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利院儿童特点
福利院儿童特点、分析及应对
1、行为特点
进入福利院生活的儿童,一些基本的道德是非标准逐渐建立起来,一些生活技巧也逐渐掌握。但由于从小在福利院的大环境长大,自信心通常比较低,安全感弱,对别人缺乏信任,又未能掌握足够的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和表达自己心里话的方式。他们常常以很多不合适的行为来表达自己被忽略的不满,以引起他人的关注。
福利院儿童突出的行为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破坏性行为
破坏性行为是一种因心理偏差而产生的,经常性的行为问题,特殊儿童的破坏性行为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如撕书本、往电器里浇水、砸东西……
破坏性行为则常常表现为:当儿童看到其他孩子一起玩得很开心或者得到他人的夸奖时,部分儿童的“妒忌”心理会滋生,他们会想要去破坏那些被称赞的行为,以引起他人的注意,这就往往会表现为推倒小朋友的玩具或者踢走玩具。
这是一种儿童“妒忌”心理引起的破坏性行为。类家庭儿童会通过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来引起他人的注意,这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程度有关,也与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有关。
(2)依赖性行为
依赖性行为是指儿童对父母的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婴儿出生后与妈妈(或看护人)亲密接触,依赖妈妈无微不至的精心抚养,才发展成为独立生活的个体。这是每个儿童必须经历的正常发育程序。“成长天地”的类家庭儿童有些过分依赖父母,如已能独立行走了,还总喜欢让妈妈抱着,站立时则紧紧抱住母亲不放,或紧紧依偎其身旁,不愿与小朋友玩耍。年龄稍大一些,则表现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遇事总想依赖他人,如生活上依赖社工的安排,学习上依赖老师或同学的提醒和帮助。
(3)“合理化”行为
合理化是指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
如当儿童某些不合理的行为受到社工或者类家长的提醒时,他们很喜欢用“***他都这样子,是他/她先弄我的”这类句子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说明自己是跟着大家做的,以求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避免受到他人的指责。又如被他人道出是“贼”的儿童,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是“拿”而不是“偷”,从而化解自己来自外界的“价值观规范”的内心冲突。
(4)“乖”和“坏”两个极端行为
缺乏安全感和渴求他人关注时,很容易出现两种极端行为。一种是表现得很乖,很听话,甚至有点逆来顺受地承担社工或类家长分配的任务,以此来获得他人的赞扬和喜爱。他们以“装扮乖巧”来取悦他人,且漠视自我的需要,过低的自我评价及自我认同使其积压着不少的负面情绪。另一种是表现得很“坏”,其中破坏性行为和做出与他人指令相反的行为是两个典型的例子。他们通过发脾气和以反叛的行为与别人交流的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以满足自己被关注的需要
(5)试探性行为
福利院儿童年龄均在10岁以下,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对大千世界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是很强的,他们对身边的玩具,以及新来的哥哥姐姐充满了好奇。
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在正常家庭中,每个孩子到相应的年龄段都会很自然地从家长身上,从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习得。然而由于特殊的原因,这些儿童即使他们的生理发展条件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却没有人教他们如何做,没有相应的环境去影响他们,这群孩子错过了锻炼生活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时段,表现出特别多的好奇行为,如对于社工或类家长的一个动作或回答持续地追问“为什么”。
另一方面,儿童对他人表现出强烈接触愿望的同时又对其充满了不信任,希望与他人接触,又怕被拒绝,因而经常出现“试探行为”。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玩具,故意做出与社工期望相反的行为以及观察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是一些典型的表现。
2、情绪问题
儿童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对刺激的反应,即使是焦虑、恐惧、愤怒、悲伤等不良隋绪也是对刺激的反应。这种情绪实际上是一种信号、一种防御、一种宣泄。此外,儿童也会使用一些 “否认”“逃避”的“自我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我们应该允许孩子表现自己的消极情绪,并根据孩子表现出的情绪,及时地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
类家庭儿童突出的情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渴望被关注与不信任的矛盾心理
无论在玩耍还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性地留意社工或者类家长是否在关注着自己。一旦发现社工或者类家长的焦点没有集中在自己身上,便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他人的注意,以满足自己被关注的需要。破坏玩具,发出敲打的声音,推倒其他孩子的玩具,哭泣是其常出现的行为。
此外,由于内心安全感弱,自我防卫意识高,导致防御机制过于强烈而排斥他人情感接近。他们想得到关爱,又很怕得到关爱后突然没有了,以致儿童好像“逢人都可亲近”似的,但他/她会又要爱、又要恨、又要怕、与谁都难建立亲密信任关系,如儿童对社工的关心询问采取不回答的方式,拒绝社工为其保管东西。又如他们经常会问明天是哪一位社工过来,会经常追问已经完成任务离开的实习生去哪里了。
(2)焦虑
焦虑是儿童情绪障碍的重要表现。小年龄儿童的常见焦虑情绪是过分担心与最亲近的或所依恋的人分离,亦称分离性焦虑,如与父母分开时就大哭大闹。而小学组的儿童则表现为害怕他人的“遗弃”和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焦虑、丧失信心,如功课上遇到没学过的问题马上会很心急地请教社工,担心自己不能完成在作业,成为不听话的孩子。
(3)哭闹与逃避
哭闹是孩子发泄情绪的本能,而类家庭儿童哭闹的情绪较普通的儿童要更频繁一些。儿童在失去玩具,或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不采用说的方式表达,而是直接通过哭闹来引起他人的关注。对于自己的过错和责任则常采用逃避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4)暴躁与否认
他们对于使自己不满意的现象表现出更高的愤怒感,容易暴躁,常因小事指责其他同住小孩。如下棋输掉的儿童,他们常常会表现出“输不起”的态度,愤怒地扔掉棋子,大声呵斥同伴再来一局,又如对于抢夺自己玩具的同伴会用力地把其推倒。
儿童好胜的心理则使他们对自己的错误表现出更多的否认态度,如为了能赢棋,儿童会在下棋过程中偷偷移动棋子位置,当被发现后,他们就极力地否认这种行为,以此来逃避被指责。
(四)社工介入的方法
在生理和心理上特殊的原因,需要社工投入更多精力和运用正确的态度、方法去对待他们,让其感受到爱和归属的需要,从而激发其个人良好的内在成长动机,更好地完成社会化发展和认知能力提高的任务。他们是一群渴望被爱却又很小心释放自己的爱的儿童,在面对这类儿童时,社工必须把握好关注的尺度,万万不能让孩子感到社工不理会或不关注他们的需求。通过“社会学习理论”“正向加强法”,可以使这些儿童其释放出内心压力、了解自己的长处、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出理性的思考及增进情商。
其中,幼儿期的孩子对世界的学习方式以游戏为主,因此可以通过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使学龄前的儿童逐渐构建起社会行为方式以及社会规范意识。而小学期的儿童,其特征是开始为应对由父母、同伴、学校以及复杂的现代社会提出的挑战而付出努力,这时,儿童使用内部特质建构自我概念的能力源于儿童逐渐增长的认知技能。当小学阶段的儿童在理解自己有多大能力时,他们开始使用社会比较的方法,通过与他人比较来判断自己的能力水平,而当其自尊受到威胁时,他们就会选择向下社会比较,通过和能力不如自己的人进行比较,以确保自己处于领先地位,从而保持自己成功的形象。
针对上述儿童的行为特点和情绪问题,结合儿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社工在介入时,可以尝试观察分析案主的问题和需求,保持对案主的关注和需求的满足,激发了案主的正面情绪和行为, 发挥人际关系的影响作用和环境的约束作用。
1、对不良行为的介入
(1)对破坏性行为的介入
对于儿童的破坏性行为,当指责和惩罚不起作用,就得改变方法,如尝试与小朋友独处或给予其需要的关注,同时得安抚被破坏了建造成果的小朋友,夸奖他/她的宽容并鼓励其重新建造。这个鼓励和夸奖的过程也会给那些有破坏性行为倾向的小朋友以例子,引起其自己思考如何得到他人的关注。有时,儿童会通过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来引起他人的注意,这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程度有关,也与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关。社工在引导儿童改变不正确的表达方式的同时,要跟进类家长的教育方式,劝阻类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惩罚或教育方式。
(2)对依赖性行为的介入
父母的过分关注和照顾,从小没有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是导致儿童产生过度依赖行为的原因。有依赖行为的儿童有些自立能力较弱,有些则自信心薄弱,对新的工作或情境较为害怕。
故此,社工在处理这种问题时应尽量以浅入深,鼓励儿童尝试一些他们能力可做到的工作,并加上正面鼓励。也可以建议家长改变不良教养方法,通过延迟满足儿童的需求,逐渐加大与儿童的距离和减少不必要的相处时间,带领儿童自己吃饭、穿衣及完成一些力所能及家务劳动,以此来锻炼和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当儿童能独立完成时,则给以鼓励或奖励,以强化儿童良好的行为表现。
(3)“合理化”行为的介入
社工需要首先了解儿童的行为是属于合理化行为酸葡萄(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甜柠檬(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成或拥有的已是最佳的抉择)、推诿(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其他理由,找人担带其过错,个人心灵之平静)三种方式中的哪一种表现。然后在与儿童沟通时,明确地告诉其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并用“他/她这么做是不乖的行为,姑娘/啊sir已经看到了”这类的方式给儿童回应。利用同辈群体的压力、树立榜样作用的方式鼓励儿童勇敢地面对自己不合理的行为。此外,可以尝试一下引导儿童规范其语言,提高其面对自己缺点的主动性。
(4)对“乖”和“坏”两个极端行为的介入
儿童的“乖”和“坏”行为的主要目地都是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社工介入时,对于太“乖”的儿童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适当地让其自我做主,及时满足其合理的要求,给予其更多发挥自我与表达自我的机会。对于太“坏”的儿童要及时地指出其不合适的行为,通过惩罚或者强化的手段引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5)对试探性行为的介入
儿童的好奇心理和试探性行为代表着儿童对外界的探索和求知精神,同时又反映儿童内心的恐惧,在希望得到他人真正的关爱之前,他们需要时间测试他人对自己的接纳及关爱程度,怕“又被遗弃”的情况再重现。对于儿童的试探性行为,社工在与儿童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儿童不合理的要求、不合适的做法或者不正确的言语试探,要坚决地说“不”,控制好儿童道德、是非的底线。
2、对不良情绪的介入
(1)对儿童渴望被关注与不信任矛盾心理的介入
大部分儿童都表现出对被关注的强烈渴望,他们自我概念模糊,需要通过他人的认同及赞许来肯定自我的存在及塑造自我形象,需要不断从他人口中得到肯定的回答来使自己安心。因此,社工必须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儿童,接纳这些儿童,在儿童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包过眼神或行动上的回应,不能让孩子感受到不理会或不关注他们的需求。但要把握好关注的尺度,否则容易导致儿童的过度依赖。
此外社工需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对儿童承诺的事情要言出必行,尽量提供一个正面、安全、可信任的环境,鼓励他们与同龄的学生交往,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及社交技巧。
(2)对儿童焦虑情绪的介入
焦虑反映儿童内心的不安全感及自卑。社工在面对儿童时,应当给予他无条件的关怀与接纳,以同理心感受儿童对外界的不安,以共情的态度帮助儿童减轻焦虑的感觉,积极协助儿童抒发与表达压抑的情绪,锻炼儿童的独立能力。帮助儿童树立解决问题,应对问题的信心。
(3)对儿童哭闹和逃避情绪的介入
哭闹是儿童发泄情绪的本能,如果发作前期不能控制住,不妨让儿童先宣泄一下情绪,再教儿童用正确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比如:用不理睬或者口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不是发脾气和哭闹。
逃避是儿童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儿童自我中心和团体互利互惠的归属感未建立是引发儿童逃避情绪的重要原因,社工可以通过目标订立、认识调节,逐渐内化儿童是非黑白的道德观
念、责任观念,通过陪伴儿童一起面对过错,减轻其恐惧与不安,再逐渐鼓励儿童独立地面对过失。
(4)对儿童暴躁和否认情绪的介入
儿童的好胜心理,看重输赢,过度的自我能力感及自我中心,使其即使在日常非竞争中也常常要比别人做得好,并对失败表现出过度的愤怒情绪和对错误的否认。所以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活动,引导组员正确看待输赢,鼓励儿童宽容、勇敢地看待失败。使他们更正确地看待输赢这个问题,而不是用脾气和耍赖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除了上述各种日常接触的介入点之外,小组活动也是矫正儿童不良行为和情绪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合作小组中工作的儿童,能够从他人的看法中受益,并且如果他们向着错误的方向前进思考,也会被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带回到正确的方向上。当小组中至少有一些成员更能胜任此项任务,并能充当专家的角色时,每个儿童才能最大程度地受益。
通过开设一些旨在促进儿童沟通能力提高,同伴互助精神建立的小组活动,设立具体而可行的小组目标,并用给组员赋予适当的角色或职责(如请她/他帮忙拍摄,或者充当社工的小助手)和提高小组活动趣味性的方法使组员关注和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通过正强化来告诉儿童哪些行为是乖的,通过负强化来告诉儿童哪些行为是不好的;通过榜样作用和小群体的压力来规范其行为,可以引导儿童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社会化。
最后,需要明确社工和老师的区别,社工重在启能,而不是教授;重在加强儿童的社会发展和认知能力,而不是暂时解决儿童的眼前困难。
第二篇:儿童福利院
儿童福利院(ChildrenWelfareOffice)主要收养无人抚养的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1职能 儿童福利院(Children Welfare Office)是由国家民政部门举办,国家给予经费,儿童的公民权利、生存、生活和受教育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的儿童福利机构。在过去由外国教会和社会慈善团体所办的育婴堂、育婴院、孤儿院等慈善救济机构均属此类。
2现状 据1991年统计,全国共有儿童福利院62所,收养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6000多名,其中自费入院的残疾儿童800多名,占收养儿童总数的13%。民政部门制定的对收养的儿童的方针是采取统一抚养、分类分班管理的方针。对健全儿童实行养与教相结合,福利院有条件的自己开班上课,无条件的送附近学校走读,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守纪律的合格人才。婴幼儿以保育为主,同时开展学龄前教育。对肢体残缺但智力发育健全者,实行养、治、教相结合。一方面给予康复治疗,使其能自理生活;另一方面给予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创造条件。对痴呆儿童,侧重训练其自理生活和从事简单劳动的能力。儿童福利院配备有医生、护士、护理员和文化教员,专门负责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的生活护理、康复训练和文化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儿童福利院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据1991年统计,全国参加各种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达到收养儿童的一半以上,有效率达80%以上。有少数残疾儿童经过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成年后走上了劳动岗位。
常见问题
1、儿童福利院收容哪些儿童?
儿童福利院主要收容无依无靠、无人抚养的孤儿、弃婴和残废儿童。还可以根据条件自费收养在家中实在无力照管的残疾婴幼儿。
2、如何向儿童福利院申请领养婴幼儿手续?
结婚多年,并经区县一级医院确诊一方无生育能力,无已过继或领养儿童,具有抚养幼儿的经济能力,持城市正式居民或农村户口的夫妻,可携带户籍证明、区县一级医院出具的一方无生育能力证明,及由夫妻双方单位加具意见的领养婴幼儿申请书,直接前往儿童福利院申请办理领养登记手续。经院方审核后,即可待领。待有可领养婴幼儿时,由院方通知办理领养手续。试养一个月后,双方如无异议,即由院方将婴幼儿户口迁移证以及领养证明交领养人办理入户,正式确认亲属关系。
3、外国人如何从儿童福利院领养儿童?
长期在华居住或虽在本国居住但与我国有密切往来的外国官员、专家、友好人士和公民,婚后无子女,又无生育能力,并具有正当职业,无不良企图,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可以从儿童福利院领养中国婴幼儿。领养婴幼儿只限一人。领养者须事前提出书面申请,经我国驻外大使馆或领使馆签证,附上本人职业各经济状况的证明,办妥本国入境证件,再报儿童福利院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批准后,才可以去儿童福利院领养。领养时须履行以下手续:(1)详细填写领养婴幼儿申请表(2)由福利院派员共同带领被领养的婴幼儿去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格检查(3)去儿童福利院所在地的司法公证部门办理公证手续(4)结清所有费用。
4、从儿童福利院领养的孩子是否可以退还?
领养前必须慎重考虑,一经领养,就依法确定了收养关系,不能任意更改。领养后,养父母不管什么原因,既不能将养子女退回儿童福利院,也不可以一起虐待子女,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第三篇:儿童福利院后感
夜空里没有星星,闪烁的每一颗都叫梦想,亿万的目光里,几颗是你能看懂的?
长这么大,有多少地方想去还没有去,有多少人想见而从没遇见。大学三年走过来,看了多少别人做的活动,一直很想去一些地方,但是一个人没有那些勇气。
很开心在这一次的班级活动中能和班级的十位同学一起去芜湖的儿童福利院,大家都是头一次过去,所带的心情好奇多于其他。到了目的地,红色的一栋栋建筑比学校的宿舍楼都要新,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福利院的职工办公室里我们把带去的文具和水果做了登记,工作人员不允许我们自己把东西带给里面的孩子,或许出于安全原因,或许出于其他。二十分钟的探望时间,一间不大不小的教室,阳光很明媚的在窗外摇曳,远远的看着屋里这些在玩耍的孩子,一如刚见到他们的我们,见了却不知道如何去触及,去温暖。
同伴们拥在孩子们的身边,孩子们在玩在笑,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习惯了在来人的时候要笑,还是一直都会笑呢。我问负责人这里的孩子有多少,负责人说有四五十个之多,能走路读书的都去上课了。来时我们只看到了这六个孩子,或大或小。有的爱笑,有的爱玩,有的却不说话,但是他们都有同样的身世背景——都是没有家的孤儿。我问有多少的孩子能被收养,负责人摇摇头说很少,人家要领养都是要年纪小,身体正常的。但是正常的孩子有多少父母舍得丢弃呢?
这里的孩子,负责人说他们的生活很好。是啊,干净漂亮的房间,不用风餐露宿,能上学的都有学上,但是这里有房子却没有家,有老师却没有妈妈。没有我们以为的慈爱如妈妈的老师陪着他们,在几个工作人员的眼里看不到更多。如多少时候你我都会说的那句: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但是这里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我们去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说自己是什么样的大爱之人,但是走出来的每个人,却在心底某个失落的角落,找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能说将来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去正视我们自己身边的这些关于责任道德与爱的问题,那么世界就会很美好。
第四篇:儿童福利院新闻稿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阳光红十字协会走进儿童福利院
同在蓝天下,爱在福利院。为了响应学校感恩励志的号召,2013年11月24日上午九点三十分,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阳光红十字协会20余名成员在红协活动部部长带领下走进张家港儿童福利院,给他们送上了生动的节目表演以及孩子们爱吃的零食。
上午九点三十分,20余名志愿者准时到达目的地——张家港儿童福利院。在福利院孩子们的盼望中,节目表演随即开始。首先由活动部女生带来的一曲动听的“马兰谣”,歌声将孩子们带入温馨的世界,虽然他们身体缺陷,但他们的内心可爱单纯。紧接着由活动部男生合唱“朋友”,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在场的所有人用手掌打起节拍,现场顿时变成爱的海洋,这份爱超越年龄,身体的界限,让志愿者真正融入了这群可爱而又特殊的群体。最后一个节目是由策划部,宣传部等部门带来的歌曲串烧,当两只黄鹂鸟,小星星,哪吒传奇这些歌声响起,孩子们也似乎没有了拘束,跟随志愿者们一起唱了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儿童福利院一方特别加了一个节目,由孩子们为志愿者表演舞蹈“小宝贝”,所有的志愿者退到后面定情的看着眼前这些“小天使”的表演,有的眼泪夺眶而出。
表演之后志愿者们向孩子们发放了带去的礼物,并在儿童福利院负责人的带领下了解了儿童福利院的基本情况。之后双方达成共识,明年将由该协会定期到儿童福利院做志愿服务。
此次活动中,志愿者们积极热情,耐心友爱,用满溢的爱心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真正做到了给自己一次机会,给孩子一片温暖。
第五篇:探访儿童福利院
探访儿童福利院
8月6日,星期二那天巴州图书馆举行了‘探访儿童福利院’的活动,我有幸报名参加,参加‘探访儿童福利院’的活动要每人准备一个节目和一份送给儿童福利院孩子的小礼物,我便背上了柳琴,带上了小礼物与大家一同乘车前往。
去时正是正午,万里无云,又不炎热,大家的兴致都很好,在车上有说有笑的,我望着窗外,展开我的想象,想象儿童福利院是什么样的?儿童欢笑声不断、高大挺秀的大高楼、许多的教室再加上超大生态大鱼缸„„“请大家按照来时的顺序排队下车!”带队女老师高亢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一下车微风送来缕缕轻盈、鸟儿在我们头上盘旋、两旁的矮灌木丛更衬托出了了大楼的高大挺秀,现实中的儿童福利院和我想象的大同小异,我们往里走进了2楼,一踏上2楼的最后一阶楼梯,孩子们的欢笑声便传进了我的耳朵里。这里有许多间教室,领队的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一件手工教室,福利院里的儿童已在这里等候我们了,孩子不多只有6、7个十来岁的小孩,福利院的老师告诉我们,我们来的不是很巧,前几天刚有几位小朋友被接走了,只剩一小部分了,不过这影响不了我们的计划,我们照常进行着,不到一会便轮到我了,我先向大家问好,然后便娴熟的弹起了柳琴曲‘军港之夜’,福利院的孩子十分有乐感,还随着我的节奏拍起手来,我弹得十分顺利,没有一个地方出错,心里喜滋滋的。
离开了福利院,我的心沉甸甸的,小朋友的一张张笑脸印记在我的心头,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他们也需要关心和照顾,希望大家也常去福利院看望看望那些小朋友,与他们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