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心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田心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县工作调研组: 按照县委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报告>调研起草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现将相关内容汇报如下:
一、2007年的工作
2007年是我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活力田心,构建和谐社会,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半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五大战略、建设五大产业、提升五大品牌”的发展思路,按照乡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团结奋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确保了全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运行良好
2007年,全乡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预计(现行价)7995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工业总产值1075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村经济总收入3286万元,比上年增长10.9%;乡镇企业总收入3747万元,比上年增长15%;本级财政自收收入128.26万元,比上年增长16.6%;粮食总产量600.7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农民人均有粮31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362元,比上年增长14%;肉类总产量250.8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4.92‰。
(二)三大产业建设取得新成果
1、烟草种植业。2007年,田心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50万公斤收购量(指令性计划43万公斤、出口备货7万公斤)的任务目标,认真抓好烤烟育苗、预整地、移栽、中耕管理等工作。今年全乡共育漂浮育苗24548盘,共种植烤烟3430亩,规模化连片共15片。完成指令性收购计划43万公斤,全等级收购50万公斤,烟农收入625.7万元,比上年增加72.7万元,计划内总量均价13.84元/公斤,全等级均价12.51元/公斤,仅烤烟一项使全乡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36元,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
2、绿色产业。在巩固和发展烤烟这一优势产业的同时,立足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布局,积极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以两青一早”和优质米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特色产业的培植。2007年全乡完成小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172亩,小春收割完成计划种植面积 100%。其中,青蚕豆5130亩,产值达161万元;青豌豆2521亩,产值达117万元;冬早玉米771亩,产值达20万元。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001亩,经济作物面积5610亩。粮经比例57:43。2007年全乡种植水稻6653亩,其中优质稻4653亩。经济作物中,夏秋外销蔬菜种植面积500亩,山药20亩,玫瑰茄1170亩,脱毒马铃薯420亩,香蕉480亩,豆类480亩。支持和扶持宏兴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对特色经济作物的开发种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青早蚕豆(豌豆)种
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一重点,突出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紧扣农民的主体地位这一主线,以规划为先导,以基础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产业为支撑,以培训新型农民为动力,以加强组织建设为保障,坚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扎实稳步推进。整个试点村建设共投入资金56.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0万元,群众投资1.9万元,群众投共投劳15363个工,折资24.7万元。通过一年的建设,贺家村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产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为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2007年正在实施贺家、阿莫勒两个新农村试点村。目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四)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推进
我乡属典型的山区乡,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80%。2007年,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扶贫开发统揽贫困地区农村工作全局,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在扶贫开发中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突出扶贫重点,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加快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总投资113.5万元的咪占丹村易地搬迁前期工程稳步推进,目前,已基本完成安居工程60户,人畜饮水工程、通电、通路工程正在实施。发泥窝村24户插花性搬迁正在实施。普乍村整村搬迁目前已完成项目的规划、申报,正进
火嘎土地开发工程:总投资639万元的火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于2006年8月进场施工以来,现已完成完成坡改梯4000亩,田间路、生产路建设13公里,农渠建设24.6公里,3立方水池建设420个,15000株防护林工程种植任务,项目已于今年9月通过省、州全面验收。(8)白石岩大沟险工险段修复100米,完成投资1.5万元;(9)清淤渠道12条计46.5公里。
2、道路交通建设取得实效。(1)改建田心村村间道路5条,共1062米,完成投资20万元。(2)完成贺家村村间道路改建4条,共计1公里。(3)完成火嘎至田心的沙石路面铺筑。(4)普龙村委会、利米村委会通达工程公路建设项目正在实施。
3、安全饮水工程逐步实施。(1)理顺了田心乡自来水管理体制。(2)上报了普龙撒扒拉自来水工程、下火山人饮工程、旧骂依人饮工程、下昔卡支人饮工程项目,其中普龙撒扒拉自来水工程正在实施,其他三个项目正准备实施。
4、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至2007年10月底,投资450多万元的田心乡农村电网改造已完了34个自然村,占计划的87.2%。其中,一户一表总计3830户,安装台变76台,合计总容量9809KVA。
5、田心客运站建设工程正在实施。组织实施了投资89万元的田心乡客运站建设项目。其中申请国家资金30万元;自筹资金59万元。现已竣工,正在验收阶段。
(六)农村改革切实得到深化
1、林改工作有序开展。围绕“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机管理系统。目前正在运行2007年种粮补贴公示工作,2007年全乡分配到种粮补贴资金325777.21元,补贴面积16199.72亩,补贴农户4470户。继续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顺利进行。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自2月份以来,田心乡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权证补换发工作的宣传力度。按照武政通[2007]32号文件的要求,在4月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核实清查,对49名工作队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之后,于6月份组织人员认真填写“一证一书一簿”,即:经营权证、申请书、登记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此项工作。进一步稳定并完善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继续巩固好“普九”水平和“两基”成果。坚定不移实施 “科教兴乡”战略,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狠抓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乡共免教科书费69654元,补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费117860元。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捐资助学活动,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发展农村通信和广播电视事业,理顺了田心乡闭路电视的管理,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了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加强村级文化室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三月十三”、“十月昭”等民间传统习俗,积极支持群众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畜牧科技培训5期,275人。进行了3期170人次的新型农民培训。强化了科技支撑,促进群众的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国土、城建、邮政、电力、电信、广播等部门的工作稳步开展。
(八)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层层落实,认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消防安全、地质灾害防治、抗震减灾工作,全乡范围内上半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始终把维护全乡的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是举全乡之力巩固 “平安田心”的 建设成果。继续推进社会治安“八大防范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上半年派出所出动机动车40车次,警力60人次,处理各类案件20起,进行“四防”安全检查50次。二是始终保持对各类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上半年,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日、“6.26”国际禁毒宣传日活动等,利用板报、广播、标语等方式进行了正面宣传,发放材料6000多份。三是认真做好信访和矛盾排查工作。加强对重点地区、热点问题的及时妥善处臵、排查控制工作,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在上半年妥善处理县信访局交办案件2件,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83件,调解79件,调处成功76件,开展大规模排查纠纷5场次,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了各种社会矛盾。四是抓好“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乡工作。通
0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迅速开展建章立制和建立健全妇女、共青团、民兵、治保组织等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村委会经济发展思路、工作任期目标;完善了党员目标管理、村民代表议事、村规民约等村级管理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使村级“两委”班子的工作向制度化、法制化、民主化迈进。
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乡当前仍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
1、农业龙头企业少而小,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农业产业化进程步履艰难;
2、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靠天吃饭的生产状况仍然突出;
3、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增收速度缓慢,农村贫困面较大;
4、农村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公共服务能力不强,读书难、看病难、行路难、坐车难、饮水难的“五难”问题仍然存在;
5、乡级财政增收困难,收支矛盾突出;
6、少数干部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认识不足,方法不多,各级干部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狠抓落实。
三、明年工作打算
2008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实现我乡“十一五”
21、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认真抓好“三大产业”建设,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专业协会,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后劲,推动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3、加强领导,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
4、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八次党代会、州第七次党代会、县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提高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
5、加强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建设,进一步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三农”的能力与水平。
6、认清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巩固好“平安田心”的创建成果,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努力打造和谐田心。
中共田心乡委员会 田心乡人民政府 2007年10月26日
第二篇: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抢抓机遇,狠抓落实,有利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今年1-11月份,全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利税5100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41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5 %。
1、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全乡新上项目5个,分别是:投资3000万元的##项目;投资2500万元的##公司的电缆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项目。
2、立足板材优势,延伸产业加工链条。一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培育特色板材产业摆上发展经济的重要位置,形成了公司组成的特色板材产业集群,做好板材产业的延伸化、集群化、规模化这篇文章。今年全乡新上板材加工户300余家,建筑模板企业23家。截止目前,全乡板材加工户已达近千家,形成年产板皮1亿张,建筑模板1000万张,中高密度板10万平方米,木地板1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我们按照“面向市场、突出特色、着眼效益”的原则,把农业产业调整的重点放在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上。我乡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行种、销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了苹果、葡萄、圆葱等订单产业,1
全力构筑农企对接新平台。同时,充分利用传统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优势,培植壮大两大产业。1—11月份,全乡新上冬暖式大棚305个,大中小拱棚130个,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西葫芦、芸豆等。目前,全乡冬暖式大棚已发展到2200个,蔬菜种植面积达16000多亩。我们还在20余家饲养场推广畜牧养殖新技术,使我乡畜禽存栏量迅速增加,效益可观。
4、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打造优美商居环境。我们充分利用城郊优势,精心谋划乡镇驻地建设新思路,坚持高标准定位,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积极引导鼓励个体工商户、经营能人到乡驻地建房买房,经商创业。目前,乡驻地已形成南北长2公里的中心商业街,新建、改建临街商住楼1000余间,近600家商户落户经商。
5、各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扎实推进。投资400万元的教学楼已全部完工,9月份已经投入使用;投资30万元建设了乡中心文化站,改建、新建11处村人口文化大院,12处农家书屋,新建设了乡综治维稳中心。在县领导和县交通局的关心以及侨润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事关2万群众出行的也已修建完工,大大改善了我乡的交通条件。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民政等各项工作也都有了新的提升。在11月份省计划生育调研检查中,我乡所查两个村庄以较好的成绩得到省市领导一致好评。
6、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党员评星定级活动顺利开展。在7月20号
2省组织党建调研检查中。
总之,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有我们知耻而后勇的勇气和决心,我们、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第三篇:乡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唱响和谐曲实现新跨越
大邢庄乡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前言站在2010年,回望沈丘县大邢庄乡走过的路,那上面印浸的有拼搏,也有汗水;有耕耘,也有收获,为了做好2010年的工作,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每一份硕果都孕育一簇崭新的希望,每一项荣誉都是一盏引路的明灯,共同激励着全乡干群在发展的道路上奋进。,大
邢庄乡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本乡实际,打造两个基地(黄牛、生猪),突出一个亮点(抓好沿边经济),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底,全乡生产总值达到……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先后被荣获“周口市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周口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周口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周口市畜牧发展先进单位”、“周口市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沿边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大邢庄乡抓住依靠省道217线和东依安徽临泉、西靠沈丘老城物流方便的优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沿边经济。规定凡在邢庄东西省道两侧投资办厂、搞“种、养、加”的农户,优先帮助解决小额贷款、解决场地,帮助办理各种手续,乡村干部提供全方面服务。先后吸引了安徽、河北、浙江24家客商在邢庄开办面粉、服装、电器、建材销售。形成了八里湾至后王庄2公里的收购、面粉、食用菌、建材、加工、养殖、建筑等100多家民营经济发展集聚区。沿边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产业链条,带动了全乡多人创业,户均收入达2万多元。
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农业种植结构得以调整,粮林、粮菜间作比例大幅度提高,订单农业面积由原来的5000亩增加到1.5万亩。在畜牧发展上,乡里把争做全市畜牧强乡镇作为发展目标,把畜牧业发展与农业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着力壮大养殖规模,建立养殖小区。依托星华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组建了2个万头养猪场,成立了畜产品专业合作社;依托黄牛育肥基地,辐射带动50个养殖专业大户,成立了星火黄牛育肥专业合作社。为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养殖专业合作社,万头猪场和黄牛育肥基地对部分困难户提供了以低于市场价格,先饲养后付款并供给饲料的优惠措施,由于实行了统一配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有效措施,带动了全乡畜牧养殖业的大发展。全乡存栏生猪、黄牛、槐山羊等家畜家禽10多万头(只),各类养殖大户216户。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资金、农机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及“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专业市场带动的仓储、物流、餐饮等服务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民工得到有序流转,有32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技能培训得到落实,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在巩固好原有“村村通”工程的同时,新修了6个村的10.5公里水泥路,形成了五纵三横的交通网络,全乡21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饮水安全村村通。实施了省抗旱应急工程建设,新打机井90眼,维修老井40眼,水利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村电网、通信事业发达。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开展了大邢庄、八里湾、宋庄、后李庄、赵老家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清洁家园行动和村容村貌整治。集镇建设扮靓点。新建商品房50套,启动建设农贸市场4个,新建了垃圾池、公厕、安装了路灯,门店开业率和入住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被评为“周口市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平安创建成效显著。农村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日志提高;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高标准完成了5个村的村室建设工程,加强了乡所基础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省、市、县调研中取得较好成绩;强化了农村“三资”管理;运用“4+2”工作法解决了农村低保等村务。充分发挥“社会法庭”优势,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实施了技防和平安互助网工程。平安建设和食品安全工作被评为周口市先进单位。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乡公民综合素质、文明程度、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后李庄行政村李国政获周口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唯一的段庄“两仪拳”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荣誉榜
5月大邢庄村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全省党员干部远程教
育示范点”
6月大邢庄村被表彰为“全省‘五好’先进村党组织”
2010年1月被周口市评为“廉政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10年3月被周口市评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2010年1月被周口市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2010年1月被周口市评为“信访工作先进乡镇”
2010年3月被周口市评为“现代畜牧发展先进乡镇”
2010年3月被周口市评为“文明创建活动先进乡镇”
7月食品安全示范乡镇通过市验收
乡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第四篇:滔河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滔河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滔河乡地处淅川县西南边陲,与湖北省郧县的梅铺、谭山两镇和丹江口市的大沟乡接壤,距县城56公里。全乡辖44个行政村,294个村民小组,5.1万人,国土面积117.3平方公里,荒山9.2万亩,荒滩2.2万亩。南水北调移民涉及30个行政村和1个林场,规划搬迁人数为30029人(实际情况为2009年试点移民2030人,2010年第一批移民10040人,2011年将再次移民18100人),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边缘区为一体的人口大乡。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兼有,有大小河流5条,分别是丹江河、滔河、闹峪河、横岭河、肖河。平原土地多系冲积而成,平整肥沃,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二、近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滔河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高举科学发展大旗,以移民迁安为“一号工程”,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重点,强力突破,奋力拼搏,经济、社会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2008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8亿元,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0万元,同比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0元,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市第131位;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100万元,同比增长2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
1、集镇建设。集镇新址建设项目已得到批准。
2、学校建设。引资140多万元完成了乡中学生宿舍楼和餐厅建设工程。
3、公路建设。全乡实现“村村通”100%,“组组通”40%。投资458.8万元,建成贺坡至东沟公路。
4、新农村建设。在巩固清泉、姬堰两个新农村的基础上,新建成周沟新农村示范村。
5、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石庙湾段120米护岸坝工程。植树造林1.8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投资190万元的闹峪河流域治理项目已开工。
6、民政。为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发放专项资金103万元;投资扩建乡直、周沟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03人,占五保老人总数的40%。
7、卫生。新农合群众参合率达到99%。
8、电力。完成朱沟、孔家峪等11个村的农网改造。
2009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3亿元,同比增长10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40万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3288元,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市第171位;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450万元,同比增长17%。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村村通”水泥路达到100%。“组组通”达到50%。
2、沼气。周沟、东闹峪、孔家峪、尚岗、姬堰等5个国债项目建设村新发展沼气460座。
3、学校。建成乡中综合办公楼和餐厅,解决了乡中师生的办公和住宿问题。
4、卫生。利用项目资金建成卫生院宿舍楼和孔家峪村标准化卫生室。
5、民政。建成一个乡中心敬老院和周沟敬
老院分院,入住五保老人217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5%。
6、新农村建设。新建成东沟、尚岗两个新农村示范村。
2010年,全乡搬迁9个村后工农业总产值为6亿元,同比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0万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16%。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
1、新农保。投资4.1万元建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大厅,配备了电脑、桌椅等办公用品;参保率达到100%;发放新农保资金436.32万元,发放率达到100%。
2、公路。完成了被“7.24”洪水冲毁的丹南公路、209国道娘娘洞隧道等路段及“村村通”480米、桥涵2处、护坡19个的重建修复。
3、学校。建成石庙湾小学教学楼一座。
4、新农村建设。建成石庙湾社会主义新农村。
5、水利。投资10万元,建成尚岗村扒河桥一座;在杨伙和朱沟修建集雨水窖30个,修复渠道1000米。
6、桥涵修复。对丹江大桥受损部分进行了修复加固,对严湾险桥进行了拆除修建。
7、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足额发放种粮、退耕还林、“两免一补”、家电下乡等各种补贴。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8.42亿元,比“十一五”末增4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3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
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发展思路:生态立乡,农业稳乡,产业兴乡。
主要措施及方法:
(一)建设生态农业大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2、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加快农业市场建设。
(二)建设工业强乡,着力培育乡域经济支柱。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条件。
1、全力实施集镇迁建。
2、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到2015年,全乡基本形成“网络全乡、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交通环境。
3、不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四)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四、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后五年,阻碍我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交通不便。乡政府距县城56公里,且道路崎岖狭窄,209国道也只经乡西北边境而过,通往湖北省的班车一天也只有二、三次。
2、吸引外资困难。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因地处内陆偏远山区、资源匮乏、人才奇缺等原因,造成了我乡吸引外资困难的状况。
3、南水北调工程限制了部分产业发展。丹江、滔河从我乡流过,为保证一库清水送北京,我乡不得不停止发展某些工业、农业项目。
4、移民搬迁及后续工作制约经济发展。由于我乡今年移民搬迁任务艰巨,仅外迁移民就达18100人,后续各项工作也相当繁重。所
以在今后两年左右,全乡干部的主要精力都将扑在移民工作上,一 心一意谋发展的主旋律势必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原因,今年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1、促进新集镇建设步伐,改善我乡交通落后面貌。由于我乡现政府所在地受南水北调工程影响,集镇功能损失殆尽,上级批准把乡政府迁至209国道附近的清泉、姬堰村,这将大大改善我乡交通不便的状况。
2、处理好移民搬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今年至明年,集中完成好移民搬迁工作,尤其是今年8月底以前,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 中,因为我乡今年的移民搬迁任务占全县任务的近四分之一。今年9月以后,方可把工作重心慢慢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
五、对于我乡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优化环境,调整产业结构。针对我乡处于丹江口库区的关键位置,我乡在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打造碧水蓝天的同时,对工业及农业的发展要调整好产业结构,对于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持和净化环境的产业和企业,要大力引进、投产、推广,尤其在“十二五”的后三年要做好这项工作。
(二)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及丹江口水库的加高,我乡处于丹江口水库的较上游,东有丹江湖、香严寺景区等,西有荆紫关仿古一条街等景区,地理位置独特而优越,适宜发展旅游业。
(三)把发展林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演。由于移民搬迁后,我乡的土地有90%以上是丘陵和山坡,为保
持湖水清洁,防止水土流失,并进一步发展经济,最好的办法是发展林果业。
(四)集中建设生态居民区,实施生态移民。针对我乡山区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落后不便的实际,为了优化环境,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地理位置相对较好、交通饮水便利的地方建立居民集中居住区,实施生态移民十分必要,既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又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希望上级部门在有关方面予以政策及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
(五)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今年我乡移民迁安任务结束后,黄楝树、刘伙、闫楼、申明铺、文坑、黄桥、罗山、朱山、门伙、陈家湾、梁庄、白亭、严湾、岳洼、余营等15个村为半搬半迁村,仍有部分群众留在原村居住。这些村线下良田全部被淹,只留线上少数贫瘠山地可供耕种。受南水北调工程影响,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生产生活极其困难。建议上级部门:
1、将这些村纳入国家贫困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2、加大对这些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3、聘请农业专家,对这部分村的山地进行土地改造升级,确保群众有地种,有粮吃。
滔河乡人民政府
2011年3月10日
第五篇:黄泥堡乡经济社会发展视察报告
黄泥堡裕固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视察报告(修改稿)
为了解掌握黄泥堡裕固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促进民族和睦、社会和谐、共同繁荣建言献策,根据政协常委会年初工作部署和区级四大班子七月份重点工作安排,7月中旬,区政协组织有关政协委员采取听汇报、现场视察、座谈讨论等形式,实地视察了黄泥堡裕固族乡农业产业化、设施养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沙生植被保护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现将有关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及成效
黄泥堡裕固族乡成立于1980年,是肃州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辖3个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449户,1687人,有裕固、汉、藏等多民族聚居,其中裕固族占全乡总人口的65.8%。全乡耕地面积6366亩,草原面积13万亩。预计2012年全乡经济总收入在2011年2315万元的基础上增加162万元,达到2417.2万元,增长7%;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6581元的基础上增加920元,达到7500元,增长14%。近年来,黄泥堡裕固族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发展精作制种、拱棚蔬菜、规模养殖高效设施农业,着力推进人居环境改造,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生活质量,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突出表现以下五个方面:
1、积极争取少小民族发展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自2006年“十一五”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规划启动以来,全乡共实施项目8项,总投资达1644.41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48万元,省预算资金105万元,自筹691.41万元。主要实施了政府办公楼、乡卫生院、学校楼舍、通乡四级公路、农田水利、退牧还草、南坝干渠等项目,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加大农业产业化推进力度,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全力实施“一特四化”和“1+1”富民工程,制定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措施,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巩固发展洋葱、孜然、辣椒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建成百亩的蔬菜塑料大棚小区2个,建成“五配套”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5个,标准化圈舍105座。按照“标准化、产业化、区域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引导农户有序流转土地,在沙枣园子村建成连片千亩土地流转示范基地1个。
3、加大人居环境改造力度,新农村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大力实施康居工程,累计翻修房屋120户,计划利用5年时间建成9栋集镇居住小区1个,截至目前,已建成住宅楼2栋;同时,认真组织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居民点道路两侧镶嵌道牙1.9公里,铺设人行道1.3公里,安装路灯23盏,居民点硬化率达到了100%;建成绿色通道5公里,完成“千米防护林”工程22公里,建成千亩义务植树基地1个。投资230万元,完成东滩6万亩退牧还草工程。
4、积极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团结的良好局面。
2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对创建活动高度重视,市区相关部门从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了极大扶持。近年来,各部门落实帮扶物资60余万元,帮扶项目29个,资金857万元。同时,在每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市区统战、民宗等部门都联系民主党派等相关人士到黄泥堡裕固族乡开展卫生、文化、科技三下乡及慰问活动11场次,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5、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逐步提升。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和民族政策宣传,积极宣传民族政策,为60岁以上老人补助参合费用30元,7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500元,为群众购置民族服装每套给予300元补助,为考入大学一本线的家庭发放2000元助学金等一系列民生工程,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
二、存在的困难
黄泥堡裕固族乡作为我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社会经济发展虽然走出了一些路子,创出了一些新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视察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制约少数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缺少对少小民族乡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尽管国家对少小民族在经济发展上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一些大项目来不了,小项目争取难度大。
2、新农村建设缺少民族特色。新农村建设没有充分体现裕固民族乡的特色。如民族文化建设、集镇建设、居民小
3康住宅建设等民族特色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3、发展资金不足,乡村债务庞大。由于过去项目实施中配套资金不到位、材料及人工费涨价等,造成目前全乡债务达600多万元;项目缺口资金造成负债越来越大,发展资金不足,道路、渠道等基础设施维修困难。
4、滩大地多碱厚人少,土地产出效益低。全乡1687人,耕地面积6366亩,人均耕地面积3.8亩,红柳滩面积13万亩。土地碱厚贫瘠,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人力和资金困难,农民增收难度大。
三、意见建议
通过视察,委员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建议:
1、发挥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投资力度。认真研究国家对民族乡发展的扶持政策。国家又将少小民族乡发展增加了五年的扶持政策,要抢抓后续这五年的机遇,转变思想观念,利用政策和自身优势,把跑资金,跑项目作为党委政府工作重点,主动与相关部门及国家民委联系,围绕裕固族乡农业产业发展、民族文化建设、沙生植被保护、农田水利及乡村道路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和项目争取力度。
2、加快土地流转,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因地制宜,突出种植、养殖特色,主攻制种、蔬菜、养殖支柱产业。要立足全乡地多人少的基本乡情,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以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引导农户有序流转土地,象目前引进酒泉特尔鲜公司在沙枣园子村整体流转土地千亩就是很好的模式。同时,依托国家对民族乡发展扶持政
4策,支持龙头企业对流转的土地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
3、打好少小民族乡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集镇和小康住宅建设上要凸显裕固族风格,要在打好少小民族乡品牌上下做文章,谋发展,组织乡村干部和创业能手赴周边民族县市进行学习考察,特别是与肃南裕固族县的学习与交流,挖掘裕固族乡本地的文化,研究编排富有裕固族特色的文艺节目,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依托十万亩红柳滩的优势,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提升民族乡农民幸福指数。
4,强抓资源优势,要在招商引资上谋发展。充分利用本地少小民族优势、土地优势、万亩红柳优势开展招商引资,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对民族乡的政策,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发展少小民族经济的“造血”功能。乡村干部群众要强化服务理念,增强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