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6:4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X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X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摘要

XXX乡是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典型的社会发展“直过区”。境内群众文化素质低,科技意识谈泊,生产方式仍然保留“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生产率极低,对自然界的生态破坏性大。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XXX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破解制约XXX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带领全乡15732名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调查,分析XXX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提供了十条政策建议:切实解决贫困人口问题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以林为主,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加强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医疗卫生计生工作,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明确发展思想,加快乡镇企业发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关键词:农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开放;可持继发展

一、前言

XXX乡是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境内高山峡谷,大江奔流,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乡经济总收入3279万元,人均纯收入1245元;粮食总产645.49万公斤,人均有粮437公斤,经济社会发展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社会主义。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调整不合理,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增收较为缓慢。人口素质低,文盲、半文盲比例较大,全是一个典型的贫困乡镇。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如何破解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是摆在XXX乡各届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眼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二、XXX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

(一)XXX乡的基本情况

XXX乡位于XXX县中部的XX两岸,东经98°51′至99°21′,北纬26°00′至26°13′之间,东西横距最宽30公里,“南北纵距”最长24公里,总面积406.28平方公里。乡境东连接XXX县,南连XXX镇,东南、西南分别与XX乡、XX镇相连,西与缅甸接界,北与XX乡毗邻,国防干线跃碧公路沿XX自南向北贯穿全乡。全乡立体气候突出,在同一平面上气温南北差异小,重直差异大,农作物和经济林木及药材种类繁多,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为45.8万亩,覆盖率达67%。具有开发前景的“腊玛窟”旅游景区和维拉亚窟旅游景点。

全乡共有7个村民委员会,75个自然村136个村民小组,人口达4180户15732人(农业人口3761户14786人),傈僳族是居住的主体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3%。农村劳动力共有8575人。全乡耕地面积28889亩,其中水田5230亩,旱地23659亩。有三条乡村公路,总里程48公里。由于社会、自然条件等诸多原因,XXX乡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群众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意识淡薄,农产品附加值无法提高,商品化率低,经济收入增长缓慢。全

乡现有3个自然村未解决通电问题,有20个自然村未解决和恢复人畜饮水工程,有8个自然村未通人马驿道,有2036户农民居住在简易茅草房、千角楼房内,人均637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570户1740人。

(二)XXX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发展中的有利条件:

XXX乡立体气候突出,自然物种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2.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山川险峻秀美,旅游资源丰富。

3.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全乡境内有七条流量稳定的自然河,为引水、提水、蓄水灌溉以及发展水电提供了水源保障。

4.区位优势,XX乡位于XX县中部的怒江两岸,距州府XX城为23公里。位处交通要道,是XX、XX两县和本县的XXX乡、XX乡、XX乡到XX城的必经之道。有利于XXX乡与其它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劳动力资源丰富,全乡农村劳动力8575人。广大人民群众从传统耕作方式上改变出来走依靠科技促增产路子上,劳动力从不足变为过剩,若把多余的劳动力输出,从事农业生产上转移出来,从事其它行业,将增加农村经济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6.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扶贫开发作为全乡工作的重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党和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扶贫政策倾斜,增强了全乡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调动了各族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性。

存在的问题和不利因素

山高坡陡,耕地质量差、土层簿而瘦,不利于粮食生产。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对乡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阻碍了全乡社会经济的发展。

3.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生产力水平较低,教育科技文化落后,劳动者素质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科教卫生医疗等社会各项事业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4.乡财政收入来源少,财政经费困难,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较弱,培植支柱产业力度不够,农民收入渠道少,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增收困难。

5.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耕地矛盾突出,土地承载负担加重,自然灾害频繁,部分已丧失生存条件。

6.对立体气候优势认识不足,开发不力,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特色不明显,缺乏竞争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缓慢,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工业化和城市化及产业化经营水平落后。

三、XXX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合XXX乡的自身特点,立足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坚持科教兴乡,以市场为导向,念好“山”字经,发展峡谷经济和生态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切实解决贫困人口问题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依托XXX资源优势,调出特色,调出规模,调出“卖点”来。突出抓好生猪和土鸡养殖基地建设和肉牛、山羊养殖基地建设。沿江经济带开发农副产品粗加工,建立蔬菜基地,养猪基地,实行粮-菜-猪-鸡模型发展。半山和高山经济带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要以自然保护区工程为载体,开发林业产业,为城镇提供优质生态农产品以增加农民收入。

2.培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动增收。要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扶持发展和培植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营销大户,以“龙头”为纽带,使小生产与大市场连结起来,使小产品与大效益连结起来。

3.科学种植,提高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收。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进一步树立和强化科教兴乡的观念,防止和克服忽视科教人才培养,改变教育与生产脱节的状况,提高劳动者素质。

5.紧紧抓住国家扶贫开发工作和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两个步伐。

第二篇: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县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地处县城北端,距县府50公里,离乡政府37公里。西与该乡山前村委会毗邻,南与该乡鲁支村委会接壤,北与元谋县羊街乡高山峻岭相交错,东与武定县猫街乡隔河而居,整个村委会淹没在三个县的大山环绕之中,海拔1900米,是一个彝族、苗族、汉族杂居的高寒山区行政村。目前,整个村委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寻求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问题一直是该村党支部及村委会领导班子的头等大事。

一、峨山村委会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XX年,全村有16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长住户273户,长住人口1128人。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水田28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村委会经济落后:XX年,人均粮食产量359公斤,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2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18元,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63位。交通不便:全村委会仅有一条乡村公路延伸至辖区境内,是一个单线的“死角”,且山高坡陡路难行,畅通率低,晴通雨阻。受教育程度较底:据中村乡党委有关人士调查,解放初期至今,现有高中以上学历人员仅4人,许多通过“两基”教育“脱盲”的人口又“返盲”已成为落后地区难以解开的“结”。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社会状况依然存在。多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为发展地方经济劳苦奔波、呕心沥血,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收效不尽人意。整个村委会还是处于在外地人眼中“谈虎色变”的尴尬境地,要想加快推进该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比皆是。

二、该村委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

(一)历史的原因与区位的弊端,造成拥有田地不均衡

由于山高箐深和偏远落后,政策的贯彻落实难免会出现不到位的现象。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分田地的主要依据还是延续了旧社会的惯例,旧社会生活富裕的农户家庭,占据了大量田地,承包土地时优先占有了好田好地,而且人均拥有田地严重不均。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集居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在逐步享受到了少生快富的甜头后,近年来结婚的许多年轻夫妇甚至办理了独生子女证,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遏制。全村委会长住人口从1996年的1169人下降到XX年的1128人,减少41人,无形中加剧了田地的不均衡。同时,多年来,该村几乎从未调整过田地,所以,人均占有土地差距越拉越大,形成田地过剩者视其为“鸡肋”,不足者也只好随遇而安,致使整个村委会精耕细作程度低,粮食总产量难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停滞不前。

(二)粮经比例不合理,经济效益低

由于地处高寒山区,科学技术传播少,群众科技意识落后,全村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低,对农业科技知识了解、掌握知之甚少,受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生产方式上沿袭过去粗放的耕作方式,劳作科技含量低,难以提高生产力。信息闭塞,缺乏商品意识。农村群众一直以来饱受饥寒问题的困扰,“温饱即安”。种植经济作物只视为一种附属品,生产不看市场,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无计划、盲目生产,不能实现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经济价值的豆类、薯类难以形成一种经济支撑点。再则,气候寒冷,地势陡峭,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就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三)人地两居,交通不便,既误时又误工

凡是位居高寒山区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都很难彻底解决人地两居的现状。该村也不例外,由于山高坡陡,气候冷凉,能住人的地方田地少,大部份田地都分散在山头箐底,交通不便,人们来回奔波于田地与住所之间,既误时又误工,身心劳累,劳动效率不高。

(四)男女比例失调,人口递减增速,导致不和谐因素的滋生

受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男女比例失调。通过对户籍人口进行分析,XX年,男女性别比为100:115(女性比为100,下同),与全县的100:104.3和全州的100:105.2相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若是针对已进入婚龄而还过着单身的男轻年进行统计,其“光棍”的增长速度会使人深感这个地方和这个地方的人逐步被女青年所遗忘,导致男女比例失调问题恶化。人口递减过快。根据对全村户籍人口进行分析,XX年与XX年相比减少13人;XX年与XX年相比减少26人。人口减少速度之快,其引发的男轻年婚姻问题,赡养老人的问题,社会和谐问题,将成为该地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一大障碍。

(五)经济结构单一,现金收入无源,是难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所在烤烟“双控”,无烤烟种植指标,缺乏经济支柱产业;封山育林,靠山吃山已成历史;粮食产量低,以粮换币不成现实;养殖业,重存栏轻出栏的现状难以改善(XX年期末大牲畜存栏950头,当年出栏仅153头)。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喂养,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因此,现金收入无源,致使人民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明显好转。

(六)稀有鱼类不断减少

随着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该村两条河流里鱼类总体资源量明显下降,其特有的石头鱼等已呈濒危。

(七)红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也是造成当地群众致贫或返贫的一个因素

红白喜事程序繁杂,开支过大。就说取妻所要经过的程序:找谋人、说亲、过礼银钱、订亲、过礼、回门、接连三年中一年两拜年。取妻三日,要准备早点、午饭、晚饭、宵夜,本家户族全到场祝贺,近亲要拉羊放炮送重礼。遇到办丧事,事越急程序越复杂,从事发之日起至所选发送之日止,主人家每天备饭四次,本家户族全到场奔丧,近亲要拉羊吹号外,还要送亡灵饭三天,满月、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大年三十日聚集坟山各献饭一天。这样繁杂的红白喜事程序,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一户一年中只要参与到其中一件事,一年到头粮钱所剩不多。

三、对该村社会经济发展出路的探索

(一)积极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和适时调整土地,有效解决地多田少产量低,粮食收入差距大的问题

由于人口下降,人均占有田地从1996年的1.24亩增长到XX年的1.75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之大,在全县范围内也唯数不多(XX年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为0.82亩,全国为1.39亩),这还不计算自留地和开荒地,如此庞大的耕地面积,应该算是一种过剩。随着社会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行,人们意识的转变,想退出多余山地的大有人在。加之,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的实施,部份人视退底产山地为一种甩包袱,既不需劳心费神,又可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因此,应进行适当调整土地,平衡田地人均占有量,促进粮食单产的同时,也应积极争取退耕还林政策项目(国家计划安排XX亿元启动第二期退耕还林工程),这样既可使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推动劳务输出,又可扩大林地面积,保持生态环境。

(二)要提高作物经济效益,应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足额供给的前提下转变观念,调整粮经比例

要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首要任务是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要把传播农业技术作为地方致富路子,以确保粮食足额供给。就具体而言,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280亩水田只能用于稻谷种植,这是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所需大米的根本来源,其余1045亩山地可适当增加种植部份豆类、薯类。其理由是:目前,山地主要种植包谷,所收粮食少部份用作口粮外,主要是喂养生猪及家禽。而喂养过程中,防病治病能力弱,缺乏科学喂养,出栏率极低。XX年,全村生猪期末存栏1029头,当年出栏却才有646头,户均2.4头,扣除自家食用外,户均出售还不到1头;家禽期末存栏4133只,当年出栏也只有3142只。如此之长的喂养时间,所消耗费用与收入仅能达到持平而已。所以要增加群众经济收入,除开办科学养猪、养家禽培训班,提高科学喂养技能外,还要广泛宣传市场信息,及时提供市场需求,激励群众种植经济作物热情,并开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和科技人员下基层作指导,提高经济作物种植和管理水平。

(三)不断扩修道路,改善运输条件,努力解决人地两居的矛盾和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如要富先修路”这是真理。可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大家都各忙各的,由于无集体经济,小组上难组织开展公益事业,村委会囊中羞涩,爱莫能助。所以,村委会应该形成一种有效机制,村小组也要制定乡规民约,每年定期组织劳动力有计划地扩修乡村道路,尽量做到能用马拉的地方不用人背,能用车运输的地方尽可能用车拉。从而改善时空的限制,提高田地耕作效率。同时,各级政府也有必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及时改善唯一的一条公路,确保长年畅通,逐步解决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四)男女比例失调,有利于也是有必要引导劳务输出,使有文化、有技能的人到外地立家创业

地处贫困山区,家庭经济收入微薄,子女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具有初中文化的年轻人还是不少,这些人经过长期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品行端正,意志坚定,能吃苦耐劳,有些还继承了父辈的一技之长,如果通过耐心引导,使他们走出大山,进入劳务输出行列,能在外立家创业者不乏其人。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婚姻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也能为家乡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

(五)无经济来源,可从种植核桃树、中草药、发展刺绣等方面多下功夫

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山林面积广,气候和土壤比较适合于发展核桃种植。七八十年代,成片成林的核桃树是当地居民食用油的主要来源。1992年,听说某地采购大量核桃木板,该村核桃树一夜之间全遭恶运。近年来,由于核桃市场价格连年攀升,以成为该地经济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XX年,该村优质的泡核桃价居19元以上,且除昆明外,当地难能采购,可已挂果泡核桃树却少之又少。通过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群众对种植核桃树的热情异常高涨,但疏于管理,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应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其次是可适当栽培中草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历来以森林覆盖面积广而著称,其天然生长的中草药历来是当地居民治病养伤的有力保障。许多市场上走俏的当地草药可进行人工培植,只要有人用心去做,打开销路后定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再则,是发展地方少数民族刺绣。各个民族有别于其它民族最直观的特征在于服饰,也是一个民族个性的彰显。所以服饰的传承和发扬,就是对该民族文化的追溯与开发。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是黑彝族服装系列的均多,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这种红彝族装饰必不多见,因此,发展该民族刺绣具有很大潜力。

(六)如能举全乡之力,建成一个干果示范基地,全村委会经济高速发展指日可待

纵观全县,中村乡盛产板梨和核桃。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又以出产核桃为名。据统计数据表明,XX年,全县年末实有核桃面积18478亩,中村乡为11500亩,占全县62.24%,该村委会占全乡66.04%(7594亩);全县核桃树298014棵,中村乡为184443棵,占全县61.9%,该村委会占全乡60%(109650棵);全县产核桃122758公斤,中村乡为46860公斤,占全县38.17%,该村委会占全乡27.95%(13100公斤)。通过对以上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实有核桃种植面积位居全县、全乡第一,种植棵数第一,是种植和发展核桃树首选之地,但产量却所占比例很小。这一方面说明群众种植核桃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也说明种植起步晚,实际进入挂果期的核桃树还很少。因此,大量种植核桃树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如果乡政府每年能够安排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借助科技和资金,以扶持产业的认识高度去认真对待,有了上下联动的基础,该村委会以种植核桃树而快速摆脱了贫穷落后面貌的成功经验一定会成为脱贫致富的新模式。

(七)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鱼苗繁殖,打造地方品牌

由于自然条件好,环境优越,无污染,在分析致危原因的基础上,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是保护水域自然环境。物种保护的最佳途径是保持原有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就鱼类资源而言,其核心是保护水域环境及资源持续利用。二是合理捕捞。坚持合理捕捞是保持资源不衰,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三是坚持合理引种。四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八)引用“沼气池”,强化封山育林工作,确保野生菌正常生长

山区群众蒸煮熟食所使用的都是“老虎灶”,燃料均为林木,每年每户要消耗上千公斤成才林,长期如此,破坏森林程度不言而喻。亡羊补牢式的植树造林与每户补助资金建“沼气池”何为最佳?几年前,烧“林碳”之风盛行。据了解,一个成年劳动力,烧“林碳”一天可获50元以上收入。不论刮风下雨,农忙或闲时,满山遍野风烟四起曾为一“壮观”。通过强化封山育林,这一现象已得到控制,但看着满山秃岭,使人黯然神伤。生态惨遭破坏,野生菌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生活于山林间的群众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依托。

(九)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挖掘,民族风俗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个性化的民族风俗仅有助于旅游景区的开发。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红白喜事攀比之风“蒸蒸日上”,远远超出了群众的收入,这种逢节必有“事”的传统习性至少现在还不适宜。还是要从抓物质文明着手,逐步提高了生活水平后再来追求民族风俗的传承。

(十)加强素质教育,提高群众致富能力

吃苦耐劳是山区人的本色,农民群众的诚实守信位居全世界首位,是人所共知。可致富需要的却是技能。因此,对当地适龄学子进行文化教育和对成年人的技能培训,山区地方的经济发展才有推动力。

第三篇:调研报告-泥溪乡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泥溪乡

泥溪乡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挂职地点:云阳县泥溪乡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卢俊、史博智

重庆大学于2011年暑假开展大学生下乡挂职乡团委副书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二人服从组织要求来到云阳县泥溪乡挂职一个月。

在泥溪乡开展挂职活动期间,我们通过走家入户、发放传单、问卷调查、与乡村干部一起调研交流等方式,掌握了第一手泥溪乡的发展资料,了解了村民所想、所需、所盼、所忧,虚心求教,听取建议。本次调研我们结合泥溪现状,统筹资料,将我们的调研结果以调研报告的形式整理汇报。

总述

泥溪乡位于长江南岸的歧耀山麓,磨刀溪河畔。全乡幅员面积127平方公里,人口1.75万人,辖8个行政村、2个社区,104个村民小组,森林面积11.7万亩,森林覆盖率61.5%,居全县前列。境内有著名的旅游景区南三峡、鱼鳞森林公园、火山峡漂流和正在筹备钻探开发的地下温泉。辖区内建设完成1800千瓦时的火山峡电站。特产主要有黑木耳、香菇、蜂蜜、植物油等。泥溪乡是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大乡,已被重庆市命名为“重庆市黑木耳之乡”。2010年,泥溪乡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根据泥溪乡发展现状及我们收集、分类资料,以下主要从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两个大方面阐述泥溪乡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

(1)特色产业:以黑木耳、香菇产业发展为例

一、现状:

在泥溪至桐林大溪河沿线延伸至枞林等村,建立黑木耳产业园区。其中200棚(1万段)以上的生产点28个。预计今年年产黑木耳20万袋。

二、存在问题:

我们参观了黑木耳生产基地。发现生产规模大起来了,但是仍存几大问题。

1、日常管理力度不足。我们参观的黑木耳基地去的两次都无人看管。基地所有青

杠木段完全露天放置。基地里遍草丛生,无人清理。青杠木段上生长出许多其他菌体,必然会存在与黑木耳菌种抢夺养料的问题。

2、科技投入力度不足。露天黑木耳种植基地,黑木耳生长周期很大程度上会受自

然气候的影响。不能做到产收精确化,数据化。若强行定期收获,必然存在部分黑木耳没有完全长大,青杠木段养分没有完全吸收的情况,这部分资源的浪费必然带来成本的提高,收益的减少。我们了解到青杠木也是需要培育种植,投入资金的。黑木耳生长需要较为潮湿的环境,虽然我们看到基地在木段上方架设浇水管道,但是这一类设施过于简陋,不能实现均衡浇水。木耳生长环境因素不稳定的现象。从而生长周期较长,一年只能双收。

3、发展方向单一。现在黑木耳生产完全是照搬复制,一味扩大生产规模。种植黑

木耳的木段现在只有青杠木,黑木耳种类也很单一。但是产业发展必然是一个全面化、均衡化的过程。

种植黑木耳增收的乡村人员较少。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大部分村民对黑木耳种植增收积极性不高,认识程度不足。黑木耳种植基地只是由较少的一部分人

4、承包种植。村民获得的只是承包地的钱。

5、品牌宣传力度不足。至少我们来重庆读书两年,直到这次来云阳,到泥溪才搜

索知道泥溪是重庆市的“黑木耳之乡”。可见泥溪黑木耳在重庆的名气还需进一

步提高。

三、我们的建议:

1、加大管理力度。分配人员定期值班,观察记录黑木耳生长情况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加大科技投入。学习全国各地木耳种植生产经验,增进交流。实现黑木耳生长周期可控、可调,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3、多方向发展。扩大规模同时,引进多种木耳品种,同时运用多种木段,种植生产多种类的黑木耳,满足各个消费阶层,各种不同的消费需求。

4、积极吸收更多村民加入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加大宣传,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帮扶更多村民种植生产黑木耳。

5、逐步打响品牌战。高宣传,有计划的,成为重庆市的特色品牌,进一步走向全国,让更多的人知道泥溪黑木耳,由此带来高回报。

此外,泥溪乡还有香菇、蜂蜜、植物油等多种特色产业。完全可以多条腿走路,以黑木耳为主,实现“一超多强”。

(2)旅游产业:

一、现状:

泥溪乡森林资源丰富,是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大乡。旅游资源主要有风景旖旎的南三峡自然风景区和被誉为“天然氧吧”的鱼鳞、枞林森林公园以及正在筹备开发的地下温泉。动植物种类繁多,动物有野猪、獐子、猴子、刺猬、麂子、白鹭等,植物有中华蚊母、马尾松、罗汉松、水杉、铁青杠和种类繁多的名贵兰草。

此外泥溪人文底蕴厚。有保留着原始的吊脚楼等,还有部分村落农民保持着土法造纸、老式碾米、传统制陶、水磨机磨面等生产生活方式。

二、存在问题:

1、开发力度不够。南三峡自然风景区旅游开发都还处在较初级的阶段。鱼鳞、枞

2、林两个森林公园也还没有开发起来。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首先是公路问题。因为泥溪乡这些旅游景点远离城区,交

通必然要便利。可是这方面现在仍是很大难题。路建不好,旅游就没法搞。另

外还有一大问题就是饮用水问题。旅游是一条吃住玩的产业链。饮食清洁卫生

3、必然是一个重点。资金问题。开发资金是最大难题。没有钱,什么都搞不了。

三、我们的建议:

1、招商引资,合作开发。泥溪单独开发存在资金不足问题,可以引进外资,和其他集

团企业一起开发。另外也可以和周边乡镇合作,共同开发成成片地旅游经济带。

2、基础条件落后的情况。公路问题需要上级与泥溪乡出钱出力,共同解决。这不仅仅

关乎旅游,更是基本民生问题。现在最紧迫要解决的是泥溪至龙角路段。饮水问题同样也是民生问题。我们住在乡政府尚且一到雨天只能用浑水。村里的情况可想而知。自来水取水地水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水库建设也刻不容缓。同时加大饮用水安

全的宣传力度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这里提一下,我们来的时候带了一些关于饮用水安全的宣传画,可是张贴过后两三天就会不见踪影。我们和一位阿姨交谈宣传饮用水安全时她也是听了一笑了之。可见这方面村民根本未给予足够重视。

希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能够顺带解决这些问题。

(3)小结:

经济发展需要泥溪乡政府的正确引导,泥溪乡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而且经济发展,需要各方面基础条件的发展,这必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问题总是可以一个个解决的,但是我们很明显的发现,村民对本乡镇发展缺乏信心。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老人小孩,“空心村”现象比较严重。打工的“外汇”占了村里经济增长的很大比重。这还是本地就业岗位不足造成的。这个问题是全县的问题。人口问题与经济问题密切相关。由于目前农村地区传统耕地和畜牧业劳动量大、收入不高,加上沿海地区工资的相对优厚,将大批年轻人口吸引出去,致使村中适龄劳动人口减少。我们不禁担忧:泥溪乡缺少了中青年一代的中坚力量,将来村社发展会举步维艰。

所以,要想发展本地经济,务必要扩大规模,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要努力将本地知识分子引回来,提供他们较好的创业环境,政府加大扶助力度,让大家看到希望,增加信心。

因此,从泥溪而言,大力发展本乡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广、做强,在扶植、补助农业的同时,大力开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形成多条稳固的产业链,创造一系列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待遇,才能留住本乡的年轻人,为泥溪的发展做出贡献。

政治、文化发展

(1)政府工作

一、存在问题:

对于政府工作方面的成效,我们在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也作了访问和调查。总体而言,泥溪乡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热情好客,村两委会班子战斗力较强,在村民中有威望较高。政府在住房问题、家庭增收、社会福利等方面成绩显著,很好地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其中,住房问题包括居民拆迁安置;家庭增收包括农村万元增收目标;社会福利包括低保户的补助以及农村养老保险的落实,等等。

当然,政府工作中难免会存在不足,我们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乡民反应强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政府工作中存在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

2.政府工作中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的现象。

民众有反应,政府机关的领导和干部走进群众的积极性不够,导致民众与政府之间存在距离感,对政府政务的信息不了解,民意无法有效地向上传达。

另一方面,政策宣传不全面,民众对部分政策执行有“怨言”。受到生活条件制约,乡里不能很好的对村民集中开会宣传学习,农民对国家各项政策特别是当前很多惠农政策知悉度低,对惠农政策的落实产生影响,群众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村民对例如重庆市委三届九次会议关于缩小“四个差距”的政府政策不了解,了解过后也仅对其中的目标表示赞同,但对是否能够落实到位持保守的态度。还有,部分村民对购买农村养老保险持消极态度,主要原因就是对政策不熟悉,不能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前期的投资。

二、我们的建议: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基于泥溪乡的现实情况,我们认为,政府工作虽然忙而繁重,但是干部与群众的血肉关系不可分割,否则将对政府工作的开展形成阻力。因此,希望领导和机关干部能够抽空下来,走进村民家中,了解民情。落实好云阳县“大走访”的政策,真正达到“串千家门、知千家事、解千家难、暖千家心”的目的。

同时,干部与群众加强联系也能解决政策宣传不到位的情况。在这个基础上,乡政府应向乡民加大力度宣传各级政府传达的政策,只有让乡民真正了解惠民政策,才有利于政策的执行。

(2)文化生活

一、存在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乡里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单一,馈乏。乡民们在闲余之时通常只是打扑克、搓麻将、看电视、聊天等消遣。有些居民会自发组织利用空地和音响跳跳跳舞,但是毕竟是少数。

二、我们的建议:

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乡民的日常文化活动也应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发展,摆脱一般性的娱乐方式。乡政府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修建广场或者公园,为乡民创造娱乐聚集的环境,提倡农村的“坝坝舞”,将传统文化与农村人民的娱乐活动相结合,加强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3)小结:

政治、文化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是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和经济发展两手抓。总体而言,泥溪乡社会发展稳定,政治、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

总结:

在泥溪乡社会实践挂职的一个月里,由于我们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之我们自身水平不足,因此在报告中只能就我们了解的现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难免有不妥之处,请见谅。

不可否认,这次社会实践对我们意义重大,让我们能够不拘泥于学校,走进社会,了解中国的农村和重庆发展的现状,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这次社会实践虽然结束了,我们也会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关注农村的发展,为重庆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也相信,泥溪乡、云阳县、重庆市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第四篇:滔河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滔河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滔河乡地处淅川县西南边陲,与湖北省郧县的梅铺、谭山两镇和丹江口市的大沟乡接壤,距县城56公里。全乡辖44个行政村,294个村民小组,5.1万人,国土面积117.3平方公里,荒山9.2万亩,荒滩2.2万亩。南水北调移民涉及30个行政村和1个林场,规划搬迁人数为30029人(实际情况为2009年试点移民2030人,2010年第一批移民10040人,2011年将再次移民18100人),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边缘区为一体的人口大乡。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兼有,有大小河流5条,分别是丹江河、滔河、闹峪河、横岭河、肖河。平原土地多系冲积而成,平整肥沃,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二、近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滔河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高举科学发展大旗,以移民迁安为“一号工程”,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重点,强力突破,奋力拼搏,经济、社会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2008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8亿元,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0万元,同比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0元,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市第131位;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100万元,同比增长2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

1、集镇建设。集镇新址建设项目已得到批准。

2、学校建设。引资140多万元完成了乡中学生宿舍楼和餐厅建设工程。

3、公路建设。全乡实现“村村通”100%,“组组通”40%。投资458.8万元,建成贺坡至东沟公路。

4、新农村建设。在巩固清泉、姬堰两个新农村的基础上,新建成周沟新农村示范村。

5、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石庙湾段120米护岸坝工程。植树造林1.8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投资190万元的闹峪河流域治理项目已开工。

6、民政。为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发放专项资金103万元;投资扩建乡直、周沟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03人,占五保老人总数的40%。

7、卫生。新农合群众参合率达到99%。

8、电力。完成朱沟、孔家峪等11个村的农网改造。

2009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3亿元,同比增长10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40万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3288元,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市第171位;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450万元,同比增长17%。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村村通”水泥路达到100%。“组组通”达到50%。

2、沼气。周沟、东闹峪、孔家峪、尚岗、姬堰等5个国债项目建设村新发展沼气460座。

3、学校。建成乡中综合办公楼和餐厅,解决了乡中师生的办公和住宿问题。

4、卫生。利用项目资金建成卫生院宿舍楼和孔家峪村标准化卫生室。

5、民政。建成一个乡中心敬老院和周沟敬

老院分院,入住五保老人217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5%。

6、新农村建设。新建成东沟、尚岗两个新农村示范村。

2010年,全乡搬迁9个村后工农业总产值为6亿元,同比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0万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16%。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

1、新农保。投资4.1万元建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大厅,配备了电脑、桌椅等办公用品;参保率达到100%;发放新农保资金436.32万元,发放率达到100%。

2、公路。完成了被“7.24”洪水冲毁的丹南公路、209国道娘娘洞隧道等路段及“村村通”480米、桥涵2处、护坡19个的重建修复。

3、学校。建成石庙湾小学教学楼一座。

4、新农村建设。建成石庙湾社会主义新农村。

5、水利。投资10万元,建成尚岗村扒河桥一座;在杨伙和朱沟修建集雨水窖30个,修复渠道1000米。

6、桥涵修复。对丹江大桥受损部分进行了修复加固,对严湾险桥进行了拆除修建。

7、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足额发放种粮、退耕还林、“两免一补”、家电下乡等各种补贴。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8.42亿元,比“十一五”末增4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3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

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发展思路:生态立乡,农业稳乡,产业兴乡。

主要措施及方法:

(一)建设生态农业大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2、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加快农业市场建设。

(二)建设工业强乡,着力培育乡域经济支柱。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条件。

1、全力实施集镇迁建。

2、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到2015年,全乡基本形成“网络全乡、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交通环境。

3、不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四)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四、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后五年,阻碍我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交通不便。乡政府距县城56公里,且道路崎岖狭窄,209国道也只经乡西北边境而过,通往湖北省的班车一天也只有二、三次。

2、吸引外资困难。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因地处内陆偏远山区、资源匮乏、人才奇缺等原因,造成了我乡吸引外资困难的状况。

3、南水北调工程限制了部分产业发展。丹江、滔河从我乡流过,为保证一库清水送北京,我乡不得不停止发展某些工业、农业项目。

4、移民搬迁及后续工作制约经济发展。由于我乡今年移民搬迁任务艰巨,仅外迁移民就达18100人,后续各项工作也相当繁重。所

以在今后两年左右,全乡干部的主要精力都将扑在移民工作上,一 心一意谋发展的主旋律势必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原因,今年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1、促进新集镇建设步伐,改善我乡交通落后面貌。由于我乡现政府所在地受南水北调工程影响,集镇功能损失殆尽,上级批准把乡政府迁至209国道附近的清泉、姬堰村,这将大大改善我乡交通不便的状况。

2、处理好移民搬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今年至明年,集中完成好移民搬迁工作,尤其是今年8月底以前,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 中,因为我乡今年的移民搬迁任务占全县任务的近四分之一。今年9月以后,方可把工作重心慢慢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

五、对于我乡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优化环境,调整产业结构。针对我乡处于丹江口库区的关键位置,我乡在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打造碧水蓝天的同时,对工业及农业的发展要调整好产业结构,对于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持和净化环境的产业和企业,要大力引进、投产、推广,尤其在“十二五”的后三年要做好这项工作。

(二)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及丹江口水库的加高,我乡处于丹江口水库的较上游,东有丹江湖、香严寺景区等,西有荆紫关仿古一条街等景区,地理位置独特而优越,适宜发展旅游业。

(三)把发展林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演。由于移民搬迁后,我乡的土地有90%以上是丘陵和山坡,为保

持湖水清洁,防止水土流失,并进一步发展经济,最好的办法是发展林果业。

(四)集中建设生态居民区,实施生态移民。针对我乡山区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落后不便的实际,为了优化环境,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地理位置相对较好、交通饮水便利的地方建立居民集中居住区,实施生态移民十分必要,既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又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希望上级部门在有关方面予以政策及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

(五)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今年我乡移民迁安任务结束后,黄楝树、刘伙、闫楼、申明铺、文坑、黄桥、罗山、朱山、门伙、陈家湾、梁庄、白亭、严湾、岳洼、余营等15个村为半搬半迁村,仍有部分群众留在原村居住。这些村线下良田全部被淹,只留线上少数贫瘠山地可供耕种。受南水北调工程影响,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生产生活极其困难。建议上级部门:

1、将这些村纳入国家贫困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2、加大对这些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3、聘请农业专家,对这部分村的山地进行土地改造升级,确保群众有地种,有粮吃。

滔河乡人民政府

2011年3月10日

第五篇:关于某某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

***

(2009年4月30日)

***乡位于***区最东端,东与***县***镇接壤,西与***镇为邻,南靠***镇,北与***县***镇隔江相望,全乡辖5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有51个村(居)民小组,4476户,14152人,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乡属人稀、地少的边远贫困移民乡,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率先突破、加快发展,是我们***乡必须迫切思考和破解的难题。为此,我就目前***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做了专题调研。

一、***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项目带基础、产业促发展、劳务强经济、移民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支柱产业发展、劳务输出、移民等重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在2008年乡镇工作评比中荣获一般类乡镇一等奖第一名。过去的一年,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02万元,增速达到2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8万元,超额完成34万元;人均纯收入3716元,增速达到3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93.75万元。粮食总产量5706吨,同比增长132吨,生猪出栏6600头,同比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00万元,农村牧林渔业总产值达到5726万元。

(一)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我们多方面争取资金、项目,加强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塘库整治、危房搬迁、耕地改造、造林建园、小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组组通机耕道,里程达115.87公里。完成了**、**、**3个村安全饮水工程和**村一池三改工程;完成库周绿化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1500亩移土培肥工程;建成江边休闲广场;实现了农网改造和通讯网络全覆盖。

(二)支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乡立足实际,在低山发展柑桔,高山发展柠檬,实行高低山均衡发展。通过柑桔的技改,提高柑桔的产量、质量,进一步做大做强了柑桔产业;以扶贫开发为契机,在**村栽植柠檬2.4万株,发展优质尤力克柠檬400亩,以点带面,带动了周边和邻村农户发展柠檬。

(三)劳务输出作用凸显。我乡有外出务工人员0.6万人。乡党委、政府将发展劳务输出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加强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去年经济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劳务收入仍达到了3865万元。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四)社会事业持续发展。2008年计划生育率达85.9%,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5‰和-0.92%;全乡中小学入学率达100%,毕业率达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86%,优良率达20%。**村公共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关注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想尽办法扶弱济困。将农村211户465人,城市121户253人纳入低保对象,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2009年参合农民3991户12094人,参合率达91%,完成区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01.3%;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21户660人,参合率达80%,完成区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10%。

(五)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优化。通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创新服务,促进发展”、“强作风、保增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活动载体不断涌现,干部参与的积极性、责任心不断增强,出现了村村有战场,处处有亮点。

二、***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的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其它乡镇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一是经济实力薄弱,财力严重不足。2008年全乡GDP为713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8万元,人均GDP仅5042元,人均财政收入仅41元,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规模在全区都处于中下水平,不但与建设“500亿***”的要求不符,而且由于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弱,导致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乡工业的规模和比重太小,商贸不发达,农业比重明显偏高。三是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柑桔、柠檬虽然形成了规模,但还局限于千家万户的发展模式,大户的带动作用不强,信息流通不畅,产品的产量、质量参差不齐、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去年因金融危机等因素导致柑桔滞销,一段时间无人收购。四是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乡级公路未硬化,村组级公路质量不高,场镇供水设施亟需技改,场镇防洪能力较弱。水利设施不配套,年久失修。场镇规模偏小,人气不旺。一方面乡党委、政府虽然挤出有限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但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够,影响了全乡经济质和量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区位劣势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投资竞争力,使得开放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难度增大。五是遗留问题较多,维稳压力大。***乡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名人和有文化的人较多,***又是贫困的边远乡,大多数人的素质不高,***更是移民大乡,遗留问题较多,欠帐较大,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尽管我们经过四、五年的努力,解决了不少问题,还了不少债务,但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矛盾依然较突出,信访、上访、闹访仍然时有发生,各项工作开展举步维艰。六是社会事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农村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还未从根本上转变,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条件较差,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农村文化比较匮乏;群众综合素质较低,职业技能较差,求生的技能不高等现实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解决。

三、***乡实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乡虽然条件差、基础弱,但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已经奠定了坚实发展基础。同时,结合当前政策机遇,***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战略黄金期和历史机遇期,机遇优: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发展,***又高度重视***的发展,多次专题研究***的工作,并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倾注政策、项目、资金集中支持***的发展,***区第三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共**市***区委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这一系列文件含金量很高,针对性很强,表明农村改革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二是国家积极扩大内需的政策,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三是一批重大在建项目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在今后的10余年,将有200亿左右的移民后扶资金用于***,***乡作为移民乡,肯定占有一定的份额。基础好:一是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乡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内在动力全面激发,为实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乡村两级组织和广大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热情空前涨,一心一意抓发展、聚精会神求突破的强大合力已经形成,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四、***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与对策

结合***自然条件、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区委三届六次全委会议精神,以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目标,积极实施“农业稳乡、产业富乡、科教兴乡”三大战略,大力发展“柑桔、柠檬、劳务”三大产业,着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农民集中居住两个突破,推进土地、林权、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三项改革,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支柱产业发展、劳务输出三个方面工作,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这一基本思路,结合发展现状,***实现快速发展的措施和对策是:

(一)依托场镇和农民新村建设,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完善***乡场镇规划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供电通讯、给水防洪、道路交通、各类社会事业发展和市政设施等要依托移民项目争取配套。通过加强场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场镇的品位与内涵,提升其辐射与带动力。当前要着重抓好五大工程建设:一是沿江公路硬化工程,沿江公路贯穿***乡沿江的三村一社区,一旦硬化,通畅率将达到66.7%;二是***移民广场工程,解决群众休闲娱乐无场所;三是场镇防洪工程,保障场镇居民安全;四是场镇自来水技改工程,解决场镇居民饮水困难;五是乡卫生院修建工程,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在高山的**、**村规划建设两个农民新村。区政府明确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优先解决农民新村的道路、饮水、沼气建设,为***乡高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尽全力建好农民新村。农民新村是我们争取后续项目的载体,必须做到规划好、建设好、质量优、农民满意;二是依托农民新村建设,加大争取项目力度,解决两个村的道路、水、电、沼气问题。***到2011年要硬(油)化村级公路640公里,我们要抓住机遇,全力争取高山两村村级公路硬(油)化项目,结合沿江公路硬化,使***乡建制村通畅率达到100%。

(二)抓住土地流转、林权改革契机,推进规模化经营,促进支柱产业发展

中央、***市、***区都明确了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提出了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为农村土地、林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推进农村分散经营模式向规模化经营模式转变。一是用优势产业引导规模化经营。区政府明确提出要做强**、**、***、***、**、**、**等镇乡为重点的沿江柑桔产业带。我们要争取技改项目,提高柑桔的产量和质量;将柑桔产业引入规模化经营,促进柑桔的标准化生产。二是围绕区政府的主导产业引导规模化经营。我们要做好土地流转等基础工作,因地制宜,将中药材、笋竹等***区主导产业引入***乡,争取培育出新的支柱产业。三是培育专业大户推进规模化经营。通过培育专业大户,扶持专业大户,支持他们搞规模化经营。四是在推进规模化经营中要“到位”不 “越位”。要加大对规模化经营的宣传,要搭建土地流转平台,提供信息、技术等全方位的服务,不得干预大户的经营。

(三)强化劳务培训,提高劳务输出输入质量 劳务收入在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有的比重较大,2008年全乡劳务收入3865万元,人均达2576元。但从总体上看,劳动力素质不高,大多数人没有一技之长,缺乏劳动技能,待遇不高,且容易失业。为此,我们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抓好“三围绕”工作:一围绕技术需求抓培训。与移民局、农广校、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根据需求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二围绕乡域特色搞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建筑、爆破等特种行业培训;三围绕用工“订单”办培训。根据沿海发达城市用工需求,积极向沿海发达城市输出劳动力。二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并鼓励建立劳务开发协会,培育劳务经纪人,畅通劳务就业信息,逐步形成品牌,使外出务工更加稳定、牢固。三是引导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对积累了一定财富的外出务工者,积极鼓励、引导其返乡创业,支持他们的发展。

下载X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X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2014年1—10月份石人乡经济社会发展 情况报告 2014年以来,石人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主攻一园、决战两区、推进三化、打造四新”发展战略,以“二次创业”总抓手,坚持以“......

    关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市人大**华侨外事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罗**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年工作要点安排,我们调研组于6月6日至10日,对我市辖有**乡的*****......

    田心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田心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县工作调研组: 按照县委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调研起草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现将相关内容汇报如下: 一、2007年的工作 2007年是我乡深入贯......

    燕厦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修改稿)

    燕厦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乡广大干群上下一心,紧紧围绕着今年的发展任务,远谋近施,克难奋进,真抓实干,燕厦乡经济社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

    龙庆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范文)

    龙庆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龙庆彝族壮族乡地处曲靖、文山、红河三市(州)交界处,距县城38公里。全乡总面积481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112个村民小组,聚居着汉、彝、壮、苗、......

    某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年工作要点安排,我们调研组于6月6日至10日,对我市辖有**乡的*********5个县(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调研中,听取了5个县(区)人民政府关于**乡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乡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多年来一直被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倾斜支持,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灾后重建和各类项目建设,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

    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努力提高贫困山区村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村委会的调研思考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根据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