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介绍

时间:2019-05-12 16:4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丰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丰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介绍》。

第一篇:南丰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介绍

南丰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介绍

南丰乡党委书记赵建军

南丰乡,位于县境南部,东与山丹、永昌县接壤,南以祁连山分水岭与青海省交界,西和肃南县毗邻,总面积146.2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68个村民小组,5169户,20676人。乡政府驻地距县城直线距离16公里,海拔2590米,属寒冷湿润区。年日照时数2600小时左右,平均气温1℃,平均降水量390毫米,平均无霜期78天。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发展意识不高等因素,给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和问题,对此南丰乡历任党政领导班子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把推动科学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乡党委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使全乡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抓建设,兴农业,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一是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立足南丰适宜发展油料作物的区位优势,加快引进推广新优特品种,以协会为依托,优质油菜产业化开发进程不断加快,全乡油

1菜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达到总播面积的80%,建成全县最大的油菜生产基地。不断加快马铃薯基地建设,抢抓全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有利时机,积极扶持种植大户连片种植,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群众种植等方式,使全乡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以上。同时积极实验种植板蓝根、黄芪等药材,拓展多种增收渠道。建成农业综合示范点一个,大力推广免耕播种、垄作沟灌、双垄集雨沟播等抗旱节水技术,探索高寒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新路子。积极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共建成润祥等各类专业合作社20个,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加强。继续加强土地流转,探索建立符合南丰实际的土地流转方式。二是畜牧业效益不断增加。在利用和保护本地草场的同时,积极扶持养殖大户,租赁中牧山丹马场、祁连、马蹄草场,使全乡养殖业向规模化、效益化转变。抓好良种繁育和畜禽防疫工作。积极引进荷斯坦奶牛、小尾寒羊等牛羊优良品种,本地品种不断改良。加大了春秋两季的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力度,确保了全乡畜牧业健康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快道路建设。几年来,全乡共铺垫16个村砂砾石路320条,110公里,硬化黑山、何庄等通村道路和村内巷道47.2公里,架设各类桥涵88座,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二是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共完成危旧房改造602户,新建房屋

2418间。三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几年来,架设完成张连庄、渠湾、玉带等村自来水管道50多公里,新修水厂2个,解决了2826户、1.1万人的吃水问题。四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我们始终把水利设施建设作为农业生产的重点,新打机井8眼,铺设软管24公里,发动群众修建各类渠系10.6公里,有力的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五是加快养殖小区建设。采取政府扶持,个人筹资,以奖代补的方式,全乡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修建大棚62幢,320间。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我们按照“抓机遇、夯基础、增后劲、促发展”的思路,全力以赴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几年来,我们新建马营、玉带、何庄、永丰、铁城五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新建小康住宅153户。新建和扩建了黑山、马营、张连庄、何庄、双庄等村的村委会办公场所。不断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加快各类设施建设,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局面。二是稳步推进集镇建设。根据集镇建设规划,我们建成了乡政府办公大楼、信用社办公楼、派出所办公用房等,建成了商贸综合楼两栋58间,粮油批发市场1处。今年新建了投资100万元的供电所办公楼,投资160万元的永丰村20户上宅下店式连体住宅及供销社商贸综合楼。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项目建设及非公经济发展迅速。我们紧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各类建设项目。先后争取了祁连山浅山区贫困片带扶贫开发项目、校园危房改造

项目、农贸综合市场建设项目等10余项项目。并努力争取童子坝河马营桥建设项目、集镇排污项目等,项目建设有力的推动了我乡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非公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几年来我们先后建成3个投资100万元的石料厂,并积极促成空心砖厂建设。旅游业蓬勃兴起,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接待档次不断提高。目前已开发扁都口自然风光旅游区,硬化景区道路1.5公里,安装移动式环保公厕2个,停车场1处。截至目前,全乡发展个体工商户83户,从业人员175人。

(二)打基础,保民生,全力推进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我们以和谐社会建设为主题,全力抓好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综治维稳等工作,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几年来,教育资源配臵不断优化,扩建和维修15所学校校舍,危旧房基本排除,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建成卫生院综合楼1幢,并在15个村建成新型合作医疗点,医疗网络不断健全。积极落实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乡参合人口18451人,参合率达95%以上。狠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楼一幢,配臵了各类医疗械器和办公设施,服务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逐步提高。落实人口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全乡计划生育率达到9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5‰以内。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建成乡综合文化站

1个,村级文化广场一处,建成村级农家书屋16个,配臵图书44800册。

----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全面推行乡村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意识明显提高。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以及“两免一补”资金,认真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酬劳”工作。全力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各类法律宣传,群众守法意识不断增强,治安刑事案件数量明显下降。坚持边界维稳联席会议制度,边界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们有了一定的启示和经验:一是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我们要更好地担负起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重大责任,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打破常规,在干事创业中创新思路,在推进工作中创新举措。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协调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促进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改善民生中凝聚发展力量,形成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双赢的局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工作还有一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乡经济总量小,种植业单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较窄。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农村建设制约因素较多。三是维护社会稳定任重道远,一些因交通事故、草场放牧、邻里纠纷而引发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对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立足区域特色,做优种植业,做大草畜产业,做强劳务产业,做精旅游产业,狠抓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民族团结,全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全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吴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吴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吴江市是江苏省南大门,总面积117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8万,外来人口75万,辖2个省级开发区、8个镇、250个行政村,19个街道办事处、60个社区,拥有60万亩耕地和38万亩水面。公元909年建县。1992年撤县设市,今年是吴江建城1100周年。

2008年,全市实现GDP73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每个镇超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3亿元,新增注册外资19.2亿美元、民资85亿元,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63亿美元;实现农业总收入35.8亿元,工业总产值261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38元。吴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5年率先成为江苏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城市,连续多年居全国百强县第九位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二位。最近,吴江又荣获“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县级市第一名。

今年,我们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各地开展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两大竞赛”,在机关部门中开展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一赶超”活动,突出抓好转型升级工作,全力用好“战略机遇期”,精心构建“乐居吴江”。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4亿元,增长12.7%;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734.8亿元,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52.51亿元,增长14.5%;一般预算收入50.58亿元,同比增长12.5%;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99.3亿美元(同比增长-23%,仅此指标为负增长);累计完成注册外资13.75亿美元,实现到账外资7.1亿美元。截至9月末,全市累计注册私营企业达17980家,同比增长132%,累计民资注册资本达491亿元,同比增长25.8%。

一、抓规划布局,优化发展空间。以前,吴江小城镇发展遍地开花、全面结果,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看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 1

村,布局散乱,水平不高,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不相适应。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先集聚后舒展的原则,专门成立规划局,面向全国招聘高级规划师,近年来共投入资金1亿元,对市域1176平方公里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设置允许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管制建设区,提出片区组团发展的新思路,在建设“三大主战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大片区发展理念,划定沿沪、沿浙、沿苏、沿湖四大片区,创造性探索“区镇合一”行政模式,锁定松陵、盛泽两个主城区和汾湖、震泽两个副中心建设,建成沿苏、沿沪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发展沿太湖温泉旅游度假区。2000年以来3次调整村镇布局,23个乡镇合并为“二区八镇”,557个村合并为250村,全部3338个自然村规划为375个农民集居点,预计全面建成可节约用地8万亩,逐步实现城市集聚、农村舒展的空间布局。当前的重点是,紧紧抓住国务院批准实施太湖综合整治机遇,积极实施国家东太湖综合整治项目,包括退垦还湖、生态修复、洪道疏浚等工程,加快推进11平方公里的滨湖新城建设,争取东太湖温泉度假区、苏州轻轨2号线延伸尽快启动,全力推进东太湖大桥、230省道北段等重大项目,确保新城建设全年投入20亿元。

二、抓产业集群,打牢发展基础。吴江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苏南模式的代表,90年中期乡镇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推动民营经济裂变大发展,被称为江苏民营经济领头羊,主要特色是“一镇一业”的集群发展。目前,吴江产业集群基本框架是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装备制造、缝纫机、彩钢板、羊毛衫、有色金属、日用化工、服装制鞋等10大产业,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缝纫机、彩钢板、羊毛衫六个产业被列入江苏省20个重点培育产业名单,建成全国集聚度最高的IT产业制造基地,真丝绸电缆光缆、工业缝纫机产销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

6、1/

4、1/3,年产彩钢夹芯板2000万平方米、羊毛衫1亿件、各类服装3.1亿件套,吴江经济开发区是国家背光板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盛泽镇是中国四大绸都之

一、中国丝绸纺织名镇、国家丝绸

星火技术密集区,七都镇是国家火炬计划光电缆产业基地、中国光缆之都,横扇镇是中国缝纫机之乡、中国毛衫名镇,震泽镇是中国亚麻绢纺名镇、中国蚕丝被之乡,桃源镇是中国服装名镇,同里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黎里是中国日化之乡,金家坝是中国彩钢板活动板房生产基地。近年来,以电梯制造、环保设备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2008年实现产值250亿元,跃升为第三大支柱产业,亚麻面料和服装出口占全国总量的20%,逐步成为吴江第七大产业,以太阳能产业“硅棒”和光缆产业“光棒”为代表的新材料项目更是异军突起。目前吴江开发区已建成电子联网监管区和出口加工区,汾湖开发区建成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盛泽镇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已编制落实“4+4+1”产业规划,抓电子信息、丝绸纺织、光缆电缆、装备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食品加工等四大新兴产业,抓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力争到2012年形成5000亿元产业规模。

三、抓配套改革,激活发展机制。吴江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场教学点,也是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早在1994年我市双浜村以农民承包土地入股建设村级集体农场,实现从“人人有田”到“人人持股”转变,为离土不离乡向离土离乡进城创造了条件,由此“三大合作”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目前,250个村共建有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237家,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建成土地股份合作社102家,入股土地面积11万亩,50万农民成为合作社股东,农民不种田比种田可以拿到更多钱,并以“三大合作”为基础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按工业开发区标准建设农业园区,目前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生产都达到了80%,大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有力推动农民离土离乡进城开辟第二收入渠道。在解放农民的同时,我们还在统筹使用城乡资源上进行积极探索,采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大胆尝试置换手段,统筹城乡资源,在各镇建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同时,普遍成立新农村建设市场化运作平台(农投公司),在耕地

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对村庄治理、农房拆迁过程节余的土地置换进城,空间支持城镇建设,收益反哺“三农”发展,农民可选择以农村住房和宅基地置换取得城镇公寓房,以农村社会保障置换取得城镇社会保险,实行城镇居民户籍登记转换,既解决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问题,也解决了城镇建设和工业化发展问题。

四、抓公共服务,增强发展功能。近年来,我们每年都要完成投入20亿元以上,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城市配套能力,重点抓好水、电、路、气、生态环保、信息化“六网”建设。目前,已建成日供水60万吨的区域供水工程,80万城乡居民一样喝上太湖水;实施区域天然气工程,已建成天然气管网400公里,有望近年内实现镇镇通;数字电视实现整体转换,城乡居民一样看上了高清晰电视节目。区域供水、区域供气、数字电视全面实现打表到户。交通建设建成七纵六横网络,各镇15分钟均可上高速、一小时内到达上海,公交建设实现镇镇有站、村村有亭,投资16亿元建成的21公里南北快速干线行车只需12分钟,成为沟通南北各镇的新亮点。生态环保建设狠抓区域集中治污,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157家,日处理能力达45万吨,每年投入绿化建设资金超过

1.5亿元,每年确保新增绿化1.5万亩,目前所有镇已全部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镇,市民出门350米以内就能步入绿化空间。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市民卡工程,城乡居民持卡可办理社保、医保、公交、游园、银联、缴费、消费等12项业务,共享“多卡整合、一卡多用”的现代生活。“村村接通公交车、家家喝上太湖水、人人手中一张卡”成为吴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五、抓和谐建设,展现发展魅力。1999年率先在全省将就业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2004年在全国率先一揽子对1982年以来所有失地农民纳入土地换保障制度,老年农民享受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部农民参加市民合作医疗,土保农民到龄享受每月260元保障收入,70岁以上农村老人和城镇无固定收入老人零缴费参保直接享受每月120元政府养老补贴,新吴江人居住满2年也可参加市民合作医疗保险,2006年起将原

七大镇镇级统筹企业人员纳入市级城镇社会保险。目前,已有14.1万农民参加土保,12万本市农民参加城镇社会保险,11.2万农民参加农保,49.7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全年保障补贴和支出超过5亿元。目前,我们抓紧实施农保土保向城保并轨工作,下个月将全面进入手续办理阶段,土保农民个人最多缴费8000元就享受城保,农保补交10000元即可转成城保并享受后三年缴费补贴。

第三篇: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抢抓机遇,狠抓落实,有利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今年1-11月份,全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利税5100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41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5 %。

1、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全乡新上项目5个,分别是:投资3000万元的##项目;投资2500万元的##公司的电缆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项目。

2、立足板材优势,延伸产业加工链条。一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培育特色板材产业摆上发展经济的重要位置,形成了公司组成的特色板材产业集群,做好板材产业的延伸化、集群化、规模化这篇文章。今年全乡新上板材加工户300余家,建筑模板企业23家。截止目前,全乡板材加工户已达近千家,形成年产板皮1亿张,建筑模板1000万张,中高密度板10万平方米,木地板1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我们按照“面向市场、突出特色、着眼效益”的原则,把农业产业调整的重点放在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上。我乡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行种、销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了苹果、葡萄、圆葱等订单产业,1

全力构筑农企对接新平台。同时,充分利用传统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优势,培植壮大两大产业。1—11月份,全乡新上冬暖式大棚305个,大中小拱棚130个,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西葫芦、芸豆等。目前,全乡冬暖式大棚已发展到2200个,蔬菜种植面积达16000多亩。我们还在20余家饲养场推广畜牧养殖新技术,使我乡畜禽存栏量迅速增加,效益可观。

4、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打造优美商居环境。我们充分利用城郊优势,精心谋划乡镇驻地建设新思路,坚持高标准定位,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积极引导鼓励个体工商户、经营能人到乡驻地建房买房,经商创业。目前,乡驻地已形成南北长2公里的中心商业街,新建、改建临街商住楼1000余间,近600家商户落户经商。

5、各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扎实推进。投资400万元的教学楼已全部完工,9月份已经投入使用;投资30万元建设了乡中心文化站,改建、新建11处村人口文化大院,12处农家书屋,新建设了乡综治维稳中心。在县领导和县交通局的关心以及侨润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事关2万群众出行的也已修建完工,大大改善了我乡的交通条件。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民政等各项工作也都有了新的提升。在11月份省计划生育调研检查中,我乡所查两个村庄以较好的成绩得到省市领导一致好评。

6、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党员评星定级活动顺利开展。在7月20号

2省组织党建调研检查中。

总之,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有我们知耻而后勇的勇气和决心,我们、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第四篇:乡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唱响和谐曲实现新跨越

大邢庄乡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前言站在2010年,回望沈丘县大邢庄乡走过的路,那上面印浸的有拼搏,也有汗水;有耕耘,也有收获,为了做好2010年的工作,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每一份硕果都孕育一簇崭新的希望,每一项荣誉都是一盏引路的明灯,共同激励着全乡干群在发展的道路上奋进。,大

邢庄乡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本乡实际,打造两个基地(黄牛、生猪),突出一个亮点(抓好沿边经济),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底,全乡生产总值达到……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先后被荣获“周口市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周口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周口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周口市畜牧发展先进单位”、“周口市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沿边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大邢庄乡抓住依靠省道217线和东依安徽临泉、西靠沈丘老城物流方便的优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沿边经济。规定凡在邢庄东西省道两侧投资办厂、搞“种、养、加”的农户,优先帮助解决小额贷款、解决场地,帮助办理各种手续,乡村干部提供全方面服务。先后吸引了安徽、河北、浙江24家客商在邢庄开办面粉、服装、电器、建材销售。形成了八里湾至后王庄2公里的收购、面粉、食用菌、建材、加工、养殖、建筑等100多家民营经济发展集聚区。沿边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产业链条,带动了全乡多人创业,户均收入达2万多元。

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农业种植结构得以调整,粮林、粮菜间作比例大幅度提高,订单农业面积由原来的5000亩增加到1.5万亩。在畜牧发展上,乡里把争做全市畜牧强乡镇作为发展目标,把畜牧业发展与农业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着力壮大养殖规模,建立养殖小区。依托星华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组建了2个万头养猪场,成立了畜产品专业合作社;依托黄牛育肥基地,辐射带动50个养殖专业大户,成立了星火黄牛育肥专业合作社。为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养殖专业合作社,万头猪场和黄牛育肥基地对部分困难户提供了以低于市场价格,先饲养后付款并供给饲料的优惠措施,由于实行了统一配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有效措施,带动了全乡畜牧养殖业的大发展。全乡存栏生猪、黄牛、槐山羊等家畜家禽10多万头(只),各类养殖大户216户。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资金、农机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及“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专业市场带动的仓储、物流、餐饮等服务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民工得到有序流转,有32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技能培训得到落实,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在巩固好原有“村村通”工程的同时,新修了6个村的10.5公里水泥路,形成了五纵三横的交通网络,全乡21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饮水安全村村通。实施了省抗旱应急工程建设,新打机井90眼,维修老井40眼,水利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村电网、通信事业发达。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开展了大邢庄、八里湾、宋庄、后李庄、赵老家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清洁家园行动和村容村貌整治。集镇建设扮靓点。新建商品房50套,启动建设农贸市场4个,新建了垃圾池、公厕、安装了路灯,门店开业率和入住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被评为“周口市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平安创建成效显著。农村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日志提高;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高标准完成了5个村的村室建设工程,加强了乡所基础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省、市、县调研中取得较好成绩;强化了农村“三资”管理;运用“4+2”工作法解决了农村低保等村务。充分发挥“社会法庭”优势,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实施了技防和平安互助网工程。平安建设和食品安全工作被评为周口市先进单位。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乡公民综合素质、文明程度、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后李庄行政村李国政获周口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唯一的段庄“两仪拳”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荣誉榜

5月大邢庄村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全省党员干部远程教

育示范点”

6月大邢庄村被表彰为“全省‘五好’先进村党组织”

2010年1月被周口市评为“廉政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10年3月被周口市评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2010年1月被周口市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2010年1月被周口市评为“信访工作先进乡镇”

2010年3月被周口市评为“现代畜牧发展先进乡镇”

2010年3月被周口市评为“文明创建活动先进乡镇”

7月食品安全示范乡镇通过市验收

乡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第五篇:榆中县小康营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材料

榆中县小康营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材料

榆中县小康营乡

小康营乡位于甘肃省榆中县东南部,距县城6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乡镇。全乡辖17个行政村,135个村民小组,现有6726户2.7万人。共有20个党支部,14个党小组,党员716人,其中农民党员569人,女党员107人,少数名族党员6人。总面积101.8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4万亩,其中水浇地2.5万亩。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境内山水相依,气候宜人,田园风光秀丽,具有与著名的兴隆山风景区一脉相连的陆上“三峡”(唐家峡、徐家峡、龛谷峡)旅游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小康营乡按照榆中县委提出的“五抓五推进”工作思路,高起点实施“农业兴乡、工业活乡、生态立乡、和谐稳乡”的战略,坚持走“农业推动、工业拉动、项目带动、劳务促收、农民增收”的路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及新农村建设,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乡经济在较高平台上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工农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2392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8062万元,年均递增11.1%。2005年以来,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4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004元增加到2010年的3361元,年净增271.4元。

——旱作农业成效明显。大力发展双垄沟全膜覆盖沟播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抗旱栽培技术,引种甜玉米新品种、脱毒马铃薯、小杂粮等高附加值的抗旱作物,通过几年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完成范家山、深沟、小康营、翟家湾等5个村级示范点建设,建成小康营、范家山、红寺村3个县级万亩连片示范点和翟家湾、深沟2个乡级千亩示范点,亩产近1500斤,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我们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转变,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抓特色、建基地、扩规模、强产业、创品牌,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迄今为止,我乡已成功引进山东寿光新型日光温室建造技术,整合流转土地1500余亩,政府贴息贷款2000余万元,建成日光温室500余座,引进栽植山东寿光“一边倒”油桃3.4万株,同时,种植黄瓜、陇椒、蕃茄、西甜瓜等短、平、快作物。形成了以洪亮营油桃、郭家营黄瓜、浪街陇椒、王保营番茄等“一村一品”模式的现代农业生产园区。2008年,小康营乡被列为市级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特色农业发展有声有色。立足各村实际,借鉴各地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总结以往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通过试点,最终确定了核桃、樱桃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养猪、养奶牛、养鹿、散养山鸡、旅游农家乐等新兴特色农业,这些新兴特色农业大都占地少、周期短、效益高。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浪街村的千亩核桃观光园已初具规模,并配套建设集棋牌、餐饮、垂钓于一体的休闲娱乐山庄,樱桃栽植达到了200余亩,其他特色养殖也有声有色,效益显著。在新兴特色农业种养专业户的示范带动下,新兴特色农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冷凉型蔬菜种植逐年扩大。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对水利条件好,又不适合建棚的村,全力引导和动员群众种植无公害冷凉型蔬菜,每年与相关村签定目标责任书,下达种植任务,把结构调整作为对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和村社干部考核的重点内容,实行目标考核,严格兑现奖惩。经过发展,冷凉型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1500亩,在彭家营、李家营等村形成冷凉型蔬菜种植连片千亩示范点,走在了全县前列,农民也在蔬菜种植中得到了实惠。

——“三峡”生态旅游产业进一步提升。依托我乡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天生井、黄猴洞、石堡子、凉耳听莺、龛谷水库、仙人居、鲁班石等景观和古迹为依托,着力打造徐家峡、龛谷峡、唐家峡“三峡”旅游业,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整修景区的道路,投资建设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休闲山庄,景区整体服务接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促进了旅游经济快速发展。——非公企业发展活力明显提升。近年来,我乡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同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全力以赴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全面提升了经济综合实力。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先后建成年产2万吨纳米活性钙生产线项目,节能环保石灰生产线项目,榆中县鑫旺建材,榆中县德盛建材厂、榆中县鑫垣建材、榆中县洪玉建材、榆中县华康水泥厂和引进湖北京兰水泥项目等8家非公企业。湖北京兰水泥项目是我县2010年43项县列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13亿元,日产水泥5000吨。今年又成功引进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投资达1000余万元,该项目正在建设当中。非公企业给我乡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二、主要做法

(一)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突破口,树立发展新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先行是人类行为的规则。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乡地处偏僻,人口众多,商品经济观念比较淡漠,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因此,要想促进我乡经济发展,发展现代农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关键。为切实树立发展新观念,统一思想,把力量和智慧集中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上来,形成工作合力,我乡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突破口,一是有计划地把党员干部带出去,每年组织村干部和党员赴省内的青城、永登、金昌、临洮和省外的山东寿光、陕西杨林,现场观摩学习现代设施农业、蔬菜水果种植技术以及先进的营销理念,实际了解发展差距,通过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解放思想,用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发展成效启迪思想,转变观念,培养发展愿望和信心。二是邀请省内外农业专家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四次邀请山东温室大棚油桃栽培专家、山东“桃王”刘成德先生传授油桃种植技术,使大多数党员、群众掌握了温室大棚油桃种植技术。同时长期聘请市农委专家李挺群和张文利驻乡,采取问答交流、点评讲解等方式,进行互动式授课。三是每年组织村干部到县委党校、市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主阵地学习培训。同时,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远程教育站点等乡村阵地,根据村干部自身需求,开展“点题式”、“菜单式”培训,切实帮助“领头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发展新观念。

(二)以示范带动,以强带弱为抓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争创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发展冷凉型蔬菜种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共同富裕,党员示范带动是一条重要途径。党员的致富能力强,才能带领群众致富。乡党委根据每名党员的特长,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在自富的基础上,加强帮带作用,通过提供资金、信息、技术、培训等帮带形式,帮助群众特别是一些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早日致富。党员洪惠强、洪国庆等种植的番茄、西瓜、黄瓜等蔬菜新品种,每棚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是村里的科技示范户和致富能人,为了使他们的种植技术和致富经验推广到全乡,乡党委组织他们在全乡干部大会等会议上进行交流,并与村里的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各村党支部成立了产业党小组,为党员搭建了发挥作用的舞台,形成党小组带党员、党员帮群众的联动效应。同时,为强化帮带的长期效应,取得最大成效,支部制定了党员帮带计划,5年内实现全村共同富裕。第一步,实施“一帮一”结对帮扶,三分之一的党员致富能人帮带三分之一的党员先致富;第二步,全体党员与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带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第三步,每户党员干部示范户用所掌握的科技和经验,帮带8—10户群众发展生产,提高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共奔小康。

(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提高发展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我们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截止目前,全乡已建成乡村道路101.838公里,其中硬化道路43.8公里,砂化道路38.859公里,无路面道路19.179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硬化路,社社通砂化路,为全乡生产资料的运输和农产品的外销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为最大限度发挥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延长产业链,乡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先后建成膜面集雨面15万平方米,投资260万元建成园区供水管网,投资200万元建成园区供水蓄水池,实现园区供水管网化,投资90万元建成集新品种实验、科研、示范为一体的日光温室10座,投资25万元建成集产品展示、科技培训为一体的专家大院,投资25万元建成日光温室预制构件厂,投资16万元建成小型恒温蔬菜保鲜库,累计硬化园区主干道路18公里,完成电网架设6公里。这些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为我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以创新模式,打造品牌为重点,着力解决生产销售问题 在发展设施农业基地的同时,乡党委、政府转变观念,创新生产模式,积极引导种植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管理、销售,形成了“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先后成立了蔬菜瓜果、养殖、经济林种植等9个专业合作社,为我乡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优良的品种,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油桃销售推介过程中,申请注册了“龛谷仙桃”商标,产品实现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并且每年举办冬季桃花节和龛谷仙桃营销推介活动,每年仅洪亮营村油桃产量可达20万斤,销售收入150万元,种植户户均收入超过3万元。小康营乡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油桃之乡”。

三、几点体会

回顾过去几年的实践,我们对推进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些体会既是过去的经验总结,也是指导今后发展的重要原则。第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面对发展变化的宏观环境,坚持把挑战当机遇、把压力变动力,在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中推进发展;面对周边经济区、乡镇的竞争态势,我们要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率先发展;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在转变增长方式中提升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把为民作为第一要求。人民利益是最高的利益,为民谋利是我们的宗旨。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需时,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实惠。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第三,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小康营的发展靠创新,过去是这样,今后更是这样。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的理念引领科学发展,以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障碍,以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形成创新的发展优势。

第四,必须坚持把实干作为第一本领。成事在人,关键在干。科学发展靠实干,社会和谐靠实干,为民谋利靠实干。我们要坚持“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督着一级办”的原则,努力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形成心齐、气顺、劲足、风正的生动局面。

四、下一步打算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县委“工业强县、产业富民”两大主体战略和 “新型工业强县、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民生质量、创新社会管理、夯实基层组织”五项重点工作,着眼新发展,顺应新形势,大力实施“12345”发展思路(即:建好一个服务中心、发展两个农业观光园、开发“三峡”生态旅游、抓好四个基地建设,落实五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现有规模基础上,在王保营、浪街、洪亮营、郭家营、刘家营、孟家庄等村扩大建设规模,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1万亩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冷凉型蔬菜种植,精心筛选适合我乡自然条件的冷凉型蔬菜品种,每年种植蔬菜达到1.5万亩以上;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在红寺、永红、范家山、深沟、徐家峡、南北关、翟家湾等山区村发展双垄沟全膜覆盖沟播技术,推广甜玉米新品种、脱毒马铃薯、小杂粮等高附加值的抗旱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到2015年,全乡主要经济指标和农民人均收入要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两番,把小康营建设成为经济结构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经济强乡。

下载南丰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丰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简要回顾 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保增长, 扩......

    苍南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专题片

    苍南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专题片今年以来,苍南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打造浙南闽东北最具活力的工贸生态城市”......

    田心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田心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县工作调研组: 按照县委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调研起草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现将相关内容汇报如下: 一、2007年的工作 2007年是我乡深入贯......

    2009年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位于环县西北部的××乡,全乡总土地面积6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4万亩,共辖16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4203户,总人口2.67万人。1958年12月,原××人民公社曾被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汇报(5篇)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汇报 我镇位于**市西北部,面积40.3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6万。我镇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东靠上海,南依苏州、无锡、常州,西临南......

    2010姚圩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姚圩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姚圩镇位于新余市渝水区东部,国土面积72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102个自然村,耕地总面积3.6万亩,总人口3万余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创业的有1.33万人,是江......

    江阴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介绍1范文

    江阴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介绍 江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苏锡常地区几何中心,是一个曾被誉为“江之尾海之头”的滨江港口城市。江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已有7000年人类生息史、500......

    乡三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乡三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根据区委办公室金办发[2006]37号文件要求,现将我乡近几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今后五年的工作设想汇报如下: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