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岘村2014年发展规划
苏岘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苏岘村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年降雨量430毫米以上,属干旱二阴山区。该村距县城45公里。全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256户1150人,有劳动力690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6%,其中外出劳动力259人);全村贫困人口383人,占总人口30%,总流域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62亩。退耕还林 913.4 亩,还草821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2元。全村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冬小麦、马铃薯为主要作物,兼种荞麦、胡麻、糜、谷等小杂粮。苏岘村地处偏远,人口居住分散,地理、自然条件较差,但农业基础条件好,土地量大,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了优越条件,同时也为项目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发展情况
近年来,村级班子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总体部署,根据“强基础、兴产业、促增收”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上有了显著成效。苏岘村已全部实现梯田化;全村全膜玉米种植和林果业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已种植苹果树300亩;发展规模养殖户5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发展规划,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而
奋斗。
三、发展思路
1、大力发展林果产业
全村在原有林果业基础上,2014年在刘岔社山坡梯田种植林果业150亩;
2015年在刘岔社发展500亩;
2016年在苏岘社发展1000亩;以后逐年发展。抓住“苹果种植不放松”的发展思路,把林果产业作为带动全村调整产业结构,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计划实施以下项目: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危房建设力度;
农网改造50户;
硬化镇村道路1.5公里;
沙化苏岘至青江道路3公里;
建农家书屋一所;
3、争取发展设施蔬菜种植
2014年在苏岘社推进种植设施蔬菜100亩;2015年再推进100亩;2016年刘岔社推进200亩;以后陆续推进。
4、加强水利建设
利用本村优势的水资源,2014年计划在苏岘社挖坑建立塘坝一处,确保农户的苹果树和蔬菜种植有充足的供应水,2015年维修改造苏岘社和刘岔社现有的大口井。
5、依托草畜产业,鼓励发展养殖业
在2014年我们要紧紧抓住“双联”行动,充分发掘联系单位的潜力,借助丰富的饲草资源和“双联”单位帮扶优势这一契机,引进和改良优质肉牛50头以上,发展养牛大户。
6、推进民主管理
利用路线教育,提升村三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发挥党员优良作风,认真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务民主决策等制度。对于重大事项,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进行决策,扩大广大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管理权。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达到工作透明化,公开化,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7、行政性工作有序推进,确保一方平安
抓好农业水利,确保粮食丰收。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全年无事故。抓好村里卫生,落实长效管理。
第二篇:岘口村2009工作总结
2009年工作总结及下阶段目标
2009年以来,我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法制观,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成员团结和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努力,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主要做好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党建工作方面
1、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村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报告的实质和内涵,并贯彻于本村实际工作中。关注民生,想百姓之所想,做到人民的权利用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努力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在党组织成员中开展一个成员帮扶一户特困党员和一户特困群众活动,为他们提供了致富的门路和困难资金帮扶。在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中建立了管理档案,培养了2名后备干部。
2、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充分发扬了民主,坚持集体讨论重大问题,严格按照“4+2”工作法程序办理。我们针对“4+2”工作法进行了走访,反馈回来的情况较好。对群众关心的村务、事务、财务和党务,按规定、按要求如实在公开栏内进行公示,使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
3、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围绕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入手,加强了干部的培训教育。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健全,委员分工明确,两委班子团结协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方面,支部与他们保持联系,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在异地一样能接受党的教育,永葆党员先进性。
二、经济工作
1、严格财经纪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在上级的统一安排下,村会计对村组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核实,及时上报了财务资料,认真贯彻执行“三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村账镇管,组账村管”,对村级财务实行公开制度,增加了财务管理透明度、清晰度。
2、在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发放工作中,对各承包户承包面积、账号、姓名进行了认真核实,准确无误地将各种补贴及时发放到农户的一卡通上。
3、在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中,组织人员对全村所涉及的普查项目和农户认真进行了走访调查和普查登记。
三、民政和社会事务工作
1、认真做好了弱势群体的帮扶和慰问工作。对贫困党员发放了慰问金,为贫困户、帮扶户、低保户、残疾人进行了帮扶慰问。通过一年的帮扶,有一大批困难党员已经脱贫。同时对全村低保户进行了审定,做到了应保尽保。
2、在全程代理工作中,村两委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搞好服务,为群众代办各种事件50余件,并建立了全程代理台帐。
3、在计生人口的管理工作中。对全村80余名育龄妇女进行了两次“三查”,“三查”率达95%;
四、治安维稳处法武装工作
1、认真开展了民兵整组工作。对基干民兵进行登记造册,组织了10多名基干民兵应急队伍,同时,在今年的冬季征兵工作中,认真组织2名应征青年参加体检,积极为部队输送兵源。
2、在治安维稳工作中,村上不间断地组织巡逻队在本辖区内进行巡逻,在此基础上,村上还经常对全村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掌握情况。全年共调解各类纠纷10余起,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目前,全村无因纠纷调解不当而发生的上访事件,确保了全村稳定平安。
五、下年工作思路
1、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继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巩固保先教育的成果,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党章,重温党章,领会党章、执行党章,履行党员义务。
2、认真抓好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继续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和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做好党务、村务公开工作。
3、坚持科学发展观,按镇党代会提出的一点、一片、一线的发展战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包村单位的支持下,利用我村的有利条件,积极寻求合适的机遇,策划和适合我村的发展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尽快摘掉空壳村的帽子。同时要做好迎接项目进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上下齐心,排除干扰,确保引进项目顺利进场。
4、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稳定工作和处法工作,加大治安巡逻力度,确保在各类大型会议和大型活动召开期间做到零上访。
6、继续做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和民政、计生、劳动保障、远程教育、全村代理、财务管理、违章建筑、三级联创和新农村创建等工作。
7、按时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及其他阶段性工作。
岘口村党支部、村委会
2009年12月
第三篇:岘市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岘市小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2011年9月 —2014年8月)
岘市小学2011年新建,教师们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务实的教育教学作风。近两年,两校师生恪守“涌动生命、追求幸福”的校训,使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绩。目前,现有教学班级11个,学生481人。教师26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8人,占教师总数的69%,小学一级教师8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提高,学校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惑,如学校管理工作如何做到科学高效?课堂教学如何摆脱传统的桎梏?教研、科研工作如何走向校本?名师工程如何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品牌如何打造?等等,为了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理清办学思路,积极探索有效的办学策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学校今后三年的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分析
岘市小学创办于1940年,校址设金锋村,本校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肩负着“撤并完、村小,规模办学”的一所山区农村中心级小学。校园现已建设完毕,征地4.45亩,总建筑面积为4220.5㎡,建成后可容纳12个班级,计600人。到时,全乡将逐步撤并为一所寄宿制学校。岘市小学一期二期主体工程(教学楼)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现已建成投入使用。全校目前有教职员工28人,11个教学
班,在校学生481人。师资水平:全校现有教师数26人,本科2人,专科学历19人,中师学历5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8人,小学一级教师6人,教师平均年龄38岁,中青年教师是本乡小学的教学骨干。硬件设施:现拥有电脑房,多媒体小平台,行政办公电脑4台,学校开通了网络,并已建有网站,打印机2台,电视机4台,实物投影仪3架,学生课桌椅全新500套。教学办公设施较之以前大大改善。本校生源基本是来自本乡各个村庄的孩子(另有一些来自临近乡村的适龄学童),大部分家庭条件差,父母目不识丁占很大比例。大部分家长教育子女意识淡薄,认为孩子到校就是老师的事,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与城镇学校相比,教师的工作量大,教学难度大,任务重,这需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去完成。
二、学校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省、市、县、学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全面深化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追求教育质量,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三位一体的新的制高点,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办学品位。
(二)总体目标:
1、争创合格学校。
2、争创规范学校。
3、创办特色学校,立足实际,改革创新。
三、学生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全面打好基础,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尽早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弥补农村家庭教育的不足。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具备良好的个性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并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四有”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类人才。
四、学校发展阶段性目标
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为第一阶段;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为第二阶段。
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为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2011.09-2012.08]立足本乡本校实际,重点解决体制改革的大部分问题。制定各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分工。建立和健全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教职工评优评先的实施细则。制定学校奖金发放细则等。力求用一年的时间使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努力搞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使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生稳步提高。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搞好中心校园的配套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添置和优化硬件设施。努力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活动的环境。努力创建符合标准配套齐全各科室。使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正轨化的道路。努力创办让农村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第二、三阶段[2012.09-2014.08]在第一阶段理顺各种关系,制定各种制度,搞好内外部环境之后。我们将集中精力在学校事物的各方面全力出击建设,力争最好的结果。首先,进一步规范校园
建设,建成标准操场,校园围墙,争取教工宿舍和学生宿舍的建造;营造校园环境,拓展立体化、精品化、绿化,建造具有文化内涵、人文精神、花园式特色的景致;完善教育教学设施,添置电脑和空调,改善师生教学条件;逐年增加图书藏书量,实行电子化管理。其次,在此期间,要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对青年教师要加大力度培养,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大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营造一支比较好的师资队伍。同时要积极开展各类教科研活动,校本培训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健全和完善各种激励机制。在严格执行《衡阳市常规管理示范小学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学习贯彻《衡阳市义务教育阶段规范管理综合评价标准(试行)》,规范、导引学校各项工作;结合《学校管理条理》,抓实校务管理、队伍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科管理、安全管理、校园管理、后勤管理这八项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深化、细化一系列规章制度。具体细化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点:
1.强化教师群体培养一支“诚信、团结、务实、创新”的中层领导队伍;塑造一支“敬业、博学、严谨、创新”的教师群体队伍;确立“角色意识、超前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的教育理念;继续实施青年教师成才目标规划和名师工程,教师本科学历达30%以上,大专学历达到90%以上,努力塑造一支集教、学、创、研于一身的教师团队。加强师德教育,敬业、爱生,引导教师无私奉献,树立坚定的事业心和崇高的责任感,强化教师的进取意识;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创新教育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而有效。创造条件,“请进来、走出去”,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公平竞争的舞台,使钻研业务、教有所长的教师脱颖而出。
2.优化教育质量继续加强新课程培训,实践新课程,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抓实教学“五认真”工作,规范教学管理;积极启动并实施教科研“十一五”课题,探索校本课程的教学策略;深化信息技术教育,人人能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开发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进一步加强对学科课堂教学的调研,提升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等课程的及格率、优秀率和提高率,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亮化学生素质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成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形成“文明、朴实、好学、奋进”的风气;培养学生养成学习“六认真”习惯,形成“勤学、守纪、活泼、向上”的学风;针对学生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努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力争在县级以上赛事中多出成果;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加强过程评价;确立成人、成才、成功的发展观,输送合格加特长的毕业生。
4.提升管理水平是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发展的根本手段。要进一步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并逐步完善,体现制度的科学性、公平性和严肃性;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进一步突出考核评价的导向性,加强目标评价,突出过程评价,倡导自我评价,力求全面、准确、公正,使评价能真正激发竞争意识,鼓励与引导教师积极向上。
5.共绘发展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家长等学校共同体的美好愿望,实现发展目标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校内,要加强教职工的学习,引导教职工认识到学校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发展的目标通过大家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牢固树立“校兴我荣”的科学发展观,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到各项工作中;对外,要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管理、经济物质等方面给予帮助和保障,要争取社会、家长在舆论上给予支持。内外形成合力,为学校的发展奠定思想和物质基础。
6.唱响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主旋律。要创新思想,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科学思维,主动实践;要创新管理,制定创新的指导措施,出台创新的激励政策,提高工作效率;要创新教学,从学生的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出发,不断优化和改造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规划,是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它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昭示着学校的美好明天。我们坚信,随着规划的实施,目标的实现,三年后的界岘市小学将描绘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岘市小学2012、11
第四篇:葛崾岘村调研报告
葛崾岘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调研报告
——矮化密植苹果栽植实践与思考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安排,我村就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进干群关系,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进行了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建设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葛崾岘村基本情况
葛崾岘村共辖6个村民小组,322户,1348人。2013年粮食总产量1069.3吨,大牲畜688头,猪存栏158头,羊存栏2000只,人均纯收入2400元。全村共有耕地5198亩,其中山地3621亩,占总耕地的69.7%;塬地858亩,占总耕地的16.5%;梯田166亩,占总耕地的3.2%;坡耕地553亩,占总耕地的10.64%;荒山252亩,林地364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5553.3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574亩,种草500亩,园地749亩。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主要种植地膜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马铃薯、豆子等,主要养殖绒山羊、牛等牲畜。
二、葛崾岘村栽植矮化密植苹果的优势
随着果树栽培技术的革新,苹果树矮化密植技术以逐步取代稀植大冠栽培技术,成为果树发展的趋势。苹果树矮化密植是采用人为的农艺措施,使树体变矮、树冠缩小,便于管理,达到早结果、早丰产的目的。结合矮化密植苹果栽植的适宜条件,葛崾岘村具备以下优势:
1、气候优势。葛崾岘村所在地气候适宜,昼夜温差大,平均
1海拔1900米,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208小时,年均气温10.6℃,无霜期170天左右。
2、地形优势。葛崾岘村马庄组和白庄组耕地多为塬地(塬地面积近600亩,其中马庄组集中连片栽植苹果面积为122.9亩,白庄组为230.6亩),且地块为连片的长方形,生产上适宜采用宽行密植,这种栽植方式便于管理,适于机械作业,又利于通风透光。
3、灌溉优势。葛崾岘村苹果栽植点附近有两眼机井,每天出水量分别为140立方米和150立方米,每株树苗需浇水约0.05立方米,如此这两眼机井每天可供浇灌果园大约70亩,足以保证用水需求。
4、运输优势。葛崾岘乡位于庆城县县城以西39公里处,东接庆城,南靠白马,西邻驿马、北与蔡家庙接壤。葛崾岘村位于乡政府以南,距葛崾岘乡政府8公里,东二路公路穿境而过。示范园道路由干路、支路和小路组成。干路贯穿于全部果园,并与公路相接,干路路面宽6米。支路是果园之间的通路,路面宽4米。小路又称为作业道,是田间作业用道,宽为2米。交通便利,有利于栽植、管护以及销售运输。
5、其他。我县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力量,重点在赤城、白马、庆城、南庄等8个乡镇拉开苹果示范片带建设,着力推广旱地矮化密植和老果园提质改造新技术,全县完成栽植面积1.9万亩。因此近年来我县在矮化密植苹果栽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成为我村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建设的优势,且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矮化密植苹果栽植工作进展
1、积极动员群众,充分调动群众栽植的主动性。办事处党工委班子成员组成宣讲小组,召开群众大会,把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建设工作思路讲到群众中去,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宣讲和征求群众意见,我们的工作思路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并主动参与到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的建设过程中,老党员、致富能手等自觉组成工作小组并成立矮化密植苹果栽植工作协会,深入农户做群众工作,和乡干部自觉拧成一股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政府大力支持,着力解决群众栽植遇到的困难。一是通过与县果业局协调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驻村现场培训指导,解决群众栽植技术落后的问题;二是办事处出面调动机械打通风道、挖坑、浇水,组织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包户包干,解决群众劳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办事处多方协调,为群众免费提供苗木、保温膜、竹竿、农药等,解决群众资金短缺的问题;四是办事处出资购买猪皮、线绳、卷尺、白灰、喷漆等苹果栽植必需品,无偿提供给群众,可以说是细致入微,解决群众怕麻烦的问题。
3、加强科技跟进,科学管理,大大提高农民收益。截止目前,全村新栽矮化密植苹果面积500亩,其中集中连片353.5亩。我们将加强科技跟进,按照现代高效生态果园标准规范建园,科学管理,提高效益。矮化苹果定植后3—4年开始结果,5~6年进入盛果期,比同品种的乔化树早2—3年。矮化果树生产率较高。据调查,乔化树栽后20年,每年平均亩产924公斤,而同等条件的矮化树栽后13年,每年平均亩产1177公斤,增产20%。如此矮
化密植苹果一般定植后3—5年即可收回投资,以后逐年增加收益。
四、矮化密植苹果栽植工作的几点思考
1、群众的参与是搞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因此发动群众,让群众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是栽植苹果树的首要条件,也是发展苹果产业的必由之路。没有广大农户的积极参与,光靠政府的推动,即使把干部“累死”,也不会干出成效。要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激发广大农户的生产热情。葛崾岘村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群众工作是成功之母。
2、过硬的干部作风是干好一件事的根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好的干部作风可以把好事干得更好,作风不好,可以把好事干砸。在葛崾岘村苹果栽植过程中,党工委、办事处从干部作风建设入手,把干部作风建设抓到田间地头,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一线体现、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工作成效在一线考核,干部的政绩、干部的作风、干部的口碑由群众说了算。让“会用一把剪刀”、“掌握一本册子”、“共脱一层皮”、“共沾一身泥”的“四个一”体现干部工作作风。全体干部深入农户、田间地头,给群众讲政策、讲技术,帮群众干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解决了部分农户劳力缺乏的问题,给群众做出了样子,推动了工作的落实。群众看到我们的干部如此辛苦,工作上配合的更加密切了,我们的工作任务推进也就快了。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3、政策引导、政府投资和群众投入相结合是产业开发走向成功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只有群众投入了,才能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引起群众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在产业开发上,光靠政府的投资、大包大揽,群众不做适当的投入,是搞不好的。因为群众没有投入,就不心疼,成与败对他们来说无所谓,所以不上心,终究是将事情搞不好,成的几率很小,败的几率很大,一次失败则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之后发展就更难了。我们在葛崾岘村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建设上,就是动员群众投入一部分,政府每亩地投入苗木、地膜、浇水、竹竿、农药等费用约2000元,农户投入挖坑费用、肥料、人工费等每亩近500元。在政府大力投入的同时也动员群众做适当的投入,由于群众投入了,所以就重视,千方百计要把事情做好,完全能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成活率就会很高,就能把事情办成。
我们以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真正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热炕头上坐一坐,深入农户聊一聊,面对面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使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第五篇: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2016-2020)
***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在册人口235户834人。2014年建档立卡197户769人,脱贫105户388人。2015贫困户92户381人。经过自然增减,2016年贫困户92户380人,年底脱贫2户8人。预计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耕地面积4400亩,农业生产主要以红葱、红蒜、红秃头为主,胡麻、扁豆、大豆等作物为辅。草原面积77320亩,以养羊业为主。为了促进***村经济发展,按期实现脱贫目标,经过***村“两委”开会讨论,制定本次经济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扣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基础的部署要求,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发挥地域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有实力办事、有能力办事,着力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坚持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强化科学发展理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建设美丽乡村
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十三五”时期南部山区整体搬迁、整体脱贫摘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根据武威市保护生态的区域政策,我村要积极动员群众向黄花滩移民开发区县内生态移民,在新的地点建设新家园。
3、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目标任务
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改变2015年以前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现状。
四、发展途径
(一)充分利用村互助资金协会。2016年初,成立了***村互助资金协会,财政支撑50万元,村民自愿缴纳互助金3.75万元。2016年发展会员71人,发放贷款总计35.7万元,预计收缴占用费1.502万元。本着互助资金协会“为民、利民、惠民”的宗旨和目标,互助社会员和村“两委班子”积极动员和宣传互助资金协会相关政策,计划2018年实现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促进本村经济发展。
“移民搬迁脱穷,下山入川致富”,只有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才能改变本村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传统农业效益低下,传统放牧模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两年内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