织的领导机构,做好对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并进行督查指导。横向上,建立区社会工作党建联席会议、镇(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区域共建共享理事会的沟通协调机构,定期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协商区域社会公共事务,动员开展区域和谐共建活动。同时,赋予区域党组织对驻区行政单位党组织的组织协调权,对区域内社区和“两新”组织党组织的领导权,对区域内党员的教育管理权,变过去“以条为主”为现在的“条块结合”,形成区域各方广泛参与的格局。

三、开展区域化党建的初步成效

从路桥区的实践来看,区域化党建较好解决了新形势下党组织组建难、流动党员管理难和作用发挥难等一系列问题,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1、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更广。区域化党建以其开放动态的组织架构,使区域内的党员及时纳入区域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范围,有效实现了对区域内所有单位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特别是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区域化党建模式既保留了“单位党建”组织体系严密、调控力强的优点,又克服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认知上、阵地上、经费上对业主的相对依赖,使企业党组织更独立、更自主地协调企业各方利益关系,满足了党建工作全覆盖的要求。同时,还避免了党员的流动变化对党员教育管理带来的影响和制约,有利于形成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如路南街道方林汽车4S党员服务中心的建立,使50多家汽车专卖店的30多名流动党员有了新“家”。

2、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更细。一方面,区域化党建有效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如丰城市焦坑乡驻台州流动党支部,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在招商引资、帮助就业、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协助维持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作用。2007年以来,支部共为家乡吸引投资6100多万元,协助处置各类事故12例,帮助解决劳资劳保等纠纷46起。另一方面,区域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型的党员相对集中,通过开展分类教育,以及组织开展更广层面的教育活动,使得教育效果大为提高。

3、党组织作用发挥更好。区域化党建克服了单纯的农村党建、社区党建和单位党建的局限,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宽、空间更大。各区域党组织把服务党员群众作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加以落实,积极为党员群众提供就业推介、助学帮困等各种服务。如路桥街道古街区域联合党委,在商西路夜市推出标底仅为50元的摊位,目前已落实103个,帮助170多名外来人员和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在非公经济领域,由于区域党组织具有超然独特的政治优势,能较好协调企业、职工、社会三方面的利益关系。此外,区域化党建充分整合了区域内各类资源,构建了维护稳定的缓冲层,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4、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更活。坚持把党内民主建设作为开展区域化党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商务区联合党委通过无候选人直选,产生了1名书记和5位党委委员,并通过了党委工作章程,这是全省首次通过直选产生的区域党组织班子。新桥镇在区域化党建中,积极探索扩大基层民主的方式,在每月15日举行区党代表接待日活动,帮助区域内党员群众解决各种问题。

5、区域和谐共建的运行机制更实。各区域党组织把促进区域和谐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加以推进,着力构建党组织与区域各方及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路南街道在方林汽车城建立区域共建理事会,实行轮值主席制度,由每个理事单位自行申报区域共建项目,轮流牵头、协作开展、共同参与,并定期召开理事会进行绩效考核,淘汰更换积极性不高的理事单位和轮值主席。中央商务区联合党委推选了“和谐商区共建理事会”,促进企业间沟通,协调村企停车等纠纷,共同推进了商区清洁卫生等公共事务。

四、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几点思考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路桥区的探索只是一个开端,取得的成效也是初步的。继续推进这项工作,还有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

思考一:要正确认识区域化党建与单位党建关系,调整完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系。无论从含义还是实践来看,区域化党建与单位党建都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单位党建是区域化党建的基础和着力强化的目标,而区域化党建本身就包含着单位党建的内容,是单位党建的一种拓展和完善。比如我们把区域化党建与农村、城市社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建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整体合力。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新建区域党组织的地位如何界定,如何通过区域的合理划分来提高区域党组织的初始凝聚力,这些势必将影响现有基层党建的领导体系。因此,正确认识区域化党建与单位党建的关系,进而调整完善现有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体系,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有的还需要修订相关党内规章来加以规范。

思考二:要准确把握党员服务中心(站)的定位和功能。党员服务中心(站)是一个综合性工作平台,其性质定位是具有基层党建社会化属性的载体,中心(站)之间是一种协调整合的关系。因此,工作平台建设要处理好区域党组织的“源”、工作平台的“流”、区域内其他组织的“汇”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树立和发挥区域党组织指导、协调、整合的非权力性权威,又要尊重区域内其他组织的意愿,避免区域党组织的缺位、越位或错位。在服务功能上,要着力抓好主体建设(党员志愿者队伍)和客体要求(服务项目设计实施)两个关键环节,提高融合党建、行政和社会资源的综合运作效率,以社会化、制度化、品牌化的运作方式,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思考三:要切实强化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支撑和保障。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必须解决好区域党组织所需的场地、人员、经费等问题。目前,我们主要采取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站),发挥区域内各类组织已有场所、设施的作用,定期轮流组织活动;通过下派兼职、公开招聘等形式,拓宽党务工作者的选拔渠道,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按照区、镇(街道)财政分级统筹和区域内单位自愿筹集相结合的办法解决经费问题,并与财税部门商定企业党建有关费用实行税前列支等方式加以解决。但在实际操作中,比如在区域党组织书记的人选等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思考四:要积极探寻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有效方法。当前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主客观问题还很多,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并将此作为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的前提;要坚持舆论先行,及时宣传推广各地开展区域化党建的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以典型的示范效应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执政意识和协同意识;要大力营造党组织、党员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区域化党建的氛围,使各类组织都能在区域化党建的工作平台上找到切入点,有效凝聚区域内的党组织、党员和社会力量,实现优势互补,整体联动。

(作者系中共台州市路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三篇:探索团建工作普遍规律 构筑党团共建新格局

探索团建工作普遍规律 构筑党团共建新格局

不断扩大团组织对青年的覆盖和影响

共青团青岛市城阳区委员会

城阳区设立于1994年,地处青岛市区北部,辖8个街道、230个农村社区,户籍人口48.2万,其中,35岁以下青年11万余人。外来务工青年30万,占总人口数的30%。2010年底,我区共有各类非公经济组织6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4家,新社会组织350家,已建立团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527家、新社会组织67家。

近年来,在区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城阳团区委高度重视基层团组织建设,特别是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党建带团建的有效模式,探索服务党建工作的有机切合点,探索凝聚、服务务工青年群体的普遍性规律,大力推进团的组织建设。

一、灵活设置组织形态,构筑党团共建的组织格局 构筑党团共建的组织格局,重点是设臵适应青年特点、满足青年需求的组织形态,将青年组织起来,并积极引导青年组织建立党团组织。实践中,团区委主要通过直接新建、扶持壮大和联络整合三种方式发展青年组织,发挥青年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青年组织的领导,不断拓展团的工作载体。

通过直接新建发展青年组织。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外资企业数量较多,这部分企业尚不具备建团条件。根据这一情况,街道团工委在尊重企业意愿,争取企业管理者支持的前提下,主动到没有建立党团组织的企业中发起建立青年兴趣小组,通过青年兴趣小组的形式组织企业青年参与团的活动。青年兴趣小组发展成熟后,街道团工委以规模较大、长期参与支持团组织活动的企业为中心,联合已建立兴趣小组的企业成立了青年兴趣联盟,一年多的时间里,街道青年兴趣小组的数量从最初的5家发展为26家,组织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比赛84场。为加强团组织对青年兴趣联盟的领导,街道团工委联合5个联盟成立了青年兴趣联盟理事会,并依托联盟理事会建立了团委,所有理事当选为团委委员,并在每个联盟中建立了团支部。目前,团区委通过直接新建的方式建立了青年组织4家,其中3家建立了团组织。

通过注入资源扶持壮大青年组织。2007年,城阳团区委根据区内务工青年众多等情况,积极协调“小陈热线”创始人陈明钰在城阳区建立新市民家园,在团组织的帮助下,陈明钰与他的团队扎根城阳,组织务工青年开展各类活动,为青年提供法律咨询、维权、就业指导等各种服务,逐渐赢得了务工青年的信任,联系的务工青年达2万多人。2009年,在新市民家园长期联系、服务的务工青年中,有来自23家企业的66名青年主动表明团员身份,经过近半年的筹备,新市民家园团支部正式成立。目前,团区委通过扶持壮大的方式发展青年组织4家,其中3家建立团组织。

通过联络整合发展青年组织。城阳团区委聘任多名志愿者担任青年舆情监测员,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发现、联系青年自发形2 成的组织。城阳区青年业余足球爱好者联盟是一家赛会型青年组织,联盟每年举办业余足球联赛,目前已有12支球队,近300名足球爱好者加入。团区委通过网络发现这一组织,积极联系联盟负责人,并与联盟负责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业余足球联赛冠名“青年文明杯”,将足球联盟纳入团组织的覆盖。目前,团区委通过各种渠道联络整合青年组织3家。

团区委在发展青年组织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片区团建的工作模式。片区团建就是依托一个“基础组织”建立片区团委。片区团建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基础组织”的选择,“基础组织”或者对企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或者对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实践中,团区委摸索出四种“基础组织”类型:一是发展成熟的团组织,如流亭街道新市民家园团支部,二是企业较为集中的社区,三是发展成熟的青年组织,四是行业协会组织。片区团委依托这些“基础组织”在街道团工委与企业或企业员工之间建立起强有力的联系纽带。

二是片区团委书记的选择。片区团委书记由在“基础组织”中任职,在片区内的企业中或务工青年中具有较高威信和影响力,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担任。团区委在片区团委书记的选拔上强调“四个结合”。一是与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相结合,选聘片区团委书记为街道团工委副书记或委员,在满足青年政治需求的同时,为编制外团干部赋予了具体的职责。二是与青年骨干“三级培养计划”相结合,把片区团委书记作为第一类青年骨干进行培养。三是与青年创业、岗位建功等工作相结合,积极引导和帮助片区团委书记干事创业。四是与青年人才举荐工作相结合,在推荐各类先进典型、发展青联委员时,重点考虑片区团委书记。片区团委书记的选拔、培养、激励和使用,造就了一支可靠的编制外团干部队伍,充实了基层团组织,特别是街道一级团组织的工作力量。

目前,团区委已在全区4个街道推广片区团建模式,共建立6个片区团委,覆盖企业近200家,联系、影响的务工青年达30000多人。

二、大力培养青年骨干,构筑党团共建的人才格局 构建党团共建的人才格局,核心是培养务工青年骨干,造就一支在思想上与团组织保持一致,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人才队伍,充实团的工作力量,同时为党组织输送青年人才。实践中,团区委深入推进务工青年骨干“三级培养计划”。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党团组织认识较为深刻的青年是团组织培养的第一类骨干,团区委通过举办青年骨干培训班,安排参与团的工作等方式,将其培养为团的工作力量,培养成熟后作为“推优入党”的对象向党组织推荐;对于不能培养为团的工作力量的青年骨干,团区委通过组织劳动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培训等方式,使其认可团组织,成为带动其他青年参与团的活动的纽带,就是第二类骨干;第三类骨干就是主动参加团的活动的青年,团区委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使其接受团的影响。

务工青年骨干“三级培养计划”的实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薛超就是他们其中的代表。薛超来自泰安,在青岛打4 工期间加入新市民家园,几年来,薛超参与办理务工青年维权案件516件,解答法律咨询电话16800多个,组织务工青年开展活动340余次,联系的务工青年达3000多人。2009年,团区委任命薛超为外来务工青年团工委副书记,薛超成为了一名不占编制的团干部,他的优秀事迹被《中国共青团》杂志报道。目前,经团组织推荐,薛超当选为城阳区四届青年联合会常委,并发展为预备党员。

两年多来,团区委通过“三级培养计划”共培养青年骨干122人,通过青年骨干联系影响务工青年2万多人,区委组织部每年为团区委安排一定数量的党员发展指标,由团区委从务工青年骨干中推荐。

三、运用群众工作方法,构筑党团共建的思想格局 构建党团共建的思想格局,关键是通过群众工作的方法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导,使青年认可团组织,信任团组织,在参与团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接受团组织的教育和引导。实践中,团区委充分发挥青年骨干作用,采取无障碍沟通、朋友化关怀、零距离服务等方式不断丰富群众工作的方法。

无障碍沟通。实现与青年群体的有效沟通,需要运用该群体所熟悉的方式和语言,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一是思想交流,城阳区外来务工青年团工委副书记薛超经团区委选派入驻农民工市场以后,发挥自己作为外来务工青年的身份优势,与农民工同吃同住,想尽一切办法与农民工建立联系,大部分农民工白天忙于工作,薛超就利用晚上的时间,组织工友们打扑克、聊天,加强与农民工的沟通。二是活动影响,每年市民节,团区委组织新市民免费游览区内景点,全区各级团组织定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在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地点选择、活动报名方式等各个方面为广大青年参与活动提供便利,力争使团的活动影响更广大的青年。三是工作宣传,团区委广泛收集国家、省、市、区等各级政府出台的与农民工相关的政策,并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整理,在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农民工宣传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引导。

朋友化关怀。加强与青年的联系,需要与青年建立朋友关系,让广大青年感受到朋友化的关怀。一是感情关怀,每逢中秋、端午、春节等节日,团区委发动全区各级团组织、各青年组织组织外来务工青年开展集体活动,让他们在异乡感受到团组织的温暖。二是生活关注,团区委定期组织医务志愿者到各青年组织中开展义诊服务,组织开展“青春助力——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为农民工子女送去各种学习用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青年的文化生活。农民工市场团支部还联系青岛大学等单位团组织为农民工捐赠棉衣棉被1800余件,帮助广大农民工抵御寒潮。

零距离服务。增强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需要针对青年的需求提供切实的服务。一是就业服务,团区委、新市民家园联合开展“新市民·青年凝聚力计划”,开通青年择业直通车,免费组织2800多名外地来青的务工青年到我区17家企业进行考察,近1500名青年与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全区各级团组织每年为1000多名务工青年提供劳动技能培训。二是维权服务,团区委联合区6 司法局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团、普法志愿者服务团为务工青年提供法律咨询和普法服务。新市民家园免费为务工青年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截止2010年,新市民家园通过诉讼、调解等形式帮助务工青年讨回工资500多万元,接通解答法律维权热线23950多个。

四、推进同步工作机制,构筑党团共建的工作格局 构筑党团共建的工作格局,方法是主动到党建工作中寻找团的工作空间,建立从工作部署到实施到考核全方位对接的工作机制。实践中,团区委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工作,建立了“四个同步”的工作机制。

工作同步部署。区委组织部、团区委定期召开党建带团建联席会议,从政策制定、人员配备、组织设臵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党团组织建设。近年来,区委组织部、团区委先后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团员青年“推优入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完善务工青年推优入党工作机制,创新编制外团干部选聘机制等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活动同步谋划。区委组织部、团区委为每个片区党总支、片区团委安排1名联系人,共同指导片区党团组织建设,在活动谋划阶段,党团组织联系人召集青年骨干共同商议,听取青年骨干意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合力。2010年,区委组织部、团区委联合策划了“我们在一起”新市民文化巡演活动,由党团组织主办,为活动提供设备、场所、安保等所有条件,由新市民家园团支部承办,组织务工青年自编自导自演,文艺演出前安排务工青年座谈、青年骨干培训、法律政策咨询等活动,演出中穿插党团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有奖问答等环节。截至目前,已经在7家企业、3个社区举办了10场,参与的新市民达8500多人。

资源同步享有。从青年骨干培养到活动阵地建设,从工作思维创新到具体措施制定,党团组织共享工作的各种有形、无形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2010年,流亭街道党工委、夏庄街道党工委、棘洪滩街道党工委分别依托新市民家园、农民工市场党支部、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建立了流亭片区党总支、夏庄片区党总支和棘洪滩街道党总支,与各相应的片区团委实现阵地、人才、活动项目等各种资源的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同时推进片区内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团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片区党团组织的建设。

目标同步考核。在党团组织建设考核上,区委组织部、团区委联合制定了全面的考核办法,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团建设进行综合性考核,进一步深化了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

城阳区共青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距离上级团组织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探索普遍性规律,不断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也是认识和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迫切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密切联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坚持为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必须紧紧围绕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改进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

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探索改进党员教育内容和方式。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程度党员的实际,紧紧抓住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这一根本任务,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和作风上存在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探索对党员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党员提高做好本职工作本领,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方式。要不断改进党员教育方法,不断拓宽党员教育渠道,深入总结党员教育的成功经验,努力实现现代教育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要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创新党员管理方式。要根据党员分布广泛、流动性大的实际,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要创新管理手段,探索对党员实行快速、便捷的网络教育和管理的方法;要创新管理机制,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宣传部门和纪检机关分工负责,有关部门和单位相互配合的党员管理工作新格局。

要努力探索让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教育管理机制。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根据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所肩负的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使命,对党的建设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要坚持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要结合开展争先创优、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探索加强管理和发挥作用有机统一的新途径。要建立完善下岗职工党员、解除劳动关系、失业党员和离退休职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党员汇报等制度,使每个党员都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之下。

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和方式,摒弃不适应新情况的老办法。

第五篇: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探索[最终版]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和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才能不断提高党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员教育工作多年来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党员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当前,我们的党员教育工作要围绕推进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创建和谐

社会,促进经济大发展、快发展这个中心来研究、来部署,切实抓好落实,务求新的成效。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为经济快发展、大发展的服务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宣传加快发展的典型、营造发展的氛围上来,放到宣传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和强化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的典型上来,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上新台阶。要抓住广大党员关注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加强引导,释疑解惑,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注意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不同的重点,增强工作的层次性;善于发现、总结现实生活中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富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工作的有效性。二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的网络建设,促进党员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基层电教播放点是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从总的情况看,通过各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局的电教普及率比较高,工作网络逐步健全,成效也比较明显。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为数不少的党员离开原单位后党组织关系没有属地化管理,给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教育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迫切需要有新的投入加以扩容,改变设施相对落后的状况;再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不同性质的企业转制了,有些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党建工作也随之受到影响,电化教育更是首当其冲;还比如,一些党员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条件或机会参加党员教育活动等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是对党员教育工作的新挑战,需要我们继续花大力气,一手抓好原有网点的巩固提高,建设好标准化电教播放点,一手抓新播放点的设立和普及,坚决消灭党员教育网络的空白点。同时,还要注意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党员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单位可探索利用局域网开展党员电化教育,努力实现党员教育工作的全覆盖。三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党员教育不断适应新要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不竭动力。应该说,运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本身就是党建方法上的一个创新,在推进党员教育的实践中,我们还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建新载体,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工作的水平,做到“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再攀新高峰”。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可以大胆尝试,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有利于党建宣传工作的做法、有利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好的做法,就可以加以运用。许多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制作反映工作和社情民意的电视专题片,并制成vcd片教材,下发给基层各党支部,用于开展电化教育,使之较好地成为党委与群众之间增进了解与沟通的一座桥梁,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这就是解放思想,勇于实践的结果,探索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党员教育新路。

下载探索新机制落实新举措构筑党员教育工作新格局(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新机制落实新举措构筑党员教育工作新格局(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努力构建和探索党员管理的新机制

    努力构建和探索党员管理的新机制----**局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局党委有党员379名,有职工3800余人,下属基层党支部25个。近几年来,**局党委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

    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新途径

    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新途径党员电化教育调研材料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新途径(gggg乡党委)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

    创新设立党员中心户探索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新机制(五篇)

    创新设立党员中心户 构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新机制近年来,宣堡镇党委积极顺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农村社会的新变化,有效整合治安中心户长、计划生育中心户等基层管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