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而公有制企业不断萎缩,一增一减,形成鲜明对比。从发展的观点看,非公有制经济将进一步增长,所占比重进一步扩大的总趋势已是势不可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建工作的一个新领域。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既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党的地位、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非公有制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领域,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一种新的探索。虽然,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初步掌握了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一些途径与方法,树立了一批典型。但是,就全市党建工作整体而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仍然是薄弱环节,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存在问题还很多,需要我们今后在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力度。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明确。
(1)一些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这是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首要问题。思想认识表现出多样化:有的领导认为市场经济要同国际接轨,国外企业不设党组织照样办得很好,在企业中有无党组织关系不大;有的认为企业主要讲经济效益,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甚至认为党组织会“碍事”、“添乱”;有的存在着畏难情绪,不敢理直气壮地抓党建工作;有的对非公有制企业反映的困难不重视,直接影响和弱化了党组织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吸引力。
(2)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建立党组织认识不一,心态比较复杂。1)一部分企业主对建立党组织“有心”。大部分企业主认为建立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企业发展。他们大都能主动要求建立党组织,并在时间、场地、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2)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建立党组织“无心”。尤其是企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既要开拓市场,又要筹措资金,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企业主根本无暇考虑是否建立党组织。3)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建立党组织“疑心”。这一部分企业主对建立党组织缺乏理解和支持。有的认为企业资产属个人所有,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有的担心党组织干预企业生产经营,增加企业的开支;有的认为企业的发展,一靠适销对路的产品,二靠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党组织对企业发展没有什么帮助。某外商独资企业老板认为:“致富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而不只是党员的责任。企业发展靠的是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严格完善的制度,并不是靠党组织。”该企业虽在上级党组织和企业党员的努力下成立了党支部,但党的工作很难开展,存在有组织无活动,有名无实的现象。
(3)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对开展党建工作缺少认同,积极性不高。调查中不少党员认为,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老板”说了算,党组织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有的党员担心暴露身份后,不利于工作稳定和个人发展,成了“地下党员”;有的党员认为,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大家凭本领
1吃饭,“只求业务精,不求思想红,”对自己放松了要求。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部分党员只讲实惠,不讲信仰;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蔓延,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损害了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
(4)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尚未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于社会舆论和媒体宣传力度不够,一部分员工对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认识模糊,认为建立党组织只是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事,似乎与非公有制企业不应该有任何关系。与非公有制企业相关的党建理论和工作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政策指导比较滞后。针对国有企业制定的党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关系接转程序等传统模式,难以有效指导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展。
2、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力量薄弱。
几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非公有制企业相继涌现,非公有制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上的作用日益突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速度、规模以及从业人员相比,显得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党建工作重心仍然囿于传统领域。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精力主要放在农村、街道社区、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投入较少。(2)专职党务干部严重不足。在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需要各区县委、有关工委的党务工作者经常逐家做企业主思想工作,逐个找党员谈话,动员督促其接转组织关系,发展新党员更是有许多具体工作要做。而目前各区县委、有关工委负责此项工作的仅有一、二人,且多为兼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门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力量严重不足,直接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规范和提高。
3、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难度较大。
(1)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党组织态度消极,这是党组织组建难的核心。一方面,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党组织没有认同感,尤其是外商独资、台资企业主表面对建立党组织不干涉,实际“明推暗顶”。另一方面,企业上下对党组织都有一定的期望值,但有的党组织成立后悄无声息,作用不明显,企业主势必会对成立党组织的必要性产生疑问,更不会在人财物上支持配合,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在内部员工和外部群众眼里,党组织的牌子只是装点了企业门面,也挫伤了其它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积极性。(2)党组织关系接转难。《党章》规定,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企业应当建立党支部。据调查,我市党员数多于三人的非公有制企业较多,组建的空间也较大,但实际上三人以上能转来正式组织关系的企业却少之又少,使组建空间相对缩水。组织关系接转难的主要原因是:1)有的党员出于个人利益考虑(在原单位住房、“三金”、福利等),不愿接转组织关系,这部分人主要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党员;2)有的党员感到在私营企业工作不稳定,不想把组织关系转来转去;3)有的党员认为自己到私营企业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4)接转组织关系手续多、怕麻烦。(3)党员流动性很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分化组合,用工制度灵活,导致党员流动频繁,使某些企业常常出现党员队伍“朝增暮减”、“有组织、无党员”的情况,给党组织设置带来困难,也给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工作带来影响。
4、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难以正常发挥。
(1)组织活动开展难。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时间、经费、场所三个要素主要取决于企业主态度。一般说来,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满负荷运转,员工还要利用业余时间顾及家务或知识更新,很难集中时间活动。另外,一些行业跨度大,地域分布广的分散型企业,党员难以被召集和组织到一起。追求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首要目的,开展党建活动所需经费虽说数额不大,但必定要增加企业非生产性开支,企业主一般不会给党组织提供专门经费。
(2)发展党员难。非公有制企业中申请入党的员工较少,而且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时间不能保证,企业一般很难抽出专门时间让其参加集中培训。同时,发展对象考察难,尤其是异地考察经费不能落实,工作没有保证。按照《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周期较长(从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到吸收为预备党员至少要三年时间),而一般企业的员工能在一个企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很少。某公司一位副总被列为发展对象后,当公司党支部刚刚要发展其为预备党员时,因个人发展需要离开了公司,使前期工作前功尽弃。
(3)没有找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着力点,缺乏活动载体。不少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对如何开展党建工作心中无数,找不到切入点。主要表现在:党组织开展活动与生产经营结合不紧密,就党建抓党建,务虚多,实干少;党组织成员与普通员工缺乏亲和力,支部工作就事论事,简单说教,政治性太强,缺乏吸引力,致使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能较好发挥。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客观上受企业所有制性质限制,党组织负责人开展活动时,首先要考虑业主的态度;主观上因为党组织负责人受“劳资”雇佣关系影响,工作畏首畏尾,满足于“围着转”’、“跟着干”。对党员来说,在非公有制企业首先作为员工存在,在目前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比较珍惜“饭碗”,从而对企业主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党组织作用因此受到很大制约。在某公司调研时,公司总裁助理(党员)讲“我们企业的员工,要想站住脚,拿到钱,首先要做个好员工,党只是一种信仰,好员工与好党员没有质的联系。”
(二)主要原因
1、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党建工作支持不够。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是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开展的。党组织的作用发挥,离不开企业主的支持。一是企业主认识有误区。非公有制企业主由于各自经历不同,觉悟程度不同,对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的企业主对党的宗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目的、作用、意义没有正确理解;特别是党内的一些腐败现象和一些党政机关干部的不良作风,使他们对党的工作产生误解。有不少企业主认为企业有没有开展党建工作都无所谓,还有一些企业主认为党建工作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些认识的存在,使有的企业主,表面上支持企业建立党组织,实际上是把党组织当作一块招牌或摆设;有的企业主迫于外部环境压力而建立党组织,但对党组织的活动持“冷漠、戒备、压制”的心态,有意或无意地掣肘企业党组织的正常运作。二是生产经营不稳定。一些规模不大、生产经营不稳定、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党员流动性也大,党组织的稳定性也受到影响,给发挥作用增加了难度。而我市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属于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村劳动力经过简单的学习培训便可以上岗。这些从农民转化而来的员工,有的还是半工半农,普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最大动机,追求思想进步的热情不高,党组织的教育引导收不到很好效果。
2、企业中党员的状况还不能满足党建工作的需要。党组织是由党员个体组成的,党员队伍的状况影响着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从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的现状来看,还不尽人意。一是党员数量不足。企业党员数量少,缺乏影响力。同时,党员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数量很多。二是思想觉悟不高。部分党员也存在“单纯雇佣思想”,认为工作是临时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企业主手里,没有把自己的个人目标同党的建设的整体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追求现实的经济利益,淡化了党的宗旨意识。有的党员没有正确理解党员的无私奉献与企业主获取利益的关系,没有正确理解党员的义务与党和国家的整体目标的关系,认为在非公有制企业里工作,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越好,为企业主作的贡献越大,其结果就是为“老板”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思想上存在矛盾,行动上不愿出头,制约了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不少党员因为利益关系,或者嫌麻烦而不愿把组织关系迁入企业。“隐性党员”数量不小。三是缺乏生产管理能力。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大多数党员是从农村转来的,虽然他们较一般农民思想活跃,文化较高,年纪较轻,但进入企业后,因为缺乏生产技术专长,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先进性不突出,在职工中缺乏影响力。而且,这些党员在企业生产管理上没有专长和经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不出好建议,心有余而力不足,限制了作用发挥。
3、党组织书记的素质还不能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能否得到很好的发挥,关键看是否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的素质状况,是制约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我市一些党组织作用发挥较好的企业,都有一个素质、能力较好的带头人。从调查情况来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局限。部分书记还存在“单纯雇佣思想”,认为自己首先是为企业主“打工”,领取的是企业发的工资,党组织要在企业主的首肯下才能建立,开展活动也需要企业主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因而在开展工作时,觉得理不直,气不壮,往往一味迎合企业主,看企业主的脸色行事,党组织的工作缺乏独立性。而有的书记认为,反正是“打工”,因此往往纯粹为了经济利益或者一时意气而跳槽。二是工作能力欠缺,工作精力不集中。有的书记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经验、精力投入等等还达不到要求。普遍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文化水平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党务工作经验不足,原来从未从事过党务工作的人多;兼职多。此外,还有一些书记是企业的普通职工,缺乏影响力,不能很好地组织党员开展活动,难以在职工群众中产生影响。有的书记兼任的行政事务过多,整天忙于处理日常事务,在党务工作方面的精力投入上受到牵制,影响了党的工作;还有的对企业经营管理不熟悉,没有把党建工作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出现了“两张皮”现象。
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针对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各级党委不能完全沿用旧模式、旧套路,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树立超前意识,加强工作前瞻性研究,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一)实事求是,分类指导
1、要针对不同性质企业实际,加强分类指导。由原国有、集体转制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础相对较好,要继续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党务工作者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由外方管理的外商(台商、港商)投资企业,要注意循序渐进,先让其了解中国的国情,建
立相互信任,取得理解支持,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党组织。对于内资企业,要鼓励企业领导和党组织成员交叉任职,但要注意防止出现党组织家族化倾向。
2、本着有利于党组织管理的原则,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从长远看,隶属关系以属地化管理为主,以行业管理为辅比较适宜,实行以街道、乡镇为主的属地化管理,工商部门参与配合。要明确在条块管理中各部门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注册地、经营地不一致的,必须通过协商明确管理责任,从根本上改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最终无人管或管而不力的状况。
3、解决组织关系难转移的问题。一是建议上级党组织修改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的有关规定,简化程序。二是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因组织关系转出而原单位福利待遇不能落实的问题。三是对确有种种实际原因不便转移组织关系的,要求这些党员开具党员证明信,参加本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四要疏通“出口”,对党性观念淡薄,拒不转移组织关系又不开党员证明信、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应建议该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单位党组织按有关规定和管理权限,适时妥善处理。建议尽快选择部分区县开展党员证试点活动,党员证记载党员的基本情况、参加活动情况和党费交纳情况,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参加活动,在哪里活动就在哪里交纳党费,在市内流动无需接转组织关系,只实行党员登记制度。
4、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难问题,各级党委可选派优秀机关党员干部作为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其建立党组织。对因缺乏书记人选而未建党组织的,由指导员先担任支部书记,帮助其建立党组织;对企业党员不足3人的,指导员督促企业通过招工、外聘等方式引进党员予以组建;对企业中身份不明的党员,通过动员其转移组织关系,抓好组建工作。
(二)围绕主题,有所作为
要按照“有贡献才有威信、有作为才有地位”的基本要求,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党组织开展活动与企业经营发展相结合,在生产经营中有作为;非公有制企业与雇员之间同样也形成一个经济共同体;企业生产经营如何,与企业雇员存在着直接的利益关系。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要抓住这个特点,注重使党的行动紧紧围绕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来进行。党组织要教育党员关心企业发展,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出主意、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向企业主提出建议;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这是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立足,为企业主所理解和接受的一个关键。企业主投资兴办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希望获得利润,而获得利润的前提是企业能够顺利发展。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是党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我们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也是为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全面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方法上,都必须自觉地围绕促进企业发展这一主题,使党的组织活动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统一起来。真正使党的活动“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才是人心所向。
二是党组织开展活动与维护员工利益相结合,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方面有作为;
三是党组织开展活动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作为。除了必须集中的重要集体活动外,尽可能不占用生产经营时间,见缝插针,利用班前班后空隙、晚间和节假日期间开展党的活动。
(三)加大力度,稳步推进
从目前的情况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很不平衡,有些市县除中外合资企业有部分党组织外,个体私营企业几乎没有建立党组织,甚至有些市县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当务之急是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基层组织组建工作,尽快消灭空白点,才能谈到如何开展党的活动问题。
在组建的方法上,目前还只能采取相互协商、循序渐进的方法。由于外商和私营业主对在企业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存有疑虑,甚至持反对态度,这就要求党务工作者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外商和私营企业主多做解释工作。特别是要让外商明白,在企业内部建立党组织是中国的国情,建立党组织的目的主要是把“三资”企业办好,使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以诚取信,力争外商的支持。在外商尚未理解之前,可以继续做工作,但不能“霸王硬上弓”,强行建立党组织,把关系搞僵。条件不成熟可暂缓建立党组织。在组织设置形式方面可灵活多样。如果是中方控股企业,党组织可以设置专门机构,配备少量专职干部;如果是外方控股,则不设置专门机构,党组织的负责人以兼职为好;如果是外商独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应兼职,活动时间安排在业余。外商独资企业,党组织也可依托工会开展活动。
在活动方式上,党的活动要根据私营企业的特点来进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在活动规模上,把相对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一旦非公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组织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思想条件成熟,就应及时建立党的组织。建立党组织后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光明正大地开展党的基层组织活动。党组织的牌子要挂起来,旗子要树起来,偷偷摸摸地搞“地下党活动”,反而容易把问题搞僵。党组织的活动可以提前告知企业管理机构,欢迎外商和私营业主光临。
(四)积极探索,敢于创新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既不同于传统的国有、集体企业党建,又不同于农村党建,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以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党建,而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一个新领域,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因此,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善于开拓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机制,将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做企业发展的稳定剂和助力器。一是创新活动机制,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继承和发扬国有企业党建活动的有效形式,在企业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区”“一个党员一面旗”“争做最优秀员工”等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创新参与管理机制,在“参与不干预”的前提下,找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发挥党员聪明才智的结合点,在党员中开展“我为企业献一策”、“怎样发展壮大企业大讨论”等活动,间接参与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创新维权监督机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不但要通过工会等群团组织,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做职工群众“主心骨”,而且要善于协调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防火墙”,保证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各方面利益协调一致,形成“多赢”的局面,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李俊生
第二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其整体素质的高低、数量的多少、结构的分布直接影响着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了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笔者通过对三道坎辖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情况的调查,对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建设,作初步的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企业主对企业党建工作和发挥企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经济利益,党建工作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党建工作是生产经营中的累赘;企业主要以劳动报酬来调动员工积极性、刺激生产,党员只是一个招牌,不是生产关系的主要因素,不愿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因此,也就忽视了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这种观念极大地抑制和打击了党员的积极性。
2、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建工作有畏难情绪。党组织虽然建立了,但由于企业决策层或企业主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从人员、经费、时间、空间等方面不给予足够的支持,造成组织计划难制定、组织制度难落实、组织工作难开展、党员作用难发挥的“四难”现象,企业党的组织形同一个空架子,党组织负责人形同摆设,有劲使不上,有武无处用。久而久之,党的组织有名无实,党员成了“散兵游涌”,长期失去了组织纪律约束。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宗旨意识谈化,党性观念不强,混同于一般群众。
3、党员组织关系不明确的情况普遍存在。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员工是从社会各个阶层和不同地区招聘而来,员工中的党员大部分是企业的下岗、离岗失业职工,有的是复退军人,他们原来所在的党组织一部分自然取消。党员到新企业后无法开转组织关系,还有一部分党员有临时思想,不愿开转组织关系,另一部分党员是组织关系开出后,找不到企业党组织落户,等待观望。成为“不完全党员”。这些党员给企业党组织的日常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几点思考
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引导、扶持、帮助、激励”的角度出发,使非公有企业党建工作尽快走向正规。
l、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地向非公有制企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要宣传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所起的导航和推动作用,宣传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所起的其它组织无可替代的作用,宣传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堡垒作用。
2、要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促使非公有制企业将党建工作列人重要议事日程。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做得好的企业树为典型,通过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优秀党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中的先锋队作用,大力宣扬共产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突击队作用,引导企业、特别是企业主充分理解和认清党的组织和共产党员与企业水乳交融的关系。
3、引导企业党组织采取“灵活、务实、多样”的工作方法,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实际开展党建工作。坚持以“小型、分散、业余”为主要形式,把党组织活动与群团组织活动、企业庆典活动、培育企业精神、弘扬企业文化等活动结合起来,做到党建工作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
4、注重培育和壮大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要吸纳企业中的党员高中级管理人员,加人到党的各级组织中。要引导和促使企业领导层的党员担任党组织的领导职务,还要注意在企业领导层和各个管理层中培养和发展党员,以争取他们对党建工作的更大支持和广泛参与。要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比、学、赶、超”等形式多样的“争先创优”活动,树立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形象,激励和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
第三篇: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问题
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问题
非公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的战斗堡垒,是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也是企业生产经营健康发展的有力推动者。新形势下,其职能如何定位、作用发挥得如何,对巩固党在企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对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也发现了影响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
一、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总体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体会
1、立足组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要把组建党组织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加强领导、深入调查、广泛宣传,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大了组建力度,使党组织的组建面不断提高。一是加强领导。二是深入调查。三是派驻党建指导员。四是突出宣传。
2、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我们按照“组建一个,巩固一个,规范一个”的要求,在抓好组建工作的同时,加强了私企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确保“建一个,活一个”。一是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党组织规范化运作。三是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监督。
3、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流动性大、从事行业不稳定等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工作。一是坚持标准,保证发展党 1
员质量。二是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工作。
4、探索作用发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
为了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式和渠道。一是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首先,要求企业党组织要摆正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既不能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窒息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又不能使自身变为企业的附庸,要加强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影响力,其次,要求党组织要发挥在企业中的“帮助、促进、协调、监督”作用,努力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监督企业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督促企业进行合法经营,帮助企业协调劳资关系。二是发挥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发挥党组织在经营决策中的参与作用。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发挥作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否定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作用。有的同志认为,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而不是政权机构。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盈利赚钱。坚持共产党领导,关键在于各级政府的权利要牢牢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至于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不建立党组织,问题都不大。
2、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存在“两层皮”现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基本上还是沿用机关行政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在内容和活动的时间上没有考虑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因此,企业的党支部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不紧密,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合力,不是用支部的活动去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帮助提高企业效益,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发挥好。
3、在企业党组织中,党员存在“三怕”现象。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有的党员不愿暴露身份,怕交纳党费,怕参加了党的组织活动,耽误自己的工作时间,影响自己的收入,怕被老板抄鱿鱼。这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党员存在的普遍心理。
4、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存在“双流动”现象。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流动性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企业不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市场竞争力,企业就会消亡,而党组织也随之流动无处依托。二是党员的流动性大,组织生活的覆盖率不高。由于党员在企业的打工时间不固定,有长有短,流动性大,有的党员在离开企业后,组织关系并未及时办理,党组织在开展组织活动时,很难考虑到位。
三、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对策、措施和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1、改变党建活动与企业中心工作脱节的现象,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开展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强调:“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因此,企业党组织应该把搞好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目标”,作为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克服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作为各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重点;把解决员工队伍中思想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检验党组织开展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据。力求开展每项党的活动,都能以“企业需要、党员喜欢、员工拥护”为标准。
2、改变“一刀切”、“上大课”的方法,坚持“业余”、“小型”灵活施教。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数在管理上都是按国际惯例:满负荷、快节奏运作。人员定编宁缺勿多。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党组织活动尽量不占用生产时间。其做法是:必要的集中、统一,大型党的组织活动,经企业主
同意,也可以占用一定的生产或工作时间。但在一般情况下,应采用业余、小型、分散为主的弹性活动制度,来保证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不拘一格、不图形式、讲究实效。
3、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影响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一是通过先进性建设,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示范引导作用。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创新工作载体,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二是在对企业进行宣传时,要把对党组织的宣传紧紧结合起来,扩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力。三是坚持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优秀党员的精神奖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把政治待遇同经济待遇相结合,培养出实实在在的先进形象。
4、要注重调查研究,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方法。在党的建设中,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一块新的领域,有较为复杂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问题。因此,在抓非公有制党建工作上,要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和党组织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问题,了解党员的生活、工作和思想状况,听取他们对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从中探索创新适合党组织发展、具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特点的工作方法。
5、要加强党员教育,增强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一是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紧密结合企业党组织党员的实际,着力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促进观念的转变。二是认真研究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法。在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上,要适应非公有制党组织的生产经营特点,适合党员的生产生活规律,不能因为抓了党员的教育培训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能因为党员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影响了工作时间而减少了工资收入。三是着力提高党员的生存技能,把党员培养成会管理、善经营、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增强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第四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功能定位问题研究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功能定位问题研究
中共东海县委组织部组织科(2011年10月12日)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促进我县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而重要得作用,同时也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成为了目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现实问题。为全面掌握我县非有制公企业党建工作情况,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近期,我们围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功能定位”这个课题,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采取召开专题座谈会、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材料进行研讨、分析、综合,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东海县现有非公有制企业1392家,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185个,其中单独组建的党支部118个,联合党支部67个,共覆盖非公有制企业1037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为74.5%;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147家,已全部建立党组织,实现了党组织对符合组建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全覆盖。全县非公有制企业中共有党员1952名,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中有党员1726名,党组织对党员的覆盖率达88.4%。总的看,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不断深化了
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的功能定位。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转业军人和部分退休的党员干部中挑选286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派驻到25名以上职工的非公有制企业。要求党建工作指导员在到企业工作时,积极宣传党组织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先进典型,帮助解决突出问题,争取理解和支持。实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工程,分别举办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务管理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全县共有100多名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参加了培训。实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开放式管理,通过公开招聘、双向选择、定岗定责,面向社会公开选聘3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到非公有制企业指导党建工作,有力加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者队伍建设,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明确定位、发挥功能奠定了基础。
3、围绕企业发展,丰富党组织活动载体。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促进党组织功能作用发挥,在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一体化”的“双化建设年”活动,按照“班子、队伍、制度、阵地、活动”的“五规范”目标要求,重点挑选30家企业发展形象较好、业主对党建工作比较支持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双化”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典型带动,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督促15个社区与15家非公有制企业签订共建协议,启动“结对同发展、携手促和谐”社企统筹共建活动,在双方党组织负责人互相兼任对方党组织副书记基础上,社区专门选派党组织副书记担任结对企业联络员,每周至少在企业工作3天,有力地推进了社企共建。
善政策规定、创新党建活动,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1、加强理论学习,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功能和定位。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功能定位,这是当前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的战斗堡垒,是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护航者、各方利益的维护者,同时还是政府、企业、职工之间的桥梁纽带。这就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功能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引导监督作用。向非公有制企业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消除经营者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误解,做好引导投资者依法经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二是团结凝聚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可以发挥沟通作用,协调政企关系,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多方面的积极因素。三是依法维权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可以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真正成为职工的“贴心人”、“主心骨”。四是促进发展作用。通过思想沟通和教育引导团结人、凝聚人,引导党员职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加大组建力度,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一是加强集中组建。通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集中推进月”等活动,对有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对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通过采取转入党建指导员组织关系、招聘党员员
者、党建工作指导员以及企业业主作为重点培训对象,采取专家辅导、参观考察、讨论交流等方式,谈认识、教方法、重提高,促进非公党建工作提档升级。
4、创新党建活动,推动企业党的建设与发展互促双赢。一是创新活动形式。根据非公有制企业“两班倒”、“三班倒”的生产模式,可以采取少集中,多分散,少支部、多小组,少开会、多交流的办法,变“集中组织”为“随机渗透”,把理论灌输与形象教育结合起来,把单向灌输与双向交流结合起来,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创新活动空间。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独立性、自主性强的特点,充分尊重和理解党员的自主意识,改变在会议室活动的习惯做法,尽可能把会议室与生产经营现场、企业内部与外部、阵地与网络相结合,引导党员多方位地参加党的活动。三是创新活动载体。紧跟时代步伐,精心策划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规范有效的党建活动载体,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和党员的职业发展、个体诉求,开展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党建活动,打造“党建网页”、“党员沙龙”等新载体。鼓励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带头奉献社会,争做群众表率,使党建工作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催化剂。
第五篇:浅谈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设模式
浅谈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设模式
摘要:按照《党章》规定,本着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和企业发展的原则,因企制宜,分步实施,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凡是具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和党支部书记合适人选的非公有制企业,都应及时建立党的支部组织。党员人数不够3名,暂时不具备单独建立党支部条件的,或选派党建联系员,或建立联合党支部。各级党委要坚持做到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建设就延伸到哪里。
关键词:非公有制企业 建设模式 党组织
常用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独立式
凡是有3名或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相对稳定,且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非公有制企业,根据党章规定,单独建立党组织。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单独式建立党组织外,对流动人员相对固定集中,党员人数较多的地方,依托驻外办事处和当地组织部门,单独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这种形式一般采用比较普遍,权责明确,一经组建便于管理,便于开展工作和活动,其局限性是:有党员人数和地域的限制,在无党员或党员人数低于3人的地方不能适用。
二、联合式
对规模较小、党员人数不足3人或虽有党员3人以上但不具备单独建立党支部条件的企业,按行业或区域相近的原则,建立地域性或行业性联合党支部。上海市浦东新区对不具备建立独立党支部的企业,通过将地域相对集中、性质相似的几个非公有制企业集合起来的方法,建立联合党支部。组建的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党支部,街道党工委委派一名有丰富常务工作经验的党员担任书记,负责组织协调、召开会议,而在联合支部内推选一名党员担任支部副书记,配合抓好联合支部内经常性的活动。这种模式对于在非公有制企业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非常有效,但由于同一党组织或党支部中的党员来自多个企业,各企业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效果受到影响,又不便于管理,只能够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开展活动。
三、挂靠式
非公有制企业流动性强,用工机制灵活,党员流动性大,一些没有成立党组织的企业中党员的组织关系只能挂靠在企业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党组织。在大中城市,这类党员的组织关系主要挂靠在人才交流中心等一类中介机构,另外有的挂靠在居住地,有的挂靠在原工作单位,有的挂靠在劳动服务中心;在农村县市,主要是挂靠在乡镇企管办、村或个体、非公有制企业协会等单位的党组织。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同一区域或同一企业的党员的隶属关系混乱,形成“口袋”党员和“隐性”党员,产生党员管理的空白,但如果各隶属单位采取措施对自己的党员进行跟踪管理,了解其去向,及时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党组织取得联系,进行联合管理,则可以避免其局限性。湖北云梦县组织部就是采取这种形式对外出务工而又没有转出关系的党员进行跟踪管理。除坚持利用信函等形式保持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外,还派人到外出流动党员集中地和当地党组织配合对党员进行教育,听取他们的思想工作汇报。同时,在春节等传统节假日流动党员返乡期间,基层党组织召集流动党员,利用3―5天时间,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有关文件;介绍家乡经济发展状况和工作思路,请他们参观骨干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组织他们开展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派入式
对党建基础薄弱,党员人数较少的企业,可以在征得业主同意的前提下,由党委组织部门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会同劳动、人事和人才交流服务等部门,按照双方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从机关、乡镇村、企事业单位推荐和输送党员骨干到企业工作,以增加企业党员人数,储备支部书记或支委人选,相续组建党支部。这种模式有利于为企业今后建立党组织准备条件,由于主动要求建立在自己的企业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主是少数,对上级派入的党员联络员,一些企业主采取抵制和不欢迎的态度,认为这是上级有关部门在对自己进行监督,因此在开展工作时只有赢得业主的支持才容易进行。
五、改建式
中共中央组织部《意见》规定:“国有、集体企业改组为非公有制企业,或者非公有制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时,要根据企业规模、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同步改建或组建党组织,并相应调整和明确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和职能。” 在国有、集体企业酝酿改制改组方案和非公有制企业酝酿组织结构调整方案时,上级党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指导企业将党组织的设置、隶属关系调整等问题作为重要内容考虑进去。该组建的要及时组建,该改建的要及时改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非公有制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时,企业性质或组织形态发生了变化,党组织的名称、隶属关系也可能发生变化。这是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组织结构调整中党的工作不停,党员队伍不散,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由于根据原有的党组织直接改建,这种形式使原有的党组织保持稳定,党建工作进展顺利有成效。
六、同步组建式
对新建的非公有制企业,或从外地新迁入本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分部,要求其在符合建党条件的情况下,必须在组建企业的同时做到“三个同步”,即在建厂时同步建党,在选配管理人员时同步选配党务干部,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同步开展党的活动。同步建立党组织就是同工商部门密切合作,在摸清企业党员状况的基础上,在企业申请注册时,要求其同时配合党的组织部门在本企业成立党组织。同步选配党务干部就是主要在企业任命的具有党员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中选配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成员。这种在组建企业时同步组建党组织的做法,能够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止产生新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的空白点,把建党工作及早落到实处。
2.3工作热情不高
按照要求,人口在3000人以下的村,干部职数只有4个,3000人以上的村有5个职数,村两委干部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村级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难度大,而待遇还不高,使少数年轻的村干部有知难而退的思想,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好事抢着干、难事推着干、缠手事躲着干、得罪人的事顶着不干”,能动性、创造性不够。有些村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工作缺乏冲劲和激情。
2.4管理制度不健全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没有很好的管理制度,出现任务重、压力大的局面,各级对村级指导也不到位,联村干部下基层少,只是遇到中心工作时,才突击抽调干部到村,平时的工作任务都落在村干部身上,导致村干部工作难。
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本来就不是一级政府的延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由于权责分离,村级组织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有的村干部无法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心态不好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一有门路,就丢下“乌沙帽”走人,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影响。加上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使一些村干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找不到具体依据,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乡镇党委、政府等部门监督乏力,调查处理解决不力,或对村干部的违纪违法情况,乡镇或上级部门深入调查不够,就会致使一些村干部有恃无恐,执法执纪部门以罚代法。
三、提高村干部履职能力对策研究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3.1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农村工作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一支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农村干部队伍。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是农村基层干部最重要的责任,没有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就会失去凝聚农民群众的物质基础,农村工作的开展就缺乏经济保障。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建设一支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新型农村干部队伍。要建立选拔任用机制,切实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要找准路子办企业,积极探索“经工兴农,以工富村”的新途径。一是拓宽思路,提高认识,组织村主要干部到村集体经济搞的好的地方去学习、取经,使他们能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无工不富的观念,并进一步启发他们创业的激情。二是因地制宜,选好项目。根据市场、技术、资金、人才等情况,确立项目,保证新上项目的成功率,决不能“一哄而上”麻木上新项目,使村集体旧债未偿又添新债。一定要因地制宜,慎重考虑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选准好项目,上水平,增效益。三是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根据各村两委班子和集体经济现状,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对班子实力强的,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实行典型引路,推着上;对班子弱、缺乏创劲的村,采用承包、租赁等扶着上的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各级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保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加强村财使用的监督,提高村财使用效率。一是建议提高省级转移支付标准。二是建议建立市、镇二级配套资金拨付工作机制,按照现有民生工程后续养护项目分类拨付,乡镇督促监管资金的使用。三是建议建立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村级目标考核责任制,对各个部门分配到村的工作任务实行奖惩措施,做到奖罚分明。
3.2对党支部书记实行公职化,规范村干部活动
村党支部书记是一个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领导本村各项工作的重任,是一个村的核心领导者,是村支部一班人的“领头雁”。对村党支部书记有条件的可就地进行提拔,无条件的可实行乡镇干部下派或市直干部下派。搭建参政议政、表彰奖励、考试招录三个平台,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主动性,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政治成长激励机制,通过公推遴选、定岗考试等形式,拓宽村党组织书记被选拔到乡镇领导岗位渠道。实行村干部坐班服务制度,解决“人难找”“事难办”问题,要求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干部实行坐班制,跟镇干部一样,每天都要上班,不准实行值班制,要确保老百姓随时都能找到村干部。推进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建立村干部坐班服务群众制度,实行每逢周一村干部集体坐班与每天轮流值班相结合,按照“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的原则,实行“定人、定点、定时、定责”首问责任制,做到坐班服务“有记录、有答复、有反馈、有签名”,当场不能解决的就记录在案,集体研究解决或报上级办理。同时,县上要求选派到村的第一书记、一村一警、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联合驻村坐班,每月至少2次,商议村务,解决难题。健全村干部请销假、坐班日志、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将村干部坐班情况与报酬、奖惩挂钩,有效解决基层群众反映的“人难找”“事难办”问题,确保群众随时能找到人、办成事。此外,针对农忙农闲时节,灵活坐班方式,采取集镇逢场日集中坐班、农忙一早一晚坐班等,使干部坐班时间更适合农村群众,真正方便群众办事。
3.3配强村两委,重点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要优化村两委年龄结构,配强村两委,重点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可以以递进式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为总揽,大力推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培养选拔方式,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制度体系;要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采取“公开遴选、集中培训、择优选用、跟踪管理”方式,按照“抓什么训什么、管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求,重点抓好理论素养培训、专业能力培训、实地调研培训三个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后续跟踪培养。要建立健全常态化选拔工作机制,落实领导班子配备年轻干部的相关要求,确保优秀年轻干部在领导班子调整补充时占有一定比例;要着眼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及时、大胆、合理使用经过实践锻炼、综合素质高、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大力推进年轻干部交流任职,加大新提任优秀年轻干部跨地区跨条块跨领域交流任职力度;要敢于打破隐性台阶,适时重用经过长期考验、基层经验丰富、各方面比较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合理使用在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中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成绩显著的优秀年轻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