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仲祖文:破解几个基层党建难题
仲祖文:破解几个基层党建难题
——二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
仲祖文
2012年03月21日00: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基层组织建设年要取得实效、受到群众欢迎,必须具体抓、抓具体,出实招、抓落实,着力解决几个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
要下功夫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目前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已分别达到257.6万个、44万个。加强这个领域的党建工作,是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任务。要健全一个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按照不同行业特点,适应从业人员分布状况,理顺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要新建一批党组织,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单独组建、区域合建、行业统建、产业带建、楼宇共建、村企联建等多种方式组建。要开展好一个活动,以创建“双强六好”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统一。还要通过税前列支、财政支持、党费拨返、党员自愿捐助等途径,多渠道解决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
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现在农民工已达到2.5亿,其中流动党员350多万名。保证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要完善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共管”制度,通过摸底排查、牵线搭桥、组织活动,让“口袋”党员、“隐形”党员“亮”出身份;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让流动党员“安家”,保证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有效纳入组织管理、参加党内生活、发挥党员作用。强化各项服务措施,建设党员信息库和党员服务中心,让流动党员“安心”。
党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党员质量。要改进发展党员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和分布,严把党员入口关,探索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非公有-1-
制企业党员严重不足问题;加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优良传统教育,运用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党员践行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畅通党员出口,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
各地各行业党组织情况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最要紧的是结合实际、分类推进,避免简单化、大呼隆。解决问题也不能贪多求全,只求管用有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事情紧迫就办什么事情,设定有限目标,实行项目推进,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真正办好几件党员群众期盼的实事,留下一些基层组织建设年之后还能长期起作用的成果。
第二篇:破解几个基层党建难题
破解几个基层党建难题
2012年03月21日04:32 来源:人民日报
基层组织建设年要取得实效、受到群众欢迎,必须具体抓、抓具体,出实招、抓落实,着力解决几个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
要下功夫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目前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已分别达到257.6万个、44万个。加强这个领域的党建工作,是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任务。要健全一个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按照不同行业特点,适应从业人员分布状况,理顺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要新建一批党组织,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单独组建、区域合建、行业统建、产业带建、楼宇共建、村企联建等多种方式组建。要开展好一个活动,以创建“双强六好”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统一。还要通过税前列支、财政支持、党费拨返、党员自愿捐助等途径,多渠道解决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现在农民工已达到2.5亿,其中流动党员350多万名。保证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要完善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共管”制度,通过摸底排查、牵线搭桥、组织活动,让“口袋”党员、“隐形”党员“亮”出身份;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让流动党员“安家”,保证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有效纳入组织管理、参加党内生活、发挥党员作用。强化各项服务措施,建设党员信息库和党员服务中心,让流动党员“安心”。
党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党员质量。要改进发展党员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和分布,严把党员入口关,探索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严重不足问题;加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优良传统教育,运用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党员践行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畅通党员出口,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
各地各行业党组织情况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最要紧的是结合实际、分类推进,避免简单化、大呼隆。解决问题也不能贪多求全,只求管用有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事情紧迫就办什么事情,设定有限目标,实行项目推进,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真正办好几件党员群众期盼的实事,留下一些基层组织建设年之后还能长期起作用的成果。
第三篇:关于破解基层党建创新难题的思考
关于破解基层党建创新难题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组织设置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问题;如何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作用发挥的问题;如何解决党建投入不足、保障不到位的问题等等。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基层党建工作要立足实际,主动顺应新形势新需求,坚持抓基础性、根本性建设不动摇,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手段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打开新局面,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一是创新完善组织设置机制,实现对社会各基层单元的有效覆盖。把党的组织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组织各个单元,有效整合党的组织资源,形成科学严密、覆盖广泛的组织体系。根据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组织形式、行业分布、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改进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实现党的工作、组织全覆盖、党员教育管理及时跟进。针对党员从业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趋势,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及时调整优化组织设置,建立完善“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管理为辅”的流动党员监督考核管理机制,使每个党员都能被纳入有效管理,参加组织活动,得到组织关怀,发挥主体作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培养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生机与活力。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自身的工作业务实践能力和社会生存发展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党员切身利益需求,注重从政治上激励、工作上关怀、生活上帮扶,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基层党员民主素质现状,采取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相协调的民主建设模式。积极创设载体、疏通渠道、完善机制、营造环境,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积极监督,使党员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意愿得到充分表达,保持和增强党的创新活力。
三是进一步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着力营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顺利推进的良好环境。把基层党组织工作、活动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和正常增长机制。按党组织数或党员人数预算党建工作经费,建议各地建立明确的刚性的党建工作最低经费保障制度。探索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补贴制度。
第四篇:仲祖文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
集中力量抓支部
——一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
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各项任务,实现“五个进一步提升”的目标,关键要建好建强党支部。
底数不清难下手。建好建强党支部,首先要对照“五个一”要求,对所有下属支部进行调查摸底。依据分类定级指标,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基层党组织特点,一个支部一个支部地分析,弄清楚哪些是好支部、哪些是中间状态的支部、哪些是后进支部,有哪些突出问题需要解决。调查摸底要细要实,切实做到“三不”:不怕麻烦、不急着赶时间、不回避矛盾问题。情况清楚了,建好建强党支部就有了方向、有了重点,不眉毛胡子一把抓。
建好建强党支部,需要有好的制度和办法。“一定三有”、“四议两公开”、“三有一化”、“承诺践诺评诺”等,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好制度好办法。要结合不同支部的实际情况,抓好这些制度办法的落实,使之全覆盖、起作用、见实效。好办法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要鼓励每个支部围绕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创造有效管用、群众欢迎的新办法,使每个支部都能建立一项创先争优的长效制度。
建好建强党支部,最重要的是要有个好书记。有了吴仁宝,华西村才能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倒的红旗;有了沈浩,小岗村才能凝聚起二次创业发展的力量。“选”的方式要多一些,可以从本地优秀党员中挑选,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以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派,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党支部书记。“训”的渠道要宽一些,采取集中轮训、任职培训、专题培训、实地观摩等办法,帮助党支部书记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提高本领,使每个党支部书记都能成为党员群众的带头人、贴心人。
建好建强党支部,“抓两头、带中间”是个好办法。要发挥先进党支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尤其要大力整顿后进党支部。带头人不强的,要抓紧调整,或者下派得力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发展路子不宽、服务群众招数不多的,要帮助理思路、教方法;集体经济薄弱的,要一对一地帮助找项目、送技术、引资金,或者采取结对帮扶、部门帮扶等办法,帮助尽快改变落后面貌。通过这些措施,让先进的更先进、一般的争先进、后进的赶先进,让每个支部都强起来。
破解几个基层党建难题
——二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
基层组织建设年要取得实效、受到群众欢迎,必须具体抓、抓具体,出实招、抓落实,着力解决几个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
要下功夫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目前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已分别达到257.6万个、44万个。加强这个领域的党建工作,是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任务。要健全一个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按照不同行业特点,适应从业人员分布状况,理顺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要新建一批党组织,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单独组建、区域合建、行业统建、产业带建、楼宇共建、村企联建等多种方式组建。要开展好一个活动,以创建“双强六好”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统一。还要通过税前列支、财政支持、党费拨返、党员自愿捐助等途径,多渠道解决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
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现在农民工已达到2.5亿,其中流动党员350多万名。保证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要完善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共管”制度,通过摸底排查、牵线搭桥、组织活动,让“口袋”党员、“隐形”党员“亮”出身份;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让流动党员“安家”,保证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有效纳入组织管理、参加党内生活、发挥党员作用。强化各项服务措施,建设党员信息库和党员服务中心,让流动党员“安心”。
党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党员质量。要改进发展党员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和分布,严把党员入口关,探索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严重不足问题;加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优良传统教育,运用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党员践行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畅通党员出口,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
各地各行业党组织情况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最要紧的是结合实际、分类推进,避免简单化、大呼隆。解决问题也不能贪多求全,只求管用有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事情紧迫就办什么事情,设定有限目标,实行项目推进,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真正办好几件党员群众期盼的实事,留下一些基层组织建设年之后还能长期起作用的成果。
到基层去抓基层
——三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不能“只让基层抓基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下基层、抓基层、联系基层。
了解基层才能抓好基层。如何在农业产业链、农民合作组织中设置党组织,如何让城市党建走进社区、走进楼宇、走进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如何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些坐在大楼里想不出来、在材料里看不出来。只有到基层组织中去看,到党员群众中去听,到基层干部中去问,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拿出务实管用的办法来。
党委书记要带头深入基层。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县乡党委书记处在基层党建工作第一线,尤其要把基层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防止“重经济、轻党建”、“重干部工作、轻组织建设”的现象,纠正浮在表面、敷衍应付的不良作风,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每个市县乡党委书记都要多到基层调查研究,找准本地区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工作重点,还要结对联系一个或几个基层党组织,直接了解情况、解剖麻雀,在点面结合上下功夫,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上水平。
组织部门承担着基层组织建设牵头协调、组织实施的具体责任,更要蹲在基层抓基层。今年的“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要把抓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各级组织部长都要建立联系点,与基层党组织书记谈心谈话,与基层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与普通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情况、指导工作。每位组工干部都要结合岗位职责,直接联系群众,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感知工作的利弊得失,推动工作在基层落实、在基层见效。
各部门的干部都要多下基层,发挥职能优势,帮助基层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拓宽服务群众渠道、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帮助群众寻找致富门路、掌握技术信息、解决就医就学就业等实际问题。资源也要倾斜基层,加大基层组织建设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保证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形成集中力量抓基层、整合资源打基础的生动局面。
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基层带头人
——四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
从11日开始,中央组织部联合有关部门分5个批次举办16期基层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共有2500多名各领域各行业基层党组织书记参加。通过这样的示范培训,推动各地围绕改革发展形势、中心工作任务、群众工作方法、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内容,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轮训。这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夯实基层基础的一项战略工程。
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党在基层的执政骨干,是党员群众的带头人。一个村、一个社区、一个企业、一个单位,有一个好书记,就能够做到组织强、发展好。江苏华西村几十年快速健康发展,老百姓生活幸福,关键是有吴仁宝这个好书记。小岗村能够凝聚起二次创业发展的力量,同样是因为有沈浩这样的好书记。加强基层组织,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
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是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首要职责。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清发展思路,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过上好日子。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的党组织书记要围绕本单位中心任务,团结凝聚党员群众齐心协力促进事业发展。
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基层干事,直接为老百姓服务,做好群众工作是“必修课”。一定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关心群众疾苦,反映群众诉求,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要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努力做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拥护的“爱民书记”。
基层党组织书记直接代表党的形象,一定要带头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党员群众作出表率。带头加强学习,增强本领,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带头坚持公道处事、民主理事、公开办事,以公平公正公开赢得党员群众信赖。带头廉洁自律,不怕吃亏,甘于奉献,始终保持政治本色。
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件大事。各级党委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关爱基层党组织书记这支队伍。注重选优配强,真正把素质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分子选拔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健康成长。强化激励保障,提高报酬待遇,解决实际困难,拓宽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整改提高要抓具体抓实在抓到底
——五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
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年调查摸底、分类定级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的任务是整改提高、晋位升级,这是基层组织建设年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必须抓具体、抓实在、抓到底。
整改提高要抓具体。一具体就深入。如果只是一般号召、泛泛去抓,基层组织建设年很难取得实效。必须具体到支部。支部是党组织的基本单元,支部有力量,党才有力量。要根据好、中、差支部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具体措施,巩固先进的,推动一般的,整顿后进的,使每个支部都有新的提高,都能实现晋位升级。必须具体到人头。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党建工作指导员等骨干队伍建设。必须具体到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尤其要下功夫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解决党员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必须具体到项目。对需要整改的事项逐一明确任务、措施、时限和责任人,一项一项推进,一件一件落实。
整改提高要抓实在。基层组织建设来不得半点虚的,只有扎扎实实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出实招,有的地方开展结对帮扶,不改变落后面貌,单位不脱钩、干部不撤回,有的地方采取专项督查、巡回检查、抽样调查、定期通报等办法推动工作,都是很好的做法。要办实事,下功夫解决一些基层组织活动经费偏少、场所阵地偏小、干部待遇偏低等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要求实效,把抓书记、强班子,抓发展、明思路,抓覆盖、建组织,抓规范、建制度,抓阵地、建场所,抓保障、增投入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整改提高要抓到底。现在,有的制度规定形同虚设,有些工作部署“沙滩流水不到头”,最重要的原因是不能自上而下抓到基层、善始善终抓出成效。能不能一抓到底,关键在书记。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层层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基层工作不能只让基层去抓,基层问题不能光靠基层解决,各级领导机关都要重视基层、支持基层,把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工作力量向基层充实,经费投入向基层倾斜,为抓好整改提高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行业系统主管部门也要发挥各自优势,把抓党建与抓业务结合起来,加强具体指导,形成整改提高一抓到底的工作合力。一抓到底还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通过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形成内外结合的动力机制。
下大力气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
——六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
前段时间,各地普遍对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分类定级,总体上看,“较好”和“一般”的占多数,“好”和“较差”的都是少数。后进党组织虽然比例不大,但群众意见大,整改提高的难度也大,必须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突出抓好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这个重点和难点,把工作做实做细,不让一个基层党组织掉队。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通过调查摸底,找准了存在的问题,弄清了后进的原因,接下来,就要一个支部一个支部地分析,一类问题一类问题地研究,对症下药,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把整改任务具体化。带头人不强的,要下功夫选优训强;发展路子不宽的,要帮助理清思路;管理乱、干群关系紧张的,要选派得力工作组进驻整顿;集体经济薄弱的,要采取项目支持、结对帮扶等措施,帮助改变落后面貌。
抓好后进党组织整顿,既要靠党组织自身努力,也需要各方面大力支持。对于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实行项目推进,整改一个销号一个。上级党组织要加强指导,对共性问题分类研究,拿出破解之策,对个性化问题具体指导,做到一支部一对策。联系领导要投入足够精力,多出主意,多想办法,整合力量,推动整改。帮扶单位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派出精兵强将,拿出优势资源,帮助整顿转化。各有关方面都要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向后进党组织倾斜,为抓好整顿转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有监督就有压力、有动力。整改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实现什么目标,什么时候完成,责任人是谁,都要采取多种形式“晒”出来,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基层党委对下属党支部的整改内容要进行公示,基层党支部要将整改内容向党员、群众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就整改工作作出承诺。整改的效果好不好,要让党员群众说了算。整改结束后,要组织党员群众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要公示,并作为晋位升级的依据。
典型示范是推进工作的好方法。抓好后进党组织整顿,要充分运用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经验。在分类定级的基础上,对各领域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典型经验要进行认真总结,使其具体化、可操作,让后进党组织学得会、用得上。后进党组织要积极学习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好理念、好思路、好方法、好制度,对标定位、比学赶超,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尽快迎头赶上,实现晋位升级。
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基层帮助工作
——七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
基层组织建设年开展以来,许多地方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工作薄弱的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帮助开展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学习借鉴。
选派干部下基层有多大必要?安徽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已经以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山东曲阜一位党员说,选派干部下基层是“感情连到家、意见听到家、信息送到家、工作做到家、实事办到家”。实践证明,选派干部下基层,是对基层组织的有力加强,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效举措,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大有作为,其功效既是现实的,也是长远的。
选得好才能干得好。怎样把帮助工作的干部选好派好?首先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真正把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心强,热心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优秀党员干部选出来,既要注重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也要注意选派强村、强企的党员骨干,还可以选派有志于服务基层的离岗退休党员干部。选派干部不仅要选好,还要派好。要结合部门业务、干部专长和基层需求,采取组织统筹、“双向选择”等办法,把最优秀的党员干部派到最合适的地方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选派干部到基层干些什么?选派干部所到地方大多工作比较薄弱,存在不少问题。要在有限时间,取得明显成效,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办一些群众最关注最急需的实事,帮助解决管理乱、治安差和老百姓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办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帮助加强基层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引进致富项目,推广实用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增强发展后劲。办一些靠基层办不了的难事,协调有关方面解决基层组织缺场所、缺经费等问题。
基层情况复杂,任务重、困难多。选派干部怎样才能干得好?首先,态度要端正。既要身入,更要心入,扑下身子为群众办事,真正融入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方法对头,事半功倍。选派干部要正确处理与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的关系,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帮忙不添乱。要善于组织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改变落后面貌。上级党组织和派出单位要加强工作指导,加大支持力度,严格考核管理,确保选派干部经风雨、受锻炼,干得好、受欢迎。
多给基层创造良好工作条件
——八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
基层任务重、压力大、条件艰苦。基层组织建设年中,上级在给基层交任务、提要求的同时,要更加理解基层、关爱基层、强化基层,赋予基层相应权力,减轻基层工作压力,帮助基层解决难题,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要给基层“赋权”。权责相适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现在许多工作都要求下沉到基层、进村进社区,但相应的权力和资源却没有下去,致使基层出现人少事务多、权小责任大、“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一些基层同志说,他们是“天大的责任、芝麻大的权”。中央明确要求,要建立基层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委托基层办理的事项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中,各级各有关部门对要求基层落实的任务要进行系统梳理,不该让基层做、基层也无力做的事情不要让基层承担,需要基层做的工作要把相应的权力和资源下放给基层,让基层名正言顺地干事,有人有钱有场所干事。
要为基层“减压”。激发动力需要压力,但压力过大往往适得其反。现在下达给基层的计划生育、信访维稳、安全生产、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动不动就要考核检查排位次,就要“一票否决”,加之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基层干部压力很大。有的基层干部形象地说,他们整天“走在高压线下,坐在火山口上”。适当开展检查评比、对重中之重的工作实行“一票否决”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能过多过滥。否则,检查评比本身就是一种负担,“一票否决”也会失去意义。因此,必须下功夫清理、整顿、规范各类检查评比,确需“一票否决”的事项也要分清责任,不能一出问题把板子都打在基层身上。同时,还要充分相信和依靠基层,激发基层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要帮基层“解难”。近年来,各级大力推进“一定三有”、“三有一化”,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场所建设,基层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但基层工作仍然面临不少难题,有的基层组织虽然有人管事,但能人不多、后继乏人;虽然经费能够维持运转,但无力为群众办事;虽然有地方办事,但设施不够完善。要抓住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机遇,真心实意重视基层,精兵强将充实基层,真金白银投入基层,实实在在地帮助基层解决一些最突出、最紧迫的难题,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更宽松的环境。
第五篇:浅谈如何破解基层统计执法难题
浅谈如何破解基层统计执法难题
在当前基层统计执法过程中,“执法难”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统计违法案件,基层统计执法难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有主观方面因素,也有客观性问题,在基层统计执法过程中往往阻力重重,如何破解基层统计执法难题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增强法治观念 坚持依法治统
在统计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一部份企业生产经营者和统计相关人员的法律观念淡薄,遵纪守法意识不强。导致各种统计违法案件时有发生,统计案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部分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私营经济单位,在统计工作中不能及时报送统计资料,原因是企业担心商业秘密被泄露,婉拒填报统计报表,提供相关数据;部分上市公司借口保护股东利益,不便提供相关财务报表等相关数据,有的企业自称是境外上市公司,报告期内拒绝提供相关统计数据资料;还有部分企业为了能够“合理”避税,在统计数据上大做“文章”,瞒报相关统计数据;一些当地政府部门为完成政绩往往辖区内部份企业下指标、落计划,导致这部份企业为了完成指标计划采取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等情况的发生。这一系列问题往往给统计执法检查带来很大的阻力,这些企业对统计调查和统计执法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不积极配合统计部门执法检查,找出种种理由婉拒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增加了统计执法难度,严重影响了统计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针对基层企业统计违法违纪的实际情况,要不断加大对基层单位进行《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要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开展宣传,用典型的统计违法案例教育、警醒一批企业法人和统计人员,提高《统计法》的震慑力,增强他们的法治理念,牢固地树立守法意识;更要通过媒体曝光一批统计违法案件,切实震慑统计违法者的嚣张气焰,达到曝光一案,警示教育一片的目的,发挥出《统计法》的威慑力量,使统计法律、法规真正深入人心,筑牢统计工作者的守法底线;在人们心里形成不能违法,不敢违法、不愿违法的心理防线,切实树立和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用法律手段来确保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二、坚持公正执法 筑牢执法底线
在基层统计执法检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被动执法的情况,在处理违法案件时,部分执法统计人员在执法工作上有畏难情绪,他们针对在部分企业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问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执法不主动;在执法过程中,只注重一般性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对重大统计违法违纪案件,不敢或不愿动真格的认真查处,统计执法时顾虑重重,生怕“家丑外扬”,主要是怕影响当地声誉和当地的软环境建设,影响当地的招商引资工作,采取不作为的消极怠工的工作态度,统计执法检查过程中敷衍塞责,不能尽职尽责,导致统计执法检查走过场,流于形式。
为避免统计执法检查走过场,要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机制落实到位,转变过去传统的统计执法模式,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提高统计执法的实效性,严明执法纪律。在执法过程中要不断积累统计执法经验,通过执法实践进一步明确执法取证依据,界定执法权限,确立执法标准,明晰执法程序,明确执法纪律,确保“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工作做到程序化、标准化,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落实统计执法责任,形成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工作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执法严谨、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基层统计执法队伍,从而来提高政府统计部门的执行力,提升统计部门执法的公信力。
三、排除行政干扰 坚持公证执法
加大《统计法》宣传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统计法》法律知识入心、入脑。要规范政府行为,避免出现“人出数,数出官”情况的发生,有效地杜绝行政干预统计执法的行为。在执法检查过程中要严于律己,坚决杜绝人情执法、关系执法、暗箱操作等违法违纪行为,严格执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不断加强自我约束,恪守统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同时,各级统计部门要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常年聘请有经验的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让专业律师来处理涉及统计违法违纪案件,使统计违法案件处理做到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
统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加强教育和引导本部门的统计干部切实提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统计法》宣传要做到警钟长鸣,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以实际行动来维护统计法的权威。统计执法人员要从根本上转变执法理念,转变与依法行政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从思想深处摒弃“唯上”、“唯权”意识。在处理统计违法案件时要实事求是,要敢于暴露问题,要敢于揭短,要敢于“家丑外扬”。要不断提高统计执法执纪水平,牢固地树立起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更要有坚持依法行政的光荣感,做敬畏《统计法》、遵守《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的模范。认真做好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用体制和制度作保障,确保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要求统计执法人员从细节做起,要深入剖析统计违法事实,讲解统计违法违纪查处取证环节,明确统计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工作流程,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严格按制度办事,同时,加大省地(市)之间的交叉执法工作力度,为防止本地执法打不开情面、检查不深入、查处走过场的实际问题。
如何破解基层统计执法难题,是当前统计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积极地有效破解基层统计执法难题,是开展好基层统计工作的有力保障,是提升基层统计原始数据质量的先决条件,也是提升基层统计部门公信力的重要保证。破解基层统计执法难题的关键点在于要认真执法,严格执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基层统计部门要把“严格执法”作为提升基层统计工作职能的重要手段来抓,要长期抓,抓出成效。同时,要树立用法律手段来为统计工作保驾护航的工作理念,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统计。从而,全面提升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数据作为决策依据的科学性、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