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索—云南玉溪调查

时间:2019-05-12 15:3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索—云南玉溪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索—云南玉溪调查》。

第一篇:当前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索—云南玉溪调查

当前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探索

□过国庆

当前,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正紧紧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扎实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也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营造了氛围,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动力。从前一阶段集中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分析,经济相对发达的村党组织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执政意识不强。一些村党组织重视经济工作、忽视党的建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片面认为只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二是工作方法不新。有些党组织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不会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够民主、办事不够公道、行为不够规范、方法比较简单,一些村组由于集体资金管理分配不规范、不民主、不公平,导致群众上访、干群关系恶化,群众工作难做。三是进取精神不足。部分村党组织艰苦奋斗的作风减弱,“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安于现状”的思想突出,对如何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思考不多、研究不深,导致集体积累很难扩大再生产。还有一些地方,干部利己观念强,金钱万能,吃喝风、攀比风盛行。

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党组织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领导发展的能力偏弱。一些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眼界不宽、信息渠道单一,缺乏机遇意识,领导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错失了许多发展良机。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一些先富起来的村组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意识不强,有的甚至还担心参与的人多了会影响自己受益。二是党员结构不合理,宗旨观念淡化。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活力不足,发展青年党员、致富能手党员力度不大,农村优秀人才进入党组织渠道不畅、机制不活;一些流动党员、无职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老党员精神空虚,参与当地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有的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把一些消极现象扩大化,误把现象当本质,在群众中不但起不到正面引导作用反而起反作用。三是制度落实不力,民主管理滞后。一些村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难落实,组织生活不正常,放松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对党员不提要求,不交任务。部分村“两委”班子合力不足,工作不协调,甚至相互推诿扯皮搞“内耗”。四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的问题突出,缺乏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村党组织活动场所不够完善,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导致党员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跟,工作无人支持,严重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坚强,事业兴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既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因此,在整改提高阶段,我们务必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积极探索解决矛盾问题的新途径、新机制,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明确县、乡、村三级党委(支部)书记的职责,促使各级领导牢固树立“不抓农村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农村党建就是不称职”的观念。建立县级领导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察。实行农

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预警机制,把村组班子建设纳入动态管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定期进行分析、研究和排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进一步加大农村党建经费投入,保证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经费,规范党员活动室建设,健全村组干部的保障机制,用“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解决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保护和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

二要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村组干部的能力素质。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员吐故纳新的新机制,注重从基层干部、致富能手、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年轻妇女和共青团员中发展党员,不断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建立党员告诫转化制度和“双评一定”评议制度,对组织观念不强、不履行党员义务、宗旨观念淡薄、自由主义严重、党性原则丧失、理想信念动摇和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党员,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和教育转化工作,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要按照“一职一备”的要求,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解决村组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充分发挥县、乡党校的职能和党员活动阵地的作用,通过普及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知识,使每个党员都能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依法经营、科学致富;继续实施好“三培三带”工程,努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榜样。

三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和村组干部管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要把教育活动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继续从机关干部中选拔思想政治素质较好、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到基层组织挂职,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年轻干部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要根据新的情况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型党组织,以党的基层组织及阵地为依托,以农业专业协会为支撑,以阵地促协会、协会带农户,开辟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要适应党员流动性增大的新形势,把流动党员的管理制度建立起来,把组织生活健全起来,使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既保护好他们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又引导他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计出力。要积极探索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管理,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因人选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设立岗位,让农村无职党员有事可干,为他们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进一步建立健全关爱农村困难老党员的长效机制,让农村老党员在宣传党的政策、协调解决邻里矛盾、移风易俗倡导新风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村“两委”班子运行机制。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主持全面工作,村委会主任及成员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抓好村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凡属重大村务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实行民主科学决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村组发展的重大事项,在决策前要实行民主听证。乡镇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村“两委”的监督指导,建立对村“两委”班子督察、述职、诫勉和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建立村“两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评价、考核机制,努力实现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使村党组织领导村民自治的能力明显增强。

五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带领群众因地制宜,立足于资源开发和为农民服务,在完善原有传统经济组织和农民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采取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客商等办法,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靠资产经营、搞活土地使用权增收,靠开发资源、实施农业产业化增收。对集体房屋、机械设备等闲置资产进行盘点建档,通过竞价拍卖、招商引资等有效形式,尽快盘活增值,减轻集体管护负担。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加强对集体资金收支情况的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积累制

度和财务制度,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全面推行“村账镇管”、“组账村管”,进一步规范村组接待费,推行“零接待”制度。按照“经济部门包穷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组织部门包弱村、宣教部门包富村”的原则,加大对贫困村、后进村的帮扶力度。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大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农村饮水、住房、道路建设和环境治理等工作层次。引导农民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篇: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的全部工作和发挥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实现党对农村领导的基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农村社会变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许多的新矛盾、新困惑。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顺利完成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任务,必须以创新的精神直面困境,增强活力。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困境

1.农村基层组织的现有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1)乡镇党委工作环境影响战斗力的发挥。一是经济基础薄弱影响乡镇党委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在贫困乡镇,自然条件恶劣,乡域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困难,“催交”和“抵交”矛盾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干群关系,也往往使乡镇工作陷于“二难”境地。一些乡镇工资拖欠,影响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乡镇一级组织的战斗力。二是乡镇政府职权与职责不配套,影响党委的管理职责的落实。随着乡镇体制的不断改革,乡镇政府对一些条条管理的“站、所”管理弱化,这往往使得乡镇党委政府陷于管不好、管不了的困难境地。

(2)选人用人不当影响村党支部的威信和活力。一是村干部待遇低,“人难选”、“选人难”。据调查,有的村干部年工资只有300元左右,某县466名党支部书记中,安心工作的只占60%。村里事务多,任务重,收入少;对于没有财政收入保障的村于

部来说,“村官”缺乏吸引力。二是缺乏为民办事的经济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践表明,村集体经济薄弱是村级组织战斗力不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制约因素。三是宗派丑恶势力等因素的干扰。宗派势力严重的村,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家族利益,采取贿选、无原则许诺等不正当手段竞选而走上村级领导岗位,为所欲为,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干扰农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3)“两委”班子不协调,削弱了整体战斗力。自1998年以来,通过村民自治的民主实践,村委会的职能得到了加强,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但在“两委”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配合、互相磨擦等问题。有的村支书认为党支部要发挥领导作用就是要对村里的大小事情都说了算,包揽一切行政事务;有的村委会干部认为村民自治是村民自己说了算,党支部对村里的事务就不应该管,也无权管,党支部只要管好几个党员就行了。实行重要决策不通过支部,对支部做出的决定顶着不办。“两委”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使村级组织功能陷于瘫痪。

2.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领导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领导方式陈旧。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政权虽然实行“二元制”,但在具体运作中,往往是“一元化”,即基层党组织既是村里的最高领导者,又是社会经济事务最主要的管理者。这种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集权式管理,使基层党组织习惯于搞行政命令,其结果既处理不好与村委会的关系,又容易聚焦矛盾,这既不利于农村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党组织自身工作的开展。

二是领导水平偏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愿望更迫切了,他们需要一批帮他们谋致富的好干部。而事实上,目前农村普遍缺乏懂市场、会经营、肯奉献的带头人,而且越是贫困落后的地方,这种情况越典型。有的“带头人”致富无门,带头无方,守摊子,混日子,使得农村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有的“带头人”缺乏魄力,对农村社会矛盾不敢碰硬,不会处理,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让农民长期得实惠尽快过上富裕的日子,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培养选拔和使用一批好的带头人。

3.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从当前农村的现状来看,总的来说,农村基层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农村社会是稳定的。但是,也不可忽视部分农村社会政治文明的不尽人意。有的政权被黑社会势力、宗教势力、宗族势力所控制,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的威信,削弱了党对农村的领导力量。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丧失,热衷于搞封建迷信,参加赌博斗殴,贪图享受,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1.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拓宽党建工作新思路

(1)切实增强乡镇党委班子活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党组织战斗力的充分发挥,是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块基石。在农村工作难度日益加大,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尤为重要。一是深化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乡镇管理体制。按照工作下移、权力下放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格局,把部门派驻乡镇的站所的行政领导权、管理权划属乡镇,政府领导可兼职站、所职务,这既坚持了党的领导属地管理原则,增强了乡镇党委“统”的功能,又精简了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二是改革领导方式,进一步增强乡镇党委的服务功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要体现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上,变向农民“收”、“要”为“给”、“予”,在改善于群关系中增强党委的领导威信。三是减轻乡镇负担,保障乡镇财政实力。据调查,有关部门对乡镇的各种摊派使乡镇财政“雪上加霜”,不利于乡镇的财源建设和重点工作的落实。因此,在适当放权的同时,也要为乡镇减负释压,保障乡镇政权巩固的物质基础。

(2)一是按属地管理和从业分类原则,建立相应的党组织,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特别是要根据流动党员现状,搞好对流动党员的建卡立档,开展正常的组织工作。二是立足全球形势需要,加大从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工作力度。要发挥政策吸引、教育诱导等方面的作用,搞好致富能手的党员培养发展工作。

2.适应农村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1)选好带头人。一是拓宽选人的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打工回乡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回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二是改革选人用人机制。选拔人才可以通过下派委任、民主直选、“两选”、“两推一选”等方式真正选出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在用人上要积极探索农村干部职业化与非职业化相结合的路子,如建立乡镇干部下任村干部、优秀村干部上任乡镇干部的双向流动机制。三是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主要是政治保障和经济保障两个方面。把在乡、村锻炼的实际表观作为提拔重用优先考虑条件,乡、村干部(村主职)由财政拨发工资,建立退职村干部养老金保障制度。

(2)明确职责。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这从根本上界定了党的领导主要是在方向性、政策性、全局性、重要性问题上实观自己的领导,而事务性、甲能性、经济社会和民间的事务管理,交给农村群众自治组织。党组

织要由过去的行政监督转变为法律、制度监督:要规范村级事务决策和议事程序,防止“两委”互相推诿、互相摩擦。

3.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探索农村繁荣新举措,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

一是搞好农村党员干部“双带”培训工程。要建立党员于部经常受教育的培训机制,做到培训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坚持集中培训与农时指导相结合。

二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是基层组织“带奔”的物质基础。要开辟各种渠道盘活集体资产,积累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是深化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要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通过劳务输出逐步推进“农民市民化”;要积极稳健发展小城镇,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没有农业产业化,就没有农业的工业化,更谈不上农业现代化,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产业化路子,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党建工作环境。

第三篇: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关于对滨州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 中共滨州市委组织部研究室课题组

------------------

文章类型:理论研究 文章加入时间:2002年5月16日21:32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党,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到底是什么状况,以“三个代表”为尺子加以衡量,有哪些基本经验,存在哪些差距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市委组织部于4月19日至26日,派出三个调查组,到6个县区、19个乡镇、20多个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新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加快发展与保持稳定、追求民主权力与维护宗族利益、要求提供服务与不愿履行义务等,改革、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重大的理论课题和现实的严峻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艰巨而繁重的工作任务。

1、对农村基层班子建设提出了新挑战。①广大干部群众对基层班子建设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富民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为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施展个人才能提供了广阔天地。前些年,个别村民办起了私营企业,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成为农村的“大款”;部分村民依靠自身技术或灵活的经济头脑,搞起了加工、运输、贩运等个体经营,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这些人已完成了初步的资金积累,基本上实现了“小康生活”。而绝大多数群众只是靠棉花、小麦等传统种植业,靠初步的结构调整,发展桑蚕、林果等,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价格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的打击等,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增收难度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农民普遍感到“钱越来越难挣”、“买卖越来越难做”,对如何发家致富迷茫发愁。他们渴求致富信息和技术,渴求找到一条好路子,渴求为他们提供有效服务。由于受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规划、经营规模、不良竞争、社会治安等方面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而这些只有通过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不懈努力才能逐步解决。因此基层领导班子成为他们最信任、最直接的依靠和向导,同时也对基层领导班子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②诸多现实困难,严重制约了乡镇党委“龙头”作用的发挥。一是乡镇财政拮据,牵扯了党政主要领导大量精力。财政切块管理之后,乡镇财政的调控功能明显减弱,可用财力严重不足。特别是前几年教育“双基”达标、村村通公路、乡镇企业争名升位等,使不少乡镇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有的高达1000多万元,使现任的党委政府面临“还旧帐、干新事、保饭碗”三大难题。不少乡镇工资不能足额发放,有的拖欠达半年之久,严重影响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沉重的财政压力使乡镇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忧虑重重,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二是难题积淀过多,工作负荷超重,经常使乡镇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前几年,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分配等政策性因素,导致乡镇机关人员增长过快,超编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这些人员录用渠道比较复杂,精减和压缩难度非常大。冗员过多,因人设事,不仅增加了财政和群众负担,而且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尤其是乡镇领导干部变动频繁,出现工作“短期行为”,追求“快出政绩”,导致出现了许多遗留问题。同时,由于一些职能部门工作方法还保留着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导致许多指标脱离实际,使乡镇不堪重负。沉重的工作压力和棘手的积淀难题,使乡镇党委经常处于应付状态。③受实用主义和眼前利益驱动,对村级班子建设标准有降低的倾向。不少乡镇把能否独立完成征提任务和统一安排的硬性工作作为衡量村级班子好坏的唯一标准,重使用,轻培养,重眼前,轻长远,不能真正按照“五个好”的要求搞好村级班子建设。

2、对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带来新压力。①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偏低的现状,与履行好任务的基本要求形成鲜明对照。突出表现:村级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据统计,全市支部书记中,大专以上的仅227名,占4%,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2912名,占55%,50岁以上的1275名,占24%,35岁以下的758名,占14%。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乡村干部普遍缺乏紧迫感和压力感。②村级后备干部严重不足,教育、管理松散,经常使班子配备面临“两难”境地。受传统思想、宗族观念和既得利益影响,在职班子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变得被动和消极。同时,由于工作指导上的缺陷,导致农村后备干部选拔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后备干部不足,使有些班子经常出现“不调整不行、调整无合适人选”的问题。③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转变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变得日益迫切。部分乡村干部在对待老办法、新办法的态度上,更加倾向、留恋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命令”的老办法,认为“简单、实用、省劲、无风险”,而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的新办法,认为“复杂、乏力、费时、不讨好”。分析当前群众对基层干部不满的问题和起因,除少数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外,绝大多数是由于工作方法不妥引起并激化的。“老办法不能用、硬办法不让用、新办法不会用”成为不少基层干部的借口,“主动转变”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④工作环境差,政治上进步难,致使部分乡镇干部产生惰性。乡镇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与县区直部门有一定距离。尤其是乡镇一般干部,提拔机会少,流动相当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乡镇规模调整已经结束,人员分流即将进行,因此普遍感到政治上、经济上没有多大奔头,好多干部精神状态不佳。⑤收益与付出的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村级干部管理难度。村级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多、分布广、变动频繁、构成复杂,因而给干部管理带来不少问题。当前尤其以“工作任务比较重、工作难度比较强、工资待遇比较低”最为突出。以农村支部书记为例,初步估算,他们年实际工作量平均都在250天以上,而工资待遇参差不齐,黄河以北几个县区一般每年1000元左右,多的1500元,少的只有几百元;黄河以南2个条件好一点的县,一般在1500元左右,最多的也只有3000多元,远远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收入水平。同时,征购提留、水利工程、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使村干部时刻处在收与支、催与拖的矛盾焦点上。减轻负担、要求民主、确保稳定,又使触犯农民利益的问题变得极为敏感,从而导致农村工作难度越来越强,风险越来越大。只讲义务,没有权利,只讲奉献,待遇偏低,使村干部岗位对人才失去了的吸引力。

3、对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①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动力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远大目标的执着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既是共产党员的奋斗目标,也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以“三个代表”的要求衡量党员队伍的思想和工作状况,应当充分肯定成绩,看到党员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的先进带动作用。但是部分党员革命意志不坚定,理想信念滑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有些党员的政治敏感性、政治鉴别力不强,在大是大非和重大原则问题上模糊不清,有的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邪教“法轮功”的发生和蔓延就是血的教训。出现这样的问题,既有党员自身素质不高的原因,也有市场经济观念对党员思想冲击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基层党组织缺乏阵地占领意识,或长期疏于教育、疏于管理,或教育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或教育方法脱离实际等。从而导致政治思想教育逐渐弱化,给一些错误、腐朽思想提供了可乘之机。②党员先进性的体现需要有效的载体和党支部的周密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党员个体来讲,存在着参与竞争与无私奉献、追求经济最大收益与坚持党的宗旨的矛盾,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仅凭党员的自觉性是不够的,党支部必须认真周密地组织,并通过开展活动,为党员提供一个乐于接受、便于考核、易于操作的载体,把党组织的整体优势更好地体现、发挥出来。

4、对发挥党组织整体效能,实施对农村工作有效领导提出了新课题。①党支部实施有效领导缺少必要的“抓手”。村党支部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富民政策,使群众得到实惠的同时,对少数政策、大局观念不强,不愿接受领导、不愿履行义务的群众,没有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对极个别无理取闹的“村霸”、“恶势力”,村支部更是顾虑重重,有的不敢管不敢问,有的委曲求全,避而远之,有的只有依靠公、检、法部门依法集中教育打击;对宗族势力的干扰,村支部难以左右,工作起来力不从心。因此,在人、财、物等各方面难以制约的情况下,对农村工作实施有效领导显得比较脆弱。②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提供到位的服务。实践证明,集体收入多的村,就能够为村里多办一些公益事业,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党支部就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相反,那些集体收入少的村,党组织就缺少提供服务的实力和手段,群众就对党支部缺乏依赖。从当前情况看,多数村集体收入只有几千元,而且是靠果园、土地、四荒承包,增加集体收入的渠道很窄。无钱办事的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制约了党支部职能作用的发挥。③“两委”关系不协调,影响了党支部领导地位的巩固。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以来,虽然各级采取了不少措施,多数村“两委”关系得到理顺,但个别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据统计,全市5419个村中,“两委”关系不协调的215个,占4%。分析不协调的原因,一是有的村委会主任自身位置摆不正。与支部书记争高论低,争大比小。二是少数村委会主任个人私利主义严重,素质不高,把当村委会主任当作谋取私利的手段,成为本家族利益的代言人。三是党支部自身建设存在偏差。有的支部书记能力比较强,作风不民主;有的村弱支部、强村委,党支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从而导致工作不协调。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着眼于强化党支部的核心地位,必须夯实基础,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要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坚持“促强、帮弱、抓中间”的工作思路,继续加大整顿后进村力度。同时,要树立先进典型,重点培养经济强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①积极推行村干部选用制度改革,“两推一选、公开考选”村党支部成员,突出配强村党支部书记。②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管理、培养力度。县、乡都要制定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规划,拓宽选拔视野,改革选拔方式,每年从大中专和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乡村企业职工、农村优秀青年中,采取公开报名、统一考试、党委把关审定的办法确定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教育培养。条件成熟的,及时纳入到班子中来。③建立科学、合理、配套的村级干部管理制度,促进农村工作规范化。要探索与村干部任务轻重、政绩大小,工作难易等紧密联系的配套管理制度,推行任期目标管理,做到绩效挂钩,严格奖惩,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要根据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原则上不能低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要探索科学的工资、补贴发放形式,增大工资浮动系数,解决好“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同时在养老保险、退休退职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增加村干部岗位吸引力。

2、着眼于发挥“龙头”作用,必须按照“六个好”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建设。①要稳定和优化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克服“短期行为”。杜绝频繁调整,尤其是乡镇党委书记,原则上在一个乡镇至少干满二届。②切实减轻乡镇财政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要双管齐下,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对财政收支、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宏观调控能力,切实做到责、权、利三者统一。同时,抓住机构改革的机遇,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切实把机构和冗员精简下来。③要创造宽松环境,减轻工作压力。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倡导务实求实的作风;改进会风、文风,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尽量少占用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时间;减少并逐步取消各种“达标升级”活动;杜绝市直、县区直有关部门组织的过多过滥的检查评比,改变乡镇干部忙于应付、疲于接待的状况;县区要指导和帮助乡镇根治村级积淀难题,尤其对集体上访或有上访隐患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要帮助乡镇出主意,定措施,必要时可以选派驻村工作组,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对乡镇干部予以全方位关心和支持,在工作安置、子女入学和就业、家庭困难、住房等方面,尽可能予以照顾,解除后顾之忧。④加强乡镇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坚持不懈地抓好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乡镇班子的整体素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3、着眼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教育管理,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①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教育内容,增强针对性。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大力开展学历培训、岗位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搞好政策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政策观念和法制意识;着眼于即将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强化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教育,提高培训档次。②要努力改进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进一步规范完善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分层施教的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实效。要结合农村实际,定期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增强党性为中心内容的集中教育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要把教育向业余时间延伸,通过有线电视、电教录像等形式,开办“电视课堂”,扩大教育的辐射面、覆盖面。③要积极探索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等制度,狠抓落实,切实把党员管理纳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要研究和探索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根据外出或外来、集中或分散、时间长或短等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外出党员要建立“外出登记”、“思想汇报”、“跟踪联络”、“回归销号”等制度;外来党员,要通过在乡镇街居、大型商场、开发区等地方建立党的组织,纳入管理范围。流动党员较多的地方,可建立流动党员联络站,通过直管、代管、协管的办法,把流动党员管起来。做到无论党员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监督。要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疏通“出口”。

4、着眼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必须规范程序,进一步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一是村务公开抓落实。防止和杜绝“半公开”、“假公开”和“不公开”现象。二是民主管理抓质量。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三是“两委”关系抓理顺。坚决纠正排除和弱化党的领导的错误行为,巩固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5、着眼于强化整体效能,必须因村制宜,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从基础抓起,因村制宜,逐步发展。要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租则租”的路子,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同时,要从长远计议,切忌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第四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罗 文

近期,我们深入到全南县龙下乡等地的农村,通过召开党员座谈会、村民座谈会、乡镇机关干部座谈会和走访农户等形式,就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有些村级班子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能力较弱

1、号召力不大。在座谈会中,有些群众认为村干部无多大作用,可有可无,号召不了群众。分析其原因,一是村干部待遇低。有的乡镇村干部每月只领到二百多元的工资,待遇太低,容易被村民瞧不起,很多人都不愿当村干部,要选一个好的村干部就更难了。二是少数班子成员不团结。班子成员之间不相互补台,而是相互拆台,各唱各的调,互不买账。三是有的村干部私心重。表现为没有为民办实事的思想,总想从公家中捞一把,影响了党在基层的形象。目前,龙下乡现在就还有2个村的支部书记没确定,还有一个村的支部书记正在接受纪检部门的经济审查。

2、为民办事的能力不强。在农村,水利、道路是群众最关心的事。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几乎每个村的群众都说到水、路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又常年得不到较彻底的解决。如龙下乡上湖村群众说,村里总是没钱修陂圳,经常种已下,水没来,常年如此,许多群众对干部失去了信心。

3、“领头人”的威信不高。作为村级班子的“领头人”——村支部书记的能力不强、没有威信,是造成班子战斗力、号召力不强的关键所在。绝大多数党员、群众认为,一个村班子的好坏与支部书记的能力强弱有很大关系。在龙下乡,家庭年纯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屈指可数,而且子女出外打工的收入占了80%以上。年富力强,有本领、能力强的人绝大多数已外出,对村级班子的建设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也是班子威信不高、战斗力不强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相当部分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呈弱化趋势

调研中很多群众反映,现在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的甚至不如一般老百姓,有的党员甚至不参加如修路、修陂圳等公益活动。分析其原因,一是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以龙下乡为例,现有农村党员203名,平均年龄达53.3岁,其中55岁以上的85人,占42 %;54-36岁的82人,占40%;35岁以下的36人,仅占18%。二是中青年党员外出的多。据调查,龙下乡54岁以下的党员中,近70%都外出打工、经商了。三是农村党员“两缺”(缺技术、缺经营本领)现象普遍。龙下乡的种养大户、经销大户中,党员不到10人,许多农村党员家庭年收入低于村平均水平。

三、村集体经济普遍很薄弱

原来我县山林竹木资源丰富,大部分村集体每年都有几万元甚至更多的经济收入,但目前,山林竹木资源已被利用,尤其是国家取消农特税以后,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减少,现在每个村实际收入平均不足1万元。极其薄弱的村级经济,连解决村两委班子运转都困难重重,想要为群众办实事就更难了。其实,许多村委班子也在谋划为村民多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可就是没钱,就连修陂圳也难于彻底修好。薄弱的村集体经济也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没钱当村干部很难”,不仅村干部这样认为,就是一般党员和群众也这样认为。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必须结合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培两带”和“农民知识化工程”等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全面实施农村党支部书记“能人化”、农村党员“技能化”、农村产业发展“协会化”三大工程(以下简称“三化”工程),积极提倡“能人经济”、“协会经济”以顺应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一、强班子,书记“能人化”

无论是干部,普通党员,还是一般群众,都认为村级班子强不强、能否发展经济、能否多为群众着想办实事,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有能力的村支部书记,这

也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就全县而言,能称得上“能人”的村支部书记估计不会超过10人。因此,利用2、3年的时间,积极推行以农村支部书记为代表的村级能人班子建设,才能打造好“火车头”,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进程。

书记“能人化”的具体要求体现在:一是带头致富能力强。熟练掌握1-2门种养实用技术,懂管理善经营,捕促市场信息能力强,拥有1-2个种植或经营项目(基地),家庭年纯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二是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能联系群众30名以上,确定村级经济发展主导产业1-2项或带出一支创业队伍;有适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组织模式,在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或有组织地输送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千方百计抓好以水利、道路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建设班子的能力强。班子团结一致,战斗力强,能积极完成上级各项任务,努力解决群众关心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办事公道正派,群众拥护;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班子自身建设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四是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强。村支书要带领村级班子一班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结合本村实际,在带领农民致富的同时,认真研究选准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在管好现有项目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增加新项目,如可选择林业、矿产、水等资源开发型,或引进本地能人或外地客商办厂等,争取每个村有一个较固定的企业或实体,力争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五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能力强。熟悉基层党务工作,尤其是规范化发展党员工作;善于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双富十带头”、设岗定责、“三培两带”活动,积极发展农村青年能人加入党组织,不断改善农村队伍结构,增强活力;能充分发挥民情110和党员帮扶基金会的作用,使其健康运行并不断发展壮大。

实现书记“能人化”的两个途径:一是通过“三个培养”,把党员中的能人培养成村组员后备干部,从中重点培养支部书记接班人。二是对思想素质好的培

养对象,重点进行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市场经济知识方面的培训和引导,使其不断增强发展经济的本领。

二、注活力,党员“技能化”

农村党员先进性弱、活力不强,没威信,主要是因为缺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条件,在农村突出表现在没技能、不懂经营。自己的生活水平都比一般群众低,怎能有威信?怎能发挥先进性?在座谈中,很多党员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首先必须全面实现党员“技能化”。只有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农民知识化工程才能得到全面实施;只有提高农村党员的双带致富能力,才能更好发挥其先进性,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必须把“技能化”当作除思想政治条件外的首要条件,从源头上实现党员的先进性。在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中,要积极组织、鼓励、支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带头参加县、乡、村兴办的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和农函大的学习;带头选择1-2项适合自身实际的产业或就业项目进行针对性强的培训学习,并能在1-2年内取得劳动人事部门颁发的培训合格证或资格证;带头创办致富基地或选择就业或经营项目1-2个(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做学以致用的模范,从而切实增强双带致富的能力和本领,激发广大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加快农村奔小康的步伐。

三、兴经济,产业“协会化”

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如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协会是一个有效的载体,它能实现农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特色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要积极引导、组织,争取在一、二年内每个村都组建1个以上的产业协会。可按照入会自愿、引导发展、信息技术等资源共享、统一生产经营的原则,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行组建。在组建时可按产业(行业)跨行政村组建,也可按行政地缘属性组建。协会要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逐步向市场化的经济实体发展,形成具有法律地位,能把生产经营各

个环节统一起来,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中介组织,成为农民生产、经营、信贷、保险等的“绿色通道”。城厢镇黄埠村的蔬菜协会虽然还不够规范、完善,但其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龙下乡目前基本上形成了蚕桑、果业、竹木几大主导产业,要使之走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发展之路,组建协会,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作者系中共全南县委政策研究室 罗文

第五篇:当前我市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市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经过全市上下持续几年的全面发力,晋城的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决定性进展,成为全省首批整体基本脱贫市。但不可否认,当前脱贫攻坚仍存在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化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成为全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晋城市脱贫攻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截至2018年底,晋城2个贫困县摘帽、20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6万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全市只剩下17户35人未脱贫,成为全省首批整体基本脱贫市。“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贫困户吃、穿、住、医疗、教育、吃水等生活必需有了基本保障,贫困村的面貌有了极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很大提高,脱贫攻坚的任务整体上基本上完成。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晋城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转变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根据新情况,针对新问题,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各项涉农政策的合力,统筹规划,协调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壮大农村一、二、三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干部队伍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松劲懈怠、喘口气、歇歇脚的问题。随着两县的摘帽,脱贫任务的基本完成,有的领导出现工作放松倾向,把巩固提升当作一般性的工作来安排,一些部门领导在帮扶人员配备、帮扶力度上出现应付思想,一些县(市)对驻村干部的管理出现明显松懈。干部队伍这种苗头性问题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

二是脱贫村干部、群众依然存在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不够问题。一些脱贫村“两委”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能力素质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反主为客,把村里的工作都交给驻村工作队或第一书记,缺乏主动带动群众致富的动力和能力。一些脱贫户主要依靠政策帮扶实现脱贫,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三是脱贫产业基础不牢,脱贫人口存在返贫潜在风险。总体看脱贫产业普遍存在发展规模小、带动主体弱,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及产业项目雷同、市场风险大、运营管理不善、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产业基础依然薄弱,致使脱贫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

四是易地扶贫搬迁遗留问题还较多。有的搬迁户因年龄偏大仍靠种地维生或搬入安置点就业无着落及上学、医疗等不能衔接,搬迁积极性不高或占新不拆旧,导致拆除复垦进度缓慢,集中安置点入住率不高等问题发生。

五是脱贫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还待进一步改善。普遍存在标准不高、发展不足问题。如一些贫困村饮水安全标准还较低,一些村虽建了卫生室,但能为村民提供的服务很少。多数贫困村没有小学、幼儿院,陪孩子外出就学成为贫困村村民沉重的家庭负担。

六是脱贫攻坚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就我市来说,主要是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矛盾、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矛盾及边缘人口致贫风险问题。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贫困村的面貌普遍发生了较大变化,贫困户得到了很大的实惠,而与贫困村、贫困户相邻的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特别是边缘户,本与贫困村、贫困户条件相差不大,这几年因得到的扶持很少,反而发展滞后于贫困村、贫困户,特别是一些边缘户因生活变故致贫风险很高,导致村与村、户与户、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增加,影响了农村社会风气和稳定发展。

三、晋城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对策建议

一是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将乡村振兴规划与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统盘考虑,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彼此融合。以县、乡为单位,统筹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市场要素和投向农村的财政、社会资金,布局、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高资源、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弥合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之间、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矛盾,加大边缘人口的社会保障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干部是脱贫攻坚的领导力量,脱贫攻坚的成败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和扶贫干部的综合素质、决策水平、执行能力。要以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深刻认识脱贫攻坚的政治属性,克服松劲懈怠倾向,加强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各有关单位在帮扶人员配备上要克服应付思想,选派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会帮扶的党员干部到扶贫一线。同时加强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管理,克服软弱涣散倾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的主力军作用。

三是进一步激发贫困村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贫困村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稳定脱贫最终要靠贫困村干部、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要针对贫困村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的实际,通过选派大学生村官、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方式,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贫困村村支“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和能力。要在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多形式、多渠道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通过宣传、教育,在农村营造“勤劳脱贫光荣,坐等靠要可耻”浓厚氛围,要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搭建就业平台,加强就业培训,发展壮大农村产业等,逐步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夯实其稳定脱贫基础。

四是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产业不稳,基础不牢。在发展产业中,要减少单纯的行政行为,更多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针对贫困村多为“空巢”老人村、老弱病残村的实际,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离”,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集体资产入股等改革,培育、引进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让自我发展动力不足、能力不够的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就近打工,参与到产业链中,稳定脱贫。同时,要通过培育和引进产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农业保险等,降低小农户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风险,促进小农户与现代产业的有机衔接,鼓励有劳动能力和一定经营能力的农户

“自主干”产业。通过发展壮大农村产业,构建稳定脱贫产业支撑。

五是尽快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遗留问题。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最大的政策红利,能否尽快妥善解决易地扶贫搬迁遗留问题,事关政府公信力和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对集中安置点,要因地制宜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保证搬迁民户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及时主动提供物业管理和公益岗位及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广开就业门路,并把后续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为搬迁户搭建就地就近参与产业发展的平台,提高集中安置点入住率,加快撤除复垦,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下载当前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索—云南玉溪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索—云南玉溪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0年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五篇)

    2020年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2018年,**县面临脱贫摘......

    当前作风建设面临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作风建设面临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作风建设面临问题及对策思考 ————烟草行业“改进作风年”活动学习体会烟草在线专稿引:结合当前一些干部员工中存在的思想不正、作风......

    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后,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大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

    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问题与对策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问题与对策漆应得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后,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大力推进理......

    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 对策 摘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系到农村基层人心向背的一项大工程,是关系到农村基层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关系到党建设社会......

    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 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近年来,我区根据农村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在推进村......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许昌市大学生村干部调研报告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只乐乡是一个拥有5.3万人口的农业大乡,下辖39个行政村,现有1526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1237名。近几年来,乡党委坚持以......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大基础工程,直接关系农村的经济发展,关系着社会稳定,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近年来,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