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对策措施
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对策措(1)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不断拓宽党建覆盖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哪里有非公有制企业,哪里有群众,哪里就应该有党员,有党的基层组织。尽管从调查情况看,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不再是难点,但建立健全党组织仍然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当前,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要
尽快制定整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切实抓紧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要把组建工作的重点放在有3名副其实以上党员和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且生产经营相对稳定的企业,主动做好企业主的思想工作,帮助企业尽快建立党组织。对企业员工100名以上、党员不足3名的企业,可先按地域相近、行业相通、各方自愿的原则建立联合支部,并逐步创造条件单独建立党组织。要坚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确保质量”的原则,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力争使每个企业党组织都有活力。二是要坚持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同时,还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党组织隶属关系,以促进企业党组织的建设。三是要积极探索,努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确定党的工作联系员,一般可由镇乡党委负责联系企业的领导干部担任,并明确相应的职责,加强检查考核,以促进企业党建工作。另一种是先在企业中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活动来宣传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并为组建企业党组织创造条件。(2)大力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企业党的力量。党员是构成党的基层组织的细胞,没有党员就无所谓党的组织和活动。鉴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少,党的力量薄弱的现状,要把发展党员作为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但在工作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就发展抓发展的方法,一是要着眼于改善党员队伍素质结构和分布结构,突出两个重点。即重点对象是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和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骨干,尤其是经营管理层人员,以提高决策管理层中党员比例,为党组织参与决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打好基础;重点范围是员工50名以上,生产经营稳定的无党员企业,同时要扩大视野,积极培养发展企业中的大中专毕业生,为这些单位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党员发展工作责任制,确定工作目标,落实配套措施,力争近年内使企业发展党员工作有一个大的进展。在具体工作中,可通过党建工作联系员具体负责联系、物色、培养、发展党员工作,也可通过建立健全群众组织的“推优”制度,广泛物色入党对象,加强教育引导,抓好学习培训,严格实践锻炼,促其健康成长,争取早日发展入党。三是要积极探索实践。要充分考虑到非公有制企业环境的特殊性,员工思想的多维性,动机行为的易变性,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严格党员标准,遵循发展程序,通过建立健全入党前公示等预审制度和入党后跟踪教育制度,来确保新党员质量。(3)坚持正常的组织活动,不断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的生命在于活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可以而且应当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按照党章规定,开展经常性活动。但考虑到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在活动的具体要求、内容、方式以及时间安排等方面,要注意切合实际,科学合理。要坚持组织生活与党员活动相结合,立足于提高党员素质,着力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组织开展一些工作需要、党员欢迎、业主理解的活动;坚持“业余、多样、灵活、务实”为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经济活动与党建活动相结合,相对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教育活动与娱乐活动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党组织的影响,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与此同时,企业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并把它作为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党员教育上,要特别注意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以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为着力点,坚持以“三个代表”的理论武装党员的头脑,以党规党纪约束党员的行为,以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科技知识改善党员的知识结构。在党员管理上,要注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党员管理的有效性为着力点,建立切合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特点的运行规范,在理顺管理关系,严格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根据党员的不同特点和岗位性质,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将目标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和双争双评等主题活动结合起来,更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4)建立健全党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新领域,尽管各地党组织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整个基层党建来说,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必须象抓村级党组织建设一样,建立切实有效的党建工作机制,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长抓不懈。一是要选好配强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非
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领导班子的配备,要本着高效、精干、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开展党建工作的原则,一般可选择经营管理层中党性强、有威信、有能力的党员担任。同时,为便于党组织独立开展工作,要纠正企业主与党组织负责人一人兼的做法。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按照党章规定和上级党组织要求,建立健
全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各项党建工作制度,以促使党组织的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尤其要建立企业党的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坚持以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目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找准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的最佳结合点,真正使党的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三是要努力改进工作方法。非公有制企业在开展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同时要根据企业实际,把党建工作与培育企业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引导监督企业依法经营与支持保证企业主搞好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党组织与企业间“目标同向、作用互补、相互监督、共同发展”的关系,保证和促进了企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篇: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对策措施经验材料
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对策措(1)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不断拓宽党建覆盖面。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哪里有非公有制企业,哪里有群众,哪里就应该有党员,有党的基层组织。尽管从调查情况看,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不再是难点,但建立健全党组织仍然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当前,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要尽快制定整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切实抓紧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要把组建工作的重点放在有3名副其实以上党员和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且生产经营相对稳定的企业,主动做好企业主的思想工作,帮助企业尽快建立党组织。对企业员工100名以上、党员不足3名的企业,可先按地域相近、行业相通、各方自愿的原则建立联合支部,并逐步创造条件单独建立党组织。要坚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确保质量”的原则,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力争使每个企业党组织都有活力。二是要坚持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同时,还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党组织隶属关系,以促进企业党组织的建设。三是要积极探索,努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确定党的工作联系员,一般可由镇乡党委负责联系企业的领导干部担任,并明确相应的职责,加强检查考核,以促进企业党建工作。另一种是先在企业中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活动来宣传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并为组建企业党组织创造条件。(2)大力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企业党的力量。
党员是构成党的基层组织的细胞,没有党员就无所谓党的组织和活动。鉴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少,党的力量薄弱的现状,要把发展党员作为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但在工作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就发展抓发展的方法,一是要着眼于改善党员队伍素质结构和分布结构,突出两个重点。即重点对象是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和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骨干,尤其是经营管理层人员,以提高决策管理层中党员比例,为党组织参与决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打好基础;重点范围是员工50名以上,生产经营稳定的无党员企业,同时要扩大视野,积极培养发展企业中的大中专毕业生,为这些单位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党员发展工作责任制,确定工作目标,落实配套措施,力争近年内使企业发展党员工作有一个大的进展。在具体工作中,可通过党建工作联系员具体负责联系、物色、培养、发展党员工作,也可通过建立健全群众组织的“推优”制度,广泛物色入党对象,加强教育引导,抓好学习培训,严格实践锻炼,促其健康成长,争取早日发展入党。三是要积极探索实践。要充分考虑到非公有制企业环境的特殊性,员工思想的多维性,动机行为的易变性,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严格党员标准,遵循发展程序,通过建立健全入党前公示等预审制度和入党后跟踪教育制度,来确保新党员质量。(3)坚持正常的组织活动,不断强化党员教育管理。
党组织的生命在于活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可以而且应当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按照党章规定,开展经常性活动。但考虑到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在活动的具体要求、内容、方式以及时间安排等方面,要注意切合实际,科学合理。要坚持组织生活与党员活动相结合,立足于提高党员素质,着力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组织开展一些工作需要、党员欢迎、业主理解的活动;坚持“业余、多样、灵活、务实”为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经济活动与党建活动相结合,相对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教育活动与娱乐活动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党组织的影响,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与此同时,企业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并把它作为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党员教育上,要特别注意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以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为着力点,坚持以“三个代表”的理论武装党员的头脑,以党规党纪约束党员的行为,以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科技知识改善党员的知识结构。在党员管理上,要注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党员管理的有效性为着力点,建立切合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特点的运行规范,在理顺管理关系,严格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根据党员的不同特点和岗位性质,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将目标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和双争双评等主题活动结合起来,更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建立健全党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新领域,尽管各地党组织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整个基层党建来说,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必须象抓村级党组织建设一样,建立切实有效的党建工作机制,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长抓不懈。一是要选好配强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领导班子的配备,要本着高效、精干、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开展党建工作的原则,一般可选择经营管理层中党性强、有威信、有能力的党员担任。同时,为便于党组织独立开展工作,要纠正企业主与党组织负责人一人兼的做法。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按照党章规定和上级党组织要求,建立健全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各项党建工作制度,以促使党组织的工作正常化、规范化。
尤其要建立企业党的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坚持以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目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找准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的最佳结合点,真正使党的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三是要努力改进工作方法。非公有制企业在开展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同时要根据企业实际,把党建工作与培育企业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引导监督企业依法经营与支持保证企业主搞好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党组织与企业间“目标同向、作用互补、相互监督、共同发展”的关系,保证和促进了企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第三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对企业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非公企业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据国家工商部门统计,我国非公企业已达900多万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非公企业职工在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中已占多数。2010年底,全国非公企业中共有党员350多万名、党组织近30万个。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要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提高组建率,开展党群共建。要选优配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培养壮大党建工作骨干力量。要加强教育培训,强化保障与激励,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和做好党的工作的积极性。
非公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开展党的活动,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规范管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要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组织带领党员和职工群众创先争优,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要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互通共融,引领企业建设先进文化,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
第四篇: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质量的思考
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质量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4-4-9中共邕宁县委组织部课题调研组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如何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最近,我们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非公党建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在认真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如何解决非公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一、邕宁县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我县是从1999年开始抓非公党建工作的,几年来,在县委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我们以非公企业集中的三个开发区为重点,对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我县已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34个,其中党总支2个,联合党支部4个。有3名以上党员,并已转来组织关系的非公经济组织都已建立了党组织。主要做法:一是健全非公党建工作制度。建立以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协调宣传、统战、工商、工会、共青团、外经局等部门共同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的部门合作机制。在开发区建立了以党工委为核心,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非公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实行联席会议成员与企业结对联系共建,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效加强了对非公党建工作的领导。二是结合实际,灵活设置党组织。在工作方法上,以强化服务功能为切入点,在开发区普遍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一系列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争取业主对党建工作的广泛认同。采取结对沟通谈心的方法,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业主的顾虑。采取从开发区管委及其职能部门抽调部分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办法,对企业党组织各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同时也加强了开发区党工委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在组建方式上,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等方式,因地制宜,灵活组建。三是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在活动方式上,以“分散、小型、业余”为主,尽量不占用生产时间。实行活动前告知和活动后通报情况制度,赢得企业主的理解。在活动载体上,发挥工、青、妇、商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生动活泼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内活动的吸引力。在活动内容上,以服务于企业生产为中心,注重实效性,如三元公司党支部围绕提高职工技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建党员攻关小组。英华学校党支部开展“我为英华献一计”活动,为企业献计献策。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党组织活动,激励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仅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为广大企业职工树立了榜样,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这几年来,我县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这项工作的开展还很不平衡,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党组织覆盖面很小。截止目前为止,我县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共34个,其中非公企业党组织33个,仅占全县429家非公企业总数的7.7%,全县18138户个体工商户中仅建立了1个个体工商户商会党支部。有50名以上员工的99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25个,占25.3%,党组织的组建工作仍滞后于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
2、党员队伍力量薄弱的状况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党员数量还很少。目前,全县各类非公经济组织有党员813名,与总数达32577人的庞大的非公经济从业人员队伍相比,显得微乎其微。二是党员分布不均衡。全县有党员(含未转来组织关系的)的企业只有85家,占19.8%,其余企业还是党建工作的“空白点”。三是党员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小。据统计,在非公企业中任中层以上职务的党员有114人,只占党员总数的14.02%。企业主是党员的只有34人,占企业主总数的7.9%,担任党组织书记的7人,仅占1.6%。
3、党组织发挥作用不明显。从总体上看,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情况不容乐观,“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实效”的现象仍旧存在。有的党组织开展活动主要是开会念文件,开展一些送温暖和外出参观活动,甚至以简单的文化娱乐活动代替党内政治生活,活动方式和内容与企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效果不理想。一些党员数量少的支部和联合支部不能正常开展组织生活,有的甚至一年只过一两次组织生活。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认识的滞后性依然存在。一些企业主、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党员对加强非公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充分认识。一是“无益论”。有的企业主担心一旦建立了党组织,就会有过多的政治活动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排斥心理。有的企业主“碍于情面”同意在企业中设立了党组织,但是只是把党组织看成树立企业形象的“摆设品”,并不真正支持党组织开展活动。二是“无为论”。有的企业尤其是业主不是党员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雇佣”思想严重,工作畏首畏尾,甚至敷衍了事。有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则是因为支部党员人数太少,认为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而对抓党建工作缺乏热情。三是“无关论”。一些党员的宗旨观念和先锋意识淡薄,认为在非公企业是为老板“打工”,只要工作不犯错就行,是不是先锋,起不起表率作用没有关系。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制约了非公党建工作的发展。
2、党员教育和管理难度大。一方面,由于非公企业用工自主性大,季节性用工较多,从业人员流动比较频繁,给组建党组织和发展党员工作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必要的制约机制,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还有较大的随意性。一些曾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党员考虑到原单位的福利待遇,不愿转来组织关系;有的党员认为在非公企业工作是临时性的,缺乏归属感,党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在原单位,又不参加组织活动,出现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所谓的“挂名党员”。此外,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不支持也使相当部分的党员对转来组织关系产生了顾虑。据统计,全县未转来组织关系的党员就有137名,因党员未转来组织关系而没有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有13家。
3、从事非公党建工作的党务工作者力量不足。由于非公经济组织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和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开展党建工作难度较大,具体工作也很多,如为了组建党组织,党员要一个个找,接转组织关系要不断动员督促,企业主的思想工作要登门做等等,需投入大量的精力。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县主要从开发区党工委及其工作部门中抽派主要负责人担任企业党建指导员,他们大多数有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但因为采取的是兼职的方式,加之自身事务多,在指导党建工作方面投入的精力受到牵制,容易顾此失彼。而企业的党务工作者,也不是专职人员,他们大多是企业内部选拔产生的,缺乏党建工作知识和实践经验,工作方法不多。党务工作者力量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公党建工作的发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我县非公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除了党员数量少,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等客观因素外,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和工作机制的不健全也是其中不容忽视的原因,甚至是主导因素,要加以改正,除了进行必要的宣传和引导外,更多的要依靠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
三、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我县非公党建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和不足,从现实的情况和条件出发,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创造条件,合理设置,拓宽党建工作覆盖面
1、要抓好党组织的组建工作。考虑到党组织的稳定性及影响力,组建工作的重点要放在50名以上员工的企业。对已有3名以上党员但因党员未转来组织关系而没能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加强对党员的思想引导和宣传,使他们尽快转来组织关系,及时建立党组织。对有1—2名党员的非公企业,按照“地域相近、行业相似”的原则联合建立党组织,发展到有3名以上党员后再单独设立党组织。企业生产时间难以协调,不能正常组织党内活动的则不宜联合组建,可采取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同时迁出组织关系的做法建立党组织。对无党员的企业,也要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企业作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同时,对符合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条件的,及时建立工会、团组织,为开展党的工作创造条件,消除这些企业党建工作的“空白点”。
2、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党员数量少和影响力小一直是制约非公党建工作的“瓶颈”。要加以突破,就应适当“倾斜”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坚持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没有党员的企业,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科技骨干、一线优秀职工和有决策权的职工上。研究探索有效途径,适当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通过扩大党员队伍的影响力,为党组织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借鉴发展农村致富能手入党的办法,实行党员结对联系培养发展青年骨干分子入党,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扩大党课教育面,改善教育方式,吸引更多的非党员优秀青年,接受党的知识教育,提高入党积极性。
(二)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教育管理,抓好党建指导员、党组织负责人、党员三支队伍建设
1、健全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针对党建工作指导员力量不足的状况,调整选派范围。按照企业归属管理原则,由上级党工委从机关中选派熟悉党务工作,懂经营管理、责任心强的青年党员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到非公企业中,指导非公党建工作,并明确职责任务。坚持定期召开党建工作指导员例会,听取工作汇报,加强指导、监督。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目标责任制,纳入基层党建工作总体目标考核。平时要加强对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务知识的培训。由后备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虽然仍旧采取兼职形式,但相较部门负责人而言,更能保证足够的人力、时间、精力投入到非公党建工作中,更便于目标管理,从而实现开展党建工作和锻炼干部“双赢”。此外,由于青年后备干部在单位一般不担任党内职务,下派时更便于迁出组织关系,帮助企业组建党组织。
2、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一般要由在企业担任中层以上职务、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懂经营管理、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党员担任,若无适当人选,也可由党建工作指导员担任。针对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党务知识缺乏的现状,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委托各基层党委、开发区工委定期举办党务知识培训班,每年不少于1次,以此提高非公企业中党务工作者的党建业务水平。
3、前移党员管理“关口”。企业党员不愿转来组织关系是影响党组织组建工作的重要因素,单凭劝说、引导,效果毕竟有限。应依托劳动人事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规范企业用工程序,在为企业用工进行合同鉴证之前,要求企业党员只有按规定转来组织关系或由原单位开具党员证明信,方能予以鉴证。
(三)依托群团,创新载体,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相较而言,工会、共青团、商会、妇联等组织在非公企业中比党组织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更易为企业主所接受。因此,党组织发挥作用,要充分运用党领导群团组织这一政治优势,依托群团以建设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企业文化为载体,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和团结凝聚作用。更重要的是采取有效途径,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向企业建言献策,发挥决策参与作用。在企业中普遍开展“创先争优”、“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青年文明号”等评比活动,引导党员、团员多做贡献,发挥骨干带动作用。注意利用厂报、企业党建宣传栏、开发区管委工作简报等形式,及时宣传党、团员在活动中的先进事迹,增强荣誉感。
针对目前企业党组织存在的“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实效”的现状,采取由发挥作用好的企业党组织与活动无质量的企业党组织结对开展活动,带动力量薄弱的一方提升水平。在此基础上,分片划区,由三四家企业党组织联合活动,通过轮流承办活动,形成竞赛的氛围,促使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党组织活动区域化,一方面使原属于企业内部的“小事”,变成了关乎企业荣誉的“大事”,促使企业主更积极地支持党建工作。另一方面,整合了资源,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为党员力量薄弱的党组织提高活动质量提供了新的平台。
(四)加强政治引导,典型宣传,营造促进非公党建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主的政治引导和教育。并通过舆论宣传和组织评比,对有突出贡献的私营企业主,给予适当的政治荣誉,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热情。通过企业家协会、同业商会等社团组织开展研讨活动,在促进经营管理水平共同提高的同时,加强企业间在党建工作方面的经验交流。另一方面,采取在媒体上开辟非公党建专栏等办法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通过抓典型示范,树立一批非公党组织、党员和支持党建工作的企业主等不同类型先进典型,提高典型的辐射作用。
第五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建设的调研对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针对区域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市委及时调整党建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创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到2004年12月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已建党组织2431个,其中党委26个,党总支69个。
一、从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实
践来看,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市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扎实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得到了不断推进和加强,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总结这些年来工作的基本经验,最主要的一条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有效地推动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是选配了一批既懂经营管理又熟悉党建业务的党务工作者。我们把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懂经营管理、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选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的标准,按照组织推荐、素质考评、征求业主意见等程序,认真做好选配工作。目前,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年龄45岁以下的占42%,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占68%。这支书记队伍中,从企业内部产生的有700多人;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聘请的有480多人;从企业主管部门党员干部中选配的有880多人。在选好配强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党组织书记的业务培训。近三年,全市累计举办培训班105期,培训党务工作者4510人次。
二是涌现了一批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负重担的党员。在实践中,各地坚持把抓好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积极开展“双学”活动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同时抓好市场经济理论、岗位技能、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党组织还根据党员分布及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建立健全了“党员组织生活”,“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先锋岗”等活动,促使党员立足岗位讲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冲锋在前,体现出共产党人的本色。如**华威电器公司党委,狠抓党员的党性锻炼,涌现了一批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党员。该公司下属饮水机厂党员徐伟,连续9个晚上加班加点,完成了饮水机蒸发管的工艺夹具制作,解决了技术难题,树立了党员的形象。
三是引导了一批支持党建工作的企业主。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企业主的教育引导,统一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县、乡两级领导深入企业,找业主谈心,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加强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引导他们支持党的工作。通过召开业主座谈会、举办学习培训班,用身边的典型教育,用成功的范例引导。此外,这几年我们先后在企业中开展了“两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结合”、党的十六大等主题教育,不断提高业主抓党建、促发展的意识。通过努力,我市非公有制企业主队伍的政治觉悟明显提高,对企业党建工作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许多企业主表示,党组织要人给人、要资金给资金、要场地给场地。华仪集团董事长还对集团内的“隐型”党员进行思想动员,并亲自帮助联系迁转组织关系等事宜,使集团顺利建立党委。
二、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诸多问题来看,人的思想认识滞后还是主要的 一是书记的综合素质仍然偏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的素质状况,是制约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我市一些党组织作用发挥较好的企业,都有一个素质、能力较好的带头人。但从调查情况来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还存在一些问题。思想认识局限。部分书记还存在“单纯雇佣思想”,认为自己首先是为企业主“打工”,领取的是企业发的工资,党组织要在企业主的首肯下才能建立,开展活动也需要企业主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因而在开展工作时,觉得理不直,气不壮,往往一味迎合企业主,看企业主的脸色行事,党组织的工作缺乏独立性。而有的书记认为,反正是“打工”,因此往往纯粹为了经济利益或者一时意气而跳槽。工作能力欠缺,工作精力不集中。有的书记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经验、精力投入等等还达不到要求。据对1170名党组织书记的调查,普遍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文化水平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517名,占44%;党务工作经验不足,原来从未从事过党务工作的481名,占41%。此外,约有49%的书记是企业的普通职工,缺乏影响力,不能很好地组织党员开展活动,难以在职工群众中产生影响。有的对企业经营管理不熟悉,没有把党建工作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出现了“两张皮”现象。
二是许多党员还存在临时雇佣的观念。党组织是由党员个体组成的,党员队伍的状况影响着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从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的现状来看,还不尽人意。党员数量不足。据统计,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员工总数89.41万,其中党员2.45万,仅占员工总数的2.74%。而50名以下职工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却很少有党员,企业党员数量少,缺乏影响力。同时,党员队伍结构有待优化,据抽样调查显示,在8310名党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5044名,占61%;处于普
通岗位上的党员4080名,占49%。思想觉悟不高。部分党员也存在“单纯雇佣思想”,认为工作是临时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企业主手里,没有把自己的个人目标同党的建设的整体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追求现实的经济利益,淡化了党的宗旨意识。有的党员没有正确理解党员的无私奉献与企业主获取利益的关系,没有正确理解党员的义务与党和国家的整体目标的关系,认为在非公有制企业里工作,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越好,为企业主作的贡献越大,其结果就是为“老板”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思想上存在矛盾,行动上不愿出头,制约了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不少党员因为利益关系,或者嫌麻烦而不愿把组织关系迁入企业。前年,我市排查出2765名“隐性党员”,目前还有1290名党员游离在组织之外。缺乏生产管理能力。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大多数党员是从农村转来的,虽然他们较一般农民思想活跃,文化较高,年纪较轻,但进入企业后,因为缺乏生产技术专长,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先进性不突出,在职工中缺乏影响力。而且,这些党员在企业生产管理上没有专长和经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不出好建议,心有余而力不足,限制了作用发挥。
三是部分业主的认识还比较滞后。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是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开展的。党建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企业主的支持。但据调查,目前影响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认为企业主不支持的占33%。在对“企业主对党和政府号召的态度”情况调查中,企业主视情况而定的占31%,不太愿意但去做的占12%,找理由推辞和拒绝的各占2%。企业主认识有误区。非公有制企业主由于各自经历不同,觉悟程度不同,对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的企业主对党的宗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目的、作用、意义没有正确理解;特别是党内的一些腐败现象和一些党政机关干部的不良作风,使他们对党的工作产生误解。调查中,有16%的企业主认为企业有没有开展党建工作都无所谓,还有8%的企业主认为党建工作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些认识的存在,使有的企业主,表面上支持企业建立党组织,实际上是把党组织当作一块招牌或摆设;有的企业主迫于外部环境压力而建立党组织,但对党组织的活动持“冷漠、戒备、压制”的心态,有意或无意地掣肘企业党组织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目前党组织活动场所、硬件设施等无法到位的占37%,活动经费不能落实的占26%。生产经营不稳定。一些规模不大、生产经营不稳定、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党员流动性也大,党组织的稳定性也受到影响,给发挥作用增加了难度。而我市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属于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村劳动力经过简单的学习培训便可以上岗。这些从农民转化而来的员工,有的还是半工半农,普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最大动机,追求思想进步的热情不高,党组织的教育引导收不到很好效果。
三、从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需要来看,动力源头在人
在新阶段新任务面前,特别是随着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适应、保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正如以上所述,还有相当的差距,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巩固和深化“三年两目标”的成果,建立健全推进非公有制党建工作稳步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我市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关键还是在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党员、企业等三支队伍建设。
1、以选好配强、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抓好源头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要选好配强党务工作者。通过内选、外聘、公开选拔、推荐选派等途径,把优秀人才选配到党组织班子中来,特别是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一般实行兼职,并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积极推荐党组织负责人进入企业决策层,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拓展空间,创造条件。对具备条件的党员业主,经选择可兼任党组织书记,但必须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同时要避免出现党组织家族化。
二要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人才库。通过公开选聘、人才资源整合等措施,拓宽党务工作者的招聘渠道,把更多优秀的人才编入人才库,加强对党务工作者后备人才库的建设和管理。探索解决党务工作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并采取组织推荐、双向选择、人才推介等形式,向企业推荐并输送优秀党务工作者。向企业输送党务工作者应与企业招聘人才相结合,努力将复合型人才选配到党务工作的岗位上。
三要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培训要列入各级党委干部培训计划,分级落实培训责任。每年要对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不少于一次的集中培训。培训企业党务工作者,在抓好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应注重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市级主要抓好省、市两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和重点骨干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
四要保障党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党委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例会、谈心谈话、评选表彰等制度,关心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的工作和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调动好、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教育引导企业经营管理者尊重党务工作者的劳动,支持党务工作者开展工作。企业解聘党组织负责人应事先征求上级党组织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2、以发展壮大、发挥作用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根本着力点,也是动力源头建设的基础。
一是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认真贯彻发展党员“十六字”工作方针,严格要求,规范程序,确保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着眼于改善党员队伍素质和结构,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每年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与发展对象比例一般要保持在3:1左右。要坚持把发展重点放在生产经营管理骨干、科技骨干、高知识群体、优秀青年和重点岗位和关键岗位的一线优秀职工上,尤其要注重在经营管理骨干中发展党员,提高企业管理层中党员的比例。企业工会主席和共青团负责人不是党员的,要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具备条件的要及时发展。大力实施“双向培养”工作,努力把企业技术经营管理骨干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技术经营管理骨干。今后几年中,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展的新党员数要占当年发展党员总数的15%左右,其中技术经营管理骨干党员占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总数的3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数以及35岁以下的党员数均要达到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总数的75%以上。
二是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乡镇党委要及时准确掌握党员基本情况,建立党员信息管理台帐。按照党内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组织关系接转制度,对企业“隐型”党员进行分类,区分组织关系“不愿迁”、“不给迁”、“不宜迁”等情况,切实做好流动人员中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并发挥好《流动党员证》和党员证明信的作用,认真解决“隐型”党员问题,使每个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管理,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
三是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广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群众观念、党性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自觉性。要把日常性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结合起来,组织引导党员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
四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各项管理制度,帮助党员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发挥作用的最佳途径,尤其要善于根据党员的不同特点和岗位性质,不断拓展党的活动内涵,精心设置活动载体,深入开展民主恳谈、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内主题实践和“双比双争”等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更加有利条件,不断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3、以教育引导、激励约束为重点,加强企业主队伍建设。非公有制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创业者和带头人,是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非公有制企业业主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关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因此,今后要把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党员业主和规模较大、影响较大企业业主,作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措施,作为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开展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环节,切实抓好。
一是抓好企业主队伍的“四项教育”。充分利用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干部学院以及高等学校等阵地,对党员业主和规模较大、影响较大企业的业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着重抓好“四项教育”:第一项是共同理想教育,教育引导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贡献。特别要教育党员业主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共产党员,时刻按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带领员工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第二项是责任意识教育,教育引导他们自觉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社会责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回报社会。第三项是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引导他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第四项是科技和管理教育,培养他们的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提高科技素质和现代管理水平。在抓好教育培训的同时,要做好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他们对党的感情。地方或行业、部门评先选优、安排社会职务时,要把业主对党的感情、对党建工作的态度作为重要条件,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端正态度,积极支持在本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
二是充分发挥党员业主的带头示范作用,加强对他们的管理。要建立健全对党员业主的“双重管理”制度,实行以企业党组织为主,上级党组织和工商联、行业协会党组织为辅的双重管理办法,经常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共同教育和激励他们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为党的建设当好示范领头人。要建立健全党员业主定期汇报制度。在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中,要广泛听取职工群众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意见,认真对党员业主进行评议。
三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内在动力。大力宣传企业经营管理者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对社会无私奉献的境界,在全社会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业的良好风气。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地方或行业、部门在评先评优、安排各项社会职务时,要把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党的感情、对党建工作的态度和企业党建开展情况作为重要条件,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端正态度,积极支持在本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