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时间:2019-05-12 17:2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简要回顾

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利时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区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地 区生产总值2 0 1 0年达到11655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6%.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738.1亿元,年均增长29.4%。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达到8972.1亿元,年均增长27.2%,累计完成近3 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37.3亿元,年均增长19.7%。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15.1:45.4:39.5演进为2010年的9.5:54.6:35.9,总体上完成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三大战略,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区域发展呈现新特点,东部盟市发展加速,呼包鄂地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55%。

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公路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0789公里,机场增加到12个。生态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提前完成200to的规 1

划目标,草原植被盖度继续提高。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如期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01 0年达到17698元,年均增长1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5 3 0元,年均增长1 1.2%。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累新增就业114.2万人,基本实现了“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金区投入近千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群众办了“十件实事”、实施了“十项民生工程”,出台了促进牧民增收、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城乡居民普遍受益。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完善煤炭资源配置政策,开征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高标准、高起点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建设了一批大项目,深化了与俄蒙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进出口总额增长1.4倍。

二、“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2主线,坚持走富民强区之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主要国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 2%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 2%,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平均每年超过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削在4.2%以内,总人口控制在2520万人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各项减排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经过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使我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各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战略任务和举措

1.建设北方生态屏障。加大生态建设力度,草原植被盖度由39%提高到45%,森林覆盖率由20%提高到22%,逐步构筑北方生态屏障。

2.建设国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50亿厅,商品粮达到200亿斤以上,形成1 1 00万吨鲜奶、270万吨肉类生产能力。巩固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依托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提高乳、肉、绒、粮油等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重点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以上。

3.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煤炭产量达到10亿吨左右,电力装

3机达到l亿千瓦以上,其中清洁能源努力达到能源总量的1/3左右。加快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五大国家示范工程建设,依托市场需求,逐步推进产业化。

4.建设国家冶金、装备制造基地。改造提升冶金建材工业,钢铁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吨,有色金属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50%议上。依托现有龙头企业,着力引进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重点发展机械制造、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业。

5.建设国家沿边开放重要区域。加强与俄蒙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满洲里、二连浩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巴彦淖尔境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6.实施富民强区战略。努力扩大就业,城镇年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保障全区各族人民分享发展成果。

第二篇:江阴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介绍1范文

江阴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介绍

江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苏锡常地区几何中心,是一个曾被誉为“江之尾海之头”的滨江港口城市。江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已有7000年人类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文字记载史。地域面积988平方公里,长江岸线35公里,户籍人口120万。改革开放33年,江苏省江阴市从乡镇企业起步,在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始终明确自身的历史定位,准确把握中央的发展战略,将国家大政方针、外部环境变化与江阴的实际紧密结合,找准发展突破口,不断实现新飞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以大企业集团迅猛发展和成批上市而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以华西“天下第一村”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名扬全国,成为“苏南模式”的象征。

江阴以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二百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二百五十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江阴市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教育先进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50多项全国性先进称号。

一、33年来的发展变化

江阴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显著:一是经济发展突飞猛进。1978年—2011年,江阴地区生产总值由4.3亿元上升到2335.9亿元,年均增长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63美元上升到2.3万美元,年均增长14.5%;财政收入由8836万元上升到445亿元,年均增长20.4%。2011年,一般预算收入达153.4亿元,在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连续9年位列第一。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8:58.0:40.2.累计拥有32家上市公司、33只股票,其中境外上市企业10家,募集资金280亿元,国内上市公司数量和募集资金总量在全国县级市中继续保持第一。

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不失时机地抓住了3次大机遇

1.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经济的机遇,实施了全面推广经济承包责任制,在社队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工补农的发展战略。2.抓住了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快速发展的机遇,提出了大力发展民营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思路。3.抓住了21世纪推动科学发展的机遇,提出了富民增收、生态绿化、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发展理念。

(二)与时俱进地坚持体制创新

1.从跨江联动到港城互动。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与隔江相望的靖江市实施联动开发

2.从资本经营到战略经营。从上市募集资金到将城市作为一个经营整体来运作。将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全部推向市场。

3.从政府包办到社会共建。对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近5年累计吸纳社会资本28亿多元。

(三)坚持不懈地做强民族企业

为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江阴不断引导企业走高质量、高效益、高科技、集约化、节约型、低消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使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江阴民族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已占经济总量的79.5%。

(四)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培育出华西“天下第一村”。村民户户有百万元以上的资产、400平方米以上的别墅、1—3辆小汽车。2.以华西村为旗帜,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业、城市化促进农业的新农村建设的新道路。主要做法:一是以工业反哺农业。二是以企业联手农户。三是以强村帮扶弱村。四是以城镇带动乡村。五是以科技提升农业。六是以人才引领农民。大力培养农村勤劳致富的明白人、组织创业的带头人、共同富裕的领路人。七是以财力激活“三农”。江阴始终对“三农”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不断完善政府对农村投入的持续增长机制。

(五)不遗余力地构建民生工程

1.建立了阳光普照的社会保障体系。江阴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制度,所有人群的全覆盖。2.完善了全覆盖率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3.实现了城乡居民较充分就业。4.促进了教育公平.5.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6.构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7.创造了生态环境。江阴市极力倡导把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优先融入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强力推进植树造林、水环境整治和大气质量整治工程, 实行市领导和企业包片、包河、包厂责任制,严格一把手负责制,注重招商引资的环境要求,实现了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目前,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空气优良率达到90%以上, 江阴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率达到93.4%。8.强化了社会管理。

三、今后的战略构想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构想

江阴对今后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构想是:以建设“幸福江阴”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将解放思想作为幸福江阴建设的思想源泉,将改革开放作为幸福江阴建设的强大动力,将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作为幸福江阴建设的根本要求。加快建设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现代化滨江城市、充满活力的学习创新型城市、投资创业的工商发达城市、适宜人居的环境优美城市。打造经济国际化的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现代化新农村的样板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巩固和提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幸福江阴”的核心内容是:以民生需求倒逼经济转型优化,以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提升,让每一个勤劳努力、善良淳朴的江阴人“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对于幸福江阴的构想,中央多位领导都曾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二)具体举措

1.以幸福江阴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民生工程。

2.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竭尽全力地释放发展能力。

3.以科学发展为准则,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2020年总体发展目标

2020年比2010年再翻一番;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3000美元和25000美元(按现行汇率计算);预算内财政收入分别超280亿元和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6%和20%;城乡居民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0%和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00美元和7500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美元和5000美元,城乡人均收入比分别为1.8∶1和1.5∶1;研究和开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超过2.5%和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分别达到45%和60%。2

第三篇:吴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吴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吴江市是江苏省南大门,总面积117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8万,外来人口75万,辖2个省级开发区、8个镇、250个行政村,19个街道办事处、60个社区,拥有60万亩耕地和38万亩水面。公元909年建县。1992年撤县设市,今年是吴江建城1100周年。

2008年,全市实现GDP73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每个镇超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3亿元,新增注册外资19.2亿美元、民资85亿元,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63亿美元;实现农业总收入35.8亿元,工业总产值261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38元。吴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5年率先成为江苏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城市,连续多年居全国百强县第九位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二位。最近,吴江又荣获“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县级市第一名。

今年,我们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各地开展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两大竞赛”,在机关部门中开展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一赶超”活动,突出抓好转型升级工作,全力用好“战略机遇期”,精心构建“乐居吴江”。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4亿元,增长12.7%;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734.8亿元,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52.51亿元,增长14.5%;一般预算收入50.58亿元,同比增长12.5%;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99.3亿美元(同比增长-23%,仅此指标为负增长);累计完成注册外资13.75亿美元,实现到账外资7.1亿美元。截至9月末,全市累计注册私营企业达17980家,同比增长132%,累计民资注册资本达491亿元,同比增长25.8%。

一、抓规划布局,优化发展空间。以前,吴江小城镇发展遍地开花、全面结果,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看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 1

村,布局散乱,水平不高,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不相适应。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先集聚后舒展的原则,专门成立规划局,面向全国招聘高级规划师,近年来共投入资金1亿元,对市域1176平方公里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设置允许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管制建设区,提出片区组团发展的新思路,在建设“三大主战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大片区发展理念,划定沿沪、沿浙、沿苏、沿湖四大片区,创造性探索“区镇合一”行政模式,锁定松陵、盛泽两个主城区和汾湖、震泽两个副中心建设,建成沿苏、沿沪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发展沿太湖温泉旅游度假区。2000年以来3次调整村镇布局,23个乡镇合并为“二区八镇”,557个村合并为250村,全部3338个自然村规划为375个农民集居点,预计全面建成可节约用地8万亩,逐步实现城市集聚、农村舒展的空间布局。当前的重点是,紧紧抓住国务院批准实施太湖综合整治机遇,积极实施国家东太湖综合整治项目,包括退垦还湖、生态修复、洪道疏浚等工程,加快推进11平方公里的滨湖新城建设,争取东太湖温泉度假区、苏州轻轨2号线延伸尽快启动,全力推进东太湖大桥、230省道北段等重大项目,确保新城建设全年投入20亿元。

二、抓产业集群,打牢发展基础。吴江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苏南模式的代表,90年中期乡镇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推动民营经济裂变大发展,被称为江苏民营经济领头羊,主要特色是“一镇一业”的集群发展。目前,吴江产业集群基本框架是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装备制造、缝纫机、彩钢板、羊毛衫、有色金属、日用化工、服装制鞋等10大产业,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缝纫机、彩钢板、羊毛衫六个产业被列入江苏省20个重点培育产业名单,建成全国集聚度最高的IT产业制造基地,真丝绸电缆光缆、工业缝纫机产销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

6、1/

4、1/3,年产彩钢夹芯板2000万平方米、羊毛衫1亿件、各类服装3.1亿件套,吴江经济开发区是国家背光板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盛泽镇是中国四大绸都之

一、中国丝绸纺织名镇、国家丝绸

星火技术密集区,七都镇是国家火炬计划光电缆产业基地、中国光缆之都,横扇镇是中国缝纫机之乡、中国毛衫名镇,震泽镇是中国亚麻绢纺名镇、中国蚕丝被之乡,桃源镇是中国服装名镇,同里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黎里是中国日化之乡,金家坝是中国彩钢板活动板房生产基地。近年来,以电梯制造、环保设备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2008年实现产值250亿元,跃升为第三大支柱产业,亚麻面料和服装出口占全国总量的20%,逐步成为吴江第七大产业,以太阳能产业“硅棒”和光缆产业“光棒”为代表的新材料项目更是异军突起。目前吴江开发区已建成电子联网监管区和出口加工区,汾湖开发区建成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盛泽镇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已编制落实“4+4+1”产业规划,抓电子信息、丝绸纺织、光缆电缆、装备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食品加工等四大新兴产业,抓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力争到2012年形成5000亿元产业规模。

三、抓配套改革,激活发展机制。吴江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场教学点,也是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早在1994年我市双浜村以农民承包土地入股建设村级集体农场,实现从“人人有田”到“人人持股”转变,为离土不离乡向离土离乡进城创造了条件,由此“三大合作”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目前,250个村共建有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237家,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建成土地股份合作社102家,入股土地面积11万亩,50万农民成为合作社股东,农民不种田比种田可以拿到更多钱,并以“三大合作”为基础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按工业开发区标准建设农业园区,目前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生产都达到了80%,大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有力推动农民离土离乡进城开辟第二收入渠道。在解放农民的同时,我们还在统筹使用城乡资源上进行积极探索,采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大胆尝试置换手段,统筹城乡资源,在各镇建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同时,普遍成立新农村建设市场化运作平台(农投公司),在耕地

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对村庄治理、农房拆迁过程节余的土地置换进城,空间支持城镇建设,收益反哺“三农”发展,农民可选择以农村住房和宅基地置换取得城镇公寓房,以农村社会保障置换取得城镇社会保险,实行城镇居民户籍登记转换,既解决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问题,也解决了城镇建设和工业化发展问题。

四、抓公共服务,增强发展功能。近年来,我们每年都要完成投入20亿元以上,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城市配套能力,重点抓好水、电、路、气、生态环保、信息化“六网”建设。目前,已建成日供水60万吨的区域供水工程,80万城乡居民一样喝上太湖水;实施区域天然气工程,已建成天然气管网400公里,有望近年内实现镇镇通;数字电视实现整体转换,城乡居民一样看上了高清晰电视节目。区域供水、区域供气、数字电视全面实现打表到户。交通建设建成七纵六横网络,各镇15分钟均可上高速、一小时内到达上海,公交建设实现镇镇有站、村村有亭,投资16亿元建成的21公里南北快速干线行车只需12分钟,成为沟通南北各镇的新亮点。生态环保建设狠抓区域集中治污,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157家,日处理能力达45万吨,每年投入绿化建设资金超过

1.5亿元,每年确保新增绿化1.5万亩,目前所有镇已全部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镇,市民出门350米以内就能步入绿化空间。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市民卡工程,城乡居民持卡可办理社保、医保、公交、游园、银联、缴费、消费等12项业务,共享“多卡整合、一卡多用”的现代生活。“村村接通公交车、家家喝上太湖水、人人手中一张卡”成为吴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五、抓和谐建设,展现发展魅力。1999年率先在全省将就业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2004年在全国率先一揽子对1982年以来所有失地农民纳入土地换保障制度,老年农民享受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部农民参加市民合作医疗,土保农民到龄享受每月260元保障收入,70岁以上农村老人和城镇无固定收入老人零缴费参保直接享受每月120元政府养老补贴,新吴江人居住满2年也可参加市民合作医疗保险,2006年起将原

七大镇镇级统筹企业人员纳入市级城镇社会保险。目前,已有14.1万农民参加土保,12万本市农民参加城镇社会保险,11.2万农民参加农保,49.7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全年保障补贴和支出超过5亿元。目前,我们抓紧实施农保土保向城保并轨工作,下个月将全面进入手续办理阶段,土保农民个人最多缴费8000元就享受城保,农保补交10000元即可转成城保并享受后三年缴费补贴。

第四篇:甘肃省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1115332”

一面旗帜,就是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

一个目标,就是力争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个统揽,就是以创建国家级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为统揽; 五大战略,就是深入实施农牧稳州、工业强州、商旅活州、科教兴州、生态立州战略; 三大基地,就是把临夏打造成依托兰州面向藏区的物流集散基地,全国乃至世界穆斯林群众

生活用品、宗教用品和手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兰州都市圈休闲度假的旅游基地。

三个经济带,就是打造沿黄、大夏河——洮河——广通河以线串点,三个特色产业经济带。两个示范区,就是积极创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以生物多样性建设保护为主的示范

区。

临夏市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121”奋斗目标

“1”就是力争“十二五”全市经济总量占全州的35%左右,发展质量逐年提升; “2”就是两个率先,即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全程义务免费教育;

“1”就是一个示范市,即创建全国全省全州“两个共同”示范市。

六个表率和排头兵:

一、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快城市规划修边完善,做全州规划先行的表率和排头兵;

二、着眼于提升品位,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做全州城市发展的表率和排头兵;

三、着眼于经济繁荣,加快发展服务产业,做全州产业富民的表率和排头兵;

四、着眼于转型跨越,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做实现临夏市县一体化同城市化发展的表率和排

头兵;

五、着眼于优化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做全州社会管理创新的表率和排头兵;

六、着眼于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做全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表

率和排头兵。

“4+5+5”计划:

全力实施打造四大战略平台,推进五大项目群建设、发展五大重点产业。

第五篇:苍南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专题片

苍南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专题片

今年以来,苍南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打造浙南闽东北最具活力的工贸生态城市”战略目标,重点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化发展两大重点,统筹实施经济建设“六大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六大行动”、基层基础“六项重点”的“六六六”工作布局,并在下半年着力推进“五倒逼、五深化”十项重点工作,全力抓落实、攻难题、创新局,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重中之重抓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大干快上的建设氛围。坚持以投资工作为主线,把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作为“特号工程”来抓,加压奋进、破难攻坚,1-9月份,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占计划的XX%,同比增长XX%,投资率为XX%(具体完成情况要等市里公布),总体处于全市中等水平。一是强化项目问题破解。年初对全县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年投资计划1000万以上的项目开展调查摸底,共梳理出306个问题,汇总形成投资工作“黄皮书”(亮点),列出“必答题”,要求各乡镇和责任单位对照落实,并限期办结。同时,为及时跟进项目进度,建立了“县委书记一月一点评、县长每半月一专题协调、分管副县长一周一协调、固投办成员单位每周一例会”制度,分层次分阶段扎实推进问题化解。二是集中力量开展“双月双攻坚”和“百日攻坚”活动。在5-6月份开展了“双月双攻坚”活动,集中开工了30个项目。高度重视重点工程在投资工作中的龙头地位,8 1

月底以来,开展了重点工程“百日攻坚”活动,力争至11月底全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计划在90%以上,至少有25个计划开工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实施联审联办审批制(亮点)。采取了“涉及一个部门的即时办,涉及多个部门的同时办”新举措,分别在县城新区、灵溪镇实施联审联办审批,一次性清理了县城新区38宗1330.78亩、灵溪镇“转而未供”土地88宗1257.61亩的“转而未供”土地,极大地压缩了审批时间。四是开展环境建设大整治活动(亮点)。专门成立了打恶除霸专业大队治安一大队,全面开展“拔钉破难、打恶除霸”行动,对阻碍工程建设、黑恶势力幕后操作、强买强卖、强行搬运等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共打掉了各类黑恶势力团伙21个,打掉涉及重点工程建设的各类“地霸”团伙4个、“东北帮”涉恶团伙1个,查破串投标、商业贿赂、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案件共6起,采取强制措施55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0多起,营造了无障碍的施工环境。

二、全力以赴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为全力破解我县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规模小、数量多等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1650”大都市发展新格局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指导下,全力抓好乡镇区划调整、村级组织设臵改革和农房集聚建设等工作。一是打好乡镇区划调整第一仗(亮点)。按照“科学、积极、稳妥、有效”的方针,对原来36个乡镇的格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和洗牌,调整为10镇2乡,构建了灵溪和龙港两大功能区、八个中心镇、两个少数民族乡的“282”网络型组团式的城镇体系新格局。这次调整也是我县建县30年来改革力度最大、调整范围最广、实

施时间最为紧迫的一次调整。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房集聚建设。坚持把农房集聚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个切入点,本着“前期做细、后期做快”的思路,按照“农民可接受、政府可承受、发展可持续”的要求,着力打造“三利三限”(亮点)(有利于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民财产性收益、有利于提高农民综合幸福指数;限对象、限面积、限价格)农民安居房。为进一步推动各中心镇农房集聚建设科学决策,专门派工作组进驻各中心镇开展指导工作,并在9月初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农房改造研究会。目前,我县农房集聚建设重点项目正在有条不紊推进当中,全县“1+X”镇村布局规划已全面展开,各个中心镇融资平台已全部建立。三是着力推进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工作。按照“转在城区、并在城区及山区、联在全区全覆盖”的总体思路,全县776个行政村、7个社区、99个居民区,经过“转并联”调整为111个社区。当前,已全部完成组织架构搭建,完成挂牌99个,实现村级组织由“多小散弱”向“少大优强”转变。同时实行“三分三改”,坚持“股改先行”,宜山镇“股改”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三、集中精力持续推进环境建设,城乡环境面貌逐步改善。按照市委提出的“六城联创”工作部署,针对我县环境建设中的环境“脏乱差”、文明素质整体不高、绿化总量不足等等薄弱环节,深入开展“绿色苍南、美丽家园”活动,重点开展深化“清洁家园”、“两城示范、十镇联动”文明创建、“五沿五化”、河网整治、“两违”大整治、深化殡葬改革等六大行动,着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深化“清洁家园”行动(亮点)。我们在2009年连续两年开展“清洁

家园”行动的基础上,今年提出深化“清洁家园”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户保洁、村收集、乡镇运输(中转)、县处臵”的四级垃圾处臵机制。今年以来集中开展了两轮县域卫生死角清理活动,实行挂图作战,倒逼时间节点,清理了523处面积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卫生死角,并严格落实绿化、硬化等长效管理措施,净化了城镇卫生环境。二是绿化工作成效明显(亮点)。为响应温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号召,我们以城乡环境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文化“五化”为主要内容,突出绿化先行,广泛开展绿化造林植树活动,大幅度增加城乡绿量。去冬今春以来,我县共投入绿化资金1.8亿元,完成绿化造林任务长度363.4公、面积24212亩,完成计划的109%,绿化面积完成量居全市之首。下一步,我县将全面谋划今冬明春绿化工作,争取在10月底完成绿化用地政策处理,11月份开始挖坑种树。三是“两违”整治行动形成声势。以“杜绝增量、消化存量”为目标,全面有序开展两违专项整治工作。8月份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违必拆、六先拆”专项行动,要求做到拆前拍照固定、拆后复垦、绿化,把拆违还路、拆违治脏、拆违改造、拆违增绿、拆违添景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亮点),做到拆一片、清一片、建一片、管一片,拆出成效。尤其是倍受广大群众关注、面积约9000平方米的全市单宗面积最大违建王——宜山搪瓷制品厂被强制拆除,拆出了群众的掌声,拆出了声势。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全县共拆除违章建筑XX平方米、违法用地XX平方米(9月份的数据要在10月初统计完成)。四是开展文明创建行动。围绕提升城市品位、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改善市容市貌等内容,突出抓好灵溪、龙港的文明创建示范引领作用,各中心镇开展文明镇创建系列活动。尤其是全力推进灵溪镇省级文明县城建设,对症下药,开出药方,重点突出抓好道路保洁、户外广告、交通整治、违章建筑、河道污染、农贸市场整顿等工作,不断提升城镇文明创建水平。

四、坚持不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围绕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政府服务水平,坚持把加强社会管理、审批制度改革等作为激发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来抓。一是“大调解”体系建设成效突出。作为人口大县、欠发达县、民族宗教工作大县,社情民情历来复杂。被列为全市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试点以来,我县从早着手探索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做到先行一步,纵向对接“五站式”,分层建设调解组织,横向结合三种调解方式,积极拓展调解组织设臵范围,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率先在全市探索建成了多元化、宽领域、广覆盖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二是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有所突破。加强“四个一”审批提速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三级代办服务机制,全面推行“即办制”。尤其突出的是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并联审批制度,涉及一个部门的即时办,涉及多个部门的同时办,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等要求,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将原县城管办划归灵溪镇,进一步确立城区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对县城灵溪镇的城市管理进行“大手术”,市容市貌整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改善。

[海西][双海]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要求

    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要求 “十五”期间,伊金霍洛旗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培育主导产业为突破,认真贯彻“城乡统筹,„三化‟互......

    南丰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介绍

    南丰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介绍南丰乡党委书记赵建军南丰乡,位于县境南部,东与山丹、永昌县接壤,南以祁连山分水岭与青海省交界,西和肃南县毗邻,总面积146.2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6......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汇报(5篇)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汇报 我镇位于**市西北部,面积40.3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6万。我镇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东靠上海,南依苏州、无锡、常州,西临南......

    2010姚圩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姚圩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姚圩镇位于新余市渝水区东部,国土面积72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102个自然村,耕地总面积3.6万亩,总人口3万余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创业的有1.33万人,是江......

    经济社会发展

    伯乡4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 的三年规划及2014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重点: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比上年的目标下调0.5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汇报(精选多篇)

    我镇位于**市西北部,面积40.3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6万。我镇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东靠上海,南依苏州、无锡、常州,西临南京,江苏省滨江大道贯穿境内,与高等......

    海尔总体介绍

    一、海尔集团简介 1、发展历程 1984年10月23日,青岛电冰箱总厂和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当时亚洲第一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标志着海尔的创立。1991年合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