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第一期医改监测情况报告
2011年第一期医改监测情况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办公室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信息中心
(2011年7月30日)
2011年7月20日,经过旗县、盟市和自治区三级数据纵向层级审核和各级业务部门横向会审,卫生厅完成了2011年第一期医改监测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卫生部将2011年医改监测工作频率调整为三期。任务监测周期分别为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和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1月31日。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进度监测表》修订为《2011年卫生部门医改工作进度县区级监测表》,新增《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进度地市级监测表》和《2011年卫生部门医改工作进度省级监测表》。同时对部分监测指标进行了调整。从总体上看,全区医改监测数据在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上有了明显提高。现将医改监测的数据和专家学者的主要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新农合筹资、保障和基金管理
1.新农合筹资。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6月底,全区新农合人均筹资246.7元。其中,各级政府人均补助215.5元,个人平均缴费31.2元。全区有6个盟市新农合年度人均筹资标准没有达到240元,分别是兴安盟(230元)、乌兰察布市(230元)、通辽市(230.2元)、赤峰市(230.3元)、呼和浩特市(234.1元)和呼伦贝尔市(236元)。全区人均筹资标准没有达到240元的旗县区55个。全区个人缴费标准达到40元的盟市只有阿拉善盟(50元)和巴彦淖尔市(42.1元)。全区个人缴费标准低于40元的旗县有83个。
2.新农合保障。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6月底,全区除了包头白云矿区外(无农业人口),100%实现门诊统筹。100%的旗县区补偿封顶线大于5万
1统筹区域内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的旗县区为54个。除了包头白云矿区外(无农业人口)和乌海市海南区外,全区100%新农合旗县开展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心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
3.新农合基金管理
有83个参合旗县(市、区)实现了新农合经办机构与旗县外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占参合旗县(市、区)总数的84.69%。较前一监测期增加了14个旗县。阿拉善盟未开展此项工作。
有76个参合旗县(市、区)实现了新农合就医“一卡通”,占参合旗县(市、区)总数的77.55%。通辽市和阿拉善盟未开展此项工作。
有94个参合旗县(市、区)建立了新农合风险基金制度。占参合旗县(市、区)总数的95.92%。除了包头白云矿区外(无农业人口),乌海的乌达区、兴安盟的科尔沁右翼前期和科尔沁右中旗未建立新农合风险基金制度。
有74个旗县(市、区)开展了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占参合旗县(市、区)总数的75.51%。较前一监测期增加了22个旗县。乌海市未开展此项工作。
实现县域内新农合、基本医保、医疗救助信息共享的旗县区37个,占参合旗县(市、区)总数的37.76%。建立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统一服务平台的旗县区45个,占参合旗县(市、区)总数的45.92%。
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截至2011年6月底,全区有1780个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中,实施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的1458个,占总数的81.91%。呼和浩特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实施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赤峰市(24.41%)和兴安盟(50%)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的比例较低。
全区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5个,实施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的191个,占总数的84.89%。全区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站241个,实施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的178个,占总数的73.86%。全区政府办苏木乡镇卫生院1314个,实施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的1089个,占总数的82.88%。
全区嘎查村卫生室14540个,实施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的3808个,占总数的26.19%。呼和浩特市(86.89%)和乌兰察布市(66.59%)所占的比例较高。本旗县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小于100种的旗县区8个,100-306种的旗县区73个,307种的旗县区20个。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监测结果显示,截止到2011年6月底,全区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旗县区79个,占旗县区总数的78.22%。乌海市和兴安盟未开展此项工作。出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标准的旗县区83个,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部分旗县开展此项工作。乌海市和阿拉善盟未开展此项工
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及动态管理的旗县区77个;重新核定政府办监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人数的旗县区77个;完成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设置的旗县区71个;按照岗位设置完成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聘用的旗县区61个。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和乌兰察布市100%旗县区完成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批准实施绩效工资的旗县区71个,其中乌海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100%旗县区批准实施绩效工资。但绩效工资兑现前后,平均工资水平提高的旗县区仅占49.50%。
落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和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的旗县区71个,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和乌兰察布市100%的旗县区开展此项工作;实施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旗县区24个,鄂尔多斯市100%的旗县区开展。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综合量化考核制度的旗县区73个;考核结果与政府补助挂钩的旗县区71个。呼和浩特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100%的旗县区开展此项工作。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的旗县区73个,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100%的旗县区开展此项工作。
监测结果显示:截止到2011年6月底,我区实行政府对乡村医生补助的旗县区76个,占总旗县数的75.25%,实际补助8561人,平均补助标准为4573.4元/人/年。赤峰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补助标准较高,分别为8171.9元/人/年、8000元/人/年和7502.2元/人/年。
全区纳入新农合定点范围的嘎查村卫生室9834个,占嘎查村卫生室总数的67.63%。鄂尔多斯市(100%)、呼和浩特市(93.84%)和通辽市(85.22%)比例较高。
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情况:截止到2011年6月底,全区共为苏木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25名;全区苏木乡镇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岗培训人数分别为5531人、11528人和2480人。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情况:截止到2011年6月底,政府办县级医院(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达标率为71.01%,苏木乡镇卫生院达标率为62.7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率为69.33%,村卫生室达标率为30.65%。有91.49%的嘎查村设立了村卫生室。
3.乡村一体化管理情况:截止到2011年6月底,全区已有972个苏木乡镇卫生院和7337个嘎查村卫生室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分别占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总数的73.14%和50.46%。
4.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进修培训情况:截止到2011年6月底,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190人参加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截止到2011年6月底,全区开展巡回医疗的苏木乡镇卫生院835个,占总数的62.83。
五、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止到2011年6月底,全区城乡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累计建档1496万,建档率为60.39%。其中,规范化电子建档624万,不具备建立电子档案的389.58万人。以常住人口为分母,规范化电子建档率为25.19%,电子建档率达到50%的旗县区为16个;以具备条件的人为分母,规范化电子建档率为29.89%,电子建档率达到50%的旗县区为16个。
截止到2011年6月底,全区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131.1万人。其中,高血压病人88.47万人,糖尿病人22.87万人,重性精神病人1.71万人。
与前一监测期比较,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65岁以上老人健康检查和慢性病规范管理等服务为载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人群稳步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2.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止到2011年6月底,全区15岁以下补种乙肝疫苗23.1万人。补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复明手术2789例。农村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实际补助3.6万人。农村牧区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完成5.03万人。完成中央专项补助35~59岁农村牧区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人数7.06万例。中央专项补助35~59岁农村妇女乳腺癌免费检查人数4.16万例。
截止到2011年6月底,中央专项支持建设农村牧区无害化卫生厕所6.24万座。
3.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截止到2011年6月底,全区公共卫生机构共有451个,其中实施岗位设置聘用的240个,由政府批准实施绩效工资有220个,全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的旗县(市区)有94个,落实高风险岗位人员补助待遇101个。
4.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截止到2011年6月底,全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24.1元。其中,中央人均补助20元,自治区人均补助1.1元,盟市人均补助1.4元,旗县人均补助1.6元。全区有43个旗县(市、区)人均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达到25元。
截止到2011年6月底,中央补助经费已下拨到旗县(市、区)有62个,自治区补助经费已下拨到旗县(市、区)43个,盟市级补助经费到位已下拨到旗县(市、区)43个,旗县补助经费到位的旗县(市、区)44个。经费拨付较慢的盟市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
六、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截止到2011年6月底,制定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盟市有10个,组织实施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盟市有11个,开展公立医院结构布局调整工作的盟市有9个,开展横向资源共享的盟市有3个。
2.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建立统一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的盟市有2个。公立医院管理机构设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盟市有3个。建立理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的盟市有1个,建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的盟市有8个,建立院长选拔和管理制度的盟市有2个,建立院长激励约束机制的盟市有5个。
3.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公立医院设立药事服务费并将其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的盟市有5个,建立医院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谈判机制的盟市有2个。
4.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设立专门的医疗服务监管机构的盟市有4个,建立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的盟市有6个,建立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盟市有7个,实行外部财务审计制度的公立医院有139所。
第二篇:医改监测表指标解释
二、指标解释
(一)医疗卫生机构数(县区监测表第6项)
1.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2.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含中医专科医院)、民族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不包括妇幼保健院和专科疾病防治院。
2.1农村县级医院:包括县及县级市医院、中医医院、民族医院(不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专科医院)。2.2公立医院:包括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的医院。
2.3民营医院:指除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以外的医院,包括私营、联营、股份合作(有限)、台港澳合资合作、中外合资合作等医院。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
3.1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指卫生行政部门、街道办事处等行政机关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卫生行政部门或街道办事处等机关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不包括政府办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属事业单位举办)。
3.2非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政府办以外的(如企业、事业单位、个人、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卫生部门主管的计划生育机构。不包括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血防医院、精神病医院、卫生监督监测(监测、检验)机构。
(二)县区级监测表
1.1本县区市农业人口参加基本医保方式:有农业人口选择”1”或”2”,无农业人口选择“2”。选择“2”的县区市,第1.2至1.16项选择“N”或“0”。
1.2 本新农合补偿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2012,新农合统筹基金对每位参合者医药费补偿的最高限额。
1.3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2012,统筹区域内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的住院费用与获得补偿的人员住院发生的总费用之比。计算公式:
统筹区域内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基金支出比重×县级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补偿比例 +乡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基金支出比重×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补偿比例)。
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基金支出比重=卫统50-1表第413项/(第413项+第414项)X100%。乡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基金支出比重=卫统50-1表第414项/(第413项+第414项)X100%。
第413项为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金额,第414项为乡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金额,(县级+乡级)医疗机构补偿基金支出比重=100%。县级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补偿比、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补偿比按各地统筹补偿方案确定。
1.4新农合政策范围内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指2012统筹区域内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的门诊费用与获得门诊统筹补偿人员门诊总费用之比(不含家庭账户部分)。计算公式:
统筹区域内新农合政策范围内门诊统筹报销比例=(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补偿基金支出比重×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政策补偿比例+村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补偿基金支出比重×村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政策补偿比例)。
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补偿基金支出比重=卫统50-2表第508项/(第508项+第509项)X100%。村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补偿基金支出比重=卫统50-2表第509项/(第508项+第509项)X100%。
第508项为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补偿金额,第509项为村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补偿金额,(乡级+村级)医疗机构补偿基金支出比重=100%。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政策补偿比、村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政策补偿比按各地统筹补偿方案确定。
1.5是否制定新农合报销比例向基层倾斜政策:指2012年新农合统筹方案中,提高新农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门诊报销比例、提高新农合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1.6是否制定新农合报销比例向中医药倾斜政策: 指2012年新农合统筹方案中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1.11是否实现新农合经办机构与省(区)内异地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出院后在住院医疗机构能直接获得新农合补偿款,医院垫付的补偿款由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及时回付。
1.12是否实现新农合省内异地就医“一卡通”:指参合农民持有新农合就诊卡即可实现省内异地门诊和住院费用即时结报。
1.13是否建立新农合对医疗服务实时监控系统:指新农合经办机构通过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医疗服务实时监测系统,对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参合农民就诊费用信息进行动态监控。
1.14提高重大疾病保障水平、1.15纳入重大疾病保障的病种、1.16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的病种:以出台的政策性文件为依据,未出台文件选择“0”。
2.1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的村卫生室数:一般指乡镇卫生院向辖区内村卫生室配送基本药物后,按采购价格销售基本药物的村卫生室数。
2.2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的非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指辖区内按采购价格销售基本药物的非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2.3辖区内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编制人数: 指由编制部门核定的辖区内所有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街道)卫生院的编制人数之和。
2.4辖区内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在编人数: 指辖区内所有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街道)卫生院的实际在岗的编制人数之和,不包括非编制人数和缺编人员数。
2.5 是否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指按照人社、卫生部门有关要求开展相应管理。2.6是否落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财政部门取得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人员经费补助收入、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等)。
2.7是否按时足额发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指政府核准辖区内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额后,各机构定期发放全额绩效工资。
2.8是否实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指对辖区内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是指收入全部上缴财政,支出由财政部门核准后从财政专户拨付。
2.9年内各级财政拨付本地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资金总额:按2012年各级政府实际拨付到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统计。
2.10实行院长招聘的乡镇卫生院数、2.11实行主任招聘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指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产生院长(主任)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数。
2.12、2.13、2.14达到建设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数:指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下发的《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由主管部门审核达到建设标准(包括业务用房面积和设备配置)的各类机构数,2009-2011年中央项目建设单位应统计在达标单位中,不按新增达标机构数统计。达标的乡镇卫生院按照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统计。
2.15、2.16、2.17 本在岗培训乡镇卫生院人次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次数、村卫生室人次数:指2012内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计划举办的短期岗位培训人次数。按本新增的培训人次数统计。2.18是否推行全科医生(团队)与居民签约制度:指辖区内已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全科医生与居民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服务责任落实到签约全科医生个人。
2.19是否开展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社区首诊制是指居民患病必须到社区首诊,如病情确需到大医院的则要持社区医生开具的转诊单,否则费用不予报销。是否试点以政府文件为依据。
2.20、2.21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数、乡镇卫生院数:乡村一体化管理是指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卫办农卫发[2010]48号)的要求,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的管理体制。
2.22本政府对乡村医生平均补助金额:指2012年由各级政府对乡村医生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补助金额,按每个乡村医生补助金额(元/人/年)填报。如按月计算补助,则补助金额=每月补助金额X12个月。某县每月对乡村医生补助金额为800元,则补助金额为9600元,包括按月发放及经绩效考核后发放的全部补助金额。不包括乡村医生从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取得的“一般诊疗费”。
2.23 是否探索将具有执业医师证书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指在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乡镇,将在村卫生室工作且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证的人员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内。不包括乡镇卫生院下派在编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室工作。2.24 建立退休乡村医生养老制度情况:是指当地政府或医疗机构为退休乡村医生办理养老保险情况。3.1 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情况:按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政府确定的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名单填报。3.2 制定并实施取消药物加成政策情况:“取消基本药物加成”指县级医院按照采购价格销售全部基本药物,“取消全部药品加成”指县级医院按照采购价格销售全部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
3.3 是否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权下放到县区:指将原来由地市物价部门出台的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权下放到县(区、县级市)物价部门。
3.4 年内提高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情况:指年内由物价部门出台的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1种及以上)收费标准。
3.5达到建设标准的农村县级公立医院数:指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下发的《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县医院、县中医院建设指导意见》,由主管部门审核达到建设标准(包括业务用房面积和设备配置)的各类机构数(2009-2011年中央项目建设单位应统计在达标单位中),不按新增达标机构数统计。达标的县级公立医院数包括县及县级市医院、中医院、民族医院,不包括专科医院。
3.5.1达到二甲水平的医院数:指由主管部门评定的三级和二级甲等医院。县级医院包括县及县级市医院、中医院、民族医院,不包括专科医院。
3.6与三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的农村县级医院数、3.7与二级以上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的乡镇卫生院数:按照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部署,已签订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协议的县及县级市医院数统计。不包括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自行签订的、三级医院与区属医院签订的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县级医院可以是三级医院支援的受援医院,也可以是乡镇卫生院的支援医院。
3.6.1与三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系统的农村县级医院:指县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并开展远程会诊服务。
3.8本派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的县级医院骨干人员:按照2011年中央和地方专项-县级医院医务骨干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项目,各县及县级市医院实际派出人数统计。
3.9本受援医院接收对口支援医院派驻医务人员数:指按照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要求,本县(县级市)各受援医院在2012实际接收的医师之和。包括: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按本新增人数统计,不包括2012年之前接收、之后还在受援医院工作的医师数。
3.10本接收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1年的城市医院和疾控中心医师数:指在2012由城市医院和疾控中心直接派出到本县区市属农村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工作1年的医师数,不包括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项目派到本地的医师数。按本年新增人数统计,不包括2012年前接收、之后还在受援机构工作的医师数。
3.11 纳入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定点范围的民营医院数:指纳入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定点范围的医院数中,除公立医院之外的医院。
4.1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金额:指2012年本县区市各级财政实际补助(到账)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未到账填“0”。不包括8个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
4.2本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指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支付的20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补助标准(不含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按实际到账填报,未到账填“0”。不得填报2012年3月份以后到账的2011年各级财政补助的标准。
4.2.1、4.2.2 上级、本级财政:上级包括中央、省、地市三级财政补助标准;本级指县(区、县级市)级财政补助标准(无补助填“0”)。
4.3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人数:截至期末,本县区市按照卫生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建立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人数。按常住人口统计,不包括居住本地不足半年的流动人口档案数。
4.3.1其中:规范化电子建档人数:指根据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要求建立的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人数。不包括已录入计算机但不符合建档标准的人数。
4.4.1(0-6岁儿童健康管理人数)、4.4.2(孕产妇健康管理人数)、4.4.3(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人数):指期末本县区市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为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相关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不包括不再提供服务的人数)。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卫生院(包括承担建档任务的县区市妇幼保健院)建档人数填报,不按妇幼报表数填报,不得重复统计。
4.4.4、4.4.5、4.4.6(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规范管理人数):指期末本县区市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档案并提供相关服务的患者数。
4.5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指本辖区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
4.6是否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指本县区市疾控中心开展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工作,且是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样品聚集地。4.7本检出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2012年1月1日-本期末,本县(市、区)孕期至产时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孕产妇中,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试验阳性的人数。
4.7.1抗病毒用药使用人数:指分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中,使用抗病毒用药的人数。
4.8县域内农村院前急救设在:农村院前急救机构即设在县及县级市的120急救中心(站)或设在县级医院等医疗机构内承担急救任务的机构。
4.10由政府批准实施绩效工资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包括辖区内由政府批准实施绩效工作的各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之和。
4.11、4.12、4.13(本启动中央和地方专项资金项目建设的农村县级医院数、乡镇卫生院数、村卫生室数):按各级发改委批准立项并拨付专项资金、2012实际启动建设的机构数填报。统计口径:包括2012年启动的中央和地方项目、2011年前启动建设2012年地方继续投资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不包括前2年建设未完工2011年不再追加资金项目。如1个医院既有中央专项投资,又有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含援建资金),则项目建设单位为1个,资金则分开填报。投资建设的农村县级医院指县(县级市、涉农区)医院、中医院、民族医院,不含专科医院。
4.14本启动中央和地方专项资金项目建设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指由各级发改委立项、拨付资金、2012年启动建设的辖区内各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统计口径:包括2011年前年启动建设2012年地方继续投资的项目(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不包括前2年建设未完工2012年不再追加资金的项目。
4.15 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指本辖区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数之和。
5.2县区市卫生局是否与项目实施单位建立目标责任制:项目实施单位是指承担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项医改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县区卫生局与各项目实施单位签订责任状的,则选择“是”。
5.3上年末常住人口:过录2011年底当地统计局数字。5.4上年末户籍人口:过录2011年底当地公安局数字。
第三篇:传染病医改报告
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情况的报告
2004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施行以来,我县传染病防治工作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原则,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无甲类传染病和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法定传染病得到较好控制,保持稳定状态,有力地保障了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为了搞好《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卫生局、疾控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传染病防治规划,确定防治目标,逐年加大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逐步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和救治设施。全县各职能部门、各乡镇按照国家和省、市对传染病防治规定的职责分工要求,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使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二)强化体系建设,落实完善防控措施。近年来,由于一些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一些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给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县政府高度重视。一是加强传染病防治队伍建设。在全县16个医疗单位成
立了防保科,由县疾控中心、各级医疗单位的防保科、村卫生室组成了县乡村联动的传染病防控队伍。同时在县疾控中心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二是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体系。即传染病防治监督体系、传染病防治监测体系、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三是完善了传染病管理制度。制定了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网络报告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工作制度、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传染病督导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等制度,防治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三)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传染病防治任务。
1、认真抓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是加强艾滋病预防。设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开通艾滋病咨询专线,开展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成立“高危人群干预队伍”,开展对高危人群干预活动,对看守所每月新进羁押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毒采血监测。通过综合性防治,我县艾滋病的发病控制在较低水平。二是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以新发病例和畜间疫情为主要调查线索,继续对我县四个省级监测点及疫区开展人间布病线索调查工作。加强药物管理发放,定期回访患者。经过不懈努力,我县的布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由2006年的99例降至2009年的2例。三是加强— 2 —
结核病防治。为了有效控制我县结核病发病趋势,加强了结核病的宣传、督导、访视工作,做好了患者的登记、报告、确诊、治疗及管理工作。对各乡镇结防人员进行严格要求,规范了操作程序,落实了人员职责,使全县肺结核病人得到了全程督导。DOTS覆盖率100%,规范治疗和全程督率达到100%,治愈率达94.4%。
2、扎实抓好计划免疫工作。加强冷链设备建设及配备,建成冷链专用冷库,给全县所有乡镇各配备一台冷藏设备,实行专人管理,确保了疫苗效价稳定;坚持集中接种制。实行安全接种,提高疫苗接种有效率、降低接种成本、减少疫苗损耗、方便群众;深入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确保每位适龄儿童全程接种。全县适龄儿童建证建卡率保持在95%以上,“七苗”接种率达90%以上,麻疹、百日咳、白喉、乙脑等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连年下降。
3、全力抓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各项防控应急预案。制定了《延长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预案》、《延长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预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控工作预案》、《猩红热预防控制工作预案》、《乙脑预防控制工作预案》、《流感预防控制工作预案》等,为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各项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及时有效处置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6年,在交口中小学、郑庄小学发生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疫情和前进中学发生的猩红热疫情及全县部分乡
镇发生的布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反应迅速,措施得当而得到及时有效处置。三是积极做好其它传染病防治工作。针对我国2007年禽流感高发,2008年手足口病高发,2009年甲型H1N1流感高发的严峻情况,根据省市要求,严格按照各项技术方案,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和有力的防控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了全市唯一零发病县区的 成绩。
4、加强疫情监测预警报告工作。对一些重点传染病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综合预防措施。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各项规章制度和县、镇、村三级报告网络体系,实现了县、乡两级疫情网络直报的全覆盖,并指定专人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准确。
5、加强业务资料数据的分析利用工作。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分析传染病发病趋势,坚持按月、季、年分析编写疫情简报和疫情分析。从概况、发病构成、分布特征、重点疾病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6、加强应急物资贮备。根据疫情发展态势,由疾控中心负责组织储备消杀药械、防护用品,病毒采样所用检测试剂和耗材。县医院确保应急床位、临床救治、预防治疗药品和防护用具的储备。
7、加强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一是严把准入关。对申办食— 4 —
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的从业人员,严格审批和准入。二是加强日常监督管理。采取经常性卫生监督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对从业单位和个人进行严格监督管理,特别是对全县各餐饮店、水厂等从事食品、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进行检查,从源头上阻断传染源。三是加大重点环节的执法。特别是加大对城镇居民饮用水监督检查力度,疾控中心每月到县自来水厂采取原池水、中段水各一份,末梢水两份,对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监测,并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到卫生监督所。
(四)强化宣传教育,增强防治意识。一是加大对学校、医院、社区等重点行业的健康教育工作力度。抽调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和农村开展防病知识的咨询和义诊服务。2009年,累计向干部群众提供各种传染病防治咨询5千多人次,义诊服务30余次。二是做好流动儿童、慢性病人、艾滋病高危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在疾控中心开设了慢性病和艾滋病自愿咨询室,受理群众的相关咨询,并提供免费的采血检验。三是结合重大卫生宣传日,抓好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和巡回宣传车等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肺结核、艾滋病、麻疹、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四是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在创卫办开设的“创卫大讲堂”栏目中,宣讲了甲流感防控知识、春节
期间注意事项等健康教育系列知识。同时制作了20种宣传品四万余份,发放到各单位及居民手中,并编写了《健康教育知识应知应会》手册,分发到全县每一位中小学生手中。五是积极开展问卷调查。对全县的部分机关、事企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学校老师学生,医院职工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控烟、健康行为形成率等问卷调查。
(五)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正常运转。为了适应传染病防控形势的需要,在县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县政府坚持每年投入30万元的资金用于传染病防治。主要用于培训各级防疫人员,配发各级网络直报用计算机、购置防护用品、消毒药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印制健康教育资料等,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篇:医改
浅析新医改
摘要:自新医改制定实施以来,不觉已过三年。在这三年里,医患关系持续紧张,医疗费用继续水涨船高。然而,改革之事非一早一夕,不可否认我们的政府在医疗改革事业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一、新医改的内容与目标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分,包括: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医疗改革的社会根源
(1)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滞后,不能有效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2)医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基层卫生卫生服务体系薄弱;(3)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还不能消除“因病致贫”现象;(4)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5)药品和医用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影响了基本药物的可及性;(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较大的城乡、地区和人群差异,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的效果。
三、新医改开展的具体工作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我国的新农合是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已覆盖8.35亿人,参合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筹资水平达到人均155.3元。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政府不断加大卫生投入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40%提高到61.8%,个人支出比例从60%降到了38.2%。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截至2010年底,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57.2%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零差率销售后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同时推进定编定岗、绩效考核、多渠道补偿、人事分配等体制机制改革。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09年以来,中央累计安排资金400亿元,支持1877所县级医院、516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382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所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财政部还安排13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三年内通过转岗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为基层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政府从2009年开始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在内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例如儿童免费注射乙肝疫苗,农村适龄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和乳腺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贴等。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一方面,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推动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优先发展县医院,建立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采取全科医生培养等政策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另一方面,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采取一系列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提高服务能力,完善医院内部控制费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公立医院外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四、对医改的评价与见解
医改事业关系到十几亿人民的健康福祉,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全局的系统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医改启动实施的前三年,也就是2009-2011年,是医改的起步阶段,着眼于保基本,从基层入手推进改革。尤其是在基层成效更加明显,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较大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推动了民生保障和改善,也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但医改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改革的难点进一步聚焦,只有持续深入推进,才能不断扩大改革成效。因此,制定医改规划,进一步凝聚共识、找准突破口,推动医改持续有效深入是必须的。
(一)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
落实政府责任,改革补偿机制。坚持公立医院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明确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目的和应履行的职责,扭转公立医院逐利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医保经办机构和卫生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强化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加强卫生部门对医疗费用的监管控制。
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创新医院管理服务。推进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理事会与院长职责。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二)鼓励和促进社会办医
1、放宽社会资本办医准入。要落实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社会资本优先的原则,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开办私人诊所。
2、进一步改善执业环境。要全面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在税收、价格、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大型设备配置、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鼓励和优惠政策,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创造公平发展环境。
3、坚持扶优扶强。要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契合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也是国际上通行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的医疗机构,发展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大型医疗集团。
(三)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1、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完善基本医保管理体制,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2、提高医保服务水平,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即时结算,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结合疾病临床路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探索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要加大救助资金投入,筑牢医疗保障底线,全面推进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大对重特大疾病的救助力度,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公益慈善的协同互补作用,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
六、最后结束语 我们说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固然没大错,但决不能知难而退,不敢触及体制性矛盾,仅仅在医疗卫生体制的外围打转。当然,期望在极短时间内实现改革目标,并不现实。但是,改革的大方向、改革的路径设计,必须要明确,不容回避。
对改革者而言,务实的态度是,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方向和主旨;其次,应当不惧失败,不讳指责,在反思中调整,在调整中前行。如能以平常心评估新医改三年的成效,坦然接受批评,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加快制度性改革,庶几近之。
第五篇:医改
未知的医疗界
医改相信大家都听过,据我所知并不是改不了,而是会触动很多官员们的口袋,高价医药费用这个黑锅医生已经背的够久了,是时候放下了!
就单说药,我国同一类消炎药单注射用的就有几百种之多,但价格却是天壤之别例如头炮曲松钠规格是1.0g一支的只要2元不到,但是有的厂家出了0.5g一支竟要50元同样的是一种成分为何在同一家医院竟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还有某感冒要成分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换了下包装就成新药了啊??国药准字是怎么上的,难怪中国每年都有几千种新药,原来是换汤不换药啊!
近些年来不知到是谁那么有才,要医改说医院的药品都要政府采购,本来是好事可不曾想老百姓又白高兴了一回,多了一个政府机关,只能说是多了一双手拿钱!便宜的药根本就进不了医院,就说一盒消炎药,本身就10元,政府采购加价15元(这还算少的)就是当地政府拿二十五元发票给国家要钱,结果只用了十元,这是何等的暴利啊!现在公立医院都是把钱上交国库了,(这也不知道是那个人才想的捞钱的点子)自己没点私房钱。药到医院了又要加点价,这个钱是加着为国家赚的。因为钱都上交国库了啊!
医生苦苦的守住那1000元不到的基本生活保障,背后还要被人指着脊梁骨骂。有时候人家家属真的是为感谢送点吃的,你们又看到了,眼红红的心里不爽,又给医生安个收红包的罪名。医生真的很受伤。
本人认为要医改就要先改药。要把那些拿钱的手都剁掉!那就算是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