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团建工作调研报告
公司团建工作调研报告
公司团建工作调研报告2007-02-10 16:46:58
青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是企业长期发展、做大做强、继往开来的支柱。共青团组织作为发掘和引领青年发展的核心部门,是党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企业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改革改制步伐的加快,青年在经济、思想、精神、工作、心理以至家庭生活上也开始面临许多冲击,因此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服务面广、对象复杂、层次多、工作量大的局面。为了更好地发挥团组织在青年健康成长和协调企业发展给青年带来的困惑,竭诚帮助青年在思想道德、职业文明等观念上建立良好的行为准则,集团公司团委在年初“增强
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总结中,针对基层团组织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调研。
此次调研,公司团委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基层团员青年座谈会、团干部个别走访调查、典型问题具体分析等形式,了解到了当前基层团组织的一些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团组织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集团公司下设基层团委x个,直属团总支x个,基层团总支x个,团支部x个,团小组x个。设专职团干部x人,兼职团干部x人。集团公司(未包括新建单位)现有35岁以下青工x人,28岁以下青年x人,28岁以下非团青年x人,团员x人,其中,女团员x人。2005年发展团员x人,超龄离团x人,团员申请入党x人,推优入党x人。
二、团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集团公司改制步伐的加快,集团公司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内部管理环境的工作也到了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带给共青团组织的冲击
也是全面而又复杂的。主要体现在:
1、团组织建设亟需加强。调查中发现,随着集团公司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团组织存在着机构不健全,组织松散的现象,一些基层团组织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部分基层团的工作因领导重视、工作突出、团干部得力而生机勃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忽视了团的工作,团的作用在企业得不到有效发挥,团的地位日渐下降。其次,由于近年来,集团公司新建单位较多(新建单位85%以上是青年人),但新建单位的团组织设置相对迟缓,一些改制单位团组织设置不科学,直接影响青年的成长发展。另外,个别基层单位的党政领导对团组织的不够重视,直接影响着团组织的作用发挥,特别是有的单位还存在着一年多没有团委书记管理团的工作的现象。
2、专职团干部队伍亟需整顿。企业实行改制以后,目前除x保留有专职团干外,一些二级单位团组织的专职团
干几乎为“零”。团的负责人全部兼职挂靠在各单位办公室、工会或其他政工部门,他们首先必须协助部门完成好相应工作,然后才能从事团的活动的开展,这样,使得大部分团干对团的工作力不从心或疲于应付。其次,由于团干的过分兼职,使得他们不得不牺牲个人的时间来搞团的工作,这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由于基层车间较多,并且没有专职团干部的配合,很多单位兼职的团支部书记和团委书记之间出现鸿沟,联系上出现空白点,工作上传下达出现不及时、不顺畅,直接影响企业员工中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团组织在团员青年管理上变的难上加难。
3、团员数量逐渐萎缩。从目前集团公司的现状看,团员青年队伍的萎缩将贯穿于今后的工作中。随着企业的经营方式由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转变和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稳定扩张,年轻人入企的数量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很多基层
单位由于多年没有招收新职工,造成团员队伍后继乏人,加上团员青年年龄的自然增大,每年都有大量团员超龄离团,使得团员数量逐年递减。其次,分配的不均衡,使得一些新建单位都是年轻人,而老矿及生活后勤单位的团员和年轻人却逐年递减,青年和老师傅之间出现年龄脱节的现象,致使在集团公司在发展中出现一个年龄的真空带,为岗位专业化管理以及岗位作业传帮带留下死角。
4、团干部素质有待提高。团干部是团组织生存和创新的动力所在。面对当前企业改革改制给团组织带来的冲击,一方面,部分团干认识还不到位,对团的工作缺乏信心,往往疲于应付,使团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难以充分体现。另一方面,一些团干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热情,但工作中难以摆脱“就团论团”的思路,存在盲目性、被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灵活性。加上部分团干部对共青团出路信心不足,认识不到位,存在悲观情绪。还有部分单位领导对共
青团工作的不够重视,在团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力度上存在差距,直接影响团干部的素质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一专多能”的要求。
5、团干部待遇明显降低。企业改制,直接影响到了团干部的待遇问题。待遇主要指政治待遇、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政治待遇问题关系到团干部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团干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企业改制过程中,部分单位团委书记的正科级待遇,变为了现在的副科级。根据《党章》中:“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下各级委员会书记,企事业单位团的委员会书记,是党员的,可以列席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会议”的规定,党委会召开以下内容的会议,其同级团委书记含主持工作的副书记,是党员的应列席参加。这样
6、团的活动经费亟需拓宽。团的工作经费来源不多,筹措相当困难。目前集团公司部分单位团组织基本上都没有固定的工作、活动经费,平时的活动
经费大都依靠团费的一部分和划拨两条途径,且数量比较局限,严重影响团的活动的正常开展,团的活动经费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团的工作全面活跃的瓶颈。集团公司团委2003年、2004年的活动经费加起来也只有十万左右,基层团的活动经费更是微乎其微,严重制约基层团组织开展创新活动。活动经费的不足,使团的活动行不成规模、发挥作用不强,使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受到相应的制约。
三、加强集团公司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面对企业呈全面发展、做大做强的趋势,共青团组织虽然积极努力工作,但整体状况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针对目前各级团组织反映的现实情况,集团公司各级共青团组织必须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调整工作方式、探索新的工作机制,从而全面服从和适应集团公司发展的形势,解决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难题和任务。
1、依靠党建带团建,切实加强团的建设。各级共青团组织都要始终围绕“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宗旨,依靠党建带团建,积极拓宽思路,全方位、分层次地向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靠近、融合。加强党建带团建,各级党组织不仅要从“带”上入手,而且要把团建工作作为衡量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合理设置团的组织,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做到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彻底消灭组织设置上的空白点。各级团组织也要积极探索企业在发展中团组织应该紧紧抓在手中且能够长期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的服务手段和品牌活动,真正发挥好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2、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活动环境。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争取党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要切实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和党的工作重心开展团的工作;要积极掌握青年基本状况,依靠青
年,举荐青年,当好党组织的参谋。要积极创造和利用好发展组织、培养人才的机会,在各种“舞台”上充分展示团组织的重要作用。要教育和引导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创新成才。团组织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团组织只有依靠在服务意识上的“争”和在优化环境上的“创”,才能更好地围绕企业中心开展工作。各级党组织也要给团组织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给予经济、物质、人员上的帮助,使更多的青年人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
3、关心团干成长,提供发展舞台。团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团公司事业的后备接班人。各级党组织要按照“高进、严管、优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团干部的培养、管理工作。在选拔团干上,要善于发现基层的优秀青年,给他们一个勇于表现自我,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要利用各种机会,按照“党放心、青年满意”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团干的思想、作风建设,坚定他们的政治方向,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团干的政治素质。各级团干部也要充分发挥团组织凝聚青年的优势,在引导青年加强学习、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提高本领的基础上,坚定信念,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奉献青春。
4、加强团的自身创新,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创新是团组织工作的灵魂,青年是其灵魂所在。各级团组织在继续抓好青监岗、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青年突击队等团组织品牌活动的基础上。要创新思维,发动青年,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既能贴近企业发展又能引起青年共鸣的活动项目。各级团组织要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提升青工技能素质为重点,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导师带徒、技术比武等活动,激励广大青工苦练内功,提高素质,使青年在工作的同时找到共青团组织呵护和帮助青年成才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展现团组织的凝聚力,拓宽团组
织培养和教育青年成长成才的方式。
5、注重整合资源,谋求新的起点。团的工作要注意整合资源,要由“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由“追求轰动效应”向“注重工作效果”转变,灵活把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有的放矢、抓出特色,抓出精品。各级团组织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青年工作在企业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共青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地位,要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在谋求新的起点上,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政策上的“等、靠、要”思想,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牢固树立“以作为求地位”思想。团的活动要贴近青年的发展和成长,要发挥团组织凝聚青年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提升青年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使青年在企业的发展中看到自己所应承载的份量。
当代青年生逢其时,集团公司确立的x宏伟事业,需要青年为之奋斗,也为青年提供了建功立业、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尽管当前企业改革改制给企业
基层团组织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共青团仍有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团组织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前提下履行教育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职能,不论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还是文化建设,都有着其它组织和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团组织要立足大局,放眼长远,深入一线,认真调研,准确有效地把握青年工作的那些规律性的特点,找准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工作的着力点,创新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服务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团组织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展示风采。
第二篇:基层团建工作调研报告
XX市基层团建工作调研报告
2011年5月份,团市委结合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开展,紧紧抓住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有利契机,积极开展了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调研活动。通过座谈调查、访谈对话、随机调查等方式,根据调查数据,结合访谈材料初步整理分析出以下调研报告。
一、当前我市基层团组织的基本情况
1、团员青年分布情况:目前,我市有青年120199人,其中14—28周岁青年73423人,分布在农村的青年67584人,街道社区青年12745人,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3762人,学校22832人;全市现有共青团员24489人,其中分布在农村的团员6740人,街道社区团员3845人,机关企事业单位团员244人,学校团员11330人。
2、团组织设置情况:团市委下辖直属团委69个,其中乡镇、街道团委20个,市直战线团委18个,市教育局团委1个;设学校团委28个和公、检、法团委2个,基本上以行政区划、行业部门为依据设置。
3、团干部配备情况:据统计,在全市基层团委的20名专兼职团干部中,平均年龄29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0名,占总数100%。从任职情况看,在现任的20名团干部中,16人是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占80%,其余20%是一般干部。
二、我市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1、巩固和健全团的基层组织,完善党建带团建的领导机制
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市委的重视和支持,与市委组织部先后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加强全市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做好团干部选拔配备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全市乡镇(街)开展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X团联发【2011】3号)等文件。成立了全市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各基层单位都成立了由党组织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了一级对一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团干部选拔配备和管理使用机制
团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重视加强团的干部队伍建设是党建带团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机关年轻公务员人数锐减,使基层团干队伍、团员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些单位配备团干随意性大,团干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积极性不高,已严重影响了团的工作健康发展。为彻底改变基层团组织“软”、“弱”的问题,我们从关键处着手,大力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着力配硬配强基层团干。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就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职责、教育培训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要按本单位中层干部标准选拔配备
团委(总支、支部)书记。市委组织部会同团市委专门研究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就团干部的选配标准和程序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在市直局级单位选配35岁以下的股级干部兼任团委(总支、支部)书记,条件成熟的单位配备专职团干,专职团干必须按中层干部标准配备;在各乡镇(街道),深入推行了“1+4+N”模式(即1名团委书记,4名兼职副书记,N名委员),从党政干部或选调生中选配1名35岁以下青年干部担任团委书记,副书记从乡镇农村信用社副主任、民警、大学生村官、教师、致富带头人等有号召力的青年中选配。全市乡镇(街道)选配团委书记20名,团委副书记80名,委员222名,平均年龄34岁,使共青团干部向着年轻化发展。
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市直局级单位的团干部都已调整配备到位,市直各局级单位团委书记也大都由股级干部担任。全市团的工作呈现出朝气蓬勃的良好局面,基层团干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为做好我市今后的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3、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党团基层组织建设统一评估机制
几年以来,我们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不断强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责任,创造性地将市委对基层的党建考核与基层团建考核结合起来,一并考核,一起评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团市委专门制定了《基层团建工作考核评分细则》,考核项目分思想建设、团的活动、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学校工作、青工工作、青农工作、综合工作八大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基层党建带团建考核分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两次,由市委组织部与团市委联合组成专班进行,考核结果向全市通报,按得分排名次,作为基层评先、奖励的重要依据。
4、找准切入点,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团组织的创建机制
目前,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点,吸纳了数量众多的青年。近年来,在党组织的重视和领导下,我市团组织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团建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突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凡是已经建立党组织并具备建团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力争在今年内完成建团工作;对尚未建立党组织但符合建团条件的,帮助尽快建立团组织,积极开展团的活动,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截止到目前,我市在两新团组织中建团119家,其中新经济组织建团108家,新社会组织中建团11家,为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直机关团员“断层”。近年来,基于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严格控制进人的原因,许多市直机关已出现了青年干部和青年人“断层”的现象,团员队伍萎缩的问题表现尤为突出。选调生已经成为机关青年干部的唯一来源。在为数不多的现有团员中整体年龄偏大,多数团员将在1—2年内达到离团年龄,许多机
关28岁以下的青年已全部发展为党员。
2、农村团员青年“断线”。从统计数据看,我市农村青年和团员的比例占到了全市青年和团员总数的56%以上,应该是青年团员最集中的地方。但事实上,绝大部分都已离开农村流向外地,留守在农村的青年已寥寥无几。农村青年大都是在学校入团,选择继续升学和参军的团员还能及时接转组织关系,大量外出打工的青年由于流动性大,基本不会主动接转组织关系,因而长期与组织“断线”。
3、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力不强。由于团员队伍存在的上述突出问题,直接决定和影响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青团系统内的很多工作部署到团县市委一级后,再就难以继续分解落实到基层团委,只能依靠团市委来具体推动,造成很多工作热在上面,冷在基层,上级抓得很紧,基层反响不大。许多面向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无法充分地深入和落实到青年当中去,仅在团干部之间封闭式的循环,产生“团内转圈”现象。
四、下一步的打算
当前我市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市共青团工作的整体发展,也是全团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认为,只有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抓住关键环节,强化责任,勇于创新,才能推进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取得实效。
1、要灵活设置基层团的组织。团组织自身要调整工作思路,主动适应青年从业流向的新变化,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政隶属关系,积极探索社区建团、行业建团、产业建团、协会建团等新的团建模式,建立起灵活多样、动态开放的组织网络,真正做到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有团的组织。要最大限度地网络农村青年,扩大团组织在农村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推进在两新组织中建团,重点抓好青年较集中的非公企业建团工作,凝聚和引导青年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结合大量农村青年外出转移就业的新特点,努力探索在集中培训地和外出务工地组建团组织,为务工青年提供及时有效的维权服务,要做好“团员安家”工程,让游离于组织之外的团员青年也能重新归团。
2、要大力加强基层团的能力建设。加强团的能力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加强新时期团的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必然选择。一是要增强服务能力。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服务青年的能力。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青年在学习成才、就业创业、精神文化、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具体需求,着眼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结合我市实际,要充分发挥“市青年就业指导中心”和“市青年创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切实抓好服务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坚持自主筹资和争取社会援助相结合,通过“希望工程”资助更多的贫困生就学。深化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依托“市未成年人维权服务中心”,做好青少年权益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二是要增强凝聚能力。要充分发挥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把青年最广泛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
围,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青年志愿者”等品牌项目,用建设小康舒兰这一目标凝聚青年力量,鼓舞青年士气,在全市青年中形成“我为实现舒兰和谐发展作贡献”的浓厚氛围。三是要增强学习能力。要抓好重点青年群体的理论武装,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坚持以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外出务工青年技能培训为牵动,利用青少年教育培训基地,在广大青少年中营造人人学习、随时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四是要增强合作能力。必须加强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整合团内外、市内外的资源,构建开放互动的工作平台,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不断提升共青团实力,扩大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提高共青团工作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第三篇:社区团建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团建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街道团工委市委、市政府和团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按照“服务中心、挖掘优势、完善机制、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规律,积极探索组织、引导、服务、联系青年的新途径,充分发挥了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
(一)加强社区团组织制度化建设。我们把统筹资源、整合力量作为巩固和拓展我街道社区团建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围绕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机制建设和载体建设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基本做到了“七有”:有组织、有制度、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记录、有成效,推动社区团建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轨道。一是统筹整合社区内的优秀青年人才资源,以社区团委的整体力量推动区域内团建工作的开展。为增强社区团建工作力量,我们还组建了四支“队伍”:由具有一定专长的优秀青年组成青年志愿者队伍,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科技培训、法律宣传、文化交流、扶贫帮困等服务活动;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五老”志愿者队伍,定期在社区开展“老少共建”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参与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三进”志愿服务活动;聘请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组成社会指导员队伍,以外部的力量助推社区团委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统筹工作机制,确保社区团建工作规范运行。针对土墙社区团建的实际,重点建立健全了联系协调、监督保障和教育培训三项工作机制,社区团委及时有效的对社区内各村、单位团组织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对社区内各村、单位团组织推动发展、维
1
护稳定、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监督;抓好社区内团干部、青年及志愿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
(二)大力加强社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不断深化“青春创业”行动,整合社区内的项目资源和优秀青年人才资源,积极开展了“青春建功新农村——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充分发挥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带动辐射作用,并同步成立部分见习基地团总支,做好大学生与见习基地的对接工作,做好青年企业家的联系和凝聚工作,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级共青团自身的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成立了青年企业家协会,增进了优秀青年企业家与党委、政府的沟通和联系,有力的促进了广大青年创业就业,较好地发挥出他们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搭建成才桥梁。
社区团支部在社区服务大厅设置服务窗口,为有就业、创业等方面需求的青年提供就业信息、信贷联系服务。一是加强创业、就业指导。社区团支部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注重加强与劳动、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单位的联系交流,加强了对青年创业、就业的科学指导。二是强化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社区团校、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以及城乡联建团组织等教育载体,先后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青年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创业就业技能。三是提供创业服务。社区团支部充分发挥宣传引导、联系协调作用,广泛联系有实力的青年企业家入园办厂,并帮助搞好市场分析、项目规划、资金信贷支持以及招工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既促进了工业园的发展壮大,又保证了青年创业、就业的成果。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打算
现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项社区团建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例
2
如团的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团员青年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服务青年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还客观存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团干部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整体素质还要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本地社区团建工作的实际,努力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社区团组织和城乡联合团组织建设常抓不懈。坚持党建带团建,整合资源,推进社区团组织和城乡联建团组织制度建设,加强社区团干部和团员青年队伍建设,以重大节庆活动为抓手,通过城乡联合等方式搞好团的组织生活和主题团日活动。
二是继续加强社区团组织服务青年能力。把服务青少年作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使团的工作贴近青年、走进青年;加强思想引导,特别是多关注并帮助青少年解决实际困难;加大对团员青年的科技培训、就业创业意识培训力度,增强青年就业创业能力,为青年就业创业给予各方面支持。
三是教育引导青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做好青少年维权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继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行动”和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积极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并整合发挥社区关工委职能作用,积极创建“零犯罪”社区。
3
第四篇:小商品城团建工作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小商品城是集团开发的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省教育厅挂牌设立的全国首家省级教育用品集中采购基地,市场总占地350亩,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容纳经营户2000余户。市场团委下设6个团总支、33个团支部,共有团员青年212名。近年来,小商品城团委在市场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特点,积极探索市场团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按照“办一处市场、建一处团组织”的工作思路,为市场团员安家落户,同时根据小商品城流动团员多的特点,运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小商品城呈现出“团旗飘起来、作用显出来、市场旺起来”的良好格局。
一、健全组织机构,夯实组织基础
抓好市场团建首先是健全组织机构,夯实组织基础。为保证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经报团区委批准,成立了小商品城团委,同时选任43名优秀青年人才担任团组织干部,同时根据市场品类和区域划分,设立了文体区等6个团总支和市君发礼品有限公司等33个团支部,各团支部书记作为支部下派的团建联系员,具体负责联系广大团员、传达上级精神、组织各项活动,实现对市场的共同管理。
二、加强阵地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阵地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是市场团建的有一个重要方面,小商品城先后投入十几万元,设立了团委办公室、青年维权中心、青年活动中心、基层团校、会议室、阅览室、健身室,配备了各类图书、健身器材等。先后多次邀请市委党校和人大讲师团专家,前来讲授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举办企业管理、财会管理、物业管理等基层知识培训,使团员干部队伍思想觉悟、法治观念、专业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提高。先后组织广大团员集中观看了《牛玉儒》、《孔繁森》、《沂蒙六姐妹》等主旋律电影光盘,集中收看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报道,使广大团员干部深受教育启迪,对党的现阶段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再就是加强建章立制工作,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三会一课制度》、《团员学习教育制度》、《团员管理制度》、《青年维权岗职责》、《团员权利与义务》、《小商品城团干部六带头》等,建立健全了《团员档案》、《流动团员档案》,对市场管理和基层团组织建设开辟专栏,设立场务公开栏。坚持把制度落实放在重要位置,例如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方面,小商品城团委每季度不定期召开2—3次会议,将市场重要问题和决策进行通报,对涉及市场收费、行业竞争等关系业户切身利益的问题,在会上充分讨论研究,鼓励团员青年们积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三、创新流动团员管理模式,发挥旗帜作用
小商品城团委从工作实际出发,坚持探索创新。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根据外来流动团员多的特点,采取划分经营品类、固定团员联系流动团员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每个支部有一名固定团员,联系、帮带5——8名流动团员,这样便能把整个小商品城团员青年凝聚起来。二是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团是党的先锋军,团在党的领导下,小商品城团委积极争取党总支支持,推进市场党员帮扶团员,带动团员发挥作用。总支委员宋连胜是市场大户,同时兼任小商品城商会会长,他主动帮助一家因经营不善陷入困难的青年业户,除借支部分资金外,还将自己经营的红双喜牌球拍等畅销产品交给困难户代销,并给予一定的价格和利润分成优惠政策,使这名困难业户很快起死回生。三是深入开展团员先锋评选活动,按照评选标准评选出素质高、业绩强、贡献大、带动作用显著的客户,给予团员先锋荣誉称号,截至目前,市场共评选出15名团员先锋。四是推行无职团员设岗定责,引导广大团员以市场为家,在搞好经营的同时,担当通讯员、卫生员、调解员、联络员、安全员的职责,通过这一主题活动,30多名团员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为市场管理的好助手,扩大了团组织在客户群众中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青年经营户积极向团组织靠拢。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
一是五四青年节,为丰富青年的生活,由小商品城团委组织举办了跳绳比赛、拔河比赛、联谊晚会等系列活动。
二是小商品城团委组织部分团员青年到扬州瘦西湖游玩,陶冶情操。小商品城党总支带领优秀团员青年参加上海文博会。
三是小商品城处在市场中心,面对创建文明城、卫生城等艰巨任务,小商品城团委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分发传单,打扫市场卫生,发放文明指数调查问卷,团员青年逐步树立了自觉承担创城重任的意识。
四是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及国防知识。团委组织团员青年参加了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增强了大家安全防范意识。
实践证明,小商品城通过扎实有效的团建工作,充分发挥了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促进了市场的和谐稳定发展。目前,小商品城市场繁荣,经营业态提升,管理模式升级,服务理念转变,整个市场客户群巩固率达100%,商品门类由原来的1500余个增加到4000多个,其中全国著名品牌商品占有率达70%,国际知名品牌也达到10%,成为全国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
总之,小商品城团委在党总支以及上级团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团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与各级领导的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市场团委将认真总结经验,强化措施,加强领导,把市场团建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层次,努力为全市经济建设和中国商城的持续繁荣做出新贡献。
第五篇:街道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调研报告
街道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调研报
告
街道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调研报告2007-12-12 19:22:4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街道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调研报告街道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调研报告(2)街道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现状和对策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经济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企业中,成为企业的主体。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在这些企业中广泛建立团组织,是当前的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对更好的服务企业经营发展,更好的服务广大职工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一、现状及特点目前,街道产值万
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共有家,其中符合建团条件的家,已建家,创建率达%,其中单独建团的家,占%,联合建团的家,占%。为了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团组织建设,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⒈抢抓机遇,加强领导,加快非公有制团建步伐。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迅速提高,大批人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为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我们及早调整工作思路,连续几年将非公有制团建工作纳入工作计划,要求基层团组织抢抓非公有制党建工作的有利时机,加大团建工作力度。平时,我们经常分赴各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努力做到“四清”(企业底数清、类型清、职工人数清、职工需求清)。⒉试点进行,探索创新,组织设置和管理方式日趋灵活。为了更好的搞好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团建工作,我们采用试点先行、规范推行的原则,努力探索非公有制企业中团建工作新途径、新方法。近年来,我们屡屡开展调研工作,深入
基层了解情况,努力从加强领导、宣传发动、组织设置、建立阵地、完善制度、开展活动等方面入手,开展试点工作,率先在基础好、实力强、人数多的企业中建立团组织。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⒊立足服务、活动引路,非公有制企业中团组织的工作日渐活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结合企业实际,“为企业所需、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欢迎”为出发点开展活动,以活动求活跃,以活动求深化,取得实效。近年来,我们积极发动和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团支部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班和文体活动,同时还开展岗位操作比赛和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规模上,我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坚持小型、灵活、多样;在活动形式上,借助企业文化活动开展活动;在活动时间上,把脱产与业余相结合,既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又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开展活动;在活动内容上,围
绕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以各种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广泛组织职工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⒈创建滞后,覆盖率不高。止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团组织的创建率不到。共青团中大量已建团组织集中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领域,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团员青年游离于团组织之外,无法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团建工作发展。分析原因,一方面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中小企业为主,面广、量大,构成复杂,所有制性质及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原有构建模式与之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团组织创建力度不大,工作方式方法跟不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⒉观念滞后,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团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首先表现在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业主不理解、不支持团工作,还有个别业主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团组织是政治组织,担心多一个机构多花钱,怕增加开支并影
响正常管理和生产经营。其次,由于一些团干部对党政组织的依赖思想很强,党政领导支持,团工作就能干好,党政领导不支持,团工作就没法干的观念和认识严重影响了一些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⒊服务滞后,团组织向心力、凝聚力不强。非公有制经济拥有的职工群体具有层次不同,需求多样的特点,而广大基层团组织缺人手、缺经费、缺时间,没有真正把服务职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没有营造出有利于职工成长的良好环境,因而散失了有效地凝聚、引导和教育广大职工的基础,导致部分职工对团组织没有认同感,向心力、凝聚力不强,团组织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⒋教育管理滞后,广大职工的团体意识不强。由于多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资产规模小、人员流动快、企业作息时间灵活,职工上下班时间不一致,大多处于分散状态,对职工的教育管理难免流于形式,不能取得实效。加之不少企业的经营处于起步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市
场压力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开业、关闭此起彼伏,使团组织对职工的教育管理呈现不稳定性。⒌规范巩固滞后,缺乏行之有效工作运行机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经营理念更趋向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治理结构、劳资关系对团的工作的接纳度较小,团组织在其中通常没有制度化的安排,限定了团组织的活动空间。加之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团组织,都是出于政策性的考虑,工作受业主的认识程度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较大。经济效益一旦出现波动,团组织的工作和活动也同样随之起伏,难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中团建工作的对策⒈强化源头参与,加大工作力度,优化两个环境一是坚持党建带动团建,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要通过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街道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