巉口镇三十里铺村基层组织建设简介

时间:2019-05-12 16:5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巉口镇三十里铺村基层组织建设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巉口镇三十里铺村基层组织建设简介》。

第一篇:巉口镇三十里铺村基层组织建设简介

巉口镇三十里铺村基层组织建设

工 作 简 介

巉口镇三十里铺村距定西市区14公里,巉口镇区5公里处,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517户2040人,耕地面积9516亩,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030元。村党组织先后荣获“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地级文明村”、“县级文明村 ”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三十里铺村党组织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研究,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和党组织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党(总)支部下设养殖协会党支部、马铃薯经销协会党支部,有党员115名,新发展2名。村党组织以创建小康文明村为总揽,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富民强村为目标,着眼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传播和谐文化,全村文明建设有了新的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以人为本,强化教育,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一是大力开展村民道德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全村呈现出了品德端正不违法、计划生育不超生、家庭和睦不拌嘴、孝敬老人不忤逆、邻里互帮不生非、崇尚科学不迷信、健康娱乐不赌博、移风易俗不浪费的文明新风尚。二是加强党员群众的学习教育。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谐社会、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国防安全等系列主题教育;在广大村民中深入开展十七大精神、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教育。特别是每年结合全区“小三讲”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三苦”精神教育,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增强市场意识、发展意识,激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二、创先争优,注重实效,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容

一是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每逢节庆日,村上都要组织开展以秧歌、社火、篮球、拔河、象棋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文化活动,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农民读书看报、交流信息,极力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三十里铺村广大群众的精神风貌。二是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活动。村上每年组织“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活动两次,参与面达95%以上。目前,全村评选出“十星级”农户170户,占32.9%,七星级以上文明农户423户,占81.8%。三是积极开展“三选五评”活动。“三选”就是选马铃薯、畜草、劳务三大产业状元户,“五评”就是评选好公婆、孝子贤媳、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尊老爱幼户。结合农村冬季“小三讲”教育活动,全村每年组织评选一次,每年对评选出的典型户各表彰奖励3名,并组织其进行“现身说法”,为广大群众树立学习的榜样,达到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目的。四是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通过村社卫生环境整治,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农村“六乱”(广告乱贴、垃圾乱仍、污水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放、畜禽乱跑)现象得到了治理,村庄绿化、四旁绿化率达到了85%。结合新农村建设,建成20户的示范点,全村自来水用户达到56%,沼气用户34%,电视电视、电话用户达100%,达到全覆盖,为农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立足实际,科学发展,积极实施强村富民工程

一是改善基础条件,增强农村发展后劲。结合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开展植树造林、荒山绿化,累计完成退耕还林6198亩,种植优质牧草4339亩,荒山造林3500亩,建成了朱家山流域治理精品示范点。全村已新修、维修农村道路5条65公里,实现了“块块地通农用车”的目标。建成水窖1510眼,户均3眼,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二是发展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快速增收。大力发展马铃薯、畜草、劳务等特色优势产业,人均马铃薯产业每年收入达520元,发展养殖大户10户,畜禽饲养量累计达6102头(只、匹),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200元。三是创办经济实体,发展集体经济。在党组织的带动下,村上先后创办花炮厂、三十里铺砖厂,以及天信药业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努力创造劳动力就地转移,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解决230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村党组织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千方百计地加快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三十里铺村党总组织的带领下,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有了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呈现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明显、各项工作有序发展的良好势头,村党组织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巉口镇文化站工作简介

巉口镇文化中心简介

巉口,东临会宁,南附安定,西接金城,北接靖远。是甘肃的咽喉,兰州的门户,定西的窗口;陇海铁路、巉柳高速、天巉高速公路、312国道、巉郭公路纵贯全境,全镇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7万亩,18个行政村,122个村民小组,6706户,28990人,目前镇区建城区面积3.8平方公里。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区各级党政领导对巉口发展给予极大的关怀。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巉口视察指导工作,使巉口的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极大的鞭策和鼓舞,推动了巉口的经济大发展。近年来,巉口镇党委、镇政府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按照“坚持工业立镇战略,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打造西部文化名镇,构建富庶和谐巉口”的总体思路,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把巉口建成定西北部集农产品集散、贸易加工、交通中转、旅游娱乐、农业科技示范于一体的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陇上重镇。

谈到文化,必须提到两千多年前开拓并繁荣起来的一条闻名世界之路——丝绸之路,这条道路横穿甘肃东西,沿线留下众多古迹遗址,典故传说,并由此兴起了许多名城重镇,这里就是汉代丝路名镇巉口。

1925年在巉口出土8件“新莽权衡”,从此,这个昔日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新莽权衡”一起名扬海内外。可谁会想到“新莽权衡”一出生就伴随着内忧外患的中国经历了那么多的惊险与磨难,最终还是未能保全于一地,一衡、二权现藏于中

国国家博物馆,一丈、一钩、三权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我们急切地盼望他们能够早日“团聚”。

近年来,在巉口镇陆续出土了“泥封”“卜骨”“玉婵”等一批珍贵的汉代文物,其中2000年出土于巉口汉代遗址内的“阴颖丞印”泥封和“星占卜骨”相当完整,十分珍贵,被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级文物,现收藏于定西市安定区博物馆。据考证:“阴颍”在今河南省境内,说明巉口在当时人们用来根据天象占卜人间吉凶的卜具。在汉代,占卜十分流行,虽有迷信色彩,但也包含了一些朴素的科学思想,探求精神,说明当时的巉口不仅有繁荣的商贸,而且有较发达的文化。

现在我们所处的巉口文化中心始建于1980年10月1日,相继在1997年6月,2009年7月经两次改建成集活动室、多功能室、阅览室、展览室、广播电视室、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楼一栋,建筑面积为570多平方米,有露天剧场一个,工作人员6名,下设村级文化室四个,业余剧团四个,秧歌社火对20家,业余书画家27人,文学创作者5人,摄影师11人,剪纸、刺绣等民间爱好者170多人。

巉口文化中心自创建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指导,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精神文明阵地作用,使群众文化事业一年比一年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近三十多年来,文化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努力、发动群众,组织文化骨干,在全镇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每年开展的活动有:举办美术、摄影、音乐、书画培训班,配合农技部门举办科技讲座,组织全镇范围内篮球、武术、象棋竞赛,举办书画、剪纸、民间刺绣等展览。组织安排春节期间秧歌、社火、业余剧团、老艺人说书,清唱等调演活动,并在2011年6月启动《巉口志》的编纂工作。该中心1997年被评为全省镇级示范文化中心。

第三篇:巉口镇马铃薯经销协会简介

巉口镇马铃薯经销协会支部联基地情况

简介

巉口镇距定西市19公里,全镇现辖18个村委会122个村民小组,6716户2766人,总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37万亩,退耕还林65720亩。2008年全镇人均纯收入2135元。

马铃薯经销协会成立于2001年,协会现有会员380名,党员20名,协会成立以来,不仅扛起了助农增收的大旗,架起了马铃薯销售的信息桥、终端市场对接的直通桥和农民增收的致富桥,真正实现了农户、客商、企业利益的“三赢”。为了加大对协会的指导,镇上在协会中建立了支部,真正实现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协会支部建立后,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首先从建好班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手,制定了党支部工作职责和协会会长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真正用制度约束、规范自己,同时加大对“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今年支部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培养村后备干部2名,帮助贫困户脱贫10户,真正通过加强支部建设,通过协会的作用和会员的帮带,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二、以会员为骨干,提升洋芋良种,建立示范片带。

2009年,在协会党支部的指导下,加大“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重点在“带”字上下功夫,通过协会会员的带动作用,全镇洋芋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在马铃薯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今年,通过协会共调运良种168吨(新大坪一

级种68吨),原种40吨,新大坪原原种9万粒,庄薯3号50吨。协会支部签订订单面积2400亩,其中赵家铺1068亩。今年共落实种植马铃薯9.2万亩,种子田6200亩。2000亩以上马铃薯示范点4个、1000亩以上马铃薯示范点11个,并在赵家铺、龙滩、石家岔建立示范片6800亩,其中核心示范点2168亩,采取机械+地膜+抗旱品种+配方施肥的种植措施,在赵家铺建立新大坪抗旱综合技术核心示范点1068亩(半膜种植908亩、全膜种植160亩),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二是在科技培训上有新的突破。今年协会还印发了马铃薯种植宣传资料,加大培训力度,对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培训达到6次,全镇科技人员的培训达到8次,群众培训达到5次,对提升巉口马铃薯的产量、品质有了技术保证。

三、健全贮藏体系,延长产业链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近几年全镇除千家万户深挖窖、搞贮藏外,在协会党支部和致富能人的带动下,相继完成了总投资360万元、库容量达1万吨的雄关藏贮库,在西部之窗、巉口汽车站对面修建了总投资110万元、库容量达2000吨的码头藏贮库,在关川河高速大桥、祖历河畔修建了总投资130万元、库容量达6000吨的港口藏贮库,使镇区马铃薯藏贮能力达到3万吨,真正达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深挖窖,广集薯,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增收入”的目的。地上兴建“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市场,年交易量达到30万吨形成洋芋信息发布、价格控制中心,有力地带动了安定区北部乡镇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第四篇:巉口镇农家书屋简介

巉口镇农家书屋简介

巉口镇位于定西市安定区北部,距定西市区19公里,距省城兰州79公里,总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耕地13.67万亩。全镇辖18个行政村,122个村民小组,6706户28990人。巉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古迹丰富,人文荟萃,民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安定区北部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全镇现有“农家书屋”19间,总投资33万余元,建设面积496平方米,藏书累计达3.3万余册,专兼职管理人员19人。

巉口镇“农家书屋”建设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2007年,依托康家庄异地搬迁项目在康家村文化大院建设“农家书屋”一间,面积40平方米,现有书架8个,阅览桌椅5套,报架2个,藏书2400余册,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名。2009年,在镇文化站、石家岔、赵家铺、松川各建设“农家书屋”1个,共配备书架15个,阅览桌椅14套,书籍6400余册。其中,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面积40平方米,有书架6个,阅览桌椅8套,藏书3000余册,工作人员2名,专职管理人员1名。2010年,在大柏林、三十里铺、龙滩3村各建设“农家书屋”1间,共配备书架9个,书籍4893册。2011年在巉口、小柏林等11个村建立了“农家书屋”11间,配备书架33个,书籍17941册,地图22幅。“农家书屋”通过“统一规划、分散建设、逐年实施”的建设原则,全镇“农家书屋”覆

全镇“农家书屋”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为宗旨,全天候为广大群众服务,切实解决了广大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成了村民学文化、学科技、了解致富信息的俱乐部,成了农家孩子的第二课堂,使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得以充实,接受教育的视野进一步开阔,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盖率已达100%,年借阅量累计可达1.8万人(次)以上。

第五篇:巉口镇康家庄村党建示范点简介

巉口镇康家庄村村址建设简介

康家村地处镇区以北1公里,陇海铁路、312、310国道、巉柳高速公路、巉郭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全村总流域面积1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68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571户,2082人。有党员93名,女党员20名。2011年人均村收入3250元。

康家庄村党建示范点建设按照“打造全市一流的基层组织活动建设”的目标定位,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实现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为了保证各项活动快速启动、顺利开展,我村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符合村情、详细明了、有利于操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开展活动,确保活动目标具体、责任明确。

二是创新活动载体。按照“落实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推动全镇经济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十户六联”为载体,组织开展了“四个一工程”。召开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党代表、人大代表、镇村干部在行动”动员会,开展了“党员学雷锋日”活动,开展城乡联动整推及干部服务群众“便民直通车”“一联百”民情大走访活动,立足村情、突破创新,全面落实“五个一线”工作法,共计先后落实项目资金2万余元,调运地膜2吨,化肥1吨,洋芋籽2吨,提供帮扶项目3类16项。

三是加强阵地建设。针对全镇部分村级活动场所陈旧狭小、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科学谋划,筹集资金97万元新建集多媒体会议室1间和办公室7间1485平方米的康家庄村级活动场所,并配套建设农民文化广场基础工程,倾力打造全市一流的村级活动场所。

四是扎实开展党建示范点建设工作。通过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及新农村建设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特色产业。目前已有大型农家乐合满山庄正式运营,并与周边农户签订发展协议,带动全村农家乐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安定区工业园巉口片区建设的有力机遇,全力配合园区建设及企业入驻衔接工作,配套完善园区内道路及排水设施,保证园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吸引周边农民就近安置生产生活,增加农民收入。

下载巉口镇三十里铺村基层组织建设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巉口镇三十里铺村基层组织建设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简介

    XX村党建工作汇报 **村地处**北端,距镇政府**公里,共辖**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面积****亩。村党总支下设**个党支部,其中**个产业党支部,现有党员***名,其中女党员**名......

    xx村基层组织建设简介

    xx村基层组织建设简介xx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97户,403人,耕地924亩,党员13名,女党员1名。该村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农作物以小麦和洋芋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1621元。 近......

    巉口镇技防建设工作简介

    巉口镇技防建设工作简介巉口镇位于安定区北部,距城区19公里,总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现辖18个行政村,122个村民小组,6706户28990人。镇区所在地4平方公......

    三十里铺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简介

    巉口镇三十里铺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简介巉口镇三十里铺村位于镇区以南4公里处,距安定区15公里,陇海铁路、31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现辖6个村民小组,515户2030......

    巉口镇两基实施方案

    安定区巉口镇 “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实施方案 2011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对甘肃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进行检查验收(以下简称“两基”迎“国检”......

    袁庄村基层组织建设简介

    袁庄村基层组织建设简介袁庄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57户,1352人,耕地2050亩,党员51名。该村主要以外出务工、汽车运输及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2013年人均纯......

    安定区巉口镇二00九年基层党建工作总结-定稿

    安定区巉口镇二00九年基层党建工作总结 2009年,巉口镇党委按照区委十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区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基层党建为载体,把握大局,突出重......

    安定区巉口镇扫盲汇报材料

    安定区巉口镇 扫 盲 汇 报 材 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莅临我镇对扫盲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并希望你们对我镇的“两基”迎国检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扫除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