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模中学 团建调研课题报告
南模中学团建调研课题报告
完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与工作载体
一、背景与概述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历来以培养具有“青锋”意识、“模范”行为,“健全”人格的优秀学生为育人目标,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着目标展开。
南模中学的学生原本都是初中学校中的佼佼者,所以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共青团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团员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的力量和引领是至关重要的。有效的“党建带团建”机制和载体能提升共青团队伍建设,帮助青年不断进步。
所以,我们在2010年初的时候确定了《完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与工作载体》这个课题方向。
南模中学党委工作扎实,作风朴实,为南模中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评为2009年度“徐汇区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团委与党委商议下来,总结出我校“党建带团建”主要体现在思想上重视,机制上配套,载体上保证。在机制上,学校党委将团的工作纳入党委工作整体格局,由党委青年委员负责团的各项工作。在载体上,通过学生的青年党校、教师的青年自培学校以及党员老师进班级等平台带动团的各项工作。所以,我们这个课题的任务就是进一步完善和巩固这些有效地做法。
二、实施目标
南模中学“党建带团建”历来已有着良好的传统和做法,对团工作的开展帮助很大。团委希望通过课题的进行,与党委一起探讨,进一步地完善和巩固这些有效的做法。
南模中学“党建带团建”工作希望在实践中能进一步紧密党团关系,促进团组织各项工作不断进步,并且带动一大批有志团员的发展。
三、具体举措和实施情况
(一)、思想上重视,党建带团建
高中时期是培养党的生力军的绝好时段。同样,对于团的组织来说,能得到党的关怀和随时的指导,对于团的基础建设以及团员青年无疑能起到更好的推进和激励作用。
基于南模学生几乎全员团员的这样一个特点,学校党委工作全覆盖,在指导思想上,将学校各项教学工作、各项学生活动都纳入团的建设的整体格局,任何教学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都从培养团员青年的能力、增长才干为出发点进行考虑。
团的组织生活是团员青年相互交流,接受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但现在学校中很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没有时间过组织生活。针对这一问题,南模中学党委决定,尽可能地每月留出一节校班会课时间用于支持团组织生活。这一经验也值得其他学校借鉴。
(二)、机制上配套,党建带团建
南模中学的党建从机制上就非常注重团的建设,把团的建设纳入整体格局,在党委委员设置中,有青年委员一职,主要负责青年工作,关注团的建设。事实证明,这一举措非常有效,在党委会上,党委班子能随时了解青年动态,也能随时提出指导意见,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党委共设6个二级党支部,其中包括高
一、高
二、高三党支部,这些二级党支部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关注团的建设,关心团员青年的发展,为党培养和选拔优秀后备力量。通过二级党支部的工作,让党团关系更紧密,团员青年近距离看到党员老师勤勉的工作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对他们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三)、载体上保证,党建带团建
党建带团建,除了在思想上重视,机制上保证之外,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几个很好的做法,这些载体和平台使“带”能够有所依托,不会成为空中楼阁,能够落在实处。实践证明,这些载体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学生青年党校
南模中学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他们要求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由党委牵头,团委具体实施,学校每年开办青年党校,合理设置课程,学习跨度为整个
学年。在这一个学习周期中,处处体现了党委的作用。
首先,党委委员全部参与党校的讲座,2010年,党委书记高屹进行开班动员,谈入党动机。党委副书记李小朴介绍发展党员的基本程序。其次,充分发挥二级支部的作用,每年的学员都是高一学生,高一年级党支部从党校招生、学习、座谈到社会实践,都全程参与,高一年级党支部书记许华弟为学生做“党的历史和性质”的讲座,支部委员吴云凤老师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的讲座。党员自身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团员青年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青年党校只是个开始,高二党支部的主要任务就是考察,高三进行深入了解并发展。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党委和所有的党员老师都充分发挥了作用。
2、教师青年自培学校
除了关注学生团工作之外,对于青年教工团,学校党委也给予了很多关心和帮助。党委深知青年教师是南模中学的未来和希望,对这一批老师给予厚望。利用各种渠道,搭建各类平台通过青年自培学校助推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青年自培学校校长,教工团支部委员担任教务,学员范围进行了扩大,除了教工团老师之外,还包括所以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2010学年青年自培学校的学员共计73位。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更快适应学校环境,更出色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最终向名师的行列迈进,能够“出观点,出书,出人”,青年自培学校在党委的指导下,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让青年教师与区各学科教研员面对面;强势学科建设之物理组3位青年教师与老校长张茂昌结对;向区三奖或者者学习;与校长、书记面对面;校“百花奖”青年教师参赛及听课评课等。
党委想青年教师所想,急青年教师所急,重点关注师德和教育技能的培养,使青年教师进步的步子迈得更大,更稳。这与教工团支部团建的关注点——服务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可谓不谋而合。
3、党员老师进班级
党员老师进班级是党团亲密接触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南模中学党委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一至两次这样的活动。党委选题,党员老师集体备课。精心准备后,在班会课时间进入各班,集体宣讲,并接受学生提问。高
一、高
二、高三共计30余个团支部,所以,几乎所有的党员老师都参与过这项活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也会经常与进入班级的党员老师进行沟通。
近两年来,党委的宣讲题目包括:2009年6月——“改革开放三十年”、2009年12月——“廉洁教育进课堂”、2010年,结合南模中学即将到来的110周年校庆,进班级的主题被定为“南模历史上的地下党工作者”。
四、工作成效与体会
实践证明,南模中学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是有效的、务实的,能够落在实处的工作才有其生命力。只要是富有意义的团活动,学校党委都非常支持,在资金和时间上予以充分保障,并给予及时悉心的指导。学校党委的这种态度保护了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使学校团的工作富有朝气,具有创意,也紧紧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坚定不移地沿着党指明的方向。
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南模中学团组织工作有声有色,团委每年都被评为“徐汇区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些荣誉:教工团支部被评为“2009年度徐汇区新长征突击队”,顾培琳老师被评“2009年度徐汇区青年岗位能手”,2011届9班、10班团支部被评为“09年度徐汇区一团一品建设先进团组织”,“彩云之南,爱心之旅”南模中学暑期优秀学生夏令营被评为2010年上海市中等学校系统团组织暑期工作“优秀项目奖”,在徐汇区“青春世博行动”评选中,2009届高一年级被评为“新长征突击队”、教工团支部被评为“世博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朱翠凤老师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胡洁斐老师被评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南模中学团委所获得的上述成绩与党委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我们还会继续坚持“党建带团建”的这些有效做法,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共青团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委员会
2010年11月
第二篇:南模中学 团建调研课题报告
南模中学
团建调研课题报告
完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与工作载体
一、背景与概述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历来以培养具有“青锋”意识、“模范”行为,“健全”人格的优秀学生为育人目标,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着目标展开。
南模中学的学生原本都是初中学校中的佼佼者,所以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共青团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团员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的力量和引领是至关重要的。有效的“党建带团建”机制和载体能提升共青团队伍建设,帮助青年不断进步。
所以,我们在2010年初的时候确定了《完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与工作载体》这个课题方向。
南模中学党委工作扎实,作风朴实,为南模中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评为2009“徐汇区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团委与党委商议下来,总结出我校“党建带团建”主要体现在思想上重视,机制上配套,载体上保证。在机制上,学校党委将团的工作纳入党委工作整体格局,由党委青年委员负责团的各项工作。在载体上,通过学生的青年党校、教师的青年自培学校以及党员老师进班级等平台带动团的各项工作。所以,我们这个课题的任务就是进一步完善和巩固这些有效地做法。
二、实施目标
南模中学“党建带团建”历来已有着良好的传统和做法,对团工作的开展帮助很大。团委希望通过课题的进行,与党委一起探讨,进一步地完善和巩固这些有效的做法。
南模中学“党建带团建”工作希望在实践中能进一步紧密党团关系,促进团组织各项工作不断进步,并且带动一大批有志团员的发展。
三、具体举措和实施情况
(一)、思想上重视,党建带团建
南模中学
团建调研课题报告
高中时期是培养党的生力军的绝好时段。同样,对于团的组织来说,能得到党的关怀和随时的指导,对于团的基础建设以及团员青年无疑能起到更好的推进和激励作用。
基于南模学生几乎全员团员的这样一个特点,学校党委工作全覆盖,在指导思想上,将学校各项教学工作、各项学生活动都纳入团的建设的整体格局,任何教学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都从培养团员青年的能力、增长才干为出发点进行考虑。
团的组织生活是团员青年相互交流,接受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但现在学校中很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没有时间过组织生活。针对这一问题,南模中学党委决定,尽可能地每月留出一节校班会课时间用于支持团组织生活。这一经验也值得其他学校借鉴。
(二)、机制上配套,党建带团建
南模中学的党建从机制上就非常注重团的建设,把团的建设纳入整体格局,在党委委员设置中,有青年委员一职,主要负责青年工作,关注团的建设。事实证明,这一举措非常有效,在党委会上,党委班子能随时了解青年动态,也能随时提出指导意见,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党委共设6个二级党支部,其中包括高
一、高
二、高三党支部,这些二级党支部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关注团的建设,关心团员青年的发展,为党培养和选拔优秀后备力量。通过二级党支部的工作,让党团关系更紧密,团员青年近距离看到党员老师勤勉的工作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对他们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三)、载体上保证,党建带团建
党建带团建,除了在思想上重视,机制上保证之外,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几个很好的做法,这些载体和平台使“带”能够有所依托,不会成为空中楼阁,能够落在实处。实践证明,这些载体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学生青年党校
南模中学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他们要求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由党委牵头,团委具体实施,学校每年开办青年党校,合理设置课程,学习跨度为整个 2
南模中学
团建调研课题报告
学年。在这一个学习周期中,处处体现了党委的作用。
首先,党委委员全部参与党校的讲座,2010年,党委书记高屹进行开班动员,谈入党动机。党委副书记李小朴介绍发展党员的基本程序。其次,充分发挥二级支部的作用,每年的学员都是高一学生,高一年级党支部从党校招生、学习、座谈到社会实践,都全程参与,高一年级党支部书记许华弟为学生做“党的历史和性质”的讲座,支部委员吴云凤老师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的讲座。党员自身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团员青年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青年党校只是个开始,高二党支部的主要任务就是考察,高三进行深入了解并发展。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党委和所有的党员老师都充分发挥了作用。
2、教师青年自培学校
除了关注学生团工作之外,对于青年教工团,学校党委也给予了很多关心和帮助。党委深知青年教师是南模中学的未来和希望,对这一批老师给予厚望。利用各种渠道,搭建各类平台通过青年自培学校助推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青年自培学校校长,教工团支部委员担任教务,学员范围进行了扩大,除了教工团老师之外,还包括所以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2010学年青年自培学校的学员共计73位。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更快适应学校环境,更出色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最终向名师的行列迈进,能够“出观点,出书,出人”,青年自培学校在党委的指导下,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让青年教师与区各学科教研员面对面;强势学科建设之物理组3位青年教师与老校长张茂昌结对;向区三奖或者者学习;与校长、书记面对面;校“百花奖”青年教师参赛及听课评课等。
党委想青年教师所想,急青年教师所急,重点关注师德和教育技能的培养,使青年教师进步的步子迈得更大,更稳。这与教工团支部团建的关注点——服务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可谓不谋而合。
3、党员老师进班级
党员老师进班级是党团亲密接触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南模中学党委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一至两次这样的活动。党委选题,党员老师集体备课。精心准备后,在班会课时间进入各班,集体宣讲,并接受学生提问。高
一、高
二、高三共计30余个团支部,所以,几乎所有的党员老师都参与过这项活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3
南模中学
团建调研课题报告 的学生也会经常与进入班级的党员老师进行沟通。
近两年来,党委的宣讲题目包括:2009年6月——“改革开放三十年”、2009年12月——“廉洁教育进课堂”、2010年,结合南模中学即将到来的110周年校庆,进班级的主题被定为“南模历史上的地下党工作者”。
四、工作成效与体会
实践证明,南模中学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是有效的、务实的,能够落在实处的工作才有其生命力。只要是富有意义的团活动,学校党委都非常支持,在资金和时间上予以充分保障,并给予及时悉心的指导。学校党委的这种态度保护了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使学校团的工作富有朝气,具有创意,也紧紧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坚定不移地沿着党指明的方向。
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南模中学团组织工作有声有色,团委每年都被评为“徐汇区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些荣誉:教工团支部被评为“2009徐汇区新长征突击队”,顾培琳老师被评“2009徐汇区青年岗位能手”,2011届9班、10班团支部被评为“09徐汇区一团一品建设先进团组织”,“彩云之南,爱心之旅”南模中学暑期优秀学生夏令营被评为2010年上海市中等学校系统团组织暑期工作“优秀项目奖”,在徐汇区“青春世博行动”评选中,2009届高一年级被评为“新长征突击队”、教工团支部被评为“世博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朱翠凤老师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胡洁斐老师被评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南模中学团委所获得的上述成绩与党委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我们还会继续坚持“党建带团建”的这些有效做法,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共青团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委员会
2010年11月
第三篇:关于中学团建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学团建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加强和了解***中学团建工作,促进***中学团建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务实,按照团省委《关于组织我省高校挂职团干部集中开展中学团建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的要求,于2011年6月 至7月底,对***中学团建工作进行调研。通过走访***各个中学实地考察、听取学校相关负责领导、团委书记关于各校团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典型案例汇报、与团干部、团员代表座谈等形式,客观真实的了解***中学团建工作情况。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一、调研方法
****团区委对此次调研活动高度重视。为了更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学团建工作,团区委精心筹划安排,成立***中学团建工作调研小组,选取老边区具有代表性的1所高中和4所初中作为重点调研对象,以实地考察、听取汇报、经验交流、与团干部、团员代表座谈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调查了解学校团建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建议,同时,将各自学校在团建工作中的具体情况、精品工作、特色项目和推进中学团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详实、客观的反映,保证调研内容全面准确。
二、***中学团建工作现状
***共有高级中学1所,初中4所。共有青年学生3800多人人,其中团员青年1800多人,团青比例48.28%。5所学校均建有在党组织领导下具有明确工作职责的团组织。35学校团委书记年龄最大38岁,最小30岁,全部为党员,全部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三、***中学团建工作特点
从调研的整体情况看,近年来,全区中学团建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形成了一些好的工作经验,主要表现在:
1、把握政治方向,突出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全区各级团组织始终坚持把团员青年的思想建设放在团建工作的首要位臵,切实加强思想政治领导,组织青年学生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通过召开团干部培训班、励志报告会等有效的活动载体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为青年学生的信仰和追求。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以建党90周年、五四运动92周年、建团89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采取生动有效的形式,广泛开展国情和****区情教育,今年3月份以来,广泛组织了学雷锋活动、祭扫烈士墓活动、参观柳树石灰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年大造林活动、演讲比赛活动等等,引导青少年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成才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引导青少年进一步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深化“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民族精神代代传、知荣明耻我能行等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励志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学习习惯,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风气。
2、坚持服务青年,切实关心和帮助青年学生,积极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近年来,团区委继续扎实开展扶贫帮困工作,进一步做好完善
贫困学生档案等捐资助学基础性工作,通过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多种措施,做好学习扶助、生活救助、法律援助等工作,从生活上和精神上关心各类困难青少年。全区各级团组织累计为贫困学生捐款3万元。从多方面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重大节庆之际,以各项主题教育为载体,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五四期间各中学广泛开展了如演讲比赛、革命歌曲、校园歌手大赛、五四征文等纪念活动;
在活跃校园文化,服务团员青年的同时,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密切关注青少年思想动态,坚持经常性的正面思想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看待国际国内形势,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校园舆情分析监测等机制,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等工作,促进校园稳定,维护社会和谐。全年各校开展法律讲座、安全教育讲座共计180期。
3、提高自身素质,加大团建基础工作力度,加强团的作风建设 在调研活动中发现,各校团组织充分利用业余党、团校对团员进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使广大团员进一步明确团的宗旨、性质,团员的权利和义务,从戴团徽、唱团歌等基础性工作做起,树立团的社会影响,增强团员光荣感和使命感。各中学团组织为了更加科学、规范的开展团建工作,加强团室的规范化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三簿一册”制度,指导学生会有效开展活动,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四、***中学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总体来看,***中学团建工作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当前中学团组织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结以下五方面:
1、媒体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较大
在青少年时期,伴随生理发育的日渐成熟,个体的心理和社会性开始趋于成熟,但又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生发展阶段。强烈的偶像崇拜心理是这一时期学生的突出特征。国内各电视台“选秀”等娱乐节目,对一些明星的过分渲染让青年学生形成“一夜成名”的幻想,造成青年学生对功成名就的渴望和对成功模式的片面理解。真正能够成名的毕竟是少数,更多人只不过是走走过场,浪费金钱、消耗精力,助长了社会的浮躁情绪。新闻媒体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负有重要责任,应该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2、团员青年面对升学压力,致使团员组织观念淡薄
面对严重的升学压力,社会、家长和学校不同程度的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成长的唯一评价标准。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对国家形势政策不够关心,对参加集体活动、公益事业的不关心,把精力完全放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团员的政治性、先进性在升学压力面前难以体现,致使团员青年对团的意识淡化。对团组织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出现了青年不了解团的历史,团员不关心团的状况、不会唱团歌等现象。加之基层共青团工作的物质基础薄弱,造成广大团员青年对团工作的参与热情下降,致使团的作用弱化。
3、团干部兼职现象比较普遍、活动经费保证不足
全区5所中学中,仅有1所学校团干部是专职,其余4所均为兼任。通过座谈了解到,部分团干部考虑到职称聘任方面的问题,即使自己辛苦一些,还是要兼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兼职团干部大多每周兼课10节以上,有的还兼任班主任等其他工作,导致了团干部不能专注于团的工作,不能更加系统完善地完成团的工作使命。同时,由于各个中学的具体状况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基本存在着活动经费保证不足的问题。
五、***中学团建工作的建议
根据***中学团建工作的特点和现状,为进一步加强中学团的建设,特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1、以特色教育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树立新时代团员形象的意识。广大团员与青年时代精英有零距离的接触机会,从精英身上体会成人成才的方向,用鲜活的形象引领团员选择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迎接新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活动中使团员明确青年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不仅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要有充足的积淀;更应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2、找准适应学校发展要求的团建工作着力点,加强团的活动的针对性
学校共青团的工作要适应团员青年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团的活动。如针对他们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独立性强、乐于表现自我的特点,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如公开招聘团干部、学生会干
部,鼓励学生自己成立各种兴趣小组,自己设计团日活动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管理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同时,要以“长才干,受教育,增见识”为原则,认真抓好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创造条件;在校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共青团的凝聚力相应增强。
3、积极为学校团组织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要建立和健全学校团的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为学校的团组织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要把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总体安排,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把共青团工作给予统筹安排,要把学校团工作的开展和教育部门的工作统筹一体化;其次要建立健全规范的学校团干部聘任、考评、奖励机制,特别要落实好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和保证团干部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再次要明确保证学校团组织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团组织工作有活力、有长劲。
通过近一阶段深入***各中学,总体来说,全区各中学团组织在团市委及各学校党委的指导下,已经形成了一套富有自己学校特点的工作方法。分析研究当前团建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提升团建工作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团组织组织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核心作用,才能更好地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
2011年8月2日
第四篇:班主任课题中期报告 天南中学
《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子课题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德困生、学困生、心困生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扎实有效地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紧跟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战略部署,以教育科研促质量,创特色,树品牌,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我校于2010年7月在全校范围内正式开展了《德困生、学困生、心困生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子课题的研究。一年多来,在校长的亲自领导和教务处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在课题组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下,经过多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圆满完成了前阶段的各项任务和要求,现总结如下:
一、全校动员,全面开展
借助学校课题研究专题会议,课题组会议,学科组会议,进行了全校动员,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它既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我校学生生源现状以及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效率低下,学习效率不高等综合分析,广大教师对实施《德困生、学困生、心困生的教育方法和技巧》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达成共识,全体教师不仅了解了课题研究的深刻内涵,还积极深入地参与课题研究,大胆实践、完善了课题的教学设计,课题研究意识空前提高。
二、全面落实,分组实施
1、加强培训,提高素养
思想支配行动,课题研究要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为前提,我校以校级专业培训,学科组内培训,教师自我培训为依托,全方位,多渠道更新 教师的教育理念。在课题组成员的引领下,各备课组定期开展以“小课题研究”为重点的专题讨论。在研讨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对策,推广新方法,通过评价——反思——实践的过程来切实提高自己的能力。学校在2010年暑假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学习了《青少年德育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技巧及心理训练》,利用远程教育观摩了优质课,并结合本学科特点,写出学习心得体会。
2、进行摸底,找准原因。
围绕缩小差距,均衡发展,依托任课教师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分析、摸底,逐步使问题生走出困境,得到一定的进步。通过教师交流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我校德困生学困生心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家庭原因。家长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子女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②学生自身的原因。由于以前学习基础、习惯较差,长期以来老师很少持之以恒的引导,他们在学习上、行为表现上越来越落后,对一切毫无压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谈话,加强学习习惯、思想和方法上的引导,并适当给他们一些压力。
③教师的原因。由于目前教师工作繁多,只能针对班上学生做总体要求,忽视了德困生学困生心困生的接受能力,使得他们对自己失掉信心,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反而毫无压力,更无动力。
④社会原因。受父母务工、社会闲杂人员、大学生找工作难等社会问题的影响,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学不学一个样,考不考一个样。
3、寻求支持,百名教师访千家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学校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协调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同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以“课外访万家”活动为契机,以“践行师德,携手育人”为主题,构筑互动平台,激发教师热情,扎实开展了 “课外访万家”活动,我们首先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教育环境等各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类家访。对学困生进行家访,重在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对德困生进行家访,重在培养其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完善其道德人格;对心困生的家访,着重寻求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方法。
4、针对原因,有效转化
在研讨会上,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实际,转化成功的经验进行研讨,课题组对后期研究的方向及任务又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结合“三生”实际情况,从心理疏导、习惯教育、基础性知识辅导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转化他们的学习意识与思维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主要使用了以下转化策略:
○1重视兴趣、信心的培养。教师要理解学困生、尊重德困生、关爱心困生,在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时,抓住时机鞭策和鼓励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2抓住课堂教学阵地,关注德困生学困生心困生。课堂是有效转化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上“三生”的表现,提问、作业可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并适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产生学习的信心,逐步得到提高。○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教师如果也能像父母一样关心、理解他们,他们会更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如果做得不好他们会觉得对不起老师,这样他们时时刻刻都会努力。对于学困生、留守儿童,教师要多一份关爱,适时进行家访,加强家校联系,适时找学困生谈话,了解学生身心和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以便及时帮助它们、解决他们的困难。
○4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三生”眼里,往往觉得自己这也差、那也差,老师一定不喜欢他、不关心他,如果教师能特别关注这些学生,他们就会觉得教师很重视自己,有时甚至要比其他学生关心的更多一些,让他们觉得老师还是很喜欢他们的。
○5要有爱心、耐心,而且要持之以恒。部分学困生由于以前基础差,后来学的知识难以接受,学习越来越差,表现也退步,变得消极、冷淡。这类情况教师要在平时加强对这些学生的辅导,对以前不懂的地方细致讲解,作业布置难度适当降低,批改要细,帮助他们逐渐进步。
○6强化心理辅导。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实施方案,并建立个别指导档案。就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诊断,并根据问题进行指导。对于长期旷课和问题行为的学生向学校提供问题分析、诊断以及指导和帮助的材料,并提出咨询对策。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制订个别指导计划,制定出路指导计划。定期召开教师、家长联谊会,及时反馈教育指导结果,不断修改指导计划,巩固指导成果。
○7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不可操之过急。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科目产生的不同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分门别类,逐步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并坚持不懈,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习惯。
三、阶段成果
1、促进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通过学习、探究、总结,提高了理论认识,强化了责任意识,摸索出一套“三生教育方法”。
○1理解关爱是前提。○2心理导航是关键。○3家校合作是通道。
2、提升学校常规管理水平。○1个例转化成果
对家庭原因、社会原因造成的心困生,如父母离异、父母单身等情况,教师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懂得自己存在的价值,理解自己肩负着将来改变这一现状的责任,使他们增强生活的意义,产生分发图强的决心。提高学生对自己身心发展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对自身“青春期”的认识,指导教师、家长建构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咨询室工作的有效开展,让不少学生走出了心理困扰,适应了学习和生活。近一年来,学校心理咨询师和班主任共整理出五十个学生转化成功案例。
○2老师研究成果
学校以课题《德困生、学困生、心困生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为依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先后进行了教学观摩、理论研讨、典型示范等系列活动,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施丹老师的论文《提高品位,潇洒杏坛》,熊军美老师的论文《谈教师的品味》,程少敏老师的论文《做快乐、高明、有品味的老师》,在生教育学会年会论文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熊军美老师、刘名胜校长均被评为省教育学会课 5 题研究先进个人。刘名胜校长被评为“湖北省教育学会基础教育科研之星”。
○3学校集体成果
凭借着课题研究的平台,学校形成了鲜明的校本研修特色,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提升了知名度。学校综合实际情况,出台了《班主任评估细则》和《优秀班主任评估标准》。学校先后被授予“天门市文明单位”“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2011年12月,学校被省教研室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单位”。
四、存在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借助于远程培训、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更为突出问题:
1、过程性资料保留不够完善。一年来,大家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如对挖掘出来的课题研究经验没有进行整理;录像课及图片等太少。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对本课题研究不够深入。致使课题研究的部分方面只是蜻蜓点水式,有“动静”,无“涟漪”。
五、下阶段工作思路
针对以上研究现状,在今后的研究中提出了如下设想: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2、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研究方向,使课题的研究目的更加明朗,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加强子课题研究管理力度。下一阶段研究中实行各子课题小组负责制,建立课题组成员奖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工作扎实开展下去。
3、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
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通过探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论文和实验报告,并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整理和归纳阶段性课题资料,建立课题分项档案。
总之,通过本课题研究的实施,证明了只要对德困生、学困生、心困生因材施教,并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就会看到他们令人欣喜的进步。今后,我校将一如既往地走科研兴校之路,把《德困生、学困生、心困生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继续深入下去,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促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全面发展。
天南中学课题组
2011年2月
第五篇:团建课题几个问题
2017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指南
战略课题
(拟设5项)
1.“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发挥生力军作用的路径和载体研究
研究要点:遵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新要求,分析高校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研究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定位和职责以及发挥生力军作用的路径和载体。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纲要》 2.《青年之声·校园宝典》研究
研究要点:借鉴《青年之声·新生宝典》(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的编写模式,针对“青年之声”平台中高校在校学生(不含本科、高职高专新生和研究生)有关社会化融入的主要问题,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专家名师、公众人物、朋辈榜样的真知灼见和典型案例,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分析和解答,帮助高校在校学生提高社会融入能力。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青年之声·校园宝典》(样稿)3.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要点: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为依据,综合运用比较研究、调研问卷、专家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深入研究对高校共青团工作进行评价的理论基础、指标体系、工具手段和实施方案,探索构建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和普适性的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体系。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办法》
4.大学生或中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模式研究 研究要点: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或中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特点,研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学生或中学生不同阶段形成发展的特点,研究大学生或中学生党团观念的形成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针对不同大学生或中学生群体开展分层分类引导的有效对策,探索新形势下贴近大学生或中学生生活、符合学生需要和兴趣的思想引领工作模式。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大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指导大纲》或《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指导大纲》
5.中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要点:综合运用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结合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和创新创业成果,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指数计算方法,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指数分析,与外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比较,提出促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指数报告》
重大课题
(拟设23项)
1.高校共青团引领大学生强化“四个正确认识”的实践路径和载体研究
研究要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立足高校共青团的特色优势,研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路径和载体。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高校共青团增强大学生“四个正确认识”工作指南》
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调研“青马工程”在全国、省级、校级有效开展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有效开展“青马工程”的实施路径、工作模式、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提出对策建议。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质量评价标准》 3.大中学校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方法和路径研究 研究要点: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调研大中学校共青团开展民族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研究提出具有操作性、推广性的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方式方法和载体路径。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大中学校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优秀案例集》(样稿)
4.95后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研究
研究要点: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调查研究方法,设计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研究架构(包括调查问卷、访谈提纲、抽样方案、调研工具等),重点针对95后大学生的政治倾向、党团观念、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特征、心理特点以及对团学工作的认识等方面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95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95后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和抽样方案
5.网上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模式探究
研究要点:以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平台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总结梳理学校共青团开展网络思想引领和依托网络联系服务青年学生工作的经验和不足,研究高校共青团网上工作规律,探索依托网络对青年学生进行直接联系、直接服务、直接引领的有效路径和工作模式。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2)发表论文1篇
6.青年学生对学校共青团工作进行评议的制度研究 研究要点:综合运用案例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探索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普通青年学生直接参与评议共青团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径和新制度。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青年学生参与评议学校共青团工作办法》 7.高校共青团开展青年教师工作的载体和路径研究
研究要点:调研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关注热点、困惑需求等,调研各地各高校开展青年教师工作的有效经验,研究探索高校共青团在开展青年教师工作中的职责定位,以及联系、凝聚、服务、引领青年教师的载体路径,形成高校共青团开展青年教师工作的有效模式。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高校共青团开展青年教师工作指南》(样稿)8.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政策研究 研究要点:以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高校为样本,调研试点高校制定发布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相关办法、意见、方案等具体政策,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形成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政策样板。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系列政策样板》
9.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深入调研高校班级团支部在岗位设置、组织运转、职能发挥(重点是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制度落实(尤其是“三会两制一课”、推优入党制度)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系统研究在学校共青团深化改革、从严治团大背景下高校班级团支部的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以及相应的岗位设置、制度框架、运行机制、工作模式等,在此基础上研究形成团支部活力提升路径和班团一体化运行模式。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高校班级团支部活力提升纲要》《高校班级团支部一体化运行实施纲要》
10.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共青团工作的影响研究 研究要点:对当前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结合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大背景,研究探索如何将高校共青团工作有效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发挥共青团育人优势。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2)发表论文1篇
11.高校治理模式对共青团工作的影响研究
研究要点:对国内高校治理模式进行归纳分析研究,梳理在制度架构、治理机制、管理格局等方面的共性规律,结合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新形势,研究探索共青团在高校治理模式中的科学定位及有效发挥作用的具体路径。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2)发表论文1篇
12.大中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实践路线设计与课程开发——以东北抗联精神教育为例 研究要点:结合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深入调研东北抗联精神教育在大中学校的实施开展情况,系统研究对大中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实践载体和课程体系。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大中学生东北抗联精神教育实践路线设计》(3)编写《中学生东北抗联精神教育课程大纲》(样稿)13.中学生团员先进性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中学的团员意识、团员先进性教育等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归纳不足,剖析原因。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提高中学生团员先进性的对策建议,探索构建全面提高中学生团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2)发表论文1篇
14.中学生志愿服务案例研究
研究要点:调研各省、市、自治区“可复制、能推广”的中学生志愿服务优秀案例,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案例进行解读分析,为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具体参考。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中学生志愿服务案例集》(样稿)15.中学共青团预防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的路径载体研究
研究要点: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调研中学共青团在预防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中的现状问题和做法经验,研究共青团在预防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中的定位职责和载体路径。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中学共青团预防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指南》
16.中学班团一体化运行模式研究
研究要点:深入调研中学班级团支部在岗位设置、组织运转、职能发挥(重点是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制度落实(尤其是“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系统研究在学校共青团深化改革、从严治团大背景下中学班级团支部的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以及相应的岗位设置、制度框架、运行机制、工作模式等,在此基础上研究形成中学班团一体化运行的有效模式。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中学班级团支部一体化运行实施纲要》 17.学校共青团扁平化工作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研究分析学校共青团战线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存在问题,探索扁平化的信息传递和工作交流机制,研究提出不同层级间组织互动、联动的工作机制和有效载体。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2)发表论文1篇
18.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与载体研究 研究要点:在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下,立足共青团组织特色,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探索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方法、路径和载体。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2)发表论文1篇
19.大学生创业团队特征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以“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创业团队为例
研究要点:以“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创业团队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人员构成、角色分工、愿景达成以及沟通机制等团队特征进行要素分析,重点对团队特征与创业绩效进行相关分析,归纳出优秀创业团队的特征。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创业团队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样稿)
20.“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者职业发展研究
研究要点:以历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挑战杯”对获奖者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挑战杯”对大学生素质培养、能力提升尤其是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在机理,探索建立高校共青团基于“挑战杯”服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工作机制。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者讲述自己的职业故事》(样稿)
21.大学生“三走”活动内涵式提升路径研究
研究要点:围绕“抓广、抓响、抓实、抓长”的总体目标要求,着眼大学生“三走”活动的内涵式提升,对大学生“三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分析不足,结合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推广实施,探索“三走”活动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大学生素质拓展、塑造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社团建设等有效融合的方式方法和具体路径。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2)发表论文1篇
22.学联学生会组织代表大会制度标准化研究 研究要点:根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全国学联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修订)》《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等文件要求,深入调研学联学生会组织代表大会召开的现状和问题,系统研究学生代表选举、主要干部产生、机构设置和普通学生参与等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总结凝练出省级学联和校级学生会组织代表大会制度的标准化流程。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省级学联和校级学生会组织代表大会制度标准化流程》
23.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运行模式研究
研究要点:综合运用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发展需求,结合《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研究在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下,高校学生社团规范运行的工作机制、健康发展的内外支撑条件以及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
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2)发表论文1篇
重点课题
(拟设200项)
围绕学校共青团改革中的共性问题、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题目自拟。该类课题侧重于工作实际,研究应新颖独到,以小见大,切忌空泛。
立项课题
(拟设300项)
申报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或研究兴趣进行研究,题目自拟。该类课题研究侧重于工作实际,研究应新颖独到,以小见大,切忌空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