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解决社区困难党员的几点建议
一、创办“爱心超市”,救助生活困难党员。各社区党总支发动广大居民和单位捐款捐物,号召有条件的党员把经营中的1天收入或闲置在家的电器、衣物、家具等捐给“爱心超市”。由党总支向社区200多名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发放“爱心卡”。他们凭卡每月到“爱心超市”可领取几十元的物资,购买其它物品可享受到“救助价”。超市所得利润全部用于再
投入、再经营、再救助。去年以来,“爱心超市”已为特困党员免费提供大米5100余公斤、食用油800余公斤、衣物3600余件,其它生活日常用品4000余件,折价37000余元。
二、设置公益岗位,拓宽下岗职工党员就业渠道。各社区按照“公益服务建岗、因地制宜拓岗、兴办实体创岗”的思路,将小区公益事业与下岗特困党员再就业结合起来,挑选了125名党性观念强、文化素质高、热心社区工作的党员从事小区服务管理工作,既解决了思想问题,又解决了工作问题。老西门社区翟振湘、伍本和以前都是公司的经理或书记,这次上岗后,他们积极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解决居民困难,为小区建设建言献策,得到了群众好评。
三、开展结对帮扶,增强困难党员自我发展能力。各社区党总支明确每名支部成员联系、帮扶一个困难党员户,并召开社区党员联系会,组织社区内机关单位的党员也联系帮助一个困难党员户,主要是搞好“三帮”,即:帮助再就业、帮助子女入学、帮助就医。目前有286名困难党员得到党员的结对帮网扶。对老弱病残的党员,制定了定人员、定时间、定对象、定项目、定效果的“五定”服务制度,由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党员组成包户组,帮助他们料理家务,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通过实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增强了困难党员的生活信心和自我发展能力。
四、建立民情日志,解决党员、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各社区党总支提出了“有困难、找社区”的口号,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均成立了民情办公室,对居民和党员反映的各种意见、建议、困难和问题,建立了专门台帐,明确专人负责,一天一汇总,一周一梳理,半月一研究,对突出问题和紧要性问题随时随地进行研究解决。对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社区党组织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民政、劳动等相关部门汇报,做到了及时反映、及时解决;对社区带倾向性的问题,制定了专门的整改规划进行解决。去年以来,通过建立民情日志收集各种意见建议986条,解决住房、城市低保、大病救助等各种实际问题2900多个,拉近了社区党组织与居民特别是困难党员的距离,激发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篇:实施新课程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建议
你认为实施新课程遇到的困难有哪些?给出解决困难的建议。答: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老师和学生都展现了一片新天地,带来新的气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以住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新的课程理念更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广大教师都充满激情,积极投入到新课改的探索和实施中,大胆尝试新课堂模式,新的评价模式,取得不少收益,但是,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1、新课程理论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解放,为师生创造性地学习、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天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规教学依旧占主体。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依然受考试成绩的左右,依然受看不到的评价魔杖的摆布。这样,领导折磨教师,教师折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进行教学改革,只要身心不受摧残就已经是相当不易,怎敢奢望追求那么多的“面向”和“平等”呢?
2、新教材虽图文并茂但一些知识点跨度太大,又由于学生的起点不均衡,接受力参吃不齐,因而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感觉一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有的是很吃力,从各个单元的质量分析表中的不及格人数可以证明。这样就影响教学进度的进程,每次期末复习时间都不够用,只是草草复习,不够深入、全面,即使老师加班加点,进行个别辅导也不能有效解决差生面。针对教材的原因,我们作为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学习新理念,课堂上采取符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教材中的不少讨论和思考题价值不大,脱离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新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开始都有导言,来创设情境很好,但:
里面的不少问题是学生现有知识作经验不具备的,无法开展讨论,而且有些问题讨论对于引出后面内容作用不大。
4、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索的时间不够
有些课堂的学生活动是很好的,让学生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究或者讨论或者交流,但在课堂仅有的四十分钟中,学生很难完成一些活动,或者完成了活动,剩下的内容讲不完,但这些内容又有整体性。分开到下一课时显得活生生断开,而且要增加课时数。
5、过程性评价体系实施不易操作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改革促使评价的功能田以往注重甄别、选拔转向重视个体生命发展,因此新课程的评价被称为“发展性评价”。新课程倡导的质性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描述和记录,以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树立自信心,也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因此,过程性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成长记录袋”,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过程性评价方法之一,是老师们提得比较多的。建立成长记录袋需要收集、记录学生的作品以及他们的相关材料,需要定期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而且还存在档案袋的管理问题,由谁来管理?存放在何处?此外还有课堂观察,老师们一边要教学,一边要对课堂里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似乎难以做到两全。特别是现在有些老师一个人负责几个班的教学,要求教师对每一位生长期进行质性评价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使老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新课程所遇到的困难?
首先,转变教学理念:这是老调重弹。但在新课改下,我的看法是:要对“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教师应由过去“课堂的绝对控制者”转换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有一定控制权)、参预者(与学生平等)、知识平台(与教材等同)。课前教师要做好如下准备: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吸收融汇教材的教学内容。将自己教材化,使自己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教材;将教材内容人性化,使教材也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教材。使自己和教材融为一体,共同搭建教授学生知识的平台,然后在课堂上才能将学生吸引过来,共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
其次,改变教学方法:这也是一个老话题,我的理解是:新课程与以往的教学不同。“在探究中学习”,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积极创设情景,引导、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教师对探究的结果,不要急于作出肯定或否定,要鼓励学生总结在探究中学到了什么;不管是理论探究还是实践探究,学生都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探究重怡情”,学生在探究中,即体验到求知的乐趣,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乐趣。
第三、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向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历史,历史就在身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较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第四、营造必要的氛围:热烈而有极大冲击力的改革氛围有助于教师形成接受和参与改革的心理背景。一个既听不到改革的呼声,又看不到改革的论争,到处弥漫着静谧、保守氛围的环境,是不可能唤起教师投身课程改革的动机与激情的。
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教研部门的课程执行能力、领导能力,领导者的观念、对课程改革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有效的课程实施。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新课程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咨询意见和资源支持。此外,新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许多学习活动的开展,都要依赖社区和周边环境的建设。新闻媒体的积极宣传,可以形成一种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一个关心、理解、支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社会环境,将为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五、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教师接受和参与课程改革无疑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激励机制不能不考虑物质激励,改革应当给教师在工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及条件等方面带来实际利益。然而,仅凭物质激励是不够的,最大的激励力量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社会和国家的强烈责任感,还需要尽可能满足教师的内心需求,使其体验到成功和成长的喜悦。
新课程是要靠教师实施的,一方面我们必须吸引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尽可能多的力量参与是课程改革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无论是课程改革的设计者、决策者、组织者,还是教师、家长、学生,只有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才能推动改革的航船驶向理想的彼岸。
第三篇:xx社区困难党员调研(xiexiebang推荐)
xx社区党总支对社区困难党员调研汇报材料
xx街党工委:
经我党总支对本社区困难党员基本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党总支共有正式党员212人,其中在岗党员92人,离退休党员115人,因待退休、家庭情况暂无就业愿望的5人。文化程度方面:在册的党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的35人,占党员总数的17%;高中文化的26人,占党员总数的1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51人,占党员总数的70%。年龄方面:年轻党员较少,35岁以下的党员25人,占党员总数的12%,36岁至55岁党员59人,占党员总数的28%;56岁以上党员128人,占党员总数的60%。
二、调研情况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社区党员中,离退休和在职的党员暂未有低于城镇最低收入的困难党员,以及暂无党员无社会保障。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另,有少部分退休党员虽然有固定收入以及有社会保障,但是因体弱多病而临近生活困难的边缘。在我党总支党员的年龄结构普遍偏大,离退休党员较多,在我们调查的离退休党员中,有3个党员都常年有病,长期的治疗费用也造成一定家庭经济困难。例如xxx,虽然有固定的退休金和子女给的生活费,但常年卧病,长期住院治疗,生活水平一般。
三、建议
一是“思想上扶志,生活上扶困”的原则,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一方面显示党组织的力量所在,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是坚持党员走访慰问制度。利用节假日期间,各支部的书记都要亲自看望慰问那些有需要帮助的困难党员。各支部都要坚持党员谈心制度,做好“五必访”工作加强党员的联系与沟通。
三是要加强辖区单位沟通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关怀、帮扶困难党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进一步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为帮扶困难党员创造更好的条件,共同推动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激励、帮扶长效机制。四是要创新活动载体,引导机关、企业、学校等各类党组织更好地服务群众、改善民生,努力营造机构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帮互学、共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xx社区党总支部
xxx年x月x日
第四篇:社区建立困难党员帮扶长效机制
社区建立困难党员帮扶长效机制
社区党总支坚持把关心好、帮扶好困难党员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工程来抓,以构筑矿物质网络和困难党员帮扶体系为重点,扎扎实实地开展困难党员关爱工程。
一是分类建档,编织信息网。建立社区困难党员档案。根据辖区党员的收入、身体、思想、就业等实际情况进行登记造册,根据一定的标准,分为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层次,并视情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实施定期排查摸底制度。定期对困难党员情况进行整理、更新和归档。
二是结对帮扶,共筑爱心网。建立党员干部帮扶特困户制度,每个支部设立1-2名联系员定点联系2-3个困难党员,每月进行1-2次走访,实时、动态掌握困难党员情况。建立共建共驻帮扶特困户制度,积极挖掘社会资源优势,营造社会力量关爱帮扶困难党员的氛围,积极引导共建单位与近5名困难党员结成了帮扶对子。建立完善青年志愿者上门服务制度,定期组织辖区学校青年志愿者上门为老弱病残党员打扫卫生,开展陪孤寡、空巢、残疾老党员聊天话家常等活动。
三是因人制宜,架设教育网。对个别有思想情绪的困难党员,由党支部采取上门走访等方式,定期开展面对面的教育。对存有“等、靠、要”思想的低保、下岗、失业困难党员,通过开展“指一条路子、供一条信息、教一门技术”为内容的精神扶贫教育活动、参加就业知识培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其进行“自信、自立、自强”教育,消除其畏难情绪。对元思想负担,但技能单
一、就业素质偏低的困难党员进行再就业培训,使其掌握1-2门职业技能,并利用社区就业网络为其提供就业信息。
第五篇:长风社区探索帮扶困难党员长效机制
长风社区探索帮扶困难党员长效机制 上海基层党建网讯 普陀区长风社区(街道)党工委坚持激发党员主体意识与党内帮扶相结合、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经常性帮扶与集中式帮扶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对困难党
员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关爱。
坚持扶志与扶困相结合长风社区(街道)党工委将困难党员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为困难党员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担负起直接责任,主动开展好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深入开展教育。社区(街道)党工委着眼于普遍提高困难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开展党员的培训教育。以社区学校和各居民区党员服务站为主阵地,组织广大社区党员深入学习中央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等专题讨论,帮助他们认清形势,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要求,自觉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领导率先垂范。每逢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街道党政领导、党代表等带队深入困难党员家中进行看望慰问,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定期开展各级领导干部走访慰问曾获各种荣誉称号、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下岗失业等困难党员,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每一位困难党员的心坎上。坚持“五必访”制度。为了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了“五必访”制度。做到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党员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必访;党员生病住院或亡故时必访;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时必访;党员有较大思想情绪或有意见建议时必访,及时解除困难党员的思想疙瘩和
消极情绪,鼓励他们振奋精神,战胜困难。
坚持短扶与长扶相结合近年来,党工委不仅将困难党内帮扶视为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更是将困难党员帮扶转化为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和谐共建共享的自觉行动。分类分级建档。按照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层次分类建档,分别在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基层党组织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分类分级明确界定帮扶对象及帮扶标准,实施动态管理。因人施策帮扶。对“等、靠、要、怨”思想的困难党员,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把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谈心活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和激发党员振奋精神。对因病、因残、因灾、因老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党员,采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性扶助措施,通过走访慰问、医疗救助等解燃眉之急,帮助其渡过难关。搭建互助平台。社区(街道)党工委注重建立完善各种帮扶困难党员制度,形成经常帮、长期帮的长效机制。机关干
部层面,通过开展“爱心一日捐”活动,动员党员干部捐出一天的工资;鼓励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一日捐”活动,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各种各样的捐赠活动,广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各基层党组织层面,以“双结对”、党员志愿者行动及走访慰问、爱心行动等多样化的党内互帮互助活动为载体,积极为困难党员送物资、送信息、送健康、送服务等,面对面地了
解困难党员群众的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描绘了一幅“党内有真情,处处有温暖”的和谐长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